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目标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护理策略课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护理策略课件

对未来研究和发展的展望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需要进一 步探索更加有效的血糖控制方法和护 理策略。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 智能等,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和护理能力。
深入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 素,为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和护理方 案提供依据。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防治领域的发展。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良好的 心态,积极面对疾病,不 要因为病情而产生消极情 绪。
寻求社会支持
糖尿病患者可以参加糖尿 病病友会、社区活动等, 与其他病友交流经验,互 相鼓励支持。
接受专业心理辅导
当糖尿病患者遇到心理问 题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 辅导师的帮助,以缓解心 理压力。
05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与教育
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血 糖控制和护理方案,能够实现 更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当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仍存 在一定的问题,如控制不稳定、
达标率低等。
部分患者存在对糖尿病认知不足 、依从性差等问题,导致血糖控
制不佳。
在护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患者 的心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
运动干预等方面的培训。
胰岛素类药物
01
02
03
04
速效胰岛素
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主要用 于控制餐后血糖。
中效胰岛素
起效较慢,持续时间中等,主 要用于控制基础血糖。
长效胰岛素
起效慢,持续时间长,主要用 于控制基础血糖。
预混胰岛素
将速效胰岛素和中效胰岛素按 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使用,可同
时控制餐后和基础血糖。
04
糖尿病患者护理策略
THANK YOU

2024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PPT课件

2024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PPT课件
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并发症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ABCD
有效性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药物作用机制,选择能够有 效控制血糖的药物。
联合用药
对于单药治疗无法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用药 ,以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心血管并发症预防
控制血糖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 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内,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综合管理模式
未来糖尿病的诊疗将更加注重综合管理,包括饮食、运动、药物、心 理等多方面的干预和治疗。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诊疗水平
新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诊 疗指导,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
优化治疗方案
通过学习和掌握新版诊疗标准,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更加优化、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 泌相对不足,为最常见的糖尿 病类型。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尿病, 通常在生产后可恢复。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包括遗传缺陷、药物或化学品 导致的糖尿病等。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 mmol/L(126 mg/dL)。
随机血糖≥11.1 mmol/L(200 mg/dL),并伴有糖尿 病症状。
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糖 尿病的诊疗理念和方法不断更新,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标准以适应临床需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 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 病等。
适用机构
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课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课件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 制的必要手段。
遵循医嘱
按时服药,不随意增减剂量或 停药。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
注意药物副作用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方案。
血糖监测
总结词
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及时 了解血糖控制情况。
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
如使用血糖仪进行指尖血糖检测。
05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日常 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 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 全谷物的摄入。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 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糖 。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有助于 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保持规律饮食,适量运动,保持 良好心态,遵循医生指导用药, 定期监测血糖。
如何避免低血糖
预防措施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空腹运动,携带糖果、饼干应立即进食糖果或饼干。
高血糖的紧急处理
措施
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血糖,如增加运动量、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等。
就医
如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就医寻求医生帮助。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糖尿病患者 控制血糖水平。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车等 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等无 氧运动。
掌握运动强度和时间
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持续30-60 分钟,每周进行3-5次。
注意运动安全
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随身携带糖果或饼干以备不时
之需。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总结词

血糖控制目标PPT课件

血糖控制目标PPT课件
• 急性卒中时更加积极的高血糖控制策略目前正在 随机试验中进行验证。
• ——《成人自发性脑出血处理指南2007年更新版》
.
27
急性心梗
•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7》
.
28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
• 控制目标:餐前血糖5.0-7.2mmol/L(90130mg/dl),餐后小于10mmol/L(180mg/dl )
• Do not use HbA1croutinely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trimester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E)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
.
21
5、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Offer monthly HbA1c • Advise women to aim for an HbA1c below 6.1%, if
safe. • Inform women that any reduction in HbA1c may
reduce risks. • Advise women with HbA1c above 10% to avoid
•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
相似,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尽管血
糖控制是重要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
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血脂,血压以及阿司
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益处甚至大于
严格控制血糖。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
10
•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特别在病程长
,已有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
Blood glucose targets and monitoring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与管理PPT课件

危重患者血糖控制与管理PPT课件

保护器官功能
合理控制血糖可以减轻心 、脑、肾等器官的血管病 变,保护器官功能。
02
危重患者血糖监测方法与技术
常规血糖监测方法及优缺点
指尖血糖监测
通过采集患者指尖血液样本进行血糖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得出结果的优 点。但由于采血量少,可能受局部血液循环、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 误差。
静脉血糖监测
心律失常
免疫功能抑制
低血糖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 制,患者易并发感染。
低血糖可影响心肌细胞代谢,导致心 律失常,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合理控制血糖重要性
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合理控制血糖,可以 降低危重患者感染风险, 减少抗生素使用,缩短住 院时间。
促进伤口愈合
合理控制血糖有助于促进 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瞬感血糖仪
一种新型的无线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可通过贴在皮肤上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血糖水 平,并通过手机APP查看数据。具有操作简便、佩戴舒适等优点,但价格相对较 高。
动脉血气分析在血糖监测中应用
• 动脉血气分析:通过采集动脉血液样本进行血气分析,可同时 获得血糖、血氧饱和度等多项指标。对于危重患者而言,动脉 血气分析可及时反映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酸碱平衡状态,为治疗 提供依据。但动脉采血具有一定风险,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操作 。
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记录并报告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 措施及效果等情况,并及时向医 生报告。同时,对于严重的低血 糖事件,应按照医院规定进行上
报和处理。
05
危重患者高血糖预防与处理措 施
高血糖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应激反应
危重患者常处于应激状 态,导致升糖激素分泌 增加,进而引发高血糖

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

血糖监测与管理PPT课件
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设备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 和电磁干扰,定期与医生沟通监测 结果。
尿液分析法
测试原理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来 推断血糖水平。
优缺点
无创、简便,但准确性较低,容 易受到饮食、运动等因素的干扰

使用注意事项
采集尿液前需清洁外阴部,避免 污染样本,尽量采用晨尿进行检
测。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
α-糖苷酶抑制剂
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 性,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紊乱, 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T2DM患者 。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方案选择
适应症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 合并急慢性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等。
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并发 症及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 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定期进行血 糖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异常。
筛查方法
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 等检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指 标检查。
02 常用血糖监测方法介绍
指尖采血法
测试原理
通过针刺手指获取微量血 液样本,利用血糖试纸和 血糖仪进行测量。
03
及时发现异常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可以 及时发现血糖异常,避免 病情恶化。
指导治疗
血糖监测结果可以为医生 提供治疗依据,帮助患者 更好地控制血糖。
评估效果
监测血糖还可以评估治疗 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 供参考。
高危人群筛查及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
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 、高血脂等人群,以及孕妇、老年人 等特殊人群。
注意事项
在采样过程中,患者需保持放松,如有晕针、晕 血等情况,应提前告知医护人员。

《血糖控制目标》课件

《血糖控制目标》课件

定期监测 HbA1c水平, 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以保持
血糖稳定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通常为4.4-7.0mmol/L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 空腹血糖的目标值应定期监测,以确保血糖控制目标的实现
血糖控制目标:根据合并症情况 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睡 眠等生活习惯的调整
01
血糖控制目标的设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目标值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是 评估长期血糖 控制情况的指

目标值:对于 大多数糖尿病 患者,HbA1c 的目标值应控 制在7%以下
对于部分患者, 如老年人、有 严重并发症的 患者,目标值 可以适当放宽
运动时间建议每 周至少150分钟 ,每次至少30分 钟
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调整
药物选择:根据 患者的病情、年 龄、性别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血糖 控制情况、药物 反应等调整药物 剂量
药物联合使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 需要,选择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药 物联合使用
药物更换:根据 患者的病情变化、 药物反应等更换 药物
定时定量 进餐:避 免暴饮暴 食,保持 规律的饮 食时间
适量运动: 结合饮食 调整,进 行适当的 运动,有 助于降低 血糖和改 善胰岛素 敏感性
运动干预措施
定期进行有氧运 动,如跑步、游 泳、骑自行车等
增加日常活动量, 如步行、爬楼梯 等
保持适当的运动 强度,如中等强 度运动,心率保 持在最大心率的 50%-70%
评估指标的选择与意义
血糖水平:反映血糖控制效果,是评估血糖控制 目标的重要指标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PPT课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PPT课件
☺ 胰岛素活性下降或失效,导致血糖升高! ☺ 最佳的胰岛素保存方式:
☻ 冰箱冷藏室:2-8oc
与药物相关原因(二)
☺ 是否有使用易引起血糖升高的其它药物?如:
☻ 强的松类 ☻ 心得安 ☻ 降压利尿剂 ☻ 孕激素(达英35) ☻ 抗抑郁药 ☻ 等等
☺ 药物说明书上会标有“糖尿病人慎用”! ☺ 此类药物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减少基础率 预防夜间低血糖
胰岛素的单位
3.0 基础率设定
有助于预防黎明现象
2.0
运动时设定 临时基础率 有助于预防低血糖
晚餐大剂量
1.0
0
图示
12am
4am
8am
12pm
4pm
8pm
12am
胰岛素泵治疗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三)
胰岛素泵使用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吸收差异小,避 免吸收差异变化带来的血糖波动
低血糖的预防
☺ 常规血糖监测: 至少1次/天
☻ 当怀疑低血糖时, 应即时测量一次BG
☺ 随身携带糖尿病身份识别卡和含糖食品 ☺ 根据运动强度和模式的不同,使用不同剂量的临
时基础率 ☺ 避免过量饮酒 ☺ 胃轻瘫者,酌情使用“双波”功能
不同种类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分 比
脂肪
进餐时间(小时)
恶性循环
无意识性 低血糖
hypoglycemia unawareness
预后不良
低血糖的分类(ADA2005年)
严重低血糖:需要旁人积极协助恢复神智,伴有显著的低血糖神 经症状,血糖正常后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症状性低血糖: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且血糖≤3.9mmol/L; 无症状性低血糖:无明显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3.9mmol/L; 可疑症状性低血糖:出现低血糖症状,但没有检测血糖; 相对低血糖:出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但血糖高于3.9m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1.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新发现的2型糖尿 病患者。即使身体基本状况比较好,无心 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不应强化控制血 糖水平,保持在空腹血糖6—7 mmol/L之 间,餐后血糖8—9 mmol/L左右,HbAlc 为6.5%一7.0%即可,以防止严重低血 糖的发生而影响心脑功能。
• ——柏胜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15
• 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时,或经常出 现低血糖者,这类患者承受不了强化治疗引起的
低血糖风险,应根据个体情况及用药经验,血糖
保持在既不发生低血糖危险又不导致高血糖与脱 水症状,通常的水平是空腹:7—9mmol/L,餐 后2 h:8—11.1 mmol/L,HbAlc:7.0%~ 7.5%,防止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保证生活 质量。
浅谈各类人群 血糖控制目标
1
• 1、普通成人血糖控制目标
• 2、青少年血糖控制目标
• 3、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
• 4、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 制目标
• 5、围手术期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6、心、脑血管意外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 7、危重病人血糖控制目标
2
1、普通成人血糖控制目标
• 血糖控制状态分类
• Glycemic goals for older adults not meeting the above criteria may be relaxed using individual criteria, but hyperglycemia leading to symptoms or risk of acute hyperglycemic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avoided in all patients. (E)
6
2011 ADA 指南
7
2、青少年血糖控制目标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8 》
2011ADA指南
5.6-10.0mmol/L 6.1-11.1mmol/L
5.0-10.0mmol/L 5.6-10.0mmol/L
5.0-7.2mmol/L
5.0-8.3mmol/L
9
3、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
17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 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70117mg/dL),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 (<153.0mg/dL)范围,HbA1c控制在 7.0%以下(用胰岛素治疗者),在避免低 血糖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在6.5%以下。
18
• Agree individualised blood glucose targets for selfmonitoring.
• Advise women who need intensification of hypoglycaemic therapy to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self-monitoring to include fasting and a mixture of pre- and postprandial levels.
• 血糖
理想
良好

• (mmol/L)空腹 4.4-6.1 ≤7.0
>7.0

非空腹 4.4-8.0 ≤10.0
>10.0
• HbA1c(%)
6.5
6.5-7.5
>7.5

——《2007年中国糖尿病指南》
3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4
5
2011ADA指南
• ●Lowering A1C to below or around 7% has been shown to reduce microvascular and neuropath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nd, if implemented soon afte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reduction in macrovascular disease. Therefore, a reasonable A1C goal for many nonpregnant adults is <7%. (B)
12
• 75岁以上老年或合并有心、脑、肾和肝脏 等重要脏器病变者,空腹血糖≤8.0 mmol/L 或餐后血糖≤12.0 mmol/L。
• 其他老年患者可控制在空腹血糖 ≤7.0mmol/L或餐后血糖≤10.0 mmol/L

——《加拿大糖尿病调查委员会》
13Βιβλιοθήκη 国内学者的意见• 空腹血糖≤8.1mmol/L以下 • 餐后血糖≤11.1 mmol/L以下 • ——王丽兰《浅谈老年治疗的特殊性》

——柏胜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16
4、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
• 糖尿病合并妊娠
• 妊娠前的准备

2011ADA指南
• A1C levels should be as close to normal
as possible (<7%) in an individual patient
before conception is attempted. (B)
• 老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与一般成人糖尿病 相似,但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尽管血
糖控制是重要的,但减少其心脑血管风险 和事件的治疗,如控制血脂,血压以及阿司 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所获得的益处甚至大于 严格控制血糖。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10
• 因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差,特别在病程长, 已有高危心脑血管风险的老年患者,低血
糖可以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导致死
亡。因此在治疗中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
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应
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成人。

——《2010中国糖尿病指南讨论版》
11
2011 ADA指南
• Older adults who are functional, cognitively intact, and have significant life expectancy should receive diabetes care using goals developed for younger adults.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