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历程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历程及在新时期下的思考

企业管理2017年第2期15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历程及在新时期下的思考彭馨瑶摘 要:现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自19世纪产生以来,历经百余年发展,预算管理理论已日趋成熟,而新时期随着新环境的变化,预算基础数据在“大数据”这一环境下已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对全面预算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发展历程 “大数据”DOI: 10.16722/j.issn.1674-537X.2017.02.054一、引言全面预算管理被引入企业,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企业目标及战略具体化,为应对市场变化、合理配置资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预算管理历经百余年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性作用,但是在新时期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大数据”环境为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及主要编制方法近代预算管理产生于19世纪的英国,主要用于提升当时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省其日常开支,发展到19世纪中期才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历经百余年,从最初的成本预算发展到以利润为导向的全面预算,再发展到战略预算阶段,预算管理理论已日趋成熟。
我国从近30年才开始研究全面预算管理,前国家经贸委在2000年下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指出,要求国内大中型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近十年间,全面预算管理才真正在我国企业中落地生根。
随着企业管理意识的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日渐突出,如何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已成为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
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及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可以选择相应的方法来编制预算。
主要方法有:(一)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与变动成本法相关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又称为滑动预算法。
此种编制方法需要研究成本习性,根据不同的业务量在预算期内确定与之相关的费用数额后进行编制。
因其具有较强的适应不同经营活动变化的能力,使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避免了频繁的预算调整,并将预算评估建立在相对客观的基础上,凭借此优势,弹性预算在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成为当时预算发展的重心。
预算管理课件PPT课件

03
04
零基预算法
此方法不考虑过去的预算水平 ,而是从零开始,评估每个项 目或活动的必要性和成本。
增量预算法
基于上一年度的预算,根据预 计的增量进行调整。
滚动预算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算进行滚 动更新,以反映业务的变化。
弹性预算法
考虑到不同业务水平下所需的 预算,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调整
以适应业务变化。
预算编制流程
企业C的预算监控体系优化
总结词
企业C通过优化预算监控体系,提高了预算 管理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企业C在原有的预算监控体系基础上进行了 优化,加强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 分析。通过引入先进的预算管理软件,企业 C实现了对各项支出的实时跟踪和记录,及 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优化 的预算监控体系提高了企业C的预算管理效 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组 织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
面,需要全员参与。
战略性
预算管理以企业或组织 的战略目标为导向,是 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
段。
灵活性
预算管理需要根据内外 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 保持与实际情况的匹配。
前瞻性
预算管理需要对未来进 行预测和筹划,具有前
瞻性。
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战略执行力
目标设定
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 和短期目标,为预算 编制提供指导。
需求分析
分析实现目标所需的 资源、人力和物力。
预算编制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 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
审批与执行
经过上级审批后,各 部门按照预算计划执 行。
监控与调整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 情况调整预算。
04
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1. 传统预算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主要以人工经验为基础,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2. 信息化预算管理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开始逐步实现信息化,提高了预算编制、审核、执行等环节的效率。
3. 现代预算管理阶段:目前,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正朝着精细化、智能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市场竞争和项目管理的需求。
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现状1. 预算编制方面:企业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逐渐增强。
然而,部分企业预算编制仍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如预算编制依据不充分、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等。
2. 预算审核方面:企业对预算审核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审核不严格、审核不到位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审核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审核的监督作用。
3. 预算执行方面:企业对预算执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调整频繁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4. 预算调整方面: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预算调整现象较为普遍。
然而,部分企业预算调整缺乏合理依据,导致预算调整频繁,影响预算的严肃性。
5. 预算信息化方面:企业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信息系统功能单一等问题。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预算管理信息化效果不佳。
6. 预算与项目管理融合方面:企业逐渐认识到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的现象。
部分企业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未能有效结合,导致预算管理效果不佳。
三、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发展趋势1. 预算管理精细化:企业将更加注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2. 预算管理智能化: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预算管理的智能化,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 预算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企业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实现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协同发展。
绩效预算管理的发展与启示

绩效预算管理的发展与启示绩效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公司的目标设定、绩效评估、预算编制等诸多方面。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绩效预算管理的发展和实施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绩效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启示三个方面来探讨绩效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绩效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绩效预算管理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最初是由政府机构引入企业管理。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开始尝试将绩效评估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
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绩效预算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各行各业。
二、绩效预算管理的现状目前,绩效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绩效预算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加强绩效评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水平。
在绩效预算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绩效预算管理的启示1. 明确目标,精准预算绩效预算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绩效指标,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企业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出符合实际的预算方案,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2. 强化绩效评估,激励员工绩效预算管理可以通过绩效评估来激励员工发挥其最大潜力,实现个人与企业共赢。
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估时,应该注重公平性和客观性,根据员工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晋升机会,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绩效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该合理分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
4.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与发展

1 预算 管理 的发展 历程
试 》 预算 管 理 在 西 方 企 业 中 的 应 用 及 发 展 始 于 1 9世 纪 末 , 的 基 本 规 范 ( 行 ) 明 确 提 出 企 业 应 建 立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制 其发展 大致经历 了 以下 四个 阶段 :1 成 本 预算 管 理 阶段 ; 度 。 ()
源配置 , 提高企 业 竞 争能 力 的重要 手 段 。在 通 货膨 胀 日趋 会计 理 论 被 广 泛 采 用 , 动 了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在 我 国 的 应 用 。 推
严 重 的今 天 , 些 企 业 已不 堪 重 负 陷 入 了 财 务 困境 , 此 有 2 有 因 o世纪 9 o年代 , 随着世界 经济进程 的加 速 国内部分企 业 开 效 地 进 行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 升 企 业 的 价 值 有 重 要 的意 义 。 提 始 积 极 探 索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企 业 预 算 管 理 模 式 。2 0 0 0年 9
( ) 务 计 划 阶 段 ;3 以 目标 利 润 为 导 向 的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2财 () 阶 段 ;4 以 战 略 为 导 向 的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阶 段 。 ()
迄 今 为 止 , 经 济 发 达 的 国 家 和 地 区 几 乎 所 有 的 大 中 在
1 9 年 至今 , 国 企 业 实 施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的 数 量 持 续 99 我 增 长 2 0 0 2年 2月 , 政 部 颁 发 了《 于 企 业 实 行 预 算 管 理 财 关 的 指 导 意 见 》 对 国 有 企 业 实 施 全 面 预 算 管 理 提 出 明 确 要 ,
全面预算管理导论ppt课件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2019/3/17
12
二、企业预算的发展历程
(四)改进与超越(20世纪90年代以后)
改进预算 作业基础预算 持续改进预算
战略预算
2019/3/17
超越预算
在传统预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作 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念设计的 一种新的预算管理方法。 持续改进预算是一种在最终预算中 明确体现不断改进要求并实施所有 改进计划的预算方法 预算作为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对 应不同的战略应有不同的预算管理 模式 。
全面预算管理
章细贞 Zhangxizhen666@
2019/3/17
1
参考书目
潘爱香, 高晨.全面预算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 财政部企业会计司.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案例.经 济科学出版社 王化成等.全面预算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3/17
2
目录
第1章 全面预算管理导论
2019/3/17
4
第1节 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代预算制度起源于英国,发展 于美国,首先应用于政府机构, 后来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当 中 。
2019/3/17
5
一、政府预算的发展历程
1787年总基金法案通过后,英国开始把全部的财 政收支统一在一个文件中,从此有了正式的预算 报告。 自1802年起,英国开始公布详细的政府收支报告, 1822年财政大臣将该报告提请国会审议,从而确 立了按年度编制和批准政府预算的制度。 此后,国会还取得了对预算执行进行审核的权力。 经过几百年的时间,英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方臻完 备。
第2章 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第3章 预算管理的模式
第4章 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预算管理一体化培训ppt

4.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须进一步提高。
在预算管理一体化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 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至关重要。目前, 虽然已有一些信息系统可用于预算管理,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集成难度大、 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等。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 应用水平。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 预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使用云计算等技 术实现预算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以及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预算管理的智能化
和准确性。
2. 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预算管理一体化面对的挑战包括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国内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收入放缓可能增 加预算控制的难度。而国际形势则要求我国预算管理模式必须跟上全球发展的步伐,特别是面对经济 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等趋势,我国预算管理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因此,预算管理一体化需要在国内外
3. 预算完整性的原则:预算应该完整地反映整个财政运行情况,不 得出现重大漏洞或误差。
4. 强化预算监督的原则:政策应该加强对预算的监督,确保预算的 透明度和公正性。
5. 预算执行规范化的原则:政策应该规范预算的执行,确保预算的 顺利执行和有效落实。
2. 政策目标与政策重点任务。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明确了政策目标和政策重点任务。 政策目标包括提高预算管理规范性和透明度、优化财政资源配 置效果和加强财政风险控制。政策重点任务则包括建立标准化 的预算管理流程、实施规范化的预算编制和审核、推广零基预 算、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建立财政信息化平台。
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 化的重要支撑。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预算管理一体化通过优化 财政资源配置、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透明度等措施,推动了经济体系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预算管理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和效益,还有助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和公信力,具有重要的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预算管理是从国家预算开始萌芽发展的,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人类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出现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国家财政及其他一切财政分配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
这种具有法律形式和制度保证的国家分配关系,就是国家预算,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管理自19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引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预算管理的引入期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是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人员增加,分权化管理由此产生,如何使管理分权而又不失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过剩、产品销路不畅等现象。
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对市场进行预测、计划其生产能力与销售、协调部门间经济活动的办法,于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
1911年,泰勒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促进了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科学管理原理的探讨研究也促使企业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
“科学管理”学说知识链接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
192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
该法案通过后,实施效果良好。
它使预算管理的职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些私营企业开始采用预算,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管理被提升到了一种社会性的必然地位。
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的一些企业开始仿效与采用,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历程及推动力量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源于三股力量:一是理论界的引进和探索;二是大型企业的率先探索;三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推动。
(一)学术界对预算管理的引入和探索1.管理会计教科书对预算管理的率先引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或在引进基础上编写的管理会计教科书,每本教科书中至少有一章会对全面预算作专门的介绍。
纵观这些教科书不难发现,预算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1)预算理论引入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面预算仅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财务计划数量化的工具。
我国较早引进全面预算概念的是李天民教授,1984年在其极其畅销的《管理会计学》一书中,将预算管理定义为把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和表格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全面预算”(comprehensive budget)。
付志刚(1993)认为全面预算是反映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在企事业单位中均适用,内容不仅包括现金收支、资金需求与融通,也涵盖了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
直到上世纪末,理论界对全面预算的定义并未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其功能愈显多样化——计划、协调和控制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
由于全面预算是企业长期计划中某一年(某个周期)的详细反映,囊括了组织中各子单位各环节的业务计划,为购货、销货、成本动因作业、生产、净收益、现金状况及其他管理对象确立数量化的目标,因此,学术界认为全面预算其实就是包括一整套详细营业日程表和财务报表的阶段性经营计划。
(2)21世纪初,全面预算上升至系统性的财务战略地位,成为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不可或缺的工具。
毛付根(2000)主编的《管理会计》是这样写的,全面预算是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等各方面的总称,它明确了销售、生产、分配及筹资等活动的目标,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状况表等一整套预计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预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他还认为预算管理是一种通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据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系统性管理方法。
同时期,国外的学术专家对预算管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全面预算不再是单位的一种计划或战略工具,而是一项行为表现。
2.学术界对预算管理的深入研究将1995—2008年12月期间的《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统计不难发现:直接针对企业预算管理问题进行讨论的文章有7篇,大部分都集中于近十年。
从1999年开始,国内很多集团公司已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集团公司整合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都在积极探索并加以实施,国家经贸委也在大力推广,原因是预算管理是一个由若干阶段组成的可运行、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统(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组,2001)。
于增彪(2004)等人则认为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成本预算,还包括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采购预算等,它按功能(项目)和组织结构来编制的。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思想的不断流行,关于其是否改进及如何改进的讨论也更国际化。
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是已形成的以英、美学者为代表的改进预算(Better Budgeting)和以欧洲学者提出的超越预算(Beyond Budgeting)两种方案。
国内学术界在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也展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
冯巧根(2005)认为在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将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制度广泛应用的今天,在以市场为导向且高度竞争的社会里,面对以智力资本为战略资源难或以预测的环境,走“超越预算”的改革路线利于企业持续提高业绩。
对预算管理也存在不少批判,但作为管理控制的重要模式,它仍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规范管理的大型企业,因此,对其做出相应有效的改进是必须的。
这些研究讨论表明,我国对预算管理的学术研究不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二)大型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探索和创新我国大型企业集团最先探索预算管理的应用,这对全面预算的推广起到了示范意义。
宝钢集团是我国较早开展预算管理的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4年是宝钢预算管理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公司设置了经营预算管理部门,并编制了第一本年度预算。
第二阶段:1994年至2000年为预算管理的规范完善阶段,这一阶段通过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技术,推出了月度执行预算,形成了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
第三阶段:2000年以后进入战略目标引导下的预算管理阶段,宝钢的预算管理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起点,以六年经营规划为指导,进行季度滚动预算,以每股盈余作为预算编制起点,强调资本预算管理,逐步完善预算信息化平台。
至此,宝钢形成了以战略目标、经营规划为导向,年度预算为控制目标,滚动执行预算为控制手段,覆盖宝钢生产、销售、投资和研发各环节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在实践中的发展、创新之一:预算体系及方法的发展(1)企业目标利润预算管理:从以销售基础到以利润为基础的跨跃山东华乐纺织集团公司是国内一家以棉纺织业为主的国有大型二档企业,前身只是一个乡办小农机厂。
自公司实施利润预算管理以来,取得很好的效益。
多年来,企业的产值、利税多年来以18%—21%的幅度稳步递增,即便是遇到1995年全国棉纺织行业的瓶颈时期,依然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苏寿堂(1997)对企业利润预算管理是这样定义的:“以目标利润为导向的企业预算管理”,简称“企业利润预算管理”,它是以目标利润为出发点,将某预定期间内为实现目标利润所涉及的经济资源的取得及运用,以货币或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企业各部门的综合行动计划。
这种管理模式是将企业预算管理与目标管理进行有机结合,把经过科学预测确定的目标利润作为企业管理的目标导向,统筹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
SuShoutang(1997) defines the budget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profits as this: "Target profit oriented Enterprise Budget Management", "budget management of corporate profits" for short. It is based on the target profit as starting point obtaining and using the economic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target profit in a predetermined period, and expressed as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of the enterprise sectors in the form of currency or the number. This management model is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nterprise budget management and goal management, identifying the target profit derived from scientific predictions as goal orientation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ng budget management activities of corporate.目标利润作为企业的总目标,管理层将其按各责任单位分解成多个子目标,子目标延伸细化到每位员工,从而,在企业内形成一个金字塔形的目标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不仅是依靠扩大销售、降低成本,它还需要企业管理上的努力,如资本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
整个管理过程中,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以目标利润为中心,超越成本控制领域,不再是单纯依靠控制单位成本来创造利润,而是一种全面、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
As the general objective of enterprises,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authorities break down the target profit into several sub-goals by accountability unit, which extending refinement to each employee, thereby forming a pyramid -shaped target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 In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The realization of corporate objectives profit relies not only on expanding sales and reduction of cost but also the effort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capit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level. Throughout themanagement process, all the economic activity of the enterprise revolves around the target profit beyond the area of cost control. It no longer rely solely on the control of unit cost to create profits, but is a comprehensive, state-of-the-art and scientific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l.(2)整合预算管理模式:华润集团的6S管理体系1999年华润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套以强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6S集团公司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当时的6S管理体系由6部分组成:6S的具体内容,包括利润中心编码制度、报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业务评价体系、审计体系、经理人考核体系等六个部分。
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涵盖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既是一个行业分类组合体系,也是一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信息管理体系,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
华润认识到预算管理并非一种单独使用的预算管理工具,6S的管控模式的实质是将预算管理有机地嵌入企业管理系统中,形成整合的预算管理模式,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
(2)Integrated budget management mode: 6S management system of Huarun©In 1999 Huarun creatively proposed a 6S group company management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s the basic starting point. Specifically, 6S management system consists of 6 parts at that time: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it, including Profit center coding system, Report management system,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Business evaluation system, Audit system and Manager evaluation system. The basic thought, both 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portfolio system and a comprehensiv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covered in he 6S management system of Huarun Group is a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takes overall budget as the starting point. Huarun realized that Budget management is not a separate budget management tools. The essence of the 6S control model is organically embedding the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in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n forming an integrated budget management model, which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budget management.2.企业预算管理在实践中的发展、创新之二:预算技术的发展2000年,中石化在启动ERP项目建设的同时,开始实施财务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