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第八届学院奖获奖作品

第八届学院奖铜奖作品命题项:重庆卫视作者:薛腾辉陈旭飞指导老师:吕月米院校:浙江工大 - 人文学院创意思想:通过不同的角度阐释中国红在中国年轻人心中的内涵,从中得出当下中国红的流行趋势。
点评:重庆卫视频道定位“中国红”,其内涵是表达频道所坚持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对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传承,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和表达,并以中国人传统“尚红”的心理情节,与频道受众寻求情感共振。
该组作品以“长征”、“传承”、“盛世”三个主题,精炼而准确地表达了重庆卫视中国红的内涵,画面简洁明快,红意畅动,视觉冲击力强。
不足之处是创意的延展度不够,方案对创意的表达尚显单薄。
第八届学院奖铜奖作品命题项:重庆卫视作者:叶秀玲指导老师:陈倩院校:重庆交大 - 人文学院广告系创意思想:红色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勇敢、奋进、热忱、顽强、繁盛、爱、和谐、喜庆、忠诚等,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它孕育了华夏儿女,是中国人的血脉,中国红的精神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
作品一长江为基本形状,列举了近年长江流域的重要事件及个别企业,具体地表现了中国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
点评:从地理标志到重大事件再到从民族品牌,一条龙形的红色丝带将这些零散的红色元素串联,画面简介,表达清晰。
其文案“中国红华夏血”简单有力度,且具有对应关系,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升华,是一件不错的作品。
如果能在选取的元素点之间再仔细斟酌,形成单个元素之间的内部关联,使其达到精神上的统一,则作品会更加完美。
——第八届学院奖铜奖作品命题项:重庆卫视作者:李嫔指导老师:张娜朱成实院校:沈阳化工 - 机械学院工业设计创意思想:通过有曲线美得女人来表现中国旗袍的亮丽富有华丽独特的感觉,女人都是感性动物,以此表现中国是一个有感情色彩,富有热情澎湃的红色情感的大家庭。
点评:这组系列平面作品借用了中国水墨画的处理手法,使得画面中的红灯笼、红福字、红旗袍与其他元素黑白化的处理形成对比,特别是“中国红”LOGO起到了焦点的作用。
美中有“术”,术中有“道”——参观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园感悟

美中有“术”,术中有“道”——参观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园感悟知道我喜欢看大学校园,几年前好友罗海鸥书记就向我推荐,一定要去四川美院的新校园虎溪校区看看。
借赴重庆高教学会讲学的机会,今天下午终于成行。
校办的小宗主任先带我参观学校美术馆,然后参观校园。
学校美术馆二万多平方米,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该馆据说是国内最大的高校美术馆。
庆祝建校八十周年的展览刚刚结束,馆员们正在重新布置新的展览,最想看的油画《父亲》早已经以400元的价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上个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泥塑群雕《收租院》,放在了大邑县的刘文彩故居,这里展出的是复制品铜塑群雕,占了一个很大展厅,据说是易于永久保存。
作为一个外行,无法欣赏和评论这些美术作品,只是记住了这是一所源于“六合工艺社”的美术殿堂。
川美校园,虽然是重庆大学城里最小的校园,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类美术学院校园,占地1000亩。
该校园应该是我看过的几百所大学校园里的“异类”,川美人则把自己的校园称之为“十面埋伏“,因为新校园启用之时,恰逢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上映。
师生们之所以选用这个比喻,是因为整个校园掩映在山包背后或树林之中,一眼望去,无法把整个校园尽收眼底,只有走到跟前,才会给你带来新的惊喜。
漫步在虎溪校园,听小宗主任讲述修建校园的历程,无不为之震撼。
小宗说,整个校园规划都是老院长罗中立的杰作。
老校长的设计理念是:不铲一个山头,不种一棵草,不贴一块瓷砖,保持大自然的“原生态”。
老校长的最初设计理念并不完全被教师认可,可罗校长“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被罗校长的校园设计折服。
似乎有点像儿画家开始构思时画的作品“小样”,人们还无法理解一位大家的完整构思。
整个虎溪校园,就是一幅国画,是一幅山水画,是一幅具有“蜀风”的山水画,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着天府之国的田园风光,体现着艺术家的审美,体现着历史与现代的时代变迁,既有历史的痕迹,又有现代的色彩;既有中国式的浓墨色彩,又有艺术家们喜欢的留白……一幅“中国风”的写意国画呈现在眼前,就像是一幅四川美院的清明上河图:呈现的是一种说不出来的美术学院的味道,自然的美,纯粹的美,真实的美!现举几例:第一,校园内的矮墙中,镶嵌着许多泡菜坛子。
罗中立

《父亲》的“出仕” 父亲》 出仕”
作为《父亲》 作为《父亲》的“伯乐”,栗宪庭回忆说: 伯乐” “发现《父亲》其实很偶然。1980年,罗中 发现《父亲》其实很偶然。1980年,罗中 立创作完油画《父亲》 立创作完油画《父亲》时还是四川美术学院 的学生,当时这幅作品参加四川省青年美展, 《美术》杂志社领导去参加了,带回来一些 美术》 照片。在办公室看见《父亲》 照片。在办公室看见《父亲》照片时,我跟 罗中立并没有交往,之前只是刊发了他的女 知青图等作品。但《父亲》 知青图等作品。但《父亲》让我特别震动, 画的尺寸是用画伟人的规格,画里的农民父 亲形象强调了真实的面貌,充满了人性关怀。 虽然当时他还是个学生,我还是在1981年第1 虽然当时他还是个学生,我还是在1981年第1 期《美术》杂志封面上选用了。”栗宪庭当 美术》杂志封面上选用了。” 时也是顶着压力刊发《父亲》 时也是顶着压力刊发《父亲》的,但让他欣 慰的是,《父亲》 慰的是,《父亲》得到了中国青年美展很多 评委的认同,随后《父亲》 评委的认同,随后《父亲》被评了一等奖。
创作背景
1975年的除夕夜,罗中立在他家附近的 1975年的除夕夜,罗中立在他家附近的 厕所旁边,看到一位从早到晚一直叼着 旱烟,麻木、呆滞守粪的中年农民。罗 中立回忆当时:“ 中立回忆当时:“一双牛羊般的眼睛却 死死地盯着粪池。这时,我心里一阵猛 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 烈的震动,同情、怜悯、感慨……一起 狂乱地向我袭来,我要为他们喊叫!” 狂乱地向我袭来,我要为他们喊叫!” 后来,他画了守粪的农民,之后又画了 一个当巴山老赤卫队员的农民,最后才 画成现在这幅《我的父亲》 画成现在这幅《我的父亲》,开始画的 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 名字是“粒粒皆辛苦”,后改成《我的 父亲》(又名《父亲》 父亲》(又名《父亲》)。
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赏析

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赏析油画《父亲》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历史阶段。
人们从革命与领袖的空洞口号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前途,开始关怀底层民众的疾苦。
罗中立深刻把握住了时代的脉络,通过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精细刻画了中国农民的内心世界:面对苦难的泰然与麻木。
这是历史的悲剧更是人的悲剧。
是作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
看到这样一幅画,上层社会的浮躁会渐趋平息;底层民众的热泪将夺眶而出。
他是罗中立的父亲,更是全中国人的父亲。
那千沟万壑的皱纹是民族悲情的历史写照;那擎起的粗瓷大碗,以及那碗中的黄泥水又在时刻警示着人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并不多,后世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求得菲薄的生存。
虽说当时的气氛已经相当轻松,但也难免受到政治的束缚。
作家将一支笔极不协调的放在了父亲的耳朵上,虽是无奈之举,但无异于佛头着粪,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整幅画面以老人的面部为核心,形成三角构图,使画面稳固而突出,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心灵震慑。
从着色角度来讲,整幅图画以冷色调为主要色彩,黑褐色的皮肤,黄色的背景。
黄色是北方农村的主色调,是黄土的颜色,更是中华民族的肤色。
同时他也暗示出了农民本初的肤色。
如果说黄色是起源,那么黑褐色就是现状——生活的种种压迫与苦难,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活生生的将农民的金色皮肤熬煎成了黑褐色。
通过这种对比,更加深刻的刻画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父亲》是美术学的父亲,也是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的父亲。
《父亲》象一座丰碑,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名作欣赏:罗中立《父亲》背后的故事昨天和前天,中央电视台连续两天播出《一路走来的父亲》,揭秘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创作《父亲》的故事——二十年前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感动了整个中国,今天再看这幅画的背后,原来还经历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与其说罗中立创作了《父亲》,还不如说是那个年代选择了父亲。
含辛茹苦的父亲一路走来,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见证了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他养育了罗中立,养育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
张海东:学生有大师不具备的

张海东:学生有大师不具备的作者:陈姬姬来源:《大学生》2016年第15期七彩毛线勾连的屏风,布与棉花缝制的竹笋,牛仔裤拼接的建筑群……如果不是走在四川美术学院2016级纤维艺术工作室毕业作品展区,很多人可能会把这些作品当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但其实这些作品是纤维艺术专业毕业生们利用编织、蜡染、扎染等技艺,再辅助以刺绣的工艺做成的纤维作品。
“今年他们的作品,很多都出乎我的意料,还有一个学生获得了学霸奖,这个奖在我们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加起来两干多人里只有两个名额。
”今年夏天的毕业季,学生们的表现让四川美术学院纤维艺术工作室指导老师张海东喜笑颜开,“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材料上,学生们的水平层次都有很好的呈现。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艺术纤维艺术,一个听上去貌似“古老”而又让人“新鲜”的专业。
其实,纤维艺术这个名词出现的比较晚,至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传统的民间刺绣、编织、染织、壁毯等很多方方面面还不叫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可能从字面上来说比较难理解,但它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而是实实在在、本身就存在的一种艺术形态。
”张海东介绍说,纤维艺术实际上是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纤维为材料,用编织、环结、缠绕、缝缀等多种手段进行创作的一种艺术样式。
它没有工艺的局限,任何一种柔软的纤维材料,无论是编织的、刺绣的或者是摆设的、捆绑的材料,都可以通过塑造的过程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纤维艺术虽根植传统,但同时又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作为一种古老又年轻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我常常告诉学生们,做纤维创作必须基于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传统艺术品的确很美,但它们可以作为收藏品进入博物馆,却不能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
在张海东看来,学生们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节,将传统与现代元素共同注入作品当中去,“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代生活节奏太快了,简洁、大气,颜色有活力的东西会让我们放松,我觉得艺术品陈设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生活,作为一个艺术品,我看到它要很舒服,这才达到了它的目的。
2005—2006学年学生获奖论文及作品清单 - 四川美术学院

第三届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奖赛入围奖
首届《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作品入选
胡 豪 李 怡 第三届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奖赛二等奖
刘 鑫 荣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书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常佳会 荣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书画摄影大赛三等奖
孟丹丹 荣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书画摄影大赛三等奖
美术学系(2人)
耿纪朋 发表论文《也说关于承认的艺术家》于《当代美术家》
田 萌
蒲 佳 第三届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奖赛优秀奖
汤艾易 刘 宇
第三届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奖赛优秀奖
任志芳 第三届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奖赛优秀奖
张 珂 第三届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奖赛优秀奖
黄 准 第三届重庆*中国西部工业设计明日之星作品大奖赛优秀奖
曾滟媛 《艺术持久战》发表于《当代美术家》
刘 涛 《策展人生感言》发表于《艺术财富》
章润娟 《卡通,什么卡通,如何卡通》发表于《今日美术》
高等艺术职业学院(2人)
蔡 媛 《果味酒包装》入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学生美术作品年鉴》余 姣 《味聚特标志设计》入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在校学生美术作品年鉴》
刘 欣 获得"绮丽杯"第四届全国知名院校时装设计邀请赛一等奖
冯艳红《室内纺织品设计》、《服装面料设计》入选《2005年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
"杉杉杯"第十一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
杨 立 《珊瑚丛中》入选《2005年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
四川美术学院文章发表目录1938-1989

通 过课 堂教学和深入农村、 工地 , 体验生活 , 搜 集素材进行创作 。 表现社会主义的工农兵 新人、 新 事、新风貌等 ,1 9 5 6 年漆艺史 家沈 福文等将 漆工组改建为漆器专业 , 成立漆器 实习室以后改为漆器工厂 , 师生在教学方法 上理论联 系实际 ,取得重大发展 和突破 。 综合论坛 2 0 1 4年 1 Nhomakorabea ( 上)
I  ̄ l J l l 美术学院文章发表 目录 1 9 3 8 " - ' - 1 9 8 9
李寻玉 1李凝馨 2
( 1 .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 4 0 0 0 5 3 2 .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重庆 4 0 4 1 0 0 )
1 9 3 7 年7 月抗 E l 战争爆发 , 杭州 国立艺 专 与北平 艺专迁 往湖南 合并 为 国立 艺术专
梅尔尼柯夫 同志在中国的时候 刘 国枢 《 美术 》1 9 5 7 年1 1 月号 1 1 页 雕塑 怎样制作雕塑品 刘开渠 《 中央 E t 报》 中华 民国三 十 四年三 月二 十五 E l星期 日 第
四版
如何认识艺术 ( 续前 ) 郭乾德 第 2 期
2 3 — 2 8页
丰富多彩 的西藏古代艺术 刘艺斯 《 美 术 》1 9 5 6 年3 月号 4 0 - 4 1 页 西藏的佛教艺术 刘艺斯 《 文物参 考资 料 》1 9 5 7 年4 期3 7 — 4 5 页 美术史论 中 国绘 画漫谈 一一唐 宋绘 画 的盛 兴 与 画家崇拜 自然的关 系 郭乾德 《 技与艺 》 1 9 4 2 年第 2 期1 3 页 四川历代美术发展概况 吴 昆父 《 新 艺 》1 9 4 4 年第 3 、4 期合刊 2 4页 艺术 的新认识 郭乾德 《 中央 日报 》中 华民国三 十三年十月十五 日星期 E l 第六版 敦煌 艺术概述 吴作人 《 华西晚报 》中 华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十一 E l 2 版 中国艺术教育之前途 雷圭元 《 中央 日 报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九 日星期三第 二
罗丹1981生于中国重庆2000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2003德国卡塞

罗丹1981生于中国重庆2000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2003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交流学生2004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英国威尔士卡地夫美术学院交流学生2007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个展2015超越极限--罗丹新作展,龙门雅集,上海2013蜕变下的回声--罗丹2013油画展,龙门雅集,上海2012就像风一样自由--罗丹2012北京油画展,今日美术馆2号馆,北京2011就像风一样自由--罗丹2011油画展,龙门雅集,上海就像风一样自由--罗丹2011油画展,日升月鸿,台北联展2014流变与共在:中国新现实·绘画展,佛罗伦萨,意大利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回响--重庆美术60年,重庆美术馆,重庆绘画的品格--中国油画展,大都美术馆,北京2013自我生成--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实验与实践,苏州美术馆,苏州成都双年展万有引力--新人特展十年集萃,新国际会展中心,成都丰域西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广西美术馆,南宁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重庆美术馆,重庆2012山川蒙养20年--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川美艺术作品收藏展,中国美术馆,北京艺融两江--中国长江汇当代艺术大展,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重庆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获佳作奖),文化部,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2011被异常的生活,瑞士未来通行证--从亚洲到全球,54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威尼斯,意大利看望未来--成都双年展特别邀请展,文轩美术馆,成都2010宋庄艺术节,宋庄美术馆,北京庞茂坤师生展,上海2010搜狐789艺文节,北京图像经验--当代艺术邀请展,重庆2009动漫美学百相,北京林大艺术空间;印尼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奖,北京重庆第3届青年双年展优秀奖,重庆在场30年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东京,日本动漫双年展,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2008上海春季沙龙艺术博览会,上海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展,北京大学,百年厅,北京上海双年展--川美年轻态,上海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艺术成就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7从西南出发:当代绘画展,广东美术馆,广州贵阳双年展,贵阳美术馆,贵阳798艺术节邀请展,北京798,北京工作是一种态度,上海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北京同感--当代新锐艺术家展,成都新视觉’07--第四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动漫双年展,摩卡现代美术馆,上海重庆直辖10周年优秀作品金彩奖,三峡博物馆,重庆3L4D,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罗中立奖学金获奖作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布景当代艺术展,重庆坦克库艺术中心,重庆2006自我造局:中国当代绘画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上海中国归来,图卢兹Les Abattoirs当代艺术博物馆,图卢兹,法国重庆辣椒,青岛美术馆,青岛来自重庆的当代的绘画,光洲美术馆,渥太华,加拿大嬉戏的图像,深圳美术馆,深圳我们之间--青与蓝(罗中立+罗丹联展),林正艺术空间,北京今日中国:当代绘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05成都国际双年展新人特展,成都现代美术馆,成都中韩交流展,重庆--汉城2004四川美院99--04创作成果展,重庆美术馆,重庆第三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重庆美术馆,重庆第十届全国美展重庆优秀作品,重庆美术馆,重庆中法艺术走廊通道展,法国梭邦大学美术馆,巴黎,法国2003重庆首届油画展,重庆美术馆,重庆贵州双年展,贵阳德国卡塞尔MY LAND联展,卡塞尔大学美术馆,卡塞尔,德国第三届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