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大学生羽毛球项目运动损伤研究综述

大学生羽毛球项目运动损伤研究综述

大学生羽毛球项目运动损伤研究综述近年来,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在中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羽毛球项目成为了大学生体育课程和校园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大学生羽毛球项目的普及和推广,与之相关的运动损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大学生羽毛球项目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包括膝关节、肩关节、脚踝等部位的损伤。

腿部损伤最为常见,包括踝关节扭伤、膝关节韧带损伤等。

肩部损伤较为常见的是肩关节滑囊炎和肩袖损伤等。

还有一些慢性损伤,如肌肉劳损、滑囊炎和肌腱炎等。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动姿势不正确。

由于缺乏正确的训练指导和技术指导,很多大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存在着姿势不正确的问题,容易导致关节和肌肉的过度磨损和损伤。

二是运动训练不足。

由于大学生羽毛球项目的普及较晚,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开始接触羽毛球运动,运动训练不足导致身体素质欠佳,容易受伤。

三是力量不匹配。

由于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很多人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力量不足以支持运动的需求,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和关节损伤。

四是运动装备不合适。

很多大学生购买的羽毛球装备质量较差,没有得到正确的使用。

五是场地原因。

一些校园羽毛球场地的硬度不合理,也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训练技术。

大学生在进行羽毛球训练时,应该由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学习正确的技术和姿势,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是增加力量训练。

大学生在进行羽毛球运动之前,应该进行力量训练,增加肌肉力量,以支撑运动的需求。

三是购买合适的运动装备。

大学生在购买羽毛球装备时,应该选择质量较好的装备,并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装备。

四是注意场地选择。

大学生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应该选择软硬适中的场地,以减少关节冲击和运动损伤的发生。

对于已经出现运动损伤的大学生,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康复。

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综述

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综述

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综述关于运动损伤的研究综述一、绪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选择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运动,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饱受运动损伤之苦。

在对于运动损伤的研究中,本文主要对运动损伤的定义,产生原因,易发部位,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学术文献中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二、定义及产生原因。

运动损伤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

其损伤部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

如体操运动员受伤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与体操动作中的支撑、转肩、跳跃、翻腾等技术有关。

网球肘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与标枪运动员。

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训练水平不够,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状态不佳,缺乏适应环境的训练,以及教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

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关节扭伤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重力休克: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运动腹痛原因1:肝脾淤血。

慢性腹部疾病原因2:呼吸肌痉挛(准备活动不够,肺透气低,运动与呼吸不协调)原因3:胃肠痉挛(运动前吃得过饱、饭后过早运动,空腹或喝水太多)三、易发部位。

易发部位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也与运动个体的体质有一定关系。

比如,足球篮球等对抗激烈的运动容易造成脚踝膝盖等处的关节韧带损伤,而长跑等大运动量的运动则可造成肌肉损伤甚至影响身体代谢平衡。

四、治疗方法。

本文以脚踝扭伤和膝盖损伤为例讨论运动损伤的治疗。

脚踝扭伤1、中药定位熏蒸,采用HYZ-IC型中药熏蒸治疗仪,频率50Hz,功率1600W,供气压力>0.04MPa。

舞蹈运动损伤文献综述

舞蹈运动损伤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类型、原因和治疗方法上, 而较少预防措施。然而,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因为它能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 的发生,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训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舞蹈专业学生和 教师,以了解他们对于运动损伤的认知和经历。访谈则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 以获取他们对舞蹈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和预防措施的看法和建议。
舞蹈运动损伤文献综述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引言 04 结论
摘要
本次演示对舞蹈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性评述,概括了舞蹈运动损 伤的现状、发生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本次演示旨在为舞蹈爱好者、专业 舞者及医生提供有关舞蹈运动损伤的全面性认识,为预防和治疗舞蹈运动损伤提 供参考。
近年来,运动损伤的原因、分类、症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研究发 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过程中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关节稳定性不足、运 动姿势不当等因素。此外,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过大、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恢复也是 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根据不同的标准,运动损伤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根据损伤的病程,可分为 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根据损伤的组织,可分为肌肉损伤、韧带损伤、软骨损伤 等;根据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不同类型的损伤 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急性损伤一般采用冷敷、压迫和抬高受伤部位等措施, 慢性损伤则可能需要通过理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来缓解症状。
谢谢观看
(3)做好热身和拉伸:在每次舞蹈练习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提高 肌肉的灵活性和关节的柔韧性,预防损伤发生。
(4)循序渐进提高技术难度:舞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合理安排训练 内容,不要急于挑战过高难度的动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综述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综述
o f o c c a s i o n s . 出e i a j u r y s i t e a n d i n i u r y r e a s o n s a r e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i r s p o r t s i t e m s . T h i s a r t i c l e a i m s t o s u l n l T l a r i z e t h e
密切相关。 2 不 同运动项 目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部位多发生于踝关节 、 指关节 、 膝关节 , 而膝关节处会在运 动过 程 中, 出现膝部酸痛 、 发胀 、 在做跑 、 跳、 投等动作 时疼 痛加剧 , 这些慢性损伤 的主要是由于急性损伤 的治疗不正确而引起 的, 或者是因为运动小损伤和疲劳的不断 累积引起 的。
s or p t s c r o w d t o e f e c t i v e l y p r e v e n t s or p t s i n j u r i e s d u r i n g e x e r c i s e .
K e y wo r d s : s or p t s ; s p o r t s i n j u y; r s u m m a r y
在踝 、 肩、 膝等关节部位 。田径训练 中, 下肢的快速启动 、 发力 、
动作编排中 , 对腕关节 的使用 率较高 , 高难度 动作 的转体支 撑 腾空挑起 等力量练习 , 容易使膝部 软骨和韧带发生损伤 , 且腿 以及腾空落地呈俯撑等技术动作 , 都容易使手腕过度 的前伸和 部肌肉易拉伤 ; 在投掷和力量 练习中, 肩关节处肌 肉扭伤造成 旋前 , 引起 、 肌腱筋膜扭伤 以及腕 三角软骨盘 的损伤 。而腰部 肩部损伤 ; 下肢训练过多时 , 常会 出现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 损伤 的类型主要 是慢性 损伤 , 损 伤率 高达 5 3 . 5 1 %, 由于在进 2 . 4 乒乓球运动 中常见的运动损伤 行健美操运 动过程 中, 腰部的肌肉、 韧带会受到反复 的牵拉 , 容 乒乓球运动中, 赵亚东认 为运 动损 伤是运动员的大敌 , 在

运动康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运动康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运动康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运动康复领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它将运动科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旨在促进受伤或疾病患者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本篇文献综述旨在回顾和总结运动康复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毕业论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一、运动康复的概念与发展历程运动康复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起初,运动康复主要是针对运动员的康复训练,后来逐渐扩展到广大人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运动康复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二、运动康复的理论基础1. 运动康复的生理学基础运动康复的生理学基础包括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包括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

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和改善。

2. 运动康复的社会学基础运动康复的社会学基础研究运动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对运动康复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和健康促进政策对运动康复的推广和实施有重要作用。

三、常见的运动康复方法与技术1. 运动康复的训练原则与方法运动康复的训练原则包括个体化、适宜性、渐进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等方面。

针对不同的运动损伤或疾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技术,如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 运动康复的辅助技术运动康复常常利用辅助技术来辅助训练,如电疗、冷疗、热疗等。

这些辅助技术可以加速伤病康复的过程,提高康复效果。

四、运动康复研究的应用领域1. 运动康复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运动康复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合理的训练和康复方案,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2. 运动康复在慢性病康复中的应用运动康复在慢性病康复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运动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运动康复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 运动康复的个体化需求运动康复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化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这对运动康复专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田径运动中常见损伤文献综述

田径运动中常见损伤文献综述

析,对于田径运动损伤论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变化趋势分析 通过输入内容检索条件:篇名:“田径运动损伤”共检索文
献 136篇。以 2011年到 2020年为年限,由表 1和图 1可知,文

BULLETIN OFSPORTSCIENCE ANDTECHNOLOGY Vol.29.NO.11.2021
单来说就是运动员自身本体的原因和本体以外的外界其他因 素,通过对运动损伤相关问题的综合调查分析研究,可以使运
动员在进行运动训练是在最大程度地避免运动伤害以及在发 生运动损伤后的身体恢复。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 的运动竞赛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的同时,也所带来的运动损伤 的升级,由于自身和教练对运动损伤的不够重视,特别是在许 多比赛前和比赛中或者是比赛后,不少优秀的运动员因伤病失 去了比赛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在运动水平影响的因素中,运 动损伤是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影响了正常训练的系统性,还
基 金 项 目:国 家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体 育 类)(项 目 编 号: GJSK3897989)
第一作者简介:徐柔(1996-),女,贵州六盘水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 向:社会体育,户外运动。
通讯作者及第二作者简介:国伟(1963-),男,满族,黑龙江黑河人,教 授,本科,研究方向:户外休闲运动和相关产 业,救援救护。
多少与奥运年呈规律性曲线分布。
表 1 关于田径运动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发行时间及文献量表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数量 15 20 21 15 14 10 16 13 10 3 136

老年经常锻炼者运动损伤的调查【文献综述】

老年经常锻炼者运动损伤的调查【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体育教育老年经常锻炼者运动损伤的调查一、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曾经定义我们目前所生活的时代,人们赋予它各种各样的名称:后冷战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国际互联网时代和全球化时代。

今天,又增加了一个名称,即长寿时代。

人类自身的老化可以区分为个体老化和群体的老化,人类以往只知道个体的老化,对群体老化的认识还处于几乎茫然无知的阶段,对群体的老化可以说直到本世纪才有所认识。

“人口老龄化”、“老龄”、“老龄问题”这些概念在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后,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并赋予它新的内涵。

即老龄化包括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Aging)和个体老化(Individual Aging),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个体老化给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老年人带来的问题统称为老龄问题。

老龄问题包括发展方面的问题和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再谈到“老龄化”、“老龄”、时,这一概念就包括人口老龄化和个体老化。

“老龄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指随着个人逐步衰老所带来的老年人的某些特殊需要和问题,它主要涉及老年人的某些特殊需要,国际上称之为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指以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为特征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它主要是考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国际上称之为发展方面的问题。

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问题。

1. 人口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规定,把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也是指人的年龄不断增加的人口现象。

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个已进入“老年型”。

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占总人口25%。

日本的高龄人口(65岁以上)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7.5%,居世界第二位。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

散打运动损伤调查综述
近年来,散打已经成为一项受欢迎的运动,甚至超越拳击成为散打运动界最流行的比赛。

然而,散打运动可能会导致损伤,因此有必要系统地研究调查散打运动损伤。

本文旨
在综述近年来对散打运动损伤的研究。

近年来,散打运动受伤的研究越来越多。

德国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研究,利用档案回顾
性分析研究了近7000名狂野摔角比赛参与者的受伤情况,发现受伤率高达8.34%。

另外,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摔角和MMA运动比赛参与者的平均受伤率为20.3%和4.4%,其中最常
见的损伤是膝盖、肩关节和腕部损伤。

英国研究者发现,散打搏斗比赛参与者的肩膀骨折
受伤率较高,其次是手腕骨折。

马来西亚研究者也发现,拳击运动比赛参与者脑损伤受伤
率较高,其次是背部和头部受伤。

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研究调查了散打运动的危险因素。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拳击比赛
参与者的培训水平、体能检测分数、安全设施和负责任的治疗水平是影响比赛参与损伤的
主要因素。

德国研究者研究发现,拳击运动参与者暴露于高风险环境越长,受伤率也越高。

美国研究表明,MMA比赛参与者属于高负荷水平,他们脑损伤和头部受伤的发生率也较高。

英国研究也发现,散打比赛参与者胸部受伤率较高。

本综述显示,散打运动可能导致损伤,其中膝盖,肩关节和腕部损伤是最常见的。

另外,比赛参与者的培训水平、体能检测分数、安全设施和负责任的治疗水平是影响散打运
动受伤率的关键因素,有效的培训和安全设施是预防受伤的重要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损伤文献综述1 1.1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某些运动损伤与运动训练有密切关系,带有运动专业和技术动作特征,运动损伤的发生给运动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的会造成终身遗憾。

对运动损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利于防止运动员运动损伤,使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而且有助于教练员按时、按量完成训练计划、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促进本项目的健康发展。

运动损伤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由一次外伤所造成的并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列为“急性损伤”;凡损伤原因不明由多次细微损伤累积所致,局部呈酸、麻、胀、疼等症状列为“慢性损伤”。

损伤按照解剖学分类分为骨性损伤、肌肉损伤、关节损伤,依照其损伤程度可分为:伤后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列为“轻度损伤”;伤后一周内不能按照教学训练计划进行体育锻炼,需要停止或减少局部活动的列为“中度损伤”;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运动的列为“重度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项目与技术特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有关。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不断向着更高、更快、更强方向发展,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极为普遍,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的比例也不断增加。

运动损伤不仅在从事专项运动训练时间短、身体素质差、基本技术不够完善的运动员中容易发生,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由于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高难度动作的不断增多,在掌握新技术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失误而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但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和缩短运动寿命,而且严重者还可引起残疾。

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对不同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1.2 健美操运动损伤是指在训练或比赛中,为了完成套路中A组俯撑倒地、B组分切悬腿、C组跳与跃、D组柔韧与平衡等难度动作而造成的扭伤、骨折、脱位、挫伤、肌肉拉伤等等。

竞技健美操属于难而美的运动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在难度、险度、美态等方面的技术都要有充分的表现,特别是在比赛的成套动作中加入了大量的难度动作,如各种大跳成俯撑、空中转体成俯撑等。

因此在训练中如果水平不够、训练不当或运动员生理、心理状况不良等就很容易发生损伤。

高晓嶙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中指出体育锻炼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人们受益匪浅;运用不当,深受其害。

这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了解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因素,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从运动损伤的因素、防治、康复和原则四方面进行了详述阐述。

金宏宝在《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及预防的原则》中指出对于运动损伤来说预防比治疗重要。

因此在体育运动中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只要我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具体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运动损伤,从而保证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健康。

傅上之在《运动损伤的预防》中认为通常人们缺乏一定的运动锻炼卫生知识,出现运动损伤后不知所措,从而造成身心痛苦,严重者会导致终生残疾。

所以要对肌肉拉伤、扭伤、膝和胫骨疼痛和骨折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预防。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运动医学的吴仙娟、王予彬在《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状》中指出青少年是个特殊群体,因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运动损伤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又有其自身特点。

同时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后备力量,其运动损伤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终身影响。

并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即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方法对运动损伤进行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还从青少年的自身特点、性别、年龄、训练年限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在李丽《对青少年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中通过对16所中学的调查发现男生的运动性损伤明显比女生多;其中最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是对抗性项目,前三个项目分别是篮球、足球、田径;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扭伤和挫伤;下肢是最容易损伤的部位。

建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和保护。

郭长沈在《青少年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及其预防》中对青少年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及致伤因素进行分析,从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青少年运动报伤采取有效的预防。

陈翼建、黄雪琳在《中老年人网球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中认为中老年人身体器官组织衰退、准备活动不足和技术动作不够合理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从运动时间、运动装备、身体重点防护部位和运动量、运动强度等方面提出预防损伤的有效方法。

胡超在《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关节损伤及预防的分析研究》中指出损伤大多都在关节部位,并根据中老年人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即骨骼肌和骨关节的变化分析了太极拳练习中关节损伤的是由于太极拳的特点和动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措施。

孙政在《高校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调查研究》对5个市的6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足踝损伤最为频繁,分别占总数的38和130,其次是大腿和小腿的损伤,分别占15和10;又根据类型分类,其中最常见的损伤时关节损伤,占了损伤的51,其次睡肌肉和肌腱损伤占31,最后是骨折和其他类型损伤占6和12。

王东山《网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网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特征、部位、种类以及造成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其结果表明,网球运动损伤多以关节扭伤为主,并大多集中在练习者的腕、肘、肩及踝关节等部位。

究原因与练习者所掌握的技术动作错误和关节局部负担过重有着直接的关系。

王永广《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修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西安体院的60名羽毛球专修学生调查,其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占89.3%,男生运动损伤率为 91.9%,女生运动损伤率为 84.2%。

运动损伤总次数为 92次,平均运动损伤次数为 1.6次、其中男生为 1.次、女生为 1.5次。

表明羽毛球专修学生运动损伤情况严重,男生运动损伤人次高于女生。

最后通过调查结果得出羽毛球运动损伤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膝关节30.4%、踝关节27.2%、肘关节21.7%、肩关节15.2%、腕关节5.4%。

竞技健美操在国外开展较早,一些传统的竞技健美操强国,如:罗马尼亚、德国、立陶宛、韩国、日本、美国等,这些国家很早就建立起来完整的训练体系,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也比较早。

国外有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理论也很多,大都涉及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对于预防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英国学者Davies·Geoff《Treating injuries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aerobics》就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出现的运动损伤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国外竞技健美操高水平国家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研究为他们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运动成绩,保持他们竞技健美操在世界的领先水平提供了保证。

与国外一些竞技健美操传统强国相比我国的竞技健美操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较快,而有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却很少,现有的研究己经落后于竞技健美操技术的发展步伐。

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有关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研究,为全面提高我国竞技健美操水平服务。

因此,目前许多科研工作者正在积极进行有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

赵兰革、李骁君在《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达 71.25%;损伤多属于急性损伤;造成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突击难度动作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损伤发生的主要阶段是在平时技术训练时;损伤的部位主要是腕和踝关节。

廖桃玲、刘瑞峰、张金华、邱贵红《健美操运动中的损伤状况调查》中对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及武汉体院4所高校的健美操专选班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发现健美操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和部分上肢,其中距小腿关节发生率最高;损伤类型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以韧带拉伤为主。

损伤多发生在平时训练中技术动作错误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姜丽《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中对“2004年全国健美操锦标赛”获得各项前八名的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做了相关分析,并用图表来表示:损伤部位分布手腕13肘部8肩部9颈部6其他1腹部3足部9踝部13小腿7膝关节13大腿臀8腰部10手腕肘部肩部颈部其他腹部足部踝部小腿膝关节大腿臀腰部12946133013020406080100120140时间技术训练赛前准备活动素质训练比赛期间损伤时间系列1系列2 党剑《预防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对策研究》中探讨了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及损伤的特点,从九个方面分析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致伤原因、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对策、提高竞技健美操训练的科学化的程度。

李赞涛《浙江省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中指出竞技健美操是一个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发展快、难度高、强伤度大、素质要求高而全面,运动员必须通过长期、系统的正规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要求。

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健美操队队员之前都是从事舞蹈、田径或其他项目的运动训练,有些甚至从未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再加上普通高校大多没有长期的健美操队,组队多是为损为了参加某个比赛或表演,组队以后一般都是进行短期的强化训练,短期的强化训练由于时间短,极易造成教学训练进度过快、运动员身体负荷过重、身体疲劳、动作技术掌握不够成熟等状况。

运动员身体素质达不到动作难度的要求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运动损伤,致使损伤率偏高。

袁海龙《健美操运动中的运动损伤及其预防》中指出健美操运动种类较多,所学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性差异较大,加之有的学生协调性较差,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损伤;并提出相关预防对策。

洪涛《对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74名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损伤患病率及损伤种类和受伤部位构成比的调查,发现竞技健美操规则中的D组难度受伤率最高,表现为肌肉和韧带拉伤;其次是C组中的难度,表现为查踝足和膝关节损伤。

董新军《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隐性致因分析》中指出竞技健美操在强调动作的高难度、完美表现的同时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技健美操项目特点及规则的导向存在使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必然性因此竞技健美操项目特点及规则的导向就是导致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隐性致因。

翁凤瑜《提高大众健美操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必要性》中指出大众健美操活动中产生的运动损伤是由于动作不合乎力学原理以及局部负担过重以及健美操教学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技术动作教练水平良莠不齐训练强度与训练密度安排不合理场地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