第五章 松墨天牛
松墨天牛防治工作总结

松墨天牛防治工作总结
松墨天牛是一种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的害虫,其幼虫在松树内部啃食木质部分,导致松树枯死。
为了有效防治松墨天牛,各地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和研究,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松墨天牛防治工作的一些成果和经验。
首先,针对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程度,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了松墨天牛的生活习性和危害规律。
这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松墨天牛防治需求,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
采用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效地控制了松墨天牛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此外,加强了对松树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了松树的抗病能力和生长环境。
通过加强对松树的养护和保护,减少了松墨天牛的寄主数量,从而降低了害虫对松树的危害程度。
总的来说,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研究,松墨天牛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由于害虫的繁殖力强和适应能力强,防治工作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松墨天牛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不断完善防治方案,以保护好我们的松树资源。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更多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更好地控制和防治松墨天牛的危害,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松墨天牛怎么防治?松墨天牛的防治措施方法

松墨天牛怎么防治?松墨天牛的防治措施方法松墨天牛怎么防治?松墨天牛的防治措施方法松墨天牛为天牛科墨天牛属的一种昆虫,是我国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树的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在松材线虫的扩散和侵染的过程中起着携带、传播和协助病原侵入寄主的关键性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松墨天牛怎么防治吧!上年10月至4月(蛹、成虫期)1、将已被侵害的原木和松杆集中,用塑料薄膜盖住,四周均匀放置熏蒸剂后迅速将薄膜边缘用土压住封闭,一般熏蒸2~3天即可。
2、用蒸汽热、炕房热烘处理或恒温50℃条件热处理24小时,虫害木除害熏蒸处理必须在成虫扬飞前,药剂用磷化铝4克/立方米、溴甲烷16克/立方米或硫酰氟。
3、将采伐期调整到秋末,将销售期调到冬、春季,以便在天牛为害之前将采伐下的松杆全部销售完,避免人为虫源地的发生。
4、12月清理虫害木、衰弱木、被压木和林下灌木、杂草等可降低林间松褐天牛虫口密度。
5、利用天然地理条件开辟4千米宽隔离带,可有效阻止松褐天牛扩散。
6、虫害木伐倒后林外存放12个月,新伐虫害木剖成厚度2厘米以下的木板,可杀死绝大多数松褐天牛。
5月至8月(扬飞成虫期)1、设置饵木诱杀,诱饵木间隔100米以上,每点砍伐活松树1株,分成3段,堆成三角形架,枝桠堆放在三角架下,间隔一定时间在三角架上添加1段新伐树段。
2、林中设置诱捕器可监测其发生及种群变动情况,撞板漏斗型或撞板水盆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引诱剂按33网格状布局。
用450瓦高压汞灯诱杀松褐天牛,效果较好。
3、喷洒50%杀螟松或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000~1500倍液,4月中旬和5月中旬用50%杀螟松噻嗪酮100倍液,5月中旬和6月中旬喷洒2次400~500倍保松灵,6月中下旬超低容量喷雾8%绿色威雷900毫升/公顷,在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期12%倍硫磷乳油150倍+4%聚乙烯醇1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5月至9月(卵、幼虫和蛹期)1、7月分用点株法释放管氏肿腿蜂,密度以0.5万头/公顷。
松墨天牛的发生与防治探索

即移 动 分散 期 、 补充 营 养期 、 卵 期 。松 墨 天牛 的 自 产
然 扩 散 能 力 不 强 , 散 期 为 2 3周 , 移 动 7 分 ~ 共 6次 ,
・
2 8・
园林科技
21 0 0年第 3 期
总第 17期 1
为土壤 改 良或者植 物生 长 的 良好介 质 ,大大降 低 了
幼 虫初龄 时钻入 皮下蛀食 . 内皮和边 材外层 形 在
部 极少 , 2 m 以下 的小枝 上也 几乎没 有卵 的分布 。 在 c 成较宽 的不规则平坑 , 破坏树体 的输导组织 . 坑道 内充
满褐色 虫粪和 白色纤维 状虫屑 。秋天 , 幼虫 3龄后 , 钻 蛀 扁 圆形 虫孔 , 侵入 木质 部 34 m 深 , -c - 向上或 向下蛀
河南 、 西 、 陕 山东 、 江苏 、 江 、 西 、 南 、 东 、 浙 江 湖 广 广 西、 建、 福 台湾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藏 等地 。 山东 主 西
要 分 布于 泰安 、 岛 、 台 、 海 等地 。 墨 天 牛是 多 青 烟 威 松
种 松 树 的 主要 害 虫 , 害 马 尾 松 、 松 、 叶 松 等 生 危 赤 落 长 衰弱 或濒 死 木及 新 伐倒 木 , 导致 松树 成 片 枯死 。 常 更 重 要 的是 该 虫 也 是 松 材 线 虫 病 最 主 要 的媒 介 昆 虫 , 成 松 材 线 虫萎 蔫 病 的 大 发 生 , 失 十分 惨 重 。 造 损 近 几 年来 松 墨天 牛发 生 日趋 严重 松 墨 天牛 的 寄主 植物 有 : 尾松 、 松 、 马 黑 赤松 、 雪 松 、 叶松 、 松 、 山松 、 落 油 华 云南 松 、 思茅 松 、 杉 、 冷 云
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生物特性(1)

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生物特性松墨天牛既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同时又是松林的重要蛀干昆虫。
松墨天牛会蛀食树干和大枝条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组织,影响水分、养分运输,松材线虫又会趁机感染进入松树内部,引起松树枯死,严重降低松树出材率、材质,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松墨天牛的发生规律一般由所处地区决定。
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山东烟台地区松墨天牛1 年发生1代;在广东1年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在南部山区1 年发生3代;在粤北偏北地区1年发生1代。
松墨天牛有着成虫,卵,幼虫,蛹四种形态,并且部分形态中有着多种阶段。
不同形态不同阶段的松墨天牛,对松树造成的伤害也各不相同。
一.成虫1)羽化:成虫在蛹室内羽化后,先向外咬羽化孔道,成虫咬羽化孔时的木屑呈粉状,羽化孔道垂直于树干。
2)补充营养与产卵:在林间,成虫寻找松树嫩枝树皮补充营养。
5-9天后开始交尾产卵,产卵前在树皮上咬刻槽,造成泪滴状松脂流下,一刻槽产卵1粒,少数可产2、4粒。
松墨天牛产卵和取食交替进行,产卵期颇长,平均5天左右。
二.卵长约4毫米,乳白色,略呈镰刀形。
6月中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是卵孵化高峰期。
三.幼虫1)1龄幼虫:在韧皮部取食,,排出褐色蛀屑2)2龄幼虫:在边材表面取食,幼虫向前蛀食将蛀屑推至身后,在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的平坑,导致树木输导系统受破坏。
3)3-4龄幼虫:向木质部内蛀害。
约在秋天穿凿扁圆形孔侵入木质部3-4厘米后向上或向下蛀纵坑道,纵坑长约5-10厘米,然后弯向外蛀食至边材,在坑道末端筑蛹室化蛹,整个坑道呈“U”字形。
幼虫蛀食时发出嚓嚓的响声,蛀屑纤维状,除蛹室附近留下少许蛀屑外,大部均推出堆积树皮下,坑道内很干净。
四.蛹老熟幼虫做好蛹室后不久,虫体缩短变粗,呈淡黄色,不取食也不排蛀屑,经5一7天预蛹期便头部向上,面朝树皮开始化蛹。
根据每个阶段松墨天牛不同的蛀食特点,我们能找到诊断松墨天牛虫害的早期依据。
如成虫在树皮上咬刻槽,产生的泪珠状松脂,及幼虫在木质部外蛀食形成的白色或褐色蛀屑与粪便的混合物,都可作为松树被松墨天牛为害的早期诊断依据。
松褐天牛的防治技术

松褐天牛的防治技术松褐天牛别称松黑天牛,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在松树分布地区发生极为普遍且危害严重,不仅使松树死亡,而且还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做好松褐天牛的防治工作对保护松树资源和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松褐天牛的防治技术吧!国内分布松褐天牛在国内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省,主要为害马尾松,其次为害冷杉、云杉、雪松、落叶松等生长不良的树木或新伐倒木,特别是遭受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生长衰弱的松树,此虫大量侵入,极易引起成片松树枯死。
生长习性松褐天牛在本地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干木质部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蛹室化蛹。
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咬羽化孔飞出,啃食嫩枝、树皮补充营养,5月为盛期。
成虫具有趋光性,性成熟后,在树干基部或粗枝条的树皮上,咬一眼状刻槽,然后于其中产一至数粒卵。
孵化的幼虫蛀入韧皮部、木质部与边材,蛀成不规则的坑道。
防治方法1、诱捕器诱杀:将诱捕器用铁丝挂在2棵松树之间,下端距地面约1.3米,诱芯瓶内放置药棉,倒入引诱剂,集虫器内倒入半桶水,用铁丝固定在漏斗颈上。
诱捕器主要设在林内空气较为流通的地方,相隔距离100~150米。
每隔3天观察1次,并将集虫器处理干净,每隔7天换1次引诱剂。
2、白僵菌防治:球孢白僵菌对松褐天牛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配合使用松褐天牛引诱剂,由于引诱剂的作用,天牛羽化时聚集到所布点周围的松树上取食被缠在树干上无纺布中的球孢白僵菌而感染,并传染其他松褐天牛,从而达到灭杀松褐天牛成虫的目的。
3、营林防治①人工清理:对林地内的枯死树、濒死树、受害严重的病虫害木及时进行砍伐、清理,使之不利于松褐天牛生殖繁衍,做好防范、监测工作。
②封山育林: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严格控制阔叶林采伐,逐步改变林分结构,定向培育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
③营造混交林:严格控制人工林抚育强度,逐步将同龄林、大面积纯林改造成为混交林、复层林,增加松褐天牛天敌种类,达到生态平衡。
松墨天牛的防治措施综述

松墨天牛的防治措施综述作者:李美娜刘颖黄晨燕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7期李美娜,刘颖,黄晨燕(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摘要: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导致“松树癌症”的重要因子。
在概述了松墨天牛的传播方式和生活史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松墨天牛的化学、生物等防治措施,以期控制其蔓延速度和降低松树受害程度,为今后科学防治松墨天牛提供参考。
关键词:松墨天牛;防治;措施松墨天牛亦称松褐天牛、松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墨天牛属。
作为重要的林业检疫害虫,其幼虫为害衰弱松树输导组织的韧皮部及木质部,破坏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造成木材的枯死。
成虫在取食和补充营养过程中,通过啃食嫩枝,其体内携带松材线虫侵入松树,使松树受到伤口感染而导致松树长势衰弱,最终大面积死亡[1]。
因此,对松墨天牛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预防松材线虫病的关键环节,对保护松树资源、生态系统稳定和维护国家森林健康有积极作用。
为此,笔者就松墨天牛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1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大部分地区,松墨天牛1a1代,老熟幼虫入冬前生活在木质部坑道;第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
羽化后咬食直径8-10mm的圆形羽化孔出树,啃食嫩枝补充营养。
成虫羽化后分移动分散区、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三个活动期。
在第二个时期从在幼嫩枝条、针叶上逐渐过渡到向多年生枝取食。
在羽化后20d,成虫性成熟后于20℃的适温下,通过咬一刻槽并在其中产1至数粒卵[2]。
2 松墨天牛的防治2.1 检疫措施为防止带病虫害松木进入和在林区内传播,开展松林区和各个口岸检疫执法,加强对过往流通的苗木、原木及木材的检查和复检力度,以有无天牛的入侵孔、产卵刻槽、羽化孔和成虫为重点检疫对象。
一旦发现就地制材,进行剥皮或60 ℃以上的药物高温熏蒸处理。
同时严厉打击未经检疫而非法调用、经营、加工使用苗木的行为,做到堵源截流[3]。
此外,对森防站尤其是基层林业站要加大资金支持以引进相关先进技术设备来严格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第五章森林植物枝干主要有害生物及控制技术

象甲类
竹横锥大象为例
【分布与危害】 分布广西各地。 主要为害粉丹竹、 青皮竹、吊丝竹、毛竹、刚竹、淡竹等。有时与竹直 锥大象混合发生,以幼虫蛀食笋肉,嫩竹,造成大量 退笋,成生节间缩短,干形弯曲,易被风折。 【识别特征】 (图示)
【生活习性】
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4~20cm深处的土室内越冬。 次年4月下旬后陆续出土取食、交尾和产卵,7月上 旬~8月中旬为出土盛期。卵期为5月中旬~10月上 旬,幼虫期为5月中旬~10月中旬,成虫10月上, 中旬终见。成虫具假死性,咬食笋箨,卵产于离笋 尖30~40cm的节间,产卵时咬一圆形刻槽后产一 卵,一笋最多产卵3粒。幼虫入笋后先向上蛀至笋 尖,而后转向下蛀食,将竹笋上半段笋肉全部吃光。 此时蛀道宽大充满虫粪,笋尾干枯发黄,变软腐烂。 幼虫蛀食约9~14天后老熟,于笋中部咬一圆孔, 钻出落地化蛹,蛹期11~15天。
【识别特征】 图示
【生活习性】
无越冬现象,一年四季均可为害林木。每年10 月上旬至12月中旬,虫口数量激增,危害最严 重。完成1代约需19天。次年1月上旬为盛期。 群集性很强,在1平方cm的样方内多达数十头, 使树干及枝条布满白色棉絮状蜡状物。多在树 皮裂缝或枝桠基部树皮较粗糙部位首先发生, 活动能力弱,在林内呈核心分布。
1年发生1-2代。以幼虫在被害枝条的蛀道中越冬。 翌年3月中旬开始取食,4月中、下旬至6月中、 下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7月上旬结束。5 月底、6月上旬林间可见初孵化幼虫。老熟幼虫 在化蛹前 ,除吐丝缀合木屑将堵塞外,还筑成 一斜向的羽化孔道;在筑成蛹室之后蜕皮化蛹。 羽化前,蛹体常向羽化孔口蠕动,顶破蛹室之 后,露一半于羽化孔外。成虫白天静伏不动, 黄昏后开始活动。初孵幼虫群集2~3d后扩散危 害,枝条很快枯死。
松墨天牛的为害特征及防治

松墨天牛的为害特征及防治作者:王小翠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10期摘要:介绍了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松林的特征,防治方法及其防治效果。
关键词:松墨天牛;为害特征;防治一、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特性1.松墨天牛的形态特征:松墨天牛别名松天牛、松褐天牛。
成虫体长15——28毫米,宽4.5-9.5毫米。
橙黄到赤褐色。
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刻点粗密,多皱纹,有2条阔橙黄色纵纹,与3条黑纵纹相间,侧刺突大而钝,圆锥形。
小盾片密被橙黄色绒毛,每一鞘翅具有5条纵纹,由方形或长方形的黑色及灰色绒毛斑点相间组成。
腹面及足杂有灰白色绒毛。
触角深棕粟色,雄虫第1,2节全部和第3节基部具有稀疏的灰色绒毛,雌虫除末端2-3节外,其余各节大都被灰白色绒毛.触角比体长一倍多或三分之一,除柄节外,较细长,第三节比柄节长一倍,并略长于第四节。
前胸宽胜于长,刻点粗密多细纹。
卵长约4毫米,略呈镰刀形,乳白色。
老熟幼虫扁圆筒形,体长约43毫米,乳白色,头部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央有波状横纹。
蛹圆筒形,体长20-26毫米,乳白色。
2.松墨天牛的生物学物性: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树木质部越冬。
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啮食嫩枝、树皮补充营养,昼夜都能活动,趋光性弱,5-7月为卵期,成虫在树干下部或粗枝条上咬1浅刻槽,产卵于其中,孵化幼虫蛀入韧皮部、边材部与木质部,蛀成不规则坑道,老熟幼虫在虫道末端筑蛹室化蛹。
寄主:马尾松、冷杉、云杉、雪松、落叶松、桧属等。
分布:湖南、河北、陕西、河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老挝。
二、松墨天牛对松林的危害松墨天牛幼虫是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成虫取食松针,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更严重的它是是松材线虫病主要媒介昆虫,松材线虫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也是目前我国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
在自然状态下,单株松科植物感染后2~3月即可死亡,成片松林感病后3~5年即可毁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虫
幼虫共五龄。幼虫乳白色,扁圆筒形,老熟时
体长可达43 mm。头部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 中央有波状横纹。蛹乳白色,圆筒形,体长20 ~ 26 mm。幼虫历期280 ~ 320 天,发育起点温 度12.5 ℃,有效积温625 日度。
蛹
蛹历期12 ~ 20 天,发育起点10.6 ℃,有效 积温187 日度 。
前胸背板有2 条相当阔的橙黄色纵纹,与3 条黑色绒纹相间。 小盾片密被橙黄色绒毛。每一鞘翅具5 条纵纹,由方形或长 方形的黑色及灰白色绒毛斑点相间而成。腹面及足杂有灰 白色绒毛。成虫寿命雌35 ~ 66 天,雄42 ~ 98 天。
卵
卵长约4 mm,乳白色,略呈镰刀形。 卵历期6 ~ 10 天,发育起始温度12.7 ~13 ℃,有效积温65 ~ 89 日度。成虫产卵活 动需要较多的光线,在温度20℃左右最 适宜。故一般在稀疏林分发生较重。郁 闭度大的林分,则以林缘木受害最多, 或林中空地先发生,再向四周蔓延。
天敌控制。松墨天牛的天敌有病原微生物、寄生线 虫、食肉类节肢动物、鸟类等。 应用较多球孢白僵菌,松墨天牛微粒子虫,释放管 式肿腿蜂。 招引啄木鸟:每年的7-8月份,在树干高月4-5米出, 悬挂心腐木或空心木,招引木间距离以100到200米 为宜。一对啄木鸟能防治300亩林地。 设置诱饵诱杀。诱饵林间隔100米以上,没点砍伐 活松树1颗,分三段,堆成三角型架,枝桠堆放三 角架下,间隔一定时间在三脚架上添加一段新伐树 段。
世 代
表1 湖北宜昌一年1代(广东1 年2~3 代)
4/中旬 成虫 4/中旬(羽化 后10天) 产卵 5月/初— 次年3/下以前 幼 虫取食
3/下以前 蛹 树干中 (感染松材线虫)
羽化树干外 1~2 年生枝条 (内皮-边材-木质部) (取食) (刻槽) 1龄 2龄 3龄以后
三 发生规律
世
代 成虫习性 幼虫越夏越冬 产卵
第二节 松墨天牛
一、概况 二、形态特征
三、发生规律
四、发生与环境 五、预测预报 六、综合防治
为害特点
松墨天牛对松林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直接危害。成虫补充营养、幼虫的取食和 成虫产卵危害是造成我国松树死亡的直接原因,松 墨天牛是松树枯萎的主要作用生物因子。 另一方面是间接危害。间接危害是指松墨天牛传播 松材线虫。在枯死的病木中,有大量的松墨天牛幼 虫,当天牛幼虫化蛹、羽化为成虫时便携带松材线 虫进行传播。 我国自1982 年在南京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 仅10 多年间,导致枯死松树670 万株,直接经济损 失数亿元。
注意事项: (1)大加大,小加小; (2)最后龄期乘以1/2; (3)月大、小和平的天数;四年一循环多一天; (4)最后结果范围A-B。A的小数点后面数不为时, 可忽略,B的小数点不为0时,加1天。 松墨天牛成虫高峰期预测: 通过点灯诱集或者引诱剂诱集10天左右,得高峰期。
六 防治方法
一、概况
分类地位:属鞘翅目、天牛科 。
分布:俗称又称松褐天牛。目前在中国主要分布在 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山东、湖北、台湾、香 港等地,在国外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葡萄牙、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寄主 :有马尾松、黑松、赤松、雪松、落叶松、 油松、华山松、云南松、思茅松、冷杉、云杉、桧、 栎、鸡眼藤、苹果、花红等生长衰弱的树木或新伐 倒木。
植物检疫防治
各地植物检疫部门应做好宣传和把关工作, 各区应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重新确定疫 区范围,严格实行检疫制度,疫区内外加 大执法力度。 松褐天牛扩散主要以幼虫随被树木和树苗 的运输,其次食成虫木、饵木诱杀、将病死木切
片、锯板烘干、水侵、土埋、热水加温。
成虫习性
成虫羽化后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移动
分散期、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开始补充
营养时,主要取食当年生或2 年生枝条,然
后逐渐转向多年生枝条取食,主要是因为
1~2 年生枝条 。
幼虫越夏、越冬
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
幼虫寄生于树体内,幼虫共五龄。
幼虫共5龄,1龄幼虫在内皮取食,2龄在边材表 面取食,在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的平坑,导 致树木输导系统受到破坏。幼虫向木质部内蛀 害约在3-4龄期,秋天穿凿扁圆形孔侵入木质部 3-4mm后向上或向下蛀纵坑道,纵坑长约510cm,然后弯向外蛀食到边材在坑道末端筑蛹 室化蛹,整个坑道呈“U”字形。幼虫蛀食时发 出嚓嚓的响声,蛀屑纤维状,除蛹室附近留下 少许蛀屑外,大部均推出堆积树皮下,坑道内 很干净。
表 2 第二代松墨天牛历期(广东佛山一年2代)
虫态
产卵 前期
卵
1龄 2龄幼 3龄幼 幼虫 虫 虫
历 期(天)
6-8
10
7-9
6.4
6.8
五、预测预报(2)
3龄幼虫高峰期(2代)
= 成虫高峰期(1代) + 产卵前期 + 卵期 + 1龄幼虫历期+ 2龄幼虫 历期 + 3龄幼虫历期 × 1/2
五、预测预报(3)
农林业防治
林分更新改造、营造抗病品种、建立隔
离带。
化学防治
飞机喷药、引诱剂。 12
%倍硫磷与4 %聚乙烯醇及2.5 %溴氰菊酯 林间喷雾; 菊酯的触破式微胶囊悬浮液有效触杀松墨天 牛成虫; 灭幼脲 A-3型引诱剂,M-99型引诱剂,FJ-MA-02型 引诱剂。
生物防治
植物检疫防治 人工防治 农林业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松褐天牛及其所引发的松材线虫病大面积发
生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有:强化检疫、清理、 熏蒸病死木、飞机喷药、引诱剂、饵木诱杀、 将病死木切片、锯板烘干、水侵、土埋、热 水加温、林分更新改造、营造抗病品种、建 立隔离带、天敌控制等多种方法均有一定的 防治效果,但也存在操作困难、成本高等不 利因素。
二 形态特征
成虫
卵
幼虫 蛹
成 虫
成虫体长15 ~ 28 mm,宽4.5 ~ 9.5 mm,橙黄色至赤褐色。 触角栗色,雄虫触角第一、第二节全部和第三节基部具有 稀疏的灰白色绒毛;雌虫触角除末端2、3 节外,其余各节 大都灰白色,只末端一小环为深色。
雄虫触角超过体长1 倍多;雌虫触角约超出1/3。前胸宽大 于长,多皱纹,侧刺突较大。
产卵
产卵前在树干上咬刻槽,然后将产卵器从刻
槽伸入树皮下产卵。每头雌虫一生产卵约 100 ~ 200 粒。雌虫常在衰弱木或新伐倒木上 产卵。
四 发生与环境
传播途径:主要以幼虫随被树木的
运输而传播,成虫飞行传播。雌虫 常在衰弱木或新伐倒木上产卵。
五、预测预报(1)
假定松墨天牛在我国广东一年发生2代,已知第 一代松墨天牛成虫高峰期是2010年4月5日,预测 第二代松墨天牛3龄幼虫发生高峰期。
物理防治
钩杀幼虫:幼虫尚在根颈部皮层蛀蚀或者在
木质部不深时,及时进行捕杀。
成虫活动盛期,巡视捕捉成虫多次;幼虫孵
化前,锤击产卵的刻槽,灭杀卵;幼虫孵化 后继续游铁钩够杀幼虫。
卵
幼虫
蛹
成虫
产卵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幼虫历期280-320天 )
1龄 幼虫在内皮取食 2龄 在边材表面取食,在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的平坑,导致树木输 导系统受到破坏。 3-4龄 幼虫向木质部内蛀害,秋天穿凿扁圆形孔侵入木质部3-4mm后向 上或向下蛀纵坑道,纵坑长约5-10cm,然后弯向外蛀食到边材在坑道 末端筑蛹室化蛹,整个坑道呈“U”字形。 5龄 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在 虫道末端蛹室中化蛹(12-20d) 成虫 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成虫羽化后,经6-8天才从木质部内咬一 圆形、直径8-10mm的羽化孔外出,时间多在傍晚和夜间成虫羽化后 活动分3个时期,即移动分散期、补充营养期和产卵期。开始补充营 养时,主要在树干和1-2年生的嫩枝上,以后则逐渐移向多年生枝取 食。成虫喜欢2年生枝,补充营养后期成虫几乎不再移动,一般在虫 道外活动10天左右开始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