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谈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现阶段金融改革的启示

浅谈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现阶段金融改革的启示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成因;启示论文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何防御金融危机的影响,保持经济的稳定,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从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抵御金融危机的侵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成因,阐述了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改革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背景近些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一度将基准利率调将至1%,由此引发了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放贷机构不计风险地向低信用客户发放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被证券化后流向二级市场,在投资银行的包装下,诞生了一批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其购买者遍布全球。
但随着经济过热,美联储开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由1%一直提高到5.25%,房地产市场在出现顶点后开始由繁荣走向衰退,房地产价格应声下跌。
2006年下半年起,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逐步上升,多家放贷机构破产,而新世界金融的破产揭开了次贷风波的序幕。
其后,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崩盘,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纷纷爆出巨额亏损。
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2008年7月14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
同时,全球10大银行宣布设立700亿美元基金自救。
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资。
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二、金融危机的成因(一)利率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2000年至2005年间,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繁荣,房价年平均实际涨幅达实际涨6.4%,而促成房价在2000至2005年间大幅上扬的最重要原因,是联邦基金利率的大幅下调,从而带动抵押贷款市场利率的走低。
之所以美联储在2001年至2004年间高举降息大旗,并将联邦基金利率将到46年的最低点1%,是为了刺激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美国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模版)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模版)第一篇: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范文模版)、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
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
这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美国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获得了巨大的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与付出的成本间的比例随着危机的爆发和美元贬值会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或者个人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间接承担了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二)对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充分地暴露出信息技术革命给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挑战。
在不负责任的美元扩张政策的推动下,完善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保证使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安枕无忧,也无法消除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本性。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要防止本国金融自由化的过快发展,防止出现本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本国实体经济运行的脱离。
对正在经受虚拟经济不发达而实体经济发达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符号经济不是一切,生产率提高、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才最根本;符号经济更像是耀眼的浪花,实体经济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潜流。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由次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
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
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大规模信用货币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第二篇:美国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其引起的风暴席卷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始于20XX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的。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
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
资本市场的运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
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
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
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主权、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引言美国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
这场危机始于2007年次贷危机,随后在2008年进一步恶化,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启示。
1. 经济影响1.1 GDP下降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和经济不稳定性使得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受到严重冲击。
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经济活动出现明显下滑,导致GDP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下降。
1.2 失业率增加与GDP下降相伴随的是失业率的上升。
金融危机导致了大量企业倒闭和裁员,推动了失业率的飙升。
不仅如此,由于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全球范围内的失业率也受到较大影响。
1.3 财富缩水美国金融危机使得股市崩盘,房地产市场暴跌。
这导致了许多家庭的财富大幅缩水,投资组合和养老金受到重创。
这对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整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2. 政策影响2.1 财政政策调整为了抑制金融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冲击,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政政策调整,例如投资项目增加、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等。
这些政策旨在刺激经济,提振市场信心。
2.2 货币政策宽松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宽松措施,例如降息和量化宽松(QE)。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提供流动性支持,并促进经济复苏。
2.3 监管改革美国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严重缺陷。
为了避免未来类似危机的发生,美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监管改革,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和透明度。
3. 启示3.1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美国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以避免未来类似的灾难。
3.2 监管机构的角色监管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人们认识到监管机构需要更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透明。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启示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启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发生成为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与启示》旨在探讨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回顾、对影响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应对措施的探讨,本文将展示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回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层出不穷,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事件不断冲击着全球经济体系。
其中,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认为是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1. 金融市场的崩溃:金融危机爆发后,诸多金融机构出现倒闭、破产,股市暴跌,股票市场资金流动陷入停滞,投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 实体经济的衰退:金融市场的动荡直接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企业融资难度加大,投资减少,生产能力下降,失业率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滑。
三、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间接影响1. 贸易受阻: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市场需求减少,国际贸易活动受到明显冲击。
跨国公司订单减少,进出口贸易额锐减。
2. 国际投资减少: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国际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忌讳增加,大量国际资本流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国家。
3. 货币贬值与通胀加剧: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通胀压力加大,进一步削弱了经济活力。
四、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启示1. 加强监管能力:金融危机揭示了监管不力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2. 多元化经济结构:金融危机中那些单一依赖金融行业的国家受到的冲击较大,因此,国家应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减少对某一行业的过度依赖。
3. 寻求国际合作:金融危机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国际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及其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及其启示近年来,全球经济风险不断升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其中,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及其启示。
一、经济后果1.金融市场震荡2008年初,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由于不断的信用违约和资本撤离,金融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的局面。
全球股票、商品、货币等市场遭受重创,金融市场的震荡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2.劳动力市场衰退经济萎靡不振,企业被迫裁员和关停,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
根据美国劳工部门发布的数据,2009年5月,美国失业率达到了10.2%,创下了26年来的最高水平。
受其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也遭受沉重的打击。
3.全球信贷紧缩金融危机后,银行和金融机构收紧了信贷政策,导致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难度加大。
此外,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也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投资需求也下降,全球信贷紧缩的状况愈演愈烈。
二、社会后果1.社会阶层分化加剧金融危机使得贫富分化更加明显,高收入阶层的财富得以保全,而低收入阶层的贫困状况愈加严重。
这种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的现象不仅在美国,也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
2.社会信任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和失职。
这让公众对金融行业失去了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的产生。
而这种信任危机对于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政治后果1.政府干预加强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开始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限制金融机构的不正行为。
此外,政府也通过加强财政支出、投资基础设施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危机带来的压力。
2.全球治理体系受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的不足。
此次危机中,多边机构和国际协调机制的缺失使得全球协调处理危机的难度加大,暴露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必要性。
四、启示回顾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意识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各种风险都可能带来相应的危害。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启示全球金融市场在2008年遭受了空前的打击,这是因为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到了全球。
在这一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摧毁了整个金融市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可以从中学到的启示。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1. 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美国银行的倒闭使得市场流动性降低,国内的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大量的失业和商业破产导致了全国经济的疲软。
同时,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出手救市。
2. 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不仅影响了美国本身,也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金融大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信贷和投资活动,这一系列的金融活动都受到了波及。
随着金融海啸的来临,英国、欧洲、新兴市场以及其他国家也开始进入经济衰退的局面。
在此次危机之后,美国也逐渐失去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专属地位。
二、启示1. 泡沫破裂是必然的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泡沫的破裂,这一点已经被证明是必然的。
在先进经济体中,金融泡沫一般出现的时间在10年到15年之间,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可能更快。
在这个历程中,我们可以知道泡沫破裂是长期的经济周期中的必然结果。
然而,政府必须采取更加严密的监管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2. 金融稳定是至关重要的2008年是证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性的一个案例。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融稳定不仅仅是为了维护金融业的稳定,而是为了保障全球的经济稳定。
因此,为了保证金融稳定,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3. 维护金融平衡是必需的金融平衡的维护要求各个国家之间加强协作,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
可以通过国际组织,例如G20、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各国应该在金融稳定和流动性的维护上取得进一步的合作,同时,也需要加强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其他经济方面的互惠合作。
4. 经济自由化不能以金融危机作为借口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很多人将经济自由化看作是导致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在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极为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1.股市崩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
众多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遭受了沉重损失。
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陷入恐慌,股市崩盘是危机最明显的衍生影响之一。
2.经济衰退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金融市场,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经济衰退导致企业裁员、消费减少,全球产业链受到破坏,国内生产总值(GDP)普遍下滑。
3.全球金融体系动荡次贷危机暴露了大量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和管理不善。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一系列金融机构相继破产或被政府接管,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二、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启示1.加强监管次贷危机揭示了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更为严密的制度和规则。
监管的强化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提高金融透明度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金融机构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让市场参与者获得更准确、全面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和市场扭曲。
3.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尤其要注重债务和资产质量的评估,降低风险暴露度,避免类似次贷危机的再次发生。
4.促进国际合作次贷危机表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国际社会应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5.培养理财意识次贷危机对个人和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理财要求。
个人应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意识,避免盲目投资。
企业应优化财务结构,确保健康发展。
总结: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陷入动荡和衰退。
此次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合作以及培养理财意识将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启示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
国金融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相信这场危机的影响会是空前的,留下的反思也会是相当深远
的。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
机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美国大量金融机构的破产或重组,导致货币供给的紧缩,逆转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并且至今尚未看到好转
的迹象,最终影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本文从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收入再分配、金融自由化进程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作所造
成的影响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
入再分配的影响金融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实体经济的融资,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
但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虚拟经济在社
会整体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极速膨胀,资本在金融市场的加速流转越来越表现为追逐超额利润的投机行为。
在虚拟经济条件下,庞大的投机性交易成为主要的收益来源,而虚拟经济交易的对象是经过各种加工以及粉饰过的“风险”,这些交易并不是以合理的条件融通和配置资金,而是围绕着货币和证券的价格波动和利率变动所造成的损失由交易当事者的哪一方承担或盈利的归属。
资本市场的运
行是在资产定价模式的基础上由心理预期的支撑而自我实现的,在金融创新的杠杆放大作用下,人们对于超额利润的向往超出了对于风险的评估,表现为一种典型的“博傻”行为。
一旦外在扰动引起金融市场运行趋势的逆转,高台跳水式的资产价格暴跌不可避免,
出现一轮又一轮“剪羊毛”似的财富再分配。
而在这种再分配过程中,一种比较悲惨的情况是富人对穷人的侵占,富国对穷国的伤害。
鉴于一国内部收入的再分配受制于国家主权、经济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强约束,我们这里主要讨论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家间的收入再分配。
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
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
这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美国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获得了巨大的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与付出的成本间的比例随着危机的爆发和美元贬值会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或者个人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间接承担了危机所带来的损
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全球资本管制放松,世界经济虚拟化进程加速发展,虚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收入和利润国际间不平衡再分配的程度。
在虚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和经济实力差异所导致的经济虚拟程度的悬殊为收入再分配的实现提供了充分条件。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不断推进和深化其金融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和分享其他国家国民福利增长的能力,其经济的运行日益表现为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特征。
而广大的发展甚至包括多数的新兴化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虚拟化程度较低,其经济的运行更多地表现为实体经济主导的特征。
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得到较多的利益而为之承担的风险不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这样,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以虚拟资产为导向的资金大规模地国际流动,金融领域完全以吸食通过投资和动员各种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为主,金融领域内增值的资本则来自于而且将继续来自于生产部门,后发国家实体经济部门所创造的利润,更多地被发达国家通过虚拟经济活动而分割。
一直以来,美国通过让境外债主吸纳
美国国债,借助外资注入来支撑濒临崩溃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制造
境外金融泡沫、输出巨额美元三种途径有力地刺激了境外美元资
产的极度膨胀,半外围国家承担金融泡沫破裂的结果是通货紧缩,
中心国美国则以金融泡沫向半外围国家的有效转移而维持通货稳定。
在这个泡沫的形成到破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伴随着国家间收
入再分配的发生。
(二)对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
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是在金融全球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
的基础上发生的,它的发生必将对全球金融自由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主要利益代表的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反思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进程,减轻对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金融自由化方面的压力。
另一方面,发生在金融体系最健全
国家一一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也会使得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对自身
金融自由化的进展进行深刻地反思,采取更加审慎的自由化举措和
金融监管措施,增强本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性。
金融自由
化的理论基础在于自由市场自发作用下,金融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经
济的增长,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际也充分证实了这个命题。
但是
一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过分地强调金融自由化可能带来
的好处,却没有考虑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国内金融业
发展的现状,强迫少数国家进行比较激进的金融自由化,导致这些
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困扰。
20世纪80—9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虽然让许多国家尝到了激进自由化
的恶果,但是并没有改变美欧国家强调推进国际金融自由化的一贯
立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为金融自由化并不意味着金融管制的终结,而管制放松却有可能
终结稳定,金融稳定也许没有直接带来金融发展,但是金融稳定往
往直接保障并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业不发
达的金融市场中,这种对于金融业运行的监管更凸显出它的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的进展中,极度渴求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
经济增长方面的好处,往往忽略相应的金融监管方面的建设,一旦
危机爆发,金融自由化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远高于激进自由化所产生的短期利益。
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金融市场在维持实体
经济良性运行中的作用得到了大大加强,金融自由化是各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同时也使得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不断增大,发生
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加,危机的爆发会对实体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系统产生更大的破坏性。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充分地暴露出信息技术
革命给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挑战。
在不负责任的美元扩张政策的推
动下,完善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保证使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安枕无忧,也无法消除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本性。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要防止本国金融自由化的过快发展,防止出现本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本国实体经济运行的脱离。
对正在经受虚拟经济不发达而实体经济发达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符号经济不
是一切,生产率提高、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才最根本;符号经济更
像是耀眼的浪花,实体经济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潜
流。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由次贷引
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
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
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
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量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
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
大规模信用货币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二战后美元输出方式逐渐由资本项目逆差转向经常项目逆差为主,在此过程中,全球
对美国资产的需求也开始从对其实体经济方面的需求转向了对其
虚拟资产的需要,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
实体经济相对于虚拟经济显得日益薄弱,全球虚拟经济迅速膨胀,
资金越来越表现出以分享利润为目的投资行为向以获取价差为目
的的投机行为的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美元的发行摆脱
了与黄金固定挂钩的内在约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泛滥似的发行,
以弥补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逆差、财政赤字和美国居民不断
上升的赤字消费,又由于国际货币体系中内在调节机制的缺失,全
球范围内经济失衡状况逐步恶化。
在此过程中,东亚国家出口导向
型经济战略的实施迫不及待地需要为本国产品寻找世界性的出口
市场,从而和石油输出国一起很快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并且这些美
元顺差很大部分又用于购买美国资产,使这些美元回流到美国境内。
美元的供给不断地以乘数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流通。
随着全球金融
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以国际贸易和投资为主体
的实体经济的作用在逐步下降,以债券、股票、期权、期货等金融
资产的交易为主的虚拟经济的地位不断提高,世界范围内形成不受
约束的流动性膨胀,全球经济的运行日益被恶化的失衡和金融动荡
所困扰,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深烙着流动性膨胀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