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跨国公司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及我国的对策当前跨国并购已逐渐成为我国利用FDI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贱卖国有资产、贪污腐败等经济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引导跨国并购,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服务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了正确应对跨国并购的对策。
标签:跨国并购特点对策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现状分析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主要特点(1)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我国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07年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14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73%。
同时,外资以并购形式对我国的投资占直接投资比例也已经接近20%。
可见,我国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并购的热点地区。
(2)行业和地域分布不均衡当前,外资并购的目标正从占领市场向提高核心竞争力转变,从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要素向利用优势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转变,外资关注的领域也从制造业向银行、保险、证券金融、咨询服务领域及高科技产业转变。
外资并购目标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外资并购绝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整个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比重约为75%。
而四川、河南、安徽、内蒙古等广大中西部地区只占25%。
(3)在华并购谋求绝对控股跨国公司为获得垄断利润一贯强调对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因此,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外商都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包括最初以参股、相对控股实施并购的跨国公司,现在也在谋求通过增资扩股实现绝对控股,这样就能掌握公司的绝对控制。
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动因(1)中国是重要的资源基地和战略市场外资利用我国本土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生产制造,以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被释放出来,民工已成为我国最廉价的劳动力,而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仅占东盟国家的1/7~1/8。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一跨国公司的定义及其特征(一)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经营是指以国际需求为导向,以扩大为目标,将企业置身于国际环境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参与、国际协作和竞争等一系列经营活动。
其基本意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跨国经营指的是使企业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企业的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投资建厂,去开展竞争与合作。
(二)跨国公司的特征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技术、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力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形成研究、生产与销售一体化的国际网络,并在母公司控制下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总部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生产和销售,而遍及全球的各个子公司与分支机构都围绕着全球战略目标从事生产和经营,其重大经营决策都以实现全球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
为实现全球战略目标,跨国公司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对全球范围内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的生产安排、投资活动、资金调遣以及人事管理等重大活动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按照全球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统一安排,当代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则为跨国公司的全球一体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跨国公司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和全球战略,在国际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在实行全球一体化经营的同时,跨国公司也会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东道国的具体情况及其对跨国公司的政策法规、自身的实力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安排,以更好地满足东道国当地的实际情况,获得良好的经营效益,也有利于与东道国政府建立融洽的关系。
在组织机构上,跨国公司往往会相应地改变原来的集权管理,将原先集中在总部的权力适当下放给下属各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实行分权管理。
此外,跨国供公司还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经营风险大等特点。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分析作为企业跨国经营的直接手段,我们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对象来研究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现状。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跨国公司作为全球范围内经营的企业,其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跨国公司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文化差异跨国公司经营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差异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给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挑战。
例如,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和奖励制度,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偏好和规定,这要求跨国公司适应和融合多元文化。
对策:跨国公司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文化融合和适应策略。
首先,公司需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了解和研究,了解当地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其次,公司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员工需求的激励和奖励机制。
此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鼓励员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2.语言障碍跨国公司涉及多种语言的沟通和交流,语言障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语言障碍不仅会影响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还会影响员工对公司政策、规定和培训的理解和执行。
对策:跨国公司可以在全球各个分支机构设立语言培训和翻译支持中心,为员工提供语言学习和翻译服务。
此外,公司还可以聘请双语人才或外籍雇员,作为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帮助员工解决语言障碍。
3.员工招聘和人才管理跨国公司需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员工招聘和人才管理,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招聘途径和人才市场存在差异,给公司的招聘和人才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对策:跨国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招聘和管理体系。
首先,公司需要了解和遵守各国的劳动法规,确保招聘和管理的合法性。
其次,公司可与当地的专业招聘机构合作,利用当地人才市场资源,寻找适合的员工。
此外,公司还可以建立和优化内部员工培养和晋升机制,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薪酬福利管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薪酬福利水平和制度存在差异,跨国公司需要面对这些差异,制定合适的薪酬福利政策,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管理。
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的活动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
跨国公司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追求高额利润,这就会在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国、子公司与与母公司间、东道国与母国间产生种种矛盾与冲突。
跨国公司的活动会给有关国家以至国际社会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就产生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
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特别是像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承担特别的社会责任。
如果有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监管体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将得到有效的实施。
本文主要就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内容、承担责任的原因以及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最后提出促进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社会责任企业责任AbstractSince the latest several decades,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economic system and their activities lead to important effects and function to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owerful economic abilities and the pursuit of high profit in the worldwide will create many collapses between the subsidiar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the host company; the subsidiaries and the head companies; host country and the head country. The activities of su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will bring in adverse to the related countries even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which leads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As a special organizati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undertake special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host country,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host countries like China.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ould grow largely if a uniformed standard is set up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is exercised.This thesis is mainly focus on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host countries, the reasons of undertak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analyse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Key Words】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ies;investing in China,;policy,;standard ;performance目录1.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内涵 (4)1.1跨国公司的含义 (4)1.2何为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 (5)1.3跨国公司对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6)2.跨国公司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 (8)2.1从资源利用上来考虑 (9)2.2从企业的“社会契约理论”来考虑 (9)2.3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主权、文化和自然环境等造成的影响来考虑 (10)2.4从全球经济格局的不合理性来考虑 (10)3.跨国公司在中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10)3.1跨国公司在中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与问题 (10)3.2跨国公司在中国有关社会责任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3)4.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对策 (14)4.1完善我国立法体制,将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 (15)4.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15)4.3为社会公众提供对企业的进行社会责任监督的渠道 (16)4.4纠正招商引资带来的误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19)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
中国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持续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跨越国界扩大市场份额。
以下是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现状:
1. 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跨国公司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收购、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中国企业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当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2. 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中国跨国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通过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
3. 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中国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的构建,与国际企业合作,共同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价值链的优化。
中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4. 跨国并购:中国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国内外企业来获得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
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国外先进企业来弥补自身的技术短板,加速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5. 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为了适应全球化经营的需要,中国跨国公司需要具备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建立全球化人才队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管理人才,成
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体而言,中国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
然而,中国跨国公司在面对国外市场的挑战时仍需继续加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0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董晓雪作者简介:董晓雪(1994.12—),女,汉,河南安阳人,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消费与跨境电商。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最后针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中国企业更好的实现跨国经营。
关键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问题;对策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全面的考察跨国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分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日益扩大由图1可看出,从2011年开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净额便不断扩大,但2017和2018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8年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和2015年的1456.7亿美元基本持平,排名世界第二,仅落后于美国。
总体来看,2018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是2002年的51.7倍,年均增长速度在短时间内翻倍,从2012年的17.6%不断上涨为2016年的34.65%。
图12011—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2.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占世界投资比重不断增大由图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世界比重来看,11年仅4.8%,从16年开始超过10%,到2018年已经达到14.1%。
自2003年公布对外直接投资年度数据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排名上不断前进,2018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总体来看,中国对外投资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全球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分析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多元化发展由图2可知,2009年到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并不均匀,亚洲国家和地区明显偏多,占比将近7成;其它地区中当属拉非地区和欧美地区占比最高,分别为14.29%和13.11%。
总结来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趋于多元化,但主要地域分布仍高度集中,存量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占总额的91.7%,主要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如非洲和亚洲。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亚要内容。
因此,研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提出战略对策无疑有着童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一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迅速发展。
但是,从中国这样大的国家的角度看,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其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政策上我国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
而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口益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将会在国际市场中处子干分不利的境地。
当前,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与鼓励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原因是国际贸易战的加剧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它使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转为技术和资本输出,由进出口贸易转为向国外直接投资,以绕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碍。
在跨国公司扩张的同时,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也更加显著,它使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
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搞国际化经营,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
本文拟就跨国经营问题作一概略的分析。
一、九十年代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能带来的机会是:第一,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
从国际范围看,世界格局从两霸对峙转入多极化的转折时期,世界经济重新分化组合,给我国以较大回旋余地。
世界许多国家重新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不久前对亚洲和美欧20。
多家大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联盟,今后十年经济将高速增长,年均实际增长率约为6%,是美国的2.5倍。
因此,日本企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日本企业在亚洲最重要的投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欧美企业经济政策调整后,也把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韩国等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亚太地区相对政治稳定,经济很有活力。
不管人们把下一世纪称作“太平洋”世纪,还是“东亚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逐渐东移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
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业国际化的发展。
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bstract: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2)(一)跨国并购规模扩大 (2)(二)跨国收购主体多元化 (2)(三)并购主要以横向并购为主 (3)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3)(一)融资渠道窄 (3)(二)并购之后整合能力较差 (4)(三)国内缺乏熟悉跨国并购的咨询服务中介机构 (4)(四)国内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4)(五)对跨国并购缺乏充分论证,对并购对象缺乏深入调查 (4)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4)(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5)(二)大力开发、培养跨国经营人才 (5)(三)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 (5)(四)重视并购后的整合 (5)(五)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内中介服务体系 (6)(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6)结论 (6)参考文献 (7)引言跨国并购是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合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跨国公司现状、问题与对策 李文锋 外经贸部政策研究室 改革,2001年第5期一、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现状中国目前的跨国公司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对外投资以合资企业为主、海外经营集中在贸易领域、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
根据外经贸部统计,截至2000年11月底,经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6289家,协议投资总额达110.6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为74.7亿美元,占总投资的67.5%,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贸易、资源开发、工业生产加工、交通运输、旅游、承包劳务、研究开发、咨询服务、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诸多领域。
在上述企业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259家,协议投资总额7.27亿美元,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5.72亿美元。
根据企业经营性质,中国跨国公司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类:(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
这些大型生产性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优势是:有外贸经营权;有相对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一定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在国内有庞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由于它们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而海外经营起步虽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
(3)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
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
(4)中小型企业。
主要是乡镇企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数量多,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跨国公司的重要特征是企业经营国际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具有以下特点:(1)对外投资主体进一步优化,一批行业“排头兵”和优秀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取得较好成效。
大型生产企业集团及一些知名品牌企业成为跨国经营的主力军,实现了“境外生产、境外销售”,初步显露出中国跨国公司的雏形。
这些以多元化和集团化为特征的跨国企业的出现,说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正在向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迈进。
(2)项目的平均投资规模明显扩大,境外企业实力和对外投资数额均有所增加。
我国境外企业的平均投资额由80年代中期的60万美元提高到90年代中期的100万美元以上。
(3)境外资源开发项目不断增加,项目金额不断扩大。
以中信集团在澳大利亚的铝矿项目、中冶集团在澳大利亚的铁矿项目、中国水产集团总公司的西非远洋渔业项目等为代表的资源类境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资源短缺的状况,增加国家的战略资源储备,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4)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远大集团、新希望集团、重庆力帆轰达公司、浙江飞跃缝纫机制造公司等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为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
(5)境外加工贸易带动出口的成效显著。
已批准的259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每年可带动9.93亿美元的原铺材料和零配件出口。
二、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跨国公司的含义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机制适应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需要,即企业制度的国际化;二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包括投资、融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三是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国际化。
从这几方面看,目前我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遇到的较突出问题是:1.我国海外企业经营的格局欠合理。
目前我国贸易型境外企业比重过多,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而生产型境外企业、资源开发型境外企业加起来也仅占对外投资总额的30%多。
2.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普遍较小,发展后劲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目前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单项平均金额约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约为450万美元,而1999年我国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平均金额也只有220万美元,若将累计对外投资项目考虑在内,则这一指标更低。
3.企业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海外投资企业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
但我国国有企业与当今世界上通常意义的跨国公司相比,在企业制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一些国有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的“痼疾”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4.我国一些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不明确,盲目上项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些企业境外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已淘汰的废旧设备、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个别企业甚至是为了转移国有资产。
有些企业投资的前期市场调研不细,目的性不强,对市场变化的风险估计不足,造成盲目投资。
还有些企业不顾自身条件,对外承诺许多项目,而不能实现,造成不良影响。
境外投资项目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
5.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融资困难。
受企业自身规模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约束,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阻碍了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承包劳务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难以获得进出口银行贷款,受国际市场带资承包要求的限制,影响了业务的开展和扩大。
6.企业对自身的利益保护不力。
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对当地的有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出现纠纷往往束手无策。
也有个别企业不按规定到我驻外使领馆登记,在应付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时十分被动。
7.国际化经营方面的人才短缺。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懂管理、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制约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境外投资活动的重要因素。
8.对外投资宏观管理体制严重滞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且透明的政策。
国家计委负责对一般对外投资项目进行审批,国家经贸委负责对境外加工贸易项目进行审批,二者职能不清,且前者严格,后者宽松,导致近期一些企业试图搭境外加工贸易的“便车”,同时在地方上也引起了一些操作上的问题。
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想“走出去”的出不去,因为审批制度过严、过于繁杂,而一些没有实力的企业却通过非法途径“溜出去”,逃避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并造成国有资产的海外流失。
9.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比较繁琐。
目前由政府部门对每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审批,不仅审批环节多,而且时间长,也影响了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性。
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少企业采取化整为零,先生存再发展的策略。
10.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外部环境亟待完善。
我国目前尚无规范对外投资的法律,财政、金融、外汇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仍需完善和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与投资相关的国际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涉外中介机构的作用还有待强化。
境外投资的保险、保障机制亟待建立。
三、当前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定位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微观主体,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作为一个处在转型、发展中的国家,我们也面临着发展什么样的跨国公司的选择。
首先,合理定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
企业跨国经营必须考虑自身条件,以对其国际化经营目标有合理定位,这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实施适当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无论是从产业优势还是企业自身实力看,我国的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仍处于初级阶段,是获取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学习阶段。
这种初级阶段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经营会有所“失”。
尽管如此,具体到不同企业,应有的放矢,以期有所“得”。
由于每个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其定位的目标也不尽一样,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以带动出口的创汇主导型企业。
(2)以获取原材料的资源开发型企业。
(3)以获得他国先进技术及经验的学习型企业。
(4)以占领市场为目的的国际竞争型企业。
对一些企业而言,往往是多目标的结合。
从目前来看,应大力发展“学习型”跨国公司。
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是以其在资本技术人员市场网络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其资源,以获取最大的市场绩效。
对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而言,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其扩大市场和获得资源所必须的战略选择。
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没有相对富裕的资本、技术禀赋,也没有值得内部化的特定产业(或企业)资产等优势。
“学习型”的国际化经营才能加快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累积过程。
其次,不同规模的跨国公司并举发展。
目前我国大陆虽然已有数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但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集团总部只是管理部门,是众多法人拼接成的“联合舰队”,而不是真正的“航空母舰”,因而只“大”不“强”。
同时,我们还要走出对跨国公司认识上的误区,不能以为只有宝塔尖上的世界500强才算得上是跨国公司,事实上在这个宝塔的底部,有60000之众的中小型跨国公司,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首先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中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只有从小做起,才能最终做大做强。
第三,实现企业制度的国际化。
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一方面,应通过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学习当今国际上现代跨国企业制度;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应按国际惯例来运行。
跨国公司的企业制度主要包括由法人治理结构、资本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以及配套的外部环境等构成的系统,顺应企业国际化的趋势,形成与国际化经营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机制。
我国企业国际化的状况,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1)企业在经营机制上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其目标市场是国际市场,大多数三资企业及相当一部分非国有企业属于这种情况;(2)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了转变,但面向的是国内市场;(3)其目标市场是国际市场,但经营机制仍没有根本性转变,国有外贸企业或外经企业,一些生产企业的海外子公司属于这类;(4)企业经营机制还是传统体制下的一套,目标市场也仅仅是国内市场或地区市场。
因此,我国企业国际化问题将不仅是面向国际市场的战略问题,也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
四、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对策1.制订跨国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
要把跨国公司的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制订中长期发展目标,国家实施重点倾斜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
在投资区域选择上,坚持重点区域与市场多元化战略相结合的原则,尤其要优先考虑打入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和市场;在行业选择上,以企业自身竞争优势为基础,突出出口导向型和资源导向型的跨国经营发展;在投资形式上,要坚持独资与合资、新建与并购相结合;在合作伙伴选择上,要有与世界知名大跨国公司结盟的战略意识,以便降低风险、分享大跨国公司在国外的资源优势和特殊优惠;在海外企业管理上,要推行属地化管理,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促进工业型、贸易型和金融型企业集团的有机结合,建立综合性、多功能、国际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也是我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必然选择。
我国许多工业企业缺乏国际商务经验,尚处在跨国经营的初级阶段。
外贸企业国际化经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业化程度不高,生产能力比较差,市场开发的后劲不足。
为此,应迅速改变目前相当一部分海外企业各自为政、孤军作战的局面。
消除一切不必要的内部竞争,打破企业之间的界限,促进工业型、贸易型和金融型企业集团实现有机结合,发挥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