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公开课
人教版轴对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人教版轴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轴对称概念及其特点;2.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3. 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介绍;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3. 轴对称图形的绘制。
三、教学重点:1. 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直尺、铅笔、橡皮;2. 授课材料: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点,并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例和图示,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包括轴对称轴线的存在和两侧图形的对称性。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划分小组进行练习,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轴对称轴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4. 创作与展示(15分钟)要求学生用直尺和铅笔绘制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在纸上勾画出轴对称轴线。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交流和分享。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创作轴对称图形。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轴对称图形,并拍照记录。
七、教学扩展:1.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著名建筑物或艺术品中的轴对称图形,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广度;2. 拓展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2. 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轴对称轴线;3. 学生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但在练习与巩固环节,部分学生对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还存在困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辅导和讲解。
另外,在创作与展示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合作,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轴对称图形公开课教案和设计理念

轴对称图形公开课教案和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征。
2. 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3.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 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实施“分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发现并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4. 实例分析: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家具、建筑等,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创新性的问题,如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图案等。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判定方法。
8.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轴对称新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下面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图形,请分别找出每个 图形对称轴。
1条对称轴
6条对称轴
2条对称轴
1条对称轴
1条对称轴
5条对称轴
第11页
2条对称轴
1条对称轴
1条对称轴
2条对称轴
2条对称轴
4条对称轴
第12页
第13页
点A和点A′到对称轴 距离都是2个方格。
点A和点A′到对称轴 距离都是2个方格。
点B和点B′到对称轴 距离都是4个方格。
第7页
例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二分之 一。
先想象一下:这个图 形像什么?
第8页
把你画出图形让大家观赏一下。
这是一颗塔松。
第9页
练一练: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二分之一 。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没有数条对称轴。
第4页
练一练: 1、汉字中有许多是对称,如:“甲”“王”等。
请你写出十个这么汉字。
答:口,二,晶,十,Βιβλιοθήκη ,山,中,日,田,品。第5页
2、找出下面每个图形对称轴并画出来。
第6页
例2:观察下 面画在方格纸 上轴对称图形, 你发觉了什么?
A.
. A′
B. C . .C′ .B′
你发觉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还有许多对称事物和现象。
第2页
中国结是对称。
船、人、植物和水中倒影都是对称。
拿一面小镜子放在轴对称图形或物体上,看 看放在什么位置,从镜子中看到影像恰好是图形 或物体二分之一。
答:放在对称轴位置。
第3页
例1: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并用折纸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识别几何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2. 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轴对称的概念;2.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3. 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2. 教具:黑板、粉笔、绘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教师呈现几个轴对称图形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表达轴对称的概念,写在黑板上。
Step 2 轴对称的定义和判断方法教师向学生解释轴对称的定义,即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使得其中一部分绕着一个中心线旋转180度后与另一部分重合。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的方法,即通过折纸或画对称线来观察是否能够重合。
Step 3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并让学生辨认这些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
接着,教师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图形两边关于对称轴对称、对称轴是图形的一部分等。
Step 4 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设计一些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图案、设计一个轴对称的字母等。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解决这些问题,并分享解决思路和结果。
Step 5 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具有轴对称,并找出其中的对称轴。
然后,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练习。
五、巩固与拓展教师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轴对称的图形,并鼓励学生在练习中多思考、多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轴对称图形,促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其特点,并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思考和练习,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轴对称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还能够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于学生的几何图形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级轴对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轴对称教案引言:轴对称是学习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几何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五年级的数学课程中,轴对称的概念和应用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轴对称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技巧。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轴对称的定义;2. 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3. 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4. 能够通过轴对称轴将图形进行折叠和对称。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纸、剪刀等工具;2. 学生准备:铅笔、练习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多个图形,询问学生是否有注意到这些图形中是否有轴对称。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2. 理论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概念。
重点解释轴对称轴的概念,并给出几个具体的图形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的特点。
3.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学生分发彩色纸和剪刀,并展示一个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形范例。
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将彩色纸进行折叠,并用剪刀将纸剪成与轴对称的图形。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折叠后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的特点,并找出轴对称轴。
4. 练习训练(3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纸,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系列轴对称练习题。
学生需要判断给定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找出轴对称轴,并尝试将图形进行折叠和对称。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辅导和指导学生。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轴对称的定义和特点。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加深对轴对称知识的理解。
4.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建筑物、艺术品等。
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轴对称现象,并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进行联系。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复习和巩固轴对称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轴对称公开课课件

13.1.1 轴对称
• 学习目标: 1.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 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 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2.探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和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义
如果_一__个__平__面__图__形_ 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
2.同样,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_对_称__轴__. 3.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_对__称_点__.
对称点
D
A A′ D′
B C
B′ C′
欣赏下面这幅图,你能找出两个成轴对 称的图形吗?
区别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_一___个图形
__两___个图形
1.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
够_互__相__重__合____.
T
ABCDEFGH MNOPQRST
轴有对无称数条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2)对称轴通常画成虚线,是直 线,不能画成线段。
取一张纸,先对折,然后打开放在 桌上,在纸的一侧上滴一滴墨水,将纸 迅速合上、压平,再将纸打开,观察所 得到的图案。
位于折痕两侧的墨迹图案彼此之间 有什么关系?
定义
1.把_一_个__图__形_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 它能够与另__一__个_图形_重__合_,那么就说这 两个图形_关__于_这__条__直_线__对_称__或者说这两 个图形成轴对称。
联系
2.都有__对__称_轴_____.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
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
_对_称_;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
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
轴对称图形公开课教案和设计理念

轴对称图形公开课教案和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特点。
2. 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法。
3.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实例。
4.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点和判定方法。
2. 难点: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4.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实物,如剪纸、图片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轴对称图形。
3. 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点和判定方法,并通过实物演示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解释原因。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探讨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5.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2. 强调轴对称图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下节课分享。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十、设计理念1. 注重直观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初二轴对称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初二轴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了解轴对称的实际应用场景。
2. 能力目标: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通过画轴对称图形来展示对称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美的认识和欣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绘制。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轴对称的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和应用。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活动,通过合作互助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轴对称的特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们曾见过哪些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例如蝴蝶、雪花等。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
3.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轴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是否具有轴对称特征。
4. 绘制轴对称图形(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轴对称图形的活动。
每个小组根据给定的图形,通过折纸的方法来绘制轴对称图形。
5. 轴对称的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应用场景的例子,例如建筑设计、艺术品创作等,向学生展示轴对称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6. 拓展训练(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拓展训练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并在下节课进行讲解和讨论。
7.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特征,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轴对称对美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布置拓展训练题目,通过评查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对轴对称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投影仪或黑板板书等教学用具。
2. 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和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互动活动中主动学习,培养了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