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论文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论文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论文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的调控机制研究近年来,植物抗逆性的调控机制成为植物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蛋白质表达在植物的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揭示植物的抗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并讨论植物抗逆性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蛋白质是植物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胁迫。

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植物对逆境的响应能力。

研究表明,逆境条件下,植物会调节一系列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和数量,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同时,蛋白质的降解速度也会受到调控,以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的稳定性。

二、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在逆境条件下,植物通过转录调控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

一些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受到逆境信号的激活,从而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并最终导致转录因子的激活或抑制。

这些转录因子进一步作用于下游基因,调节蛋白质的合成。

同时,逆境信号也可以通过影响转录因子的核定位来调节蛋白质的表达。

一些逆境胁迫会导致转录因子的核定位发生改变,进而影响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效率,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水平。

三、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机制转录后调控是指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对转录产物进行修饰或降解的一系列调节过程。

这种调控机制包括剪接、RNA修饰、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质降解等。

剪接是指在RNA转录后的修饰过程中,通过剪切不同区域的外显子或内含子以产生多个不同的mRNA转录本。

这种调控机制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多样性,提高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RNA修饰是指通过改变RNA分子的碱基序列或化学结构来调节蛋白质的合成。

这种调控机制可以影响RNA的稳定性、翻译效率以及翻译产物的功能。

翻译后修饰是指在蛋白质合成完成后,通过化学修饰或结构改变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

翻译后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折叠状态、稳定性以及相互作用能力,从而影响植物的抗逆能力。

蛋白质的降解是调控蛋白质稳定性和平衡的重要机制。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

1抗冻蛋白的种类
有关鱼类、昆虫AFPs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 年代’4jj,后来其研究对象慢慢扩大到细菌、真菌、无脊 椎动物、脊椎动物、非维管植物和维管植物㈡1。迄今为 止,对鱼类‘卜7I、昆虫一’8’9。的AFPs研究比较深入和系 统,而植物AFPs则发现较晚’2川。 1992年,加拿大Griffith等第1次明确提出获得了植 物内源AFPs。他们从经低温锻炼的能够忍受细胞外结 冰的冬黑麦(Secale cereale)叶片质外体中得到并部分纯 化了该蛋白。美国圣母大学的Duman实验室¨1。在多种 植物中发现了具有热滞效应的蛋白质。1994年,费云标
lksearch Advances in PIant Antifreeze Protein
XIONG Xiao—wen。,HUANG Fa—quart2,LI Mao—ma03,LU Ming’,HUANG
(1.A鲥cultural
Information
Yong—lan’,WAN Jian—lin’’ Institute,Jiangxi Academy of A矛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 330200,China;
cine—Rich—Repeat)蛋白有高度的同源性,可达50%一 65%,但胡萝卜的AFPs提取液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
lygalaeturonase Protein,PG)并没有抑制活性¨…。推测这
种新型的抗冻蛋白可能足从PGIP演化而来的。LRR蛋 白是与病原菌防御体系相关的蛋白质,是病原体引发的 配基的受体蛋白,同时与Of.一螺旋、B链的形成有关。 AFPs在胡萝卜直根中冷诱导表达,其cDNA为1140 bp, DNA为1238 bp,编码332个氨基酸,成熟糖蛋白的分子 量为36 kDa,pI为5.0,热滞值为O.35℃,经酶切去糖侧 链后并未影响其活性,这点与欧白英和鱼类的AFGP明 显不同。在转基因拟南芥中,AFP基因的表达能够积累 抗冻活性。尹明安等¨纠将克隆的中国胡萝卜和英国胡 萝卜的AFP基因进行序列对比,在被测的1004个核苷 酸中,有35个碱基不同,其中无义突变20个、有义突变 15个,按有义突变计,同源性为98.5%。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植物AFPs可能具有双 重功能,既有抗冻活性,又有酶(B—l、3葡聚糖酶、几丁 质酶)、抗菌(如甜味蛋白、LRR蛋白、WRKY蛋白)、抗虫 活性(植物凝集素),也可能只在同源性上说明他们之间 存在某种联系¨4.2 7.…。 由于植物抗寒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而且还与其它 环境因子的胁迫发生交叉作用,这就增加了抗寒机制研 究的复杂性。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已有新的进展,

植物蛋白质在调控植物抗逆的作用

植物蛋白质在调控植物抗逆的作用

植物蛋白质在调控植物抗逆的作用植物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他们是生命存在的基石。

同时,植物也面临着各种生态和环境压力。

比如说,干旱、盐碱、低温和高温等都是植物不得不面对的抗逆性挑战。

为了确保植物的生存和生长,现代农业需要依靠大规模的种植和耕作。

植物抗逆性的提高是现代农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其中,植物蛋白质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植物蛋白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它也能调节植物的抗逆性。

本文将会探讨植物蛋白质在调控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

1. 植物蛋白质是调节植物抗逆性关键因素植物蛋白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调节因子,它通过调节植物生理生化代谢和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植物蛋白质在调节植物抗逆性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植物蛋白质能够参与到植物的抗逆性调节中,对干旱、盐碱、低温、高温等方面的胁迫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 植物蛋白质在干旱抗逆性中的作用干旱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胁迫因子。

研究表明,植物蛋白质代表的信号通路能够参与干旱反应和适应的过程中。

比如说,ERF (Ethylene Response Factor) 这一家族的蛋白质能够调控植物的干旱胁迫响应和适应。

此外,MYB和WRKY等蛋白质也能够调节植物的干旱适应。

现有的研究表明,植物蛋白质的调节作用能够促进逆境适应,改善植物的干旱抗性。

3. 植物蛋白质在盐碱抗逆性中的作用盐碱是制约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其胁迫破坏了植物体液平衡和代谢过程。

植物蛋白质也被发现在盐碱逆境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KT (High-Affinity K+ Transporter) 这一蛋白质家族能够影响植物对盐碱胁迫的响应,提高植物对盐碱胁迫的抵御能力。

除此之外,SNF1-related kinase1 (SnRK1) 这一调控氧化还原及代谢的蛋白质也显著提高了植物对盐碱胁迫的耐受性。

4. 植物蛋白质在低温抗逆性中的作用低温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造成植物的冻害和低温休眠。

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低温适应机制: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生存和生长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已经发现,植物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机制来适应低温环境,包括产生冷反应基因和相关的基因,以及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植物激素在抗寒中的作用:植物激素在植物抗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脱落酸(ABA)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寒性,而细胞分裂素则可以保护植物免受低温的伤害。

此外,一些植物激素还可以调节植物对低温的响应,如钙调蛋白激酶和MAPK等。

3. 抗寒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寒基因被鉴定和研究。

这些基因包括编码保护酶类(如SOD、POD、CAT等)的基因、调节ABA合成和信号转导的基因等。

对这些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抗寒的分子机制。

4. 抗寒锻炼和适应性生理变化:植物在经历低温锻炼后,可以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如增加膜的稳定性、提高保护酶的活性等。

这些变化有助于植物在低温环境下生存和生长。

5. 抗寒育种:通过选择具有抗寒特性的品种,培育出抗寒能力更强的植物,是植物抗寒研究的一个重要应用。

通过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既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又具有较强抗寒能力的植物新品种。

总的来说,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进展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及。


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期待在植物抗寒生理的研究中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

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

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引言植物抗寒性是指植物在低温环境下存活和正常生长的能力,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的适应策略。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研究植物抗寒性和冷冻伤机制的分子水平得以深入,许多与植物抗冻性相关的分子机制被逐渐揭示出来,其中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成为了热点之一。

本文就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植物抗冻蛋白的分类植物抗冻蛋白(plant cold acclimation protein)是在低温适应过程中由植物细胞自行合成的保护蛋白,又称寒性蛋白。

植物抗冻蛋白主要分为结构型抗冻蛋白和调节型抗冻蛋白两种类型。

结构型抗冻蛋白结构型抗冻蛋白主要是指在低温环境下由植物细胞表达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具有空间结构稳定和抗冻性能强等特点。

目前已发现的结构型抗冻蛋白主要有以下类型:1.内源性结构性抗冻蛋白:如甘油、脯氨酸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以及糖原、核糖体等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2.外源性结构性抗冻蛋白:如外源性抗冻蛋白R101、超级冷冻素等。

调节型抗冻蛋白调节型抗冻蛋白(Regulatory Cold Acclimation Protein)通常指在低温适应过程中由基因表达调节的一类蛋白质,它们通常不会直接参与到细胞的代谢过程中,而是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途径来提高植物的低温适应能力。

目前已发现的调节型抗冻蛋白主要有以下类型:1.内源性调节性抗冻蛋白:如去甲基化酶1、DNA结合转录因子CBF1等。

2.外源性调节性抗冻蛋白:如链球菌外毒素等。

植物抗冻蛋白的合成及机理研究低温适应下植物抗冻蛋白的合成及其机理研究对揭示植物在低温环境中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研究表明,一些外源性抗冻蛋白能够激活细胞的代谢过程并促进与低温适应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后来研究发现,在低温适应过程中,植物会自行合成并积累各种类型的抗冻蛋白,其中结构型抗冻蛋白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完成合成的,而调节性抗冻蛋白主要是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途径来促进其基因表达的。

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

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

蛋白质表达与植物抗逆性植物在面对各种环境胁迫和气候变化时,必须发展出可靠的适应和生存策略。

其中包括改变基因表达模式以应对不同情况。

蛋白质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表达在植物抗逆性中的作用。

一、植物抗逆性与蛋白质表达的关系植物在应对各种环境压力时,需要调节其基因表达模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蛋白质表达是非常关键的。

蛋白质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逆境胁迫下对植物的生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逆境胁迫会导致植物蛋白质表达的改变,以应对逆境胁迫的影响。

因此,了解植物蛋白质表达的调控机制和植物与逆境胁迫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逆境胁迫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逆境胁迫会引起植物代谢的变化,包括改变蛋白质合成和降解、改变信号传导和抗氧化反应等。

逆境胁迫可以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表达与合成的变化,包括逆境蛋白的诱导、抗氧化酶的表达增强等。

另外,逆境胁迫还会引起一些保护性蛋白的表达和合成,如热休克蛋白、抗寒蛋白、抗旱蛋白等。

三、蛋白质表达的调控机制植物中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在植物中,有一些机制可以在逆境胁迫下调控蛋白质表达。

其中,转录后调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调控机制。

转录后调控包括RNA剪接、RNA修饰、RNA稳定性的调节和转录后翻译调节等等。

另外,在植物中还存在一些转录因子家族来控制逆境胁迫下的蛋白质表达。

这些因子包括MYB、WRKY、AP2/EREBP、bZIP等等。

四、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植物蛋白质表达和逆境胁迫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但是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研究逆境胁迫如何影响植物蛋白质合成的速率和机制,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调控蛋白质表达和转录后调控机制。

此外,还需要研究不同逆境胁迫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是如何相互比较的,以及如何在面对多种逆境胁迫时维护蛋白质的合成和表达。

综上所述,蛋白质表达是植物逆境胁迫适应和生存策略中的关键因素。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

植物抗冻蛋白研究(综述)摘要:植物的抗冻性是由于植物体内具有抗冻蛋白,抗冻蛋白蛋白的发现为研究植物的抗冻性,提高植物的抗冻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关于植物抗冻蛋白的发现、特性、作用机制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状况。

关键字:抗冻蛋白;植物抗冻蛋白;抗冻基因;基因工程1.前言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 AFPs) 是从耐冻的鱼、昆虫等过冬生物组织中提炼出来的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它能抑制冰晶生长速度,降低冰点,保护细胞膜免受冷冻损伤【1】。

研究植物的抗冻蛋白的特性、作用机理以及抗冻蛋白的基因工程对提高植物的抗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减少每年由于冻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2.植物抗冻蛋白的发现早在20世纪60年代,抗冻蛋白AFPs就在极区海鱼中发现【2】,但直到1992年加拿大的Griffith等人才第1次从冬黑麦中分离纯化得到植物抗冻蛋白【3】。

同年,美国圣母大学的Duman实验室在多种植物中发现了具有热滞效应的蛋白质。

卢存福等在高山植物唐古特红景天叶片及悬浮培养细胞中获得AFPs,并采用组织培养方法低温诱导其愈伤组织产生A_UPs也获得成功【4】。

目前已在许多越冬植物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中检测到具有热滞活性的AFPs,说明具有热滞活性的AFPs在植物中的分布具有普遍性【5】。

1995年,Huang T等【6】在无头甘蓝(Brasica oleracea)扣分离了66kD的AFPs;随后卢存福【7】等在高山植物唐古特红景天叶片及悬浮培养细胞中获得具有抗冻活性的蛋白质。

在木本植物AFPs 的研究中,我国费云标等(1994)从常绿灌木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中率先分离和部分纯化到AFPs,这是最早发现的木本植物AFPs【5】。

1998 年英国York 大学的Dawn 等诱导纯化了胡萝卜AFPs ,它是一种分子量为36ku 的抗冻糖蛋白,pI 为5.1 ,体外热滞值为0.355℃,去掉糖链也不影响其抑制重结晶的活性【8】。

植物抗冻蛋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植物抗冻蛋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植物抗冻蛋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的新进展抗低温蛋白(LowTemperatureProtein,LTP)是抗低温的主要基因类别,是植物通过调节生理机制来应对不同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标志物质,是植物逆境胁迫下存活和繁衍生息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步发现植物抗冻蛋白的分子特性,并在其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研究中发掘更多植物抗冻蛋白的新种类,这给植物发育环境的研究和利用抗冻蛋白建立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科学参考依据。

抗冻蛋白在植物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蛋白质通过两种主要的方式来应对低温胁迫:上调表达内质网内尔蛋白质,以及调节糖代谢。

其中,蛋白质上游机制中参与的蛋白质主要有热休克蛋白,抗氧化蛋白,抗蛋白酶,抗病毒蛋白,内质网蛋白,转录因子,叶绿素蛋白,糖原蛋白等。

而糖代谢机制已经被认为是植物抗寒响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其中以抗冻果糖、抗冻氨基酸和抗冻脱水酶等水溶性抗冻生物参与调节活性最为重要。

由此可知,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不仅对植物的发育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拉开了胁迫下植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揭示了抗冻基因的分子机制。

近年来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迅速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展起各种基因工程技术,例如转基因技术、敲除技术、抗低温蛋白编码基因克隆技术。

这些技术对于植物抗寒反应调控和分子育种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抗冻品种方面,科学家们发现,植物可以通过将多种抗冻基因从其他植物中引入,或是通过基因融合技术将多个抗冻基因放入同一细胞内,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从而达到杂交育种的目的,这种基因工程研究也可以用于改变植物的形态、根系、或抗害性。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多种抗冻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提高植物的耐寒性,从而更好地保护植物免受冻害。

然而尽管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基因工程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

由于植物抗冻性涉及多种基因分子,因此基因工程技术的构建需要保证每个基因的有效表达,以及维持抗冻蛋白的稳定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2
性的增加需要有蛋白 质 的 重 新 合 成 。Sarhan 发 现 小 麦 冷 驯 化 期 间 蛋 白 质 含 量 增 加[7]; 杨 亚 军 等[8]发 现 低 温 期 间 茶 树 叶 片 可 溶 性 蛋白含量和组分基本稳定, 而膜蛋白含量却大幅度上升, 且经低 温诱导出现了 2 种新的蛋白组分, 但在温度升高后消失, 推测它 们与茶树的抗寒性有关。在多种其他植物上的实验也同样表明 有蛋白质合成增加的现象, 可能是由于合成的加强或( 和) 降解 速率的下降所致。
刘 慧 民 等[5]研 究 了 不 同 温 度 处 理 对 五 叶 地 锦 可 溶 性 蛋 白 含 量 的 影 响 , 温 度 在 从- 15~- 38℃的 下 降 过 程 中 , 可 溶 性 蛋 白 含 量 呈递增趋势, - 38℃处理与- 15℃处理的差异显著, 说明试材内可 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与温度变化有关, 模拟环境逐渐寒冷后, 可 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能起到某种抗寒保护作用, 以提高试材抵 抗寒冷的能力。鲍思伟[6]研究发现, 在自然降温过程中, 云锦杜鹃 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气温下降而增加。用 35S 和 14C- 亮氨酸 分别标记一些经抗寒锻炼过的植物, 观察到这些同位素掺入可 溶性蛋白质中的量有增加的现象。这暗示了在抗寒锻炼中, 抗寒
生物技术通讯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Vol.18 No.4 Jul., 2007
文章编号:1009- 0002(2007)04- 0711- 04
蛋白质的变化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研究进展
711 综述范高等专科学校 生命科学系, 河南 郑州 450044; 2.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信阳 464000; 3. 南京林业大学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7
YANG Yu- zhen1, WANG Lie- fu2, PENG Fang- ren3
1.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Zhengzhou Norm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448 2. Xinyang Profess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8 3. College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Forest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8 China
[ 摘要] 蛋白质的变化在植物抗寒生理研究中一直被广泛关注。低温胁迫期间在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同时, 还可能发生质的
变化, 合成新的蛋白质— ——低温诱导蛋白。综述了低温胁迫期间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变化, 重点阐述了抗冻蛋白、脱水蛋白和
热激蛋白等 3 种低温诱导蛋白的特性及其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 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 为进一步阐明植物抗寒
植 物 抗 冻 蛋 白 ( antifreeze proteins, AFP) 是 植 物 在 适 应 低 温 过程中产生的抑制冰晶生长的抗寒功能蛋白之一, 包括不含糖 基的 AFP 和含糖基的 AFGP, 具有 3 个基本特征[13], 即热滞效应、 冰 晶 形 态 效 应 和 重 结 晶 抑 制 效 应 。 植 物 抗 冻 蛋 白 是 1992 年 Griffith 等从经低温锻炼的能够忍受细胞外结冰的冬黑麦 ( Secale cereale) 叶片质外体中首次发现的[14], 此后即成为研究热点。植物 抗冻蛋白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植物抵御低温的重要途径, 为了 解植物的抗冻作用原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同时也为生产实践提 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大部分研究结果认为蛋白质含量增加与植物抗寒性呈 正相关, 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二 者 没 有 关 系[9, 10], 相 关 研 究 所 得 到 的结论不尽相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植物的抗寒性是 不 稳 定 的 , 可 能 随 时 间 、温 度 、含 水 量 、成 熟 期 、营 养 状 况 的 不 同 有不同的表现。简令成等在研究小麦的抗寒性时曾指出, 蛋白质 含量的增加, 不仅关系到植物抗寒性的发展, 还与植物的生长发 育有关[11, 12]。但是, 抗寒性的提高和蛋白质合成的改变一定有关, 即低温胁迫期间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同时, 还可能发生质的变化, 合成新的蛋白质。目前, 该领域已有大量研究成果。
2 植物低温诱导蛋白的产生与植物的抗寒性
人们把在低温驯化下诱导产生的一系列蛋白称为低温诱导 蛋 白 ( low- temperature- induced proteins) 或 冷 驯 化 蛋 白 ( cold ac- climation induction proteins, CAIP) , 也 有 人 将 其 称 为 冷 调 节 蛋 白 ( cold regulated proteins, CORP) , 以 抗 冻 蛋 白 、脱 水 蛋 白 、热 激 蛋 白 和 热 稳 定 蛋 白 较 多 。随 着 蛋 白 质 分 离 提 纯 和 分 析 技 术 的 发 展 , 已有近百种植物低温诱导蛋白被发现和研究, 其种类多样, 受多 种逆境因子的诱导和调控, 与植物抗寒性关系密切。 2.1 抗冻蛋白及其与植物的抗寒性
的 分 子 机 制 、提 高 植 物 的 抗 寒 力 提 供 了 新 的 思 路 。
[ 关键词] 蛋白质; 低温诱导蛋白; 抗冻蛋白; 脱水蛋白; 热激蛋白; 抗寒性
[ 中图分类号] Q946.18 Q945.78
[ 文献标识码]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Pr oteins and its Resistance to Cold in Plants
Urrutia 等[17]认 为 , AFP 在 植 物 中 可 能 具 有 下 列 功 能 : 抑 制 冰 重结晶; 降低冰晶的生长速度; 在某一特定温度下降低结冰水的 百分比; 保护细胞膜系统及阻止细胞内冰晶的形成。Antikainen
生物技术通讯 LETTERS IN BIOTECHNOLOGY Vol.18 No.4 Jul., 2007
[ 收稿日期] 2006- 10- 10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371154) ;
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 BE2005368) [ 作者简介] 杨玉珍( 1965- ) , 女,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 通讯作者] 彭方仁, ( E- mail) frpeng@njfu.com.cn
等[20]根 据 冬 黑 麦 AFP 的 研 究 结 果 , 推 测 AFP 可 能 主 要 起 2 种 作 用: 一种是屏障作用, 即避免增长的冰晶侵入叶表皮及细胞内; 另一种作用是抑制冰的重晶化。
对植物 AFP 抗冻机理的 研 究 很 少 , 但 有 关 鱼 类 AFP 抗 冻 机 制有多种假说, 如结合水学说、空间屏障 及 吸 附 抑 制 学 说 等 。 目 前 普 遍 认 为 吸 附 抑 制 学 说 比 较 合 理[21, 22], 它 很 好 地 分 析 了 冰 点 下 降的原因, 有一定的试验根据。但在植物体内, 热滞效应并不明 显, 而冰重结晶抑制效应显著, 故吸附抑制学说是否适应于植物 抗冻蛋白仍有待证实。 2.2 脱水蛋白及其与植物的抗寒性
1 蛋白质含量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
低温胁迫会引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 其与植物抗
寒性的关系, 目前存在 2 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低温导致植物细 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 增强植物的抗寒性; 另一种观点则 认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抗寒锻炼中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或 者可溶性蛋白质的增加与植物抗寒性的增强并不存在因果关 系。
蛋白质的变化是植物抗寒生理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 面。植物生长在自然界中, 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环境的胁 迫, 其中低温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分布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温带 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驯化后, 抗寒力提高, 其抗寒力的高低因 植物种类而异[1, 2]。这说明植物抗寒力具有潜在的遗传特性, 冷驯 化能诱导其潜能的表达并使植物发挥 最 大 的 抗 寒 力 [3]。 研 究 发 现 , 植 物 在 冷 驯 化 过 程 中 , 出 现 众 多 生 理 、生 化 和 分 子 生 物 学 上 的变化, 包括许多受低温调节的特异蛋白、糖、渗 透 调 节 物 质 ( 甜 菜碱和脯氨酸等) 的增加, 膜结构与组成的改变和一些新酶的出 现等[1]。目前, 人们对受低温调节的蛋白质的变化兴趣更大, 并对 大多数植物进行了抗冷性诱导实验, 均发现低温胁迫会引起植 物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 并有特异蛋白的产生, 且 与 植 物 的 抗 寒 性 密 切 相 关 [4]。低 温 引 起 蛋 白 质 的 变 化 对 所 研 究 过 的生物体似乎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它们在植物抗寒中的作用日 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成为现今植物抗寒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目前, 已在 40 余种植物材料中开展过植物 AFP 的研究, 并 陆续在冬黑麦等至少 26 种高等植物的 叶 片 、悬 浮 培 养 细 胞 及 愈 伤 组 织 中 获 得 具 有 热 滞 活 性 的 AFP[2, 15, 16]。 在 美 国 印 第 安 那 州 的 16 种 被 子 植 物 及 常 绿 植 物 中 , 秋 、冬 季 均 可 检 测 到 AFP, 但 夏 季 消 失[17], 这 表 明 抗 冻 蛋 白 是 一 类 低 温 诱 导 蛋 白 质 , 是 抗 冻 植 物 对 冬季低温较普遍的适应机制。AFP 的 3 个基本特性表明, 在低温 下它与冰晶的形成直接相关, 因此, 它对植物的保护作用是直接 的; 其他冷诱导蛋白只是间接调节酶或通过信号传导等一系列 温度适应来调节植物的抗寒性。胡萝卜 AFP 基因在非冷驯化状 态下不表达, 在冷驯化状态下表达水平迅速而特异性地提高[18]; 而 转 基 因 植 物 的 AFP 通 常 只 在 低 温 ( 4℃) 诱 导 下 才 能 检 测 到 其 表 达[19]。
[ Abstr act] The change of proteins has been being followed with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the plant cold resistance physi- ology. There is not only changes in quantity but also in quality and new proteins named low- temperature- induced proteins are produced during low- tempreture stress. In this paper, the change of proteins were reviewed, especially the characteris- tics of the low- temperature- induced proteins such as antifreeze proteins, dehydrins and heat- shock protein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proteins and the cold resistance were also reviewed. The prospects of this field which will clarify the molec- ular mechanisms about cold resistance in plants were also given, and a new train for increasing the cold resistance in plants was offered. [ Key wor ds] proteins8 low- temperature- induced proteins8 antifreeze proteins8 dehydrins8 heat- shock proteins8 cold resis- t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