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合集下载

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
mmol/L以下), 6. TG降至1.5 mmol/L以下;
49
3.降脂药物的选择: 他汀类药物可减少糖尿病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肾功能减退,
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首选口服他汀类药物,以TG升 高为主时可首选贝特类降脂药; 他汀类和贝特类联用: 混合性高脂血症经单用他汀类或贝特 类未达标者,可考虑两药联合治疗; 必要时谨慎联合,但剂量应小;两药分开时间服用;他汀类 和贝特类联用时,首选非诺贝特。 他汀类和依折麦布联用: 单用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后LDL-C仍 未达标者,可考虑他汀类和依折麦布联用。
两者重叠
结节型
肾小管萎缩 : TBM增厚
肾间质: 水肿,纤维化,细胞浸润
肾血管: 内膜、弹力层增厚,玻璃样物质沉积,肾微 血管硬化
5
2010年,肾脏病理学会研究委员会DKD病理分级标准: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适用) 肾小球损伤分为4级: Ⅰ级: GBM增厚; Ⅱa 级: 轻度系膜增生; Ⅱb级: 重度系膜增生;
疗; 研究的结果包括UTP, UAER, GFR, ESRD, 血肌酐, 高钾血症, 低
血压, AKI; 对轻症DN和重症DN、高剂量联合和低剂量联合进行亚组分析。
39
按照以下分类进行亚组分析: 轻症DG:
eGFR ≥ 60 ml/min/1.73m2和/或大量蛋白尿(尿白蛋白/肌 酐≤ 1000 mg/g或尿蛋白排泄率≤ 1.5μg/ml); 重症DG:
缬沙坦80 mg 坎地沙坦4–8 mg
替莫普利2 mg
氯沙坦50 mg
卡托普利100mg
培哚普利 8 mg
厄贝沙坦 300 mg
+ 赖诺普利40 mg
依那普利 40 mg
坎地沙坦16 mg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是什么?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是什么?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标准是什么?*导读: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来确诊:这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对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医生常常跟糖尿病患者说的就是,糖尿病本身不会危及的人的生命,所以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才是糖尿病治疗的意义所在。

都说久病成医,相信很多患者对这种疾病都很了解,有的甚至比有些医生还清楚,但是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想必还是有很多患者不清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来确诊:这是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2、眼底检查:倘若患者在诊断时有必要,那么就还可做作荧光眼底造影,这时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变。

3、一旦患者体内的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 超测量肾体积增大,那么病情就是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

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4、尿糖定性检查:该检查方法是为了及早的筛选糖尿病肾病,是一种较简易的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5、一旦患者体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那代表患者的病情已是糖尿病肾病晚期。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微量白蛋白尿对于已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当紧密高度关注尿蛋白尤其就是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和血压等,例如病程中逐渐发生微量黑蛋白尿、蛋白尿、肾功能消退综,则糖尿病肾病的确诊并不困难。

糖尿病病史数年发生持续性微量黑蛋白尿(uae常在20~200μg/min或30~300mg/d间),即为应疑内科“早期糖尿病肾病”;如果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发生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即为应当考量“临床糖尿病肾病”确诊。

疑难病例应当展开肾穿刺病理检查,若肾小球并并无显著细胞病变,而系膜基质弥漫着变宽及gbm广为变厚(早期Jaunpur电镜检查证实),尤其发生kimmelstiel-wilson结节时,确诊即可奠定。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1)对于糖尿病早期或糖尿病和肾脏炎症同时辨认出时,确诊须要融合糖尿病其它脏器系统的侵害例如糖尿病眼底炎症和外周神经病变小等,存有肾损害整体表现但可以确定其它病因所致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一些特点例如血尿少见、虽步入肾衰竭期限但尿蛋白量并无显著增加、肾体积减小或增大程度与肾功能状态不平行(应当与肾淀粉样变并作辨别),必要时作肾穿刺活非政府检查。

(2)在糖尿病病程中突然发生肾功能减退,应首先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减退,尤其对于糖尿病早期、尿蛋白<lg/24h的人。

糖尿病时血清肌酐常不能准确反映患者肾功能状态,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和肌肉量减少使肌酐产生量下降,引起血清肌酐上升与gfr下降不平行;而酮体则可使肌酐测定值升高。

在dn肾衰竭时,很多临床表现既可由尿毒症引起,也可由糖尿病的其它并发症引起,应作仔细鉴别。

如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一系列表现,胃轻瘫导致恶心、呕吐;外周神经病变引起四肢感觉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等。

(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有一些特征性发生改变,一些病理类型存有显著血尿;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主要祸及人球小动脉,且常尚无眼底动脉硬化及左心心室下垂。

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一种常见的肾脏并发症,而其中早期诊断对于病情防范和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第一种指标是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它是评估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糖尿病患者的eGFR会随着疾病的进展而逐渐下降,因此早期诊断时,对于eGFR的检测可以判断肾脏功能的损害程度。

一些研究表明,尤其是当eGFR≤60ml/min/1.73m2时,糖尿病患者肾脏损害的风险显著增加。

第二种指标是尿白蛋白(UAE)水平检测,它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尿微量白蛋白(MICRO-UAE)的检测可以非常准确地判断肾脏微血管的损害情况,这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一些研究表明,当MICRO-UAE≥20μg/min时,提示肾脏损害的风险增加。

第三种指标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它是一种炎症标志物。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损害往往与炎症反应有关,hs-CRP的检测可以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

一些研究表明,当hs-CRP≥3mg/L时,提示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

第四种指标是血清硬度检测,它是评估动脉血管硬化程度的标志物。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肾小球和微血管病变往往与全身血管病变相关,因此血清硬度的检测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些研究表明,当血清硬度指数(SI)≥10时,提示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增加。

NGAL: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物

NGAL: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标志物

保 护 肾脏 功 能 的作 用 。 3 N L 可 通 过 诱 导 。 管 、 质 中 ) GA 肾小 间 的 中性粒 细胞 凋 亡 , 制及 减 少 炎 症 损 害 肾脏 。4 在 DN 发 生 抑 ) 的早 期 , MMP 这 一 基 质 金 属 蛋 白 酶 表 达 增 高 , 挥 降解 系 膜 9 发 区细 胞外 基 质 、 少 基 质 沉 积 的作 用 , NG 减 而 AL是 MMP 9的 重 要 活 化 物 , 能 也参 与 DN纤 维 化 过 程 。 可 NG AL与 D 的关 系 在 2 0 N 0 9年 2月之 前 未 见 国 内外 有 相
过去的 1 O年 里 , AKI 治 疗 有 了 很 大 进 展 , 其 死 亡 对 的 但 率 仍 高 达 6 . , 测 其 发 病 的 诊 断 指 标 —— 血 肌 酐 存 在 不 O3 预 敏 感 、 后 的缺 点 , 他 传 统 的血 、 标 志 物 ( 血 高 敏 C反 应 滞 其 尿 如
最 新 研 究 _也 提 出 , N 5 ] 尿 GAL用 于 诊 断 急 诊 科 A 成 人 患 者 KI
具 有 极 高 的 敏 感 性 (0 ) 特 异 性 (9 ) 可 作 为 AK 9 和 9 , I的 早 期 标 志 物 并 预 测 。 损 严 重 程 度 。 综 上 所 述 , AL 在 各 型 肾 NG AK 发生 的极 早 期 就 明 显 升 高 , 到 保 护 。 的 作 用 , AL I 起 肾脏 NG
沈 东惠 杨 贤明 综 述 , 毅华 , 杨 审校
( .汕 头大 学 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 , 东 汕 头 5 5 4 ;. 东省 汕头 市第三人 民 医院 5 5 4 ) 1 广 10 12 广 1 0 1
【 要】 中性 粒 细胞 明胶 酶 相 关 脂 质 运 载 蛋 白( AL 是 1 9 摘 NG ) 9 3年 最 先 发 现 于 活化 中 性 粒 细 胞 中 的一 种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2 5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糖尿病肾病(DN)是非常常见和比较麻烦的并发症。

换句话说,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早期多无症状,血压[2]可正常或偏高。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

糖尿病早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呈高滤过状态,以后逐渐出现间隙蛋白尿或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程的延长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是糖尿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发现微量白蛋白尿,进行综合治疗,会给肾脏带来康复的机会。

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微量白蛋白尿的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不仅如此,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也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均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它对肾脏的影响是一个隐匿的发展过程。

糖尿病开始的时间实际上也就是糖尿病肾脏病变开始的时间。

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

临床蛋白尿期,以蛋白尿为特征,可以有水肿和血压升高。

最后进入临床终末肾病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到了尿毒症阶段就只能靠透析和换肾了。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尿中蛋白排出增加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之一,根据蛋白排出量,可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早期肾病期和临床肾病期。

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

早期肾病期,也叫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微克/分钟。

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逐渐增多,尿白蛋白排泄率超过200微克/分钟,也就是超过300毫克/24小时,相当于尿蛋白总量超过0.5克/24小时。

微量白蛋白尿用常规的方法基本不能查出,临床上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测定,所以仅仅检查尿常规是不能发现尿中微量白蛋白的。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目前,国际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下面将就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尿蛋白定量。

尿蛋白定量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尿蛋白定量
超过300mg/24h或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大于30mg/g,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二、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GFR)也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GFR低于60ml/min/1.73m²,伴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证据,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三、肾脏病变。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还需要通过肾脏病变的检测来确定。

肾脏病变的检测可以通
过肾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来进行诊断。

四、其他相关指标。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诊断指标外,还可以通过血肌酐、血尿素氮、血肌酐清除
率等指标来进行辅助诊断。

总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脏
病变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
病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和监测至关重要,以便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病变,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缓疾病的进展,保护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确诊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延缓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确诊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包括尿液检查、血液检查、生化检查、肾脏B超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的内容。

一、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筛查和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常见的尿液检查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糖、尿微量白蛋白等。

当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提示肾脏受损,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敏感指标。

二、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对于评估糖尿病肾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其中,肾功能检查中的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毒功能,而血糖和血脂的控制情况也会影响肾脏健康。

三、生化检查
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情况。

例如,血钾、血磷等指标的异常可能导致肾脏问题,而肝功能检查结果也可以反映患者的代谢状态。

四、肾脏B超检查
肾脏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血流等情况,对于评估肾脏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肾脏B超检查,可以发现肾脏体积减小、皮髓质分界不清等异常
表现。

五、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包括肾穿刺活检和血液检查中的肾组织病理分析。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肾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在病理学检查中,常见的糖尿病肾病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扩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后:绿色:低风险(如没有其他肾病标准,则无CDK);黄色:风险轻 度增加;橙色:高风险;红色:极高风险 2012KDIGO慢性肾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分类
AER (mg/24h)
A1
<30
A2
30-300
A3
>300
• AER:白蛋白排泄率 • ACR:白蛋白/肌酐比值
ACR(近似相等)
mg/mmol (mg/g)
• 一项荟萃分析纳入21 项临床研究,共有患 者78,342例,包括 4183例ESRD事件, 平均首次蛋白尿测定 时间为6个月
• 积极控制蛋白尿,可 使ESRD发生风险降 低17%(95%CI, 0.8-0.25)
该研究通过汇总各项观察性研究发现:长期随访过程中,只有一部分伴有微 量蛋白尿的T1DM患者进一步进展为临床肾病,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维 持或逆转
• ACR与患者未来eGFR相 关,甚至尽管ACR尚在正 常范围
* 与ACR<5mg/g组相比,P<0.05
T1DM
ESRD发生风险
全因死亡率
T2DM
Newman DJ,et al. Health Technol Assess.2005 Aug;9(30):iii-vi, xiii-163.
Heerspink HJ,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15 Aug;26(8):2055-64.
• 蛋白尿缺变点异性高, 特异性低
• 蛋白尿自发性缓 解
• 在微量蛋白尿范 围内的 ΔAER≠ΔGFR
需要更早更灵敏更特异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更需要能够有效预测肾功能恶化的指标
1 糖尿病肾病诊断现状
糖尿病肾病
2 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
3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肾小球损伤 指标 尿IV型
胶原 尿转铁
早期进行性 肾功能下降
出现早期肾功能下降患者的eGFRcr-cys变化情况;红色线条为发生大量蛋白尿;E:ESRD
Krolewski AS , et al. Diabetes Care. 2014;37(1):226-34.
• 蛋白尿优水点平在微 量蛋白尿范围内
可预测ESRD及全
因死亡率
• 积极控制蛋白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降低ESRD发生 风险
多年来被公认为T1DM和T2DM患者肾功能衰退的早期诊断指标,以及糖尿病患 者微血管、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女性 男性
Babazono T,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 Aug;32(8):1518-20.
• 该研究对5449名平均年龄 53±14岁的日本DM患者 随访至少5年发现升高
正常 (<20 μg/min); 应激后升高,
休息后恢复
正常或
轻度升 高
20~ 200 μg/min
轻度升 多发生于病程>5 年的糖

尿患者
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 下降
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 (130~
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30 ml/min)
大量白蛋白尿 (>200μg/min)
Caramori ML, et al. Diabetes. 2000 Sep;49(9):1399-408.
针对T2DM患者观察性研究结果类似
Caramori ML, et al. Diabetes. 2000 Sep;49(9):1399-408.
66名平均病程在10年以上的T1DM患者按照蛋白尿情况分为Group1-4, 发现这些患者较同龄的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肾小球基底膜厚度(GBM) 和系膜体积分数(Vv)均有改变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1 糖尿病肾病诊断现状
糖尿病肾病
2 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
3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分期
Ⅰ期: 肾小球高滤过期
Ⅱ期: 正常白蛋白尿期
Ⅲ期: 早期糖尿病肾病 期
Ⅳ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 期或显性糖尿病 肾病期(DN) Ⅴ期: 肾功能衰竭期
病理
肾小球肥大; 基底膜(GBM)和系膜正常
增高
约30%患者可出现典型糖
尿病肾病“三联征”:大 量尿蛋白,水肿,高血压
肾小球广泛硬化,荒废; 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进行性下降 (<10 ml/min)
减少
增高
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 症,水肿以及尿毒症症状
• 按照蛋白尿水平分为A1A3(取消微量/大量蛋白尿的 说法)
• 按照GFR分为G1-G5(G3a/G3b 新增)
GFR
UAE
升高 (<150 ml/min)
正常 (<20 μg/min)
血压
其他
正常
与高血糖水平一致,可逆,
血糖控制后可部分缓解; 无病理组织学损伤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 增厚,系膜基质增加
增高或正常
GBM增厚,系膜基质增加明显;
出现肾小球结带型和弥漫型病 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
大致正常
开始出现肾小球荒废
<3
<30
3-30
30-300
>30
>300
评价
正常-轻度升高 中度升高 重度升高
2012KDIGO慢性肾病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中对糖尿病肾病筛查的建议:
• 首次筛查始于
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 2型糖尿病诊断确立后
• 此后应每年筛查糖尿病肾脏疾病 • 筛查应包括
尿白蛋白排泄率(ACR/AER) 血清肌酐水平估计肾小球滤过(eGFR) 如有CKD,需进行分期
同年龄对照组
正常BP和GFR GFR下降 高血压 GFR下降伴高血压
Caramori ML, et al. Diabetes. 2000 Sep;49(9):1399-408.
• 对534例T1DM进行了平均8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正常蛋白 尿的TIDM患者中有10%出现早期肾功能下降(进行性 eGFRcr-cys下降,至少3.3%每年);6%出现肾功能不全 (CKD-EPI≥3);且有1例ESRD事件
蛋白 尿铜蓝
蛋白
氧化应激与炎症标 志物 8-羟基-2'-脱氧
鸟苷(8-OHdG) 晚期糖基化产物
(AGE) 肿瘤坏死因子受
肾小管损伤指标
肝型脂肪酸结合 蛋白(L-FABP)
• 3个月间多次测量尿白蛋白排泄率需有2次以上异常,排除 感染等其他因素,方可考虑诊断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
1 糖尿病肾病诊断现状
糖尿病肾病
2 蛋白尿与糖尿病肾病
3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
白蛋白尿为肾小球损伤标志物,代表着器官的早期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