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国际贸易结算是指双方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按照约定的方式进行货款的结算。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结算方式对于有效降低贸易风险,提高贸易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根据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特点,探讨其选用及风险管控。

1. TT(Telegraphic Transfer)TT是一种信用证结算方式。

进出口双方通过银行向对方发出电汇,贷方银行将货款划入收款方银行账户。

该方式成本低,交易速度快,适用于小额交易。

在风险管理方面,进出口企业需要关注电汇支票背书和银行确认时间等问题,防范虚假电汇和欺诈行为。

2. LC(Letter of Credit)LC(信用证)是一种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结算方式,是银行对出口商支付客户的保证。

进出口商通过开立信用证的方式,让银行作为中介,向收款方做出支付保证,确保货款能够如期收到。

对于进口商而言,该方式尤其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货款支付风险。

在选用LC时,需要注意文件费用、转让手续费等成本,以及货款支付条件、议付期限等细节问题。

DP(货款付单)是双方先恢复货物和单证,随后由买方向卖方支付货款的结算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信誉较好的客户和稳定的交易对象。

在选用DP时,企业需要关注货物交付时间、价格双方的信用等问题,防范货款风险和欺诈行为。

DA(承兑交单)是指单证与汇票同时提交给买方,由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承兑交单,随后由买方按照协议支付货款。

该方式适用于信誉较好、能够承担汇票风险的客户。

在选用DA时,需要关注时间、信用、承兑汇票利率等问题。

综合来看,不管是TT、LC、DP还是DA等结算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结算方式既能有效防范风险,也可以提高贸易效率。

在具体操作中,企业需要注意文件真实性、信用方的可靠性和交付时间等问题,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降低结算风险。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国际贸易结算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以货物和服务为交易对象,采取一定的支付方式进行结算的过程。

不同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对于贸易双方来说具有不同的风险和优势。

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对于贸易双方非常重要。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应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从信用度、资金成本、操作风险、汇率风险和政治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将对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其风险管控进行详细的探讨。

1. 预付款方式预付款是指进口商在收到货物之前向出口商支付全部货款的结算方式。

预付款的优势在于出口商可以获得预付款的资金,进口商可以获得出口商的信任。

预付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出口商可能无法按时交货或交货不符合质量标准,导致进口商无法获得预付款所购买的货物,从而造成损失。

如果出口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履行合同,那么预付的货款将难以追回。

在选择预付款方式时,进口商和出口商都需要对对方进行充分的信用调查,以减少交易风险。

4. 进口融资和出口融资方式进口融资是指进口商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或信用证等方式获得资金,用于支付货款的结算方式。

出口融资是指出口商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或信用证等方式获得资金,用于生产和运输货物的结算方式。

进口融资和出口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为贸易双方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交易资金成本。

进口融资和出口融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贷款利息和手续费等成本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

在贷款期限和利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选择进口融资和出口融资方式时,贸易双方都需要谨慎评估资金需求和成本,选择信用度较好的银行,以减少交易风险。

5. 外汇远期合约方式外汇远期合约是指贸易双方通过银行签订的、约定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某一特定价格、某一特定货币的买卖合约的结算方式。

外汇远期合约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锁定未来货币的汇率,降低汇率风险。

外汇远期合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如果未来汇率偏离合约汇率,将会导致一方面的损失。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是指买方和卖方在国际贸易中进行货款结算时所采取的方式。

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包括信用证、跟单托收、电汇和票据承兑等。

不同的结算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风险,买卖双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结算方式,并进行风险管控。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广泛的结算方式之一。

信用证是由买方的银行开立,保证卖方按照合同约定出货后能够获得支付货款。

信用证可以有效减少卖方的支付风险,使得卖方可以相对放心地发货。

信用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买方的银行可能会拒付信用证款项,或者买方可能会在收到货物后提出质量异议,导致卖方无法及时获得货款。

跟单托收是一种结算方式,买卖双方通过各自的银行进行结算。

卖方将出口货物的单据交给自己的银行,由该银行代表卖方向买方的银行请求付款。

买方的银行在收到货物后,通过向买方索要付款,再将货物交付给买方。

跟单托收的优势是费用低,且可以使卖方保持对货物的控制,但同时也存在付款风险,例如买方的银行可能会拒绝付款,或者买方可能会提出货物质量异议。

电汇是一种即时的结算方式,通常使用于较小金额的国际贸易。

卖方将货物发运后,买方通过向卖方的银行发送电汇指令来支付货款。

电汇速度快,资金可以即时到账,减少了违约风险。

电汇方式也存在支付风险,例如买方可能会选择延迟支付或拒绝支付货款。

票据承兑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买方通过承兑银行向卖方出具承兑汇票,约定到期日支付货款。

票据承兑可以为卖方提供一定的支付保障,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买方可能会提前要求卖方发货,导致卖方无法及时获得货款,或者买方在到期日拒绝承兑汇票。

在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时,买卖双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交易金额、对方信誉、商品特性等。

为了降低支付风险,买卖双方可以采取一些风险管控措施,例如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支付保障,签订合同明确支付条件,以及及时跟踪货物运输和付款情况等。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和货款支付保障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支付或收款的风险。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贸易参与方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下是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的分析。

一、汇率风险汇率是资金结算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贸易中,双方往往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结算,如果汇率波动较大,可能会导致货币价值的损失。

为了避免汇率风险,贸易参与方可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汇率套期保值工具,如远期外汇合约和期权合约,锁定较为稳定的汇率;2. 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约定结算货币的选择权,以便在汇率波动较大时切换货币;3. 监测汇率变动,及时调整结算方式或货币选择。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买方或卖方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而导致的损失。

为了降低信用风险,贸易参与方可采取以下措施:1. 对合作方进行信用评估,包括审查其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和信誉等;2.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付款期限和付款方式,并约定违约责任和赔偿方式;3. 使用信用保险或保函来覆盖潜在的信用风险;4. 分期收款或分批交货,以降低信用风险的规模。

三、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双方在国际贸易中存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可能导致合同纠纷无法解决或解决困难的风险。

为了防范法律风险,贸易参与方可采取以下措施:1. 在合同中明确选择适用的法律和仲裁规则,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 寻求专业法律咨询,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有效性和合规性;3. 在涉及较大金额的贸易中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或信用证等结算方式,以便通过银行机构的担保来降低法律风险;4. 在国际贸易合同中使用国际贸易术语(如INCOTERMS)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主要来源有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为了防范这些风险,贸易参与方可以采取汇率套期保值、信用评估、合同约定、保险或保函、法律咨询等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防范措施,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带来的损失,并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指参与国际贸易的双方在进行贸易结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类型:1. 汇率风险:由于国际贸易结算中通常涉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波动可能导致结算金额的变动,增加贸易双方的结算风险。

2. 政治风险: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变动、战争、恐怖主义等因素可能导致贸易合同中的某一方无法履行合同,从而影响到贸易结算。

3. 违约风险:贸易合同一方无法按照约定进行结算,可能导致贸易结算的失败,给贸易双方带来经济损失。

4. 不可控风险:包括自然灾害、运输事故、通关问题等不可预测的风险,可能导致贸易结算的延迟或失败。

二、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1. 控制汇率风险:贸易双方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如使用专门的结汇方式、控制货币兑换时机等方式来降低汇率风险。

利用金融工具如货币互换、汇率远期合约等也可以对冲汇率风险。

2. 提高合同约束力:贸易合同应明确规定双方在结算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信用担保措施,如提供合法的担保或选择信用良好的结算银行,以减少违约风险。

3. 分散风险:贸易双方可以选择多种结算方式,如信用证、托收、支付宝等,以分散风险。

贸易双方可以选择多个合作伙伴,通过分散贸易对象来降低风险。

4. 加强风险管理:贸易双方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控等环节,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5. 保险防范:贸易双方可以购买相应的贸易保险,如信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为贸易结算提供保障。

三、结论: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国际贸易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带来的巨大损失。

贸易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贸易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减少贸易结算风险的发生。

对于无法完全控制的风险,贸易双方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购买相应的贸易保险,为贸易结算提供保障。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贸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贸易双方无法按照合约约定的方式进行结算,从而对双方的贸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和减少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采取合适的结算方式是防范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包括信用证、托收、电汇等。

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双方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交易金额的大小来选择适当的方式。

信用证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普遍应用的结算方式,它通过银行的介入,确保买卖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减少了双方在结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也是减少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加强交流和相互信任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方可以共同制定合理的结算条件和流程,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和争议。

通过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降低贸易双方之间的信任风险和违约风险,减少结算风险的发生。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是防范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买卖双方可以建立风险管理部门或咨询专家团队,负责对可能出现的结算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结算风险,减少结算风险对贸易双方的影响。

了解和熟悉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是防范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双方应该遵守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双方可以通过了解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合同条款和结算方式,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纠纷和风险。

双方还可以通过诉讼和仲裁等方式来解决合同纠纷,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风险之一。

为了防范和减少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如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了解和熟悉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用及风险管控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是指进出口双方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行货款结算的方式。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选择适合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并进行风险管控对于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常见选择、不同结算方式的优缺点及风险管控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广大贸易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在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双方需要通过结算方式进行货款结算。

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包括信用证结算、跟单结汇、托收结算和信汇结算等。

不同的结算方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企业在选择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和取舍。

1. 信用证结算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支付方式,它是一种由买方银行向卖方提供担保的付款方式。

信用证是一种双方都比较信任的付款方式,可有效降低进口商对于货款支付的担忧。

信用证的使用可以确保进口商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同时也可以确保出口商按照合同要求提供货物和文件。

信用证结算费用较高,申请和审批过程复杂,且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需要企业在使用时谨慎选择。

2. 跟单结汇跟单结汇是指出口商通过银行向进口商出具汇票,并通过同一银行要求买方支付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这种结算方式相对灵活,操作上也相对简单。

跟单结汇需要进出口双方信用较高的合作伙伴,对于一些信用欠佳的客户,可能会存在较高的风险。

3. 托收结算二、不同结算方式的风险管控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还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结算方式所涉及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在使用信用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企业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管控措施:(1)审查信用证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确保信用证的有效期、金额和条款与合同一致。

(2)在提供货物和文件前,要求银行对信用证进行预审,以确保货款能够顺利收回。

(3)留意信用证中限制付款的条件,如“不可撤销”、“不可转让”等,避免因此而造成付款拖延或不付款的风险。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算也变得日益复杂。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涉及跨国货币支付、多种结算方式、不同国家法律政策的不同等因素,贸易结算风险成为了国际贸易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分析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结算风险。

一、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的主要形式在国际贸易中,结算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汇率风险:由于涉及不同国家的货币,跨国贸易结算时存在着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可能导致贸易结算金额的增加或减少,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买方或卖方无法履行合同义务,导致贸易结算发生问题的风险。

包括买方无法按时支付货款或卖方无法按时交付货物等情况。

3. 政治风险:跨国贸易结算中,政治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法律变化等原因导致的风险。

贸易双方国家之间发生政治冲突或出现国家政策调整等情况,都可能对贸易结算造成影响。

4. 法律风险: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环境不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由于合同法律条款不清晰或存在歧义,导致结算产生纠纷的风险。

5.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贸易结算操作不当导致的风险,包括资金操作失误、资金支付延误、结算流程不当等情况。

1. 汇率风险的防范针对汇率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防范:- 使用外汇期货或远期合约进行风险对冲,锁定未来货币兑换的价格,避免汇率波动对贸易结算产生影响。

- 在制定合可以约定结算货币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以降低汇率风险。

- 在跨国贸易中,尽量选择与自身货币相对稳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减少汇率波动对结算的影响。

为防范信用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贸易合作伙伴进行信用调查,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选择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进行贸易往来。

-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付款方式和付款期限,确保卖方能够按时收到货款,买方能够按时收到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
[摘要]目前,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来讲国家贸易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大,也就是说国家贸易结算的方式怎样的选择、风险的防范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因此,本文对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的观点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结算风险防范
一、国际结算的方式
1.国际汇兑结算。

这是相对其他的方式来比较是通行的,就是付款方由银行在转汇给收款方面,在这个其中一共有汇款人、接收人、汇出和汇入的银行,那么,在进行汇款的时候,必须现有汇款方面先填写境外汇款的申请书,和购汇用的申请书,另外还必须加盖银行的印章,之后再预留起来,并且还要提供对应的发票等向相关的手续,然后再将这些准备好的资料在一次提交给银行,之后银行会用加压电讯文件的形式在将支付的授权书直接发送给汇入的银行
方面,在这其中会交接给银行,解付给指定的收款人。

2.托收结算。

托收结算的方式就是由出口方向进口方在收取各种款项的一种结算形式,那么托收结算的范式有跟单托收和光票托收2种形式,跟单托收也就是在厨楼方面在将货物运到船上之后,在将相关的手续托交给银行,之后托收银行在将进口商付款之后,在将货运单据将相关的手续交给进口方,另外发票托收实质上就是委托人在交给托收银行一张或数张汇票向国外债务人收款的支付凭
证或有价证券。

3.信用证结算。

信用证的结算方式就是由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和需要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就可以凭相关的单据就能够向指定的收款人付款,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并支付该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

二、国际结算的风险
1.汇兑结算
(1)这样的赊销结算的方式就是在于出口商方面已经将货物发给进口商,但是还没有得到相应的进口商的付款承诺,在这时候就将所有的出口货物的凭证交给了进口商方面,也就是先收货,后付款的一种结算形式,那么在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在里面,能否得到进口商的汇款,就要全部看进口商方面的信誉怎样,就以信誉来判定决定,万一出现进口商方面的违约的现象发生,就造成了货款和货物全部丢失,那么,就形成了进口商方面可以自由的取到进口商发出的货物,并进行随意的支配。

(2)货到付款的形式,就是出口商先将货物发给进口商方面,当进口商方面在接到货物之后,在将款项付给进口商方面,目前,货到付款的方式有寄售和售定,只不过就是在是付款上有些不同,就是时间上有差别,但是呢,出口商还要按照规定必须承担所有的风险,但是在众多的出口贸易之中呢,大多数十采用售定发的方式来进行交易,等进口商和出口商双方达成一致,并且签订合同之后
再进行付货的交易。

(3)预付货款的方式:就是由进口商先将所有的货款鲜于辅给出口商,出口商在收到进口商付款的单据之后,在进行付货,但是一般都采用的是定金预付的方式进行。

2.托收结算
(1)进口商的信用风险和代收银行的风险:那么假如出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进口商回归找各种理由拒收货物,另外还有可能与代收的银行方面协商好,串通起来等不好的方式进行骗取货物。

(2)进口国家的政治风险:在进口商方面的国家也会因为战争、罢工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得不到进口许可证,而导致不能按时付款,这些的现象都属于是进口商所要考虑的国家的政治风险。

(3)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主要在于假如进口商出现违约的情况,并且找各种原因来拒绝付款,这时就会导致收回失败,这时候假如出口商找任何的理由拒绝付款,那么,在这其中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全部由财务承担,这就是财务风险。

三、防范措施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企业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方法。

它可以完全避免某一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其他方法只能够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

也就是说,出口商是否准备与一家外国公司发生贸易业务往来,必须先对其资信进行调查,在确定其资信良好的情况下再
与其进行交易。

只有资信优良的客户才可以选用汇付方式。

另外,结算风险会使买卖双方蒙受损失,买卖双方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风险。

在签订合同时,首先要选择好结算货币。

若以本币结算,不存在外汇风险;若必须以外汇结算,在交易磋商中应当尽量争取选择出口用硬币、进口付汇用软币的原则。

其次,企业也可以通过套期保值,进行与贸易结算外汇流向相反的远期外汇交易来消除结算风险。

2.首先要进行对进出口商方面的银行信用度的核实,必须仔细的进行调查公司的代收可靠地信用程度,还可以投保信用险,一次来转嫁出口收汇的相关风险,目前,国家出台了一些关于鼓励广大贸易出口企业,实际上就是以财政资金作为保障,并进行设立了专门的保险机构,以此为出口商提供收汇安全的一些政治保险的相关政策制度,它的作用是一般商业保险企业不能承保和不敢接收的境外信用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选择多种结算的方式在一起,首先可以选择预收一些货款,这样就可以降低风险,因此,想要确保托收方式的收款安全,出口商可以预收一定的预付金,余额用d/p即期的方式收汇。

预付金的比例和汇付一样,一般为合同总值的25-30%
为宜。

四、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来,国际贸易的相关业务相对其他行业的风险系数比较,是非常高的,并且每个业务的环节的风险都是很危险的我,
一旦出现任何的差错,都会给当事的好几方带来一定的损失,然而,结算的环节在整个的国家贸易业务中时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其风险的防范措施对于进出口的企业来讲是很重要的,在今天21世纪,全球的经济一体化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怎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在国际贸易结算时的风险,减少对资金的占用,怎样能够加快资金的周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苏宗祥.国际结算(第三版)[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王香芬.信用证方式下出口商的风险与防范[j].科技信
息,2008,27
[3]叶玉红.信用证项下单据不符的处理及防范[j].黑龙江对外
经贸,20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