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物理化学论文论热力学第一定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矿物加工工程班级:1301姓名:***学号:**********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摘要】: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广泛地应用于学科的各个领域,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一起构成了热力学的基础,因此,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该定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应用【关键字】: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定理;焦耳定律;热机;热机效率;应用;影响【引言】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

本文就这一伟大的应用于生产生活多方面的定律的建立过程、具体表述、及生活中的应用——热机,进行简单展开。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1.1历史渊源与科学背景人类使用热能为自己服务有着悠久的历史,火的发明和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

中国古代就对火热的本性进行了探讨,殷商时期形成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就把火热看成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元素之一,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那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约公元前611—547) 把火看成是与土、水、气并列的一种原素,它们都是由某种原始物质形成的世界四大主要元素。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约公元前500—430)更明确提出四元素学说,认为万物都是水、火、土、气四元素在不同数量上不同比例的配合,与我国的五行说十分相似。

但是人类对热的本质的认识却是很晚的事情。

18世纪中期,苏格兰科学家布莱克等人提出了热质说。

这种理论认为,热是由一种特殊的没有重量的流体物质,即热质(热素)所组成,并用以较圆满地解释了诸如由热传导从而导致热平衡、相变潜热和量热学等热现象,因而这种学说为当时一些著名科学家所接受,成为十八世纪热力学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方式及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方式及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方式及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它指出,在任何一个热力学系统中,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与对外做的功的代数和。

这一定律为我们理解和描述热力学系统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表述:1. 微分形式在微分形式下,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 = Q - W ]其中,( U ) 表示系统的内能,( Q )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 W ) 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2. 积分形式在积分形式下,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 U = Q - W ]其中,( U ) 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量,( Q ) 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 W ) 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3. 宏观形式在宏观形式下,热力学第一定律可以表示为:[ _{i=1}^{n} i = {j=1}^{m} _j ]其中,( _i ) 表示系统从第 ( i ) 个热源吸收的热量,( _j ) 表示系统对外做第 ( j )项功。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工程、物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实例:1. 热机效率的计算热机效率是指热机所做的功与吸收的热量之比。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机所做的功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内能的变化量。

因此,热机效率可以表示为:[ = ]2. 制冷机的性能分析制冷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作物质在循环过程中吸收热量,从而实现低温环境的创造。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制冷机吸收的热量等于制冷量与制冷机压缩机所做的功之和。

因此,可以通过热力学第一定律来分析制冷机的性能。

3. 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为用户提供热水。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太阳能热水器吸收的热量等于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与热水器损失的热量之和。

因此,在设计太阳能热水器时,需要考虑热量的损失,以提高热水器的效率。

4. 热传导过程的分析热传导是热量在物体内部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的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热力学是研究热能转化和能量守恒的科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它阐明了能量在物理系统中的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

这一定律在能源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能源应用。

能源转化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太阳能等,而这些能源的利用过程中离不开热力学第一定律。

以火力发电为例,火力发电是利用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所以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要保证能量的守恒,确保通过燃烧产生的热能能够有效地转化为电能,以供给社会各个领域的用电需求。

除了火力发电,其他能源转化的过程中也同样应用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例如,太阳能的利用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能将光子转化为电子,通过自然界中存在的光—电效应进行转化。

光—电效应的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会将吸收的光子能量转化为电子的动能,并形成电能。

这个过程中,热力学第一定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能量的守恒。

在能源转化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不仅仅应用于能源转化过程本身,还涉及到能源消耗和效率的计算。

能源消耗是指在能源转化过程中消耗掉的能量,能源效率则是指能源转化过程中有用能量与总能量的比值。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源消耗和效率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能源转化的实际效果。

例如,汽车的燃料消耗和燃油效率是判断一个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燃料消耗应与驱动汽车的能量转化成车辆动能的能量保持一致。

而燃油效率则是指车辆驱动所使用的燃料能量中有多少能够转化为车辆动能。

这两个指标的计算都离不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能源转化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工业生产和改进上。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能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大学化学《物理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课件

(1)克服外压为 p ',体积从V1 膨胀到V ' ; (2)克服外压为 p",体积从V ' 膨胀到V " ;
(3)克服外压为 p2,体积从V "膨胀到V2 。
We,3 p '(V 'V1)
p"(V "V ')
p
p1
p1V1
p2 (V2 V ")
p'
所作的功等于3次作功的加和。p "
p 'V ' p"V "
可见,外压差距越小,膨 p2 胀次数越多,做的功也越多。
V1 V ' V "
p2V2
V2 V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4/9/13
功与过程(多次等外压膨胀)
p"
p' p1
V"
V1
V'
p
p1
p1V1
p2
V2
p'
p 'V '
阴影面积代表We,3
p"
p"V "
p2
p2V2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V1 V ' V "
第三步:用 p1 的压力将体系从V ' 压缩到 V1 。
p
W' e,1
p"(V "
V2 )
p1
p1V1
p' (V ' V ")
p'
p 'V '
p1(V1 V ' )
回主目录
V2 V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热力学第一定律原理或热力学第一定律定理,是热力学的基本定理之一。

它指出:在任意一个过程中,物质的总热力量Q和总功率W之和是定值,即Q+W=定值。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际运用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热力学问题。

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

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制冷机是利用制冷剂的汽化-冷凝-膨胀过程来进行冷却的。

制冷剂从低压汽化到高压气体的过程中,汽化所吸收的热量就是制冷机所发出的冷量。

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制冷机消耗的功率W,对应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式为Q+W=定值。

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热水器是利用电能将水加热的。

电能转化成热能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热水器消耗的功率W,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就是热水器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汽车发动机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来产生动力的。

燃料的燃烧过程中,消耗的燃料质量就是汽车发动机的功率W,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就是汽车发动机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光伏发电的工作原理:光伏发电是利用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光伏发电的功率W,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能就是光伏发电发出的热量Q。

这个过程可以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表示,即Q+W=定值。

以上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几个具体运用例子。

可以看出,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各种热力学过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等容 dV 0
P C T
QV E E CV ,mT
等压 dP 0
V C T
QP E PV
E CV ,mT
等温 dT 0 PV C QT A
0
绝热
dQ 0
PV C1 V 1T C2 P 1T C3
Aa E
E CV ,mT
15
过程 等容
功A 0
热量Q
CV ,mT
热力学第一定律
微小过程:dQ dE dA 符号 d 表示
因为Q、A不是状态函数,不能写成“微元明确几点:
Q E A
①.注意内能增量、功、热量的正负规定。
②.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际上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 的体现。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A V2 RT dV RT V2 dV
V1
V
V V1
V1
等温过程的功 A RT ln V2 (1)
V1
T
2 V2 V
8
由过程方程 P1V1 P2V2
则等温过程的功 6.热量
A RT ln V2
V1
RT ln P1
P2
(2)
无法使用 QT CT (T2 T1) 计算等温过程的热量。
原因:对于等温过程温度不变,Q=A,而功是过程量, 与过程有关,因而CT也与过程有关,没有意义。
第一类永动机:即不从外界吸收能量,而不断对外作 功的机械。
第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准静态过程和非准静态过程均适 用。但为便于实际计算,要求初终态为平衡态。
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1.等容过程
等容过程也称等体过程。
V
1.过程特点 系统的体积不变 dV 0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1)
B=1 k
nBRT VB = P
VB nB = = yB V ∑nB
B
VB = yB ⋅ V
1-2 实际气体
• 一、实际气体对理想气体的偏差 真实气体只是在低压和高温下近似地服 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实际气体对理想 气体的偏差,从理想气体假设的方面进 行解释。(分子体积,作用力,碰撞)
二、范德华方程式
例:在273。15K时,1mol 的Ne,O2,CO2进行实验, பைடு நூலகம்出不同压力下PV值,外推至P→0。
PV Ne 理想气体 O2 CO2 0 图1-1 PV-P关系 P
(PV)P→0=22.414 (L·atm , 升·大气压) R=(PV)P→0 / T =22.414/273.15 = 0.082057 (L·atm·K-1·mol-1,升·大气压·开-1·摩尔-1) 又∵1atm=101325牛顿·米-2=101325帕(Pa) =1.01325×106达因·厘米-2 ∴ R=PV/T= (1.01325×106×22.414×103)/273.15 =8.3143×107尔格·开-1·摩尔-1 =8.3143 (焦耳·开-1·摩尔-1, J·K-1·mol-1) 又 1卡=4.1840焦耳 ∴ R=1.9872 卡·开-1·摩尔-1 =8.3143焦耳 开-1·摩尔-1 焦耳·开 摩尔 焦耳 = 0.082057升·大气压·开-1·摩尔-1
二、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1)分子本身体积为零。分子体积很小,忽略不计。 以“质点”处理。 (2)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3)分子彼此间以及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完全是 弹性的。碰撞时没有能量消耗。 实际气体在低压,高温下,接近于理想气体。
综合低压下总结出来的三个基本实验 定律,可以得出理想气体P、V、T三个 变量之间的关系 PV=nRT n 表示气体的物质量(摩尔) R 为比例常数,通常称气体常数。 对一摩尔的气体,V/n可以表示为摩尔体 积Vm。 PVm=RT 大量的气体实验表明,R与气体的种 类无关。实际气体只有在P→0时才服从 它。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物理洞察和计算方法。

以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中的一些应用:
1.内能变化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界做的功。

根据该定律,我们可以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即ΔU = Q - W,其中ΔU 表示内能变化,Q 表示吸收的热量,W 表示对外界做的功。

2.等容过程计算:等容过程是指理想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发生的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等容过程,ΔU = Q,即内能变化等于吸收的热量。

这使得我们可以根据所吸收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变化。

3.等压过程计算:等压过程是指理想气体在恒定压力下发生的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等压过程,Q = ΔU + W,即吸收的热量等于内能变化加上对外界所做的功。

这使得我们可以根据所做的功和内能变化计算吸收的热量。

4.等温过程计算:等温过程是指理想气体在恒定温度下发生的过程。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等温过程,Q = W,即吸收的热量等于对外界所做的功。

这意味着在等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和所做的功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2 热力学第零定律
设想把A和B用绝热壁 隔开,而A和B又同时通过 导热壁与C接触,见图(a), 此时A和B分别与C建立了 热平衡。
然后在A和B之间换成 导热壁, A,B与C之间换 成绝热壁,见图(b),但这 时再观察不到A,B的状态 发生任何变化,这表明A和 B已经处于热平衡状态。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 体系与环境 (2) 体系的分类 (3) 体系的性质 (4) 热力学平衡态 (5) 状态函数 (6) 状态方程 (7) 过程和途径 (8) 热和功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1)体系与环境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a)
(b)
单线表示导热壁
双线表示绝热壁 (a)A,B分别与C处于热平衡 (b)A,B再相互处于热平衡
图2.1 热力学第零定律
返回
2020/11/3
2 热力学第零定律
前述实验表明: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和处于确定状态的第三个系统达 到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彼此也将处于热平衡。这个热 平衡规律就称为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可以理解为:如果A与B处于热平 衡,B与C处于热平衡,则A与C也必处于热平衡。 热力学第零定律是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来的,不是 由定义、定理导出的,也不是由逻辑推理导出的。
(2)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1)敞开体系(open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2)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2)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
上一 热平衡
中间隔有导热壁的两个平衡系统,相互之间产生影 响后将建立新的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热平衡。与热平衡 相关的各系统的状态函数也自动调整为新的数值后不再 变化。
系统A和B通过导热壁(或直接)接触时,彼此互不 做功,这种接触只能通过热交换而相互影响,因此这种 接触也称为热接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3 温度
处于热平衡的A和B两个系统的状态分别以φA和φB 表示,若用θ表示与热平衡相关的性质,则可写出
f(A ,B ) (A ) (B ) 0
同理,对处于热平衡的B和C两个系统及A和C两个系统
f(B ,C )(B )(C ) 0 f(A ,C )(A )(C ) 0
热力学方法 •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内容是该 集合体的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只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不考虑物质的微观 结构和反应机理。
•可以判断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 但不考虑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局限性 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和微观性质,只
讲可能性,不讲现实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热、功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及 其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研究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 能量效应;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2. 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
热力学第零定律定律的实质是指出温度这个状态函 数的存在,不但给出了温度这个概念,而且给出了温度 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各个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将各物 体直接接触,只需要将一个作为标准的第三系统分别与 各物体相接触,达到热平衡。这个作为第三系统的标准 就是温度计。后面的问题是如何选择第三物种,如何利 用第三物种的性质变化来衡量温度的高低,以及如何定 出刻度等。换言之,就是选择温标的问题。
当把两个已达成平衡的系统A和B放在一起时,它们 的状态是否会受到彼此间的互相干扰,则决定于两个系 统的接触情况。如果隔开它们之间的界壁是理想的刚性 厚石棉板,则它们的状态将彼此不受干扰,各自系统的 状态函数也不发生变化。这样的界壁称为绝热壁。如果 用薄的金属板隔开,则它们的状态将受到干扰,各自系 统的状态函数也会发生变化。这样的界壁称为导热壁。
返回
2020/11/3
§2.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1 热平衡 2 热力学第零定律 3 温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1 热平衡
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系统,最终会达到平衡状态。 达到平衡状态以后,宏观上不再发生变化,并且可以用 表示状态的状态参数来表示它。状态参数也称作状态函 数。
返回
2020/11/3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9 赫斯定律 1.10 几种热效应 1.11 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1.12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1.1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观说明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2.1 热力学概论
1.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2.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
三式联立,得 (A)(B)(C)
这表明: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处于热平衡时,这些
系统的这种性质具有相同的数值。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 温度。实际应用时以 T 表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3 温度
温度的科学定义是由热力学第零定律导出的。即当 两个系统相互接触达到平衡后,它们的性质不再变化, 它们就有共同的温度。
体系(System) 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
研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 余分开,这种分离可以是实际 的,也可以是想象的。这种被 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体系,亦 称为物系或系统。 环境(surroundings)
与体系密切相关、有相互 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 环境。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二章
UQW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11/3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1 热力学概论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1.4 焓 1.5 热容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7 实际气体 1.8 热化学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