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塔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填料塔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填料塔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2010级(1)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6 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一、课程设计题目

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二、工艺条件

1.处理能力:1500m3/h混合气(空气、SO2)

2.年工作日:300天

3.混合气中含SO2: 3%(体积分数)

4.SO2排放浓度:0.16%

5.操作压力:常压操作

6.操作温度:20℃

7.相对湿度:70%

8.填料类型:自选(塑料鲍尔环,陶瓷拉西环等)

9.平衡线方程:(20℃)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的确定;

(2)填料层高度计算;

(3)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四、进度安排

1.课程设计准备阶段:收集查阅资料,并借阅相关工程设计用书;

2.设计分析讨论阶段:确定设计思路,正确选用设计参数,树立工程观点,小组分工协作,较好完成设计任务;

3.计算设计阶段:完成物料衡算、流体力学性能验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 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阶段:整理文字资料计计算数据,用简洁的文字和适当的图表

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成果。

五、基本要求

1.格式规范,文字排版正确;

2. 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需包含:物料衡算,能量衡量,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

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工艺流程图:以2号图纸用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主要测量点;

4. 填料塔工艺条件图:以2号图纸绘制,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

和接管表;

5. 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上交完整的设计说明书一份。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依据

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

1、填料的选择

由于水吸收S0

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所了散装填

2

38金属鲍尔环料。在散装填料中,金属鲍尔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

N

填料。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

4、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

5、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1.2设计任务及要求

1、原料气处理量:1500m3/h混合气(空气、SO

2

2、年工作日:300天

:3%(体积分数)

3、混合气中含SO

2

排放浓度:0.16%

4、SO

2

5、操作压力:常压操作

6、操作温度:20℃

7、相对湿度:70%

8、填料类型:金属鲍尔环

9、吸收剂:清水

.1(20℃)

10、平衡线方程:y=66.76676x15237

第二章设计方案的简介

2.1塔设备的选型

塔设备是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气液传质设备,它是关键的设备。例如在气体吸收、液体精馏(蒸馏)、萃取、吸附、增湿中、、离子交换等过程中都有体现。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其中填料塔是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它广泛应用于蒸馏、吸收、解吸、汽提、萃取、化学交换、洗涤和热交换等过程。它是一个圆筒塔体,塔内装载一层或多层填料,气相由下而上,液相由上而下接触,传热和传质主要在填料的表面进行,填料的选择是填料塔的关键。

填料塔制造方便,结构简单,采用材料可是耐腐蚀的材料或者是金属以及塑料,在塔径较小的情况较有效,使用金属材料省,一次投料较少,塔高较低。

表1 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序号填料塔板式塔

1 Φ800mm以下,造价低,直径大则价高Φ600mm以下时,安装困

2 用小填料时,小塔的效率高,塔径增大,效率下降,

所需高度急增

效率较稳定。大塔板效率

比小塔板有所提高

3 空塔速度(生产能力)低空塔速度高

4 大塔检修费用高,劳动量大检修清理比填料塔容易

5 压降小。对阻力要求小的场合较适用(如:真空操作)压降比填料塔大

6 对液相喷淋量有一定要求气液比的适应范围大

7 内部结构简单,便于非金属材料制作,可用于腐蚀较

严重的场合

多数不便于非金属材料

的制作

8 持液量小持液量大

选塔的基本原则:

1、生产能力大,有足够的弹性。

2、满足工艺要求,分离效率高。

3、运行可靠性高,操作、维修方便,少出故障。

4、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造价较低。

5、塔压降小。

综上考虑,吸收1500m3/h含3%的生产任务不是很大,由于它结构简单,造价

较低,便于采用耐蚀材料使得寿命较长,我们采用填料吸收塔完成该项生产任务。

2.2填料吸收塔方案的确定

1、装置流程的确定

装置流程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逆流操作气相自塔底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由塔顶流入由塔底流出,其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工业生产中多采用此操作。

②并流操作气液两相均由塔顶流向塔底,其系统不受液流限制,可提高操作气速,以提高生产能力。通常用于以下情况:当吸收过程的平衡曲线较平坦时,液流对推动力影响不大;易溶气体的吸收或吸收的气体不需吸收很完全;吸收剂用量很大,逆流操作易引起液泛。

③吸收剂部分循环操作在逆流操作过程中,用泵将吸收塔排除的一部分冷却后与补充的新鲜吸收剂一同送回塔内,通常以下情况使用:当吸收剂用量较少,为提高塔的喷淋密度;对于非等温吸收过程,为控制塔内的温度升高,需取出一部分热量。该流程特别适用于相平衡常数m较小的情况,通过吸收液的部分再循环,提高吸收剂的利用率。需注意吸收剂的部分再循环较逆流操作费用的平均推动力较小,且需设置循环泵,操作费用提高。

由于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逆流操作时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逆流操作是完成该项任务的最佳选择。

2.3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过程是依靠气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来实现的,因此,吸收剂的性能的和优劣,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的关键之一,选择时有以下考虑方面:

①溶解度吸收剂对溶质组分的溶解度要大,以提高吸收速率并减少吸收剂的用量。

②选择性吸收剂对溶质组分要有良好的选择吸收能力,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不吸收或吸收甚微,否则不能直接实现有效的分离。

③挥发度要低操作温度下吸收剂的蒸汽压要低,要减少吸收和再生过程中吸收剂的挥发和损失。

④粘度吸收剂在操作温度下的粘度越低,其在塔内的流动性越好,有助于传质速率和传热速率的提高。

⑤其他所选的吸收剂尽量的满足无毒性、无腐蚀性、不易燃易爆、不发泡、冰点低、廉价易得以及化学性质稳定等要求。

在吸收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硫时,水是最理想的溶剂,由于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常温常压下,水的挥发度很小;粘度较小;价格低廉等。

2.4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1、操作温度的确定

由于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关系可知,温度降低可增加溶质组分的溶解度。即低温有利于吸收,当操作温度的低限应由吸收系统的具体情况决定。

2、操作压力的确定

由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关系可知,压力升高可增加溶质组分的溶解度,即加压有利于吸收。但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对设备的加工制造要求提高,且能耗增加因此需结合具体工艺的条件综合考虑,以确定操作压力。

在该任务中,由于在常温常压下操作且在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溶解度很大,且受温度与压力的影响不大,在此不做过多的考虑。

第三章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3.1 填料的类型

填料的选择包括确定填料的种类、规格及材质等。所选填料既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又要使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最低。

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

1、散装填料

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集合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的,又称为乱堆填料和颗粒填料。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和环鞍的填料等。以下是典型的散装填料:

①拉西环填料拉西环填料是最早提出的工业填料,其结构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可用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制成。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传质效率低、阻力大、通量小,目前工业上用得较少。

②鲍尔环填料鲍尔环是在拉西环的基础上改进而得。其结构为在拉西环的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口,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另一侧向环内弯曲,形成内伸的舌叶诸舌叶的侧边与环中间相搭,可用陶瓷、塑料、金属制造鲍耳环由于环内开孔,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气流阻力小,,液体分布均匀。与拉西环相比通量可提高50%以上,传质效率提高30%左右。鲍尔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填料之一。

③阶梯环填料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的翻边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锥形翻边不仅提高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为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层之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2、规整填料

规整填料是按一定的的几何图形排列,整齐堆砌的填料。规整填料种类很多,根据其几何结构分为格栅填料、波纹填料、脉冲填料。工业上使用的绝大多数规整填料为波纹填料。波纹填料按结构分为网波纹填料和板波纹填料可用陶瓷、塑料、金属制造。

波纹填料的优点是结构紧凑,阻力小,传质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比表面积大。其缺点是不适用于处理粘度大、易聚合或有悬浮物的物料,且装卸、清洗困难、造

价高。

3.2填料的选择

1、填料种类的选择:填料种类的选择要考虑分离工艺的要求,通常考虑以下几个

方面:

①传质效率要高一般而言,规整填料的传质效率高于散装填料

②通量要大在保证具有较高传质效率的前提下,应选择具有较高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的填料

③填料层的压降要低

④填料抗污堵性能强,拆装、检修方便

2.填料规格的选择

填料规格是指填料的公称尺寸或比表面积。

(1)散装填料规格的选择工业塔常用的散装填料主要有D

N 16、D

N

25、D

N

38、

D

N 50、D

N

76等几种规格。同类填料,尺寸越小,分离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

通量减少,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而大尺寸的填料应用于小直径塔中,又会产生液体分布不良及严重的壁流,使塔的分离效率降低。因此,对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要有一规定,一般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的比值D/d应大于或等于10~15。

(2)规整填料规格的选择工业上常用规整填料的型号和规格的表示方法很多,国内习惯用比表面积表示,主要有125、150、250、350、500、700等几种规格,同种类型的规整填料,其比表面积越大,传质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通量减少,填料费用也明显增加。选用时应从分离要求、通量要求、场地条件、物料性质及设备投资、操作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使所选填料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又具有经济合理性。

应予指出,一座填料塔可以选用同种类型,同一规格的填料,也可选用同种类型不同规格的填料;可以选用同种类型的填料,也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填料;有的塔段可选用规整填料,而有的塔段可选用散装填料。设计时应灵活掌握,根据技术经济统一的原则来选择填料的规格。

3. 填料材质的选择

填料的材质分为陶瓷、金属和塑料三大类。

(1)陶瓷填料陶瓷填料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及耐热性,陶瓷填料价格便宜,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能,质脆、易碎是其最大缺点。在气体吸收、气体洗涤、液体萃取等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

(2)金属填料金属填料可用多种材质制成,选择时主要考虑腐蚀问题。碳钢填料造价低,且具有良好的表面润湿性能,对于无腐蚀或低腐蚀性物系应优先考虑使用;不锈钢填料耐腐蚀性强,一般能耐除Cl–以外常见物系的腐蚀,但其造价较高,且表面润湿性能较差,在某些特殊场合(如极低喷淋密度下的减压精馏过程),需对其表面进行处理,才能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钛材、特种合金钢等材质制成的填料造价很高,一般只在某些腐蚀性极强的物系下使用。

一般来说,金属填料可制成薄壁结构,它的通量大、气体阻力小,且具有很高的抗冲击性能,能在高温、高压、高冲击强度下使用,应用范围最为广泛。

(3)塑料填料塑料填料的材质主要包括聚丙烯(PP)、聚乙烯(PE)及聚氯乙烯(PVC)等,国内一般多采用聚丙烯材质。塑料填料的耐腐蚀性能较好,可耐一般的无机酸、碱和有机溶剂的腐蚀。其耐温性良好,可长期在100℃以下使用。

塑料填料质轻、价廉,具有良好的韧性,耐冲击、不易碎,可以制成薄壁结构。它的通量大、压降低,多用于吸收、解吸、萃取、除尘等装置中。塑料填料的缺点是表面润湿性能差,但可通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来改善其表面润湿性能。

综上对各种类型、各种规格填料的分析,对于在20℃,101.325KPa下吸收1500m3/h空气含3%的二氧化硫,由于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常用散装填料。故选用D

38金属鲍尔环填料。

N

第四章 填料塔工艺尺寸

4.1基础物性数据

1、液相物性数据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0℃水的物性数据: 密度为 ρL =998.2kg/m 3 粘度为 μL =1.005mpa.s

表面张力 σL =72.88dyn/cm=944524.8kg/h 2

SO 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L D =1.47×10-5cm 2/s=5.29×10-6m 2/h 2、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Vm =i i M y ∑=0.03×64.07+0.97×29=30.05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m

ρ

Vm =

RT

PM Vm =293314.805

.30325.101??=1.250kg/m 3

对于低浓度该气体粘度近似的取空气粘度。查手册地20℃空气的粘度为 μV =1.81×10-5 Pa·s=0.065 kg/(m·h) 查手册得SO 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D V =0.108cm 2/s=0.039m 2/h 3、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0℃时,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3550kPa 相平衡常数为

m=E/P=3550/101.325=35.036

溶解度系数为

H=

S L EM ρ=02

.1835502

.998?=0.0156kmol/(KPa ·h)

4.2物料衡算

进塔的气相摩尔比为

Y 1=

111y y -=03

.0103

.0-=0.0309 出塔的气相摩尔比为

Y 2=2

21y y -=0016.010016

.0-=0.0016

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

G=4.221500×293

273

× (1-0.03)=60.522kmol/h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一条直线,最小液气比为

(

V L )min==--2

121/X m Y Y Y =036.32/0309.00016

.00309.0-=33.222

取操作液气比为

V L =1.5(V L

)min =1.5×33.222=49.833 L=49.833×60.522=3015.993kmol/h

4.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塔径计算

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 气相的质量流量为 q mG =1500×1.250=1875kg/h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质量流量计算,即 q mL =3015.993×18.02=54348.1939kg/h

Eckert 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

X=

5.0)(L V mL mG q q ρρ=18751939.543448

(2

.998250.1)5.0=1.025723

查Eckert 通用关联图得

Y=g

u F F ψφ2L G ρρμ

L 0.2

=0.0225

查表DN38金属鲍尔环填料泛点填料因子平均值为

ΦF =165 m -1 u f =2.493m/s

取泛点率为0.7 u=2.493×0.7=1.7451m/s 由

D=

u V S 14.34=7451

.114.33600

/15004??=0.55 圆整塔径,取D=0.6m 泛点率校核:

u=

2

6.04/14.33600

/1500?=1.474m/s

F u u =493

.2474.1×100% =59.13﹪ (在允许范围内) 填料规格校核:

d

D

=600/38=15.79>10 故选择填料适宜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率为 (L W )min =0.08m 3/(m×h) 查表得:

D N 38鲍尔环填料的比表面积 t a =146m 2/m 3

min U =(L W )min

t a =0.08×146=11.68 m 3/m 2·h

U=

2

6.0785.02

.998/1939.54348?=192.66〉min U

经校核 D=0.6m 合理 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Y *=mX 1=35.036×0.000588=0.02066

*2Y =0

平均推动力求解法:

△Y 1=Y 1-Y 1*=0.0309-0.0206=0.0103

△ Y 2=Y 2-Y 2*=0.0016

△ Y m =(△Y 1-△Y 2)/ln (△Y 1-△Y 2)=(0.0103-0.0016)/ln(0.0103/0.0016)=0.004672

N OG =(Y 1-Y 2 )/△Ym

=(0.0309-0.0016)/0.004672=6.2714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采用修正的恩田关联式计算:

t w a a =1-exp{-1.45(L C σσ)0.75(L t L a U μ)0.1(g a U L t L 22

ρ)-0.05(t

L L L a U σρ2)0.2

} 查表得:σc =33dyn/cm=427680kg/h 2 液体的质量通量为

L U =

26

.0785.01939.54348?=192314.911Kg/(m 2

·h) t

w

a a =1-exp{-1.45(8.944524427680)0.75(6.3146911.192314?)0.1(821027.12.998146911.192314???)-0.05 *(146

8.9445242.998911.1923142

??)0.2}=0.908258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k G =0.237(

V t V a U μ)0.7(V V V D ρμ)1/3(RT

D a V

t ) 气体质量通量为

U V =

2

6.0785.0250

.11500??=6634.8195

k G =0.237(

065.01468195.6634?)0.7(039.0250.1065.0?)1/3(293

314.8039

.0146??)=0.059749kmol/(m 2 h ·kPa)

液膜系数由下式计算

k L =0.0095(

L w L a U μ)2/3(L L L D ρμ)-1/2(L

L g ρμ)1/3

=0.0095(6.3146908258.0911.192314??)2/3(6_1029.52.9986.3??)-1/2(2

.9981027.16.38

??)1/3

=1.52981 kmol/(m 2 h ·kPa) 由k G a=k G a w ψ1.1查表得 =1.45 则

k G a=k G a w ψ1.1

=0.059749×0.908258×146×1.451.1=11.92333kmol/(m 2h ·kPa)

k L a=k L a w ψ0.4

=1.52981×0.908258×146×1.450.4=235.3677 kmol/(m 2h ·kPa)

F

u u

=1.474/2.493=59.13%>50% 由k /G a=〔1+9.5(

F

u u

-0.5)1.4〕k G a =[1+9.5(0.5913-0.5)1.4] ×11.92333 =15.89324 kmol/(m 2h ·kpa) k /L a=〔1+2.6(

F

u u

-0.5)1.4〕k L a

=[1+2.6(0.5913-0.5)2.2

]×235.3677 =238.5282 kmol/(m 2h ·kpa)

K G a=

a

Hk k L G

//111+

=

5282

.2380156.01

89324.1511

?+

=3.01512

H OG =

Ωa K V Y =ΩaP K V

G =2

6.0785.0325.10101512.3522.60???=0.701m Z=H OG N OG =0.701×6.2714=4.3963m Z /=1.25×Z=1.25×4.3963=5.4954m 设计取填料塔的高度为Z /=6m

表2 散装填料分段高度推荐值

填料类型 拉西环 矩鞍 鲍尔环 阶梯环 环矩鞍 h/D 2.5 5~8 5~10 8~15 8~15 /m

≤4

≤6

≤6

≤6

≤6

查表,由散装填料分段高度推荐值得: 对D N 38鲍尔环填料 D h /=7.5 h ma x ≤6m 取D h /=7.5,则 h=7.5×600mm=4500mm

4.4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为

X=

5.0)(L V mL mG q q ρρ=18751939.543448

(2

.998250.1)5.0=1.025723

查表,D N 38金属鲍尔环填料因子平均值为 ΦP =165 m -1 纵坐标为

Y=g u P ψφ2L

v

ρρμ

L 0.2=

81.945.1165474

.12

??*2

.998250

.1*(1.005*10-3)0.2=0.0167

查Eckert 关联图得

△P/Z=400Pa/m

填料层压降为

△P=400×6=2400Pa

第五章 辅助设备的设计与计算

5.1除雾沫器

穿过填料层的气体有时会夹带液体和雾滴,因此需在塔顶气体排出口前设置除沫器,以尽量除去气体中被夹带的液体雾沫,SO 2溶于水中易于产生泡沫为了防止泡沫随出气管排出,影响吸收效率,采用除沫装置,根据除沫装置类型的使用范围,该填料塔选取丝网除沫器。

丝网除雾沫器:一般取丝网厚度H=100~150 mm ,气体通过除沫器的压降约为120~250 pa

通过丝网除沫器的最大气速

u max =k

G

G

L ρρρ-=0.085250.1250.12.998- =2.4m/s

实际气速为最大气速的0.75~0.8倍 所以实际气速

u=0.75×2.4=1.8 m/s

所以丝网除沫器直径

D=

4//πu G =4

/14.3)

8.13600/(1500?=0.543m

5.2液体分布器和气体分布器的简要设计

5.2.1、液体分布器选择 1、液体分布器的选型

在选择液体分布器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a.具有与塔填料相匹配的分液点密度,并保证分布均匀

b.操作弹性较大,定位性好

c.为气体提供最大的自由截面率,实现气体均布,而且阻力小

d.抗污性能好,不易赌塞,不易产生物泡沫夹带和发泡

e.结构合理,便于安装、调整和维护 其结构形式有:

a.管式喷淋器其结构形式比较简单

b.莲蓬式喷洒器一般用于直径600mm以下的塔

c.盘式分布器适用于直径800mm以上的塔

d.槽式分布器对于大塔径的分布器可采用板式或槽式分布器

该吸收塔液相负荷较大,而气相负荷相对较低可采用槽式液体分布器。按Eckert 建议值,D≥1200时,喷淋密度为42点/m2,因该塔液相负荷较大,设计取喷淋密度为120点/m2

布液点数为n=0.785×0.62×120=33.912≈34点

5.3填料支承装置

填料支承结构用于支承塔内填料及所有的气体和液体的重量之装置。对填料的基本要求是:有足够的强度以支承填料的重量;提供足够的自由截面以使气液两相流体顺利通过,防止在此产生液泛;有利于液体的再分布;耐腐蚀,易制造,易卸装等。常用填料支承板油栅板式和气体喷射式。这里选用分块梁式支承板。

表3 分块梁式支承板的设计参考数据

塔公称直径/mm 支承板外径

/mm

分块数支承圈宽度支承圈厚度近似重量/N

1200 1160 4 50 50 400

(分块式填料支撑)(梁型气体喷射式填料支承板)

上图列出了集中常见的填料支撑装置。支承装置的选择,主要的依据是塔径、填料种类及型号、塔体及填料的材质、气液流率等。

5.4管子、泵及风机的选用

1、管子的选用 (1) 液体管道的选用 液体的质量流量为

q mG =54348.1939kg/h

V L =54348.1939/(998.2×3600)=0.015124m 3/s

取液体的流速为1.3m/s 则

4

1πd i 2=3.1015124.0

i d =0.122m=122mm

取公称直径g D = 122mm 壁厚 S=4.0mm 外径为D w = 130mm 流速

u=

2122.04

1

015124.0??π=1.294m/s

(2) 气体管道的选用

V V =1500/3600=0.417 m 3/s

取气体的流速为8 m/s

4

1

π'i d 2=0.417/8 'i d =0.258m= 258mm

取公称直径为

g D =250mm

壁厚 S=7mm 外径为D w =272mm 流速

u=

2258.04

1

417.0??π =7.98m/s

2、管子的阻力的计算 (1)液体的管路计算

Re=

μ

ρ

du =

001

.02

.998294.1122.0??=157583.8376(3×103<553402.08<3×106)

用顾硫珍公式: =0.0056+0.500/Re 0.25 =0.0307

令管子的总长度为(l+∑e l )10m

h f =λ(

d

l l e

∑+)g u 22=0.0307×122.010×81

.92294.12?=0.215m h e =ΔZ+ΔP/(ρg)+∑h f =6+0.215=6.215m

(2)气体的管路计算

Re=

μ

ρ

du =

065

.025

.198.7258.0??=39. 593

λ=64/Re=64/39.593=1.616

令管路的总长(l+∑e l )=2.5m

h f =λ(

d

l l e

∑+)g

u 22=1.616*258.05.2*81.9298.72

?=50.824m

h e =ΔZ+ΔP/(ρg)+∑h f =6+50.824=56.824m

3、离心泵的选用

泵的选型由计算结果可以选用:IS100-80-125型泵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SO2,混合 气体的处理为2500m3/h,其中SO2(体积分数)8﹪。要求塔 板排放气体中含SO2低于0.4%,采用清水进行吸收。(二)操作条件 常压,20℃ (三)填料类型 选用塑料鲍尔环、陶瓷拉西环填料规格自选 (四)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 5、绘制吸收塔的结构图

6、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7、参考文献 8、附表 目录 一、概述 (4) 二、计算过程 (4) 1. 操作条件的确定 (4) 1.1吸收剂的选择 (4) 1.2装置流程的确定 (4) 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4) 1.4操作温度与压力的确定 (4) 2. 有关的工艺计算 (5) 2.1基础物性数据 (5) 2.2物料衡算 (6) 2.3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6) 2.4填料层降压计算 (11) 2.5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 (12) 2.6附属设备……………………………………………… ..12 三、评价 (13) 四、参考文献 (13) 五、附表 (14)

一、概述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 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 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 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 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 传质设备。 二、设计方案的确定 (一) 操作条件的确定 1.1吸收剂的选择 因为用水作吸收剂,同时SO2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1.2装置流程的确定 用水吸收SO2属于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故为提高传 质效率,选择用逆流吸收流程。 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用不吸收SO2的过程,操作温度低,但操作压力高,因 为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堆填料,在塑料散堆填料中,塑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正式版分解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塔的设计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 年 1 月 15 日 目录 设计任务书 (4)

参考文献 (15) 对本设计的评述及心得 (15)

附表:附表附表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氨气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7500 m3/h,其中含氨气为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体积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 20℃. (三)填料类型 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 (四)工作日 每年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进行。 (五)厂址 厂址为衡阳地区 (六)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七)操作条件 20℃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m3kPa)。 第一节前言 填料塔的有关介绍 填料塔洗涤吸收净化工艺不单应用在化工领域 ,在低浓度工业废气净化方面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工程实践表明 ,合理的系统工艺和塔体设计 ,是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本文简述聚丙烯阶梯填料应用于水吸收氨过程的工艺设计以及工程问题。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它是化工类企业中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填料塔结构图 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它特别适用于处理量小、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

水吸收丙酮填料塔设计(化工课程设计)[1]

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____填料塔设计____ 设计题目: ____水吸收丙酮____ 院系: ___ 化学学院_____ 学生姓名: _____ 荆卓_______ 学号: ____ 200907134____ 专业班级: ____化艺093班____ 指导教师: ______张玉洁______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水吸收空气中的丙酮填料塔的工艺设计(二)设计条件 1.生产能力:每小时处理混合气体9000Nm3 /h 2.设备形式:填料塔 3.操作压力:101.3KPa 4.操作温度:298K 5.进塔混合气体中含丙酮4%(体积比) 6.丙酮的回收率为99% 7.每年按330天计,每天按24小时连续生产 8.建厂地址:兰州地区 9.要求每米填料的压降都不大于103Pa。 (三)设计步骤及要求 1.确定设计方案 (1)流程的选择 (2)初选填料的类型 (3)吸收剂的选择 2.查阅物料的物性数据 (1)溶液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氨在水中的扩散系数(2)气相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氨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3)丙酮在水中溶解的相平衡数据 3.物料衡算 (1)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流量和组成 (2)确定泛点气速和塔径 (3)校核D/d>8~10 (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实际的喷淋密度要大于最小的喷淋密度。4.填料层高度计算 5.填料层压降核算 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重新进行以上计算 6.填料塔附件的选择 (1)液体分布装置 (2)液体再分布装置 (3)填料支撑装置 (4)气体的入塔分布. (四)参考资料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贾绍义柴诚敬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2、《现代填料塔技术》王树盈中国石油出版 3、《化工原理》夏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五)计算结果列表(见下页)

填料塔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应用化工技术2010级(1)班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6 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一、课程设计题目 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二、工艺条件 1.处理能力:1500m3/h混合气(空气、SO2) 2.年工作日:300天 3.混合气中含SO2: 3%(体积分数) 4.SO2排放浓度:0.16% 5.操作压力:常压操作 6.操作温度:20℃ 7.相对湿度:70% 8.填料类型:自选(塑料鲍尔环,陶瓷拉西环等) 9.平衡线方程:(20℃)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工艺计算; 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 (1)塔径的确定; (2)填料层高度计算; (3)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 4.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 四、进度安排 1.课程设计准备阶段:收集查阅资料,并借阅相关工程设计用书; 2.设计分析讨论阶段:确定设计思路,正确选用设计参数,树立工程观点,小组分工协作,较好完成设计任务; 3.计算设计阶段:完成物料衡算、流体力学性能验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4. 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阶段:整理文字资料计计算数据,用简洁的文字和适当的图表

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成果。 五、基本要求 1.格式规范,文字排版正确; 2. 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需包含:物料衡算,能量衡量,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 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 3.工艺流程图:以2号图纸用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流量,主要测量点; 4. 填料塔工艺条件图:以2号图纸绘制,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 和接管表; 5. 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上交完整的设计说明书一份。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焙烧水吸收SO 2 炉送出的混合气体(先冷却)中的SO2,其余为惰性组分,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二)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5℃ (三)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 (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方案简介 2.1方案的确定 用水吸收SO 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 2 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程。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 2 2.2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对于水吸收SO 2 装填料。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2.3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工艺计算 3.1基础物性数据 3.1.1 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由手册查得,25℃时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ρ L =997.1 kg/m3 粘度为μ L =0.0008937 Pa·s=3.2173kg/(m·h) 表面张力为σ L =71.97 dyn/cm=932731 kg/h2 SO 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D L =1.724×10-9m2/s=6.206×10-6m2/h (依Wilke-Chang 0.5 18r 0.6 () 1.85910 M T D V φ μ - =?计算,查《化学工程基础》) 3.1.2 气相物性数据 设进塔混合气体温度为25℃,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 Vm=Σy i M i=0.1×64.06+0.9×29=32.506g/mol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毕业论文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 作者陈福茂 单位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学院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学号1303010317

摘要:本设计的目的在于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尾气的初始条件为:20℃,常压下,体积流量为2500m3/h混合气(空气+SO2),其中SO2体积分数5%,出塔SO2含量为0.25%。设计方案:用水吸收SO2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SO2不作为产品,故属用纯溶剂吸收过程。对于水吸收SO2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根据以上条件本设计的结果如下:塔径D=1.2m;填料层高度h=5000mm;填料设计层压降△P=107.91×5=539.55Pa。 关键词:水,二氧化硫,填料塔吸收塔 Water Absorption of Sulfur Dioxide in a Packed Tower Abstract:The absorption of the design aims to remove harmful substances in the exhaust of industrial venting. The sulfur dioxide absorption water, design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the task is: At the temperature of 20 and under the atmospheric pressure,the gas mixture (air + SO2)in the amount of procesing : 2500m3/h, volume fraction of sulfue dioxide in the inlet gas mixture:5﹪, emissions (sulfur dioxide by volume) : 0.25﹪. Design scheme: The sulfur dioxide absorption water, to belong to medium solubility absorp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choose counter-current absorption process, because water absorbent do, and sulfur dioxide, not as products, so the pure solvents. Choice of filler: the process of water absorption of SO2,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and operating pressure is low, the industry usually use plastic bulk packing. In the plastic bulk packing, plastic ladder ring packing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erefore the DN38 polypropylene ladder ring packing is being choiced. The design of the tower diameter is 1.2m, packing layer height is 5000mm, packing design pressure drop is 539.55Pa. Key Words: H2O; SO2;Packed Tower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样本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地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指导教师 设计起止时间:2012 年8月28日至2012 年9 月14 日

目录 课程任务设计书 (3) 第一节吸收塔简介 (4) 1.1 吸收技术概况 (4) 1.2 吸收设备--填料塔概况 (4) 1.3 典型的吸收过程 (5) 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6)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6) 2.2 吸收剂的选择 (6) 2.3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 2.3.1填料种类的选择 (7) 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 (8) 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8) 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10) 3.1 基础物性数据 (10) 3.1.1 液相物性数据 (10) 3.1.2 气相物性数据 (10) 3.1.3 气液相平衡数据 (10) 3.2 物料衡算及校核 (11) 3.2.1水吸收氨气平衡关系 (11) 3.2.2绘制X-Y图 (11) 3.2.3物料衡算 (16) 3.3 塔径的计算及校核 (18) 3.3.1塔径的计算 (18) 3.3.2塔径的校核 (20) 3.4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20) 3.4.1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20) 3.4.2 填料层的分段 (23) 3.5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23) 第四节其他辅助设备的计算与选择 (24) 4.1 吸收塔的主要接管尺寸计算 (24) 4.2 气体进出口的压降计算 (24)

4.3 离心泵的选择与计算 (24) 附件一: 1.计算结果汇总 (26) 2.主要符号及说明 (27) 3.参考文献 (28) 4. 个人小结 (28) 附件二: 1.填料塔设备图 (30) 2.塔设备流程图 (31) 3.埃克特通用压降关联图 (32) 4.X-Y关系图(见计算过程)

化工原理填料塔课程设计说明书

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设计一台填料塔用于吸收小合成氨厂精炼在生气中的氨专业:应用化工技术 班级:0702班 学生姓名:章文杰 学号: 指导教师:徐国梅 设计成绩: 完成日期: 2009年6月19日 目录 一、文献综述 (4) (一)、引言 (4) (二)、填料塔技术 (5) (三)、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8) (四)、填料的选择 (9) (五)、填料塔的内件 (10) (六)、工艺流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二、设计方案简介 (12) 三、工艺计算 (13) (一)、基础物性数据 (13) 1、液相物性的数据 (13) 2、气相物性数据 (13) 3、气液相平衡数据 (13) 4、物料衡算 (14) (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5) 1、塔径的计算 (15) 2、填料层高度计算 (16) 3、填料层压降计算 (18) 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20) 四、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21) 五、设计一览表 (24) 六、心得体会 (26) 七、参考文献………………………………………………………… 八、主要符号说明……………………………………………………

九、附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文献综述 关键词:填料塔;聚丙烯;吸收 摘要: 填料塔洗涤吸收净化工艺不单应用在化工领域 ,在低浓度工业废气净化方面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工程实践表明 ,合理的系统工艺和塔体设计 ,是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本文简述聚丙烯阶梯填料应用于水吸收氨过程的工艺设计以及工程问题。 (一)引言 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它是化工类企业中最常用的气液传质设备之一。而塔填料塔内件及工艺流程又是填料塔技术发展的关键。从塔填料、塔内件以及工艺流程,特别是塔填料三方面对填料塔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了介绍,说明了塔填料及塔内件在填料塔技术中的重要性。与板式塔相比,新型的填料塔性能具有如下特点:(1)生产能力大;(2)分离效率高;(3)压降小;(4)操作弹性大;(5)持液量小。 聚丙烯材质填料作为塔填料的重要一类,在化工上应用较为广泛,与其他材质的填料相比,聚丙烯填料具有质轻、价廉、耐蚀、不易破碎及加工方便等优点,但其明显的缺点是表面润湿性能差。研究表明,聚丙烯填料的有效润湿面积仅为同类规格陶瓷填料的 40 % ,由于聚丙烯填料表面润湿性能差,故传质效率较低,使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对聚丙烯填料表面进行处理,以提高其润湿及传质性能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做了该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填料经表面处理后,润湿及传质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聚丙烯阶梯环填料为外径是高度的两倍的圆环 ,在侧壁上开出两排长方形的窗孔 , 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被切开的环壁的一侧仍与壁面相连 ,另一侧向环内弯曲 ,形成内伸的舌叶 ,各舌叶的侧边在环中心相搭。鲍尔环由于环壁开孔 ,大大提高了环内空间及环内表面的利用率 ,气流阻力小 ,液体分布均匀。阶梯环与鲍尔环相比 ,其高度减少了一半 ,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二)填料塔技术 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SO2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论文

SO2填料吸收塔課程設計 專業班級:化工0803班 姓名:*** 學號:****** 指導老師:*****

目錄 一·目的和要求 二·設計任務 三·設計方案 1.吸收劑的選擇 2.塔內氣液流向的選擇 3.吸收系統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圖及說明) 4.填料的選擇 四·工藝計算 1.物料衡算,吸收劑用量,塔底吸收液濃度 2.塔徑計算 3.填料層高度計算 4.填料層壓降計算 5.填料吸收塔的主要附屬構件簡要設計 6.動力消耗的計算與運輸機械的選擇(對吸收劑)五·設備零部件管口的設計計算及選型 六·填料塔工藝數據表 填料塔結構數據表 物性數據表 七·對本設計的討論 八·主要符號說明 九·參考文獻

一·目的和要求 1.進行查閱專業資料、篩選整理數據及化工設計的基本訓練; 2.進行過程計算及主要設備的工藝設計計算,獨立完成吸收單元的設計;用簡潔的文字和圖表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和計算結果; 3.建立和培養工程技術觀點; 4.初步具備從事化工工程設計的能力,掌握化工設計的基本程式和方法。 5.獨立完成課程設計任務。 二·設計任務 1.題目:SO2填料吸收塔 2 生產能力:SO2爐氣的處理能力為1500 m3/h(1atm,30℃時的體積) 3 爐氣組成:原料氣中含SO2為9%(v),其餘為空氣 4 操作條件: P=1atm(絕壓) t=30 ℃ 5 操作方式:連續操作 6 爐氣中SO2的回收率為95% 三·設計方案 1.吸收劑的選擇 用水做吸收劑。水對SO2有較大的溶解度,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有較低的粘度,廉價、易得、無毒、不易燃燒 2.塔內氣液流向的選擇 在填料塔中,SO2從填料塔塔底進入,清水從塔頂由液體噴淋裝置均勻淋下。 3.吸收系統工藝流程(工藝流程圖及說明) 二氧化硫爐氣經由風機從塔底鼓入填料塔中,與由離心泵送至塔頂的清水逆流接觸,在填料的作用下進行吸收。經吸收後的尾氣由塔頂排除,吸收了SO2的廢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4.填料的選擇 可選擇(直徑)25mm塑膠鮑爾環填料(亂堆)。特性數據如下: 比表面積α:209 m2/m3

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塔的设计方案 (2)

湖南农业大学 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及班级20 级()班指导教师姓名 实习类型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学院

填写说明 一、学生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教育)实习和综合实习均应填写实习 日记,并撰写实习报告; 二、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将作为评价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学生应在实习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内将实习报告统一交实习指导教师; 四、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逐一认真审阅,并作出客观实际 的正确评价; 五、实习报告经学院审核后作为教学档案长期保存。

一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炉石焙烧送出的气体冷却至25℃后送入填料塔中,用20℃清水洗涤以除去其中的SO 2 。入塔 炉气流量为h m/ 20003其中SO 2的摩尔分数为0.05,要求SO 2 的吸收率为95%。吸收塔为常压 操作,因该过程液气比很大,吸收温度基本不变,可近似取为清水的温度,试设计一符合上述要求的填料吸收塔。 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0℃ 设计内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3)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4)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二、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三、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四、附图

一、设计方案简介 1)方案的确定 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因用水作为吸用水吸收SO 2 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收剂,且SO 2 2)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对于水吸收SO 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在塑料散装 2 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空隙率堆积个数堆积重量填料因子m-1规格比表面积 m2/m3 38*19*1.2 132.5 0.91 27200 57.5 175.8 3)设计步骤 (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 (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 (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规整填料塔)

填料精馏塔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填料塔设计 二、设计任务:苯-甲苯精馏塔设计 三、设计条件: 1、年处理含苯41%(质量分数,下同)的苯-甲苯混合液3万吨; 2、产品苯含量不低于96%; 3、残液中苯含量不高于1%; 4、操作条件: 填料塔的塔顶压力:4kPa(表压) 进料状态:自选 回流比:自选 加热蒸汽压力:101.33kPa(表压) 5、设备型式:规整填料塔 6、设备工作日:300天/年,24h连续运行 四、设计内容和要求 序号设计内容要求 1 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理论塔板数等 2 结构设计塔高、塔径、分布器、接口管的尺寸等 3 流体力学验算塔板负荷性能图 4 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和冷却介质的 用量计算 5 再沸器的传热面积和加热介质的 用量计算 6 计算机辅助计算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负荷性能图 7 编写设计说明书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及结果、流程图、参考资料等

目录 第1章流程的确定和说明 (3) 1.1加料方式 (3) 1.2进料状态 (3) 1.3冷凝方式 (3) 1.4回流方式 (3) 1.5加热方式 (3) 1.6加热器 (4) 第2章精馏塔设计计算 (5) 2.1操作条件和基础数据 (5) 2.1.1操作压力 (5) 2.1.2基础数据 (5) 2.2精馏塔工艺计算 (7) 2.2.1物料衡算 (7) 2.2.2热量衡算 (9) 2.2.3理论塔板数计算 (11) 2.3精馏塔的主要尺寸 (12) 2.3.1精馏塔设计的主要依据 (12) 2.3.2塔径设计计算 (15) 2.3.3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6) 第3章附属设备及主要附件的选型计算 (17) 3.1冷凝器 (17) 3.1.1计算冷却水流量 (18) 3.1.2冷凝器的计算与选型 (18) 3.2再沸器 (18) 3.2.1间接加热蒸汽 (18) 3.2.2再沸器加热面积 (18) 3.3塔内其他结构 (19) 3.3.1接管的计算与选择 (19) 3.3.2液体分布器 (20) 3.3.3除沫器 (21) 3.3.4液体再分布器 (22) 3.3.5填料支撑板的选择 (22) 3.3.6塔底设计 (23) 3.3.7塔的顶部空间高度 (23) 第4章结束语 (24) 参考文献 (25)

填料塔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 (Ⅲ) Abstract (Ⅳ) 第1章前言 (1) 第2章流程确定和说明 (2) 2.1加料方式 (2) 2.2进料状况 (2) 2.3塔顶冷凝方式 (3) 2.4回流方式 (3) 2.5加热方式 (3) 2.6加热器 (3) 第3章精馏塔设计计算 (4) 3.1操作条件与基础数据 (4) 3.2精馏塔工艺计算 (7) 3.3精馏塔主要工艺设计 (12) 3.4填料的选择 (18) 3.5塔径设计计算 (19) 3.6填料层高度计算 (20) 第4章塔附件的选型与设计 (22) 4.1冷凝器 (22) 4.2加热器 (22) 4.3塔内管径的计算及选择 (22)

4.5填料支承板的选择 (24) 4.6塔釜设计 (25) 4.7裙座设计 (25) 4.8吊柱 (25) 4.9人孔 (26) 4.10法兰 (26) 4.11除沫器 (27) 第5章塔总体高度设计 (29) 5.1塔顶部空间高度 (29) 5.2进料部位空间高度 (29) 5.3塔立体高度 (29) 第6章塔设备的机械设计 (30) 6.1设计条件 (30) 6.2按压力计算筒体和封头厚度 (31) 6.3塔的质量计算 (31) 6.4塔的自振周期计算 (34) 6.5地震载荷计算 (34) 6.6风载荷计算 (35) 6.7各种载荷引起的轴向应力 (38) 6.8筒体和裙座危险截面的强度与稳定性校核 (40) 6.9筒体和裙座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41) 6.10基础环设计 (43)

6.12开孔补强 (47) 参考文献 (49) 致谢 (50) 附录1 (51) 附录2 (55) 甲醇回收填料精馏塔设计 摘要 精馏是借助回流技术来实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分离操作,在抗生素药物生产中,需要用甲醇溶媒洗涤晶体,洗涤过滤后产生废甲醇溶媒,然后对甲醇溶媒进行精馏,从而将甲醇进行回收利用。精馏操作一般在塔设备中进行,塔设备分为两种,板式塔和填料塔。填料塔结构简单、装置灵活、压降小、持液量少、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耐腐蚀,且易于处理易起泡、易热敏、易结垢物系。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及性能稳定的特点。因此,填料塔已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从设备设计的角度看,不论板式塔还是填料塔,基本上由塔体、内件、裙座、和附件构成。随着对填料塔

填料吸收塔设计

山东农业大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清水吸收二氧化硫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09级 学生姓名XXXX 学生学号20095539 指导教师孙老师 2011年12月28 日

第一章前言............................................................................................................... - 1 - 第一节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 - 1 - 第二节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 - 1 - 第三节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 2 - 第二章吸收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 - 2 - 第一节吸收剂选择 ............................................................................................. - 2 - 第二节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 2 - 第三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 3 -第一节基础物性数据.......................................................................................... - 3 - 一、液相物性数据.......................................................................................... - 3 - 二、气相物性数据.......................................................................................... - 3 - 三、气液相平衡数据 ...................................................................................... - 4 - 第二节物料衡算................................................................................................. - 4 - 第四章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 5 - 第一节填料塔直径的计算 ...............................................- 5 - 一、确定空塔气速........................................................................................ - 5 - 二、塔径计算: ............................................................................................. - 6 - 三、塔径校核................................................................................................. - 6 - 第二节传质单元的计算........................................................................................ - 8 - 一、传质单元数计算 ...................................................................................... - 8 - 二、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 8 - 第三节高度的计算..............................................................................................- 11 - 一、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11 - 二、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2 - 第四节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 12 - 第五章塔内件设计 ............................................................................................- 14 - 第一节液体分布器计算 .....................................................................................- 14 - 一、液体分布器 ............................................................................................- 14 - 二、布液孔数................................................................................................- 14 - 第二节填料塔内件的选择..................................................................................- 14 - 一、液体分布器 ............................................................................................- 14 - 二、液体再分布器.........................................................................................- 15 - 三、填料支撑板 ..........................................................................................- 15 - 四、填料压板与床层限制板...........................................................................- 16 - 五、气体进出口装置与排液装置....................................................................- 16 - 主要参考文献 ..............................................................- 16 -附录一: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 .............................................- 17 -附录二:主要符号说明................................................................................................- 18 - 附录三:二氧化硫填料塔设计图(单位:mm).............................................................- 20 -

化工原理填料塔课程设计模板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 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教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级(1)班 学号: 15 40 20 22 学生姓名: 罗全海刘勇万丽蓉张硕 指导教师: 胡燕辉屈媛 年 6 月14 日 目录 1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吸收技术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吸收过程对设备的要求及设备的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吸收的应用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设计方案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填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填料塔选择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填料种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填料尺寸的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填料材质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基础物性数据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 液相物性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气相物性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气液平衡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4物料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 液气比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吸收剂的用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塔径的计算及校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物性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泛点气速、塔径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数据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