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循环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经济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经济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经济新农村建设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之一,其中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保护农村环境和推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和重要性新农村建设是为了适应我国农村发展新的要求和挑战而提出的战略举措。

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农药农残超标问题等。

同时,农村环境保护还受到一些非农业因素的影响,如乱倒垃圾、乱排污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三、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护农村环境是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途径。

农村环境的恶化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而且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农村环境的保护也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农村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农村生态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区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相协调、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具有高效能、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等特点,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五、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同时,发展农村生态经济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经济的途径为了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加大环保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动农村资源循环利用等。

七、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关系。

试论农村循环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试论农村循环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力,实现高效低耗 之 目的。
4 发展社会 主义新农村循环经济 的对策
从性质 上看 ,上述模 式多属于农村产业 循环。农村产 业循环是发 展农村循环经济 的重要 基础 , 不是 全部。农村循环经 济是—个系统 但 工程 ,它包括农 村的社区循环 、农村 的产业循环 以及 农家 、农村企业
42 构建科 学技 术支撑体 系 . 科学技术是 建设农村循环经济 的决 定因素 ,农t  ̄环 经济也 需要 - , y 以先进和适用的科学技术作 为支撑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所需要 的技术
维普资讯
I 科 技 2 0年第 期 I 工 08 5
科 教 兴 国
试 论 农 村 循 环 经 济 与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王 肖 芳
( 州轻工业学 院 ) 郑
摘 要 现 阶段我 国农 业及农村 经济发展 普遍呈现 “ 高”特征 ,尽 快改变传统农业 生产 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 农村循环经 三 济是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设 的必然选择 。本文 阐述 了农 村循环 经济 内涵特征 以及循 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 用,分析 了几种典 型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并提 出 了针对社 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 中循环经济建设 需要加强的 总体战略与若干改进对策。 关键词 农村循 环经济 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策
2 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21 发展 农村循环 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
该模式 以生 态学理 论为依据 ,依照 系统工程 的方 法,在 某—特 定 的丘陵山地 区域 内,因地 制宜规 划,统筹 山地水土流失防治 ,发展 沼 气能源业 ,综 合利用牧草与沼渣以及牲 畜排 泄物 ,改良土壤 , 肥地 培
现阶段我 国农业及 农村经济发展普遍呈现 “ 三高”特征 ,尽快改 变传统 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社会主义 新 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

论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响

论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响

论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影响主要阐述了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动作模式、制约因素、管理措施与实施成效,提出了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循环经济建设需要加强的总体战略与若干改进对策。

标签:循环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其双赢互动性是极富有成效的。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把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其有效的实施,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全面强化村容整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持续发展,建设新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循环经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1.1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只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1.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是产业化的生产,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或“产业网”。

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了农业就业机会。

1.3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资源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经济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4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利于农业资源的保护,它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美”的思路,统筹规划农业各产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坚实基础。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创造一个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生态环境,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针对如何做好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本人现就种养结合型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思路总结如下:1.种养结合型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1.1 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庭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初具规模截止2005年底,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庭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约1.61万户,占全市总农户62.26万户的2.59%。

此循环经济模式的主要技术内涵是:根据生态学和农业经济学原理,运用工程手段,充分利用农村庭园的空间、光、热和闲散劳力资源,应用农艺、园艺、生物和美学等综合技术,建成以沼气为纽带、庭院种养有机结合、循环再生、污染物零排放、具有明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新型农村家园。

其具体建设内容有“一池”、“五化”:“一池”,即建一口8-10立方米沼气池;“五化”,即庭院绿化、厕所卫生化、畜禽圈养化、污水净化(零排放)和厨房气化(用上沼气)。

据调查已建成的庭园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户,户均庭园占地0.31亩,其中用于种植(瓜、果、花、药材、苗木、和其它经济作物等)和养殖(户均存栏猪2.7头、禽10羽)占地0.0076亩。

2004年,户均年增收2900元(其中种植和养殖分别增收1310元和655元、沼气折价935元),占户均年农业总收入9764元的29.7%。

依照上述循环经济模式的收益情况推算,全市1.61万个庭园循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郭清萍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办事处经管站 351100环经济模式户,其年总增收益为4860.6万元,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此处,由于庭园进行了“五化”建设,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善,美化了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保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保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保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环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环保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经济的繁荣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环保意识的提升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保之间的关系。

一、多样化农业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农业产业。

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和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农民们应该积极发展农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型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经济结构。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农村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耕作的成本,实现高效、绿色的农业生产。

三、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举措。

生态农业强调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保持农村环境的生态平衡。

四、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提供贷款和金融支持,使农民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环境的基础。

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交通、通讯和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

六、发展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培养农民素质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关键。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七、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民更加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八、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农村环保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改善农村垃圾处理水平,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九、鼓励农民参与环保工作鼓励农民参与环保工作,号召农民加入到环保志愿者队伍中,开展环保宣传、环境整治等活动,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一直是重要的议题。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同时,通过生态保护措施,可以保护土壤、水资源,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生态保护。

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等都是宝贵的资源,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利用,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同时,农业废弃物还可以用于生物能源的生产,从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农田布局和轮作休耕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农田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侵蚀,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

同时,生态保护还可以保护农田周围的生态系统,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保护与循环利用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有机肥料的销售、生物能源的开发等。

此外,循环利用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农民合理利用资源,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企业可以投入资金和技术,开发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技术,推动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

农民可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同推动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是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手段。

保护农田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干扰,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通过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态保护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的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

农村经济的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农业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农田水利与水资源保护、农村能源利用与清洁能源替代、农村生态补偿与濒危物种保护、农村生态文明教育与宣传、农村环保组织与社会参与、政府角色与政策制定等十个方面展开,探讨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农村经济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过度物质消耗和环境破坏,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农业资源利用与循环利用农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生产,而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循环利用至关重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能源等农业资源,避免浪费和滥用。

建立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三、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化肥农药过度施用、规模养殖的废弃物处理等导致了农村环境的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采取科学的肥料施用和农药使用控制措施,使农村环境保持良好。

四、农田水利与水资源保护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建设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对于保障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农村能源利用与清洁能源替代农村能源利用对于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态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可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乡村环境保护与改善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乡村环境保护与改善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乡村环境保护和改善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议题。

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乡村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环境污染、生态农业、乡村建设规划、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民教育和意识提升、资源合理利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农村环境投资与政策支持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一、农村环境污染农村环境污染是当前乡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问题。

农村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厚重污染农田及地下水资源。

应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物的管理与控制,积极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环保农业模式,减少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环境污染。

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推动乡村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土壤的保持和改良,增加农业生产效益,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对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三、乡村建设规划乡村建设规划是乡村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基础。

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农田、村庄和农业设施的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乡村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重要任务。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投资,也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与意识提高。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与参与度。

五、农民教育和意识提升农民教育和意识提升对于乡村环境保护和改善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农民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对乡村环境保护的认识,激发他们保护和改善乡村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种田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六、资源合理利用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乡村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推广农村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等经营模式,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农村资源,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益。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合理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繁荣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对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路径给出建议。

一、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其次,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农药使用和养殖业的无序发展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

此外,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致使农民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双方既存在矛盾对立面,也存在互利互惠的关系。

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和破坏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可以保障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双赢。

首先,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绿色种植和有机耕作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加强土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实施节水灌溉和农田防渗,减少土地沙化和水资源浪费。

另外,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结合农田整治和生态修复,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效益。

四、控制农村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农村工业化对环境破坏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工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布局产业,避免大规模污染性工业进驻农村地区。

另一方面,要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对农村工业企业进行定期检查和排污标准的执行,确保其生产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五、鼓励农村节能减排农村需要鼓励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农村家庭应普及清洁能源使用,鼓励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燃料等替代传统能源。

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改善农村环境之对策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1卷第06期(总第247期)生态环保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是在深刻认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基础上,以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为目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手段,以市场经济机制为推动力,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污染排放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

因此,充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1农村环境现状1.1农业生产资料污染严重由于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技术的落后和国家农村技术推广体系的滞后,使得农民对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导致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累积残留,土地养分严重失调,主要表现为氮、磷肥过多,有机肥、微量元素缺少;对农村广大居民的生活与健康构成了威胁,同时也致使部分地区的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

1.2生活垃圾和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由于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大多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沉积在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降雨时被冲刷进入水体,最终对饮用水源造成污染﹔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上的淡薄,加上农村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房前屋后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的现象逐渐增多。

此外,近年来,农民房屋变化很大,但农村厕所等设施依旧变化不大,人畜粪便横流现象在农村屡见不鲜。

1.3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不当农作物秸秆是农业主要固体废弃物之一。

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数量惊人,但大部分被简单焚烧,未被有效利用,或者与生活垃圾一起堆放或抛弃在沟渠、道路两侧,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渗入水体或直接冲入河道,不但浪费了能源,而且影响空气质量、可见度,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 )/1 2.%$)’$3( 4,5 *.&/(#+3$1, -/6$#./0,/( 7#.(,%($./
C8 D2 ? E2/, FG’H I$ ? J2, KCG’H C-2 ? 420/3
( A-L20/ 560M:N< $1 53.26-%7-.0% O62:/6:;, A-PQ$- @!)))@ , KQ2/0) B B !83(#)%(: 53.26-%7-.0% 6<6%: :6$/$N< 2; $1 3.:07 ;23/21260/6: 7$ 7Q: R.$7:672$/ $1 ;$620%2;7 /:S 6$-/7.<;2M: :/92.$/N:/7& TQ2; 0.726%: :4R$-/M; 7Q: 3.:07 2NR067 $1 M:9:%$R2/3 03.26-%7-.0% 6<6%: :6$/$N< $/ R.$7:672/3 7Q: :/92.$/N:/7 $1 /:S ;$620%2;7 6$-/7.<U ;2M:,:4R%02/; 7Q: 1$-. M:9:%$RN:/7 N$M-%:; 0/M 7Q: 1$-. .:;7.2672/3 1067$.; $1 7Q: M:9:%$RN:/7 $1 03.26-%7-.0% 6<6%: :6$/$N<, 12U /0%%< R.$R$;:; 0 /-NE:. $1 706726; 0/M ;-33:;72$/; 7$ 066:%:.07: 7Q: 03.26-%7-.0% 6<6%: :6$/$N<& 9,+ 5.#13: 03.26-%7-.0% 6<6%: :6$/$N<; /:S 6$-/7.<;2M: 6$/;7.-672$/ ; :/92.$/N:/7 R.$7:672$/ B B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 高、 人 均资源 贫乏的 国家, 而我 国农业仍是传统粗放型的高 消耗、 低产 出、 高 污染的 生产 方式, 农业环 境的恶 化和 资源 的短 缺严 重制 约了 我国 农 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循 环经济以 有效利 用资源 和保 护环境为基础, 把经 济活 动对 资源 环境 的影 响降 到最 低 程度, 对改 善农村生活环境、 实现农业 可持续 发展具 有重 要意义。 B B 生很少的废弃物, 其特征是自然 资源的 低投入、 高利 用和 废弃物的低 排放。简 言之, 循 环经 济的 实质 是 以尽 可能 少的资源消耗、 尽可 能小 的环 境代 价实 现尽 可 能大 的经 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就其主要内 涵而 言, 农业 循环 经济 是循 环经 济理 论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农业循 环经济遵 循 “@V 原 则” , 实 现 “资源— — —产品— — — 再生资源— — —再生产品” 的环 形流 动, 核心目标 是农业 整个 经济 流程 中尽 量地 避免 和减 少 废物, 力争 农 业资 源 与 废弃 物 的多 次 性 利用、 节约 型 经 营、 少排放 少 污 染, 从根 本 上 解决 环 境与 发 展 之间 的 矛 盾。实际上, 发 展农 业循 环经 济对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 环境 保护具有重 要意 义。就实 践意 义而 言, 发展 农 业循 环经 济, 是解 决我国农业所面临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 坏、 资源耗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0% $1 ,20/342 53.26-%7-.0% 8/29:.;2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6:&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试论农业循环经济与社会主义 新农村环境保护
[ +]
收稿日期: ())* ? )W ? (" 基金项目: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 ( ())!’)(W ) 作者简介: 胡习斌 (+W*> ? ) , 男,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宏观农业研 究。
".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卷
! ! 众所周知, 随着农业生产大 量运用 农业机 械, 施 用化 肥、 农药, 使用石油燃料、 塑料薄 膜, 一 方面使 农业劳 动生 产率大幅度提高, 农产品产量大 幅度增 长, 另 一方面 也带 来了许多新问题: 过多 施用化肥、 农 药, 使用塑料 薄膜, 造 成土壤质量下降; 农 产品 农药 残留 量的 增多 使食 品安 全 性受到影响; 农机具、 石油燃料 的广泛 应用增 加了对 大气 的污染; 养殖 业的迅 猛发 展造 成了 畜禽 粪便 无法 全部 用 作农家肥, 排 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 很显然, 化肥、 农药、 地 膜的 大量 与不 合 理使 用引 起 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以化肥为例, 我国以占 世界 #$ 的耕 地用掉了占世界近 %&$ 的化肥。从 ’##& ( )&&% 年, 化肥 使用量 ( 折吨) 从 ) "#&* % 万吨增加到 + +’’* , 万吨, 增长 -&* %$ , 每公顷耕地化 肥施用 量达到 &* %# 吨。在农 业生 产中大量使 用化 肥、 农药、 地 膜, 对 土 壤、 水 体、 农 作物 质 量等造成污染。首先是对 土壤的 污染。化肥 会导致 土壤 理化性 变劣, 造 成土 壤的重 金属 污染, 破坏 土壤 板结; 农 药会造 成土 壤污 染, 损害土 壤的 生产功 能、 调节 功能、 自 净能力和载体功能; 地膜的使用也导 致了对土 壤的 “ 白色 污染” 问题, 影响土 壤的 通透性, 阻 碍农 作物 根系 吸收 水 分及根系生 长, 导致 农作 物减 产。据农 业部 调查 统计 资 料显示: 我 国遭受农业污染农田面积达 &* &#% 亿公顷。其 次是对水体 的污 染。化肥 会造 成水 体的 富 营养 化, 在田 间的农药经雨水或灌溉水的 冲刷, 流人 河道、 湖泊以 至海 洋等水体, 造成 污染。 其三 是影 响农 作物 的质 量。化 肥 和农药的大量使 用, 使农 副产 品中 有毒 有害 物质 残 留超 标, 降低 了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 这不 仅影响 人们身 体健 康, 还削 弱了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农作物秸秆 资源 未得 到合 理有 效利 用, 造成 浪费 和 污染。数据显示, 我国每 年农业 秸秆资 源大约 有 + 亿 吨, 居世界首位。除少部分秸秆 被用作 肥料、 饲料、 生活 燃料 和造纸原料外, 大部 分秸 秆资 源因 成为 农业 生产 者的 负 担而在较短 时期 内被 集中 在大 田焚 烧掉。 显然, 焚烧 秸 秆资源在经济上 是资 源价 值流 失; 在农 业上 是土 地 肥力 流失; 在生 态上更是对大气环境 造成污 染, 并 间接造 成影 [% ] 响交通等其他社会危害 。 畜禽粪便未 能有 效利 用, 对环 境 造成 污染。 畜禽 养 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粪便、 尿液和 畜禽舍冲 洗污水 (统 称粪污) 。目前畜禽粪污主要 是作肥料 直接使 用, 用 于沼 气原料的还比较少。未进行 有效的无 害化处 理的畜 禽粪 污, 造成了 对 地下 水 和 地表 水 的污 染; 自 然 发 酵产 生 臭 气, 污染周 围的空气, 大量滋生蚊蝇, 恶化了周围环境。 发展农业循 环经 济可 以保 护农 村环 境, 改善 农村 生 产和生活条 件。伴随 着经 济的 发展 、 人 口的 增长 和 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态的破坏、 环境 的污染 日益严 重, 旱、 涝、 虫、 酸雨、 沙尘暴 、 泥石 流等自 然灾害也 较频繁。 据统 计, 我国 沙化 土地 面积 以每 年 % +%. 平 方公 里的 速度 增 加, 有近 % 亿农村 人口饮用水 不合格, -"$ 的湖泊 出现富 营养化, 酸雨区约占国 土面积的 ’ /% 。鉴 于我国日 益突出 的农村 环境 问题, 发 展农村 循环 经济, 科学 利用 资源, 节 约能源, 减少 污染, 缓解生态 压力, 遏制 环境恶化, 已 迫在 眉睫、 刻不容 缓 。 农业污染 问 题的 严 重性 不 得 不引 起 人 们 警醒 和 反 省。农业循环经济以生物之 间生态链 的作用 来循环 利用 资源, 可以 有效 遏制 农业污 染, 保护 农村环 境, 促进 农业 可持续 发 展。中 国 是 个 农 业 大 国,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 以上, 农业 人均 资源 相对 贫乏, 农 业技 术 落后, 管理
胡习斌, 翁伯琦, 程惠香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 福州 @!)))@) 摘要: 农业循环经济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具 有重要的 意义。阐述了发 展农业循 环经济对 社会主 义 新农村环境 保护的重要作用; 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四 种模式和发 展的四个 制约因素; 提出了 转变思想 观念、 完善政策法 规、 加强科技创新、 健全中介组织、 总结试点经验等加快发展农业 循环经济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新农村建设;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A@(@& ((B B 文献标识码: 5
[( ] 竭问题, 使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
一、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实践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 物质不断 循环利 用基础 上的
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 求把 经济 活动 按照 自然 生态 系统 的 模式, 组织 成一 个 “ 资源— — —产品— — —再 生资 源” 的物 质 反复循环流动的过 程, 循 环经 济遵 循减量 ( .:M-6:) 、 再利 用 (.:-;:) 和再循环 ( .:6<6%:) , 即 “@V 原则” 。使得整个 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 过程基本 上不产 生或者 只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