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 牛 育 种

合集下载

奶牛育种新技术

奶牛育种新技术

奶牛育种新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奶牛育种也迎来了新的技术突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还有助于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和适应环境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新的奶牛育种技术,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基因编辑技术是奶牛育种的一项重要突破。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精确地改变奶牛的基因组,以实现特定的育种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编辑奶牛的基因来增加其产奶量、改善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甚至提高奶牛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力,还有助于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从而降低了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风险。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奶牛育种也成为一种热门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提供更准确的奶牛育种建议。

通过对奶牛的遗传信息、饲养环境和生产表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适合的交配组合,提高奶牛的遗传质量。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监测奶牛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提高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除此之外,基于基因组选择的技术也在奶牛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因组选择是通过测量奶牛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来评估奶牛的遗传价值。

通过分析SNP与特定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奶牛进行繁殖,提高整个群体的遗传水平。

基因组选择不仅可以加速育种进程,还可以提高奶牛的遗传进展,从而提高产奶量和品质。

生殖技术的进步也为奶牛育种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体外受精技术可以将优良种牛的精子和卵子在实验室中结合,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到母牛的子宫中发育。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种牛的繁殖效率,还可以加速优良基因的传播。

另外,胚胎冷冻技术也可以延长优良种牛的繁殖寿命,提高种牛的繁殖效益。

奶牛育种新技术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还可以改善奶牛的健康状况和适应环境能力。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技术成本、道德伦理和食品安全等问题。

奶牛配种应注意的问题

奶牛配种应注意的问题
小 ,体 质 弱 , 易 发 生难 产 ,且 影 响 终 生 产 奶 量 。
5 治疗过程
51 第1 . 次治疗 :4日注射 鸭肝抗体 l / ,头孢 曲松 饮 ml 只 水3g 5 k 水 ,集 中1 o 兑2 0 g 次饮 ,3 饮完 。用并饮用黄 氏多 h 糖、电解 多维 。抗菌药 1 d 次/,连用3 。 d
21 年第 3 卷 00 l
奶牛配种应注意的问题
赵 艳 薛其岩 张广庆
2 10 ) 70 0
文献标识码 :B
( 泰安市岱岳 区畜牧局
中图分类号:¥ 2 . 1 839
神经症状 到死亡 时间不等 ,几 小时或 几分钟不 等 ,鸭舍
地面 有 绿 色 稀 薄 粪 便 。
文章编号 :10 .732 1)80 0.2 0 713 (0 00 .100 养 好牛繁 殖犊 牛多产 奶 ,是 养牛 生产 中极重要 的环
重要 作用 。牛舍需 冬暖夏 凉 ,空 气流通 ,排水 良好 ,以
保证牛体健康。
42 病毒 实验 室诊 断 采 取病鸭 的肝组织制成 混悬液 , .
用抗生素 处理 后,接种于9 日龄地及胚囊腔 中,接种后地 鸡胚 置3 ℃恒 温箱 中,鸡胚在 5 6 死亡 。死 亡鸡胚 出现 7  ̄d 鸭病 毒性肝 炎地特征 性病变 :大腿 及腹部水 肿 ,尿 囊液 增 多,呈淡绿 色 ;肝 脏呈淡绿 色 ,表面有黄 白色针 尖大 小地死灶;卵黄囊缩 小,内容物粘稠 。
液 , 肾 脏 出 血 ,变 黑 ,且 有 一 只 鸭 的 心 包 膜 有 纤 维 素 物
质附着 ,胸、腹气囊有干 酪物形成 。
4 实验室诊断
41 细 菌涂 片镜 检 无 菌操 作 采取 病 死鸭 的肝 脏 做触 . 片 ,革兰 氏染色 、镜 检 ,可 见到形 态一致 地革兰 氏阴性 小杆菌,瑞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到两端脓染地小杆菌 。

分析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技术

分析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技术

分析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技术西门塔尔奶牛是一种以优良的乳制品生产能力著称的奶牛品种,其养殖技术对于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时,需要合理安排饲料、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下面将对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饲料管理西门塔尔奶牛对饲料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饲料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要合理安排饲料的种类和数量,根据奶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状态来确定饲料的组合比例,保证奶牛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不同类型的饲料要分开存放,避免发霉变质。

要定期清理饲槽和喂食器具,定期更换饲料,保证奶牛食用的饲料保持新鲜。

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保障奶牛健康和生产的重要环节。

要对奶牛进行合理的分群管理,按照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状态对奶牛进行分群,确保奶牛能够得到适当的管理和照顾。

要对奶牛的运动和活动空间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奶牛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舒适的环境。

还要对奶牛的产奶周期、疾病防治、繁殖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奶牛的生产和健康状况。

三、疾病防治良好的疾病防治是保障奶牛健康生产的前提。

在进行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时,需要对奶牛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奶牛的疾病。

还要对奶牛的疫苗接种、消毒防疫等工作进行科学管理,预防奶牛患上传染性疾病。

还要对奶牛的环境卫生和饮水安全进行定期检查和处理,确保奶牛能够生活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

四、合理繁殖对于西门塔尔奶牛的繁殖管理也是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要注重对奶牛的繁殖状态进行科学监控,根据奶牛的生理周期和繁殖状态进行合理的繁殖管理,保证奶牛的繁殖效率和后代的品质。

对于选配种牛也需要进行科学的选配和管理,选择具有良好繁殖能力的种牛进行交配,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五、员工培训在进行西门塔尔奶牛的养殖时,还需要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和管理。

要对养殖员工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奶牛养殖的理解和操作水平,确保奶牛得到良好的管理和照顾。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

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技巧以及它们对奶牛生产的影响。

一、合理的饲养环境首先,一个合理的饲养环境对于奶牛的繁育与管理非常重要。

奶牛需要一个舒适、安静、干净的住所,以便它们能够放松身心,提高产奶能力。

此外,饲养场的空气质量也十分重要,通风设备的安装可以帮助奶牛排出身体内的热量,从而提高其舒适度和产奶效益。

二、科学的饲料配给饲料是奶牛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的饲料配给不仅能够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还可以提高其产奶量和品质。

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需根据奶牛的体重、体型、年龄和生产阶段等因素来调整饲料的种类和比例。

此外,定期进行饲料检测和饲料质量评估也是提高奶牛繁育与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三、合理的繁育计划合理的繁育计划可以帮助奶牛产生更多的优质后代,并提高整个养殖群体的质量。

繁殖方法的选择、配种时机的把握、优质种牛的选配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定期进行繁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是提高奶牛繁育效果的关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养殖者判断奶牛的受孕率、发情周期和生殖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繁殖策略。

四、疾病防治与养分管理在奶牛繁育与管理过程中,疾病防治和养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疾病检测和草地的草质评估,可以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此外,采取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养分补充措施,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其产奶能力。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奶牛繁育与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通过安装身体传感器来监测奶牛的活动和健康状况,以实现更好的生产管理。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分析和预测奶牛的繁殖和生产效率,帮助养殖者制定更有效的繁育和管理策略。

六、培训与知识分享最后,对于奶牛繁育与管理技术的应用,培训和知识分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奶牛育种员年度工作计划

奶牛育种员年度工作计划

奶牛育种员年度工作计划一、工作概述作为奶牛育种员,我的工作目标是通过不断改良奶牛品种,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达到优化养殖效益的目的。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致力于深入研究现有奶牛品种的特性,并结合科技手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奶牛品种,努力提升奶牛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奶牛的良种繁育率,确保每年的新生牛出生率达到90%以上。

2. 在保证奶牛健康的前提下,提高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争取将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提高到每天30升以上。

3. 加强对奶牛品种特性的研究和分析,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奶牛品种,提升养殖业的整体水平。

4.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方案1. 研究奶牛品种特性,争取深入了解每个品种的优缺点,为引进优质奶牛品种做好准备。

2.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奶牛品种,如荷斯坦奶牛、杰西奶牛等,并与国内奶牛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3. 加强良种繁育工作,确保每年的奶牛繁殖率达到90%以上,修建新的配种场,提高配种效率。

4. 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确保奶牛的饮食和营养均衡,提高产奶效益。

5. 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管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确保奶牛的健康成长。

6. 强化科学技术支撑,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

四、工作方向1. 拓展国外奶牛品种引进渠道,提升奶牛育种水平。

2. 加强科研攻关,积极开发新的奶牛品种,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

3. 推进科技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4. 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畜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的竞争力。

五、工作措施1. 加强对奶牛品种特性的研究和分析,及时跟踪国外奶牛品种引进信息,提高奶牛品种的引进质量。

2. 积极培育本地优良奶牛品种,加强对良种的饲养和繁育工作。

3. 加强养殖管理,定期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奶牛的健康成长。

4. 建立科研攻关团队,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奶牛品种。

奶牛的育种操作和挤奶技术

奶牛的育种操作和挤奶技术

第一章奶牛育种操作技术第1条:母牛产后50—60天配种为好,对超过70天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牛应及时检查治疗,并从营养和管理上找原因,改善饲养管理。

犊牛在出生16月龄,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可以进行初次配种,体重达到370公斤以上这个指标是初配年龄的首要指标。

第2条:要建立奶牛发情观察制度,空怀母牛发情要及时记录,并作好发情鉴定工作。

发情鉴定方法有(1)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定发情状况,要重点看爬跨情况及外阴部变化和黏液情况,(2)内部检查,一是阴道检查子宫颈,二是直肠检查,主要是检查卵巢及卵泡的发育和变化情况。

总之,上午发现母牛发情被爬跨不动,下午即可配种,这时母牛发情接近末期,距离排卵约有6—7个小时,也就是说,从发情开始20小时左右配种最好。

第3条:母牛分娩后20天内,应进行生殖器检查,如有疾病应先治后配。

要求母牛在产后90天内必须怀孕,这样才能保证一年一犊。

第4条:母牛应严格选种选配计划,一是杜绝近亲繁殖,二是一定要用优良的种母牛精液进行配种,必须保证种母牛的精液质量,这是保证下胎高产的基础。

第二章挤奶技术第1条:奶牛的挤奶次数,应根据各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而定。

一般每天挤奶三次,可根据产奶量高低酌情增减。

第2条:用手工挤奶时,挤奶员必须经常剪指甲,洗净双手。

然后用毛巾沾上45-50℃的温水(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水中加入0.1%的高锰酸钾)对乳房进行清洗。

清洗顺序是先上后下,由前向后,先右后左,最后是乳房基底部和乳头,洗完乳房后,在用干毛巾把整个乳房擦干净。

第3条:乳房洗净后应进行第一次按摩,待乳房膨胀,乳静脉怒张出现排乳发射时,应立即开始挤奶。

挤奶时严禁用牛奶或凡士林擦乳头。

待挤奶近一半时进行第二次乳房按摩,这时一手握住乳房底部另一手进行按摩。

当快挤完奶时,再用双手对乳区上下左右按摩几下把直到奶挤净为止。

第4条:手工挤奶要采用全握法,禁用滑下法,开始挤奶时用力要轻、速度稍慢,随着奶牛秘乳的加快,应加快挤奶速度。

肉(奶)牛人工授精技术

肉(奶)牛人工授精技术

YANG ZHI JI SHU肉(奶)牛人工授精技术一、母牛发情与发情鉴定发情是母牛在未怀孕的情况下所表现的一种周期性变化。

发情时,母牛发生性欲和性兴奋,生殖道为受精提供条件,并且由卵巢排出卵子,这样才能交配受孕,进行繁殖。

目前,人工授精技术已取代了自然配种。

因此,对发情及时、准确、有效的鉴定是确保对母牛成功进行人工输精,从而使其怀孕的前提和基础。

(一)母牛发情的生理阶段母牛属于全年多周期性发情,从出生到成年,其发情生理阶段基本可划分为:初情期、性成熟、体成熟和成年(图1)。

姻重庆市武隆县畜牧兽医局肖洪波图1母牛发情生理阶段1.初情期母牛出现第一次发情或排卵的年龄称为初情期。

此时,母牛的发情表现还很不完全,发情周期也往往不正常,生殖器官仍然在继续发育,还没有完全达到性成熟。

育成母牛的初次发情时间与品种及体重有关。

当育成牛体重达到成年体重的40%~50%即进入初情期。

因此,生长发育较快的育成牛在6~8月龄时就可出现初情期,而有些营养不良的育成牛,初情期可延迟至18月龄。

2.性成熟性成熟是指母牛生殖器官完全发育成熟,具备了繁殖能力。

其主要标志是能够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即母牛开始第一次发情并排卵。

母牛性成熟的年龄一般为8~12月龄。

3.体成熟体成熟是指母牛的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基本成熟,具有成年母牛的固有外形。

一般体重达到其成年体重的70%左右,即体重达到350kg,即达到体成熟。

一般为14~18月龄。

18月龄的荷斯坦牛,必须实施配种。

可见,母牛体成熟远较性成熟为迟。

生产上,为了不影响母牛本身和胎儿的生长,一般只能等母牛体成熟后才开始配种,母牛以1.5~2岁为宜。

母牛产犊后,经过21~50d的生理恢复期,又会出现发情。

成年母牛产后第一次配种时间掌握在分娩后50d以上。

(二)母牛发情鉴定的时间规律母牛发情行为开始至结束的模式比较独特。

夜间(傍晚到凌晨)发情行为出现最为频繁。

研究表明,大约70%的爬跨行为发生在傍晚7时到凌晨7时。

奶牛育种项目实施方案

奶牛育种项目实施方案

奶牛育种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奶制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奶牛的品种和提高养殖效益成为了当前奶牛养殖业的重要课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奶牛育种项目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

1. 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2. 改良奶牛的遗传品质,提高耐病能力;3.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选择优质种源。

选择优质的种源是奶牛育种项目的关键。

应该根据养殖区域的气候条件、饲料资源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奶牛品种。

同时,要注重挑选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牛和种母,以保证后代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2. 实施科学的配种。

在奶牛育种项目中,科学的配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应该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遗传背景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公牛进行配种。

同时,要注重避免近亲交配,降低遗传缺陷的发生率,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和遗传品质。

3. 加强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奶牛育种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应该根据奶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特点,合理制定饲料配方,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

同时,要加强疾病防控,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保证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4. 完善数据监测。

数据监测是奶牛育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应该建立健全的数据监测体系,对奶牛的生产性能、遗传背景和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同时,要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育种方案,提高育种效率和遗传品质。

四、项目效益。

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奶牛育种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品质,改善奶牛的遗传品质,提高奶牛的耐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可以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总结。

奶牛育种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奶牛的遗传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育种1.总则●奶牛育种工作是提高牛群素质,增加牛奶产、质量和终身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设施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育种工作又是一项投入产出比很高的高效技术。

●育种工作是一项周期较长的系统工程。

奶牛场对奶牛育种的每一份投入,至少在三年之后才能见分晓。

而一头良种公牛的育成,更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奶牛育种工作,需众多企业的协同参与,要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目标和工作程序。

2.育种方向积极引进和消化国内外优良种质,提高牛奶单位产量、乳脂率(量)和乳蛋白率(量)。

改良乳房和肢蹄结构。

培育适应性强和经济效益好的荷斯坦品种牛。

3.奶牛育种工作的内容奶牛育种工作可分为三大块,其总的工作流程可见图示。

(见附录一)3.1奶牛场应做的育种工作3.1.1选种选配●每年10月将全场成乳牛及后备牛按父代公牛谱系进行分类。

其中成乳牛计算出校正后305天奶产量的平均水平。

同时对牛群的功能性外貌性状进行调查与评价。

使之对全场牛只的系谱构成、外貌性状和在群与配公牛的优劣做到心中有数。

参加DHI统一测定的可由育种专业组完成,各奶牛场做好配合工作。

●种用母牛评选棗每年10月份(在配种高峰前)在成乳牛及部份育成牛中,评选出留养后备牛的母体-种用母牛。

其数量百分比为计划留养母犊牛的2.5倍。

高产种群可应其他牛场需求,相应提高留种比例。

●良种公牛、试用公牛的选择-选择符合本奶牛场定向培育要求的生产性能好,与本场母牛结合好(见育种专业组提供的结合表或请育种专业组代选),又无近亲关系(近亲系数≤6.25%)的良种公牛(冻精),作为当年度奶牛场或每头种用母牛与配的主线及副线公牛。

(近交系数及亲合力详见附录二)3.1.2后备牛培育后备牛培育工作之优劣,直接影响其遗传性状之表达,影响到生长优势的利用,影响到配种年龄和经济效益,故而后备牛之培育是育种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应达到或超过各阶段奶牛的培育指标(见附录三)。

留种公犊按标准饲养至断奶后,经两病检疫为健康牛的,立即通知育种专业组评定后移公牛站或作其他处置。

3.1.3后备牛的筛选后备牛在培育过程中,同时有一个筛选过程,对一些生长发育不良、经重点培育无效的后备牛及系诺资料中生产性能出现负向变化的,应及时给以清理出群。

3.1.4牛籍档案牛籍档案(牛籍卡)是牛群管理最基础、最基本的项目。

其基本内容包括编号、系谱、出生日期及生长发育记录、繁殖记录、生产性能记录和移动记录。

(详见统计工作)●牛只编号:牛只编号采用终身制、十位制。

性别位出生地点位牧场编号位出生年度位序号位一性别位以F(代表母牛)和M(代表公牛)一个字母表示。

一出生地点位以二位英文字母表示:US(美国)、CA(加拿大)、JA(日本)、GE(德国)、DE(丹麦)、HA(荷兰)、FA(法国)、NE(新西兰)、EN(英国)。

在国内出生的,以城市名称第一第二个汉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表示,如SH(上海)、BJ(北京)、邢(哈尔滨)一SH代表上海,当上海牧场编号到达100时,SH改作SI,OO为牧场编号,第101个牧场为别SI01………一牛只编号除在牛籍卡上编定外,在牛体上应有l?处予以明确标志,标志方法有耳标、脚环、颈圈、民部标号等。

耳标应轧在左耳,或左右二侧。

一出生日期和花纹:牛只出生后应在24小时内(休假BJ顺延)登录编号、出生日期、性别、出生体重和描绘犊牛站立时左右二侧毛片花纹(或照相)。

●系谱:应有2代父母本的系谱资料(公牛系诺应有妻3代系谱);父系应包括牛号、品种、育种值、女儿头数及平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重复率等;母系应包括牛号、品种、第一及最高胎次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等。

●生长发育记录:按不同发育阶段测定和填写体尺、体重及一胎外貌评定。

●繁殖记录:必须有完善的繁殖记录,以保证系诺的准确性。

包括犊牛编号、胎次、分娩日期、与配公牛、难产、流产记录。

●生产性能记录:包括各胎次305天产奶量(由10个泌乳月及其后5天的产奶量累加而成)、胎次总天数、总产奶量、加权平均乳脂率和加权平均乳蛋白率。

生产性能的测定由育种专业组统一采样测定,亦可按规定自行采样后送样统一测定。

牛奶采样,每一个泌乳月应定期采集l?个全天的加权平均样。

检测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奶样,应按挤奶量比例采集样品量,充分混合后检测。

某一回采样失败或牛只因疾病等因素缺样时,有条件的应即予补样。

一般可按前、后两次样本数据的连线取中间点代表。

若连续二回缺样,必须及时补样一回。

●无论专业组还是牧场采样,相互均应实施采样程序及结果监督,以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牛只去向:牛只移出、淘汰、死亡等,应简要记录日期及到达地点。

3.1.5认真参加公牛的试配工作●按育种领导小组的决定,认真在种用母牛群中做好试配工作。

●试配公牛的女儿,在未满一胎305天产量前不得随意离场,除非得到育种专业组的同意。

●试配任务按成母牛数的比例分配,但每场至少留养一头母犊。

3.1.6积极按商定标准推荐优秀母牛给育种领导小组,作为留养后备公牛的母本(称为种子母牛)。

人选后,由供需双方订立合同,进行定向配种,并按要求留养公犊。

3.2育种专业组(育种中心)的职责3.2.1选择先进和适用的育种技术,经育种领导小组同意后负责施行。

3.2.2安排各种试配计划。

3.2.3组织对牧场成乳牛生产性能的测定。

采用九分制线性外貌鉴定技术对第一胎分娩后60-150天(最佳为如120天)之内的成乳牛进行鉴定。

(评分表见附录四) 3.2.4对后备公牛与种公牛进行阶段外貌鉴定和照相。

3.2.5对各场(含公牛站)后备牛培育记录进行收集、汇总与分析。

对后备公牛犊的留养、移动作出判定。

3.2.6对各项生产记录进行接收、计算、处理、储存与发送。

3.2.7后测评定一每年7月和11月份由育种专业组根据DHI和体型外貌鉴定结果,当前采用动物模型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见附录五)计算公牛育种值。

根据公牛后测结果,提出分析报告和初步排名意见,由奶牛育种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凡不作种用的公牛和精液由育种中心处理。

3.2.8在育种领导小组领导下,制定宣传策略,编印种公牛册。

3.2.9为奶牛场提供选种选配意见。

3.2.10主动寻觅国内外奶牛优良遗传材料,报告领导小组以决定取舍。

3.3公牛站的工作3.3.1按饲养标准养好各阶段公牛。

3.3.2年国家标准及企业标准采集和储存冻精。

(解冻后活力妻0.4;精于数1000万个;顶体完整率多40%;畸形率名20%;无病原微生物;杂茵名1000个/ML;37℃成活4小时,5-8℃成活12小时。

剂量0.25mI/支)。

3.3.3确保试配用冻精的生产和及时送达。

3.3.4公牛生长发育的阶段记录。

3.3.5公牛的分类●后备公犊:按计划自繁自育的或引进的0?月龄的健康公牛。

●后备发育公牛:是指7?2月龄,采精前年龄段的健康公牛。

●试配公牛:从12月龄开始,所采集到的冻精质量符合企标,数量能满足试配需要的健康公牛。

●试用公牛:在试配公牛中,根据当前育种进展快,而部份试配公牛系谱特别优秀,生长发育十分良好或运用‘删叮方法其同胞姊妹遗传素质表现突出的,评选出30%左右的试配公牛,这部份公牛称之为试用公牛。

试用公牛的冻精可以有控制地在20?0%的种用母牛中风险使用。

●种用公牛:试配公牛经后裔测定,对一种或多种生产性能或某主要体型外貌有提高改良作用,最后被评为优良的,称之为种用公牛。

其合格的冻精可大面积按选种选配计划,用于奶牛配种。

3.3.6后备公牛的管理●后备公牛必须是种子母牛或因特定需要选出和引进的优秀母牛,经选配优秀种公牛所生的后代。

●种子母牛标准:头胎产奶量在7500kg以上,二胎以上产量高于8500kg,乳脂率在3.3%以上,外貌评分80分以上,乳房结构、肢蹄和胸腹容积无明显缺陷,相对复合育种值在102%以上。

领导小组每年应根据育种方向及动态,进行修正。

●公牛系诺三代清楚,父母生产性能和体型外貌资料完整。

初生重公犊38k8以上,体质健壮,外貌无明显缺陷。

经检疫无结核与布氏杆菌病,以及根据国家规定必须排除的其他疾病。

●按饲养规范饲喂的公犊,在育种专业组对其生长发育、外貌和疾病检疫验收合格后送育种中心公牛站。

验收合格的公犊由育种中心按规定付费,不合格的由留养牧场自行处理。

若育种中心和牧场在公犊留养问题上发生不同看法时,由奶牛育种领导小组协调仲裁。

●留养公犊不得注射布氏杆菌疫苗,也不要与注射过布氏疫苗的母犊混养。

●育种中心应根据系诺、生长发育和外貌、后裔测定结果等资料进行阶段筛选。

●试配公牛在12?4月龄开始采精。

将每头公牛300份符合企标的冷冻精液,按每头6份冷冻精液留一母犊的标准免费发送到15个以上参加后测的牧场,并附详细的系诺资料,以保证每头公牛50头女儿均匀分布在15个以上牛群。

4.其他●牛奶(集团)所经营的牧场均自动成为后测场。

后测场可以优先使用经后测证明是优秀公牛的冻精。

国营农场奶牛场、本地或外地有条件(记录完整)的、经协商愿意参加的也可成为后测场,并与前者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应集中在试配精液送达的三个月内,将试配精液随机配予种用母牛,所生母犊如无明显缺陷均应留养。

并及时将受胎和产犊情况告育种专业组(见附录六)。

●试配公牛女儿投产后,由育种中心统一按成本价进行DHI的生产性能测定(包括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和体型外貌鉴定(产后60-50天)。

附录一奶牛育种工作流程图近交系数又叫“近亲繁殖系数”或“亲交系数”或“近交量”,是形成个体的两个配子间因近交造成的相关系数,通常用“%”表示。

公式:Fx=2L(1/2)N1*N2“(1十Fn)]Fx一个体X的近交系数Nl一个亲本到共同祖先的代数N2一另一个亲本到共同祖先的代数FA一共同祖先本身的近交系数当把系谱改画成结构式系诺时,为了方便可将公式化成以下形式:F:=2((1/2)”(1十FA))如果共同祖先本身不是近交个体FA=0时,则公式简化为:F:=Z((1/2)”)(1)计算步骤:①先了解系诺,找出共同祖先。

②画出结构式系诺。

⑦代人公式计算。

(2)常见近交类型的近交系数(当共同的祖先的近交系数等于0时),见附表。

共同祖先通径链上个2 3 4 5 6 7 8 9 10 11体牛头数近交系25 12.5 6.25 3.125 1.56 0.78 0.39 0.195 0.10 0.05数%血缘结合(亲合力),不同个体(系、族、类型、品种)公母畜间交配后的效果好,说明血缘结合好(亲合力好),否则相反。

一般是利用历史资料进行计算分析,从中找出结合好的个体,为个体选种选配提供依据。

这样,可以利用结合优势,充分发挥不同公牛的作用。

有二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产生二种不同的使用方法,现分述如下:(1)某一父亲与不同外祖父的血缘结合:主要是了解某一公牛与哪些公牛的女儿相配的后代产量较高,即在使用该公牛精液时,可以选某公牛的女儿配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