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名师考前辅导化学
特级教师赵岩松在线辅导高考化学复习实录

特级教师赵岩松在线辅导高考化学复习实录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
高考复习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复习备考,新浪网教育频道与精华听课网联合邀请各科名师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每天为大家进行在线辅导,解答您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今天我们邀请的是北京四中化学特级教师赵岩松老师为大家在线解答在高考化学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赵老师您好。
赵岩松:你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距离高考还有40多天,请赵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复习化学这门课程?赵岩松:同学们,距离高考只有40多天了,同学们都想积极的知道这段时间究竟应该干些什么,因为最近高三的学生很多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通过你做一模的试题,二模试卷今天有的区已经开始了,你通过几个区的模拟题,首先要查到自己在化学知识上的不足,这一点我看了一下海淀、西城、东城三个区的化学一模题,我的感觉是,出的都是比较基本的。
今天我在《晚报》上看到,有些专家介绍的也同样是这样,基础是最为重要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假如在高考中把基础分都拿到,我的定论是,要上大本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高考出题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出题,实际上70—75%的试题都是比较基本的题目,可是现在我们发现,有些区出的题目非常基本,不是很难,或者难题非常少,同学们答完以后也感觉到这题不算难,可是会感到,第一,时间不够,第二,基础的题分数拿不到,这也不只是化学一科的问题,数学、物理也同样,我跟这些老师交流的时候,也有相同的感觉,这也是多年的经验了,这就说明北京的考生基础不够牢固,所以同样的年度,我们北京的录取分数线比其他的省要低,北京的考生有时不太注意这个问题。
其次,化学需要背很多的东西,需要先理解再记忆,而我听到一些同学的说法使我感觉有些意外,很多同学都问我,“老师,怎么样才能花最少的力气把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背下来?”我听了以后暗暗有点觉得好笑,就像是要天上掉馅饼一样。
高考名师考前辅导

(1)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的 五星红旗,于当地 月 日 时 分升起。
7月29日22时11分
(2)斯瓦尔巴德群岛位于寒冷的北 冰洋上,60%被冰川覆盖,但这里夏季生 长着多种植物,有“北极 绿洲”之誉。这是因 为有 从 此流过,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
(3)假若测得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角为23°26′,请在图中画出晨昏线 和黑夜部分。图中D点 所在的纬线,经过 的陆地国家共有多 少个: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增强体力和耐寒能力;准备御寒服 装鞋帽;也可准备一些采访和摄制影像的 相关器材。(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2)假若我国同时派出两支科考队, 分别对南极和北极进行考察,你认为 这样行吗?
这样不行。因为对极地的考察, 最好选在极昼期间,而两极的极昼期是 不一致的。两支科考队也会造成人员、 资源等的浪费或压力。
三.比较判断法 通过对地理事物的数量变化并 进行对比,或对区域地理事物的现象、 特征、影响因素的对比,来判断出具 体的结论。此法适用于柱状图、坐标 图以及有关地理事物对比的区域图等。
例:2002年普通高考地理试题 36题,读图3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造成①、②两地年均温差异 及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
A
6题: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 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 的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 那么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 的高度最高约为
(tg35°≈0.7 tg60°≈1.732) tg45°=1
A.20米 C.40米
B.30米 D.50米
答案:B
40米
A
(8)一飞机从图中A地350km/h 的速度在低空沿纬线飞行,机上科考 队员看到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几乎不变, A点纬度和飞机飞行的方 向是(sin12º =0.208, sin78º =0.978,地球 半径为6400km): A.78º 、逆时针 B.12º 、逆时针 C.78º 、顺时针 D.12º 、顺时针 答案:C
2003 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1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2题每题6分,共13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原子量:H 1 Li7 Be 9 C 12 O 16 Na 23 Mg 24 P 31 Cl 35.5 K 39 Ca 401 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 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A 有机物输出也输入,矿质元素只输入B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只输入C 有机物只输出,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 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又输出3 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B 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C 矿质元素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4 一只成年雄狗仍然保持幼年的体态,且精神委靡、反应迟钝、行动呆笨,无求偶行为,其原因是A 睾丸发育不全B 甲状腺功能低下C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D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睾丸发育不全※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 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 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 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6 人类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A 43He B 32He C 42He D 33He◎7 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 l2的混合气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2)辅导教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2)辅导教案I −、Ba 2+,确定存在3NO -、24SO -、Mg 2+、Al 3+,可能存在K +、Cl −。
课程导入1、[2019·上海]工业上将Na 2CO 3和Na 2S 以1∶2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 2,可制取Na 2S 2O 3,同时放出CO 2。
在该反应中A .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每生成1 mol Na 2S 2O 3,转移4 mol 电子D .相同条件下,每汲取10 m 3 SO 2就会放出2.5 m 3 CO 2【答案】A 【解析】在反应物Na 2S 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在SO 2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产生的物质Na 2S 2O 3中,S 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介于−2价与+4价之间,因此硫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正确。
B .依据题意可得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Na 2CO 3+2Na 2S+4SO 23Na 2S 2O 3+CO 2,在反应中氧化剂SO 2与还原剂Na 2S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错误。
C .依据B 选项的反应方程式可知,每生成3 mol Na 2S 2O 3,转移8 mol 电子,则产生1 mol Na 2S 2O 3,转移8/3 mol 电子,错误。
D .依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的SO 2与产生的CO 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4∶1,但是由于SO 2简洁溶于水,而CO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所以相同条件下,每汲取10 m 3 SO 2放出CO 2的体积小于2.5 m 3,错误。
本节学问点讲解一、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推断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推断 对于反应: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Fe+CuSO 4FeSO 4+Cu ,则有:氧化性:CuSO 4>FeSO 4;还原性:Fe>Cu 。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史上最全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一部分:知识篇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金点子: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
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
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高考化学考前辅导

答案: 答案 B
三,平衡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9.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在 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 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 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 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B.0~8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8mol/(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54min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40min时
答案: 答案 B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二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三)水解平衡 (四)沉淀溶解平衡
10.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一定温度下, A.AgCl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所以 . 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 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 所以AgCl为弱 为弱 电解质 B.向含有 .向含有AgCl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 固体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 AgCl溶解,重新达到平衡时,AgCl的溶度积不 溶解, 溶解 重新达到平衡时, 的溶度积不 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其溶解度也不变 C.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平衡时, .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平衡时, 电解质离子的浓度的乘积就是该物质的溶度积 D.向饱和 水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 溶液, .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饱和 水溶液中加入饱和 溶液 c(Cl-)增大,变大 增大, 增大
答案: 答案 B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八,以"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 ......" 下列说法......"为题干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32g氧气和臭氧的混和气体中含有的氧 原子数为2NA B.0.1 mol H3O+所含质子数为NA C.0.1 mol Fe和足量的稀硝酸充分反应, 转移电子数为0.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H3CH2Br中所含 分子数为NA
考前辅导[下学期]
![考前辅导[下学期]](https://img.taocdn.com/s3/m/29e6438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30.png)
1、注意选择题的几个热点:
主要有(1)化学与社会、环境和科学 (2)离子方程式的判断(3)离子反应 (4)阿佛加德罗常数(5)热化学方程式 (6)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 的比较(7)原子量、分子量,化合价 (8)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9)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 (10)化学平衡 的形成标志和等效平衡 (11)弱电解质和溶液的pH
4、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 联想性强。
祝愿同学们高考成功!
二、试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化学试卷的结构包括十九个选择题(九个 单选十个多选)和实验、无机、有机和计算 四个板块的八个题目。 试卷的难度散布一般以板块为基础,由易而难 一般情况下有机和计算的难度较小
祝愿同学们高考成功!
二、试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
祝愿同学们高考成功!
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审题要细致
1、审清题干的条件和要求,如:正确与 错误、从大到小与从小到大(类似的 “由 强到弱”,“由高到低”,)、限制条件等 2、注意题目的要求,特别是要注意括号 的内容(一般是题目的要求)。一定要 注意分子式不能写成名称,离子方程式 不能写成化学方程式,电子式不能写成 结构式等等。
祝愿同学们高考成功!
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思路要严谨
1、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 “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 “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 关2、量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 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3、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 不要写错位。 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 团不要简化, 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 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
2003高考化学广东卷

[教育资源网 ] 教学资源集散地。
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化学(广东)第I 卷(选择题,共72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Ba 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B 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C 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D 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2.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A NaOHB NH 3·H 2OC AgNO 3D BaCl 2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收集气体B 除去CO 2中的少量HCl :通入Na 2CO 3溶液,收集气体C 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D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4.浓度为0.50mol ·L -1的某金属阳离子M n +的溶液10.00mL ,与0.40mol ·L -1的NaOH 溶液12.50mL 完全反应,生成沉淀,则n 等于A 1B 2C 3D 45.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 和NO 2,②NO 2和O 2,③NH 3和N 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V 1>V 2>V 3B V 1>V 3>V 2C V 2>V 3>V 1D V 3>V 1>V 26.质量分数为a 的某物质的溶液mg 与质量分数为b 的该物质的溶液ng 混合后,蒸发掉pg 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化合物的毒性: PH3 〉NH3 ; H2S( )H2O ; CS2( )CO2 ; CCl4 〉 CF4 于是 科学家将注意力转到含F、Cl的化合物上。
③ CCl4、CF4的沸点依次为76℃、-128℃, 新制冷剂的沸点应该介于二者之间,经过
较长时间的反复试验,制冷剂CCl2F2诞生了,
其它类似的还可以是(
溶液中[NH4+] 由小到大的次序
为(
)
①(NH4 )2SO4 ②(NH4 )2CO3 ③NH4 HSO4 ④ NH4 Cl ⑤ NH4 F
5.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
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电子转移守恒及表示
对于反应 :
□O2-+ □H2O= □H2O2+ □O2+ □ (
(1) W的化学式( )推断理由是( )
(2)已知W分子中氧原子都相邻排列。
写出W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
)、
(
)。
8.物质分类: 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 体、同系物
例:最近意大利科学家制造出了含有个
氧原子的高度对称型氧分子,下列关
于该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氧元素的一种新核素
)
下列有关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括号内所缺物质的符号是OH-
B.系数依次为2、2、1、1、2 C.O2- 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H2O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E. 请画出该化学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6.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化学能与其他能量转换 燃烧与充分燃烧
例:德国《明星》画刊2000年11月9日一期 文章: 《沙子----未来的石油》。该文认为用硅作 燃料,具有存量无限、燃烧无废气、可靠安全等 优点。文章还提到:如果硅与氧气化合,硅被还 原为无害的沙子,用燃着的香烟不能点燃碎硅 片。。。
例: 工业上用CaO和HNO3 溶液反应 制备Ca (NO3)2 4H2O 晶体,为了确保 制备过程中既不补水,也无多余水分,
所用HNO3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
)
A. 30%
B. 64%
C. 70%
D. 无法确定
2. 化学计量: 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摩尔体积、质量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 相对密度
)
实践证明此类制冷剂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
带来破坏,因为它们(
)。
2.电解质溶液:
电离、水解、酸碱性、原电池
例1 HIO是弱电解质,它既能与 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试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方程式和上述两个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
例2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 现用 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做电解质 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入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 在650 ℃形成工作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CO + O2 = 2 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CO的一极为电池的负极
例2 制冷剂是依靠相变过程中的吸 热和放热实现制冷的,人们先后用过乙 醚、氨气、CH3Cl 等,但它们不是有毒 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 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根据周期 律回答有关问题:
①氢化物的易燃性:
第二周期( ) > ( ) > H2O > HF
第三周期 SiH4 〉PH3 〉( ) 〉( )
例1 溶液能导电,说明在溶液里 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粒 子。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 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H+、Na+、SO42-、ClB.Ba2+、NH4+、OH-、MnO4C.H+、Al3+、Br-、ClOD.H+、Fe2+、NO3-、SO42-
例2 浓度均为1 mol/L 的下列
例: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1mol 羟基含有10 NA 个电子 B.常温常压下22.4克 N2 含有1.6 NA 个N 原子 C.标况下, 11.2 L CCl4 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同温同压下,氧气的质量是同体积甲烷质量
的两倍
3. 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水解方程式 电极反应式 、 核反应式
①材料中有一处错误,应改为(
)
②硅燃烧不产生废气的原因是(
)
③若参加反应的硅储存的化学能为 E1,氧气储存
的化学能为 E2,产物 SiO2 储存的化学能为
E3,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7.物质描述: 原子结式
例:化合物W 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 分子组成可表示为Ox Fy ,10mL W 气体可 分解为15mL O2 和10mL F2(同温同压下):
B.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O2 + 2CO2 + 4e- =2CO32C.放电过程中两电极附近的个数均不变
D.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3.速率与平衡: 速率计算与影响因素、可逆反应、平衡状 态与影响因素、勒夏特列原理、图像问题
例 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A(气) + 2 B (气 ) = 2 C (气) + 热量
例 1 热碱洗油污,是因为油脂在 碱性条件下可以水解为水溶性物质, 用方程式表示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 的原因:
(
)
例 2 核物理研究成果常用核反应 方程式表示,现有核反应: 1530P →1430Si + X 则其中X表示( )
A. 原子核 B. 正电子 C. 质子 D. 中子
4.离子共存与离子浓度比较
B.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
C. 该分子一定是平面正方形结构
D.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
重要概念 核心理论 无机热点 有机世界
实验创造 计算方法 社会应用 临场方略
1、物质结构: 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化学键
例1 下列分子结构图中的大黑点表示原子序 数小于10的“原子实”(指原子除去最外层 电子的剩余部分),小黑点表示没有参加成 键的最外层电子,短线表示共价键。下列分 子结构图与对应化学式关系错误的是( )
下图是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进 程的曲线关系图:
(1)分别指出 t1、t3、t4 时刻改变的条件 (2)C的体积百分含量最高的时间段是( ) 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小的时间段是( )
重要概念 核心理论 无机热点 有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