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4项常识
血脂控制 每人标准不同

血脂控制每人标准不同随着医学常识的不断普及,人们对高血脂的了解也逐渐增加。
高血脂是引发心血管疾患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专家指出,高血脂需要严格控制,而且控制标准,因人而异,各有不同。
高血脂危害大血脂是指我们的血液中含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
目前能反映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血脂指标有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的危害最为严重,被称之为“坏胆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
当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任一项超过正常值,或者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都属于高血脂的范畴,都会对心血管造成危害。
高血脂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专家指出,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尤其是“坏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它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脱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影响内皮的功能。
而且当血管内皮出现损伤以后,增高的脂质又会通过损伤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同时血液中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又分为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两种,稳定斑块不易破裂,但会逐渐变大,使血管腔变窄,造成心脏、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心绞痛、脑供血不足;易损斑块容易发生破裂,一旦破裂,斑块内的物质涌出就形成了血栓,堵塞住心脑血管,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猝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血脂控制因人而异高血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巨大,因此高血脂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自己的血脂水平,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那血脂水平控制在多少才算达标呢?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曾指出,血脂的控制,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最为重要,理想水平为低于3.12 mmol/L,如果超过4.14 mmol/L就可以诊断为高血脂了,但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血脂的达标值,尤其是“坏胆固醇”的达标值也就不同,应因人而异。
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

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血脂指的是血液中胆固醇以及脂类的总称。
一般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你知道这四项指标的升降代表什么吗?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参考区间是2.83-5.20mmol/L。
总胆固醇可用于检测胆汁淤积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类脂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脑梗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胆固醇跟很多疾病有密切关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或是其它血脂代谢异常。
总胆固醇储存在肝脏,当胆固醇水平很高时,可能会出现脂肪肝的情况,而且胆固醇跟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密切关系,有些人胆固醇高跟饮食有一定相关性,如进食过多油脂,但有些人是天生的,即遗传因素,所以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时,一定要先分析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另外,如果总胆固醇水平非常高,建议在控制饮食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因为总胆固醇较高可能会带来心血管方面的风险,造成不好的影响。
反之,总胆固醇偏低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其中疾病因素包括低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硬化、急性重型肝炎、贫血、恶性肿瘤等。
非疾病因素包括营养不良,如长期素食、偏食、服用某些药物,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降脂药物等均可导致总胆固醇偏低。
临床上导致总胆固醇偏低的疾病不同,其治疗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具体疾病进行不同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放化疗、手术治疗等,治疗后需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复诊。
饮食方面需注意均衡饮食,营养搭配,避免进食过多油炸、烧烤等不健康食品,日常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等。
二、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是一种中性脂肪,是血脂的一种类型。
主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能量,它不能溶于水,在血浆转运中和其他极性强的物质,如脂蛋白、胆固醇结合成大分子,并不断于组织交换中保持动态平衡。
甘油三酯的正常范围是0.56-1.71mmol/L。
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

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血脂检查已经是大部分体检的必备项目,血脂就是指人体血浆内脂肪类化合物,包括甘油三酯(又叫中性脂肪)、胆固醇(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由于这些脂肪多半不溶于水,所以在血液中,它们大都与蛋白结合,生成脂蛋白,所以,血脂异常,必然要表现为某些脂蛋白水平的升高或者降低。
那么血脂四项是哪四项,升高降低有何意义?一、血脂四项1、总胆固醇2、甘油三酯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二、四项指标解读意义1)总胆固醇:(TC)合适水平<5.2mmol/L(200mg)。
影响TC水平的主要因素有:①年龄与性别: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TC水平较同年龄男性高。
②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使TC 升高。
③遗传因素:酶或基因受体基因突变,如家族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TC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
④缺乏运动:TC升高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脂、糖尿病等。
2)甘油三酯:(TG)合适水平为<1.7mmol/L(150mg)。
同一个体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同一个体在多次测定时,TG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临床上一般要求空腹测量。
TG升高可见于家族遗传性、糖尿病及酗酒;下降一般见于肝性疾病、甲亢等。
3)低密度脂蛋白:(LDL)理想水平<2.6mmol/L(100mg)。
影响TC的因素均可同样影响LDL水平。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LDL 通过血管内皮进入血管壁内,在内皮下层滞留的LDL被修饰成氧化型LDL(ox-LDL),巨噬细胞吞噬ox-LDL后形成泡沫细胞,后者不断增多、融合,构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疾病,LDL很可能是这种慢性炎症反应的始动和维持的基本要素。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是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个指标,是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
态的重要指标。
血脂异常是导致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脂症与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详细介绍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1.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脂类的总和,高于正常范
围说明脂类摄入过多或者排泄能力不足。
高总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
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它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
脉狭窄和血流阻塞。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体内的主要
胆固醇运输者,它能够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清除过剩的胆固醇,将其转
运至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
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越低。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主要的胆固
醇运输者,它在体内过多时容易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从而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阻塞。
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心
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
通过检测血脂四项,可以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状态,及时发现高血脂异常,
作出早期干预和治疗,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血脂四
项的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健康人的血脂四项标准

健康人的血脂四项标准《健康人的血脂四项标准:守护身体的血脂“红绿灯”》嘿,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超级复杂的城市,而血脂呢,就像是在这个城市里穿梭的各种车辆。
如果血脂的水平乱了套,那这个城市可就要“交通瘫痪”啦!血脂四项标准,那可就是这个城市里至关重要的交通规则,要是不遵守,身体这个“城市”就会陷入各种健康问题的“泥沼”。
这可不是吓唬你哦,搞不清血脂四项标准,就像在黑暗中玩拼图,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身体这个大拼图就会变得乱七八糟。
一、总胆固醇:血脂世界的“大佬”总胆固醇可是血脂世界里的“大佬”级别的存在呢!它就像一个大家族的族长,掌控着血脂家族的很多事务。
这个“族长”呢,可不能太嚣张,健康人的总胆固醇水平需要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合适范围是小于5.2mmol/L。
这就好比是给“族长”划了一个活动范围,要是超出了这个范围,那可就会引发一些麻烦事儿。
你可以把总胆固醇想象成一群调皮的小怪兽,在正常范围内,它们可以为身体这座城堡做一些防御工作,比如说帮忙修补城墙(细胞结构)之类的。
但是一旦它们数量太多,就会变成一群到处搞破坏的“捣蛋鬼”,在血管里堆积起来,形成血栓这个“大怪兽”,堵塞血管这条“交通要道”。
比如说那些经常大鱼大肉、又不爱运动的人,就很容易让总胆固醇这个“大佬”失控,导致胆固醇超标。
绝绝子,这种情况就像在自己身体里埋下了一颗颗健康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二、甘油三酯:血脂家族的“活跃分子”甘油三酯呢,在血脂家族里就像是个特别活跃的“小年轻”。
它的合适范围是小于1.7mmol/L。
这个“小年轻”要是太兴奋了,在血液里到处乱窜,那也会出问题的。
甘油三酯就像身体里的“小油滴”,正常情况下,适量的“小油滴”可以为身体储存能量,就像给身体的“能量银行”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
可是一旦甘油三酯超标,就好比这个“能量银行”发生了洪水,到处都是油乎乎的,这些多余的“小油滴”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就像原本清澈的河流变成了浓稠的泥浆河。
血脂四项的标准

血脂四项标准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人体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1.总胆固醇(TC)2.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量。
正常范围在200mg/dL至240mg/dL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总胆固醇水平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甘油三酯(TG)4.甘油三酯是血液中主要的脂肪成分之一。
正常范围在80mg/dL至150mg/dL之间。
过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胰腺炎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好的胆固醇,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多余胆固醇并运至肝脏进行处理。
正常范围在40mg/dL至70mg/dL之间。
高水平的HDL-C被认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一种坏的胆固醇,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正常范围在100mg/dL至130mg/dL之间。
过高的LDL-C水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进行血脂四项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检查前至少三天保持饮食正常,避免暴饮暴食和饮酒。
●检查前至少12小时禁食,但可以饮水。
●不要在检查前服用任何药物,除非医生特别指示。
●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及任何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
●女性应该在月经后一周进行血脂检查,以避免月经周期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总之,血脂四项标准是评估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通过了解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并注意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血脂7项血脂检查项目、指标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和调脂目标及低高危疾病类型和参考值

血脂7项血脂检查项目、指标意义、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和调脂目标及低高危疾病类型和参考值血脂检查项目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类脂的总称,临床中密切关注的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
甘油三酯:是甘油分子中的 3 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
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分别与载脂蛋白结合,即成为脂蛋白。
血脂不溶于水,须与特殊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送至组织进行代谢。
一般健康体检查血脂四项: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全面检查查血脂七项:血脂四项+Apo A1、Apo B 和 Lp(a),其中Apo A1、Apo B 和 Lp(a)的临床应用价值受到关注。
各项指标总胆固醇(TC)是胆固醇之总和TC合适水平是<5.2mmol/L,≥5.2且<6.2 mmol/L处于边缘水平,≥6.2mmol/L属于升高。
TC 是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当TC 单独升高,可以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临床首选他汀类药物治疗。
TC 水平对ASCVD 发病危险有预测作用。
糖尿病患者 TC >3.1mmol/L,要开始治疗。
无基础疾病健康人群TC>7.2 mmol/L也应开始治疗。
LDL-C是坏胆固醇LDL-C的理想水平<2.6mmol/L,合适水平<3.4 mmol/L,≥3.4 且<4.1 mmol/L 处于边缘水平,≥4.1mmol/L属于升高。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主要危险因素,LDL-C负责把胆固醇由肝脏运输到斑块内,增加 ASCVD 发病风险。
一般情况下,LDL-C与 TC 相平行,但 TC 水平也受 HDL-C 水平影响,故LDL-C 能更好评估ASCVD危险性,降低 LDL-C水平是防治ASCVD重要策略之一,也是血脂异常防治首要目标。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血脂四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TC参考值:2.84~5.20mmol/L,TG参考值:0.56~1.70mmol/L,HDL-C参考值:1.00~1.55mmol/L,LDL-C参考值:2.1~3.1mmol/L;血脂四项最好空腹检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虽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非空腹检查,但是血脂四项一般都是成套一起采血检查,所以建议清晨空腹采血检查;还有就是,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避免影响甘油三酯水平;还有就是,看血脂报告单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受到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降血脂药、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他激素类制剂等影响。
总胆固醇TCTC是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有胆固醇的总和,分为酯化型胆固醇(又称胆固醇酯,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约占60%~70%,FC约占30%~40%,健康个体或个体之间两种类型的比例保持稳定。
FC在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形成CE。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TC增高:多见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当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是TC增高;TC降低:多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溶血性贫血、甲亢、恶性贫血等疾病。
甘油三酯TG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形成。
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所以分别成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4项常识
血脂指血液中的脂肪的含量。
所谓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游离脂肪酸,其中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1)TC: 这是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的英文缩写, 一般
医院的化验室都可以检测的项目,它代表的是血中所有的胆固醇。
正常值:成人:2.9-6.0mmol/L (110-230mg/dl)
(2)TG: 这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英文的缩写,代表了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
正常值:成人:0.22-1.2mmol/L (20-110mg/dl)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血脂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已知甘油三酯主要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供机体活动所需,而过多的能量可通过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胆固醇则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对于稳定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起关键作用。
同时,胆固醇也是合成某些激素、维生素D和胆酸的重要原料。
可见胆固醇是维持机体生命正常的必备因素。
正常情况下,脂类在体内的吸收、消耗和转化维持相对平衡,所以人体血脂含量可基本保持稳定。
血脂升高固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过低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也不见得是好事。
血脂太低可见于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甲亢、重度肝损害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
血脂正常值范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标准,它的理想值应为<130mg/dL;临界值为130~159mg/dL;过高值则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0mg/dL者。
(1)血浆总胆固醇控制标准。
其理想值应<200mg/dL;临界值为200~239mg/dL;过高值则是指血浆总胆固醇>240mg/dL 者。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标准。
它的理想值应为
<130mg/dL;临界值为130~159mg/dL;过高值则是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0mg/dL者。
(3)血浆甘油三酯控制标准。
其理想值应<200mg/dL;临界值为200~239mg/dL;过高值则是指血浆甘油三酯水
平>240mg/dL者。
(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标准。
它的理想值
应>50mg/dL;临界值为35~50mg/dL;危险值为<35mg/dL。
胆固醇总量(T-ch)正常情况:脐血 1.2~2.6mmol/L 新生儿 1.4~3.5mmol/L 婴儿 1.8~4.6mmol/L 儿童 3.1~
5.2mmol/L 青年 3.1~5.5mmol/L 成人 2.9~
6.0mmol/L
增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甲减,糖尿病,黄色瘤病,动脉粥样硬化,牛皮癣,胆道阻塞及胆汁瘀滞,妊娠后期,急性失血后,白内障,摄入富含胆固醇饮食后等。
减少:甲亢,重症贫血,肝硬变,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甘油三酯(TG)正常情况:0.2~1.2mmol/L
增加:特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肥胖症,甲减,糖原累积病等。
减少:甲亢,阿狄森病,重症肝损害,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正常情况:1.68~4.53mmol /L
增加:Ⅱ型高脂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减,阻塞性黄疸,黄色瘤病等。
降低:低蛋白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等。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正常情况:HDL-ch总量0.8~2.2mmol/L HDL2-ch 0.23~0.84mmol/L HDL3-ch 0.64~1.03mmol/L HDL2-ch/HDL3-ch 0.36~0.65
HDL-ch被认为是一种抗高脂血症的抗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的体液因素。
HDL-ch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增加:原发性胆汁性硬变,慢性肝炎,慢性乙醇中毒。
减少:糖尿病,
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Ⅳ型高脂血症,急性感染等。
胆固醇脂正常情况:占总胆固醇总量的0.70~0.75
增加:慢性胆道梗阻及胆汁瘀滞。
降低:慢性肝病,肝硬变,急性肝衰等。
脂蛋白电泳正常情况:α-脂蛋白0.30~0.40 β-脂蛋白(含前β-脂蛋白) 0.60~0.70
前β-脂蛋白增高:Ⅱb、Ⅲ、Ⅵ、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前β-脂蛋白降低:Ⅰ、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偶见于正常人。
β-脂蛋白增高:Ⅱa,Ⅱb,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游离脂肪酸(FFA)正常情况:0.3~0.9mmol/L
增高:嗜铬细胞瘤,甲亢,乙醇中毒,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肝性脑病,长期禁食,糖原累积病,Reye综合征等。
磷脂总量正常情况:以P×25计 1.7~3.2mmol/L 以P计1.7~3.2mmol/L
血清中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脑磷脂和神经磷脂。
血清磷脂水平与胆固醇有关,正常人胆固醇/磷脂比值平均为0.94。
的血磷脂升高;的血磷脂降低。
增加: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慢性出血性贫血,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甲减,肝硬变及阻塞性黄疸病人。
减少:低色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甲亢病人
总脂
正常情况:4~7g/L
增加: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脂血症,脂餐后。
减少:营养不良,肝、肾、胃、肠疾病,甲亢,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过氧化脂质(LPO)正常情况:荧光法女3.5±0.53μmol/L 男3.3±0.49μmol/L
LPO与衰老有关,亦与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儿视网膜病的发生有关。
在这些疾病时血水平升高。
血液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等的综合表现。
正常人血液粘度值虽有波动,但却有一正常参考值范围,但由于各实验室的检测仪器类型不同,所选择的剪切率不同,检测方法不统一,检测条件不一致,所用器材缺乏标准化,操作方法缺乏规范化,以及检测人员技术水平的差异等,目前要制定一个适用于各实验室的统一正常参考值是比较困难的。
但各实验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制定出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范围,提供给临床,切忌借用外地正常参考值。
每一所医院的化验单异常的都有指出是高了还是低了呀,它们多以箭号表示。
根据程度不同,高血脂的症状也表现不一,高血脂的症状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第二: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
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第三,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第四,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个人建议高血脂患者每天一包塔罗藏降茶,改善改善大脑、心脏、肾脏及眼底动脉血液供应,防治高血脂及其并发症。
如何自我判断是否血脂高
1、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
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主要表现在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4、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
记忆力及反应力明显减退。
5、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粘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