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吸收SO烟气的填料塔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完整版)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课程设计..

(完整版)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SO2,混合气体的处理为2500m3/h,其中SO2(体积分数)8﹪。

要求塔板排放气体中含SO2低于0.4%,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二)操作条件常压,20℃(三)填料类型选用塑料鲍尔环、陶瓷拉西环填料规格自选(四)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5、绘制吸收塔的结构图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7、参考文献8、附表目录一、概述 (4)二、计算过程 (4)1. 操作条件的确定 (4)1.1吸收剂的选择 (4)1.2装置流程的确定 (4)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4)1.4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4)2. 有关的工艺计算 (5)2.1基础物性数据 (5)2.2物料衡算 (6)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6)2.4填料层降压计算 (11)2.5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 (12)2.6附属设备……………………………………………… ..12三、评价 (13)四、参考文献 (13)五、附表 (14)一、概述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一) 操作条件的确定1.1吸收剂的选择因为用水作吸收剂,同时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1.2装置流程的确定用水吸收SO2属于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故为提高传质效率,选择用逆流吸收流程。

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用不吸收SO2的过程,操作温度低,但操作压力高,因为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堆填料,在塑料散堆填料中,塑料鲍尔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30℃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说明书

30℃时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时间:2011年6月10日——2011年6月24日)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1)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4)3.1基础物性数据 (4)3.1.1液相物性数据 (4)3.1.2气相物性数据 (5)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6)3.2物料衡算 (6)3.3塔径计算 (7)3.3.1塔径的计算 (8)3.3.2泛点率校核: (8)3.3.3填料规格校核: (9)3.3.4液体喷淋密度得校核: (9)3.4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9)3.4.1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9)3.4.2传质单元高度的计算 (10)3.4.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1)3.5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1)3.6液体分布器计算 (12)3.6.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12)3.6.2布液计算 (13)3.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13)3.7.1填料支承装置的选择 (13)3.7.2填料压紧装置 (16)3.7.3塔顶除雾器 (17)3.8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 (17)3.8.1吸收塔的压力降 (17)3.8.2吸收塔的泛点率 (18)3.8.3气体动能因子 (18)3.9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18)3.9.1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18)3.9.2吸收塔主要接管尺寸选择与计算 (20)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24)4.总结 (26)参考文献 (27)1. 课程设计目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学过相关基础课程及化工原理理论与实验后.进一步学习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该环节的实践.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得到工程设计能力的基本锻炼。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课程.学生应在过程中收集设计数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设备设计任务.以达到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单元过程及单元设备设计是整个过程和装备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并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典型的单元过程及装备的设计过程和方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设计说明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处理量为12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2102姓名柯来烽学号 3102109230指导教师胡章文化工原理设计任务书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2102 设计人:柯来烽一.设计题目处理量为1200m3/h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二.原始数据及条件进塔二氧化硫含量为8%(摩尔分率,下同),温度25℃。

塔顶易挥发组分回收率94% 。

进塔吸收剂温度20℃,由于气液比比较大,温度基本不变,吸收温度可近似取清水温度。

二氧化硫回收率为操作压强为常压三.设计要求1. 标题页;2. 设计任务书;3. 目录;4. 确定设计方案;5. 填料塔吸收的塔径,填料层高度,塔高和填料层压降的计算;6. 塔及主要附属构件结构尺寸设计;7. 设计一览表;8. 对本设计的评述;9. 绘制填料塔装备图;10. 参考文献。

四.设计日期: 2013 年 6 月 10 日至 2013 年 6月 20 日目录摘要 (1)1绪论 (2)1.1吸收技术概况 (2)1.2吸收设备发展 (2)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2设计方案 (4)2.1吸收方法及吸收剂的选择 (4)2.1.1吸收方法 (4)2.1.2吸收剂的选择: (4)2.2吸收工艺的流程 (5)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5)2.2.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6)2.3操作参数选择 (7)2.3.1操作温度的选择 (7)2.3.2操作压力的选择 (7)2.3.3吸收因子的选择 (7)2.4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 (8)2.4.1吸收塔设备的选择 (8)2.4.2填料的选择 (8)3吸收塔工艺的算 (10)3.1基础性物性数据 (10)3.1.1液相物性数据 (10)3.1.2气相物性数据 (10)3.1.3气液平衡数据 (10)3.2物料衡算 (11)3.3塔径的计算及校核 (11)3.3.1塔径的计算 (11)3.3.2泛点率的计算 (13)3.3.3气体能动因子 (13)3.3.4填料规格校核 (13)3.3.5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13)3.4填料层高度计算 (14)3.4.1传质单元数计算 (14)3.4.2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14)3.4.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5)3.5 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6)3.6 液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16)3.6.1 分布点密度及布液孔数的计算 (16)3.6.2布液计算 (17)3.6.3 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的计算..................................................................... (17)3.7 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18)3.7.1液体再分布器 (18)3.7.2填料支撑板 (18)3.7.3 填料压紧装置与床层限制板 (18)3.7.4 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8)3.8 吸收塔主要接管尺寸算 (19)3.9 填料层压力降的计算 (19)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21)结束语 (24)主要符号说明 (25)参考文献 (27)摘要在化工生产中,气体吸收过程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或化学反应活性的差异,在气液两相接触是发生传质,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完整版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完整版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完整版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进入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环境。

为了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采用填料吸收塔进行二氧化硫吸收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座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以控制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二、设计要求1.设计一座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要求能够有效地吸收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

2.考虑填料吸收塔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

3.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包括吸收液的流量、喷淋密度、填料高度等。

4.对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进行优化,以提高吸收效率。

三、设计原理填料吸收塔是利用填料作为两相接触的表面,使二氧化硫气体能够与水充分接触。

在填料塔内,气相和液相逆流接触,二氧化硫气体通过填料表面的液膜扩散进入水中,从而降低气相中的二氧化硫浓度。

四、设计方案1.填料选择考虑到二氧化硫吸收的效率和经济的因素,选择聚丙烯鲍尔环作为填料。

聚丙烯鲍尔环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通量,可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二氧化硫吸收效率。

2.结构设计填料吸收塔的结构包括塔体、进气管、出水管、填料支撑板和聚丙烯鲍尔环填料。

塔体采用圆形结构,直径为1.2m,高度为12m;进气管安装在塔顶部,用于引入二氧化硫气体;出水管位于塔底部,用于排出吸收后的废水;填料支撑板位于塔体中部,用于支撑聚丙烯鲍尔环填料。

3.操作条件在填料吸收塔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以下条件:(1)吸收液的流量:通过调整水泵的流量来控制吸收液的流量,使其保持在一个最佳值,以提高吸收效率。

(2)喷淋密度:通过调整喷嘴的数量和喷射角度来控制喷淋密度,使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在填料上,增加气液接触机会。

(3)填料高度:选择合适的填料高度,以确保气液充分接触,提高吸收效率。

五、设计优化1.增加填料层数:通过增加填料的层数,可以增加气液接触的机会,提高吸收效率。

但是填料层数过多会增加压降和塔的能耗,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填料塔设计说明书

填料塔设计说明书

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说明书目录1.题目 (3)2.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4)2.1基础物性数据 (4)2.1.1液相物性数据 (4)2.1.2气相物性数据 (4)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4)2.2物料衡算 (5)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6)2.3.1塔径的计算 (6)2.3.2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8)2.3.3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0)2.3.4填料层高度 (11)2.3.5 筒壁厚度及封头厚度 (11)2.4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1)2.5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2)2.6液体分布器计算 (13)2.6.1 液体分布器 (13)2.6.2 布液孔数 (13)2.6.3 塔底液体保持高度 (13)2.7 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13)2.7.1 液体分布器 (14)2.7.2 填料支撑板 (14)2.7.3 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15)2.7.4 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5)3.塔的强度校核 (15)3.1塔的载荷分析 (15)3.1.1质量载荷 (16)3.1.2风载荷 (16)3.1.3地震载荷 (17)3.2筒体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 (17)3.2.1筒体轴向应力 (17)3.2.2轴向应力校核条件 (18)3.3裙座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 (18)3.3.1裙座筒体 (18)3.3.2裙座基础环 (18)3.3.3地脚螺栓 (18)3.3.4裙座与塔体连接焊缝 (19)附录一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及主要符号说明 (20)参考文献 (22)1.题目吸收塔设计题目焙烧炉尾气净化吸收塔设计矿石焙烧炉出来的气体中含SO2,为了防止大气污染,采用清水洗涤工艺除去其中的SO2。

焙烧炉出来的气体温度为25℃,洗涤水的温度为常温20℃。

试设计一座吸收塔,设计参数如下:组号炉气流量Nm3/h 炉气SO2含量(摩尔分数)操作压力MPa操作温度℃要求SO2的吸收率%1 1000 0.07 0.15 20 972 1500 0.06 0. 15 20 963 2000 0.05 0. 15 20 954 2500 0.05 0. 15 20 95主要设计内容:1.确定吸收过程设计方案;2.吸收塔的物料和能量衡算;3.吸收塔的工艺设计计算;4.填料塔附属内件设计;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7.绘制填料塔主要内件施工图(如液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填料压板等);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2.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2.1 基础物性数据由于操作气压为0.15Mpa,温度为20摄氏度,所以接近与标准状态一个大气压和20摄氏度,1500Nm3/h可以换算成1000m3/h1.设计方案的确定用水吸收SO2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清水吸收SO填料吸收塔设计

清水吸收SO填料吸收塔设计

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台SO气体填料吸收塔2二、设计条件:气体冷却到30℃,用20℃清水洗涤出去SO2气体流量:2575m3/h空气和SO混合气2摩尔分率:0.06混合气中SO2吸收率:94%SO2操作方式:连续操作操作温度:20℃操作压力:101.33kPa三、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2.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合理选择填料;3.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4.计算填料层压降;5.填料塔附属高度及其附件。

四、设计基础数据:参考教材及参考资料。

五、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2.填料吸收塔主体设备图;3.填料吸收塔工艺流程图。

注:吸收塔常规操作,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不变,近似为清水温度目录1、概述 (1)1.1吸收的定义 (1)1.2吸收的目的 (2)1.3填料吸收塔简介 (2)2、设计方案简介 (2)2.1吸收剂的选择 (3)2.2吸收流程的选择 (4)2.2.1气体吸收过程分类 (4)2.2.2吸收装置的流程 (4)2.3填料的类型和选择 (5)2.4设计步骤 (6)3、工艺计算 (6)3.1基础物性数据 (6)3.1.1液相物性数据 (6)3.1.2气相物性数据 (6)3.1.3气液相平衡数据 (7)3.1.4物料衡算 (7)3.2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8)3.2.1塔径的计算 (8)3.2.2填料层高度计算 (11)3.2.3填料层压降计算 (14)4、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5)4.1除雾沫器 (15)4.2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5)4.3液体再分布器----升气管式液体再分布器 (17)4.4填料支撑装置 (17)4.5填料压紧装置 (17)4.6气体和液体的进出口装置 (17)5、设计结果汇总 (19)6、主要符号说明 (20)7、设计评述 (21)8、参考文献 (22)1、概述1.1吸收的定义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不同气体的分离。

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说明

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说明

水吸收二氧化硫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说明吉林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教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药剂0601学生姓名学生学号06240101指导教师2008年12 月19日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年处理量为21720.96吨二氧化硫混合气的填料吸收塔设计;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20℃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洗涤除去其中的SO2。

入塔的炉气流量为1000m3/h~2000 m3/h,其中进塔SO2的摩尔分率为0.02~0.03,要求SO2的排放含量0.3%~0.5%。

吸收塔为常压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

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3倍。

2、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t=20℃(3)每年生产时间:7200h。

(4)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完成吸收塔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 (1)第1章绪论 (3)1.1吸收技术概况 (3)1.2吸收设备的发展 (3)1.3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6)第2章设计方案 (9)2.1吸收剂的选择 (9)2.2吸收流程的选择 (10)2.2.1吸收工艺流程的确定 (10)2.2.2吸收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过程说明 (12) 2.3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12)2.3.1吸收塔的设备选择 (12)2.3.2填料的选择 (13)2.4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 (14)2.5操作参数的选择 (14)2.5.1操作温度的选择 (14)2.5.2操作压力的选择 (15)2.5.3吸收因子的选择 (15)第3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18)3.1基础物性数据 (18)3.1.1液相物性数据 (18)3.1.2气相物性数据 (18)3.1.3气液平衡数据 (19)3.2物料衡算 (19)3.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20)3.3.1塔径的计算 (20)3.3.2泛点率校核 (21)3.3.3填料规格校核: (21)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21)3.4填料塔填料高度计算 (22)3.4.1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22)3.4.2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23)3.4.3填料层高度计算 (24)3.5填料塔附属高度计算 (24)3.6液体分布器计算 (24)3.6.1液体分布器 (24)3.6.2布液孔数 (25)3.6.2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 (25)3.7其他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26)3.7.1液体分布器 (26)3.7.2液体再分布器 (27)3.7.3填料支撑板 (27)3.7.4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28)3.7.5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28)3.8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的计算 (28)3.8.1吸收塔的压力降 (28)3.8.2吸收塔的泛点率 (29)3.8.3气体动能因子 (29)3.9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29)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与主要符号说明 (31)主要符号说明 (32)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35)主要参考文献 (37)附录 (39)结束语 (40)摘要在化工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填料塔的设计完整版

填料塔的设计完整版

填料塔的设计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目录前言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空气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城市居民生活中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如果人类生活在污染十分严重的空气里,那就将在几分钟内全部死亡。

工业文明和城市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把数十亿吨计的废气和废物排入大气之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圈却成了空中垃圾库和毒气库。

因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对有害气体的控制更必不可少。

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目的通过对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的工艺设计,初步掌握气态污染物净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绘图能力、以及正确使用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的能力。

2.设计任务试设计一个填料塔,常压,逆流操作,操作温度为25℃,以清水为吸收剂,吸收脱除混合气体中的NH 3,气体处理量为1500m 3/h ,其中含氨%(体积分数),要求吸收率达到99%,相平衡常数m=。

3.设计内容和要求1)研究分析资料。

2)净化设备的计算,包括计算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填料层压降的计算及校核计算。

3)附属设备的设计等。

4)编写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的内容应按要求编写,即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

要求内容完整,叙述简明,层次清楚,计算过程详细、准确,书写工整,装订成册。

设计计算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及参考文献等,格式参照学校要求。

5)设计图纸。

包括填料塔剖面结构图、工艺流程图。

应按比例绘制,标出设备、零部件等编号,并附明细表,即按工程制图要求。

图纸幅面、图线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图面布置均匀;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资料1.工艺流程采用填料塔设计,填料塔是塔设备的一种。

塔内填充适当高度的填料,以增加两种流体间的接触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吸收S02烟气的填料塔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材料工程技术班级: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日期:任务书《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清水吸收SQ烟气的填料塔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 气体处理量lOOOmVh (30 C, 100kpa)2、进塔气体的组成:9% (体积分数)SQ,其余可视为空气3、回收其中所含SQ的95%4、吸收塔的操作温度为30C,压力位100kpa5、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倍6、空塔气速取泛点气速的倍7、填料自选三、设计内容1、填料塔的物料衡算2、塔的主要工艺尺寸确定①塔高的确定②塔径的确定3、辅助设备的类型及作用4、绘制填料塔的设备图(CAD5、编写设计说明书(电子版)第一章前言1吸收的概况2吸收设备分类第二章设计方案吸收剂的选择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不易挥发再生性能好塔内气液流向的选择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填料的选择操作参数的选择操作压力的确定第三章工艺计算物料衡算吸收剂用量塔径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第四章辅助设备的类型及作用液体分布器除雾器填料压紧装置填料支撑装置第五章结束语第六章主要符号说明第七章参考文献1刖言吸收技术的概况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同一种溶剂(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称为吸收。

吸收是分离气体混合物最常见的单元操作之一。

工业吸收操作是在吸收塔内进行的。

在吸收操作中,通常将混合气体中能够溶解于溶剂中的组分称为溶质或吸收质,以A表示而不溶或微溶的组分称为载体或惰性气体, 以B表示;吸收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以S表示;经吸收后得到的溶液称为吸收液被吸收后排出吸收塔的气体称为吸收尾气。

吸收就是吸收质从气相转入液相的过程。

吸收过程通常在吸收塔中进行。

根据气、液两相的流动方向,分为逆流操作和并流操作两类,工业生产中以逆流操作为主,吸收剂以塔顶加入自上向流动,与从下向上流动的气体接触,吸收了吸收质的液体从塔底排出,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

吸收流程如图所示A+B混合气即吸收尾气S溶剂A+S叫吸收液A溶质B叫惰性气体(化工术语,注意与初等化学中的概念区分)或叫惰性成分吸收设备分类吸收操作所用的设备。

主体通常是各种吸收塔,最常用的是板式塔和填充塔。

此外,在化工生产中还使用其他类型的吸收器,主要有:?①喷洒式吸收器将液体喷散成液滴,分散于气体中,以扩大相际接触面积。

喷洒液滴可用高速转动的转盘,也可用液体喷嘴。

但用得最广的是通过高速气流分散液体的喷射塔。

喷射塔的上部是喷射段,设有气液两相进口和喷杯。

进入喷射段的吸收剂连续溢入喷杯内,气体以高达20〜26m/s的速度由喷杯喷出,将吸收剂分散成细小雾滴。

塔的中部是吸收段,气液两相在此充分接触,进行吸收。

塔的底部是气液分离段。

喷射塔结构简单,生产强度高,压降小,适用于易溶气体的吸收和伴有快速反应的化学吸收,一般用单级或双级。

?②表面吸收器这种吸收器内具有固定的相际接触表面,气体在吸收器内掠过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液体表面,适用于易溶气体的吸收和伴有快速反应的化学吸收。

表面吸收器形状简单,可采用耐腐蚀材料制造,具体类型有陶瓷吸收罐、石英管吸收器、石墨板吸收器、管壳式湿壁吸收器等,其中有的类型能及时移去吸收产生的热量。

?③搅拌吸收器用涡轮搅拌器分散从下方导入的气体,以增强相际接触。

为增加气体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在涡轮上面设置一个帽形环使气体返回容器下部。

也有的在液面处设置另一叶轮,推动气相返入液体中。

这种吸收器适用于气体流量小或液相中悬浮有固体颗粒的吸收。

2设计方案吸收剂的选择对于吸收操作,选择适宜的吸收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有着十分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选择吸收剂,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对溶质的溶解度大所选的吸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大,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在一定的处理量和分离要求条件下,吸收剂的用量小,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生能量消耗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则可以提高吸收速率,减小塔设备的尺寸。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其它组分则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这样,不但可以减小惰性气体组分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气体的纯度。

不易挥发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汽压,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提高吸收过程的经济性。

再生性能好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能量消耗较大,因而,吸收剂再生性能的好坏,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选用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吸收剂,往往能有效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其次,还应该注意所选择地吸收剂应该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经济性。

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度要小,不易发泡,以保证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

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同时要求吸收剂尽可能无毒、无易燃易爆性,对相关设备无腐蚀性(或较小的腐蚀性)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择用廉价易得的溶剂,两种吸收剂如下:表物理吸收剂和化学吸收剂的选择用水作为吸收剂吸收二氧化硫的原因:O 1节约成本,可以减少过程使用的成本; ②水吸收SO2之后的产品还可以再次利用;O 3 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水的挥发度 低。

塔内气液流向的选择吸收塔或再生塔内气液相可以逆流操作也可以并流操作,由于逆流操作具有传质 推动力大,分离效率高(具有多个理论级的分离能力)的显着优点而 广泛应用。

工程上,如无特别需要,一般均采用逆流吸收流程。

吸收系统工艺流程吸收二氧化硫流程包括吸收和解析两部分。

混合气体在30°C 下进入吸收塔底部,水从塔顶淋下,塔内装有填料以扩大气液接触面积。

在气液接触中,气体中的二氧化 硫溶解于水,使离开塔顶的气体二氧化硫含量降低至允许值,而溶有较多二氧化硫的 液体由吸收塔底排出。

为了回收二氧化硫并再次利用水,需将水和二氧化硫分离开, 称为溶剂的再生。

解吸是溶剂再生的一种方法,含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经过加热后送入 解吸塔,与上升的过热蒸汽接触,二氧化硫从液相中解吸至气相。

二氧化硫被解吸后, 水溶剂得到再生,经过冷却后再重新作为吸收剂送入吸收塔循环使用。

填料的选择塔填料是填料塔中的气液相间传质组件,是填料塔的核心部分。

其种类繁多,性 能上各有差异。

散堆填料目前散堆填料主要有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

所用的材质 有陶瓷、塑料、石墨、玻璃及金属等(1) 吸收容量(溶解度)正比于溶质 分压(2) 吸收热效应很小(近于等温) (3) 常用降压闪蒸解吸(4) 适于溶质含量高,而净化度要求 不太高的场合(5) 对设备腐蚀性小,不易变质本设计采用水作为吸收剂,二氧化硫为溶质(1) 吸收容量对溶质分压不太敏感 (2) 吸收热效应显着 (3) 用低压蒸汽气提解吸 (4) 适于溶质含量不高,而净化度要 求很高的场合 (5) 对设备腐蚀性大,易变质(1)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 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如图片拉西环所示。

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传质效率低,阻力大,通量小,目前工业上已较少应用。

(2)鲍尔环填料是对拉西环的改进,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另一侧向环内弯曲,形成内伸的舌叶,诸舌叶的侧边在环中心相搭。

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流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

与拉西环相比,鲍尔环的气体通量可增加50%以上,传质效率提高30%左右。

鲍尔环是一种应用较广的填料。

(3)阶梯环(Stairs wreath) 填料的阶梯环结构与鲍尔环填料相似,环壁上开有长方形小孔,环内有两层交错45 °的十字形叶片,环的高度为直径的一半,环的一端成喇叭口形状的翻边。

这样的结构使得阶梯环填料的性能在鲍尔环的基础上又有提高,其生产能力可提高约10%,压降则可降低25%,且由于填料间呈多点接触,床层均匀,较好地避免了沟流现象。

阶梯环一般由塑料和金属制成,由于其性能优于其它侧壁上开孔的填料,因此获得广泛的应用。

(4)矩鞍填料将弧鞍填料两端的弧形面改为矩形面,且两面大小不等,即成为矩鞍填料。

矩鞍填料堆积时不会套叠,液体分布较均匀。

矩鞍填料一般采用瓷质材料制成,其性能优于拉西环。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应用瓷拉西环的场合,均已被瓷矩鞍填料所取代。

( 5)金属环矩鞍填料如图片金属换环聚鞍填料所示,环矩鞍填料(国外称为Intalox ) 是兼顾环形和鞍形结构特点而设计出的一种新型填料,该填料一般以金属材质制成,故又称为金属环矩鞍填料。

环矩鞍填料将环形填料和鞍形填料两者的优点集于一体,其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和阶梯环,在散装填料中应用较多。

规整填料规整填料是由许多相同尺寸和形状的材料组成的填料单元,以整砌的方式装填在塔体中。

规整填料主要包括板波纹填料、丝网波纹填料、格利希格栅、脉冲填料等,其中尤以板波纹填料和丝网波纹填料所用材料主要有金属丝网和塑料丝网。

(1)格栅填料(Space grid filler) 是以条状单元体经一定规则组合而成的,具有多种结构形式。

工业上应用最早的格栅填料为木格栅填料。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有格里奇格栅填料、网孔格栅填料、蜂窝格栅填料等,其中以格里奇格栅填料最具代表性。

格栅填料的比表面积较低,主要用于要求压降小、负荷大及防堵等场合。

2)波纹填料(Ripples filler)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规整填料绝大部分为波纹填料,它是由许多波纹薄板组成的圆盘状填料,波纹与塔轴的倾角有30°和45°两种,组装时相邻两波纹板反向靠叠。

各盘填料垂直装于塔内,相邻的两盘填料间交错90°排列。

波纹填料按结构可分为网波纹填料和板波纹填料两大类,其材质又有金属、塑料和陶瓷等之分。

金属丝网波纹填料是网波纹填料的主要形式,它是由金属丝网制成的。

金属丝网波纹填料的压降低,分离效率很高,特别适用于精密精馏及真空精馏装置,为难分离物系、热敏性物系的精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尽管其造价高,但因其性能优良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金属板波纹填料是板波纹填料的一种主要形式。

该填料的波纹板片上冲压有许多f5mm 左右的小孔,可起到粗分配板片上的液体、加强横向混合的作用。

波纹板片上轧成细小沟纹,可起到细分配板片上的液体、增强表面润湿性能的作用。

金属孔板波纹填料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特别适用于大直径塔及气液负荷较大的场合。

( 3 )金属压延孔板波纹填料(The metals presses to postpone the bore plank ripplesfiller)是另一种有代表性的板波纹填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