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微表示。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的曲面转换为平面的过程,常见的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兰伯特投影等。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符号、颜色、注记等解读地图信息,学会使用指北针确定方向。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地球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

- 气候类型: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现象。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调节、渔业资源分布。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 内外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固结成岩。

-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层、褶皱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特征、问题与对策。

- 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功能区划分、交通规划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 农业类型与布局: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等。

- 工业区位理论: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工业集聚与分散。

- 工业布局与环境: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3. 交通运输与贸易:-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 交通网络布局:交通干线、枢纽、终端。

- 贸易与经济全球化:贸易模式、贸易政策、经济一体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

自然地图展示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口、交通、经济等人文地理要素,专题地图针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信息展示。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压力与风的形成、气候类型与分布。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3. 地壳与地貌:地壳的构造、板块运动、地震与火山活动,以及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貌形态。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土壤形成因素、植被分布与生态系统。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

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等)、工业的分布与结构、产业转移。

3. 交通与贸易:交通网络的构成、交通运输方式、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4. 环境与发展:环境问题(污染、全球变暖等)、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经济。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与导航应用。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1. 区域地理环境: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资源分布与环境问题。

2.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经济合作与竞争。

3. 区域文化与社会:文化多样性、社会结构、教育与卫生。

4. 区域规划与治理:区域发展战略、空间规划、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初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经纬度系统:地球表面通过经纬度网格定位,经度表示东西位置,纬度表示南北位置。

3. 地图种类: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分布图等。

4. 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符号与注记:地图上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及其特征。

- 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类型与流域特征。

- 湖泊、地下水的分布与特性。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 物种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人类活动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与增长。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功能区划分。

- 人口问题:城市拥挤、老龄化等。

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

- 交通运输:交通方式、交通网络。

-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规划。

3. 政治地理- 国家与地区:领土、边界、主权。

- 国际关系:合作与冲突、全球化影响。

四、地理技术应用1. 遥感技术:卫星遥感、航空摄影、GIS(地理信息系统)。

2. 环境监测与评估: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

3. 灾害防治:地震预警、洪水防治、气象预报。

五、地理实践1. 地理观测:观测天气、测量地形、水质检测。

2. 地理实验:土壤分析、气候模拟。

3. 地理调查:社会调查、环境调查、资源调查。

六、地理思维与方法1. 空间思维: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联系。

2. 综合分析: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与影响。

3. 地理实践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通过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元素表达地理信息。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技能。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 气压、风向、湿度等气象要素的测量与分析。

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循环的过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淡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 海洋的构造、洋流、潮汐现象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与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对地貌的影响。

- 各种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峡谷等)的形成机制与特征。

4. 生物地理:- 生物分布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

5. 土壤与自然资源:- 土壤类型、形成过程及其地理分布。

- 自然资源的分类、开发利用与可持续性问题。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增长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规划。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农业布局与农业区位论。

- 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

- 交通运输、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网络。

4. 文化地理与旅游地理:- 文化景观、文化扩散与文化冲突。

- 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与旅游活动的地理影响。

5. 政治地理:- 国家、地区、边界的地理意义。

- 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构成、功能与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电子书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1.1.1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1.1.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1.3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球的五带1.2 地图的基本知识1.2.1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1.2.2 比例尺、地图符号与注记1.2.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第二章地质作用与地貌2.1 地质作用2.1.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2.1.2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2 地貌类型2.2.1 陆地地貌:山脉、平原、高原、盆地2.2.2 海洋地貌: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2.2.3 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第三章气候与气象3.1 气候系统3.1.1 大气成分与大气层结构3.1.2 气候类型与气候带分布3.1.3 气候变化与气候异常3.2 气象现象3.2.1 气压、风、云、降水3.2.2 气象要素的观测与天气预报第四章水文地理4.1 水循环与水资源4.1.1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4.1.2 地表水与地下水4.1.3 水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4.2 河流与湖泊4.2.1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4.2.2 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河流分类4.2.3 湖泊的类型与水文特征第五章人口与城市5.1 人口地理5.1.1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与人口流动 5.1.2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人口老龄化 5.1.3 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5.2 城市地理5.2.1 城市功能与城市结构5.2.2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5.2.3 城市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第六章农业与工业6.1 农业地理6.1.1 农业类型与农业布局6.1.2 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1.3 农业问题与农业政策6.2 工业地理6.2.1 工业类型与工业布局6.2.2 工业发展与环境问题6.2.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政策第七章地理信息技术7.1 遥感技术7.1.1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7.1.2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7.2 地理信息系统(GIS)7.2.1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7.2.2 GIS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第八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问题8.1.1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8.1.2 区域环境问题:水污染、土地退化8.1.3 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8.2 可持续发展8.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8.2.2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策略8.2.3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教育结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也与社会科学紧密相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1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修1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差等现象;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现象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地图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学会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颜色,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表示地形和海底地形的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以及各自的特征和分布。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 水文循环与洋流:-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寒流和暖流的形成原理,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质作用与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 农业地域类型: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 工业布局: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与分散现象。

- 区域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原因。

3.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方法和在各领域的应用。

结语:高中地理选修1的学习不仅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及例题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3. 地图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例题:如何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设地图上某段距离为2厘米,比例尺为1:100000,则实际距离为20千米。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作用。

例题:简述水文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与问题。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工业的布局与环境影响。

3. 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的选择与特点。

-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原则。

4. 区域发展与规划:-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例题:分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 GIS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 GPS在导航、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例题:如何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犯罪热点分析?五、综合地理1. 地理环境问题:- 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2. 地理与生活:-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地理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3. 地理与国际视野:- 国际合作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

- 地理知识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性。

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分别产生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各有其特定的表达内容和使用场合。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流域的划分以及湖泊、地下水等淡水资源。

3. 地貌学:-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对地貌的影响。

-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的形成和特征。

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和生态系统的结构。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分布的影响。

5.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形成条件及其地理分布。

- 植被类型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原因。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规划。

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和农业区位因素。

-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和地理分布的影响。

3. 工业地理与经济地理:- 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布局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特点。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 交通网络的布局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

- 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和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知
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球与地图
考点:1、经纬网的判读 2、地图三要素 3、等高线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一、经纬网的判读
(一)、经线
1、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点的线
形状:半圆不平行相交于南北极点
2、特征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长度:约2万千米
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
3、经度
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愈大;西经度数愈向西愈大
4、半球划分:东半球(20°W—160°E)西半球(160°E—20°W)
注: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一直一条经线的度数可以求出对应经线的度数。

(二)、纬线
1、概念: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
形状:圆平行
2、特征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长度:由赤道向南北缩短
实质:地表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
3、纬度
分布规律:北纬的度数越向北都数越大,南北的度数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半球划分:北半球、南半球
(三)、经纬线的运用: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方法:确定经纬线;定经纬度;)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两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图无图))
3、最短航线的判定法(过地心大圆的劣弧最短)
(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线过极点,方向分为三种情况:
a、同在北半球,先向北,过北极点之后再向南
b、同在南半球,先向南,过南极点之后再向北
c、两地位于不同的半球,则看劣弧过哪个极点而做讨论
(2)、同一纬线,却不同经线上
a、同在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北—正东—东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北—正西—西南
b、同在南纬:若A在西边,B在东边,A到B最短航线:东南—正东—东北;若A在东边,B在西边,A到B最短航线:西南—正西—西北
4、利用经纬网判定距离:
(1)、两点经度相同,则两点纬度差乘110千米
(2)、两点纬度相同,则两点经度差乘110千米乘
(3)、两点不同经度,不同纬度
5、对chi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度数相加为180°(东西经不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不同)
二、地图三要素
一般情况: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
(一)、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
有经纬网的地图:
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大小
(二)、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图幅相同,实地范围相同
计算:原比例放大/缩小到n倍;比原比例尺放大/缩小n倍缩放:
图幅面积的变化:
(三)、图例:
三、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
(三)、等高线的运用
1、高、低值区的判断:高低,低高
2、坡度: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反之亦然;
3、凸坡凹坡问题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高高低低
选点:水库坝址、港口、气象站、疗养院、航空港5、选址选线:公路、铁路,引水路线,输油输气管道,
选面:农业生产布局,工业区与居民区
四、剖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