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汽车中的物理知识 品质

{教育管理}汽车中的物理知识

方向盘

车座宽大且软硬适度

设置安全带且又宽又扁?

车内配有安全气囊

刻有花纹

滚珠轴承

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刹车

卡车有很多车轮

汽车底盘做的很重

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

汽车尾部装有导流板

汽车在平直路面匀速前进时受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力?

汽车爬坡时要调为低速,为什么?

严禁超速、超载

起动时人会后仰刹车时人会前倾

10、汽车快速行驶时,常常能在汽车尾部看到卷扬的尘土,为什么?

喇叭发声

初中物理与汽车有关知识习题

与汽车有关的中考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进入百姓家庭。近年来,以汽车为载体的中考题不断出现在中考试卷中,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下面以近几年中考题为例,介绍一些与汽车有关的典型题目。 一、与热学相关的题目 1(2008年重庆)汽车散热器等制冷设备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_较大的性质;如果汽车散热器中装有5kg的水,在温度升高1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是________J。[已知] 答案:比热容。 2(2008年湖北恩施)2008年1月的那场大雪曾导致我国大部分地方气温降至零下5摄氏度以下,很多车辆因为水箱中的水凝固成冰而不能正常运转。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建议下,司机们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问题便得到解决。这说明:与水比较,酒精和水的溶液。答案:熔点低。 3(2008福建厦门)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答案:前玻璃窗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对着车窗吹暖风,可以使小水珠吸热加快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二、与光学相关的题目 4(2008年湖北黄冈)如图1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答案:凸透靠近反射的光很弱熄灭。 三、与磁学相关的题目 5(2007年江苏扬州)如图2是公共汽车上用电磁阀控制车门开、关的工作电路图。、 是固定的电磁线圈。衔铁、通过横杆相连并可左右移动,带动传动装置使车门开启或关闭。当接通触点时,线圈(/)具有磁性,吸引衔铁使横杆 向(左/右)运动,带动传动装置关闭车门。

【物理知识点】磁悬浮列车原理

【物理知识点】磁悬浮列车原理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并不深奥。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 列车之所以能够悬浮在轨道上方是因为: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 1、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排斥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2、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高科技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的悬浮和导向,再利用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牵引列车运行。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Hermann Kemper)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继而申请了专利。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相继开展了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研发。 磁悬浮列车主要由悬浮系统、推进系统和导向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尽管可以使用与磁力无关的推进系统,但在目前的绝大部分设计中,这三部分的功能均由磁力来完成。 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大全 厨房中的物理知识 我们认真观察厨房里燃料、炊具,做饭、做菜等全部过程,回忆厨房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会看到有关的物理现象。利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如下: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 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 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

东风汽车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东风汽车品质管理基本知识 目录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综合知识 二、质量管理术语 三、ISO9000标准知识: 四、检验与测量知识 第二章冲压知识 一、综合 二、选择题

第三章焊装知识 一、综合 二、选择题 第四章涂装知识 一、综合 二、选择题 第五章部品知识 一、综合 二、选择题 三、计算题 四、画图 五、阐述

第六章整车知识 一、汽车知识 二、综合 三、VES基准 四、选择题 五、阐述: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综合知识 1、股份公司的品质方针是:东风汽车,精益求精,竭诚服务,用

户至上。 2、股份公司的品质政策是:顾客满意,持续改善,全员参与。 3、股份公司的品质保证五原则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后工程就是客户、落实本工程的自主品质保证、创造超越客户需求的售后服务品质、为客户创造价值,提高客户的信赖感。 4、股份公司质量月活动的理念是:品质改善诚信东风 5、股份公司质量月活动的主线是:以提高过程控制和市场竞争力。 6、公司质量月活动主题:质量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7、公司质量月活动活动目的是:完成2008年度质量目标、落实下半年品质工作计划、构建、完善公司全流程品质保证体系、通过质量月活动贯彻公司品质方针。 8、股份公司品质例会具体有那些?月度品质委员会、供应商月度改善例会、QRQC改善例会、MQIC市场品情会 9、股份公司主要质量KPI是什么?PPM、PDI、VES、整车资金赔偿率 10、股份公司现生产中主要导入了那些日产管理体系?PPM、PDI、VES、MQIC、方针目标管理 11、股份公司最高管理者代表是谁?刘耀平 12、股份公司VES评价主要选用了几种? A-VES、CS-VES

汽车中的物理知识

汽车中的物理知识 素材观察 一辆货车撞上路中间的护栏,紧跟的第二辆货车撞上路边的护栏后,侧翻在路边的排水沟里。后面陆续赶至的小车陆续发生碰撞、追尾、、、2009年6月15日上午9时50分,成渝高速公路成都往重庆方向67公里处,陆续发生4起车祸,共有20余辆车碰撞、追尾。 目击者称:“大货车、小轿车横七竖八的摆着,至少有20余辆车连环相撞,相撞车辆绵延约一公里,许多车撞得破烂不堪,感觉就像刚刚发生地震的样子。” 典例分析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高速公路上驾车的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由于()而撞到车壁;安全带做得比较宽大是为了减小对人体的()。有些汽车还设置了安全气囊,一旦发生事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能起到缓冲作用。 答案:惯性,压强。 二、小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看见前面有一辆卡车同她的距离不变;看见后面有一辆小轿车同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小轿车与路旁的交通标志牌间的距离不变。据此回答:如果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客车是()的,小轿车是()的;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小红坐的汽车是()的,小轿车是()。 答案:运动,静止;静止,运动。 三、正在行驶的两辆汽车相撞,会使两辆车子都损坏,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而且力的作用是()的,且这对相互作用力是()的;也说明正在行驶的汽车具有()能,能够对其他物体()。 答案:形变,相互,同时发生,动,做功。 分析:以上题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这类题目学生基本都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于定义、定理、规律的理解、掌握要清晰透彻,这就能体现出平时知识的积累程度。在平时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弄懂并理解每一个定义、定理、规律,知道该定义、定理规律是如何建立的、建立过程、用何种方法,以及它的内涵及外延。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理解它,才算真正学会它,到时就能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解读交通事故报道中的物理知识

解读交通事故报道中的物理知识 陈 建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22600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百姓生活、生产、运输不可缺少的工具。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汽车已成为当今世界非疾病的第一杀手。汽车发明以来,全世界约有2500万人因车祸而丧生。实际汽车交通事故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但事故中涉及的诸如急刹、侧滑、侧翻、碰撞等都可以从物理视角加以分析。本文列举一些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 1 刹车痕长度问题 【报道】今日清晨,滨河东路与水西关街交叉口发生车祸,树倒车翻,一辆本田车上3人不同程度受伤……据目测,从刹车痕起至翻车处足有百米长。处理此事的交警称,此车祸可能是因车速过快引起。 【分析】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我国交通管理部门把反应时间定为0.75秒,同时指出“特殊情况可以用1秒或再长点时间计算”。在驾驶员反应时间之内,机动车可认为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制动过程中做匀减速运动,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其加速度大小为a g μ=,与汽车质量无关,取决于汽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可由事故处理手册中查 得 )。由运动学知识制动距离为22 22v v s a g μ==,即车辆遗留在路面上的刹车印痕的长度与开始刹车时速度平方成正比。利用刹车痕长度可算出事故车辆刹车前的速度,这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报道中的交警正是由此推测事故原因的。分析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高速公路限速等问题时所依据的物理模型同样是先作匀速直线运动,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2 散落物问题 【报道】……在现场这名女子的两只鞋散落在双黄线的两侧。在距离尸体50多米远的地方,警方发现了肇事车辆的玻璃碎片和散落物。警方推测,肇事车辆当时的速度很快,肇事后逃离了现场。

{教育管理}地基基础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品质

{教育管理}地基基础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二、土的三相组成 (一)土的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决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土的矿物成分 固体颗粒物质:无机矿物颗粒(原生矿物、次生物矿)与有机质 ?原生矿物 矿物成分与母岩相同,形成粗粒土,如卵石、圆砾。 特点:比表面积小、与水作用能力强。 比表面积:单位质量土颗粒所拥有的表面积As=A/m 直径0.1mm圆球,As=0.03m2/g 高岭石:10—20m2/g;伊利石:80—100;蒙脱石:800

?次生物矿 包括:粘土矿物 氧化物(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 水溶性盐类(如碳酸盐) 特点:颗粒小、片状、比表面积大、能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 2.粘土矿物的结构特征 主要由两种原子构成(晶片):硅氧晶片,铝氢氧晶片硅氧晶片:1个硅离子+4个氧离子配位组成,由6个硅氧四面体组成一个硅体 铝氢氧晶片:1个铝离子+6个氧或氢氧离子以相等的距离排列而成,4个铝氢氧八面体组成 硅氧四面体和铝氢氧八面体的不同组合堆叠,形成了具有不同性质的各种粘土矿物。

?蒙脱石:2个硅片中间夹1个铝片所构成。晶胞的两个面都是氧原子,其间没有氢键,联结力很弱。水分子可以进入晶胞之间,改变晶胞的距离。含有蒙脱石较多时,土的可塑性和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小,具有较大的吸水膨胀和脱水收缩的特性。 伊利石:同蒙脱石,但硅氧四面体中Si+4可被AL+3、Fe+3取代,而在晶胞之间出现若干一价正离子。没有蒙脱石那样活动,其膨胀性和收缩性比蒙拖脱石小。 高岭石:一层硅氧晶片和一层铝氢氧晶片组成的晶胞, 晶胞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结力,水分子不能进入,亲水性 比伊利石小。

汽车加速物理知识点总结

汽车加速物理知识点总结 1. 力学知识 汽车加速过程中最基本的物理知识点之一就是力学知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 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在汽车加速的过程中,发动机产生 的动力将作用在车辆上,推动车辆产生加速度。在加速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取决于发动 机产生的动力大小和车辆的质量。另外,还需要考虑到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因素对汽车加 速产生的影响。 2. 动力学知识 汽车加速还涉及到动力学知识。汽车的动力输出来自发动机,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 能量,向车辆传递动力。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表现为汽车在加速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动 力的大小取决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通常以马力或千瓦表示。在加速过程中,发动机需要 克服旋转惯量、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阻力,以推动车辆运动。 3. 摩擦知识 摩擦是汽车加速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一个重要阻力。汽车在加速过程中,轮胎和地面之间的 摩擦力将影响汽车加速的效果。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路面的粗糙程度、轮胎和路面的接触 面积以及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材料性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平整路面对轮胎的摩擦力较小,而湿滑或不平整路面对轮胎的摩擦力较大,从而影响汽车的加速效果。 4. 空气阻力知识 空气阻力是汽车在加速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另一个重要阻力。当汽车向前运动时,空气对汽 车的运动产生阻力,这种阻力称为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的大小取决于车辆的形状、速度和 空气密度。一般来说,汽车的速度越快,空气阻力越大。在汽车加速过程中,发动机需要 产生足够的动力来克服空气阻力,从而使汽车实现加速。 5. 质量和惯性知识 汽车的质量和惯性也是影响汽车加速过程的重要因素。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这 意味着汽车在加速和减速时需要克服更大的惯性阻力。同样,汽车的质量也会影响汽车的 加速性能,一般来说,质量较大的汽车在加速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6. 引擎充分燃烧 汽车在加速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来产生动力,这就需要引擎充分燃烧。引擎的燃烧效率 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加速性能。引擎燃烧不充分会导致能量浪费,影响汽车的加速效果。因此,保持引擎的充分燃烧是确保汽车加速性能的关键。 7. 车辆动力传递系统

浅谈日常生活中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浅谈日常生活中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作者:金凌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1期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中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物理学以其高度的应用性打开了我们走进科学世界的大门,从生活到物理知识,再从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物理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本文将探索高中物理课本中的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帮助读者对高中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提高读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日常生活应用 引言 理论知识难免晦涩难懂,将其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更能激发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新一轮教育改革强调了生活化教育。物理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有其独特的实际应用性,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活动都与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内容密切相关[1]。正是有了摩擦力的存在,我们才得以在地面上前进;正是有了红绿灯的合理设置,我们才得以保障交通的畅通;正是有了光学成像的进步发展,我们才得以记录身边的美好,如此等等,生活中的大小器械无不充分利用了物理学的知识,可见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多么广泛。 一、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汽車中的物理知识应用 小小的汽车实际上蕴含了无数的物理知识,下面简单介绍汽车中应用的光学、热学和力学知识。 汽车上的光学知识:对一辆汽车来说,后视镜是驾驶员了解路况的重要工具,仔细观察过我们就会发现汽车的后视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普通家庭中使用的平面镜,这是为何呢?原来凸镜对光线具有发散的作用,在成像过程中能够使得我们观察到的事物变小而不变形,这样就使得驾驶员的观察范围变大,有更宽阔的视野,对车后面的路况了解更多,保障了行车安全[2]。还有远光灯和近光灯的设置问题,为什么不统一使用一种灯呢?这其中也利用了物理中的光学知识,近光灯的照射距离较短,约30-40米,但照射范围广,角度约为160度,而远光灯则光线相对集中,照射距离远,因此角度相对窄很多,在夜间行车的过程中只有远近光灯交替使用才是正确的。 汽车上的热学知识: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就体现了物理中的热学知识,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汽车发动机有两种,柴油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二者都是通过内燃机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热

自行车中的物理

综合实践活动--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一: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自行车的哪些设计中应用了物理知 识。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 中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初三学生中 考应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会关注生活、生产中的物理 现象;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教学重点: 知道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综合实践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物理问题。 四:教学方式: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五:教学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播放自行车图片引入课题,并提出下列问题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2 . 压强方面: 3.车把轮轴方面 4.杠杆方面 5.惯性方面 6.能量转化方面: 二、声学方面: 三、热学知识 四、光学知识 五、电学方面: 《二》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把想到的问题记录在课堂笔记本上。 《三》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法将自行车中运用到的物理问题逐个记录下来并给出合理的结论,记录如下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1)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

均刻有 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来减小摩擦力. (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 小摩擦,转动方便. (4)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 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 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 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 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压强方面: 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

浅谈汽车中的物理学

浅谈汽车中的物理学 作者:王军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6年第20期 摘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人类生活;科学意识;科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88-2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的雾灯发黄光,是因为黄光不易被散射,在雾天更容易被远处的人发现。 力学方面 (一)汽车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其质量越大,重力也就越人,并且其底盘质量都较人,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重心,增加汽车行驶时的稳度。汽车受到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在水平路面上时,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x,t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汽车对地面有压力,对地面的压力和路面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汽车过拱桥时因要改变运动状态(可看作圆周运动,需向心力),桥面对车的支持力小于重力,车对桥面的压力也就小于重力,而在过下凹路面时,则与之相反。 (二)汽车的车身设计成流线型,可以减小汽车行驶时受到空气的阻力。在汽车快速行驶时,车的尾部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尾部尘土飞扬,因此汽车后窗玻璃通常都是固定不能打开的。在高速小轿车后面还有类似飞机一样的尾翼,可防止高速行驶时因向上和向下的气压差而形成升力,减小了对地面的压力,从而使摩擦力减小,影响行车安全。 (三)汽车前进的动力来自地面对主动轮(大多数汽车是后轮驱动)向前的摩擦力,而从动轮(前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后。

物理知识总结

物理知识总结 物理知识总结篇一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5、机械波、横波、纵波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物理知识总结篇二 1.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预言了哈雷彗星的回归。P5 2.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一个复杂系统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使结果产生巨大偏差。P5 3.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和电灯;贝尔发明电话;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指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P7 吴健雄,华裔美国物理学家,用实验证实了宇称不守恒,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P94 4.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P7 5.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他们的重量决定的。P46 6.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P47、48 近代力学的创始人。P49 7.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胡克定律。P56 8.亚里士多德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止在一个地方。P68 伽利略斜面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P68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补充完善伽利略观点,指出: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P69 9.英国科学家牛顿,动力学的奠基者,提出牛顿运动定律。P68 10.美国J.韦伯首创用铝棒做“天线”接收天体辐射的引力波的方法。P94 11.J.H.泰勒等人观测围绕共同质心高速转动的双星,推测它们在辐射引力波时失去了能量。P94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观念 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2.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其中,学科思想方法属于科学思维的范畴,是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3.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是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4.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2017年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落实物理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强化能力立意,引导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017年高考考纲的修订和2017年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要求物理教学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分析、综合能力,提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关注生产、生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价值观的融合和表现就是核心素养。

物理的知识点总结【最新8篇】-最新

物理的知识点总结【最新8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为您带来了8篇《物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物理的知识点总结篇一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 3、有用推论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身边的物理学》

校本课程教材 (物理科) 身 边 的 物 理 学 物理组编著

目录 第一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堂教学------------------(3) 第二课、过山车中的物理知识 -----------------------(10)第三课、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13)第四课、体育中的物理------------------------------(16)第五课、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3)第六课、电饭锅工作原理及保养常识----------------------------(30)第七课、微波炉的工作原理-----------------------------------------(33)第八课、了解冰箱的构造---------------------------------------------(42)

第一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普通载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童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下面分别介绍自行车的有关原理和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一)自行车的有关原理 一、车体设计原理 A: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 轴的运用,一般女装车手把大多比较 宽,就是因为把“轮”的半径加大,可 以更省力,骑起来很优雅. B:剎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 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对剎车片产生 很大的压力. 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 速,同时在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 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式剎车和传统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