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

龙源期刊网 控制糖尿病的理想目标作者:杨凯杰来源:《大众健康》2003年第01期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有许多糖尿病患者已能够做到长期坚持服药和定期到医院复查,但要问他们糖尿病控制的如何,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目标,许多人还是一脸的茫然。
那么血糖应控制到多少才算理想,其他指标该达到怎样的数据心中才宽慰呢?达到了控制目标后,又该何时复查呢?现在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该力求两个目标:通过综合治疗积极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要力求阻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两个目标中,第一个是最根本的,尤为重要。
血糖控制指标可分为"理想"、"尚可"和"较差",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指标各有所不同。
如在空腹情况下,"理想"值为4.4~6.1毫摩尔/升(79~100毫克/分升);"尚可"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较差"为>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
而在餐后情况下,"理想"值为4.4~8.0毫摩尔/升(79~144毫克/分升);"尚可"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较差"为>10.0毫摩尔/升(>180毫克/分升)。
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不断定期监测血糖,力求使其达到"理想"水平。
一旦出现"较差"就应立刻去看医生,请医生帮助查找原因并对血糖加以控制。
有些患者会问,在日常监测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一个更重要呢?肯定地说,餐后血糖更为重要,因为餐后血糖不仅能反映药物控制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餐后血糖的高低与并发症的程度最为相关,控制好这一段血糖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讲血糖和尿糖应每周测1次,当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至每2~3周测1次,但最长也不要超过1个月。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随访内容

常规管理
强化管理
症状
3个月1次
每2个月次
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
3个月1次
每2个月1次
生活方式指导
3个月1次
每2个月1次
血压
3个月1次
每2个月1次
空腹和餐后血糖
1个月1次
1个月至少1次
体格检查
3个月1次
每2个月1次
注:常规管理面对面随访次数达4次,强化管理面对面随访达6次;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每半年调整1次管理级别。
TG(mmol/L)
<1.7
TC(mmol/L)
<4.5
体重指数
BMI(kg/m2)
<24.0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mg/mmol)
男性<2.5(22mg/g),女性<3.5(31mg/g)
尿白蛋白排泄率
μg/min
<20(30mg/24小时)
主动有氧运动
(分钟/周)
≥150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内容和频次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7.0%(需个别化考虑)
空腹(餐前)血糖
4.4-7.0mmol/L
非空腹时血糖
<10.0mmol/L
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
140mmHg/80mmHg
血脂
LDL-C(mmol/L)
未合并冠心病<2.6
合并冠心病<1.8
HDL-C(mmol/L)
男性>1.0,女性>1.3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

1.诊断标准:按照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标准,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和随机血糖值。
2. 防治目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标准化管理的控制目标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超过6.5%。
3.饮食控制:着重强调合理膳食,减少能量摄入,控制脂肪和盐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推荐适量的饮酒和戒烟。
4.运动疗法: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9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建议在运动前测试血糖,以便调整运动前的餐食和胰岛素剂量。
5.药物治疗:指南中列举了多种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选择和应用情况。
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6.血糖监测: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测试血糖控制情况。
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天测一次空腹血糖,用于调整胰岛素剂量和饮食。
7. 血压控制:降低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的重要方面。
指南提出了血压控制目标,建议将收缩压控制在<130 mmHg,舒张压控制在<80 mmHg。
8.肺结核筛查:糖尿病患者是肺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指南建议定期进行肺结核筛查。
9.爱心计划:指南强调建立完善的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和管理机制,鼓励建立爱心计划,提供糖尿病健康教育,并进行患者管理和随访。
10.并发症的防治:指南着重强调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防治。
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
总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供了全面的2型糖尿病防治方法和策略,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促进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但需要指出的是,指南只是一种参考,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操作。
糖尿病防治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

糖尿病防治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建设,结合我市糖尿病防治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方针,依托医共体建设,深入推进医防融合,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推动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有效降低糖尿病带来的危害,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为共建共享健康普陀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部门合作、社会支持、个人参与的糖尿病防控机制,形成医疗机构负责糖尿病防治及健康管理、疾控机构负责流行状况研判及危险因素控制的工作格部门,分工协助,共同开展糖尿病防控工作;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糖尿病防控知识技能水平,控制糖尿病主要危险因素,遏制糖尿病快速上升趋势,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
(二)具体目标。
到2025年,18岁及以上糖尿病知晓率达到57%;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人数达到140万;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68%,血糖控制率达到60%,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综合达标率、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三、主要任务(一)实施糖尿病监测行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血糖检测能力,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动态使用,将血糖检测纳入各类常规体检项目,规范设置自助式健康监测点,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血糖检测服务。
倡导35岁及以上健康人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提高人群血糖年度检测率和血糖知晓率。
加强对35岁及以上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重点人群进行主动监测和健康咨询,识别糖尿病高危人群和患者。
研判糖尿病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糖尿病危险因素。
(二)实施危险因素控制行动1.积极开展危险因素干预。
针对肥胖/中心性肥胖、不健康饮食、运动不足等为重点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关注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并予以重点干预,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利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论治,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中医调理。
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

四种情况下,2型糖友需放宽血糖控制标
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经常出 现低血糖者,可以适当放宽血 控制标准,首先要以不发生低 血糖为原则。
有限寿命者:如糖尿病合并 恶性肿瘤,尤其晚期恶性肿 瘤患者及预期生存期有限者。
04
02 03
01 大于8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 者
病程很长且既往血糖不理想, 但却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 症者也可适当放宽。
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02
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控制标准:理想的目标值为HbA1c <6.0%,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 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 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 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
01
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 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 糖在7.8mmol/L以下,HbA1c<6.5%。 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1c< 7.0%,以防止低血糖发生。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根据每个 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以一般控制 目标为基础,个体化制订控制目 标为原则。有些情况下目标可以 适当放宽,调整目标的关键原则 是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低血糖 的发生和避免血糖过度波动。总 之,良好的血糖控制应从制订合 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开始。
糖尿病患者控制满意标准

糖尿病患者控制满意标准糖尿病患者控制满意的标准主要参考三个因素: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1.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之间,这是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推荐目标。
对于年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且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采取更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如控制在6.1mmol/L以下。
对于老年、病程较长、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或有显著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如控制在8.0~8.5mmol/L。
2.餐后血糖:控制在小于10.0mmol/L。
对于年轻且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尽量控制在7.8mmol/L以下。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建议控制在小于7.0%的水平。
对于新诊断、年轻且无明显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更严格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即控制在小于等于6.5%。
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高龄且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8.0%以下。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控制目标还包括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等方面。
具体来说,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总胆固醇水平应低于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男性应大于1.0mmol/L,女性应大于1.3mmol/L;甘油三酯水平应低于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应低于2.6mmol/L,在合并该类疾病的患者中应低于1.8mmol/L;体重指数应低于24。
请注意,这些目标值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同时,在追求血糖控制的同时,也要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制定血糖控制目标时,应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控制方案。
糖尿病健康管理目标

糖尿病健康管理目标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降低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糖尿病健康管理的一些主要目标:
1.血糖控制:
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首要目标。
这包括在医生建议的范围内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
2.体重管理:
对于患有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维护健康的体重是重要的目标。
3.饮食管理:
饮食对于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
患者应根据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控制食物摄入,关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平衡,以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4.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是推荐的目标。
5.血压控制:
控制高血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是关键目标。
6.胆固醇管理:
管理胆固醇水平可以降低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包括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水平。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一、糖尿病的控制目标二、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三、糖尿病应该怎么预防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1、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老年人空度血糖可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可控制在11.1mmol/L以下,并由营养科医生进行营养指导饿坚持经常锻炼活动。
血糖空腹,4.4~6.1mmol/L,≤7.0mmol/L。
>7.0mmol/L。
非空腹,4.4~8.0mmol/L,≤10.0mmol/L >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60/95mmHg。
2、糖尿病的病理病症
2.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3.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
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3.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
可出现食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