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影响到世界的经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篇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一、危机成因的多元性和危机本质的系统性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推崇的新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弊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总爆发,集中暴露出它们所推崇的金融领域“去规制化”进程严重忽视金融全球化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对金融体系运行的有效监管,丧失了应有的预警功能。
其次,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首次出现的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
此次金融危机的政治原因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结果。
一方面,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性市场运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需求以及相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制的充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国别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矛盾的累积和激化。
二、世界经济格局新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拉开序幕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有五方面的影响:其一,从危机发生至今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规模的萎缩比例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已经超过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
其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在各国经济衰退的阴影下有所抬头。
第三,美、欧、日等国经济实力都因受到危机的直接严重影响而削弱,但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势头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未来新兴大国的增长态势将更大程度取决于各自完成经济刺激和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效应和时间长短。
第四,本次金融危机无法改变全球化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包括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大国等所谓“全球化中心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或衰退)相互密切关联和影响将持续加深。
形势政策论文(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复苏)

形势政策论文(世界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复苏)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波及广泛,被一致称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其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009年2季度全球经济体的经济运行相继止跌反弹,并在09年下半年出现了经济复苏,全球经济复苏状况整体好于预期。
尤其是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本轮经济复苏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010年经济面临从复苏到扩张的跃升仍需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如内外需失衡、内需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层次低下、生产效率(能效)过低以及市场经济完善等问题,有效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从而为进入新的扩张铺平道路。
金融危机世界中国经济复苏转变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来势凶猛,波及广泛,被一致称为"百年一遇"的大危机.其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就是我国的的外需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增速大幅下滑。
这个回落的态势是非常明显的,虽然我国的顺差还保持一定的规模,但是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减弱。
同时库存也在明显的增加,去年年末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下降趋势仍然在持续,特别是主要工业产品钢铁、水泥、玻璃等等都出现了负增长,产能过剩局面更加严重。
能源和电力生产急剧下挫。
其次就是就业形势趋于严峻。
特别是沿海地区停产关闭的企业增加,2008年还有大学生611万毕业,城镇新增就业有1300万人,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同时.房地产、汽车等消费热点明显降温。
这对关联产业的影响非常大,比如说水泥、钢铁、铝合金等。
企业的利润和财政收入都是在明显的回落,很多行业的利润都出现了负增长。
这是我们所金融危机以来的脉络。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然而,我们既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悬崖百丈冰”,更应看到“犹有花枝俏”。
时隔一年,从2009年第三季度起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复苏迹象。
如何看待当前的是世界经济,存有不同争议。
有的认为,危机已过,世界经济进入复苏阶段;更有甚者,认为可出现V形反弹走势;有的则认为,尚未真正走出危机,目前只是政策性复苏,仍有可能再次探底。
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精选4篇)

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精选4篇)关于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篇一好像全世界都在议论FinancialCrisis.....其实很多信息都是网上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想我也不会写下一下的感受。
很多人说,西方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实说到底还是美国很严重吧,人均saving居然是-1%,这个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没办法接受的,又好像说英国好多人还不起贷款,露宿街头,接着说冰岛国家破产了.....消息是很多,但是呢,我所在的欧洲大陆还是比较stable的吧,至少荷兰是比较稳定,也许是因为金融业并不是主要支柱产业吧,看报纸说鹿特丹港口及其周边地区仅仅物流业就有超过6000个岗位空缺,对于一个小国家来说,貌似港口还是一片繁荣!也许中国真的不是偷着乐,港口为何如此繁荣居然跟中国有关!现在全世界都在缩减成本,中国也不例外,那么多的消费品产自中国,各大船运公司力图把运输成本降到最低,都用大船,外加超载,小的港口都不敢去了,再加上精明的荷兰人采用了电子清关制度,船在到港2个星期前就可以提前清关,大部分往欧洲大陆的船都冲到鹿特丹来了,而港口的生意早已经形成了cluster,自然带动经济的繁荣,所以没感受到金融危机过多的冲击,真的!暑假时候在国内,只有一个感觉,国内的东西越来越贵了,而最近发现鹿特丹超市的东西还真是偏便宜了。
今天的感受特别深,应该说坏小孩是个特别不会过日子的人,平时因为懒,舍不得多走10步路到隔壁便宜点的超市买东西,今天发现平时去的超市东西都没空了,跑到隔壁那家便宜点的德国超市,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买东西很很很不看价格!啊哈!突然想起为什么leo在法国留学的同学ge大姐说,坏小孩是不是特别娇气啊,你看她点菜都不看菜单和价格的!呵呵,估计是说坏小孩很不会过日子,不过貌似被很多很多人说过,无所谓了。
只是今天去那个超市买东西,突然想到了以前在莱顿的日子,04年老去那个超市买东西,因为那个很近,也有很多我喜欢吃的巧克力,只是,今天有感触是发现好多东西超便宜,几年都没涨价的样子了,买了自己很喜欢的一种巧克力,400克,才1。
金融危机原因和应对方法论文

浅析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应对方法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际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缺陷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前提条件。
本文就全球金融危机加速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国内经济形势的不利因素以及我国在经济方面如何应对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一、金融危机的成因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
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
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国际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扭曲的国家货币体系导致区域性金融危机爆发。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1、国际经济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导致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导致虚拟经济膨胀和萧条,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最终能够导致金融危机。
因而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而虚拟经济导致的流动性短缺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区域或全球经济失衡将导致国际资本在一定范围内的重新配置。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力可能是区域的或全球性的。
当一个大国经济趋强,则会吸引国际资本向该国流入,产生的结果是另外一些国家的资本流出,当资本流出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流动性短缺,金融危机就从可能性向必然性转变。
这种转变的信号是大国高利率政策,或大国强势货币政策。
而对小国经济而言,经济趋强后,则会吸引国际资本的流入,当国际资本流入数量较多时,该国的实体经济吸收国际资本饱和后,国际资本会与该国的虚拟经济融合,推动经济的泡沫化,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时,国际资本很快撤退,导致小国由流动性过剩转入流动性紧缩,结果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论文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性研究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2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越来越成为引发经济危机的核心导火线。
又随着金融业的日趋多样化和多层次化,所以通常金融危机引发的虚拟经济危机最终会演变成其他各领域的实体经济危机。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特征是以债务经济为主,因此引发经济危机的原因也由原先的“过剩经济”转为现在的“债务经济”。
经济危机爆发后在国际上的传染通道主要有:资产通道、银行通道和货币通道。
关键词次货危机过剩经济债务经济本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经济危机原因的变化;第二部分是金融危机的传播通道;第三部分是美国次贷危机是如何传染的;第四部分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
一、从“过剩经济”到“债务经济”,经济危机原因的变化美国人们的消费通常受其消费习惯和预期收入的影响,保持长期以来的借债消费习惯,其中家庭消费和住房消费尤其活跃,曾一度促进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我们说如果在考虑预期收入即自己有能力偿还的情况下,提前消费是可以促进当期经济发展的。
但是美国人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预期收入而加紧当期消费,只会是不顾后果的消费,杀鸡取卵的消费,是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消费。
要消费但又没有本钱,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借钱,拿未来的钱来提前消费了,但前提是未来的钱能够如期拿到,但未来又有着其不可确定的因素,如果某一环节出错而不能偿还贷款,那么就有可能使经济遭受到一连串的损失,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而消费的习惯是长年形成不容易改变的,所以八十年代以后在美国政府带头下,年年大力发行债券,政府财政赤字严重,企业的债务也不断的增加。
消费者由于几十年来举债的消费习惯,也已经慢慢地并开心地毫不担心地享受着这种发未来钱的生活方式。
他们几乎没有存款,对未来收益的预期也很乐观,因此,使美国一度在经济上出现了虚假的繁荣,股市和楼市的泡沫也越吹越大。
金本位制论文金融危机论文:货币制度回归金本位的可行性分析

金本位制论文金融危机论文:货币制度回归金本位的可行性分析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市场上由于金融危机而引起的轩然大波也渐渐的得到了平息。
然而,就在各国都在为经济新一轮的涅槃而摩拳擦掌之时,国际间货币市场却看似余波未平。
近年来,美元与他国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持续走低,有些甚至跌至了近四十年来的谷底;而同时,美元汇率的不稳定性也使得美国的主要交易对手普遍对之产生了信任危机。
例如,在2008年末,当国际油价在100美元大关处徘徊不定之时,以阿联酋、卡塔尔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都曾考虑用其他主要货币来替代美元作为国际间油价的计价单位。
就在这个时点上,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公开呼吁国际社会摒弃美元,回归金本位制。
那么,在当今的经济大环境下,回归金本位制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它又有着怎样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着重分析回归金本位制的优劣之处,试图对这一个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本位制国际市场金融危机serving as a main coinage for over one century, the gold standard does has its merits. first, the exchange rate fixed under the gold standard successfully avoided the uncertainty caused by the fluctuating rate, which would definitely help to stabilize the world trade.second, thanks to the symmetry of the gold standard, not a single country could enjoyed its privilege in this system. it is then each country's obligation to intervene its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third, since each central bank was asked to pin its gold price at a fixed level, the money supply of a country would never be able to go up more quickly than its actual demand and a country thus could elude the risk of inflation.however, the idea of us dollar returning to the gold standard is merely an impractical windbaggary.firstly, judging from a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 point of view, there are always necessity and objectivity lying in the roads toward the revolution of a certain kind of thing. actually, the exact reason that paper standard replaced the once prevailing gold standard was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gold standard seriously suppr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owing to the limit of the gold reserves in each country and to the low efficiency of the exploitation of gold, the amount of money supply could only share a comparatively slow rise in the gold standard system. statistic shows that the gold reserves throughout theworld was around 386 tons in year 1900 and the annual output of worldwide gold has kept comparatively stable since the middle period of 1990s, at 2500 tons per year. however, the economy aggregate during 20th century 16.4 times faster than that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so it is obvious that the currency system would be unmatched to the fast developing world economy if we sticked to the gold standard. even though some specialists and scholars advocate that us dollar should and must return to the gold standard at the top of their bent, it is no doubt against the historical trajectory, with the destiny doomed even a century ago.secondly, the gold standard itself is not an absolutely stable coinage as people generally regard. even though the monetary system is backed by real gold, the eruption of currency crisis still remains around the corner. as is the case with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once there is a severe misconduct in a country's macroeconomic policies, for example a comparatively high level of government deficit, the exchange speculators will tend to expect the hardship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intain the price ratio between itscurrency and gold. speculators are then likely to run on gold against us dollar in order to keep value and even make profit. let's take the wild-spread unrest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year 1960 for example. because of the anxiety for the further depreciation of us dollar,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increasingly intensified fiscal crisis in america, the gold price in london market rocketed straightly from initially 35 dollars per ounce to 40.6 dollars. besides, france, italy, switzerland, germany, as well as canada all suffered from a national panic purchase which was lateer described as one incredibly and unprecedentedly. even in new york market, the amount of gold bought solely in october 20th reached to a record 20,000,000 dollars. therefore, taking the gold standard as a countermeasure against the fact of persistently depreciation is on the cards to induce a new term of fluctuation.thirdly, the gold standard will render tougher and tougher questions, bring about vicious circles if not handled properly, and finally cause a systemic recession all around the world. for one thing, a centralbank can not regulate gross requirement via dominating gross money supply under the gold standard. as a result, when a country is suffering from a decline in its economy, the central bank could not help to stimulate the national demand or to spur the economical performance and the decline in economy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an overall stagnancy with the time-lapse. for another, because of the confinement to the amount of gold, all the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endeavor to improve their production level to achieve a larger quota of the global gold. according to the fisher equation (p×y=m×v), as the national output increases, the price for unite product and work force is getting lower and lower. this will cause a worldwide unemployment and then break the internal balance of an open economy, leading to a low efficiency of the global economical operation.last but not least, although the gold standard avoids the natural asymmetry that the reserve currency possesses, this kind of system also has the unique weak point. because gold mines of different sizes scatter all around the world as rare mineral resources, thepractice of the gold standard will endow the world's major gold producers, such as russia and south africa, as well as the biggest gold reservers, for instance america and germany, higher economic influences than the rest of the countries. in this case, the major gold producers will have the privilege to choose whether they should slow down or even stop their exploitation of gold as the gold price drops to a certain level. their richness in the natural resources helps ensure them the chance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the world currency. in the meantime, the major gold reservers can also obtain the economic cutokuan under gold standard on the basis of the gold holdings. however, this kind of authorit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ir economic outputs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outside world. by acting like this, the enthusiasm of the other countries for being engaged in their economic activities will be deeply hurt, thus giving birth to a new generation of worldwide economic hegemony.[conclusion]: as a matter of fact, other than the four main points just mentioned hereinbefore, there still lays a variety of barriers crying for beingcleared if us dollar is determined to return to the gold standard. for example, in the last decades, america has issued a large number of national debts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its huge government deficit. then, what course should the other creditor nations follow if us dollar is no longer a world reserve currency? besides, what the exactly actions should each government takes to reestablish the once lost faith among the people? all these reality-based problems and immense uncertainty make the return of the us dollar to the gold standard simply a wildest dream. simultaneously, since euro has suffered quite lot recently in dealing with the greek crisis of external debts, while chinese dollar,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ew world reserve currencies, hasn't yet been ready to get convertible, us dollar still occupies an overwhelming status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money market. so, in my point of view, we'd better preserve the monetary system we shared today, while trying to built up the authority and influence for the next potential world reserve currency, rather than dream of returning back to the doomed gold standard.reference lists:[1]《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paul r.krugman & maurice obstfeld q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8[2]《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3]《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的战略和方向》徐洪才机械工业出版社[4]"the collapse of the gold standard"/wiki/showcontent.aspx ?titleid=408133[5]"the gold standard is impossible to return to return china and need not purchase imf to sell gold"/news/financial/201004/13 753.html。
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危机论文篇一:经济危机论文从美国蔓延开来的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已经转变为经济危机。
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严阵以待并拿出各种措施积极应对这次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到底有没有影响到中国呢?答案是显然的。
我甚至认为,这场危机演变到最后,有可能中国受的影响最深,损失也会最大!我认为这场影响深远的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1997年的金融风暴!在1996年,中国经济开始软着陆,1997年暴发东南亚经济危机,当时国内经济就比较箫条,但美国需求还是非常旺盛。
而现在的情况与过去根本不同,现在是国内开始出现这种征兆,同时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经济都在衰退,他们国内也都在箫条,这就导致工作难度要比以前要大的多!如果我们还抱以前的老观念,我们就会对形势产生误判,我们的政策也不能对症下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出口方面。
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
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中国出口企业如纺织、房产、玩具、钢铁行业提早步入寒冬。
同时,由于美国在建工程的萎缩,家具、卫浴、五金、电子等产品的出口企业也举步维。
据报道,全球金融风暴的愈演愈烈,正令近30年来一直保持高速成长的福建外贸行业经历严冬考验。
第104届广交会如期开幕。
然而,作为中国外贸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过去福建外贸企业一席难求的展会摊位,这次却出现了破天荒的退订现象。
圣诞旺季外贸订单同比骤降、部分加工企业生产线处于半停产状况、部分企业一周只上3天班……20xx年10月15日,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
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玩具出口额前8个月虽然有51亿美元,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个百分点,大幅回落了近22%。
优秀的本科论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以次贷危机为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众所周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国家濒临破产。
危机不仅波及到其他金融资产比较雄厚的国家,更糟糕的是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将通过:汇率与外贸的传导机制、流动性需求与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市场预期的传导机制、国际负债的传导机制、产业联动效应的传导机制,影响我国经济。
本文将从我国的出口、房地产、股市、银行业等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为此,我国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危机在我国的进一步蔓延。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机制;中国经济;管理对策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y and the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ChineseAbstractThis study is the effect of the subprime lending crisis as an exampl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economy and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As everyone knows, the 2007 America sub loan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wept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on the brink of bankruptcy. The crisis not only spread to other financial assets relatively strong countries, the worse is also had a more serious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financial crisis will pass: the exchange rate and foreign trade of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the demand for liquidity and financial marke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market expected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international debt conduction mechanism, industrial linkage effects of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impact of China's economic. This paper will start from the export of our country, real estate, banking and other aspe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economy.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expand domestic demand and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one hand, to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 the mode of growth; 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to prevent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our country further spread.Key Word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hina econom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引言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解体,世界各主要货币进入了以浮动汇率制为主体的国际货币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
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等。
从2009年的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看,这些政策是合理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在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概览的基础上,运用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当前采取政策及其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应对金融危机,财政政策更为有效,货币政策可以配合财政政策进行,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效应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各种复杂的局面,国内发生了冰冻、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再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振兴政策等。
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看,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四个季度增长分别为6.2%、7.9%、9.1%、10.7%。
从数据看,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未出现大的衰退,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表明前期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财政政策对经济回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我国这些政策方案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理论为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就是根据凯恩斯理论分析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效应。
一、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概览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但是2008年下半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主旨是扩内需、保增长。
(一)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采取一般是在遇到社会总需求减少或者整个国家遇到了某种灾难性事件时,如1930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以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投资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1998年,我国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等。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利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如预算、税收、贴息、减费、增支、投资、国债、转移支付等若干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起来一起使用,其目标是重民生、保增长、促消费。
主要内容如下:①扩大政府投资和优化投资结构。
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投资总额将达4万亿元,重点投入领域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领域、灾区恢复重建。
②推进税制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方式为单边征税,降低住房交易税,免征利息所得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财政补助规模。
④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重点是“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
⑤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大幅度增加了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安排资金19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安排资金1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同时,加大各种收费的清理力度,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⑦增加国债发行量。
2009年国债发行1.64万亿元,2010年计划国债发行量1.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2000亿元。
(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2008年9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
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票据贴现、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我国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
①利率政策,截止2008年年底,央行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调2.16个百分点,同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②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自从2008年9月份以来,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调到15.5%;③货币供应量政策,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④信贷政策,2008年8月初,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8月中旬,央行又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的最高额度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9月中旬,央行决定从9月16日起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二、基于凯恩斯理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分析凯恩斯理论主要是应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的产物,不过此次金融危机也造成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减缓,其各国环境与当时的美国类似。
可以说,凯恩斯理论对于应对金融危机有一定的合理性。
凯恩斯理论主要观点是通过国家颁布法律,建立经济管理机构,通过财政、金融和其他手段全面干预经济,并且认为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
在经济政策主张上,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可以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但重点还是要放在财政政策上。
凯恩斯认为,之所以采取政府干预的政策,是因为有时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能带经济走出低谷。
因为市场中的某些价格(如工资)具有刚性,不能根据外部经济的变化迅速变动,不能平滑地调节经济,从而使市场力量受阻。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政府所实施的这些稳定性政策能够很好地弥补市场力量的不足。
很显然,凯恩斯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提供了一个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解释与思考的全新理论体系。
我国此次应对金融危机上也主要是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要是配合财政政策,很多时候都是在财政政策出台后,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适当出台货币政策进行平稳经济形势。
我国政府通过扩大其财政支出,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增加社会公共设施的投入和生产来创造需求以弥补社会总需求的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
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理论主要有三个理论:有效需求理论与就业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我国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根据有效需求和就业理论。
所谓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企业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企业会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
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决定实际就业量,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就业水平的高低。
我国当前采取财政政策主要是根据外部需求发生了变化,如美国、欧盟等国家由于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需求迅速减少,同时国内需求也减少,再加上当前农民工、大学生失业较多的背景下,为了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以及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只有创造有效需求,扩大内需。
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一方面是加大政府投资,另一方面刺激居民消费,而且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扩大内需。
凯恩斯的第二个理论是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居民的货币的需求起因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和收入正相关,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和利率负相关。
具体可表示为:Md=L1(Y)+L2(r)其中,Md表示货币需求,Y表示收入,r表示利率,L1(Y)表示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货币需求,L2(r)表示投机货币需求。
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流动偏好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大致取决于经济体系的一般经济活动和货币收入水平,对利率变动的反应不灵敏。
与此不同,出于投机动机的流动偏好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对利率的变动非常敏感,会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我国的居民消费需求不高,居民储蓄存款额连年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居民交易动机需求较小,谨慎动机需求较大和投机动机需求较小,造成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不佳。
我国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居民收入,即Y,以增加居民的交易需求,逐渐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推出各种金融市场工具,增加居民的投机需求,同时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的谨慎需求,从而刺激居民消费。
凯恩斯的第三个理论就是经济周期理论。
他认为,经济发展必然会出现一种向上向下的周期性运动,并具有明显的规则,这就是经济周期。
一般经济周期经历四个阶段,即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其中繁荣和恐慌是经济周期的两个重要阶段。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所引出的实际结论是,在萧条阶段,降低利率有利于经济复苏,而仅靠纯货币的补救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还是财政手段。
实际上,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一种经济周期活动。
我国经济发展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必然经历了繁荣、恐慌、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有的经济学家预测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是V型或者W 型,实际上就是说我国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周期。
根据凯恩斯理论,要想恢复经济发展,可以重点采用财政手段,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问题。
三、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效应分析对政策效应的科学评价一般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政策的最终目标即看国民经济各主要变量变化是否符合决策者的初衷;政策的中介目标即看其变化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的方向,或者是否体现了政策意图,同时还要看各个中介目标之间是否相互配合。
对当前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而言就是看国民经济变化是否朝着经济回暖的方向发展,社会需求是否被真正启动。
(一)2009年国民经济主要变量变化分析①经济增长持续回升,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从当季同比增速看,经济增速在逐季加快。
②工业生产增长强劲,企业利润不断增加。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25890.8亿元,同比增长7.8%。
③国内需求稳定增长,国外需求有所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2009年全年累计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出口同比下降16%,进口同比下降11.2%,贸易顺差为1960.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7亿美元。
④物价全面企稳回升,房价快速上涨。
CPI同比在连续下降9个月后,11月份首次转为上涨变化,12月份上涨1.9%,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下降0.7%;2009年3月份以来,房屋销售价格环比已经连续10个月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