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科学研究方向简介

合集下载

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本硕士点设在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建设学科(A类),学科已进入全球排名前1%。

学院分别与蒙内尔感化学中心、利兹大学及新西兰梅西大合成立了“食品感联合实验室”、“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和“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同时拥有生命科学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食品营养科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

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等.浙江省食品学会挂靠本院.学院共有教职工117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50人,教授级职称30人,副教授级职称4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5人,1年以外学习经历51人。

学院聘请朱蓓薇院士为我院双聘院士、利兹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新西兰梅西大学食品学院院长为客座教授。

学院同时聘有3名外籍教授,7名海外博士后研究员,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及品牌企业技术总监等为兼职特聘教授。

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实验设备价值1.3亿元,已建成了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力的食品科学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学院多年来致力于科研文化建设,强化科研氛围,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46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发酵工程专业排名

发酵工程专业排名

发酵工程专业排名篇一:浅谈对发酵工程专业的认识浅谈对发酵工程专业的认识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而生物科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微生物的发酵工程构成了生物科技的核心。

所谓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通过上游(分子改造,代谢工程等)、中游(发酵优化,智能控制等)、下游(分离纯化,清洁生产等)各种生物学操作,以得到人们所需要的一系列产品(细胞,代谢产物)的综合性科学。

从生物发酵工程角度来说,这一专业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即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发酵工程专业的交流和创新,提供了发酵工程进一步前进的良好平台。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冶金、化工原料、动植物、净化等。

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美好的前景。

1. 发酵工程简介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发酵不仅仅体现在食品领域,还存在于医药品、化妆品、能源、环境等领域。

因此,发酵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对于发酵工程而言,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过程的理论和工程技术体系,是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和保藏、菌种的扩大生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制备。

进一步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现代发酵工程的发展,是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相互促进的结果。

发酵工程与有关科学的高度的双向渗透和综合,也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

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

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第一篇:文献综述——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文献综述——浅谈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食品药品等关乎生命健康与安全的事件也就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第一次强调要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督,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作为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监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大社会意义,确保食品安全有效,保证宁波人民健康安全。

这就引出本人研究“食品药品的市场监管”的社会意义。

首先,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内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体现社会进步和文明。

关注食品和药品安全,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和健康,就是尊重人、关爱人,是和谐社会本质的生动体现。

其次,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体现在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利益,也体现在具有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安定环境。

理论和实践表明,人的安全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而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是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也就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食品药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政府部门本人在研究意义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本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和期刊以及网上查询相关信息等途径,针对所阅读的50篇论文总结自身对在我国进行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借鉴与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与意见。

二、研究现状(一)国外食品安全现状随着现代农业、都市化的进程、大量化学品的使用、一些生物物种的变异及 1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环境卫生和人类环境恶化,食品安全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

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李学鹏;励建荣;于平;朱军莉;王彦波;傅玲琳【期刊名称】《中国粮油学报》【年(卷),期】2010(025)002【摘要】后基因组时代的主要研究任务之一即是蛋白组学研究,蛋白组学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有望成为用来解决生命科学领域中诸多问题包括食品品质与安全等食品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蛋白组学为食品科学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已有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即蛋白质组分分离、蛋白质组分鉴定、利用蛋白质组信息学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综述了蛋白组学技术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总页数】9页(P141-149)【作者】李学鹏;励建荣;于平;朱军莉;王彦波;傅玲琳【作者单位】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5;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5;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5;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5;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5;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相关文献】1.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应用分析 [J], 刘舒新2.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J], 江鹏;周小虎3.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延丽;杨震4.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J], 陈妮5.蛋白组学及其在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探析 [J], 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1.邓少平,教授,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生物化学教授。

在企业工作多年,曾任总工程师、厂长、南昌大学食品工业学院副院长。

曾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分会技术顾问,现兼任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先后主持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并正在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国内品牌企业及高科技公司合作项目多项。

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二项,分别是《理工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1997)和《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安全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05);《食品感官科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成功构建了国际第三套商品化的智能型电子舌智舌(Smartongue),完成了电子鼻商品化构建,均已经产业化进入市场。

主要研究领域是食品感官科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专业性食品感官科学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匹配完整的研究团队,系统建设了优势的实验技术平台,坚持具有特色的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长远目标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感官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

目前的科学兴趣是:(1)摄食消化吸收的味觉调控分子机制;(2)智能感官系统(智舌/智鼻)理论与技术;(3)人工细胞实验构建与物理理论。

特别鼓励:本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非常欢迎鼓励对该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考生跨学科报考,加盟食品感官科学技术研究,像数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类等等,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取跨学科专业或具有跨学科兴趣及能力的考生。

更详细的介绍请见中国食品感官科技网。

电子邮箱:spdeng@2.戴志远,男,1958年6月出生,浙江舟山人,二级研究员;现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兼水产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1982年1月浙江水产学院制冷加工专业毕业,现任浙江工商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院长,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水产加工科研及教学工作,2011年以来,主持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高含量乙酯型鱼油制备关键技术合作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子课题“金枪鱼超低温保鲜技术研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海洋鱼类海上保鲜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国家星火重大项目子课题“淡水鱼加工技术提升”等项目。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统计表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录取分数统计表
15
0
6
6
1
0
377
338
020202
区域经济学
24
5
5
5
1
6
5
0
386
335
020203
财政学
5
0
4
4
0
0
370
348
020205
产业经济学
139
23
23
23
9
32
16
2
390
331
020206
国际贸易学
52
4
4
4
10
14
4
1
388
330
020207
劳动经济学
6
1
1
1
3
4
2
2
375
336
020204
环境工程
1
1
1
1
12
13
1
2
345
290
125100
MBA学院
MBA
734
193
193
191
11
202
0
0
227
160
125300
会计学院
会计
549
382
4
386
72
76
74
29
238
199
025700
审计
123
78
78
25
25
21
8
237
193
125400
旅游学院
旅游管理
44
7
7
7
7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拟录取名单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拟录取名单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拟录取名单姓名专业名称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王园园生物化工32664.8465.02刘华华生物化工28472.0264.41王天圻生物化工30765.9063.65覃兰茜食品科学与工程34879.0274.31张蒙娜食品科学与工程35876.8674.23俞安珍食品科学与工程36075.4573.72王珍娥食品科学与工程35674.9273.06王嘉雯食品科学与工程35074.3972.19乔丹食品科学与工程34774.9572.18吴成食品科学与工程34873.5871.59寇梦璇食品科学与工程32476.9870.89莫琳怡食品科学与工程34472.9670.88康乐食品科学与工程32175.1869.69朱广琪食品科学与工程31177.0669.63宋倩倩食品科学与工程31775.5169.45杨斯淇食品科学与工程30377.4469.02付咪食品科学与工程33171.8369.01叶威食品科学与工程34369.3268.96孔有余食品科学与工程31773.8768.63李芳浩食品科学与工程31773.8668.63徐永雷食品科学与工程33270.5368.46徐超超食品科学与工程30475.9068.35李君敏食品科学与工程29377.0467.82罗兴安食品科学与工程30973.7467.77沈杨食品科学与工程31771.6867.54李品毅食品科学与工程31472.2067.50李荣食品科学与工程32569.9767.49陈东东食品科学与工程33667.6667.43涂丹食品科学与工程32270.4567.43李崇豪食品科学与工程34066.7667.38刘玉红食品科学与工程30274.1867.29李银停食品科学与工程29275.6567.03张帆食品工程硕士34174.5571.37张平静食品工程硕士30276.6068.50鲍星月食品工程硕士31171.4866.84钟贻馨食品工程硕士28674.2465.72叶超群食品工程硕士27676.1265.66陈凯食品工程硕士29771.8765.64张豪食品工程硕士29372.5265.56晏胜男食品工程硕士30169.8965.04田小兰食品工程硕士29870.2764.94孙亚天食品工程硕士29570.3164.65侯娇娇食品工程硕士30068.7264.36刘桂扬食品工程硕士27472.9763.89闵嘉芯食品工程硕士29269.2563.83李阳食品工程硕士29068.9563.47李想食品工程硕士28669.6563.42吴云波食品工程硕士28469.8063.30崔益玮食品工程硕士27970.6663.23赵枭健食品工程硕士27471.6063.20孔立敏食品工程硕士28569.2563.13吝宝红食品工程硕士27670.7762.98韩备竞食品工程硕士28369.2662.93邵诗音食品工程硕士27171.3362.76蔺凯丽食品工程硕士27768.4761.94张鹏澜食品工程硕士29265.2461.82章健食品工程硕士26669.6261.41李肖蒙食品工程硕士30860.8761.24王明月食品工程硕士29063.7560.87顾晨涛食品工程硕士27965.6360.72卞立晴食品工程硕士27266.8060.60于达食品工程硕士27366.2760.44高双食品工程硕士27864.9460.27陆昕颖生物工程30871.4666.53李吉年生物工程31668.9566.07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及发酵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及发酵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及发酵工程————————————————————————————————作者:————————————————————————————————日期: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排名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高校排名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江南大学A+ 7 华南农业大学A 13 浙江工商大学A2 南昌大学A+ 8 沈阳农业大学A 14 东北农业大学A3 中国农业大学A+ 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A 15 中国海洋大学A4 南京农业大学A+ 10 天津科技大学A 16 江苏大学A5 华南理工大学A 11 浙江大学A6 华中农业大学A 12 哈尔滨商业大学AB+ 等( 25 个) :吉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宁波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宁夏大学、山西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扬州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B 等( 2个) :山东轻工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集美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大连水产学院、新疆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C 等( 17 个) :名单略1、中国农业大学【专业特色】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专业采用两段式培养方案。

基础阶段,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计划;进入专业阶段后,划分为果蔬及饮料加工工艺、畜水产品加工工艺、粮油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工程等4个专业方向。

【毕业生去向】主要为食品制造加工企业、以动植物产品为原料的产品制造加工企业及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海关、商检、商务公司、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部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工商大学2016年食品科学研究方向简介食品科学▲▲
本博士点设在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

学院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中科院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美国Monell食品感官联合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科研平台。

拥有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创新团队和“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等,浙江省食品学会均挂靠本院。

共有教职工1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47人,教授级职称28人,副教授级职称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6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2人。

学院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4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1.03亿元,在专业范围内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学院教师有很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活跃,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

近三年来,学院科研成果显著,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以及省或国家部委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各类横向合作项目200多项,项目经费高达4600万元,年到款科研经费达1500万元以上。

近五年来获得了2项国家级奖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年均发表学术论文近250多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年均100余篇。

食品科学博士点下设五个研究方向:
1.农(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指导教师为郑小林教授和孟岳成教授。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农(畜)产品保鲜原理和技术——研究农产品产前、产后的生物学问题及其保鲜原理和技术。

(2)食品高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生物技术、超高压等食品高新技术在食品保鲜和加工中的应用。

(3)食品产业安全技术——研究各类食品的贮藏加工技术及其安全控制,从各种食品(尤其是农产品、水产品等)的原料、加工、贮运到消费过程中食品安全与质量的控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部分研究位于国内本领域的前列,获得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如“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2.食品质量与安全:指导教师为邓少平教授、韩剑众教授、饶平凡教授、陈建设教授张虹教授和陈忠秀教授。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围绕食物在消化道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系统研究食品口腔加工、消化道味觉受体表达及其对营养素吸收影响、消化道氧自由基的传递通路、食物超分子结构及其功能、十二指肠脂肪乳化及消化机制、基于人工胃肠模型的消化吸收等;研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为食品产品设计及品质检测提供技术支撑;研究食品与肠道微生物、粘膜免疫及脑肠肽分泌之间的关系以及食品营养的生物学机制。

本方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如“技术管理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实践”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食品感官科学》获得2006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3.水产品加工:指导教师为戴志远教授。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1)水产品加工与贮藏;(2)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3)水产品营养和功能食品。

重点开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本方向主持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海洋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攻关和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研究经费充裕;先后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项,如“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养殖大黄鱼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获201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发表高水平SCI
论文多篇。

本方向拥有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杭州)、浙江省渔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研发中心、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创新团队及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已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国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既能开展水产品加工应用基础研究,又能进行中试与工程化开发的现代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

4.食品化学与功能因子:指导教师为王向阳教授、熊春华教授和周涛教授。

本方向研究领域:食品功能性因子分离制备和食品功能性因子功能评价。

主要针对浙江特色农副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采用现代高新分离技术结合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制备,并评价从农副产品中分离获得的化学成分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为功能性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向获得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省部级奖多项,如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在逆流色谱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6年获国际逆流色谱协会首次颁发的最高奖(Edward Chou Award)。

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

5.食品生物技术:指导教师为顾青研究员、梁新乐教授和于平教授。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通过基因工程、发酵技术、生物转化和催化技术等研究,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开拓食品新资源。

本方向在发酵食品与微生物特性、安全食品添加剂生物制造、微生物菌种资源、微生物活性及功能因子等方面的研究有长期积累。

近年主持和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多项,在Food Chem.,PloS ONE,AMB等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