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日本八大国宝级名刀,竟有几把是唐刀
水龙剑,一把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国宝唐刀

水龙剑,一把收藏在日本正仓院的国宝唐刀展开全文目前存于日本,身份确定为来自中国的隋唐传世刀剑,有七星剑、丙子椒林剑,水龙剑、金银佃庄唐大刀、宝石银饰唐短刀等,为数不少。
其中为圣武天皇所佩的水龙剑,现存于现藏日本奈良正仓院。
正仓院,建于8世纪中期的日本奈良时代,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贵文物,一为唐代传入日本之中华精致文物;二为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为奈良时代日本模仿中华文物所做、或创造之物。
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来自于中国唐朝,内容包括书迹、文具、家饮食器、服饰、法器、武器、乐器、药类、节庆用品、游戏类、佛经、古文书等。
许多都是国宝级文物。
但这些唐代珍宝轻易不会示人。
水龙剑的原形制是一柄唐代杖鞘刀,后为明治天皇所爱,特意重制剑鞘而服之,被配上了水龙文金具的刀装,名为“水龙剑”。
虽然装具是明治时代重做的,但刀条可是有1200年历史的古物。
水龙剑身幅较宽,刃肉饱满充分,刀身稍微内反,保存得很好。
水龙剑全长80.2厘米,刃长62.3厘米,为切刃造型,镐更朝向刀锋的方向的造型。
刃较厚,呈现向刀刃方向微有弧度的内反之姿。
胎铁为交错有密集的“肌立”(地肌清晰状)与“流肌”的板目肌。
刃纹锻造成细直刃,刃区“烧落”,“茎先”处开有一个大孔。
关于这把水龙剑,也有人说这并不是圣武天皇的佩剑,因为它不在《东大寺献物帐》记载中,但刀条的各种特征所反映的制作工艺包括铁质等,均与现存正仓院刀剑相似,应为同时代作品。
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貌似尚未发现能明确其为日本造的证据,但证其为唐传入的论据也不够充分。
但也有网友认为水龙剑是不是出自唐朝有待考证。
只能确定是同时代的作品。
正仓院刀剑,单就刀条本身而言,大多难以准确断定哪些是中国造,哪些是日本造,所以正式场合下仅称为奈良时代的刀剑。
查看更多,请关注刀匠微信公众号:匠人工坊。
被视为日本国宝的天下五剑

⿁丸国纲
⿁丸被视为皇室宝物。
据《太平记》记载,北条时政每夜都被梦中出现的⼩⿁所扰。
有⼀天,梦中出现⼀位⽼者,说:"吾乃太⼑国纲。
然被不洁之⼈所有,以⾄⽣锈出鞘不得。
若欲早⽇除妖,则需速除吾⾝之锈"。
据传北条迅速找到国纲,把它⽴在屋⾥时,国纲横倒,切下⽕盆台装饰纹样的⾸级。
从那以后时政的梦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把太⼑也因此被命名为"⿁丸"。
⼤典太光世
被指定为⽇本国宝,由平安时代后期筑后的⼑匠典太光世所作。
⼤典太本为⾜利将军的传家之宝,因⾜利⽒败落流出为丰⾂秀吉所有。
之后⼜由丰⾂秀吉赐予前⽥利家,或云丰⾂秀吉赐予德川家康,德川秀忠⼜让渡于前⽥利家。
随后作为前⽥家的第⼀家传之宝代代相传。
如今藏于从事保存管理前⽥⽒⽂物的"前⽥德育会"中。
数珠丸恒次
数珠丸被指定为⽇本重要⽂化遗产。
由平安时代的⼑⼯、青江恒次所作。
据传为⽇莲所持,是⽇莲隐居甲州⾝延⼭时,由信徒相赠以作护⾝之⽤的太⼑。
因其⼑柄曾挂有佛珠⽽得名。
⽇莲圆寂后与其他遗物⼀同保存于⾝延⼭久远寺中,享保年间去向不明。
1920年,在某贵族藏品拍卖会上再次发现,后捐赠于本兴寺,如今也藏于本兴寺。
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相关信息

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相关信息“唐刀”一词是我国隋、唐代四种军刀制式的总称,一般指唐横刀。
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相关信息,欢迎阅读!古代兵器大揭秘唐刀现代俗称的“唐刀”,其狭直刀身,小镡,长柄(可双手握持)的形制;直接原型是日本正仓院藏品,千年前自唐朝进口之“金银钿装唐大刀”。
唐刀的刀型源自汉代环首刀,前期大部分军用唐刀均保留着环首,同时也拥有笔直的刀身。
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其制作工艺严格,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斗时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
破甲则需要硬度,并且刃口窄,耐用则需要韧性,所以唐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工艺。
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覆土烧刃。
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
这也是和日本刀最大的区别。
要了解唐刀首先得了解唐刀的九个常识。
1:唐刀与汉刀概念不同,因汉刀没有广泛使用复合钢工艺。
唐代国力雄厚,复合钢广泛使用,使唐刀有了质的飞跃。
特别说明,中国唐刀技术并未失传,包钢夹钢覆土烧刃工艺六七十年代河北地区仍有生产。
至今天津还有师傅祖传特殊淬火。
2:唐刀是指唐代的刀剑,早期风格和隋相差不大,多指横刀。
装饰角度来说不一定全是中原风格,西亚阿拉伯文化繁荣,对唐刀产生重要影响。
日本刀并未影响唐刀发展3:没有证据证明正仓院的唐刀是中国制造,但是这不能否定唐刀的风格样式。
龙泉的装具以正仓院为参考,九成以上并不是无端猜想4:障刀不是匕首,也没有证据证明障刀是匕首,相反障刀的形状极有可能是刀身很宽的刀,类似早期的大砍刀。
障刀,障者,扫清障碍,霸气。
盖用障身以御敌,障身二字可以理解为刀身御敌,极有可能是宽刃唐刀,在唐代有宽刃唐刀很正常,但是却不见记载。
同时另一个间接证据,唐宋时古人常用作扫清障碍开垦荒山的“畲刀”也是宽刃大刀。
畲刀是当时民间农用刀具。
5:并不是装饰豪华的唐刀是仪刀,唐六典写得很明显,仪刀的特征是有龙环,凤环。
唐刀

说起唐刀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和它的名气相比,大家对这种武器的了解几乎约等于零,大部分的认识都是来自于小说等文学作品,对这种武器本身一直处于意淫状态,也很少能看到真正的实物,先说说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
1由于唐代年代久远,改朝换代是常有的事,每一次朝代的变迁,军队是用的武器就会大量的淘汰换装,换成具有新朝代新民族,历史,习俗的武器,所以各朝代的的制式武器形制都不相同,而唐刀也慢慢被别的武器取代。
2我国和日本不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于兵器制造,尤其是唐刀这种制式武器,私造可是大罪,并且出名的刀匠,统治者一般都是处于控制或者用完就杀的状态,而日本的环境就要好的多了3唐刀品质十分精良,制造流程繁杂,成本十分高,根据《新唐书。
食货志》中记载,斗米钱十三五,天宝二年一把最下品的唐刀(横刀)价格约在五十斗米最上等的镔铁唐刀要一百七十斗米,那么很简单的算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钱。
而按照《唐会要》记载当时官员的俸禄七品一个月是四千五百文,一年五十四贯,八品月两千四百七十五文,年三十贯而九品一年只有二十三贯,一把上等的镔铁刀相当于七品官员半个月的俸禄,而这种昂贵的武器唐代统治者要用来列装部队,将领,除了唐朝这种盛世,哪个朝代舍得这么玩?4唐刀作为唐朝锅里的象征,称之为国宝毫不为过,日本当时的天皇都会为了得到一把好唐刀大宴群臣,所以唐刀作为国宝被侵略者劫掠到海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就我所知国内唐刀不是没有,但是都在私人收藏者手里,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换了我我也不拿出来)5最大原因,文化大革命破四旧,过程我不多说了,圈中前辈说过,破四旧的时候北京军事博物馆毁掉过一批古刀剑,其中就有唐刀,而全国各地这样被毁掉的神兵利器不知道有多少。
————————————————————————————————————————————————-华丽的分割线好吧原因我说完了,现在来说关于唐刀的具体知识。
1 唐刀的分类:《唐六典》中卷十六《武库令》中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
日本的国宝级名刀

日本的国宝级名刀.txt如果你同时爱几个人,说明你年轻;如果你只爱一个人,那么,你已经老了;如果你谁也不爱,你已获得重生。
积极的人一定有一个坚持的习惯。
【名物大典太】太刀,刃长66.10CM。
平安后期刀工三池典太光世所作,本来为室町将军家(足利氏)所有,在桃山时代落入秀吉手中,后来秀吉将它赐予前田利家。
刀铭为“三池光世”;【数珠丸恒次】具体情况不明,传说为日莲上人所有;【童子切安纲】具体情况不明,传说为源赖光所有;【三日月宗近】具体情况不明,为山城国刀工三条宗近所作;【鬼丸国纲】具体情况不明,相传为镰仓北条家家传宝刀,随着北条一门的全灭而散落人间(这里所说的北条氏与战国时代的小田原北条氏毫不相干,后者是伊势新九郎长盛冒姓北条,改名为北条早云后形成的家族)。
(注,以上合称为“天下五剑”,说明有出入,实际都有详细资料和现存地,请查看单独的词条)其他名刀:(注,以下前五个刀名来自新选组,误传也多,不过名人用的刀称为“名刀”也不为过,但真正的名刀,下面提到的只是管窥一斑而已)【菊一文字则宗】太刀,刃长78.48CM。
后鸟羽院时期备前国刀工则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
传说后来为新撰组剑士冲田总司所有。
刀铭为“菊一文字则宗”;(注,冲田总司使用菊一文字的传说,仅见于小说中,实际未曾持有,原因是菊一文字在幕末时代已属国宝级,冲田总司不可能弄到这把宝刀,另外皇家御制之兵器多为装饰用,用来显示威仪者居多,菊一文字属于薄刃之刀,不适合用于实战。
冲田总司所用之刀为加洲清光。
)【长曾弥虎彻】胁差,刃长45.75CM。
越前国刀工虎彻于宽文三年所作。
为新撰组剑士近藤勇的爱刀。
刀铭为“长曾祢虎彻入道兴里”(在街机游戏《吞食天地》的火烧新野那一关,好像可以从木桶里把它打出来......);(注,特纠正网上误传:近藤勇的虎彻和这个数据是两回事,近藤勇是打刀,而且基本认定为伪物,不过,“虎彻”之名却因为近藤勇更加声名远播,所以,虽然近藤勇的伪物虎彻是使用的人有名刀才有名,但也绝对配的上“名刀”二字。
盘点世界上现存的11把唐刀,其中7把被日本视为国宝珍藏!

盘点世界上现存的11把唐刀,其中7把被日本视为国宝珍藏!唐刀,并不是具体指的某一把刀,而是唐朝出产的刀剑,我们熟知的唐刀四制,陌刀,横刀,仪刀,障刀。
这四把军队常备的刀剑,统称为唐刀。
在古代,唐刀为军用战刀,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所以在制作工艺上,相当严格,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包钢”技术,以熟铁为外皮,中间夹百炼钢,为了提高整体性能,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的技术,使整体在具备破甲用途的同时,也更耐用。
但很少有人见过真实的唐刀,接下来就一起看下,世界上现存的唐刀。
1.丙子椒林剑(名为剑,实为唐刀,隋代钢刀)现在为日本四天王寺收藏,定为国宝,刀长65.8厘米,刀上刻字“丙子椒林”。
最开始,丙子椒林被认为是日本古刀,被解释为丙毛槐林、苏我马子大臣;但现代一般认为丙子是刀的锻造年,椒林是刀工的名字,是为中国古代刀匠所铸。
2.七星剑(名为剑,实为唐刀)直刀,现存日本四天王寺(寄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指定为国宝,刀长62.4厘米。
丙子椒林剑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刀匠锻造出的直刀,而七星剑是基于中国道教的星宿信仰的传统,传入日本,现两者一同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3.水龙剑(同样,名为剑,实为唐刀)现存日本奈良正仓院,是目前世上保留最完好的唐刀。
全长80.2厘米,刃长62.3厘米。
装具为日本后来配制,原型制是一柄唐代杖鞘刀。
4.金银细装唐大刀日本正仓院藏,唐朝平安时代史书记载公认是唐大刀,现代日本学界内,都没否认此刀的来源。
而且装具上的卷草纹也是唐代盛行的一种装饰。
此款金银细装唐大刀为切刃造,水龙唐刀为镐造,双把为烧土淬制,这两把刀都是唐造,直刃文......其实日本刀的制法,如夹钢和包钢,切刃造和镐造,用烧土来淬刃和造刃文,反复锻打都是中国发明而流传到日本的,以上的实品就可以证明。
5.金铜黑漆唐装直刀、唐刀柜日本鹿岛神宫藏品,国宝,唯一一把被部分学者完全确信的“唐大刀”。
此刀的特点为身长,全长256厘米,刃长223厘米。
倭刀_精品文档

倭刀倭刀,又称侍刀,是日本传统的武士刀具之一。
它的外形特点是单刃、弯曲、短柄。
倭刀被认为是日本武士的象征,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本文化和艺术中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起源与发展倭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的日本。
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统一的政权,各个地区存在着不同的武士家族,他们通过战争来争夺权力和领土。
在这种背景下,倭刀作为一种优秀的近身武器逐渐形成并发展。
最早的倭刀是从中国传入日本,追溯到唐朝时期。
这些刀通常被称为“唐刀”,具有直刃和长柄的特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人开始将这些刀改进为自己独特的样式,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倭刀。
倭刀具有单刃和弯曲刀身的特点,这被认为是由于日本地形的特殊性所导致的。
日本地势多山,森林茂密,倭刀的弯曲刀身能更好地适应战斗环境,提高使用者的灵活性。
在战争中的应用倭刀在日本历史上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平安时代,倭刀成为了武士阶层的标志,因为只有贵族和武士阶层才有权佩戴倭刀。
倭刀在战争中的使用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训练。
武士们通过刀法、剑术和格斗技巧的训练,使得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展现出卓越的战斗能力。
除了个人技能的发挥,倭刀的制造和材料也起着关键作用。
日本刀具制造工艺非常精湛,打造一把优质的倭刀需要多道工序和精细的手工艺。
传统上,倭刀的刀锋是通过多次折叠和锻造来增加韧性和硬度,这使得倭刀剑身坚固而锋利。
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武士织田信长就是倭刀的热衷拥护者。
信长致力于统一日本,并把倭刀作为他的象征和武器。
他的倭刀收藏非常庞大,并且每个刃具的制造和设计都精心考虑。
由于信长的推广,倭刀在日本武士阶层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在日本战国时期,倭刀的使用在战场上变得广泛。
由于其独特的形状和设计,倭刀在近战战斗中展现出很大的优势。
倭刀的单刃和弯曲设计使得它更适合近身作战,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刺击敌人,同时也有较好的防御性能。
文化与艺术的影响倭刀不仅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日本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三十一名刀

日本三十一名刀1. 五郎入道正宗:日本第一的名刀,以作風豪華著稱。
為鎌倉名工匠正宗的代表作。
2. 伊勢千子村正:被稱為"妖刀村正"德川家康的祖父就是死於這把刀下;家康的長子切腹時的介錯刀,也曾在統一天下的關原之戰傷過家康的手,對德川一族來說,確實是一把名副其實的"妖刀"!3. 菊一文字則宗:新撰組一號隊長沖田總司的愛刀,傳說刀身泛藍光,殺人不見血;沖田曾為此刀害死一名隊員,而那名兇手也成為了唯一死在此刀下的亡魂,因為沖田執行任務都不帶這把刀,可見這把刀的珍貴程度了。
4. 長曾彌虎徹:新撰組總長近藤勇的愛刀。
他有一句名台詞:今晚的虎徹正渴求飲血!但此刀在明治元年近藤勇被處死後便下落不明了。
5. 和泉守兼定:新撰祖副長土方歲三的愛刀。
此刀冠上的"和泉守"乃是古刀匠才能做的珍貴官位。
6. 陸奧守吉行:阪本龍馬的愛刀。
也是新撰組最後組長相馬主計的配刀。
7. 備前長船長光:備前長船兼光受足利將軍委託所製。
在試刀的時候漂亮的將鎧甲一刀兩段!長船兼光此後便一躍成了名刀匠。
8. 同田貫正國9. 孫六兼元三本杉10. 藤原朝臣村正11. 五郎入道正宗12. 童子切安綱:源賴光在丹波大江山砍死酒吞童子的刀13. 大典太光世14. 鬼丸國光15. 三日月宗近16. 數珠丸恒次(12-16合稱為天下五劍)17. 加賀清光:沖田總司另一把愛刀,沖田總司出任務時代這把刀,而不帶菊一文字。
18. 播州住手柄山氏繁:新撰組二番隊組長永倉新八的愛刀19. 擾州住池田鬼神丸國重:新撰組三番隊組長齋藤一的愛刀20. 江府住興友:新撰組十番隊組長原田左之助的愛刀21. 越前康繼22. 崛川國廣(21-22為土方歲三的配刀)23. 攝津國助人鬼人完國重:新撰組第三組組長齋藤一的配刀。
24. 桔梗仙冬月25. 九字兼定26. 名物有樂來國光27. 五字忠吉28. 津田越前守助廣29. 大般若長光30. 日光助真31. 和泉守藤原兼重:宮本武藏的配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点日本八大国宝级名刀,竟有几把是唐刀
本文导读:
1、银饰镶宝石唐短刀。
日本国宝刀,此款短刀为一对保存,刀柄及刀身同向弯曲,产地中国,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
刀鞘整体包银首,无镡。
刀鞘通体包银,透雕呈唐草及花卉状并向前蓝色琉璃珠和白珍珠。
系长缕刀牌,楷书“橘夫人奉物”。
此款短刀的出现,表明唐初的唐刀已经出现曲刃。
2.童子切安綱(どうじぎりやすつな)
安綱是刀铭(刻于“茎”上的文字,见上图左侧),童子切由平安时代伯耆国名匠大原安綱打造,和大包平(おおかねひら)合称“日本刀の東西の両横綱”,横纲是相扑力士中最高级别,足可见这两把刀在日本刀中的地位。
童子切由足利义昭手中依次流转至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德川秀忠、松平忠直,被松平家视为传家宝。
二战结束后,童子切流落到私人收藏家手中,1951年被指定为日本国宝,1962年被文化财保护委员会购回,现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3.雷切是日本战国时期名将立花道雪所使用的名刀,本名为“千鸟”。
有一次,大雷雨时,立花道雪躲在一棵树下避雨,有一道落雷闪过,他突然拔出佩剑「千鸟」横切过去,竟将那道闪电拦腰斩断。
于是这把剑便因为斩断雷神所降之
雷而被命名为「雷切」
4.吴竹鞘御杖刀。
日本国宝刀,藏于正仓院。
刀身错满星辰祥云,纹饰清晰,刀条为切刃,烧直刃,属唐仪刀。
收藏于正仓院北仓39号,全长158.7厘米,鞘长147.3厘米,把长11.8厘米,身长64.3厘米,茎长10.15厘米,《国家珍宝帐》:“刃长二尺一寸六分,锋者偏刃,金镂星云形,紫檀桦绖,眼及把并用银,紫组悬,吴竹鞘桦绖,长五尺三寸四分,口盖尾并用鹿角作,又以铁接尾端,绿地高丽锦”。
此刀产自中国吴地,为圣武天皇生前珍爱之物。
5.刀铭:菊一文字则宗,传说刀身泛光,杀人不见血,太刀,刃长78.48CM,锋刃极长,刀身细且薄,刀柄上刻有16瓣菊花。
16瓣菊花是皇室的象征。
后鸟羽院时期备前国刀匠则宗所作,一文字派的代表作品,号称一文字派的第一名刀,因为刀柄上的菊花,被命名为“菊一文字”。
传说后来为新撰组剑士冲田总司所有。
6.金银钿装唐太刀。
日本国宝刀,日本正仓院藏,为唐朝平安时代史书记载公认是唐太刀。
刃长78.2cm,峰両刃切刃造直刀。
这把刀来自中国吴地,正仓院将其与海外舶来品一起收藏。
7.三日月宗近是平安时代刀工·三条宗近的作品,日语中的“三日月”即阴历初三的月亮(上娥眉月),由于该刀刀身上的打除け(刀文)形状似初三的月牙,因而得名三日月。
与这个诗意的名字对应,三日月宗近被认为是天下五剣中最美的太刀,又被称为“名物中の名物”。
8.大典太光世!这把是平安时代后期刀工典太光世的作品,同样被奉为日本国宝,刀铭是三池光世(就是帅气!)。
同样由悲剧的足利将军家流转至丰臣秀吉,据说当时在大名之间流传着不祥的传闻:如果深夜在伏见城的千畳敷之间乱转,从背后握住刀鞘的话身体会变得无法动弹。
听到这个传闻的前田利家傲娇地表示“相信这种谣传的胆小的大名有什么可效忠的”,宣称自己不信邪,向加藤清正借了军扇用来放在千畳敷深处以除魔。
丰臣秀吉听到此事之后,让前田利家自己佩戴着大典太去千畳敷之间试胆,结果前田去了之后什么也没有发生。
之后不吉利的传言也不攻自破,秀吉将大典太作为奖赏赐给了前田利家。
日本收藏中国唐刀为国宝,中国为何一把都没收藏?原因大概有几种,一是中国古代寺院大多不收藏兵器,即使收藏兵器,唐刀也不允许收藏。
因唐刀是唐朝制式军刀,每一
把都有档案,不准私藏也不准陪葬,只能由官方保存。
二是宋朝把唐刀全部销毁,不允许民间生产制造。
宋朝又弃用唐直刀,改为“刀八色”,全都是弯刀,唐刀的锻造技术也从宋代失传。
所以到目前为止,唐刀出土极少,完好保存的就更少,可以说确认无误的唐刀实物一把都没有。
中国现在没有唐刀,都怪宋朝,宋朝注重火器,也没有必要把精良的唐刀销毁,它毕竟是冷兵器的巅峰之作,很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