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育种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奶牛生产知识点总结

奶牛生产知识点总结

奶牛生产知识点总结一、奶牛的生理特点1. 雌性奶牛一般在10个月龄开始发情,首次配种的最佳时间为12~15个月龄。

2. 奶牛的妊娠期为9个月,产后一般在60~90天内进入泌乳期。

3. 奶牛一般在每年发情2~4次,每发情一次需要2~3个月的时间。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1. 饲养舍环境(1)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15~25摄氏度的范围内,湿度控制在50%~70%。

(2)通风换气:保障奶牛舍内空气流通,防止氨气和二氧化碳积聚。

(3)日光照明:日照时间应达到10小时以上,可适当使用灯光补光。

2. 饲料供应(1)粗饲料:牧草、青贮料等。

(2)浓缩饲料:玉米、豆饼、糠麸等。

(3)矿物质和维生素:钙、磷、盐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

3. 生产管理(1)发情监测:定期观察奶牛的发情表现,及时安排配种。

(2)妊娠检测:使用超声波仪器或妊娠检测配合饲养管理,确保奶牛的妊娠情况。

(3)产后护理:产后给予奶牛充分的休息和饲料供应,及时进行产后护理和泌乳管理。

三、奶牛的疾病防治1. 奶牛常见疾病(1)乳房炎:主要症状为乳房肿胀、发热、产奶量减少等。

(2)消化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等。

(3)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尿结石等。

2. 疾病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2)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症状和病因,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3)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健康的饲养环境和饲料供应,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奶牛泌乳管理1. 泌乳时间和产奶量:一般为每天早晚各一次挤奶,产奶量根据奶牛品种和泌乳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 泌乳后处理:奶牛泌乳后,应给予足够的休息和适量的饲料供应,确保奶牛的身体健康和产奶量的稳定。

五、奶牛的精密饲养1. 温度和湿度控制:利用精密饲养设备,控制奶牛舍内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饲养环境。

2. 自动喂食系统:使用自动喂食系统,按照奶牛的需要给予合理的饲料供应,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3. 电子监测设备:使用电子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奶牛的体温、配种情况、产奶量等信息,提高生产管理的精准性和效率。

中国荷斯坦牛育种原理

中国荷斯坦牛育种原理

中国荷斯坦牛育种原理
中国荷斯坦牛是一种优良的奶牛品种,其育种原理是通过选择、配种和遗传改良等手段,不断提高牛的产奶量、肉质和抗病能力,以满足人们对奶制品和肉制品的需求。

荷斯坦牛的育种原理涉及到遗传学、生理学和营养学等多方面知识,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中国荷斯坦牛的育种原理。

首先,荷斯坦牛的育种原理与遗传学密切相关。

在育种过程中,通过对牛的遗传背景进行分析,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优秀个体作为繁殖对象,以期望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同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可以更精确地选择和繁殖优质的荷斯坦牛,加速育种进程。

其次,荷斯坦牛的育种原理还涉及到生理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牛的生殖生理特点和生殖激素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牛的繁殖规律,提高繁殖效率。

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牛的饲养管理,保证牛的健康生长,也是提高育种效果的重要手段。

此外,荷斯坦牛的育种原理还需要结合营养学知识。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牛的产奶量和肉质,为育种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同时,科学的饲养管理还可以增强牛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对育种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荷斯坦牛的育种原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遗传学、生理学和营养学等。

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育种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荷斯坦牛的产奶量、肉质和抗病能力,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牛繁育知识点

牛繁育知识点

牛繁育知识点牛繁育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到牛群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牛繁育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并提供一步步的思路,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进行牛繁育管理。

第一步:选择适宜的种畜牛牛繁育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宜的种畜牛。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养殖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牛种。

常见的牛种有奶牛、肉牛和双用途牛。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生产高产奶牛,那么应选择奶牛种群;如果是生产优质肉牛,我们应选择肉牛种群;如果需要同时兼顾奶肉双用途,那么双用途牛是较好的选择。

第二步:确保牛的营养均衡牛的营养是影响繁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为了确保牛的营养均衡,我们应该提供优质的饲料,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

粗饲料主要是青贮饲料、干草等,而精饲料则包括浓缩饲料、饲料添加剂等。

我们应该根据牛群的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牛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第三步:实施合理的繁殖管理合理的繁殖管理对于牛的繁殖效益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繁殖管理制度,包括选配、配种、妊娠检测、分娩管理等。

选配是牛繁殖的第一步,我们应该根据牛的品种、遗传背景、繁殖性能等因素进行选配。

配种是繁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选择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种的方式。

妊娠检测是判断牛是否怀孕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B超、血液检测等方法进行妊娠检测。

分娩管理是保证牛群健康繁殖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做好分娩的监测和护理工作,确保牛的分娩顺利进行。

第四步:加强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牛繁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我们应该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对牛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提高牛的免疫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牛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避免疾病对繁殖效益的影响。

第五步:记录和分析数据记录和分析数据是牛繁殖管理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记录系统,包括配种记录、妊娠检测记录、分娩记录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牛群的繁殖状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繁殖效益。

综上所述,牛繁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养殖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

牛繁育育种知识点总结

牛繁育育种知识点总结

牛繁育育种知识点总结牛繁育育种知识点总结1. 牛种类及特点牛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有奶牛、肉牛和双用途牛。

奶牛以产奶量高、品质好为特点,例如荷斯坦、黑白花等;肉牛以肉质优良、体型大为特点,例如邓山、安格斯等;双用途牛则兼具奶牛和肉牛的特点,例如耐寒的高森牛、善于生产儿童奶粉的白牛等。

2. 牛的繁殖方式牛的繁殖方式主要有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

人工授精可以选择优质的种公牛,提高后代的遗传优势;自然交配则是让母牛与优良的公牛自然交配,让牛的繁殖过程更加自然。

3. 牛的配种时机为了提高繁殖效果,牛的配种时机需要把握好。

一般来说,牛的发情期为21天,当牛出现发情行为时,可以通过定期观察牛的外部行为和内分泌变化,确定牛的配种时机,以提高受孕率。

4. 牛的选择与鉴定在牛的繁育育种过程中,选择和鉴定良种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从外观、品种、血统、性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牛,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5. 牛的繁殖措施为了提高牛的繁殖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a)保证牛的饲养环境舒适,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b)按照牛的生理周期,为牛提供适宜的饲养管理,保证牛的健康状况;c)定期进行牛的体检,监测牛的生殖系统功能;d)及时处理牛的不良繁殖行为和繁殖疾病。

6. 配方饲料的选择在牛的繁殖育种中,饲料的选择和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根据牛的生长阶段、体重、种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配方饲料。

特别是在牛的怀孕和哺乳期,需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维持牛的健康和生产力。

7. 牛的遗传改良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改良牛的品质和生产性能。

这包括通过人工授精选择优质的种公牛、选择优良的母牛进行生殖,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手段改良牛的基因组,提高牛的遗传优势。

8. 牛的繁殖管理牛的繁殖管理包括牛的胚胎移植、性别选择等。

通过胚胎移植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效果,扩大种牛的繁殖规模;性别选择可以选择出更多的雌牛或雄牛,以适应市场需求。

奶牛的育种操作和挤奶技术

奶牛的育种操作和挤奶技术

第一章奶牛育种操作技术第1条:母牛产后50—60天配种为好,对超过70天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牛应及时检查治疗,并从营养和管理上找原因,改善饲养管理。

犊牛在出生16月龄,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可以进行初次配种,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这个指标是初配年龄的首要指标。

第2条:要建立奶牛发情观察制度,空怀母牛发情要及时记录,并作好发情鉴定工作。

发情鉴定方法有(1)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定发情状况,要重点看爬跨情况及外阴部变化和黏液情况,(2)内部检查,一是阴道检查子宫颈,二是直肠检查,主要是检查卵巢及卵泡的发育和变化情况。

总之,上午发现母牛发情被爬跨不动,下午即可配种,这时母牛发情接近末期,距离排卵约有6—7个小时,也就是说,从发情开始20小时左右配种最好。

第3条:母牛分娩后20天内,应进行生殖器检查,如有疾病应先治后配。

要求母牛在产后90天内必须怀孕,这样才能保证一年一犊。

第4条:母牛应严格选种选配计划,一是杜绝近亲繁殖,二是一定要用优良的种母牛精液进行配种,必须保证种母牛的精液质量,这是保证下胎高产的基础。

第二章挤奶技术第1条:奶牛的挤奶次数,应根据各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而定。

一般每天挤奶三次,可根据产奶量高低酌情增减。

第2条:用手工挤奶时,挤奶员必须经常剪指甲,洗净双手。

然后用毛巾沾上45-50℃的温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对乳房进行清洗。

清洗顺序是先上后下,由前向后,先右后左,最后是乳房基底部和乳头,洗完乳房后,在用干毛巾把整个乳房擦干净。

第3条:乳房洗净后应进行第一次按摩,待乳房膨胀,乳静脉怒张出现排乳发射时,应立即开始挤奶。

挤奶时严禁用牛奶或凡士林擦乳头。

待挤奶近一半时进行第二次乳房按摩,这时一手握住乳房底部另一手进行按摩。

当快挤完奶时,再用双手对乳区上下左右按摩几下把直到奶挤净为止。

第4条:手工挤奶要采用全握法,禁用滑下法,开始挤奶时用力要轻、速度稍慢,随着奶牛秘乳的加快,应加快挤奶速度。

奶牛引种管理制度

奶牛引种管理制度

奶牛引种管理制度引言:奶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资源,她们的生产能力直接关系到乳制品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的管理和引种技术对于提高奶牛生产力和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奶牛引种管理制度,包括选种、育种、繁殖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选种1.1 选种原则(1)选用适应性强的品种。

根据地区的气候、饲草、水质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种进行引种。

(2)选用产奶量高的品种。

生产力是评价奶牛品种的重要指标,因此应选择产奶量高的品种进行引种。

(3)选用优质遗传资源。

奶牛的遗传品质直接关系到其后代的生产力和品质,因此应选用具有优质遗传资源的品种进行引种。

1.2 选种技术(1)优生优选。

通过对奶牛进行体格检查、遗传背景分析等手段,进行穿孔莓把优质优生的牛进行选种。

(2)人工授精。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选用高产高质的种牛进行人工授精,提高后代的遗传品质。

(3)基因检测。

对选种的种牛进行基因检测,筛选出具有优质遗传资源的个体,达到选种的目的。

二、育种2.1 育种原则(1)遗传优良。

选择具有遗传优良特性的种牛进行育种,确保后代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品质。

(2)遗传多样。

避免近亲交配,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减少遗传疾病的风险。

2.2 育种技术(1)选配组合。

根据目标品质和生产力,选择适合的种牛进行配对,达到优生优配的目的。

(2)妊检技术。

通过妊检技术,及时了解奶牛的繁殖情况,提高繁殖效率。

(3)胚胎移植。

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提高选种种牛的后代数量和品质。

三、繁殖3.1 繁殖原则(1)科学配种。

选择合适的交配时间和种牛,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种,确保后代生产力和品质。

(2)生殖健康。

定期检查奶牛的生殖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生殖健康问题,提高繁殖效率。

3.2 繁殖技术(1)定期配种。

根据奶牛的繁殖周期和生理状态,进行定期配种,提高繁殖效率。

(2)繁殖管理。

加强对奶牛的繁殖管理,包括饲养、营养、环境等方面,提高奶牛的生殖能力。

四、管理4.1 饲养管理(1)合理饲喂。

奶牛养殖技术

奶牛养殖技术

奶牛养殖技术一、奶牛的繁殖为了使牛能够正常的繁殖,要了解奶牛的生殖生理,在生产实践中对牛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保证牛的正常发情和配种。

(一)、奶牛的性成熟和初配年龄性成熟是指家畜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完善,母牛的卵巢能产生成熟的卵子;公牛的睾丸能产生成熟的精子,并有了正常的性行为。

交配后母牛能够受精,并能完成妊娠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奶牛的性成熟的年龄一般在8-12月龄。

但性成熟后牛不能马上配种,因它自身尚处在生长发育中,此时配种不仅影响牛自身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还影响到犊牛的健康成长,要等到牛体成熟后方可配种。

体成熟是指公母牛的骨骼,肌肉和内脏各器官已基本发育完成,而且具备了成熟时应有的形态和结构。

体成熟晚于性成熟,当母牛的体重达到成年母牛体重的70%左右时,达到体成熟,可以开始配种。

牛的性成熟和体成熟,一方面取决于年龄,同时与品种、饲养管理、气候条件、性别、个体发育情况有关,一般小型品种早于大型品种,饲养管理条件好的早于差的;气候温暖地区早于寒冷地区,所以确定母牛的初配时要灵活掌握。

奶牛的初配年龄,一般在1.5-2岁,但配种也不能过迟,过迟往往造成以后配种困难,又影响了生产。

(二)、母牛的发情母牛在性成熟后,开始周期性发生一系列的性活动现象,如生殖道粘膜充血、水肿、排出粘液、精神兴奋、出现性欲、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卵巢有卵泡发育和排出卵等。

上述的内外生理活动称为发情;把集中表现发情征候的阶段称为发情期。

由一个发情期开始至下一个发情期开始的期间,称为一个发情周期。

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发情期受光照、温度、饲养管理、个体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有一个变动幅度,变动的范围为17-25天,发情期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1、发情前期:前期是发情的准备期,阴道的分泌物由干粘状态逐渐变成稀薄,分泌物增加,生殖器官开始充血,但不接受别的牛爬跨,此期持续时间为4-7天。

2、发情期:发情期是母牛性欲旺盛期,表现的食欲减退,精神兴奋,时常哞叫,尾根举起,愿意接受其它牛的爬跨。

奶牛厂的知识点总结

奶牛厂的知识点总结

奶牛厂的知识点总结一、奶牛的品种及选种1. 奶牛的品种分为乳用牛和肉用牛两大类,乳用牛主要有荷斯坦奶牛、泌恩塞、杰西牛等,肉用牛主要有安格斯牛、黑安格斯牛、夏洛莱牛等。

2. 选种的重点是选购高产、健康的奶牛,有机牧场还要考虑奶牛的环保性和适应性。

3. 选种时需要考虑牛只的产奶量和脂肪含量,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1. 奶牛的饲养管理包括牛舍的建设、牛棚的设置和牧草的种植等环节。

2. 牛舍的建设需要符合奶牛生长的需要,保证牛只的生长环境舒适且清洁卫生。

3. 牛棚的设置要根据奶牛的品种和数量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奶牛的生长环境被管理和保证奶牛充分的运动空间。

4. 牧草的种植需要根据季节和气候进行选择,保证奶牛的饲料来源充足,保证奶牛的营养摄取。

5. 对奶牛的饲料供给,草料的配比,膳食结构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

三、奶牛的饲养繁育1. 奶牛的饲养繁育包括发情、配种和生产的管理。

2. 对发情期的监测和管理要求进行。

3. 对奶牛的配种要有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4. 对奶牛的生产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

5. 对奶牛的后期管理要有详尽的规划和措施。

四、奶牛的疾病防治1. 奶牛疾病的预防是奶牛饲养管理的关键环节。

2. 对奶牛疾病的监测和预防措施要有完善的制度和策略。

3. 对奶牛的疫苗注射和防疫计划要做好相应的预案和程序。

4. 如何预防奶牛的常见疾病,对不同疾病的防治要进行详尽的学习和培训。

五、奶牛的产奶管理1. 产奶管理包括奶牛的产后调配和哺育,牛奶的收集和处理等环节。

2. 奶牛的产后调配要有严格的计划和策略。

3. 对奶牛催奶和哺育的管理要进行定期排查和督导。

4. 对牛奶的收集和处理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制品。

六、奶牛的养殖管理1. 养殖管理包括对奶牛年龄的合理控制和对育种育种的管理。

2. 对奶牛产后再配种和育种计划要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计划。

3. 奶牛的年龄对乳制品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进行详尽的管理和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育种的基本知识一)遗传和环境生物的遗传物质包含在细胞核内,位于染色体上,它在细胞分裂的中后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呈棒状结构。

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一条长的双股脱氧核糖核酸(DNA)链,DNA上携带着遗传密码,即从亲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DNA具有自我复制功能。

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

同一物种的不同生物其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都是一样。

表型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优良的种畜没有适当的环境都不能表现出优良的特性,但是,再好的环境也不能使低产的家畜表现高产。

例如,一些本地品种的牛,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耐粗放,生长速度缓慢,提高日粮的营养标准后,其生长速度也有所提高,但是,最大的生产潜力远远低于优良的品种。

因此遗传和环境是生物表型的内因和外因。

育种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生物的遗传性,而遗传性是看不到的,我们所看到的是遗传性在一定环境中的表现,决定性状的遗传物质不能脱离开环境而单独起作用。

遗传和环境是一对矛盾。

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

遗传物质——DNA,摄取外界环境中的原料来复制自己,改造自己,并适应外界环境。

但是生物的遗传有很大的保守性,特别是高等动物,生殖细胞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外界环境对遗传物质的影响是间接的,微小的,通过很多个世代,很长的时间,累积以后才能达到明显的程度。

企图通过改变一般外界环境来改变家畜的遗传性,在一两个世代得到明显的效果,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育种工作中通过改变饲养管理条件,在短期内明显的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是难以实现的。

但是实践证明,优良的遗传性状需要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才能表现出来。

这里就涉及一个实际的问题,究竟应该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育种?种公牛饲养管理水平太低是不行的,优秀种牛的生产潜力发挥不出来,无法加以选种。

好的饲养管理水平,虽然有利于种用犊牛充分发挥遗传潜力,但是如果与推广地区条件差距太大,种牛出售后,会因为不适应,造成损失。

所以,种畜场的环境与推广地区的环境差距比较小,推广效果才最好。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数量性状是指性状之间的变异呈连续性的,界限不清,不能明确区分类型,受许多对微效的基因控制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等级。

这些性状主要是受加性基因的影响,其特点是没有一个基因是显性或隐性的,而是每一个基因都在某一个数量性状上添加一份贡献,各个基因的作用又可以累加起来,故叫做基因的累加效应。

一般认为,奶牛的主要经济性状,如初生重、断奶重、日增重、产奶量等等,都属于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比较大。

1. 数量性状的表型分布如果我们对羊群的某一个数量性状进行认真的个体记录,将生产水平从低向高,分组排列,统计每一组别在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发现生产水平由低到高,呈连续的正态分布曲线。

经过统计处理,得到其表型分布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平均数为中轴,两边为对称图形;也就是平均数以上和平均数以下各分布着50%的成员。

(2)平均数左右各分布了3个标准差,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范围内分布着68%的成员;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范围内分布着95%的成员;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范围内分布着99%以上的成员,它几乎包括了全部成员。

2.遗传力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的表型值能够遗传给后代的能力。

经过大量的数字统计,得到了各个性状的遗传力。

性状的遗传力直接影响选择效果,遗传力高的性状,选择中能够遗传的部分就大,因此假定选择差相同,遗传力高的性状,其选择反应就比遗传力低的性状大。

3.留种率与选择差留种率是留种畜群占原始畜群的百分比。

选择差s是留种畜群平均值与原始畜群平均值之差。

选择差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畜群的留种率,一是性状的变异程度,即标准差δ的大小。

为了便于分析规律,通常将选择差标准化,变成标准化的选择差--选择强度i,即:i= s/δ 或s =iδ由于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呈正态分布,因此留种率的大小就决定了选择强度的高低。

留种率越低,选择强度越高,反之亦然。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查表1得到。

4.世代间隔和遗传进展世代间隔是指留种用的羔羊出生时,其父母亲的平均年龄。

羊群世代间隔的长短与公母羊的初配年龄和种羊的使用年限有关。

计算时不能仅仅计算公母羊第一次配种产羔的年龄,计算公式如下:ai--父母的平均年龄;Ni--父母均龄相同的子女数;n--组数(父母平均年龄相同的为一组)。

遗传进展也叫选择反应,是指通过选择,畜群每一个世代的改进量。

遗传进展受选择强度和性状遗传力的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R= iδh2 或R=s h2在生产实践中,能否增加选择强度,决定于:(1)基础母牛数量是否要增加,即牛群是否要扩大,如果牛群正处于扩大发展阶段,选择强度就不能太大。

(2)更新率,如果基础母牛群的生产规模已固定,每年就有一定的更新率。

更新率受母牛的死亡率、母牛的平均使用年限等因素的影响。

(3)犊牛的繁殖成活率和育成牛的淘汰率。

后备公牛的选择强度要大些,这样有利于牛群的改良提高。

这种选择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坚持多个世代,羊牛群在一个性状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奶牛改良目标的确定在制定奶牛的育种计划时,首先要确定改良目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改良的目标是提高生产率。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改良只有在产出的价值超过投入的成本时才是有效的。

过去常见的遗传改良,都简单的把目标放在获得高产动物上。

当然高产动物通常会带来高的经济效益,但高产动物往往需要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有高投入,如场舍改造,精料投入、劳力增加等等,特别是在饲料及其它资源不足的地区,饲养高产的个体所能获得的利益,往往被高投入所抵消。

因此,我们认为,一个高于过去,并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的生产水平,才是恰当的改良目标。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距都很大,各地区都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特别要根据地方品牛群的基本特性,客观的提出奶牛的改良目标。

与奶牛生产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性状有:母牛的繁殖性状,产奶性状和体型外貌等奶牛育种基础知识in-chay手机窃听卡微型窃听器窃听器窃听器购买购买窃听器来源:本站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12-28 点击:1006 1.总则●奶牛育种工作是提高牛群素质,增加牛奶产、质量和终身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设施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育种工作又是一项投入产出比很高的高效技术。

●育种工作是一项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

奶牛场对奶牛育种的每一份投入,至少在三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而一头良种公牛的育成,更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奶牛育种工作,需众多企业的协同参与,要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目标和工作程序。

2.育种方向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内外优良种质,提高牛奶单位产量、乳脂率(量)和乳蛋白率(量)。

改良乳房和肢蹄结构。

培育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好的荷斯坦品种牛。

3.奶牛育种工作的内容奶牛育种工作可分为三大块,其总的工作流程可见图示。

(见附录一)3.1奶牛场应做的育种工作3.1.1选种选配●每年10月将全场成乳牛及后备牛按父代公牛谱系进行分类。

其中成乳牛计算出校正后305天奶产量的平均水平。

同时对牛群的功能性外貌性状进行调查与评价。

使之对全场牛只的系谱构成、外貌性状和在群与配公牛的优劣做到心中有数。

参加DHI统一测定的可由育种专业组完成,各奶牛场做好配合工作。

●种用母牛评选棗每年10月份(在配种高峰前)在成乳牛及部份育成牛中,评选出留养后备牛的母体-种用母牛。

其数量百分比为计划留养母犊牛的2.5倍。

高产种群可应其他牛场需求,相应提高留种比例。

●良种公牛、试用公牛的选择-选择符合本奶牛场定向培育要求的生产性能好,与本场母牛结合好(见育种专业组提供的结合表或请育种专业组代选),又无近亲关系(近亲系数≤6.25%)的良种公牛(冻精),作为当年度奶牛场或每头种用母牛与配的主线及副线公牛。

(近交系数及亲合力详见附录二)3.1.2后备牛培育后备牛培育工作之优劣,直接影响其遗传性状之表达,影响到生长优势的利用,影响到配种年龄和经济效益,故而后备牛之培育是育种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应达到或超过各阶段奶牛的培育指标(见附录三)。

留种公犊按标准饲养至断奶后,经两病检疫为健康牛的,立即通知育种专业组评定后移公牛站或作其他处置。

3.1.3后备牛的筛选后备牛在培育过程中,同时有一个筛选过程,对一些生长发育不良、经重点培育无效的后备牛及系诺资料中生产性能出现负向变化的,应及时给以清理出群。

3.1.4牛籍档案牛籍档案(牛籍卡)是牛群管理最基础、最基本的项目。

其基本内容包括编号、系谱、出生日期及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和移动记录。

(详见统计工作)●牛只编号:牛只编号采用终身制、十位制。

性别位出生地点位牧场编号位出生年度位序号位一性别位以F(代表母牛)和M(代表公牛)一个字母表示。

一出生地点位以二位英文字母表示:US(美国)、CA(加拿大)、JA(日本)、GE(德国)、DE(丹麦)、HA(荷兰)、FA(法国)、NE(新西兰)、EN(英国)。

在国内出生的,以城市名称第一第二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表示,如SH(上海)、BJ(北京)、邢(哈尔滨)一SH代表上海,当上海牧场编号到达100时,SH改作SI,OO为牧场编号,第101个牧场为别SI01………一牛只编号除在牛籍卡上编定外,在牛体上应有l?处予以明确标志,标志方法有耳标、脚环、颈圈、民部标号等。

耳标应轧在左耳,或左右二侧。

一出生日期和花纹:牛只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休假BJ顺延)登录编号、出生日期、性别、出生体重和描绘犊牛站立时左右二侧毛片花纹(或照相)。

●系谱:应有2代父母本的系谱资料(公牛系诺应有妻3代系谱);父系应包括牛号、品种、育种值、女儿头数及平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重复率等;母系应包括牛号、品种、第一及最高胎次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等。

●生长发育记录:按不同发育阶段测定和填写体尺、体重及一胎外貌评定。

●繁殖记录:必须有完善的繁殖记录,以保证系诺的准确性。

包括犊牛编号、胎次、分娩日期、与配公牛、难产、流产记录。

●生产性能记录:包括各胎次305天产奶量(由10个泌乳月及其后5天的产奶量累加而成)、胎次总天数、总产奶量、加权平均乳脂率和加权平均乳蛋白率。

生产性能的测定由育种专业组统一采样测定,亦可按规定自行采样后送样统一测定。

牛奶采样,每一个泌乳月应定期采集l?个全天的加权平均样。

检测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奶样,应按挤奶量比例采集样品量,充分混合后检测。

某一回采样失败或牛只因疾病等因素缺样时,有条件的应即予补样。

一般可按前、后两次样本数据的连线取中间点代表。

若连续二回缺样,必须及时补样一回。

●无论专业组还是牧场采样,相互均应实施采样程序及结果监督,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