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合集下载

河西走廊范文

河西走廊范文

河西走廊范文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通道之一。

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连接了中国内地和西亚、中亚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的地理环境独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起甘肃省的嘉峪关,西至新疆的哈密,北临腾格里沙漠,南接祁连山脉。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国内地和西亚、中亚地区的重要通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西走廊一直承载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贸易往来,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河西走廊的地理环境独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在这里,可以看到壮丽的祁连山脉和苍茫的腾格里沙漠,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河西走廊还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如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等,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河西走廊上演的无数历史事件,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风采。

河西走廊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他们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不同于内地的风土人情,可以品味到正宗的西北美食,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民俗文化。

同时,河西走廊还是一个天然的旅游胜地,这里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总的来说,河西走廊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前来这里旅游的人们可以领略到不同于内地的风土人情,品味到正宗的西北美食,体验到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河西走廊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相信前来这里旅游的人们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

河西走廊经典语录摘抄

河西走廊经典语录摘抄

河西走廊经典语录摘抄介绍河西走廊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横跨甘肃、青海两省,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摘录河西走廊的经典语录,探索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西走廊的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特点1.狭长地带:河西走廊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地带,东西宽度仅约300-600公里。

2.高原与盆地:河西走廊西部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东部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3.干旱气候:河西走廊属于中国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影响河西走廊的自然要素1.运河: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有众多运河纵横,这些运河在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2.河流:河西走廊有多条河流贯穿其中,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

3.沙漠:沙漠对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为该区域增添了特殊的自然风光。

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的起点1.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通过这条商路,中华文明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贸易。

2.东西文化的融合:由于丝绸之路的存在,河西走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各种文化在此融合、交融。

历史名人与事件1.玄奘法师:河西走廊是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必经之地,他在这里历经艰险,获得了珍贵的佛经。

2.安西四百户:唐代,为了稳定西域边防,唐朝设立了安西四镇,这四百户人家守护着河西走廊,坚定不移地捍卫着边疆安宁。

3.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方的交往之路,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也带动了经济繁荣。

4.敦煌莫高窟:河西走廊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收藏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文物。

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1.敦煌文化:敦煌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壁画艺术和音乐文化享誉世界。

2.丹霞地貌:河西走廊的丹霞地貌景观十分壮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河西走廊的经典语录摘抄1.“河有源,源在洪源;钟有鸣,鸣在楚材。

《河西走廊》解说词

《河西走廊》解说词

《河西走廊》解说词摘要:一、河西走廊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1.地理位置介绍2.历史背景概述二、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1.地理环境特点2.主要景点介绍三、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1.河西走廊在古代的重要性2.河西走廊的历史变迁3.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四、河西走廊的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1.经济发展成就2.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3.未来发展前景正文: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一条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河西走廊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东起乌鞘岭,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星星峡,全长约1,000 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在古代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

二、河西走廊的自然风光河西走廊的地理环境独特,有沙漠、戈壁、草原、河流等多种地貌。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鸣沙山月牙泉,这里沙水共生,被誉为“沙漠奇观”。

此外,还有著名的张掖丹霞地貌、雅丹魔鬼城等自然景观。

三、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河西走廊在古代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自汉朝以来,河西走廊便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在此过程中,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阳关、玉门关等历史遗址。

四、河西走廊的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河西走廊地区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业、农业、矿业等多个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此外,河西走廊地区还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区域合作,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

河西走廊地理知识河西走廊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横跨甘肃、青海两个省份,是连接中国内地和中亚的重要通道。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是典型的内陆沙漠地区。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中国内地和西亚、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西走廊东起甘肃省嘉峪关市,西至青海省祁连山脉,北界腾格里沙漠,南临祁连山南麓。

河西走廊纵贯甘肃省中部,全长约1000多千米,宽度约100多千米。

河西走廊地势起伏不大,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下,是中国境内最低的地区之一。

河西走廊大致由北向南分为四个地理单元:黄土高原、砂土平原、戈壁滩和沙漠。

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的北部,地势较高,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表被厚厚的黄土覆盖。

黄土高原的土壤肥沃,适合耕作,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砂土平原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主要由砂质土壤组成,土地贫瘠,植被稀疏。

这里气候干燥,雨水稀少,是典型的沙漠荒漠地区。

戈壁滩位于砂土平原的南部,是一片宽广的砾石和沙漠地带。

戈壁滩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是典型的荒漠地区。

这里的河流大多是内陆河,水量有限。

沙漠是河西走廊的南部边缘地区,主要是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三大沙漠,面积广阔,沙丘连绵起伏,沙漠气候非常恶劣,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这里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是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温差较大。

河西走廊是中国的风电资源富集区,年平均风速较高,适宜发展风能产业。

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

这里有大量的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矿藏,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此外,河西走廊还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具有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潜力。

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由于气候干燥,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农业主要以种植少量的小麦、玉米、水果和蔬菜为主。

七年级下语文河西走廊

七年级下语文河西走廊

七年级下语文河西走廊
摘要:
一、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1.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2.河西走廊的历史背景
二、河西走廊的文化特色
1.河西走廊的文化特色概述
2.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遗迹
三、河西走廊的经济特点
1.河西走廊的农业特点
2.河西走廊的矿产资源
四、河西走廊的旅游资源
1.河西走廊的旅游资源概述
2.河西走廊的主要旅游景点
正文: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甘肃省,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它北邻沙漠,南依青藏高原,东西两侧分别与黄土高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河西走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里是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交融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河西走廊的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佛像,展现了古代中国佛
教艺术的辉煌。

此外,河西走廊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张掖的马蹄寺、武威的雷台汉墓等,都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

在经济发展方面,河西走廊主要以农业和矿产资源为主。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这里的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尤其是葡萄、苹果等水果种植业十分发达。

此外,河西走廊的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金、银、铜、铁等多种金属矿,其中镍矿储量居全国之首。

河西走廊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除了莫高窟外,还有张掖丹霞地貌、嘉峪关长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著名景点。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

河西走廊主要内容摘抄

河西走廊主要内容摘抄

河西走廊主要内容摘抄
河西走廊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带,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从甘肃省武威市一直延伸到新疆地区的一条狭长的地带,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沿革: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原文明和西域文明交汇的地区,历史上曾为西域诸国和汉朝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曾是唐朝的西北重镇。

随着历史的演进,河西走廊逐渐成为了官道、商道、佛教圣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

3.自然环境: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干旱带,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貌多为沙丘、戈壁和荒漠。

但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河西走廊却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

4.文化遗产:河西走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着众多的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5.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西走廊逐渐成为了现代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在这里,人们秉承着传统文化,将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推动了河西走廊的现代化进程。

- 1 -。

《河西走廊》解说词

《河西走廊》解说词

《河西走廊》解说词
【实用版】
目录
1.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2.河西走廊的重要战略地位
3.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
4.河西走廊的现代发展与挑战
正文
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一条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通道。

它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北介于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之间,是一条狭长的天然走廊。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对于我国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河西走廊的重要战略地位源于其地理位置。

它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还是我国古代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之一。

因此,河西走廊在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汉朝到清朝,河西走廊见证了我国历史上许多重要战争和政治变革。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等。

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游客。

其中,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窟内保存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彩塑。

张掖丹霞地貌则是一处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丹霞第一园”。

除此之外,河西走廊还有许多其他旅游资源,如嘉峪关、西夏王陵等,都是游客必游之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河西走廊的现代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河西走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河西走廊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此外,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河西走廊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河西走
廊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总之,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地理河西走廊知识点(一)

地理河西走廊知识点(一)

地理河西走廊知识点(一)地理河西走廊介绍•地理河西走廊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

•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横跨甘肃、新疆两个省级行政区。

•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特点•河西走廊是由一系列河谷和狭长的盆地组成的。

•北起阿尔金山,南至昆仑山,东临黄河,西隔天山与阿尔泰山相连。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个地区的特殊自然景观。

气候•河西走廊是中国干旱区的典型代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干旱区。

•年降雨量较少,大部分地区为无降水的荒漠地带。

•幅员辽阔的戈壁滩和沙漠是河西走廊的典型景观。

人文历史•河西走廊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旅经过河西走廊,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交流。

•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就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重要文化遗址。

经济发展•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大豆、小麦和棉花是主要的农作物。

•在新疆地区,河西走廊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基地。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也兴起了旅游业,吸引了大量游客。

生态环境保护•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牧、退耕还林等。

•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保护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以上就是关于地理河西走廊的相关知识点的整理和详解。

地理河西走廊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河西走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强保护工作和合理开发利用,我们可以让这个地区更好地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蚀作用 湿润区:流水地貌 搬运作用 干旱区:风成地貌 沉积作用 沿海区:海浪、风力
高寒区:冰川地貌
2.利用地理原理,构建思维模式
热力环流原理 水循环原理 地壳物质的循环原理 整体性原理 区位原理 ……
例: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全球变暖给河西走廊带来
的各种影响。 (12分)
全球变暖,祁连山雪线上升
山前冲积扇
动力 沉积环境
河口三角洲
山区河流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2分)当河流流出山 口时,地势趋于平缓,加上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2分)河流搬运能力下 降,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地貌。(2分)
例 : 洞 庭 湖 湖 面 缩 小 , 水 深 变 浅 , 容 积 锐 减 的 原 因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全国课标Ⅰ卷必考题(综合题)
新加坡水资源短缺原因、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示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说明理由)
农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冰雪融水将逐年减少,使其下 游的河流水量减少
或河流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或尾闾湖泊干涸
沿途绿洲因为缺少水源而出现 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加剧,土 地荒漠化
造成绿洲生态破坏进而威胁整 个河西走廊的生存。
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说明原因。
例: 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夏季巴山多夜雨。
经济的发展 条件
农业 ——因地制宜,生态农业 工业 ——减少三废,清洁生产 第三产业
社会的发展 目标
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人口容量 人居环境 ——城市化问题、基础设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重温区域地理 提升思维能力
建瓯一中 林秀春
主要内容
➢ 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 ➢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 探究区域的发展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
——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例: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影响热量条件,即判断出温度带
关 2.经度位置—— 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内陆,即推导出气候类型
太阳辐射(纬度)
成因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人类活动
例:河西走廊地区冬季风能、夏季太阳能较丰富,分别说明其成因。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影响风的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狭管效应
影响太阳辐射 因素
太阳高度角 昼长 大气状况
冬季风能丰富。原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植被覆盖率 低,阻力小,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 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夏季太阳能丰富。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增大, 昼变长;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例: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破坏植被易导致水土流失。
例:区位原理
自然因素
①地形(

②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③土壤(

④水源(

①市场(

农业 区位
②交通(

社会经济 ③劳动力(

④政策
⑤工农业基础
科学技术: 改造自然条件、培育良种、改良技术、冷藏保鲜技术
3.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物质来源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风沙对铁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工业发展与环境 (对比分析甲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轻重)
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限制产业发展的因素,产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 的可 持续 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 基础
生态破坏——森林、草场、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环境污染 ——大气、水、固体废弃等 资源枯竭 ——水、能源、土地等资源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根本热源)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白昼长短
地面状况
(直接热源)
物理性质——海陆分布;植被状况 洋 流——寒流降温;暖流增温 地 形——海拔;封闭状况等
大气自身
天 气——冷、暖气团的影响 大气透明度——水汽、尘埃等 大气密度——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思维强化训练
地形特征的成因:例渭河谷地形成的原因 水文特征的成因:例“泾渭分明”的原因 生物特征的成因:例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生物物种的宝库”的原因
内力作用
地形 成因
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质 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成山 成谷
断层 地垒-断块山 地堑-谷地、低地
风化作用 物理、化学、生物
键 在
3.相对位置 ①地形区—— 是导致区域特征特殊性的重要因素

②河流部位—— 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理 4.交通位置—— 交通要道,区际之间的联系 意
义 5.政治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的西北部
6.经济地理位置—— 西北粮仓
7.军事地理位置—— 嘉峪关是判读的训练
本区降水量减小 上游来水量减小 (引水、截水)
输入减小
围湖造田 水体富营养化 入湖泥沙增加
储水空间
本区蒸发量 下渗增大 引湖水
输出增大
湖泊变迁的原因
探究区域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 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念。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注意: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知识的逻辑基础上的,过程要 清晰明了,否则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事与愿违!
例:
太阳辐射
大 气
影响气温的因素
地面辐射
的 受
大气辐射




阳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 大 大
面 吸 收
反射、 气
散射等削弱 作用
辐 射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例:分析古丝绸之路东线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6分)
思路:河西走廊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与其以北和以南区域的比较优势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自然地理特征
简 单 建 模
气候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 3.水文(河湖)特征 4.生物和土壤特征 5.自然资源特征 6.自然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