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引信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基于激光告警的脉冲信号接收与处理方法研究

基于激光告警的脉冲信号接收与处理方法研究
柴源;阮鹏;孙翠翠;张玉梅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2)017
【摘要】本文以激光告警为基础,对激光脉冲信号的接收与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信号接收与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信号进行接收、放大与保持、采集与处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显示,得到激光信号的来袭方向.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柴源;阮鹏;孙翠翠;张玉梅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吉林师范
大学物理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49
【相关文献】
1.基于点处理的图像脉冲噪声滤除方法研究 [J], 曲中水;王建卫;张维波;高尚民
2.基于高斯化-广义匹配的脉冲型噪声处理方法研究 [J], 罗忠涛;卢鹏;张杨勇;张刚
3.基于点处理的图像脉冲噪声滤除方法研究 [J], 曲中水;王建卫;张维波;高尚民
4.基于峰度检验和小波包分解的海洋平台脉冲噪声处理方法研究 [J], 李伟;黄焱
5.基于数字化脉冲处理器的α/β射线甄别方法研究 [J], 段再煜;李荐民;胡锐;肖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传输光纤

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传输光纤成果简介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技术在激光精细加工和激光3D 打印等领域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可以提供十微米以下甚至亚微米级的加工精度,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由于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的脉冲宽度非常窄(工业应用通常在百飞秒至几十皮秒量级),单脉冲能量较大,峰值功率非常高,普通实芯石英光纤受限于材料的非线性和损伤阈值低的问题,无法传输如此高功率的超短脉冲。
现在大多采用空间光路反射输出,这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北工大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备了高性能的无节点空芯反谐振光纤,该光纤纤芯为空气结构,这就避免了材料的吸收,可以大大提高光纤的损伤阈值,进而可用来传输高功率超快激光。
这种高性能无节点空芯反谐振光纤利用改装的特种光纤拉丝塔通过堆积和拉制的方法拉制而成。
目前,国际范围内仅有少数科研单位和一家法国GLO Photonics公司具有制备该光纤的能力,并且销售价格较高(约20,000元/米),阻碍了其工业化应用进程。
光线拉丝塔(左)光纤端面(中)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传输光缆(右)应用简介所处研发阶段:目前实验室已制备出覆盖从紫外到中红外波段的空芯反谐振光纤,光纤性能参数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适合应用领域: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柔性传输用于激光精细加工和激光3D打印。
已有应用情况:去年送给德国Photonics Tools公司5米光纤用于实际传输超快激光测试,取得很好测试结果,并在2017年3月份的上海慕尼黑光博会上展示出。
现已和该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每年提供给对方1km空芯反谐振光纤,由对方将光纤加上铠装和光束耦合系统,实际用于工业传输高功率超短脉冲激光。
线性频率转换的泵浦光源。
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现有两套光纤拉丝塔,在不耽误正常科研进度的情况下,每周可以拉制长度1km以上的空芯反谐振光纤,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现阶段需要投入约100万资金用于购买光纤铠装设备和部分光学器件精密加工设备,用于保护光纤和加工激光输出头。
一种基于激光散点的回波信号融合处理方案

。
N -1
假定引信发送的脉冲信号 S s ( t) 为: S s ( t) = A s ∑ P
n =0
( t -TnT ) cos( 2πf t + φ )
s z 0 w
( 2)
首先, 信号放大器对送来的回波信 个复杂的过程, 号按要求放大, 将放大的回波信号送到距离门选通 器, 让弹—目距离附近的信号选择通过, 这主要是 剔除地海杂波干扰, 得到的信号经过脉冲多普勒滤 波器, 输出脉冲多普勒信号, 然后进行降采样, 降采 样是为了后续的 FFT 提供条件, 之后进行相干积累 接着对信号进行横虚警率处理, 最后实现多 和 FFT, 普勒频率估计和弹目距离计算
。
1
1. 1
散点回波信号的融合
脉冲激光引信精度的影响因素 现代脉冲激光近炸引信能实现脉冲法测距 , 即
2012 年 6 月 25 日收到, 7 月 20 日修改 第一作者简介: 崔东风( 1971 —) , 男, 河南周口市人, 讲师。 研究方 mail: ydhuang2009@ 163. com。 向: 电子信息工程, 嵌入式技术。E-
第 12 卷 第 32 期 2012 年 11 月 1671 — 1815 ( 2012 ) 32-8527-05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 12 No. 32 Nov. 2012 2012 Sci. Tech. Engrg.
兵工技术
[1 ]
发射一列很窄的激光脉冲, 通过测定回波信号与发 射波信号之间的脉冲时延来测距。 根据激光近炸 引信的测距原理和探测特性, 建立激光近炸引信目 标探测方程为: R = P s τ s ρτ2 a A r cos γ πP r
引信脉冲激光装定电路抗干扰技术研究

成 : 定器 和 引信装 定 模 块 。装 定 器 采 用 MC 装 U 和CL P D为 核心 的 软件 控 制 模 式 对 输 人 的 装 定 信 息进行 编码 调制 , 通过 脉 冲激 光 器 驱动 电路 驱 动 激光器 发送 信息 , 同时连 续 激光 器 发射 激光 柬 为引信装 定 模 块 提 供 能 量 传 输 。 引信 装 定 模 块 中的 引信 脉 冲激 光装 定 电路 通 过 P N 光 敏 二极 I
( c o lo eh nc l gn e ig S h o fM c a ia En ie rn .Na i gUnv ri fS in ea d Teh oo y,Na n 0 9 n i ie st o ce c n c n lg n y i g2 0 4.Chn ) 1 ia
Re e r h o he Te h i u f Fu e Pu s s r S t s a c n t c n q e o z le La e e
Ci c i t—nt r e e e r u t An ii e f r nc
W A NG ,ZH A NG He Li
维普资讯
・
26 7 ・
弹 箭 与 制 导 学 报
20 0 6正
引信 脉冲激光装定 电路抗干扰技术研 究
王 莉 ,张 河
( 京 理 工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南京 2 0 9 ) 南 1 0 4
[ 要 ] 针 对设 计 的 引信 脉 冲 激光 装 定 实 际 电 路 , 摘 主要 分 析 了 背 景 光 和 大 气 等 干 扰 对 引信 脉 冲 激 光 装 定 系 统 性 能 的影 响 . 用双 视 场探 测 方 法 和 数 字 相 关 检 测 技 术 对 接 收 信 号 进 行 处 理 , 进 行 了 实 际 电 路 改 进 。通 过 采 并
一种用于ns级激光脉冲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ns级激光脉冲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方法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激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通信、医疗、工业加工等。
对于ns(纳秒)级激光脉冲的精确控制与信号处理是提高激光应用系统性能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用于ns级激光脉冲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一、概述本方法涉及一种用于ns级激光脉冲的信号处理电路,主要包括信号放大、滤波、整形、脉冲宽度调节和输出控制等部分。
通过该方法制作的信号处理电路具有高性能、高稳定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
二、制作方法1.信号放大采用低噪声、高速运算放大器对激光脉冲信号进行放大。
为保证信号质量,选用合适的电阻、电容元件,设计合理的放大器电路,使信号在放大过程中失真小,噪声低。
2.滤波滤波部分采用有源滤波器,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声和杂散信号。
根据激光脉冲信号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参数,如截止频率、阶数等,确保信号在滤波过程中不失真。
3.整形整形部分采用高速比较器,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整形处理,使其成为规整的方波信号。
比较器的设计应考虑速度、精度和驱动能力等因素,以保证整形效果。
4.脉冲宽度调节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如FPGA、CPLD等)实现对整形后信号的脉冲宽度调节。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合适的程序,实现对脉冲宽度的精确控制。
5.输出控制输出控制部分采用高速光耦或MOSFET等开关元件,将调节后的信号输出至激光器驱动电路。
为保证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驱动能力,应选择合适的光耦或MOSFET型号,并进行合理的电路设计。
三、制作要点1.元件选型:选择高品质、高可靠性的电子元件,确保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2.电路设计:合理布局,减小信号干扰,降低噪声。
3.焊接工艺:采用高精度焊接设备,保证焊接质量。
4.调试与测试:对制作完成的信号处理电路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ns级激光脉冲的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性能、高稳定性和易于集成的特点。
用于近距目标探测的激光引信技术

用于近距目标探测的激光引信技术魏 斌,郑 链,王克勇,宋承天(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提要:分析了激光引信技术发展状况及工作原理。
针对目前在研的激光引信关键技术,即微激光器技术和激光成像技术,比较了微激光器与半导体激光器的性能,并对微激光器技术抗气悬体干扰与目标识别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激光成像技术探测机理及图像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最后对激光引信技术现存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激光引信;目标识别;微激光器;激光成像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743(2005)06-0010-03Laser fuze technology for short -range target detectionWEI Bin ,ZHE NGLian ,W ANG K e -y ong ,S ONG Cheng -tian(School of M echatronics Engineer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principle of laser fuze technology ,and the key technology of laser fuze ,which is studied at present ,including mainly m icro -laser technology and laser imag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In the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m icro -laser and sem iconductor laser is com pared ,and th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to anti -aeros ol jamm ing and target recognition is analyzed in the laser fuze system with fixed fan beam.The detection mechanism of the laser imag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detailedly.The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t the present of image processing ,is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 olution is given.Finally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the intending research areas of the laser fuze technology are pointed ou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tudy.K ey w ords :laser fuze :target recognition m icro -laser ;laser imaging收稿日期:2004-04-05作者简介:魏 斌(1972-),男,汉族,四川省雅安市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研究。
蓝绿激光引信水下目标探测技术研究水下蓝绿激光引信通信技术初探

通信技术初探
目录
01 一、蓝绿激光水下目 标探测技术
03 参探
内容摘要
蓝绿激光引信水下目标探测技术及水下蓝绿激光引信通信技术初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激光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 中,蓝绿激光水下目标探测技术以其独特的优点,如高精度、高分辨率、抗干扰 能力强等,在海水水文勘测、水下潜艇探测、水雷探测、鱼群探测、海洋环境污 染监测等诸多军事以及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蓝绿激光引信通信的关键技术
3.蓝绿激光引信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 水下蓝绿激光引信通信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 在军事方面,可以利用该技术实现水下潜艇之间的通信、水下武器平台之间的通 信等;在民用方面,可以利用该技术实现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传输、海洋资源调 查数据的传输等。
参考内容
三、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增强抗干扰能力: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信号衰减和干扰问题仍然存在。 未来,可以通过研发更先进的信号调制和解调技术,提高蓝绿激光水下通信的抗 干扰能力。
三、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扩大传输距离:目前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的传输距离仍然有限。未来, 通过提高激光器的功率和改进光学系统的性能,可以进一步扩大传输距离,满足 更远距离的通信需求。
三、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4、结合其他技术: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可以与其他先进技术结合使用,如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的水下通信。
三、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5、推广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蓝绿激光水下通信技术将逐渐推 广应用到更多领域,如海洋生态监测、海洋救援、海底考古等。
浅谈我眼中的光电对抗在军事中的运用

浅谈我眼中的光电对抗在军事中的运用摘要:随着红外和激光技术的不断完善,光电对抗技术在现代军事中的地位也逐渐地提高,各种光电对抗设备和武器也变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战手段。
先简单地介绍各种相关光电侦察和光电干扰技术,并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最后在谈论一下光电对抗技术在军事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光电对抗军事应用海湾战争光电侦察光电干扰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不得不说,对以前的我来说“光电对抗”这个名词是相当陌生的。
但通过最近查了的大量资料,我想自己对它也算有了一定的了解了。
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何为光电对抗。
这是指利用光电对抗设备通过光波的作用,对敌方光电观瞄器材和光电制导武器进行侦察、干扰或摧毁,以削弱或破坏其战斗效能,同时保护己方光电器材和武器的有效使用。
它是电子对抗的组成部分,包括了光电侦察与光电干扰、反光点侦查与反光电干扰两个部分,涉及到可见光、红外和激光三个技术领域。
由此可见,光电对抗是现代电子战的一个重要分支,且必将在未来的战争中起到一决胜负的作用。
下面还是应该先略微介绍一下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历程。
红外对抗始于20世纪50年代。
美国是最先研制成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红外装置的国家,在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就开始使用红外干扰机和红外干扰子弹等。
自此,红外对抗技术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激光对抗则始于60年代末期,1968年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新的制导武器激光制导炸弹时,便开始了对抗措施的研究。
在70年代初期,就开始出现坦克载激光告警设备、舰载激光告警器和装在飞行员头盔上的激光告警器。
一直至今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并建立新型的光电对抗体制。
毕竟,随着光电对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现代战争中防空武器系统面临的作战环境越来越严峻,没有光电对抗能力或对抗能力差的防空武器不仅不能有效地杀伤敌人,甚至自身的生存也会成为问题。
而且近代的几次战争也从侧面充分地证明了这点,历史的教训往往更直接、更深刻。
现在就以海湾战争为例来分析光电对抗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所起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3期2005年3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T ran sacti on s of Beijing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V o l .25 N o.3M ar .2005 文章编号:100120645(2005)0320248204脉冲激光引信信号处理技术研究魏素娟, 邓甲昊, 姚秀娟(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分析了六象限脉冲激光引信的工作原理,以直升机为目标,建立了识别直升机旋翼和机身目标信号的识别准则Ζ分析了对信号进行预处理的必要性及信号预处理电路的功能,用D SP 硬件和软件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下判断有无目标以及当有目标时判断目标的距离与方位,给出了相应信号处理的软件流程Ζ实验结果表明,用D SP 技术实现脉冲激光引信信号处理是可行的Ζ关键词:激光引信;信号处理;反直升机激光引信;D SP 应用中图分类号:TJ 43912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Signal Processi ng Techn ique of Laser FuzesW E I Su 2juan , D EN G J ia 2hao , YAO X iu 2juan(Schoo l of M echatron ics Engineering ,Beijing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 ,Beijing 100081,Ch ina )Abstract :T he op erati on p rinci p le of laser fuzes w ith six 2quadran t detecto r is analyzed .T ak ing a helicop ter as the target ,the ro to r 2iden tificati on criteria of ro to rcrafts are set up .Signal p re 2p rocessing and the functi on of the related circu it are analyzed .U nder the com p licatedcircum stance ,target iden tificati on and target distance and azi m u th esti m ati on are realized w ith the help of a D SP .T he flow chart of the signal p rocessing p rogram is given .T he feasib ility of the m ethod is p roved by exp eri m en tal test resu lts .Key words :laser fuzes ;signal p rocessing ;an ti 2helicop ter laser fuze ;D SP收稿日期:20040512作者简介:魏素娟(1962-),女,博士生,E 2m ail :w eisujuan @bit .edu .cn ;邓甲昊(195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Ζ 与无线电体制、红外体制的引信相比,激光引信具有定距精度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Ζ针对不同的目标特性,引信需要不同的信号处理方法,对于脉冲激光引信,一般采用分析目标反射激光脉冲的个数和幅值来判定目标的类型和距离,当判断出是特定目标,并在一定的距离范围之内时,产生起爆信号[1,2]Ζ因为直升机外型复杂、反射激光信号的部位多,增加了目标信号识别和处理的难度,为此作者研究了目标为直升机时,脉冲激光引信对目标信号的识别、目标信号的提取和对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并用D SP 芯片和相应软件程序实现了对目标信号的处理Ζ1 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激光引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Ζ系统主要由六路激光发射、六路激光接收和D SP 信号处理三部分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基准信号发生器产生周期为640n s 、脉宽为80n s 的基准电脉冲信号,发射电路和发射光学系统将此电脉冲信号变为激光脉冲信号,并将其轮流发送到位于图1 激光引信系统结构图F ig .1 Structure fram e of laser fuze system弹体上六个不同方位(象限)的激光探头Ζ基准信号及六探头对应的六个支路中脉冲信号波形如图2所示Ζ图2 脉冲信号时序F ig .2 T i m e sequence of laser pulse激光探头发出的激光脉冲信号遇到不同的目标时,接收激光探头将收到目标反射的不同幅度、不同个数的激光脉冲,接收光学系统和接收电路将激光脉冲变为对应大小和宽度的电脉冲信号,D SP 根据这些脉冲信号的特点判断是否为目标并得到目标的距离、方位信息,然后将信号处理结果送给执行级以引爆战斗部Ζ作者主要研究激光引信系统中的D SP 信号处理部分Ζ2 信号处理信号处理部分包括对目标信号特征分析、信号的预处理、对直升机目标机身机翼信号的判别及信号处理的软硬件实现Ζ211 目标信号特征分析不同工作体制的引信利用目标不同的特性,脉冲激光引信利用目标外部形状对激光脉冲的反射特性实现对目标的识别Ζ当目标是直升机时,直升机可反射激光的主要部分有机身(含机尾)和机翼,对于桨叶旋转直径为10m 左右的典型直升机[3,4],在弹目交会过程中,六路激光束(每相邻两束间夹角为60°)中只能有相邻两束(至多三束)能扫到机身或旋翼Ζ通过对各种弹目交会位置进行分析,得到直升机目标信号识别准则如表1所示Ζ表1 直升机目标识别准则Tab.1 Rule of d isti nguish i ng helicopter 信号路数第一支路特点U 1第二支路特点U 2第三支路特点U 3目标方位区域Y 1&Y 2Y 1&Y 2N one D 1D 22Y 1&Y 2‖Y 3Y 1&S 2N one D 5S 1N one D 1Y 1&S 2‖Y 3Y 1&S 2‖Y 3N oneD 1D 2Y 1&Y 2S 1Y 1&Y 2D 1D 23Y 1&Y 2‖Y 3S 1Y 1‖Y 2‖Y 3D 6Y 1&S 2‖Y 3S 1Y 1&S 2‖Y 3D 1D 2Y 1&S 2‖Y 3S 1D 11表中:Y n ,S n (n =1,2,3)分别是激光束扫到旋翼和机身后的反射信号;U n 表示第n 个探测支路;D n 表示目标方位区域,D n 与U n 的位置关系如图3所示ΖD 1D 2表示目标位于D 1D 2的中心;符号“&”和“‖”分别表示前后两信号是“与”或“或”的关系;N one 表示无目标反射信号Ζ例如:U 1∶Y 1&S 2‖Y 3表示第一个接收到目标信号的支路先探测到一个机翼信号,然后探测到一个机身信号,之后可能探测到另一个机翼信号,也可能探测不到任何信号Ζ当接收电路收到的反射激光脉冲信号属于准则中某一类时,说明激光引信探测到一个直升飞机目标Ζ图3 目标方位区域划分图F ig .3 R egi ons of the target azi m uth212 信号的预处理当有目标时,激光接收探头收到目标反射的激光脉冲信号,此信号经接收电路放大后电压高低不一,高电压远远超过D SP 芯片要求范围,所以必须进行信号预处理[5]Ζ预处理具有距离选通、电压限幅、抗背景干扰的功能,实现这些功能的信号预处理原理电路图如图4所示,此电路具有如下功能Ζ①抗自然环境干扰 其基本原理为:V 2为门限电平,V i 为接收到的目标反射波对应的电压信号,当V i ≥V 2时,V 0为高电平,否则,V 0为低电平Ζ所以当背景干扰信号电压小于V 2时,比较器无输出,电942 第3期魏素娟等:脉冲激光引信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图4 信号预处理原理电路F ig .4 P rinci p le circuit of signal p re _p rocessing图5 目标信号识别程序流程图F ig .5 F low chart of the p rogram about distinguish ing the target路起到去噪声抗干扰的目的Ζ②距离选通 若引信的最大作用距离为d m ,设距离引信为d m 的物体反射的信号在预处理电路输入端产生的电压V i =V s ,那么若将门限电平V 2设定为V s ,当目标与引信之间距离小于d m 时,目标反射信号对应电压将大于V s =V 2,这使得预处理电路输出恒为高电平而达到距离选通的目的Ζ③限制输入电压 预处理电路所用芯片的电源电压为V cc ,当输入电压超过V cc 时,二极管D 1导通形成泄放电路,以起到限制输入电压、保护芯片的作用Ζ213 机身、机翼信号判别基准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发射系统使每个激光探头发出周期为3184Λs 、脉宽为80n s 的激光脉冲(如图2所示),此激光信号若入射到机身或机翼,在相应的激光接收回路将产生同样周期和宽度的反射脉冲信号Ζ对于典型直升机,当激光信号入射到机翼时,对应于接收电路接收到200~310个反射脉冲信号;当激光信号入射到机身时,对应于接收电路接收到约2100个反射脉冲信号Ζ但考虑到激光脉冲遇到飞机时,可能会丢失一些目标反射信号,因此假设允许连续丢掉和总共丢掉的反射脉冲个数分别为3和10,即接收电路收到的不连续的脉冲个数总和为190~300,且每次不连续点丢掉的脉冲个数不超过3时,就认为是飞机机翼,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判断机身信号;而且根据表1所示的目标识别准则,当六个激光探头中的相邻两个或三个同时接收到机身或机翼信号时才能确定为真正目标,然后再根据收到信号的激光探头所在象限,判断目标的方位Ζ总之,根据收到脉冲个数判断有无目标;根据第几象限探头收到信号判断目标方位Ζ214 软件实现根据目标信号识别准则,以及对机身、机翼信号判别过程,可以编制引信的信号处理软件Ζ21411 软件流程本软件以发射电路的基准信号作为TM S 320C 6201D SP 芯片[6,7]I N T 4端的中断申请信号Ζ给引信电路通电、复位后,主程序进入循环等待状态,只要发射电路发出一个激光脉冲,此脉冲就通过I N T 4产生一个中断,主程序检测到I N T 4中断申请后转入中断程序,在中断程序中实现对六路输入端的采样,并对采样信号进行处理以判断是否为目标和目标的方位,其采样和判断过程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如图5所示Ζ052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第25卷 21412 软件说明当D SP芯片的I N T4端有输入信号时,主程序由循环等待状态转入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子程序具有对目标信号的采集和识别功能Ζ在子程序中,每支路分别对应一个coun t i计数器、一个c i计数器、一个B i计数器,其中coun t i计数器用于记录本路采到高电平的个数,个数在190~300则认为采到机翼信号,个数在2100左右则认为采到机身信号Ζc i计数器记录本路开始接收目标信号后漏掉的脉冲个数ΖB i计数器记录本支路是否采到机身或机翼信号Ζ有一个S寄存器和一个Y寄存器,S和Y的六个码位分别对应六个支路,某支路有机身信号时,S寄存器的相应码位置为1,某支路有机翼信号时,Y寄存器的相应码位置为1Ζ当有两个以上支路收到机翼或机身信号,并且收到信号的支路是相邻支路时,则认为目标是直升机,并根据S和Y中第几位是1,判断目标位置Ζ3 结束语针对六象限脉冲激光引信工作原理和直升机外形特点,作者分析了应用于脉冲激光引信的直升机目标信号识别准则,用TM S320C6201D SP芯片及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了对信号的采样、对采样信号的分析、判断有无目标和有目标时判断目标方位,用六路发光二极管代表目标信号所对应的支路数,显示D SP信号处理结果Ζ实验结果表明了目标信号分析及对机身机翼信号判别方法的正确性,以及用D SP芯片实现六象限脉冲激光引信信号处理的可行性Ζ参考文献:[1] 马宝华.战争、技术与引信[Z].中国宇航学会特种装备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北京,2001.M a Baohua.W ar,techno logy and fuze[Z].T heT en th A cadem ia In tercomm un i on M eeting of Special Equ i pm en t Comm ittee of Ch inese Space N avigati onA cadem y,Beijing,2001.(in Ch inese)[2] 崔占忠.近炸引信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Cu i Zhanzhong.P rox i m ity fuze theo ry[M].Beijing:Beijing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 P ress,1998.(in Ch inese)[3] 张 彤,邓甲昊.用D SP技术识别直升机旋翼信号的研究[Z].第十界宇航年会,北京,1999.Zhang Tong,D eng J iahao.Study on the ro to r_recogn izing of the helicop ter by u sing D SP[Z].T heT en th Space N avigati on A nnual M eeting,Beijing,1999.(in Ch inese)[4] Gun thard Bo rn.Sen so r fo r attach ing helicop ters[P].U SP:4819561,1997.[5] 刘良惠,程 皓.标准电子电路实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L iu L ianghu i,Cheng H ao.P ractical handbook ofstandard electrocircu it[M].Changsha:H unan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P ress,1996.(in Ch inese) [6] 张雄伟.D SP芯片的原理与开发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Zhang X i ongw ei.P rinci p le and app licati on of D SPch i p[M].Beijing:Pub lish ing Hou se of E lectron icsIndu stry,1997.(in Ch inese)[7] T exas In strum en ts.TM S320C6201 C6701peri pheralsreference gu ide[M].M issou ri:Cu stom P rin ting Company Ow en sville,1998.152 第3期魏素娟等:脉冲激光引信信号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