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形态分析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音乐表演艺术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在其形态构成属性中包含着丰富的元素和特点。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是指其在表演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外在特征和内在要素,包括音乐、舞蹈、声乐、演奏技巧、舞台表现和情感表达等。
音乐是音乐表演艺术的核心元素之一。
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音调、旋律、节奏和和声等特点。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往往是表演的灵魂和核心,它通过不同的乐器演奏、歌唱演绎、舞蹈表现等形式,为整个表演注入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舞蹈在音乐表演艺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舞蹈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姿态和舞步等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舞蹈往往是与音乐密切相连的,它通过舞蹈者的身体语言和动作表现,将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动态,为观众呈现出生动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意境。
舞台表现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台表现是一种通过舞台布景、灯光效果、服装道具和动作演出等方式来营造艺术氛围和呈现艺术形象的艺术手段,它具有独特的艺术设计、工艺制作和视觉效果。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舞台表现往往是为了与音乐、舞蹈、声乐和演奏技巧相呼应,为整个表演营造出恰到好处的艺术空间和氛围,为观众带来完美的视听享受和震撼的艺术感受。
情感表达也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表达是一种通过表演者的情感投入和表现力来传递音乐情感和呈现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情感沟通和情感共鸣。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情感表达往往是与音乐、舞蹈、声乐和演奏技巧相融合的,它通过表演者真挚的情感和情感表达,将音乐中的情感和内涵传递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艺术共鸣,为整个表演带来了深刻的艺术感受和心灵触动。
音乐表演艺术的形态构成属性包括音乐、舞蹈、声乐、演奏技巧、舞台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各种元素和特点,它们共同组成了音乐表演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美妙的音乐画卷和精彩的艺术表演,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分析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分析安徽花鼓灯歌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它集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被誉为中国北方地区最重要和最具魅力的传统戏曲之一。
花鼓灯歌以其独特的音乐形态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对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进行分析,以探索其独特之处。
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主要包括曲调、节奏、伴奏和器乐表演等方面。
首先,安徽花鼓灯歌的曲调以戏曲腔调为基础,但又融合了本地方言和风格。
其曲调通常较为高亢激昂,富有悠扬的旋律特点,以表达人物情感和剧情发展。
其次,节奏是安徽花鼓灯歌音乐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欢快的行进曲式为主,节奏明快,强调人物动作的节奏感和舞蹈的美感。
再次,伴奏是安徽花鼓灯歌音乐形态的关键之一。
伴奏通常由锣、鼓、木鱼等打击乐器组成,它们能够给予音乐节奏更加突出的感觉,增加音乐的热闹和活力。
此外,还有一些弹拨乐器,如二胡、琵琶等,在演唱过程中进行器乐表演,丰富了音乐的层次。
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除了上述的特征外,还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
首先,花鼓灯歌中的颤音技巧被广泛应用。
颤音能够增加音乐的旋律变化和情感表达,让音乐更加动听动人。
其次,安徽花鼓灯歌还注重音乐与表演的结合。
音乐与舞蹈、表演紧密配合,通过音乐的旋律与舞台表演完美呼应,创造出视听的艺术效果。
此外,花鼓灯歌音乐形态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安徽的传统音乐元素被巧妙地融入花鼓灯歌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安徽花鼓灯歌的音乐形态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而且也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艺术的需求不断变化,安徽花鼓灯歌音乐形态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吸收了现代音乐的元素,注入新的活力和时尚感。
例如,现在常见的花鼓灯歌中加入了一些流行曲风和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元素,使得安徽花鼓灯歌更能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
综上所述,安徽花鼓灯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态,其曲调高亢激昂,节奏明快,伴奏热闹,器乐表演丰富。
音乐曲式与调式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丰富多样的曲式和调式。
曲式和调式是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音乐曲式和调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让我们从曲式开始。
曲式是音乐中重复和变化的方式。
它代表了音乐的结构和布局。
在欧洲古典音乐中,常见的曲式包括奏鸣曲式、小步舞曲曲式、变奏曲式等。
这些曲式有着特定的组织形式,可以让作曲家在创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奏鸣曲式是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快速的第一乐章、慢速的第二乐章和节奏明快的第三乐章。
奏鸣曲式的结构允许作曲家在不同的乐章中进行主题的呈现、发展和回归,以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技巧。
小步舞曲曲式是一种简单的曲式,常用于轻松愉快的音乐作品中。
它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A部分和B部分。
A部分通常是一个主题的重复,而B部分则是一个与A部分不同的主题。
这种曲式经常被用于舞曲和轻松的乐曲中,给人一种欢快和活泼的感觉。
变奏曲式是一种以主题的变化和发展为特点的曲式。
它通常由一个主题或旋律开始,然后在不同的音乐性质和风格中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和发展。
变奏曲式可以展示作曲家的创造力和技巧,同时也给听众带来了不同的音乐体验。
除了曲式,调式也是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
调式指的是音乐中的基本调性。
在西方音乐中,常见的调式包括大调和小调。
大调给人一种明亮和欢快的感觉,而小调则更加深沉和悲伤。
调式对于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调式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和情感共鸣。
除了大调和小调,还有一些其他的调式,如旋律小调、和声小调等。
这些调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能够给音乐带来更加丰富和多样的风格。
总而言之,音乐曲式和调式是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曲式决定了音乐的结构和布局,调式决定了音乐的基本调性和情感表达。
通过深入研究曲式和调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达,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欣赏音乐作品。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民歌《嘎达梅林》作为我国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蒙古族的人民中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传播之久足以看出它的地位及意义。
分析《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特征,从而更好地窥探其审美特质,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背景嘎达梅林(1892-1931),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
嘎达是儿子的意思,梅林则代表着官职。
在当时的社会上,欧洲列强入侵我国,年代处于动乱时期。
达尔汗旗王爷与军阀反动派相互勾结,强行开垦草原。
嘎达梅林为了群众的利益强行阻止,结果丢失官职,被逐出王府,定为死罪。
嘎达梅林出狱后带领农民起义抗争,领导七百多人的队伍,与军阀进行激烈战斗,最终因实力悬殊,战死在辽河流域。
在科尔沁草原上,关于嘎达梅林的故事流传至今,影响广泛而深远。
代表性的题材有叙事诗、民歌、交响诗等。
嘎达梅林这一人物也是蒙古人民崇拜的对象和英雄。
其中民歌的传唱与流传甚广,家喻户晓。
二、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歌词“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不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反抗王府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幸福。
”三、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形态分析1.整体结构分析这首蒙古族民歌整体风格为慢板,调式为 A 羽五声调式。
其曲式结构为两句类一段式。
第一乐句 5 个小节,第二乐句也是 5 个小节。
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为对称性。
2.主题乐句分析民歌《嘎达梅林》的主题乐句在前五小节便展现出来,其中第一和第二小节为动机材料,也属于核心材料。
第三四小节是一二小节的引申发展。
前两小节使用的节奏类型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可以划分出三个三音组。
也是三个具有特征性的曲调。
前三个音为五度旋律音程上行进行,属于主音到属音的关系。
壶关秧歌音乐形态分析

壶关秧歌音乐形态分析壶关秧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起源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壶关镇,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传承。
壶关秧歌音乐形态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壶关秧歌音乐的形态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
一、曲调特点壶关秧歌音乐的曲调特点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域宽广。
壶关秧歌的曲调音域宽广,旋律多变,有的曲调跨度较大,从低音到高音,旋律曲线跳跃多姿,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节奏明快。
壶关秧歌音乐的节奏感强烈,多为快节奏,富有活力和激情。
节奏变化多样,有的曲调以慷慨豪放的节奏表现出壮美的气势,有的曲调则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展现出欢快的氛围。
3.旋律多变。
壶关秧歌音乐的旋律多变,丰富多彩,旋律线条流畅,变化丰富,极富感染力。
有的曲调悠扬缠绵,如行云流水,有的曲调高亢激昂,如波涛汹涌,展现出不同的音乐魅力。
4.曲调多样。
壶关秧歌音乐的曲调多样,有的曲调婉转动人,如泣血的情怀,有的曲调雄浑壮美,如猛兽咆哮,充分展现了农民劳动者的朴实情感和豪迈气概。
二、舞蹈形式壶关秧歌音乐与舞蹈形式相辅相成,舞蹈动作优美多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舞蹈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韵律明快。
壶关秧歌舞蹈的韵律明快,舞姿轻盈飘逸,舞者的脚步整齐有力,舞姿变化多样。
有的舞蹈以轻盈的舞姿展现出秧歌的欢快节奏,有的舞蹈以刚劲有力的舞姿诠释出壮美的气魄。
2.动作丰富。
壶关秧歌舞蹈的动作丰富多样,包括手臂挥舞、腰肢摆动、脚步舞动等多种动作。
舞蹈既有柔美的舞姿,也有刚健的舞蹈动作,充分展现了舞者的高超技艺和敏捷身手。
3.情感真挚。
壶关秧歌舞蹈的情感表达真挚动人,舞者们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劳动者的辛勤耕耘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出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情感表达深切感人。
三、表演风格1.形式多样。
古典音乐爵士化音乐形态分析

古典音乐爵士化音乐形态分析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是两种不同的音乐流派,但是在一些现代音乐中,这两种音乐的元素开始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流派——古典音乐爵士化音乐。
这种音乐形式将传统的古典音乐元素和爵士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兼具艺术性和流行性的音乐。
这种音乐的形态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和声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和声有着截然不同的取向。
传统的古典音乐强调和声的纵向发展,即和弦的变化和层次感。
而爵士音乐则更关注和声的横向发展,即和弦的组合和演奏。
在古典音乐爵士化音乐中,这两种和声的特点得到了兼容并蓄。
它们既保留了古典音乐的和声纵向发展,又融入了爵士音乐的和声横向发展。
这一点可以从它们的曲式和和弦海洋中得到体现。
二、节奏节奏对于爵士音乐来说非常重要,而在古典音乐中则相对不那么重要。
但是,在古典音乐爵士化中,这两种音乐的节奏元素相互借鉴,创造出了新的节奏风格。
例如,爵士乐常用的复杂节奏和古典音乐的长节奏结合起来,产生特殊的节奏感。
三、器乐器乐在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在古典音乐爵士化音乐中,这两种器乐得到了有机的交融。
在这种音乐中,可以同时听到传统的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古典音乐器乐和爵士乐中常用的萨克斯风、爵士鼓等。
器乐的组合形式也相对开放,可以进行多种组合。
四、表现手法在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中,音乐家的表现手法也存在差异。
在古典音乐中,音乐家需要通过精准的演奏技巧来表达音乐作品中的细腻情感;而在爵士音乐中,音乐家通常采用即兴演奏,展现个性和情感。
在古典音乐爵士化音乐中,这两种表现手法并存。
音乐家一方面需要通过技巧和准确的演奏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即兴演奏,展现个人特色。
最新 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特点分析-精品

西北民歌“花儿”的演唱特点分析摘要:“花儿”是在中国西北地区非常流传的一种民歌。
因为流行地区不同, 同时, 发展历程中受到不同民族的影响, 所以, “花儿”的流派和风格是不同的。
本文主要对“花儿”的形式和演唱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花儿; 艺术形态; 演唱特征;“花儿”的保护与传承价值至关重要。
这不只具有丰富的音乐形象, 同时, 还浓缩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以及和之间的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儿”的艺术形式, 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研究。
一、“花儿”艺术形态的分析(一) 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 生活歌。
“花儿”的核心内容是爱情的歌唱, 然而一般大众也是将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场景融入歌中, 因此就形成了反映农耕生活的花儿;二是, 本子歌, 分为“散花”和“本子花”, “本子花”值得是成套的“花儿”, 具有比较多的种类, 当中的素材是从古典的着作和通俗小说中得来的。
三是, 情歌。
这是花儿的主体, 出现得最早, 流传的时间也比较长, 所以, 关于这方面的作品数量也比较多, 质量也非常好。
(二) “花儿”的曲式结构一是, 起音。
这是歌唱呼唤性的衬词, 主要是由语气词所构成的, 比如“哎”、“哎呦”等。
“花儿”属于西北地区的高原民歌, 主要歌唱于高山与空旷的田野中, 会让声音传的更加地远;二是, 乐段, 划分成上句与下句。
是骨干部分。
曲调是乐段, 也是“花儿”当中具有变化性的一个部分;三是, 连接衬句。
这是乐段扩展的一些配唱衬词和上乐句配词, 发挥着上下乐句联合的作用。
二、“花儿”的演唱特征分析(一) 润腔特点唱法润腔是比较丰富的, 具备有艺术表现力以及感染力, 这是“花儿”演唱过程中非常特殊的一种技巧。
总的来说, 润腔手法主要包括倚音和滑音与颤音以及抖音等。
运用倚音可以让语气更加地委婉, 强调语调;滑音在“花儿”当中运用的也比较多, 主要包括上滑音和下滑音与大滑音以及小滑音等。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

音乐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分析与鉴赏西方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史上独特而丰富的一支。
它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风格、结构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进行对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进行分析与鉴赏。
一、巴洛克音乐风格巴洛克音乐风格起源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开篇之作。
巴洛克音乐注重构建对比性强烈的音乐形态,通过复杂的旋律和和声来表达情感。
其代表作品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和亨德尔的《弥赛亚》等。
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它强调音乐的平衡、清晰和对称感。
古典主义音乐以奏鸣曲、交响曲和室内乐等形式为主,具有明快、优美的旋律,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巅峰之作。
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三、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兴起于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欧洲,它强调表达个人情感、强烈的个体主义倾向和音乐形式上的自由。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对情感的表达,通过丰富的和声和复杂的旋律来传达作曲家独特的情感体验。
肖邦和柴可夫斯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四、印象派音乐风格印象派音乐风格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国,其特点是追求音乐形象的明暗对比和画面感的表现。
印象派音乐注重音色的变化和阴暗的氛围创造,以模糊的旋律和和声传达出抽象的感觉。
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五、现代主义音乐风格现代主义音乐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洲,主张摒弃传统的音乐形式和和声体系,注重对音乐材料的再创造和对听觉冲击的追求。
现代主义音乐涌现了许多前卫的作曲家,如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等。
通过对以上几个主要的西方古典音乐风格进行分析与鉴赏,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独特性。
每个音乐风格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情感体验,而无论是巴洛克音乐的华丽与庄重,还是古典主义音乐的平衡与清晰,亦或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激情与浪漫,都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及艺术形态分析
2014-12-31
1
课程主要内容
• 音乐的基本要素
• 曲式结构
• 音乐作品的体裁 • 音乐风格与流派
2014-12-31
2
第一部分 音乐基本要素
内容提要
• 旋律 • 节奏 • 调式 • 和声 • 织体
2014-12-31 3
2014-12-31
69
2、三种终止形式 A 正格终止:D-T B 变格终止:S-T
C 完全终止:S-D-T
2014-12-31
70
第二节 和 弦
2014-12-31
71
一、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1、 正:I、IV、V
2、 副:II、III、VI、VII
二、和弦的种类 三、七、九、十一
2014-12-31
14
2、旋律发展
A 原样重复
2014-12-31
15
B 句尾变化
2014-12-31
16
C 模进:将之前陈述的音乐片段移高或
移低。
2014-12-31
17
D 音程扩张:
E 音程压缩 F 节奏重复
2014-12-31 18
第二章
节 奏
本章精华
• 概念
• 节奏型
• 常见典型节奏
2014-12-31
72
三、和弦的形式 1、三和弦:
原位、六和弦、四六和弦
2、七和弦: 原位、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
2014-12-31 73
四、四部和声
1、在音乐作品中,用四个声部来陈述三和弦, “四部和声”是最常见的形式。
2、四声部与人声四种类型相联系: 高声部(女高、旋律声部) 中声部(女低音)
次中音声部(男高音)
2014-12-31 35
二、主音:
1、旋律围绕的中心音,其余音都倾向于此 音,一般都结束于该音。 2、一个八度中的十二个音都可作为主音。 三、调: 1、中心音 2、中心和弦 3、音阶
2014-12-31 36
四、大调音阶
1、结构:两全一半、三全一半
2014-12-31
37
• 依此关系,可在一个八度的12个音上构建类似调
六、旋律位置
1、和弦中某个音所处的最高位置。 2、三和弦的三种旋律位置:
A 根音旋律位置
B 三音旋律位置
C 五音旋律位置
2014-12-31 76
2014-12-31
77
七、三和弦的排列法(重复根音):
1、密集排列法:
上方三声部相邻两声部之间不能再填进该和弦 的音,或者上方三声部相邻两声部之间的音程不 超过三或四度。
1、多利亚调式
2、弗里几亚调式
3、利第亚调式 4、混合利第亚调式
2014-12-31 47
二、全音阶调式
• 格林卡和德彪西音乐中运用较多。
2014-12-31
48
三、合成调式 1、中古合成调式
2014-12-31
49
2、大小调式
3、增调式
2014-12-31
50
4、减调式
5、音程调式
2014-12-31
建立于调式音阶五级音之上的七和弦; 具有复合功能,属不协和和弦。 2、属七和弦的结构:
2014-12-31
90
3、属七和弦的应用 A 可使用完全的与不完全的,不完全的 属七和弦通常省略五音重复根音; B 应尽量避免使用七音旋律位置的原位
属七和弦;
C 原位属七和弦是重要终止和弦之一:
2014-12-31 91
E 摇滚乐:带切分的4/4 (09)
F 伦巴:源于黑人舞蹈,活泼轻快,连
续切分的4/4 (10)
2014-12-31 33
第三章
调 式
本章精华
• 大小调式
• 五声及其他调式
• 转调
2014-12-31
34
第一节 大小调式
一、概述
1、17世纪晚期至20世纪处,西方音乐基本使用 大小调式。
2、两种调式由7个音组成,分为自然调式、 和声调式和旋律调式。 3、音阶是调式最基本的表述。
80
!
• 不论哪种排列法,低声部与次中音声部间
的音程距离都不受限制,可以是从同度直
至两个八度或更远。
• 为避免声部交错,各声部必须按次序排列。
2014-12-31
81
八、和弦连接 1、和声连接法:和弦连接时,将共同音保 持在同一声部。
2014-12-31
82
2、旋律连接法:和弦连接时,即使有共同 音也没有一个声部保持不动。
87
C 当高声部作五、六度进行,中声部作 同向进行,次中音声部保持:
2014-12-31
88
3、和弦转换的意义:
在不变换和弦的情况下保持旋律与节奏 的运动,避免由于过多地变换和弦而形成
的杂乱,对旋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4-12-31
89
十、属七和弦、导七和弦与六级三和弦
1、属七和弦概念:
2014-12-31
92
4、导七和弦
A 概念:建立于导音之上的七和弦; B 标记: C 各种形式: 小导七(自然大调)
减导七(和声大小调)
D 准备与解决:
准备:S组和弦
解决:主和弦(重复三音)
2014-12-31 93
2014-12-31
94
5、六级三和弦(TSVI) A 功能特点: 副三和弦中除II级三和弦及其六和弦外 使用最多的和弦,复合功能; B 阻碍(终止)进行:
2014-12-31 10
3、乐句:
曲调有明显的间歇或结束感,和声上有 明确的终止。
4、乐段:
曲式中具有完整结构的最小单位。
2014-12-31
11
二、旋律的结构及发展
1、乐句: A 方整结构(一句式)
2014-12-31
12
方整结构(2+2式)
2014-12-31
13
B 非方整结构
2014-12-31
41
2、自然小调
2014-12-31
42
3、和声小调
2014-12-31
43
4、旋律小调
• 一般只用于上行旋律
2014-12-31 44
第二节 五声及其他调式
一、五声调式
1、五声:宫、商、角、徴、羽
2014-12-31
45
2、五种五声调式
2014-12-31
46
第三节 其他调式
一、中古调式
3、离开具体调式,孤立的和弦不具备明确 的功能意义。
2014-12-31 60
4、功能圈
2014-12-31
61
5、调式音阶上的和弦
2014-12-31
62
6、各功能包括的和弦
2014-12-31
63
2014-12-31
64
三、和弦的进行
1、概念:根据和弦功能的稳定与不稳定关
系,形成和弦在调式和声中的运动。
例1—旋律的特性
2014-12-31
6
例2—旋律的特性
2014-12-31
7
例3—旋律的特性
2014-12-31
8
第二节 旋律的结构及发展
2014-12-31
9
一、旋律的结构:
1、乐思(动机)(音响-2): 围绕主要音形成的曲调或旋律片段。 2、乐节: 一般由两个动机组成,曲调与节奏形成
相对独立的片段。
第一章
• 概念
旋 律
本章精华
• 特征
• 结构及发展
2014-12-31
4
第一节 旋律的概念
一、音乐的线条(音响-1) 二、旋律的概念: 单个音或音高作为一个整体的连续进行。 三、旋律的特性: 1、 音域:狭窄,中等,宽广 2、形态:波浪型,下行,上行 3、运动方式:连续进行,非连续进行
2014-12-31 5
4、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A 用分数形式标记
B 记写于谱号和调号之后 5、小节: A 一个完整的强弱关系的组合单位 B 不完全小节(弱起小节)
6、节奏:
A 概念:组织起来的音之间的时值关系。
B 常规节奏与非常规节奏
2014-12-31 25
常规节奏
2014-12-31
26
非常规节奏
2014-12-31
2014-12-31
22
E 变换拍子: 单位拍的数量在整个乐曲内或乐曲的某
一部分发生改变;
节拍有规律地循环变换,即每隔相同的 时间距离变换单位拍的数量。
2014-12-31
23
F 交错拍子: 各种不同的节拍同时结合;
节拍不规律地变换,即单位拍的数量变
化随不同的时间间隔改变。
2014-12-31
24
51
四、有限移位调式
1、梅西安创立的一种调式体系 2、按一定音程型反复组合而成 3、音程移位不超过六次
2014-12-31
52
2014-12-31
53
2014-12-31
54
五、特殊的民间调式
1、吉普赛大调
2、西班牙八声调式
2014-12-31
55
六、特殊五声调式
• 希腊、近代日本音乐使用
2014-12-31 30
2014-12-31
31
三、节奏型
1、概念: 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占据重要地位的 音值组合方式,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 2、常见的典型节奏类型
05
2014-12-31
06
07
08
09
1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