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之念》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的观后感

《鉴史问廉》的观后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
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
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败,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败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
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
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
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CC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
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
廉洁,是CC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
《廉洁体系制度》是CC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
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败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史问廉观后感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感心得体会《鉴史问廉》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著作,它讲述了历史上一些人物的廉洁品质和不正之举。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我对廉洁的重要性和廉洁意识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能够感受到廉洁人物的高尚品质,还能够反思当下社会的腐败现象。
下面是我对《鉴史问廉》的观后感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廉洁的重要性。
在《鉴史问廉》中,作者通过引用一些历史人物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廉洁的重要性。
廉洁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只有廉洁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真正的贡献,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
廉洁的人会对自己负责任,不会因一时的私利而背离公正原则。
廉洁的人不但在工作中不为自利而利,也能够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廉洁不仅从个人行为上体现,还需要在制度和环境的保障下实行。
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廉政文化,才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其次,廉洁意识的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在《鉴史问廉》中,作者讲述了一些历史人物是如何培养廉洁意识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和思想引导。
只有通过教育,让人们明白廉洁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守法奉公。
同时,也需要通过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熏陶,让人们养成廉洁的习惯。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从而形成廉洁的社会氛围。
廉洁不仅是个人的追求,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在《鉴史问廉》中,我们看到一些历史人物是如何通过努力来实现廉洁的目标的。
这些人物通过清正廉洁的行为影响了整个社会,引发了一系列的正面反应。
廉洁的行为会产生“示范效应”,从而激励其他人也去追求廉洁。
因此,要实现廉洁,就需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
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社会的廉洁,维护公正和公平的环境。
此外,廉洁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阅读《鉴史问廉》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意识到廉洁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
由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廉洁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鉴史问廉观后感

鉴史问廉观后感一、引言《鉴史问廉》是一部由徐特立撰写的历史著作,本书以客观、全面地回顾了我国历史上的廉政风波和反腐斗争,展示了众多出色廉政人物的风采和付出,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政治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鉴史问廉》,我深刻领悟到廉政的重要性以及廉政人物的勇气和担当。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分享我的学习和观后感。
二、廉政与国家治理廉政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
历史上,廉政风波层出不穷,这些风波既是对腐败现象的揭露,也是对那些公正廉洁的廉政人士的激励。
一方面,腐败行为的暴露引起了广泛的舆论关注,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声讨和抗议;另一方面,那些能够自律自励的廉政人物,通过自己的榜样,鼓励和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廉政事业中来。
在我看来,廉政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历史上的一些廉政人士正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了整个社会环境,推动了整个国家的进步。
因此,我们今天的廉政工作要从个人层面转向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的廉政制度,加强廉政教育,倡导廉洁自律,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的提高。
三、廉政人物的担当与责任廉政人物是历史上值得我们学习和称赞的典范。
他们在维护社会公正和清廉的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鉴史问廉》中讲述了大量廉政人物的故事,他们以身作则,表现出了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质。
廉政人物的担当与责任不仅表现在他们对待权力的态度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的自律和拒绝。
他们没有因为个人得失而背离廉政的道路,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行和清正的操守。
这种担当和责任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廉洁做人、廉洁做事的重要性。
四、如何提升廉政意识《鉴史问廉》使我深刻认识到廉政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廉政工作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参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遵守法律法规,积极营造廉洁的社会风气。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廉政教育力度,提高公民的廉政意识和法治观念。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500字【5篇】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500字【5篇】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1观史可以明智,我们以史为鉴,不难发现政通人和、社会稳定的一般规律,大多为吏治清明,官员不因利来,不为利往,克勤克俭,作风端正。
清与浊,贪与廉,奢与俭,都很容易相沿成习,形成风气。
历史上,石崇、王恺斗富比阔,引来晋武帝嫉恨,石崇终因来路不明的财富招致杀身之祸;南宋权臣贾似道贪恋娼尼美色、古玩珍宝,国事荒废,终在流放途中被杀;陈后主搜刮民脂,醉生梦死,落得亡国被俘。
在其位不谋其政,贪恋物质,贪图享受,一时风光,终将迎来人民的审判、历史的审判。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一钱太守刘宠,调离时百姓筹钱挽留,刘宠投钱于水中,分文不取,后人建清水亭以示纪念。
清代两江总督于成龙,供职当时最富庶的地区,粗粮青菜,无钱买茶,引来布衣效仿,清节之操,白首弥厉是康熙皇帝为其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来当官,二者不可兼得。
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
无欲则刚,唯有作风俭朴,没有太多物欲,才能腾出心思做学问,干事业。
纵观古今,戒欲有利于戒贪,俭朴才能保持清廉。
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不变之理也。
塑造风清气正大环境,比法律、制度更为有效的,是天长日久形成的习惯与自觉。
播种勤俭节约的习惯,将收获清正廉洁的自觉。
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国之本,家之幸,民之福。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2最近在看央视播送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鉴史问廉》,在看到《道德之择》时感触颇深。
上善若水,道德的力量如水一般,数千年涤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而道德是修身的最基本内容。
历史上的廉吏,节目中讲到的杨震、羊续、张英、司马光、韩愈、于成龙等,都能够守住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慎微,节俭,做到了清慎勤,毫无疑问,在道德和利益面前,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德泽万世,千古流芳。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作为党员干部,为国家之兴旺,为政治之清明,为个人之立身,都要坚定地守住道德底线,崇德重礼,直道而行。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近日,我观看了《鉴史问廉》纪录片,深受感动,此时来分享我的观后感。
本片通过采访历史事件中的亲历者、重要人物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回顾了我国近现代以来数起重大事件,如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土地改革等,探索了历史背后的真相和反思。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许多当事人毫不掩饰地讲述了自己在事件中的角色和经历,让观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和责任。
影片在揭示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
整片贯穿着对古代廉政先贤的赞美,通过对唐代著名百官清廉事迹、明朝万历皇帝的反腐斗争等案例的讲述,呼吁当代官员以古人为楷模,珍惜自己的职位和荣誉,遵守纪律,恪守操守。
作为观众,我深受打动的不仅是电影传达的历史信息,更是其中凸显出的一份责任感。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行走在廉政的前线,我们肩负着守护国家的重任;我们需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并对得来不易的美好社会保持警惕,不忘历史的教训,从自己做起,走得更加坚定和明确。
在电影中,有一句话“历史是生动的,历史是有血有肉的。
”正是这份生动和现实使我更加坚定了廉政先锋的理念。
影片中还配合了高超的画面和音乐设计,让人沉浸式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庄严。
《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并向现实发出警醒和呼吁。
作为一个见证者,我们不仅要珍惜当下的荣光,更要警惕历史的教训。
在电影的收尾,影片献上了一首《夜色温柔》,寓意着我们要像黑夜一样温柔,温暖人心,守护这片土地,成为值得敬重的后人。
真诚地建设廉政体系,成为一个廉洁正直的人,秉持做人的首要原则,才能在这个时代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在我的心里,这部纪录片是惟一的答案,对人类历史的记忆,对于未来廉政建设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当我们看到电影感到震撼和感动,那也是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的信仰。
通过《鉴史问廉》,我们要砥砺前行,做一个真正的合法公民,为爱和信念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鉴史问廉》第三集清官之风观后感500字3篇

《鉴史问廉》第三集清官之风观后感500字3篇《鉴史问廉》第三集清官之风观后感500字1篇"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鉴史问廉》的第一集——兴衰之思所讲述的西晋王朝、唐、北宋的兴衰史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石崇和王恺的斗富,表面看不过是富豪间一掷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后折射的却是西晋王朝制度上的败笔,用人上的"只讲门第、无论才能"导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顿江湖;经济上的"占田制"更加速了"官越大钱越多"的不正常的官阶晋升之争,而这种最不公正的制度,最终导致了西晋王朝官员整体性腐败和社会的溃败,因而在亡国之后还被后世史学家赋予"中国历史上最腐败、最黑暗王朝"的"美誉"!大唐的兴衰更是一面镜子: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时代的辉煌之后,自从误用了一个不学无术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为宰相后,曾经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坠入了李林甫为他精心设计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无为的温柔乡,进而引发了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并就此终止了一代天朝的神话。
有了前朝的教训,大宋初年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治国新景象。
科举制度的兴起真正做到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圣相"李沆,才有了对官员"婚丧、宴饮、车马、服饰"的严格规定,才有了对官员"贪污受贿者处以极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术的发明在内的科技大爆发,才有了《清明上河园》中的大宋京华梦!可惜这样的繁华却不敌一块块石头!瘦金体的始祖——宋徽宗赵喆,热衷于艺术家的享受,大江南北的臣子投其所好的运来各色奇石异花,修建了"艮岳"的同时,提拔了一介平民却献石有功的朱勔为节度使,动摇了严密、公正的科举制度;使江浙百姓受花石纲之役二十年,怨声载道;陷入了内有方腊的起义造反、外有金兵入侵的窘境,最终蒙受了靖康之耻,北宋就此终结。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前阵子,我看了一部叫《鉴史问廉》的纪录片,这可真是让我感触良多啊!这片子里,一桩桩一件件的历史故事,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把古代官场的种种景象展现在我眼前。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们的故事。
就说唐朝的狄仁杰吧,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断案如神,公正无私,不管面对的是权贵还是平民,都能依法办事,绝不偏袒。
有一次,一个权贵仗着自己的势力欺负平民,大家都以为狄仁杰会因为权贵的压力而不敢公正裁决。
可狄仁杰是谁啊?他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深入调查,搜集证据,最后硬是把那个权贵给依法惩治了。
这事儿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老百姓们都对狄仁杰竖起了大拇指,说他是“青天大老爷”。
还有北宋的包拯,那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大家都知道“包公铡美案”吧?陈世美为了荣华富贵,抛弃了妻子,还企图杀人灭口。
包拯可不管他是什么驸马爷,只要犯了法,就得受到惩罚。
当包拯下令铡了陈世美时,那叫一个大快人心!老百姓们欢呼雀跃,都称赞包拯是“包青天”。
看到这些古代清官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社会。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廉洁奉公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儿来说吧。
我家附近有个社区干部,大家都叫他老张。
老张这人啊,平时看着普普通通,但办起事儿来那叫一个认真负责。
有一回,社区要分配一批救济物资,这可是个敏感的事儿,大家都盯着呢。
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就想走后门,偷偷给老张送礼,想多拿点物资。
可老张呢,把那些送礼的人都给骂了回去,说:“咱做事得凭良心,这些物资是给真正有困难的人的,谁也别想搞歪门邪道!”然后,老张一家一家地去了解情况,把物资公平合理地分配给了最需要的人。
那些真正困难的家庭拿到物资后,对老张那是千恩万谢。
老张说:“别谢我,我这是应该做的,能帮到大家我心里高兴!”还有一次,社区要修路,工程队的老板想偷工减料,偷偷塞给老张一个厚厚的红包,让老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范文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范文《鉴史问廉》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通过对历史的审视和对廉政的思考,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廉政的重要性以及它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首先,《鉴史问廉》让我深刻认识到廉政的本质是廉洁,也就是说,廉政不仅仅是对权力的约束,更是对自己的约束。
廉洁是做人的底线,是一种道德的追求。
一个廉洁的政府,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利益,构建和谐的社会;一个廉洁的公务员,可以为民众负责、保持公正,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同时,《鉴史问廉》还让我深刻意识到廉政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历史上,有许多政权因为腐败而衰败,这使我明白了廉政的重要性。
廉政建设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监督力度,推行透明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树立良好的榜样;公民应该自觉遵守法纪,主动监督政府,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由于廉政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认为加强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是培养廉政意识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强对廉政教育的普及,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廉政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在职业培训中,要加强对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廉政教育,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廉政意识。
此外,《鉴史问廉》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廉政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坚持的过程。
廉政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就能消除腐败现象,更不能期望无所不治。
廉政建设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需要通过制度建设、监督机制等手段来防范腐败的产生。
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廉政建设才能取得持久、积极的成果。
综上所述,阅读《鉴史问廉》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我明白了廉政的重要性,认识到廉政的本质是廉洁;我也深刻意识到廉政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为加强教育是培养廉政意识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我同时明白廉政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坚持的过程,需要多方参与,需要持续不断地努力。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廉政建设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官之念》观后感
观看了《鉴史问廉》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引人深思,让人清醒,同时也使我对历史和廉政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该纪录片回望了历史、展示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
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为盛世鸣警钟,为时代举镜鉴。
纵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示,内涵深厚,立意高远。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历朝历代在廉政建设上都留下了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廉政文化。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随着荧屏上包拯的出现,这首歌自然地回荡在我耳边。
《清官之念》通过对历史上著名清官及他们背后的故事的探究,解读了中国人千年“清官情结”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探寻了青天文化对于历史和当下的意义。
那就是人们对公平正义和政治清廉的不懈追求。
包公掷砚,表现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为民情怀;铡美案,表现了他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刚正;包公立下的家训,则表现了他治家严谨的家风。
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包拯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包青天是清廉和正义的化身。
《清官之念》里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一个个清官的故事,感动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何为好官?答案不一而足,但好官必是“两袖清风来去”的清官无疑。
清官的核心是清正、清廉、清明,心中装有百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做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我们应该以历史上的清官为榜样,学习他们,以清廉之身守住自己的节操,取信于民,服务于民,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为***事业的发展奉献我们应有的力量,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