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寒的适应机制

植物抗寒的适应机制
植物抗寒的适应机制

植物抗寒性的适应机制

1.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在自然条件下,其生长发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盐碱、干旱、低温、高热等极端环境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和关键性的环境因子。低温胁迫可对细胞膜系统及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等过程产生影响;细胞内脯氨酸、甜菜碱的含量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无氧呼吸加强、蛋白质变性、电解质外渗、激素平衡异常、根活力增加等[1];低温冷害下参与相关信号转导的调控因子及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细胞的膜质组成、对糖类、多胺类等物质的积累能力及胞内酶活力等方面均发生改变[2];植物细胞骨架的结构及稳定性也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物质合成受阻,能耗增加,使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死亡。所幸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本身能够感知和转导逆境信号,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激活相应的代谢调控途径,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界变化快速感知和主动适应机制,来缓解及降低胁迫造成的伤害[3]。

2.植物抗寒性的适应机制

2.1细胞骨架与抗寒性

作为真核细胞内维持细胞立体形态的细胞骨架,其存在状态受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协同调节。在低温、干旱等逆境下,可通过自身组装与去组装将信息在胞内进行传递,具有其他细胞结构所不能替代的功能。细胞骨架与跨质膜的细胞外基质受体是互相联结的,外界刺激(如机械刺激和高温、低温等)首先作用于这种跨膜的胞外受体,然后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细胞骨架,并经由细胞骨架这种“桥梁”网络把细胞外信号传递给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核基因组,以及其他细胞器,进而对下游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基因表达的强弱及模式的改变又可反馈调节部分细胞器功能,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调控网络。

而作为细胞骨架组成的基本成分,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等结构在低温胁迫应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微管冷稳定性的机制,在动物细胞方面的研究较多,

而对植物中的研究较少。认为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MAPs),即植物微管周围存在的一类可直接与微管结合,并对微管有调控作用的蛋白,在植物抵御或减弱低温伤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蛋白可影响并调控微管的动态生长和组装,以及微管与其他细胞结构间的存在状态,从而在植物细胞的形态、分化和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等生理过程中起作用。

气孔的开、关运动与植物的抗逆性密切相关。有部分结果揭示,微丝可通过聚合与解聚来调控气孔的开闭。经微丝解聚剂细胞松弛素B处理豌豆叶片,可使气孔保卫细胞的微丝解聚,导致气孔关闭;而用微丝聚合剂鬼笔环肽(phalloidin)处理,则促使微丝聚合,引起气孔开放[4]。

2.2膜系统与抗寒性

生物膜是植物细胞及细胞器与环境的一个界面结构,各种逆境对细胞的影响首先作用于质膜。Murata等(1982)发现38℃下培养的蓝藻类囊体膜脂的相变温度为13℃,而28℃下培养的为8℃。苏维埃等(1983)在研究籼、粳稻膜脂的热致相变和流动性与膜脂脂肪酸组成的关系时,发现抗冷品种的低温峰终点温度为4℃,不抗冷品种的低温峰终点温度为5. 7℃。Raison等发现低温敏感植物的极性脂相变温度为10℃,而抗冷植物则低于0℃。这说明植物的膜脂的物相变化与植物抗寒性之间有着相关性。膜脂中的类脂和脂肪酸成分明显影响着膜脂的相变温度;增加膜脂中的不饱和类脂或脂肪酸含量能降低膜脂的相变温度。一般是膜脂上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越大,该植物的相变温度越低,抗寒性也越强。抗冷植物一般具有较高的膜脂不饱和度,可能在较低温度下保持流动性,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而其膜脂相变温度低于不抗冷植物。

2.3酶系统与抗寒性

植物抗寒性是植物对低温逆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一种生理—遗传特性。抗寒力的发展过程即为基因→蛋白质(酶)→代谢→生理功能的过程。一般抗寒植物细胞酶系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变得更加稳定,但对于热带起源的冷敏感植物来说,在引起冷害的临界温度条件下往往能引起多种酶系结构、功能或数量的变化。一种变化是酶复合蛋白体解聚,如C4植物光合过程中一关键酶丙酮酸磷酸双激酶在低温条件下由四聚体变为二聚体。另一种变化是酶构象的变化,如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在低温下发生构象的可逆变化,使其内部疏基和疏水链外露,导致酶功能

丧失。导致上述两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低温使维系酶分子三维结构的疏水键束缚力减弱,从而破坏酶蛋白的三维结构。一般认为过氧化酶同工酶的变化能调节膜透性和防止膜的损伤,这可能是保证植物不受冷害的原因。在抗寒性不同的苜蓿、小麦和香瓜品种低温驯化过程中,却观察到经过充分冷驯化的植物,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生变化,同时可溶性蛋白增加(张石城, 1990;彭永康,祁忠占和陈力军, 1995)。其它酶的研究,如酸性磷酸酶、超氧化歧化酶(SOD)、NAD+-苹果酸脱氢酶、酯酶、ATP酶(ATPase)等也有报道。如水稻和黄瓜抗寒性较强的品种在低温作用下,酯酶同工酶发生变化,冬小麦的线粒体在低温锻炼下,其抗寒品种的苹果酸脱氢酶的同工酶的谱带都有质和量的变化(张石城, 1990)。

2.4植物内含物与抗寒性

2.4.1糖类可溶性糖以及与之共存的可溶性物质,如甘氨酸甜菜碱、脯氨酸在冷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糖类物质的积累与植物的抗寒性呈正相关。细胞内可溶性糖含量高可增加细胞液浓度,降低水势,增强保水能力。糖还能提供碳源和底物,诱导其它与抗寒性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助于抗寒性的增强;同时还具有保护蛋白质避免低温所引起的凝固作用,进一步提高植物抗寒性。甜菜碱作为细胞内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能有效维持低温下蛋白质和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游离脯氨酸作为渗透调节物质具有水溶性和水势高、在细胞内积累无毒性等特点,能保持原生质与环境渗透平衡。植物受到冷胁迫时,游离脯氨酸能促进蛋白质水合作用,由于亲水、疏水表面的相互作用,蛋白质胶体亲水面积增大,保护酶的空间结构为生化反应提供足够的自由水和生理活性物质,从而对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很低,但受到逆境胁迫时,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会有很大变化。

2.4.2多胺植物中多胺含量的升高,可以提高植物抗寒性。

2.4.3脱落酸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等激素的含量也与植物抗寒性有关。低温条件下,植物体内累积的ABA能对低温调控基因及RAB基因进行调控,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寒性,ABA是一种逆境应激激素。

2.5信号转导及抗寒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对逆境的响应涉及到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植物受低温胁迫后,细胞迅速感知外界信号,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并激活特定转

录调控因子,进而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启动并调控目标基因的转录、表达,提高植物耐受及抵抗低温的能力。在低温胁迫响应中,植物体可产生一系列的中间产物及蛋白质来减弱或抵抗低温造成的伤害,使其能够在逆境下存活并正常生长。根据植物响应低温信号所产生的物质功能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即功能蛋白、调节蛋白及其他。功能蛋白可直接参与植物抗逆反应,主要包括各类渗透调节分子、脱水素和抗性相关蛋白等。其中脱水素是低温相关基因编码的最大一类多肽家族,主要包括COR15a、COR47、COR6.6和COR78/RD29 等,其中COR15a 的表达产物可通过保护细胞膜,使膜结构损害程度减少,使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提高。细胞还可通过主动积累代谢物质,从而增加植物细胞的保水能力,起渗透调节作用,如水稻的OsTPP1 和OsTPP2 基因,经低温处理后,可大量瞬时表达,且胞内渗透调节物质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也上升,使植物适应冷环境[ ;另外,遭遇冷刺激后的水稻体内精氨酸脱羧酶(OsADC1)活性和游离的多胺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显示胺类物质也是低温信功能蛋白脱水素:COR15a、COR47、COR6.6、COR78/RD29 和LEA 蛋白等。参与植物逆境应答的调节蛋白,主要包括参与信号级联放大的各种激酶以及CBF、bZIP、MYB等多种转录因子。这些调节蛋白主要通过与下游低温相关基因相互作用,调控胁迫基因的表达及其产物的量来提高植物对低温的耐受能力。除了能够对低温胁迫产生应答的功能蛋白和调节蛋白外,植物体中还存在一些其他蛋白可参与低温响应的过程,如膜结构上的通道蛋白、离子转运的载体和氧自由基清除的蛋白等,都可直接或间接提高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植物对低温的应答是不同信号途径在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属于植物逆境应答复杂调控网络中的一部分。胁迫相关基因及其产物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行使功能,而是在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导致细胞生理生化变化进行响应,使植物的耐逆性增强。这些物质不仅在植物响应初级胁迫中起作用,在植物后期胁迫耐性及抗性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能刚, 余显权, 赵德刚等. 转ipt 基因水稻植株耐冷性研究. 西南农业学

报, 2006, 19(2): 225-30

[2] 刘炜, 孙德兰, 王红等. 2℃低温下抗寒冬小麦与冷敏感春小麦幼苗细胞质膜

Ca2+-ATPase 活性比较. 作物学报,2002, 28(2): 227-9

[3]计淑霞,戴绍军,刘炜.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生命科

学,2010,22(10):1013-1019

[4] Huang J, Hirji R, Adam L, et al. Genetic engineering of glycinebetaine production

toward enhancing stress tolerance in plant: metabolic limitations. Plant Physiol, 2000, 122(3):747-56

寒害生理与植物抗冷性

寒害生理与植物抗冷性 摘要: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适应冬季低温的生长习性。寒害指由低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包括冷害和冻害。植物对低温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称为抗寒性。 关键词:冷害冻害抗寒性冷驯化 1. 冷害生理与植物抗冷性 1.1 冷害、抗冷性的概念及分类 零上低温时,虽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碍,是植物受伤甚至死亡,0℃以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冷害(chilling injury)。而植物对零上低温的适应能力称为抗冷性(chilling resistance)。在我国,冷害常发生于早春和晚秋季节,主要危害发生在作物的苗期和子粒或果实成熟期,处于开花期的果树遇冷害是会引起大量落花,使结实率降低。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冷害分为:一、直接伤害。植物受低温影响数小时,最多在一天内即出现伤斑及坏死,直接破坏了原生质活性。二、间接伤害。植物受低温危害后,短时间无异常表现,至少在几天后才出现组织柔软、萎焉,因低温引起代谢失常而造成细胞伤害。 1.2 影响冷害因素 冷害对植物的伤害不仅与低温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直接有关,还与植物组织的生理年龄、生理状况及对冷害的敏感性有关。温度低,持续时间长,植物受害严重,反之则轻。在同等冷害条件下,幼嫩组织和器官比老的组织和器官受害严重;同一植株生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对冷害敏感,其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后最敏感。 1.3 冷害机制

冷害对植物的伤害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死亡。 1)膜脂发生相变。在低温冷害下,生物膜的脂类由液晶态变化凝胶态,从而引起与膜相结合的酶解离或使酶亚基分解失去活性。因为酶蛋白质是通过疏水键与膜脂相结合的,而低温使二者结合脆弱,易于分离。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长度而增加,而随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增加而降低。温带植物比热带植物耐低温的原因之一是构成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膜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即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可成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重要生理指标。 2)膜的结构改变。在缓慢降温条件下,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在寒流突然来临的情况下,由于膜体紧缩不匀而出现断裂,因而会造成膜的破损渗漏,胞内溶质外流。 3)代谢紊乱。低温使得生物膜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植物体内新陈代谢的有序性被打破,特别是光合与呼吸速率改变,植物处于饥饿状态,而且还积累有毒的中间物质。 1.4 提高植物抗冷措施及原理 ○1低温锻炼。例如,春季采用温室、温床育苗,在露天移栽前,先降低室温或床温至10℃左右保持1~2天,移入大田后即可抵抗3~5℃的低温。凡经过低温锻炼的植物,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变相温度降低,透性稳定;细胞内[NADPH]/[NADP+]增高,A TP增加,这些都有助于抗冷性的形成与增强。 ○2化学诱导。使用ABA、CTK、2,4-D、油菜素内酯等提高植物抗冷性。 ○3合理施肥。在低温到来之前,合理调整施肥种类,适当增施磷钾肥,少施或不施速效氮肥。 ○4选育抗冷品种。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及杂交育种技术选育抗冷性强的新品种。 2. 冻害与植物抗冻性 2.1 冻害概念、类型及危害 冰点以下的低温使植物组织内结冰引起的伤害称冻害。植物对零下低温的适应能力称抗冻性。植物受冻害时,叶片犹如烫伤,细胞失去膨压,组织变软,叶片颜色变为褐色,严重时导致死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胞外结冰。当环境温度缓慢降低,植物组织内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时,细胞间隙的水分开始结冰。大多数植物胞间结冰后,经缓慢解冻后仍能恢复正常生长。二是胞内结冰。当环境温度骤降,植物组织同时还会发生胞内结冰,一般先在原生质内结冰,后在液泡内结冰。胞内结冰一般不发生,一旦发生植物很难存活。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1997,14(2):1~8 Ch inese Bulletin of Bo tany 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Ξ 沈 漫 王明庥 黄敏仁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37) 摘 要 本文综合概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抗寒机理研究的动态,主要讨论了植物抗寒性与细 胞膜系、酶系多态性及抗寒基因表达与调控之间的相关性。此外,亦提出了有关植物抗寒机制 研究领域值得深入研讨的问题。 关键词 植物抗寒性;细胞膜系;酶系;抗寒基因 AD VANCES IN RESEARCH ON CH I LL ING- RESISTANCE M ECHAN IS M S OF PLANTS Shen M an W ang M ing2x iu H uang M in2ren (F orest T ree and Genetic E ng ineering Op en ing L abora tory,N anj ing F orestry U n iversity,N an jing210037) Abstract T h is paper gives a general statem en t abou t the p resen t developm en t of ch illing2re2 sistan t m echan is m s of p lan ts at hom e and ab road,and it deals m ain ly w ith the relati on s be2 tw een the ch illing2resistance of p lan ts and cell m em b rane system,enzym e system diverisity and ch illing2resistan t gene exp ressi on and con tro l.In additi on,the paper po in ts ou t som e p rob lem s w o rth delib rating deep ly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 lan t ch illing2resistance. Key words Ch illing2resistance of p lan ts,Cell m em b rane system,Enzym e system diversity, Ch illing2resistan t gene 植物对环境变迁及不良环境有足够的适应性和抗抵能力,这种抗逆性既受系统发育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又受个体发育中生理生态所制约。温度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在植物遗传背景限制的前提下,对植物某些生长发育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至今低温寒害对植物的伤害还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途径。因此,探索植物抗寒性的生理机制及其遗传因素,不仅在基础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植。 近年来,国内外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来研究植物的抗寒性,取得了一些重要结果,似乎找到了深入研究的突破口。为便于对植物低温反应和抗寒机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和进展作一个综述。 Ξ“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美洲黑扬胶合板林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研究》一部分。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在抗寒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对该项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抗寒性;植物;生理生化;CBF Reserch Progress on tCold Resistance of Plant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of cold resistance of plant in recent years,and had a brief prospect on this project. Key words:cold-resistance; plant;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BF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严格地限制了植物的分布区域,影响其生物产量?低温伤害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不仅限制农作物的地理分布,而且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甚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死亡?迄今为止,尚没有解决低温伤害的根本办法[1]? 只有对植物的低温伤害机理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解决低温伤害问题?植物抗寒机理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植物抗寒性研究,最初集中于生理生化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又逐步转向了更加深入的分子水平的研究? 1植物抗寒生理生化研究 在最初的生理生化研究中,主要探索了寒害和冻害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的机理?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植体内某些生化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以及细胞结构成分(如细胞膜和质体)与抗寒性间的关系等? 1.1膜系统与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膜系统与其抗寒性紧密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讲,细胞的基本骨架是一个生物膜系统?生物膜是植物细胞的物质和能量合成?分解及转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结构?性质及成分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的物质及能量代谢[2]? 质膜首先接收外界刺激,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引起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并且质膜的组成成分与其抗寒性有密切关系?Lyons提出的“膜脂相变”学说认为,当植物遭受低温伤害时,生物膜首先发生膜脂物相的变化,由刚开始的液晶相变为凝胶相,膜脂上的脂肪酸链也由无序排列变成了有序排列,膜的外形和厚度同时发生变化,继而膜上产生龟裂,导致膜的透性增大?膜结合酶的结构改变,从而

大同市常见四种绿化灌木抗寒性比较

大同市常见四种绿化灌木抗寒性比较 摘要: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低于一定的温度,植物就会受到低温的胁迫或者冻害,甚至引起植株死亡。但在低温的胁迫下,植物体内也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消除或降低低温的伤害作用。本文综述了寒害和冻害发生的生理机理,从生理指标方面论述了植物与抗寒性的关系、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抗寒性、生理指标 1 绿化灌木简介 水蜡、紫叶小檗、小叶黄杨、小叶丁香是大同市绿化中常见的四种灌木。 水蜡是木犀科女贞属的植物,是一种落叶灌木,在北方各地广泛栽培,适应性较强,喜光照,稍耐荫,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做盆景或造型树等。 紫叶小檗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落叶灌木,适应性强,喜阳,耐半阴,但在光线稍差或密度过大时部分叶片会返绿。耐寒,但不畏炎热高温,耐修剪。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可用来布置花坛、花镜,是园林绿化中色块组合的重要树种。 小叶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的植物,常绿灌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小叶黄杨属于生长缓慢的植物,其耐寒性很弱,在零下10摄氏度,既能冻伤。而且很怕水淹,但是耐旱性很好,生长浅根性,根系密集发达。养护管理简单方便,寿命漫长,通过不断的引种,现在在北方北京等地方冬天也能很好的生活。 小叶丁香是木犀科丁香属的植物,落叶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国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喜充足阳光,也耐半荫。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虫害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为宜,忌酸性土。忌积涝、湿热。 2 植物抗寒性研究 2.1植物寒害和冻害的生理机理 2.1.1寒害机理 喜温植物在零下低温条件下,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水分平衡失调,光合速率减弱,呼吸速率大起大落。零下低温对组织的伤害,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膜相的改变,第二步是由于膜损坏而引起的代谢紊乱,导致死亡。抗寒性弱的植物,由于生物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少,膜的液化程度较差,伸缩性小,在低温来临的时候,膜从液晶态转变为凝胶态,膜收缩,出现裂缝。

植物的抗寒性锻炼与冻害预防

植物的抗寒性锻炼与冻害预防 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cold hardening)或低温训化(cold acclimation)。 晚秋或早春寒潮突然袭击植物就易受害经适当的抗寒锻炼过程,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获得较强的抗寒性。我国北方晚秋时,植物内部的抗寒锻炼还未完成,抗寒力差;在早春,温度已回升,植物的抗寒力逐渐下降。 植物抗寒锻炼过程中体内发生的适应性生理变化: (1)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增高。 (2)呼吸减弱消耗减少.有利于糖分等的积累,植物的整个代谢强度减弱,抗逆性增强。 (3) ABA(天然脱落酸)含量增多,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冬小麦的核膜口逐渐关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受到抑制,植物进入休眠。 植物进入深度休眠后,其抗寒性能力显著增强。 ABA(天然脱落酸)含量保护物质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对细胞的生命物质和生物膜起保护作用。可增加细胞液浓度,降低冰点,提高原生质保水能力,保护蛋白质胶体不致遇冷变性凝聚;可进一步转化为其它保护物质(如磷脂、氨基酸等)和能源. 在抗寒锻炼中,氨基酸的含量也增多. 脯氨酸的含量增加更为明显,是防冻剂或膜的稳定剂,对植物适应多种逆境具有重要作用。 2.低温诱导蛋白(Cold acclimation protein) 植物经低温诱导能使某些特定的基因活化,并得以表达合成一组新蛋白。 近年来,已有近百种植物低温诱导蛋白被发现和研究,但还不清楚它们在提高植物抗寒性过程中的机理。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 AFP) 是生活在两极冰水中的鱼类血液中含有的糖蛋白.能降低细胞间隙体液冰点。植物本身也可能具有与动物中类似的抗冻蛋白和基于相似原理的抗冻能力。拟南芥冷调节蛋白(coldyreguated protein.COR) COR 6.6蛋白油菜的BN28蛋白拟南芥叶绿体的COR15蛋白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ndant protein,LEA) 植物在胚胎发育晚期,种子脱水时大量产生的蛋白质。多数是高度亲水、沸水中稳定的可溶性蛋白. 植物在低温诱导下也能表达多种LEA蛋白。有助于提高植物在冰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

第42卷2006年第2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Vol 142 2006 No 12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  收稿日期:2005Ο03Ο23;修改稿收到日期:2005Ο05Ο23 作者简介:李淮(1959— ),男,甘肃临洮人,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科研综述?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 李 淮1,王 莱1,武国凡1,于 玲2 (1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2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和实验室正在大量分离和培 养与抗病有关的突变体,并且寻找和研究与抗病有关的基因和抗病机制.研究表明,在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信号的传导和抗病性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调节因子和基因,并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关键词:植物抗病机制;信号传导;水杨酸中图分类号:Q 7:Q 94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88Ⅹ(2006)022******* The mechanism and signal t ransduction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L I Huai 1,WAN G Lai 1,WU Guo Οfan 1,YU Ling 2 (1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G ansu ,China ; 2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G enetics and Breeding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 210000,Jiangsu ,China ) Abstract :This article clarifies t he advance of mechanism and signal t ransduction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The mechanism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is always t he focus of plant pat hology.Recently ,many mutant s related to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have been t rained and separated in many laboratory.Now new gene and mechanism about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are still seeked and researched. The result s indicate t hat series gene and regulation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 and pat hogen ,in signal t ransduction and in p rocess of stimulating disease resistance ,and t he complicated regulation net is established. K ey w ords :mechanism of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signal t ransduction ;salicylic acid 研究植物的抗病性不仅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 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植物保护和环境建设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植物的抗病性不仅与植物的种类有关,而且与病原物有直接关系.目前,对于病原物致病、植物抗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1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 111 病原菌致病的分子基础 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有抗病和感病两大类:抗 病反应又叫非亲和反应,这一系统是以寄主抗病和病原物无毒为特征,寄主植物对病原物有抑制、排斥和减毒作用,使病害不发生或受到限制;感病反应又叫亲和反应,以寄主感病和病原物有毒为特征,造成植物严重发病[1].通常由几类物质被认为是病原物致病因子,即毒素、酶类、胞外多糖及其它毒性因子.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与致病因子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如腐烂通常认为与病菌的胞壁降解酶有关;坏死与毒素有关;萎蔫可能与毒素有关,也可能与胞外多糖有关;生长畸形与激素失调 3 11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3 英文名称:Plant immunology 一.课程说明 植物免疫学是专门研究植物抗病性机制及其利用方法的科学,是植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农学专业、园艺专业和草业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植物抗病性原理,系统掌握利用植物抗病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达到科学利用植物抗病性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遗传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免疫学(第一版).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5年 (2)植物免疫学实验(第一版).商鸿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4年 参考书目: (1)植物病理过程的遗传学和分子基础.范德普朗克著(曾士迈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 (2)植物分子遗传学(第二版).刘良式.科学出版社.2003年 (3)主要农作物抗病性遗传研究进展.朱立宏.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年 (4)抗病性的持久性.杨作民等.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 (5)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三版).余叔文等.中国科学出版社.2005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30%,形式有:实验课,平时测验 (2)考试成绩占70%,形式有:闭卷考试 9.课外自学要求 据教学进展情况,要求学生对中外文植物免疫学相关文献进行性选择性自学,扩大知识面,并对所学内容做好笔记,将自学笔记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依据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植物抗寒的适应机制

植物抗寒性的适应机制 1.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在自然条件下,其生长发育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盐碱、干旱、低温、高热等极端环境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和关键性的环境因子。低温胁迫可对细胞膜系统及叶绿素合成、光合作用等过程产生影响;细胞内脯氨酸、甜菜碱的含量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如无氧呼吸加强、蛋白质变性、电解质外渗、激素平衡异常、根活力增加等[1];低温冷害下参与相关信号转导的调控因子及功能基因的表达模式细胞的膜质组成、对糖类、多胺类等物质的积累能力及胞内酶活力等方面均发生改变[2];植物细胞骨架的结构及稳定性也受到影响,进而造成物质合成受阻,能耗增加,使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甚至导致死亡。所幸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本身能够感知和转导逆境信号,启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激活相应的代谢调控途径,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界变化快速感知和主动适应机制,来缓解及降低胁迫造成的伤害[3]。 2.植物抗寒性的适应机制 2.1细胞骨架与抗寒性 作为真核细胞内维持细胞立体形态的细胞骨架,其存在状态受细胞内外各种因素的协同调节。在低温、干旱等逆境下,可通过自身组装与去组装将信息在胞内进行传递,具有其他细胞结构所不能替代的功能。细胞骨架与跨质膜的细胞外基质受体是互相联结的,外界刺激(如机械刺激和高温、低温等)首先作用于这种跨膜的胞外受体,然后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细胞骨架,并经由细胞骨架这种“桥梁”网络把细胞外信号传递给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核基因组,以及其他细胞器,进而对下游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基因表达的强弱及模式的改变又可反馈调节部分细胞器功能,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调控网络。 而作为细胞骨架组成的基本成分,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等结构在低温胁迫应答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关微管冷稳定性的机制,在动物细胞方面的研究较多,

植物怎样过冬

植物怎样过冬 冬天天气寒冷,各种植物仍能渡过严寒的冬季,来年继续生长、开花、结果。奥秘在哪里呢? 原来植物在寒冷到来之前,在生理上相应地做出各种适应性反应:如可溶性糖渡度的提高,就可以提高细胞溶液浓渡,使水点降低。还可以缓冲原生质过度脱水,保护原生质胶体不致遇冷凝固。另外糖分子还有巨大的表面活动能力,可以吸附在细胞器的表面之上,减弱它们的生命能力。细胞内糖多,渗透压加大,保留水分多,减少外出结冰。还有的植物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条件,安全渡过寒冷的冬季。 当初冬温度降到5度左右,冬小麦的地上生长基本停止,但光合作用仍继续缓慢进行,这时所合成的产物并不转化成淀粉或其他非溶性物质,而是以可溶性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积存于细胞中。由于冬季麦苗叶绿素形成少,细胞呈中性或微酸性,此时,麦苗颜色开始变红,这才是麦苗抗寒能力强,生长正常的一种标志。 果树花芽也能安全越冬,才能使来年花开满树,结出丰收的果实。这主要靠得是花芽内部含水量的变化。当气温下降时,花芽迅速排出内部的水,使芽内的汁液达到高度渡缩的程度。这种高渡度汁液具有极强的抗冻能力,它在严寒时也不会结冰因此,防止了细胞膜由于冰冻而引起破裂,即使气温下降到零下30度时,花芽内细胞仍能安然无恙。 植物的抗寒性 1. 低温下植物的适应性生理生化变化 在冬季严寒来临之前,随着日照的缩短和气温的降低,植物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从而提 高了植物的抗寒性. 这种逐步提高抗寒能力的适应过程称为抗寒锻炼(cold hardening)或低温 训化(cold acclimation)。 ·晚秋或早春寒潮突然袭击植物就易受害 经适当的抗寒锻炼过程,植物逐渐完成适应低温的一系列代谢变化,获得较强的抗寒性。 我国北方晚秋时,植物内部的抗寒锻炼还未完成,抗寒力差;在早春,温度已回升,植物的抗寒力逐渐下降。 植物抗寒锻炼过程中体内发生的适应性生理变化 (1)组织的含水量降低,而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增高。 (2)呼吸减弱消耗减少.有利于糖分等的积累,植物的整个代谢强度减弱,抗逆性增强。 (3) ABA含量增多,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冬小麦的核膜口逐渐关闭,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流停止,细胞分裂和生长活动受到抑制,植物进入休眠。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结构抗性机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结构抗性机制 作者:刁毅, Diao Yi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四川,攀枝花,617000 刊名: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年,卷(期):2006,23(1)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23条) 1.董合忠;李维江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其利用[期刊论文]-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04) 2.张元恩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1987(02) 3.张晓燕;武爱兵Ca2+在植物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期刊论文]-河北林果研究 2002(02) 4.刘西钊;陈长永棉花枯萎病抗病性诱导物的筛选和有效间隔期 1990(02) 5.李冠植物诱导抗病性 1990(06) 6.J.G.Fuchs;Y.M.oenee-loccoz;G.Defago Nonphathogenic Fusarium oxysporum Strain Fo47 indudces Resisitance to Fusarium Wilt in Tomato 7.T.Reglinski;P.R.Poole Induced resistance against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in kiwifruit leaves[外文期刊] 1997(46) 8.Richard Karban;Rodney Adamchak Induced Resistance an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etween spider mites and a vascular wilt Fungis[外文期刊] 1987 9.L.sticher;B.Mauch-Mani;metraus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1997 10.Induction of systemic acquired disease Resistance in plants by chemicals 1994 11.Vance C.P;Kirk T.K Lignification as a mechanism of disease resistance 1980 12.Campbell M.M;Ellis B.E Fungal elicitor mediated response in pine cell cultures 1992 13.梁永超;孙万春硅和诱导接种对黄瓜碳疽病的抗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农业科学 2002(03) 14.骆桂芬;孙俊涛黄瓜叶片中糖和木质素的含量与霜霉病诱导抗性的关系 1997(01) 15.胡景江;朱玮溃疡菌杨树细胞壁中HRGP和木质素的诱导作用 1997(03) 16.宾金华;潘瑞织茉莉酸甲酯诱导烟草幼苗抗病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关系[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9(02) 17.石雪晖;王淑英葡萄叶片中单宁、木质素、PPO活性与抗黑豆病的关系 1997(04) 18.黄雪梅;张昭其果蔬采后诱导抗病性[期刊论文]-植物学通报 2002(04) 19.李淼;檀根甲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5) 20.毛爱军水杨酸诱导辣椒抗疫病生化机制的研究 2006(05) 21.夏启中植物抗病的物质代谢基础[期刊论文]-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22.胡东维白粉菌初生芽管对小麦诱导抗性的细胞学研究 1997(02) 23.马青寡聚糖诱导黄瓜对白粉菌抗病反应的超微结构研究[期刊论文]-植物病理学报 2004(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王瑜.吴丽芳.余增亮茉莉酸及其甲酯在植物诱导抗病性中的作用[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2000,17(1) 2.王海华.康健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应用研究与展望[期刊论文]-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3) 3.王海华.康健植物诱导抗病性及应用前景[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2001,36(6)

植物抗寒性鉴定

植物抗寒性鉴定 我国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区域广,在晚秋和早春时期发生的冻害和冷害两种低温危害,常常给越冬作物和果木造成严重伤害。冻害由0℃以下低温造成,冷害由0℃以上低温引起,冷害对植物的伤害程度,除取决于低温外,还取决于低温维持时间的长短。植物抗寒性的强弱决定其生长季节,因此蔬菜作物利用抗寒品种,可以将露地栽培提前,提早供应市场;而选育抗寒性强的果树品种,不仅是寒带果树育种者的主攻方向,而且也是温带甚至热带果树育种者重要育种目标之一。 本实验重点学习实验室间接鉴定果树抗寒性的方法和步骤。 一、试材及用具 1.试材及处理:植物枝条或花朵,将采回的枝条剪成40cm左右的长度,用自来水冲洗数遍(洗掉泥土、灰尘、虫卵),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然后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最后将枝条末端进行蜡封。将每个品种蜡封后的枝条分成相等的6份,其中一份作为对照,其余每份作为一个低温处理,放于冰箱中(0℃~4℃)保存备用。每次处理时,各取参试品种的一份枝条放于超低温冰箱或程控冰箱内进行低温处理,处理温度梯度为:CK(0℃),-20℃,-25℃,-30℃,-35℃,-40℃。降温速度为4℃/h,达到目的处理温度后维持12h,然后逐步升温,升温速度亦为4℃/h。花朵的处理温度梯度为:CK(0℃),-1℃,-3℃,-5℃,-6℃,-7℃,-8℃。 2.仪器烘箱,发芽箱,培养皿,标牌,电导仪,具塞刻度试管(20ml),恒温水浴锅,温度计,玻璃棒,天平,研钵,石英砂,高速台式离心机,分光光度计,微量进样器,荧光灯(4000lx),容量瓶(250ml、25ml),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槽,刻度吸管(10ml、5ml),离心管等。 二、内容说明 植物的抗寒性鉴定可分为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间接鉴定两种方法。 1.田间鉴定田间自然鉴定就是在冻害发生期(早春及晚秋)对受冻的田间植株一定器官、组织以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比较,然后根据冻害情况评价抗寒性。陈学森等(2001)对山东省春季“倒春寒”发生后,受害的核果类果树的花器官的抗寒性进行了调查,选出了当地花期抗寒性较强的红荷包、红丰等杏品种,证明

植物免疫的机制

植物免疫的机制 摘要:植物具有特异与动物的免疫机制,它表现在避病性、抗病性及耐病性三方面,是植物在于病原物对抗并协同进化的过程中获得的。植物在受到病原物入侵后,不亲和植株能通过在入侵部位识别诱导因子,再通过各种信号传递途径引起预存诱导防卫系统及诱导防卫系统的应答,依靠物理性及化学性的防御机制,阻止病原物的入侵,同时整株植株获得诱导性系统抗性。 关键词:植物;免疫机制 Mechanisms of Plants’ immunity Summary: Plants have immune mechanism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animals, they represent at three ways—preventing, resisting and enduring. These mechanisms are obtained by antagonizing and evolving with pathogens. After invaded by pathogens, antipathic plants can recognize inducing factors in invasive place, response by prestored inducible system and inducible system throught many kinds of signal ways, stop pathogens’ invading by physics and chemistry recovery mechanisms and obtain inductivity systemic fastnes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plants; immune mechanisms.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与各种病原物的接触无时无处不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却能正常生长发育并繁衍后代,这是因为植物在其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与病原物对抗的途径,获得了免疫性。由于植物营固着生活,不像动物般能通过运动来躲避病原物,也不具有动物般的神经系统及体液循环系统,因此,植物的免疫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特点。 1.植物免疫性的表现 植物的免疫性表现在避病性、抗病性及耐病性三方面。 1.1.植物的避病性 自然界的各种病原物几乎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发生和传播期,这是因为病原物的生长、传播及繁殖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酸碱度等,使其生长周期与节气相关。比如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大量发生和传播的最适条件是低温和高湿,对应我国华北地区就是七、八月份的雨季。同时,植物对某些病害又有一个最易染病期,上述的马铃薯晚疫病的最易染病期就在现蕾之后。不难发现这是由病原物的入侵特性决定的,如病原物特定的入侵途径、特定的入侵部位等,使其入侵与植物的生长周期相关。 如此一来,有的植物就可以通过发展出使其最易染病期避开病原物大量发生和传播期的免疫的机制而免受或少受病原物入侵,即获得了避病性。 植物的避病性的获得相信是生物间协同进化的结果,即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最易染病期与病原物大量发生和传播期相一致的植物因受病原物入侵而灭亡,不能通过繁殖而将其基因传给后代,而最易染病期与病原物大量发生和传播期不一致的植物却得以繁衍,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最终种群获得了避病性。 1.2.植物的抗病性 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直接抵抗病原物入侵的特性,包括抗侵入、抗寄生及抗再侵染三方面。 1.2.1.抗入侵 抗入侵是指植物在受到病原物通过机械力量或酶类溶解植物表层或植物的伤口的方式

植物抗寒性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植物抗寒性及其相关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摘要:低温是影响植物分布、产量及品质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作物育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研究不断深入,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从膜稳定性、抗氧化酶活性、抗冻蛋白、低温信号转录因子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对植物耐冷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归纳与总结,旨在为植物抗寒机理研究及植物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抗寒性;基因工程;抗寒育种。 Research Advance in the Cold-resistance and the related Genetic Engineering in Plants Abstract: Low-temperature is a abiological intimidation affecting plant's distribution、output and quality, and the breedingof cold-resistant plan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In recent years,plant's cold-resistant genetic engineering has acquired great progress, with the mechanism of cold- resistance is studied deeper and deeper.This paper gives a generalstatement about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 for cold-resistance in composition of membrane lipids,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ng enzymes,the antif reeze protein,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of lowtemperature cell signaling and osmolytes,aiming to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and ideas to research-ers who work on plant breeding and the mechanism of cold-resistance. Key words:plants; cold-resistance; genetic engineering; plant breeding of cold-resistance. 温度是气候因素中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的主导因素,低温胁迫是植物栽培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灾害,涉及到粮食作物、园艺植物及其它许多经济植物。低温影响植物的生长代谢,引起植物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导致植物的生长受损,严重时导致死亡。 低温不仅限制植物的种植范围,也会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绝收。因此,有关植物抗寒性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遭寒害后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物化学变化等方面。对植物的抗寒分子机理认识不够,提高植物抗寒性主要依靠传统育种方法,虽然也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其周期长且工作繁琐,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1]。近年来,随着对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抗寒研究已经从生理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促进了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发展。 1植物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1.1 生物膜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 1973年,Lyons提出了著名的“膜脂相变”假说[2],认为温度下降时,生物膜首先发生膜脂的物相变化,从液晶相变为凝胶相,膜的外型和厚度也发生变化,

植物逆境生理学论文1

论植物的抗寒性和抗热性 姓名毛丹宁班级市场营销1101 学号20116512摘要: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一定地区植物群落构成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种植被类型【1】,植物的生长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气候等因素,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植物生长成正相关【2】。而周围环境对植物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体现了植物的抗逆性,如抗寒性,抗热性等。 关键词:抗热性,抗寒性,机理,措施 引言: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反应,任何植物的抗逆性都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逐步适应形成的【3】,植物的抗寒性与抗热性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而形成的。 1 植物的抗寒性 1·1寒害与植物抗寒性 由低温引起的植物伤害现象统称为寒害,包括冻害和冷害,植物对低温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统称为抗寒性【4】,植物寒害机制和抗寒性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植物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增强抗寒力,在气温回暖的过程中抗寒力又逐渐消失【3】。 1·2植物对抗寒的生理适应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冬季低温在生长习性方面有各种特殊的适应方式,在冬季来临之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力逐渐加强,这个提高抗寒能力的过程称为抗寒锻炼,即使抗寒性很强的植物,在未进行过抗寒锻炼之前,对寒冷的抵抗能力还是很弱的【5】。 植物在生理生长方面对低温的适应性变化有:随着温度的下降,植物吸水较少,含水量逐渐下降,抗寒锻炼过程中细胞内吸水性胶体加强,束缚水含量提高,自由水含量减少,总含水量减少,使植物抗寒性得以加强;随着温度下降,呼吸逐渐减弱,消耗的糖分减少,增加糖的积累,代谢活动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抵抗;随着温度的降低,脱落酸含量增多;随着温度的降低,植物生长逐渐停止,并逐渐进入休眠期;当温度逐渐下降时,淀粉水解成糖比较旺盛,保护物质增多【5】。 1·3内外条件对抗寒性的影响 内部因素:各种植物原产地不同,生长期长短不同,对温度要求也不一样,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之间抗寒性差别也很明显,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的抗寒性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各种较强的品种抗寒性较强,各种较弱的品种抗寒性弱。 外部因素:抗寒性强弱与植物所处休眠状态及抗寒锻炼情况有关,所以影响休眠和抗寒锻炼的

第十三章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十二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一、名词解释 1.逆境 2. 避逆性 3.耐逆性 4.抗性锻炼 5.冷害 6.冻害 7. 抗旱性 8.生理干旱 9.抗热性 10盐害 11.逆境蛋白 12.渗透调节 13.活性氧 14.自由基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 1.HSPs: 2.HF: 3. POD:过氧化物酶 4.ROO·: 5 . UFAI 6. O3: 7. SOD: 8.MDA: 10.CAT: 三、填空题 1.植物在水分胁迫时,积累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有可溶性糖、____________和____。 2. 日照长度可影响植物进入休眠及其抗寒力。短日照可______进入休眠,______抗寒力;长日照则______进入休眠,______抗寒力。 3. 植物对逆境的抵抗有_____和_____两种形式。 4. 对植物有毒的气体有多种,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5.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体内的激素______含量显著增加。 6. 水分过多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称为______,植物对水分过多的适应能力称为______。 7. 植物在干旱时体内游离氨基酸积累最多的氨基酸是_____。 8. 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吸水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9.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 现在发现的植物逆境蛋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冻害致死的机理是_____引起细胞过度脱水造成的。 12. 植物在逆境中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有______和______。 13. 一般情况下,植物代谢活动弱,则抗逆性_____,代谢旺盛,则抗逆性_____。 14. 土壤中,Na2CO3与NaHCO3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NaCl与Na2SO4含量较高的土壤叫______,生产上统称为______。 四.选择题. 1.以下哪种蛋白质不是逆境蛋白。 A.热击蛋白 B.冷响应蛋白 C.盐逆境蛋白 D.叶绿蛋白 2.缺水、缺肥、盐渍等处理可提高烟草对低温和缺氧的抵抗能力,这种现象是的体现。 A.交叉适应 B.低温锻炼 C.逆境忍耐 D.逆境逃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