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危机的论文

合集下载

美国—用危机来维护霸权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透析论文)

美国—用危机来维护霸权 (当代世界热点问题透析论文)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当代世界热点问题透析任课教师:xxx题目:美国—用危机来维护霸权学号:xxxx姓名:xxxx年级:08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提交日期:2011年6月日美国--用危机来维护霸权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机电工程系崔晓斌摘要 :霸权主义是指一国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的政策。

自从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英国后,美国就在为他的全球霸权铺设道路,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时才真正完成,也就是说美国的霸权至今历经六十多年,且无人可望其项背。

大肆鼓吹什么“人权高于主权”、“主权有限论”、“人道主义干预论”、“新干涉主义”、“为价值观而战”等谬论,目的都是力图使它们的霸权行径“合法化”。

这些论调同希特勒当年提出的“生存空间论”和“种族优越论”可谓异曲同工。

究其实质,就是要打着“人权”、“人道主义”的幌子,大肆扩张其政治、经济势力范围,推行新殖民主义。

关键词:军事经济霸权金融危机美元一、霸权结构美国的霸权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横行无阻,得益于其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做支柱。

二、军事霸权—无可匹敌(一)军事实力美国是世界第一军事大国。

美军现役部队人数约140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35万人,海军陆战队18万人。

陆军分为10个战斗师和4个独立旅及装甲骑兵团;海军编制为5个舰队,共12个航母战斗群、11个两栖戒备大队、59艘攻击潜艇、117艘战舰和10个舰载机联队;空军编制为20个飞行联队(每个联队约74架战机);海军陆战队编制为3个师和3个勤务支援大队,装备3个飞行联队(约21个中队)。

(二)全球部署军事基地美国在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数百处军事基地,海外驻军约为28.78万人。

美军在全球设有五大战区司令部,分别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中央司令部、欧洲司令部和南方司令部,分别负责全球几大区域的事务。

2007年2月,布什总统批准军方关于组建一个专门负责非洲事务的司令部的计划。

经济危机论文:分析凯恩斯主义下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成因与应对方式

经济危机论文:分析凯恩斯主义下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成因与应对方式

分析凯恩斯主义下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成因与应对方式1从凯恩斯主义浅析危机成因在次贷危机爆发前不久,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作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和熊彼特的"创造性的破坏"的理论的推崇者,认为自由竞争市场可以更好地促进竞争和经济增长,采取了放松对金融的管制、增加美国经济运行中的灵活性等措施。

伴随着小布什的"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低收入者成为了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新宠",因此也就促成了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进而导致了关于房地产次级贷款的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一层层的传导机制,只因买房者还不起房贷导致了次贷危机终于爆发。

紧接着,一场金融海啸席卷全球。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经济危机的产生难道不可避免吗?还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后知后觉?从目前学过的行情波动理论来看,这一次的经济萧条让人不得不联想到1929-1933年的美国的经济危机,那么不得不提及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周期的言论,凯恩斯认为,在经济繁荣的后期,人们对资本品的未来收益作乐观的预期,而随着资本品不断增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利率上升,当资本边际效率终于走向崩溃时,那么危机来临了,繁荣转入萧条,它很好地解释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由于生产过剩,资本边际效率低下,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消费不足和投资乏力最终产生了危机。

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帮助就业,通过乘数效应最终使经济开始回升直至复苏。

罗斯福新政很好地见证了这一点。

那么,相对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这一次的金融风暴,是异曲同工还是截然不同呢?本人对此有以下看法:第一,从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发展逻辑上看,大萧条与2008年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即财富的两极分化与消费不足---超前消费与投机热潮---资产价格下降、泡沫破裂---通货紧缩、信用危机、债务危机、支付危机---更严重的消费不足---危机的不断蔓延。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论文精选范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会影响到世界的经济。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危机论文,供大家参考。

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篇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分析》一、危机成因的多元性和危机本质的系统性首先,从经济角度看,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推崇的新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弊端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总爆发,集中暴露出它们所推崇的金融领域“去规制化”进程严重忽视金融全球化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缺乏对金融体系运行的有效监管,丧失了应有的预警功能。

其次,当前的金融/经济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首次出现的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

此次金融危机的政治原因本质上是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凸现的结果。

一方面,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性市场运行对资源的全球配置需求以及相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全球经济治理体制的充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国别化,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的经济运行体制与国别化的经济决策体制之间矛盾的累积和激化。

二、世界经济格局新的结构性调整和重组拉开序幕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有五方面的影响:其一,从危机发生至今全球工业产值和贸易规模的萎缩比例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已经超过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大萧条时期。

其二,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在各国经济衰退的阴影下有所抬头。

第三,美、欧、日等国经济实力都因受到危机的直接严重影响而削弱,但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势头也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未来新兴大国的增长态势将更大程度取决于各自完成经济刺激和结构优化调整的政策效应和时间长短。

第四,本次金融危机无法改变全球化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趋势,包括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大国等所谓“全球化中心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或衰退)相互密切关联和影响将持续加深。

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精选4篇)

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精选4篇)

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精选4篇)关于金融危机的议论文篇一好像全世界都在议论FinancialCrisis.....其实很多信息都是网上的,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想我也不会写下一下的感受。

很多人说,西方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实说到底还是美国很严重吧,人均saving居然是-1%,这个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没办法接受的,又好像说英国好多人还不起贷款,露宿街头,接着说冰岛国家破产了.....消息是很多,但是呢,我所在的欧洲大陆还是比较stable的吧,至少荷兰是比较稳定,也许是因为金融业并不是主要支柱产业吧,看报纸说鹿特丹港口及其周边地区仅仅物流业就有超过6000个岗位空缺,对于一个小国家来说,貌似港口还是一片繁荣!也许中国真的不是偷着乐,港口为何如此繁荣居然跟中国有关!现在全世界都在缩减成本,中国也不例外,那么多的消费品产自中国,各大船运公司力图把运输成本降到最低,都用大船,外加超载,小的港口都不敢去了,再加上精明的荷兰人采用了电子清关制度,船在到港2个星期前就可以提前清关,大部分往欧洲大陆的船都冲到鹿特丹来了,而港口的生意早已经形成了cluster,自然带动经济的繁荣,所以没感受到金融危机过多的冲击,真的!暑假时候在国内,只有一个感觉,国内的东西越来越贵了,而最近发现鹿特丹超市的东西还真是偏便宜了。

今天的感受特别深,应该说坏小孩是个特别不会过日子的人,平时因为懒,舍不得多走10步路到隔壁便宜点的超市买东西,今天发现平时去的超市东西都没空了,跑到隔壁那家便宜点的德国超市,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真的买东西很很很不看价格!啊哈!突然想起为什么leo在法国留学的同学ge大姐说,坏小孩是不是特别娇气啊,你看她点菜都不看菜单和价格的!呵呵,估计是说坏小孩很不会过日子,不过貌似被很多很多人说过,无所谓了。

只是今天去那个超市买东西,突然想到了以前在莱顿的日子,04年老去那个超市买东西,因为那个很近,也有很多我喜欢吃的巧克力,只是,今天有感触是发现好多东西超便宜,几年都没涨价的样子了,买了自己很喜欢的一种巧克力,400克,才1。

次贷危机成因及经济影响论文

次贷危机成因及经济影响论文

次贷危机成因及经济影响论文次贷危机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发生在2008年,其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大萧条和全球股票市场的崩溃。

次贷危机源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最终导致了全球银行系统大规模的倒闭和国际贸易的恶化。

本文探讨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的成因1. 低利率环境:2000年时,美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转,导致了美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宽松政策,使得利率不断下降。

低利率环境使得投资者更加倾向于购置房产,进而推高了房价。

2. 不良借贷商业银行:不良借贷商业银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居住贷款银行;另外一种是投资银行。

两类银行都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

银行给那些信用记录较差(subprime)的借款人提供了高额的借款,而这些借款人却没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持其所欠的贷款。

此外,许多商业银行为了拉拢客户,特别是有财力的客户,不顾风险不断降低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一些不良借贷企业涌现,最终爆发次贷危机。

3. 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化:在这一时期中,金融创新日益繁荣,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

这些衍生品通常是被发展出来用于避免风险和给投资组合带来巨大收益的。

例如,贷款抵押债券(MB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是最常见的衍生产品。

这些产品逐步被市场化,变成了被投资者买入和持有的证券,从而使得本来为银行留用的风险开始大量流动到了市场中,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发生。

二、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1. 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将信用衍生品市场化的结果是,导致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高度扩散,影响到全球金融市场。

爆发次贷危机,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全球各大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雷曼兄弟公司等纷纷倒闭,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崩溃。

2. 国际贸易遭受打击:次贷危机的爆发,证明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是互相关联的,全球经济需要相互支持。

次贷危机也造成了国际贸易的恶化,其中最严重的影响是美国的进口受到了打击,进口量减少导致了生产量的减少,最终间接地导致了就业率下降和经济增长乏力。

美国金融危机起因与启示论文

美国金融危机起因与启示论文

浅谈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与启示[摘要]“次贷”、“危机”、“海啸”令人谈虎色变的词汇虽已栽入史册,但在过去的5年里,这场金融灾难一直对全球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次贷和金融危机起因,并以史为鉴,汲取经验与教训,探索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次贷金融危机调控与管制商业模式一、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1 次贷的兴起21世纪初,刚刚步入新千年的美国,并没有因卓越的创新力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反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及2001年“9.11”恐怖事件的发生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经济步入萧条的风险越来越大。

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在2000 2004年间连续降息25次,利率从6.5%一直下降到1%,大量低成本的资金注入市场,这种高流动性的经济环境为次贷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次贷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它是为那些负债占收入比重较大,信用等级比较差的借款人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

贷款机构出于信贷风险的考虑,一般要求次贷借款人支付相比于优质信用借款人更高利息。

可是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房价的持续上涨以及银行“零首付”的诱惑激发了美国人(特别是信用等级低的群体)贷款买房地产的热情,“人人均有可住”的美国梦视乎就快成真。

与此同时,次级贷款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虽然违约时有发生,但没有良成大错,不过危机埋下伏笔就此埋下。

2 次贷衍化成金融产品若只是单纯小规模的信贷危机所进发出来的能量并不足以危急到全球经济,然而正是美国引以为豪的金融创新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居民对房地产的狂热,使得抵押贷款机构信用额度和风控要求是无法满足居民对购房资金的需求,再加上房地产持续增值,借款人良好的还款记录给次贷银行带来的丰厚利润让投资者们对次贷市场垂涎欲滴,次贷衍生品及其证券化应运而生。

于是一些金融机构将抵押贷款机构的次贷“打包”成金融产品,邀请著名的评级机构给予金融产品投资级的信用等级后,向诸如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不同风险偏好大型投资机构出售。

次贷危机 金融论文

次贷危机 金融论文

目录1 次贷危机概述 (1)2 次贷危机原因 (3)3 次贷危机影响 (5)4 我对次贷危机的看法和评价 (6)次贷危机事件分析1 次贷危机概述(一)定义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

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

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二)爆发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宣布业绩,并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额达70亿美元,合共105.73亿美元,升幅达33.6%;消息一出,令当日股市大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777点,跌幅4%。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

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2007年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2007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

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

金融危机对美国和世界各方面的影响(一)美国金融危机对其军事影响。

金融风暴还没有减缓的迹象,一些国家的政治家和重量级学者,已经超出经济的范畴,在预言美国全球霸权的终结了。

这是金融风暴无法遏制继续蔓延下去将会导致的必然结果。

但在目前还不是现实,而且在眼前的金融风暴和未来的这个可能的结果之间,还要经历两个阶段:即美国实体经济的停滞和全球军事霸权的萎缩。

由于美国是军工复合体,实体经济的停滞,必然将导致美国军事工业的疲软,总体经济效益的下滑,还会影响到美国的军费开支,再连带地影响到其在目前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作战行动,和一系列耗钱的演习,甚至最后连美军的待遇也会波及。

在美国国内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继续往两个战争黑洞里扔钱,必然将遭到国会和民众更大的反对。

加之金融危机很有可能把主张早日从伊拉克撤军的奥巴马送入白宫,所以,这场金融危机目前最有可能导致的一个对世界局势有重大影响的结果,就是美国可能从伊拉克全面撤军。

非常显然,美国如果在中东的泥沼中抽身,那它在格鲁吉亚目前正和俄罗斯进行的军事角力,也将失去底气,这又会晃动它在中亚的脚跟。

总而言之,除了传统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区域外,美国本届政府上台后已经裁减了不少海外军事基地,随着金融危机的连带效应像涟漪一样的不断外延,可能还会导致超级大国庞大的军事身躯继续“精干“。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首先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其次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美国及全球经济趋势预测:1、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

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1年多了,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经济衰退现象明显,失业人数急剧增加。

中国也成了这次危机的受害者,产品出口困难,失业人员增加。

和全世界共同应对美国金融危机,但又要保持国内经济增长的相对独立性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持续已经有1年多了,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不仅重创美国经济,还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巨烈震荡和全球经济的衰退。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及其向金融危机的演变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

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

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

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

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

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 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

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

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

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

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

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

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以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资产不断缩水,导致借款人无法偿还借款,从而引起投资银行的资产无法回收。

冷静审视问题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这场危机追根溯源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累积的资产泡沫引起的,泡沫的产生和不断堆积是危机的酝酿,泡沫轰然破灭之时就是危机爆发之日。

次贷危机的产生使得银行债务危机恶化,不良贷款数量急剧增加,最终造成银行资金链的紧张,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中国在美国金融投资上的资金安全,更深层次对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危害。

美国经济的衰退,导致需求的减少,近几年来靠外向经济拉动发展的中国经济已出现了不好的征兆。

2007年上半年倒闭的6.7万家企业,以及未倒闭但利润下降,不得不靠做假生存的国产品牌企业。

危机对普遍老百姓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生活水平的下降,物价上涨,房价上涨,医疗福利的丧失,而工资的升幅是远远赶不上它们的影响。

反过来更限制了老百姓的消费。

中国房地产市场交易量的大幅下降,不光是老百姓的消费下降,更能说明的是过去消费房地产的主体,大量富裕中国人的收益变得不确定,降低了消费量。

作为上游消费品的房产的消费下降,又影响到了装修、家具、家电等行业。

美国金融危机几乎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而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也成为了国人热谈的主题。

从媒体披露的数据看,中国大约用6000多亿的美金外汇储备购买了美国债券,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银行大约购买了7000多亿的美国债券,中国购买美国债券的数额大约为1.3万亿美金左右。

这1.3万亿美金,按照“资产保值增值”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损失不会很小;但相对于银行的总资产而言,不大。

这个损失和损失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以及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从各大银行的信息披露中可以看到。

1.3万亿美金,折算为人民币就是8.84万亿人民币。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

中国购买美国债券,是美国次贷危机泡沫的一个主要放大器和助推器。

我们现在谈论中国购买美国债券会承受多少损失,但我们在探究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时,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了美国金融体系和市场监管中,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债券的需求上。

美国债券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美国是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国家,其投资收益率稳定安全。

这是购买美国债券的前提。

但美国次级抵押债券,是一个金融衍生产品,具有很大的风险。

金融产品具有风险高收益率的特点,这是一般的经济学常识。

在购买美国债券的时候,我想,我们的决策者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问题。

但为什么我们还要买这么多的美国债券,而不是买那么多的黄金和石油呢?如何和美国相处,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第一要务。

两国在国际事务上是有共同点就相互支持,有不同点就相互制约,求同存异。

中美两国,无一不从国家利益至上的角度来考虑双方共生共存的战略问题。

政治上的需要,必须建立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

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马克思曾经说,上层建筑要建立的经济基础之上。

合作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国家利益博弈达到双赢的过程。

我们和美国的经济合作,从国际经济角度看,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中的合作。

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上,美国是最开放的发达国家。

我们中国,在资本项目上没有对外开放。

由于资本项目没有开放,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就规避了国际游资自由进出所造成的流动性风险。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进出国,可以容纳全球资本的流入和流出,但同时面临资本流动性泛滥的风险。

中国资本要进入美国市场,一个很好甚至最佳的途径,就是购买美国债券,当然首先是美国的优质债券或者是安全性高的债券。

购买美国债券,不仅仅是一个国际经济的需求问题。

还是一个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问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美元取代了黄金成为全世界最核心的储备货币,形成了目前国际通用的货币体系,所谓的“美元本位制”,涵盖的范围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19世纪典型金本位制下的全球储备资产。

美元本位制让美国把美元负债输送给主要贸易伙伴,而世界其他国家把产品以信用方式销售到美国,并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其中发展中国家的收益最大。

当低成本劳动力制造的廉价商品以不可计算的速度出口到美国的时候,就会对美国的消费品价格造成下跌的压力,是美国利率走低。

经常项目盈余的国家,又把美元盈余重新投资于美国以美元计值的资产,购买美国公司的股票、债券和国债,成为美国国内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的主要动力,进而引发美国的泡沫经济,并把美国房地产价格推高到一个难以维系的水平。

中国历年贸易顺差所形成的巨大外汇储备,是经常项目盈余的具体表现。

其投资美国债券,是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现实要求。

只不过,我们对美国债券的投入,是从一个配角的地位,逐步上升到一个主角的地位而已。

现在中国是美国的第2大债权国,仅次于日本。

根据美国财政部2007年6月30日发布的海外持有美国证券情况报告(Foreign Portfolio Holdings of U.S. Securities),这两家公司排名前5的外国债权人依次是中国、日本、开曼群岛、卢森堡和比利时。

海外投资者共持有1.3万亿美元的机构长期债券(Agency LT Debt)。

中国则持有美国3763.26亿美元的机构长期债券,这其中资产支持债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为2060亿美元。

资产支持债券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债券,这类债券由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机构发行或者担保。

中国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总额,位居全球之首。

由于中国外汇储备近年来迅速剧增,如何管理好外汇储备,成为管理层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如果这些外汇遭受损失,将触及老百姓的利益;也对我们是否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现在都需要很好地制定一个大战略了。

第一,仅仅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谈参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解决,是不够的。

相关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由全国人大通过有关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法案,确保中国的金融安全和外汇储备安全。

美国人民可以反对美国通过救市方案,中国人民也有权利反对买美国债券。

第二,国际社会需要中国的参与,但是中国现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护中国的海外投资者。

所以,中国必须建立能够让台海统一的军事力量,中国必须保护自己在南海的利益,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力量。

第三,人民币是否升值,不是美国的总统或者美国的总统候选人来决定的。

美国给全球输出流动性风险,美元的贬值是美国的原因造成的。

中国政府有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权利和义务。

如果美国要人民币升值,那么美国就应该保持强势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