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积极组织安排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一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一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0.02.07•【字号】鲁农发电[2010]11号•【施行日期】2010.0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发电〔2010〕11号)各市农业局(农委):2009年秋种期间,我省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加之入冬时间早、寒潮次数多、气温降幅大、低温时间长,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足,群体偏少,苗情复杂,给春季麦田管理增加了难度。
近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在组织有关专家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多次考察会商的基础上,制定了《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今年“春脖子”短,春季农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
各地要及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生产第一线,根据当地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气候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狠抓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为确保全省小麦生产再夺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省农业厅二〇一〇年二月七日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一、小麦苗情分析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5342.8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
从冬前调查情况看,全省小麦苗情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群体偏小,个体偏弱。
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
全省一类苗面积1921.9万亩,占36%,比上年减少6.7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2353.5万亩,占44%,比上年多3.4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1025.8万亩,占19.2%,比上年多5.2个百分点,旺长苗41.7万亩,占0.8%,比上年少1.8个百分点;基本苗18.09万,比上年多0.96万;群体50.6万,比上年少7.3万;单株分蘖2.78个,比上年少0.65个;单株次生根3.84条,比上年少0.82条。
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随着冬小麦的春季到来,田间管理技术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下面是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参考内容:
一、土壤管理
1. 耕地整地:春季是土壤整地的重要时期,及时整地有利于改善土壤通气性和
保持土壤湿度。
2. 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关键。
春季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冬小麦生长。
3. 耕地松土:春季及时松土有利于土壤保水和保温,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冬小
麦的产量。
二、水分管理
1. 合理浇水: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冬小麦需要增加水分,但要避免水分过多导
致水涝。
根据土壤湿度和冬小麦生长情况,合理浇水。
2. 灌溉管理:定期巡查田间灌溉设施,保证冬小麦的水分供应,避免因缺水或
过湿而影响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
1. 定期清理病虫害:春季是冬小麦病虫害易发期,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
虫害滋生源。
2. 防治病害:对冬小麦常见的病害如锈病、赤霉病等,及时使用农药进行防治,避免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四、田间管理
1. 及时除草:春季田间杂草生长旺盛,及时除草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 调整密度:根据冬小麦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疏苗,保证每株冬小麦的生长空间,促进产量的提高。
以上是2024年全国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参考内容,希望能对冬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具体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冬小麦的良好生长和高产。
山东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粮油,栽培技术

山东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粮油,栽培技术
1.划锄镇压,促旺苗转壮。
土壤冻融使表层土壤变得疏松,不利于根土结合和水肥的吸收,因此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镇压,以弥合裂缝,沉实土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避免气温骤变对麦苗的伤害;镇压1次可抑制旺苗地上部生长5-7天,并促进根系生长,有利于旺苗转壮。
旺长麦田春季应镇压2-3次。
2.适当推迟春季浇水时间。
旺长麦田冬前小麦群体较大,所以春季应当控制小麦分蘖继续发生,加速高位蘖衰亡,形成健壮群体。
为此,春季浇水时间应视情况适当推迟,促进小麦分蘖两极分化,实现旺苗转壮。
3.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由于冬前大于0℃的积温较常年偏多,降水次数多和降水量大,土壤含水量偏高,全省有相当一部分未进行冬前除草,杂草种类多、基数大,再加上冬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春季杂草和纹枯病偏重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春季管理应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杂草防治应在划锄镇压后,结合天气、小麦苗情和杂草情况进行化学除草,严防杂草灾害发生。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主要措施,一是通过划锄、除草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减轻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二是在3月上旬、中旬,选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250毫升/亩或20%粉锈宁乳油50-60毫升/亩,兑水50~100公斤,对小麦茎基部喷雾,重病田间隔7-10天再喷一次。
4.春季肥水管理。
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15-20公斤尿素。
没有施磷、钾肥做基肥的麦田,每亩地可以追施10公斤尿素和15-20公斤磷酸二铵。
第1页共1页。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一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0一0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鲁农发电[2010]11号【发布部门】山东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10.02.07【实施日期】2010.02.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发电〔2010〕11号)各市农业局(农委):2009年秋种期间,我省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加之入冬时间早、寒潮次数多、气温降幅大、低温时间长,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足,群体偏少,苗情复杂,给春季麦田管理增加了难度。
近期,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在组织有关专家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多次考察会商的基础上,制定了《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参照执行。
今年“春脖子”短,春季农业生产时间紧、任务重。
各地要及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生产第一线,根据当地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气候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狠抓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为确保全省小麦生产再夺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山东省农业厅二〇一〇年二月七日二〇一〇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一、小麦苗情分析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5342.8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
从冬前调查情况看,全省小麦苗情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群体偏小,个体偏弱。
一类苗面积减少,二、三类苗面积增加。
全省一类苗面积1921.9万亩,占36%,比上年减少6.7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2353.5万亩,占44%,比上年多3.4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1025.8万亩,占19.2%,比上年多5.2个百分点,旺长苗41.7万亩,占0.8%,比上年少1.8个百分点;基本苗18.09万,比上年多0.96万;群体50.6万,比上年少7.3万;单株分蘖2.78个,比上年少0.65个;单株次生根3.84条,比上年少0.82条。
究其原因,主要是去年11月以来,我省小麦分蘖初期遭遇了有气象记录(1958年)以来历史上同期少有的降雪和强寒流天气,旬均温(11月中旬)降至-0.1℃,10月11日-11月底的积温比2008年同期偏少94.4度,冬前分蘖期较常年减少10~15天,导致了小麦冬前主茎叶普遍少约1片,冬前单株分蘖和每亩群体较往年减少。
山东省小麦生产省春管抗旱主要技术措施

山东省小麦生产省春管抗旱主要技术措施抓紧浇灌保苗水对于分蘖节处于干土层或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50%以下,出现点片黄苗或死苗的麦田,要把浇好保苗水、促苗壮作为春季管理的首要措施。
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在气温稳定在3℃,5厘米土层土壤温度稳定在2℃~3℃时,应抓紧时间进行灌溉。
浇水时,应做到小水灌溉,当日下渗,地表无存水,以免夜间结冰。
灌溉时应尽量避免大水漫灌,可采用长畦改短畦或用小白龙移动灌溉,以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灌水量。
浇后锄地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
对于因旱受冻黄苗、死苗或脱肥麦田,灌溉时每亩地同时追施10公斤磷酸二铵和15公斤尿素。
浇水后要适时划锄破除板结,保墒增温,促进春季分蘖发生和次生根生长。
突出搞好水浇麦田的分类管理对于冬前浇过越冬水的水浇麦田,春季管理应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对于返青始期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的三类麦田应以促为主,主抓返青肥水;对于返青始期每亩总茎数60-80万和45-60万的一、二类麦田,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主抓起身肥水。
浇水时,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镇压划锄保墒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应在小麦起身前及时进行镇压、划锄。
达到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保墒、提温、除草目的。
旱地麦田还应结合降雨,追施化肥,以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有条件的可每亩配施5公斤磷酸二铵。
加强小麦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春季是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
应加强测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旱地小麦田应注意春季麦红蜘蛛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水浇地高产田应加强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和白粉病等的预测报防治工作。
预防早春冻害发生在抗旱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采取灌水喷洒防冻剂等措施预防冻害发生。
若早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加强冬前麦田管理的紧急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加强冬前麦田管理的紧急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6.11.06•【字号】鲁农发电[2006]59号•【施行日期】2006.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加强冬前麦田管理的紧急通知(鲁农发电〔2006〕59号)今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秋种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克服了干旱、高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省秋种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初步统计,全省播种有麦面积5970万亩,比上年减少130万亩。
目前,全省小麦长势总体不错,但受前期气温偏高和干旱等因素影响,小麦旺长严重,旱情持续发展,地下害虫、草害偏重发生,对明年夏粮生产十分不利。
初步调查,全省小麦有1500万亩出现不同程度旺长,麦田受旱面积2450万亩,其中重旱660万亩。
为切实加强冬前麦田管理,确保明年夏粮丰收,特作如下通知:一、切实加强对麦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由于今年我省气候异常,小麦苗情差异较大,部分地块旺长严重。
及时搞好冬前麦田管理,对于培育冬前壮苗,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努力夺取明年夏粮丰收十分重要。
各地要切实提高对搞好冬前麦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切实抓好冬前麦田管理组织工作。
要抓紧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认真搞好小麦苗情、墒情、病虫情的调查,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省厅制定的《2006年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见附件),制定具体的分类管理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
省厅将继续组织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根据当地情况,在生产的关键季节,及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和帮助农民搞好麦田管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普及推广适用技术,切实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位率。
二、认真落实冬前麦田管理的各项措施根据今年小麦苗情实际,在冬前管理上要以控旺、促壮、安全越冬为主要目标。
山东省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作业 , 成本低 , 产显著 ,经济效益好等 措施是密 切关注 天气变化 ,在 降温之前 增
优点。 为提高 除草效果 , 应根据杂草 类型 灌水 。 有浇 灌条件的地区 , 在寒 潮到来前
选择 除草 剂种类 ,对 以阔 叶杂草为主 的 喷水 , 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 , 防御 可 对
虱 、预防丛矮病。此外 , 还应注意加强对 冻害。早春 冻害 ( 倒春寒 ) 是指小麦进入 因寒 潮到来 , 表温 地 小麦黄矮病 、 丛矮病、 叶蜂和地下害虫 返青拔节这个时期 , 麦 的 防治 。 度降到 0C以下 ,发生的霜冻危害。因为  ̄
应用化学 除草剂 防除 田间杂草 ,具 此时气候 已逐渐转暖 , 又突然来寒潮 , 故
山东省小麦春季管理意见
据农业部门 20 年冬前调查 ,山东 时以后 、无霜冻时搞好镇压。 09 省小麦播种面积 36 2 5 . 万公顷 (3 2 8 Y 54 .7 ( ) 二 因地 因苗制宜 , 搞好肥水管理。 亩) ,比上年增加 16 万公顷 (5 .7 2 万亩 ) 对于地力水平较高 ( 。 尤其是 0 6 .7公顷高 总体情 况是 , 一类苗面积减少 , 、 二 三类 产攻关 ) 、群体偏小的地块 ,早春 要抓紧 苗 面积增加 。虽然我省小 麦苗情总体偏 划锄 , 追肥仍在拔 节期前后进行 。 对地力
( ) 三 注意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春季
导 ,以促为主 ,加快苗情转化升级。在具 是各种病 虫草害 多发的季节 。各 地一定
体措施上各地 应重点抓好 以下几个方 面: 要搞好测报工作 ,及早备好药剂、药械 ,
( ) 一 适时划锄镇压。早春划锄 ,既 实行综合防治 。 有保墒增温效果 , 又可消灭杂草。 各类麦 对小麦 白粉病 、 锈病 , 6 7 每 6 平方米 田在遇雨或因其他原 因造成土壤 板结 时, 可用 2 %粉锈宁乳剂 5 克 ,或 l%可湿 0 0 5
山东省冬前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术要点

积 4. 商, 1 7万 比 年 减 少 J 1 0 万 。 四 5 %辟 蚜 雾 町湿 性 粉 剂 6克 ,对 水 5 0 0~
钾 )3 7 7公斤 ,分别 比j年增加 05 公 和 地 下害 虫 的防 治 。 一 . 4
斤 、. 08 斤 、. 2公 03 斤 . 2公 .
二 、 季 管 理 技 术 要点 春
应 用 化 学 除 草 剂 防 除 Ⅲ问 杂 草 , 具
有除草迅 速 、 彻底 、 [ 时 , 于机械 省 省 便 针对 目前我省小麦苗情特点 ,为夺 化作业 , 成本低 , 增产 显著 , 济效益好 经 取 21 0 0年夏粮 丰收 , 下一 步麦 管理总 等优点 。为提高除草效果 , 应根据杂草类 的指 导 思想 是: 因地 因苗 制宜 , 类 指导 , 型选择除草剂种类 ,对以阔叶杂草为 主 分
1 20 秸秆还 【土壤悬松的地块 ,应在 晴好天 粒剂每亩 0 一 f j
积 增加 。从 全省 1 7市来 看 , 苗情 较 好 的 气 、 L午 l 点 以后 、 霜冻 时 搞好 镇压 。 0 无
克喷雾防治对猪
疆 / l 黜 瑚
’
有淄博 、 南 、 营 、 济 东 滨州 、 翻照等巾 , 群 城、 菏泽苗情较差 , 群体不足 5 0万。
D .一 ( 凶地 因茁 制 宜 . 好 肥 水 管 理 。 殃 殃 有 特 效 。 24 丁 二) 搞
体均在 5 以上 , 台 、 海 、 5万 烟 威 潍坊 、 聊 对 r地 力水平 较高( 尤其是 亩高产攻 关 )群体偏小地块 , 春要抓 紧划锄 , 、 早 以 20 0 9年冬前小麦苗情 , 除了群 体偏 增温促苗 , 追肥仍在拔 期前后进行 ; 对 少、 个体较弱不利因素外 , 还有 以 F不能 地力毖础 较差 、 群体较小地块 , 可在土壤 忽视 的因素 :一是 自2 0 0 9年 9月份 开 返 浆 时 借 墒 追 肥 , 一 亩 追 尿 素 75公 般 . 始, 山东有效降雨较少 , 入 l 进 O月份 , 全 斤 左 , 以促 进 春 季分 蘖 和根 系 下 扎 , 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积极组织安排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
发布日期:2010年2月20日来源:节水农业技术处
2009年秋种期间,山东省部分地区干旱严重,加之入冬时间早、寒潮次数多、气温降幅大、低温时间长,造成小麦个体发育不足,群体偏少,苗情复杂,给春季麦田管理增加了难度。
山东省农业厅提出了春季麦田管理五项技术措施,要求各地要及早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小麦生产第一线,根据当地苗情、墒情、病虫草情及气候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狠抓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为确保山东省小麦生产再夺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一)顶凌划锄镇压,促弱苗转壮
划锄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灭草等效果。
针对今年小麦苗情较差、个体偏弱的特点,各类麦田应把划锄作为早春麦田管理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
早春划锄的有利时机为顶凌期,即在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
拔节前力争划锄1~2遍。
划锄要注意质量,早春第一次划锄要适当浅些,以防伤根和寒流冻害,随气温逐渐升高,划锄逐渐加深,以利根系下扎,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去除杂草。
春季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使经过冬季冻融疏松了的土壤表土层沉实,使土壤与根系密接起来,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减少水分蒸发。
因此,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一定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冷空气侵入分蘖节附近冻伤麦苗;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在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促使土壤下层水分向上移动,起到提墒、保墒、抗旱作用;对长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抑制地上部生长,起控旺转壮作用。
另外,镇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二)分类指导,科学施肥浇水
1.三类麦田主抓返青肥水。
三类麦田一般每亩冬前群体小于45万,多属于弱苗类型。
春季田间管理应以促为主。
对墒情较差,群体偏小的地块,墒情差是主要矛盾,在早春小麦返青期就要进行肥水管理。
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尤其是高产攻关田)、群体偏小、墒情较好地块,群体小是主要矛盾,早春要抓紧划锄,以增温促苗促早发,起身期根据苗情转化情况进行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
对地力基础一般、群体较小,但墒情较好地块,肥料和群体是主要矛盾,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返青早期借墒施用追肥量40%的氮素化肥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剩余的60%氮素化肥待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促进小麦发育,提高穗粒数。
2.二类麦田主抓起身肥水。
二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45~60万,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的过渡类型。
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发生,巩固冬前分蘖,提高冬春分蘖的成穗率。
地力水平较高,群体55~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以后、拔节以前追肥浇水;地力水平一般,群体45~55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土壤墒情较差地块,追肥、浇水时间酌情提前。
3.一类麦田主抓拔节肥水。
一类麦田的冬前群体一般为每亩60~80万,多属于壮苗麦田。
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对地力水平较高,浇过冬水,群体65~80万的一类麦田,春季第一肥水过早会促使群体偏大,后期早衰,对这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
因此,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防倒伏,在拔节期的中末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
对地力水平一般,浇过冬水,群体60~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
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5公斤。
对没浇冬水地块,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地力基础,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追肥浇水。
墒情、地力较差的地块浇水、追肥时间要提前,反之推后。
4.旺苗麦田的肥水管理。
这类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
拔节期以后,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和倒伏。
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
一是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二是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
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三是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5.旱地麦田的肥水管理。
旱地麦田由于没有水浇条件,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抓紧进行镇压划锄、顶凌耙耱等,以提墒、保墒。
弱苗麦田,要在土壤返浆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素化肥,以利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一般麦田,应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间降雨后,抓紧借雨追肥。
一般亩追施尿素12公斤左右。
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三)搞好测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
各地一定要搞好测报工作,及早备好药剂、药械,实行综合防治。
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技术,重点做好返青拔节期和孕穗期两个关键时期病虫害的防治。
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关键环节之一。
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或用多菌灵胶悬剂或甲基托布津防治;防治根腐病可选用立克锈、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
以上病虫混合发生的,可采用以上对路药剂一次混合喷雾施药防治。
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应切实做好。
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丙环唑乳油每亩8~9克,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30克,或12.5%烯唑醇超微可湿性粉剂32~64克喷雾防治,兼治一代棉铃虫可加入Bt乳剂或Bt可湿性粉剂;赤霉病和颖枯病以预防为主,穗期如遇连阴天气,在小麦扬花10%~20%时喷药预防。
可用80%多菌灵超微粉每亩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喷雾。
要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
穗部均匀喷雾;穗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喷雾,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还可兼治灰飞虱;防治一代粘虫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
由于去年降温较早,化学除草面积较小,应强化返青后化学除草工作。
目前,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使阔得、麦喜、使它隆、巨星等除草剂,特别是20%使它隆,每亩50~60毫升喷雾防治,不仅对以荠菜、播娘蒿等为主的麦田杂草防效好,而且对泽漆也有较好防除效果。
6.25%使阔得水分散颗粒剂每亩10~20克喷雾防治对猪殃殃有特效。
防治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可用3%世玛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6.9%噁唑禾草灵(骠马)每亩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
除草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早春冻害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的霜冻危害。
因为此时气候已逐渐转暖,又突然来寒潮,故也称为倒春寒。
防止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灌水。
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因此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在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以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同时,灌水后土壤水分增加,土壤导热能力增强,使土壤温度增高。
因此,有浇灌条件的地区,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另外还有小麦蘖芽可以长成分蘖成穗。
只要加强管理,仍可获得好的收成。
因此,若早春一旦发生冻害,就要及时进行补救。
主要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肥料。
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
及时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天达2116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明显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小麦产量。
(五)严禁牲畜啃青
啃青影响小麦光合作用,还容易加重小麦冻害,严重者将麦苗连根拔出,造成死苗,减产非常显著。
针对今年我省大部分麦田群体不足,个体较弱的现状,各地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杜绝麦田啃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