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以冲突问题

合集下载

巴以冲突中的定居点问题

巴以冲突中的定居点问题

巴以冲突中的定居点问题近几十年来,巴以冲突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巴以冲突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定居点问题,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的定居点。

这个问题不仅影响着双方的和平进程,也对地区的稳定和全球安全构成挑战。

本文将对巴以冲突中的定居点问题展开论述并分析各方立场。

一、巴以冲突的背景巴以冲突始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色列建国后双方对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导致了长期的冲突。

在1967年六日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的西岸、东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这些地区成为了以色列建立定居点的基础。

二、定居点的建立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占领地建立了大量的定居点,这些定居点既有城市化规模的,也有小型的农业定居点。

定居点的建立意味着以色列领土的扩张,但也因此引发了与巴勒斯坦人的冲突。

定居点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双方争议的焦点。

三、双方立场分析(一)以色列立场以色列认为巴勒斯坦占领地是通过战争取得的,根据国际法,定居点的建立是合法的。

他们主张自己有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定居点,这也是保护自己国家安全的需要。

以色列政府对定居点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同时以色列认为这也是保护犹太人在其历史祖籍地区的权益。

(二)巴勒斯坦立场巴勒斯坦方面则认为定居点的建立是对他们领土的非法占领,是以色列扩大占领面积和以犹太人为主要居民的手段。

巴勒斯坦认为定居点的扩张阻碍了巴勒斯坦独立的可能性,并破坏了双方和平解决冲突的希望。

巴方坚持认为定居点问题应通过谈判解决,并要求以色列停止新的定居点建设。

四、国际社会的立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占领地上建立定居点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这包括联合国和欧盟等多个组织和国家的立场。

国际社会呼吁以色列停止定居点建设,并支持巴勒斯坦独立的权利。

然而,在实际行动上,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施压有限,解决巴以冲突仍然困难重重。

五、解决定居点问题的途径(一)谈判与对话巴以冲突的根本解决途径是通过谈判与对话。

关于巴以冲突的调查报告

关于巴以冲突的调查报告

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政治问题,涉及到许多因素,包括领土争端、宗教信仰、民族冲突、经济利益等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当前局势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巴以冲突的调查报告,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一、巴以冲突的历史背景巴以冲突源于历史、宗教和领土争端等多个因素。

自1948年以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张关系和冲突。

巴勒斯坦人寻求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国家,而以色列则寻求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边界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紧张关系逐渐升级为全面战争和持续的冲突。

二、当前巴以冲突的局势目前,巴以冲突仍在持续,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以色列继续在其南部边境地区部署军队,以应对可能的袭击。

同时,巴勒斯坦人也在加沙地带和其他地区发动了一系列袭击,试图破坏以色列的安全。

三、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巴以冲突,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争端。

国际社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其次,双方应该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以色列应该尊重巴勒斯坦人在其领土上的权利,巴勒斯坦人也应该尊重以色列的安全需求。

此外,双方应该寻求经济合作和发展机会,以减轻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减少社会和政治紧张局势。

最后,国际社会应该加强监督和制裁措施,以确保各方遵守国际法和人权标准。

对于任何违反国际法和人权的行为,应该采取适当的制裁措施,以确保各方承担其责任并采取纠正措施。

四、结论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和政治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通过对话和协商、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寻求经济合作和发展机会以及加强国际社会的监督和制裁措施,我们可以为解决巴以冲突做出贡献。

希望双方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并共同致力于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地区。

巴以主要问题及现状

巴以主要问题及现状

巴以主要问题及现状一、历史背景巴以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巴勒斯坦地区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巴勒斯坦成为英国的托管地。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分割的决议,将巴勒斯坦分为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然而,阿拉伯国家并不接受这一决议,导致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此后,巴以冲突持续不断,多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和武装冲突。

二、现状分析1.领土争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是领土争端。

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了包括西岸、加沙地带在内的巴勒斯坦领土。

尽管1993年签署了《奥斯陆协议》,但双方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

2.难民问题:战争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成为难民,流离失所。

这一问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困境。

3.安全问题:巴以冲突使得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安全形势严峻。

此外,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问题也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三、未来展望1.政治解决:实现巴以和平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争端。

国际社会应积极推动双方恢复对话,寻求实现两国方案的可能性。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诉求,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巴以问题的政治解决。

2.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解决巴以冲突的重要基础。

国际社会应加大对巴勒斯坦的经济援助力度,帮助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同时,以色列应解除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封锁,促进双方经济交流与合作。

3.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社会应关注巴勒斯坦难民的生活状况,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政府一直关注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多次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帮助改善难民生活。

总之,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政治、经济、人道主义等多种手段推动问题的解决。

中国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东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以国际法视角浅析巴以冲突

以国际法视角浅析巴以冲突

以国际法视角浅析巴以冲突巴以冲突是指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从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以来,巴以冲突就不断升级,涉及到了领土、宗教、民族、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

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巴以冲突存在以下问题:1.领土争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声称对同一块土地拥有主权,这是巴以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国际法规定,领土主权是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必须尊重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因此,解决巴以冲突的关键是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领土争端。

2.宗教和民族矛盾: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宗教和民族矛盾也是导致冲突升级的原因之一。

以色列是犹太国家,而巴勒斯坦主要是阿拉伯人和穆斯林,两者之间存在宗教和民族矛盾。

国际法规定,每个国家都有权保护自己的民族和宗教信仰,但是在处理这种矛盾时,需要采取和平、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避免采取暴力手段。

3.国际干涉: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的干涉也是导致冲突升级的原因之一。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需要在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进行。

国际法规定,只有在符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前提下,才能采取干涉措施。

4.难民问题:巴以冲突还涉及到难民问题。

巴勒斯坦难民是因战争而被迫离开家园的人,他们面临着贫困、失业和教育等问题。

国际法规定,难民应该得到保护和人道主义援助,而解决难民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和平谈判和政治解决。

综上所述,巴以冲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国际法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基础之一,必须得到尊重和遵守。

同时,也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巴以冲突,包括通过和平谈判、国际干涉、难民援助等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也需要关注巴以冲突对地区稳定和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武力只会加剧冲突,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反,应该通过和平谈判和政治解决的方式来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巴以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复杂性

巴以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复杂性

巴以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复杂性巴以冲突是世界上最为复杂且耗时的冲突之一,涉及到无数的历史遗留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领土争议、边界划定、难民问题、安全困境等等。

由于历史因素的牵连,解决这些问题变得异常困难,需要长期的外交努力和政治智慧。

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其复杂性,并分析可能的解决途径。

首先,领土争议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

1947年,联合国通过“分割计划”,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犹太人区和阿拉伯人区。

然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对于领土的归属产生了激烈的争议,这导致了多次战争和冲突。

尤其是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被视为巴勒斯坦国家的一部分,但由以色列实际控制。

其次,边界的划定问题也是持续困扰巴以双方的遗留问题之一。

以色列在建国初期就宣布了自己的边界线,但这些边界线在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并未得到承认。

双方对于边界线的划定抱有不同的观点,这导致了边界争端的产生。

此外,巴以冲突还涉及到难民问题。

1948年以色列建国时,大量的巴勒斯坦人被迫逃离家园,成为了难民。

至今,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裔人数已经超过500万,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极其复杂。

难民问题不仅涉及到新的定居方案,还涉及到被没收的财产归属和历史补偿等问题。

最后,安全困境也是巴以冲突中的一大难题。

巴以双方都有着自己的安全需求,但这些需求常常是对立的。

以色列害怕巴勒斯坦恐怖组织的袭击和导弹威胁,而巴勒斯坦则对以色列的军事占领感到不安全。

如何在安全保障和冲突解决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解决冲突的又一个复杂性所在。

面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复杂性,解决巴以冲突并非易事。

然而,双方进行的多次和谈和中东和平进程表明,通过外交努力和政治智慧可以取得一定的进展。

其中一种可能的解决途径是通过两国解决方案,即建立巴勒斯坦国和以色列国共存并互相承认的模式。

这种方案将会涉及到领土调整、边界划定、难民安置和安全机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各方妥协和国际社会的支持。

另一种解决途径则是通过国际社会的介入,通过多边合作和中立仲裁机构的干预,推动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

巴以冲突中的边界问题界定和平与冲突的界线

巴以冲突中的边界问题界定和平与冲突的界线

巴以冲突中的边界问题界定和平与冲突的界线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一个复杂问题,而边界问题则是冲突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中的边界问题,以及边界问题在和平与冲突之间的界线。

1. 回顾巴以冲突的根源巴以冲突起源于巴勒斯坦人民与犹太人之间对地盘控制的争夺。

在20世纪初,犹太人开始在巴勒斯坦定居,引发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此后,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一直是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

2. 巴以冲突中的边界争议在巴以冲突的早期阶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

然而,随着以色列的建立,以色列政府开始通过战争、条约和协议来界定其与巴勒斯坦和其他邻国的边界。

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争议和未解决的问题。

3. 1967年边界问题的转折点1967年的六日战争对巴以边界问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地区和其他邻国在内的大片土地。

这引发了诸多关于边界的争议,如戈兰高地、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归属问题。

4. 边界问题与和平进程的挑战巴以边界问题一直是巴以和谈的难题之一。

以色列认为其边界应以占领土地为基础,而巴勒斯坦则坚持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进行谈判。

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对立使得和平进程陷入了困境。

5. 边界问题的国际影响巴以冲突的边界问题不仅影响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参与了巴以和谈,试图促成双方达成边界问题的解决方案。

6. 打破边界问题的僵局要解决巴以冲突中的边界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灵活性。

在和平进程中,巴以双方需要以互相尊重和妥协精神为基础,寻求一个能够让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7. 和平与冲突的边界和平与冲突之间的边界往往在解决巴以边界问题时变得模糊不清。

边界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的合作和妥协,同时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调解。

结论:巴以冲突中的边界问题不仅影响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利益,也牵涉到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

解决边界问题需要巴以双方共同努力,以互相尊重和妥协精神为基础,寻求一个能够让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与人道主义援助

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与人道主义援助

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与人道主义援助随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冲突的不断升级,难民问题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数百万巴勒斯坦难民被迫逃离家园,生活陷入困境,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

本文将探讨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性。

一、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巴以冲突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这些难民通常被迫逃往邻近国家,或者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边境地区寻找安全避难。

他们失去了家园、亲人和基本生活条件,生活陷入困境。

难民问题影响了巴以冲突中的和平进程。

巴勒斯坦人民失去了对家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增加了他们对冲突的愤怒和不满。

难民问题也给以色列带来了人道主义压力,以色列面临大量难民的挑战,它们需要提供基本生活需求和安全保障。

二、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性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需要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人道主义援助不只是提供生活物资,更重要的是给予难民尊严和希望。

以下是人道主义援助的重要性:1. 提供基本生活需求:人道主义援助能够为难民提供食物、水、庇护所和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

这不仅能够满足难民的生存需要,还能够减轻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希望和尊严。

2. 保障人权:人道主义援助有助于保障难民的基本人权。

难民也是人类的一部分,他们有权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

国际社会的人道主义援助可以推动保护难民的人权,防止他们遭受歧视和虐待。

3. 促进和平与稳定:人道主义援助在巴以冲突的解决与和平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援助和希望,国际社会能够为双方提供合作的机会,促进对话与和解,减少冲突的动荡和暴力。

4. 培养国际团结与合作:解决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

人道主义援助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人道主义危机。

三、展望与结论巴以冲突中的难民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需要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援助。

人道主义援助不只是提供生活所需,更重要的是保护难民的尊严、人权和基本自由。

对巴以冲突的评价

对巴以冲突的评价

对巴以冲突的评价
巴以冲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涉及到历史、领土、宗教、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以下观点:
1. 双方冲突的根源:巴以冲突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巴勒斯坦与犹太人在地区的定居和领土争端。

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和民族认同的问题,难以简单解决。

2. 和平解决是关键:该冲突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只通过军事手段解决。

只有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和平。

3. 国际社会的责任:国际社会有责任发挥积极的调解和斡旋作用,促进巴以冲突的和平解决。

各方应支持并参与国际组织的调解努力,共同推动巴以问题的解决。

4. 尊重各方权益和安全:解决巴以冲突需要平衡双方的权益和安全。

巴勒斯坦人有权利获得自主和独立的国家,以及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权。

同样,以色列人也有权利获得安全和保护。

5. 持续的对话和建立信任:巴以双方应该通过持续的对话和建立互信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

建立一个可持续和平的基础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6. 长期解决方案:巴以冲突需要追求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暂时的停火或暂时的和解。

通过建立互相依存的经济联系、共同合作和和解机制,可以为未来的和平奠定基础。

7. 个人立场:每个人对于巴以冲突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立场。

重要的是要以客观和平等的态度关注和研究问题,尊重各方的历史和立场,推动和平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阿以冲突问题一、阿以冲突由来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三、中东和平进程及其发展一、阿以冲突的由来(一)中东简介“中东”是欧洲殖民时代出现的“近东”、“中东”、“远东”系列概念中的一个,一般指西亚、北非国家,包括22个国家,其中18个是阿拉伯国家,阿拉伯人约中东总人口的70%。

中东位于亚、非、欧三洲汇合处和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五海之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中东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的70%以上,石油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销售量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左右。

中东是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三大宗教都将该地区的耶路撒冷当作自己的圣地。

(二)阿以冲突1. 阿以冲突是以中东冲突为核心长期以来,中东冲突不断,而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犹太人的冲突,简称阿以冲突,是中东冲突的核心。

其冲突的主要根源是民族矛盾和领土之争。

2.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阿以冲突包括巴以冲突,埃以冲突,约以冲突,黎以冲突等,其中巴以冲突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而巴以冲突的焦点在于以色列不允许在其控制范围内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的问题。

(三)阿以冲突的由来1.古代阿以冲突的根源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居民迦南人(属于阿拉伯人)在该地区建国;公元前14世纪,来自两河流域的希伯来人(犹太人的前身)征服迦南人,形成了以希伯来人为主的两大部落联盟;公元前12世纪,希伯来人受到来自克里特岛等地腓力斯丁人的攻击和驱赶,公元前11世纪,希伯来人打败腓力斯丁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世纪末,希伯来人国家分裂为南部的犹太国和北部的以色列两个国家;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被亚述帝国征服,公元前586年,犹太国也被新巴比伦王国征服。

数万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离散。

公元前332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占领巴勒斯坦,犹太人第二次大规模向外流散。

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占领巴勒斯坦,开始迫害犹太人。

犹太人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结果失败。

罗马帝国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仅存圣殿的一堵墙,犹太人只得到这堵残存的墙上为自己民族的命运祈祷哭泣,后来这堵墙就被叫做“哭墙”。

幸存的犹太人几乎全部逃离或被赶出巴勒斯坦。

在此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阿拉伯民族成为该地区的主要民族。

7世纪,阿拉伯帝国赶走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来自半岛的阿拉伯人与当地居民(迦南人、腓力斯丁人、希腊人、罗马人等)逐渐融合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2.犹太复国运动犹太复国运动的创始人是出生于布达佩斯的西奥多·赫茨尔,他认为只有将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分开来,犹太人只有走到自己建立的国家,犹太人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1879年,赫茨尔在巴塞尔主持召开了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犹太人复国主义运动纲领》,号召犹太民族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犹太复国运动由此逐渐高涨。

3.《贝尔福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借口对土耳其作战,侵占了土属巴勒斯坦,为了利用犹太人力量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英国采取“扶犹压阿”的方针,积极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福尔写信给英国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柴尔德。

在信中,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宣称,英国“赞成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国”。

并表示英国政府为达到此目的将尽量大的努力。

这封信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贝尔福宣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922年,巴勒斯坦沦为英语“委任统治地”,在美英的支持下,世界各地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到1939年,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从19世纪末的不足2万人猛增至44.5万人,从此,在巴勒斯坦不断发生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间的民族冲突。

英国把犹太复国主义引入巴勒斯坦目的在于挑起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的仇恨,从而巩固在这块战略要地上的统治。

4.美国对犹太复国运动的支持《贝尔福宣言》导致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引来巴勒斯坦人对英国的强烈不满。

英国于1939年5月发表白皮书,决定对犹太移民加以限制,并许诺给予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自治权。

由此,英国先是得罪了阿拉伯人,继而得罪了犹太人,英国在巴勒斯坦地区越来越不受欢迎。

犹太复国运动转而寻求美国的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逐步取代英国,成为犹太复国运动的主要支持者。

1944年3月,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英国发表的限制犹太移民的白皮书,此举主要是为了争取犹太人,为今后插足中东东事务打入一个楔子,从而进一步向西亚,北非的全面渗透扫除障碍。

5“巴勒斯坦分治方案”二战后期,英国实力不济,同意美国参与巴勒斯坦地区事务,1945年1月,英美组成了联合调查委员会。

该委员会提出由联合国托管巴勒斯坦的建议。

1947年2月14日,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处理。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将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撤出军队;在此后两个月内,巴勒斯坦成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人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

规定阿拉伯独立面积约为1.1万平方公里,犹太独立国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

耶路撒冷市连同近郊区176平方公里由联合国管理。

分治决议得到了犹太人的拥护。

阿拉伯国家则决心为制止巴勒斯坦的分治而战。

此后,阿拉伯人开始袭击犹太人社团,而犹太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发动了进攻。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

从此开始了至今还在延续的现代阿以冲突。

二、五次中东战争和阿以冲突1.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国成立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阿拉伯各国出兵巴勒斯坦,初期,阿拉伯军队实力强大,以色列危在旦夕。

安理会促使阿以双方达成了为期4周的停火协议,这为以色列赢得了喘息机会,停火期间,以色列从美国犹太人手里募集大量资金购买军火;而阿拉伯军队由各国之间的不团结难以协调,英国又撤销对阿拉伯军队的武器供应,停战期间结束后,以色列分别打败各国阿拉伯军队,迫使各国于1949年7月与其签订停战协议,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占领了划给阿拉伯人的0.57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占领西耶路撒冷;埃及控制了加沙地区;约旦则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及东耶路撒冷,这样巴勒斯坦就被瓜分了,96万多巴勒斯坦人成了难民。

2 第二次中东战争也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塞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及其管理下的苏伊士运河。

由于运河长期为英法所控制,因此此举遭到了英法的强烈反对。

英法开始借助以色列打击埃及。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阿里尔。

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战争中以色列一度侵占了埃及的西奈半岛。

在世界进步舆论的压力下,联合国出面解决这场危机。

1956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有关立即停火撤军的提案。

12月3日,英法被迫接受撤军决议,宣布从埃及撤军。

1957年3月8日,最后一批侵略军离开埃及,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3第三次中东战争消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出了闪电式的袭击。

空袭半小时之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奋起抵抗。

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

这是第三次中东战争。

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的土地有: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区(约旦管辖区)、加沙地带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面积共有6.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以色列的3倍。

阿以矛盾进一步加剧。

4第四次中东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叙收复失地,进行了长达6年的军事准备。

苏美为控制中东国家,都竭力维持阿以之间“不战不和”的局面。

埃、叙军民对此十分不满。

埃、叙领导集团为解脱内外困境,并看到战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向以色列开战,1973年10月6日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

由于以色列轻敌,对埃、叙的军事异动情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结果遭到袭击而失利。

但由于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10月16日后,以军开始反攻,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22日、25日三方均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有占领了叙利亚戈兰高地770平方公里,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西岸1900平方公里。

5 第五次中东战争数次中东战争使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全部被以色列占领。

巴勒斯坦人不得不走向武装反抗之路。

1956年1月“法塔赫”(后来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打响了反以起义的第一枪。

1964年阿拉法特领导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约旦成立。

1970年9月,约旦与巴解之间发生军事冲,巴解组织被迫迁至黎巴嫩。

1982年6月,为了消灭这个影响以色列安全的隐患,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巴解组织发动军事进攻,同时对叙利亚实施军事打击。

这就是第五次中东战争。

战后,以色列占领了黎巴嫩南部。

巴解组织被迫从黎巴嫩撤至约旦、伊拉克、突尼斯、苏丹、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南也门和北也门8个阿拉伯国家。

二、中东和平进程及其发展(一)埃及和谈1973年10月22日至23日,在美国等大国的努力下,讨论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会议日内瓦举行。

尽管会议末获得任何实质性成果,但是为此后不久的埃以和谈打开了大门。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以色列,开创了阿拉伯国家接受以色列并与之和平共处的先河。

1978年9月,埃及双方代表团同美国代表团在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进行会谈,通过13天的谈判,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签订了《戴维营协议》。

埃以和平得以实现。

埃及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十分痛苦的,阿拉伯国家纷纷与之断交,阿拉伯国家联盟开除其成员国资格,萨达特遇刺。

知道80年代末期埃及才逐步被阿拉伯大家庭接受。

69-171977年11月,埃及总统萨达特(中)应贝京(左)总理邀请访问了以色列1978年9月17日埃及签署《戴维营协议》萨达特贝金拥抱,卡特总统鼓掌1981年10月6日,在盛大阅兵式上,当炮兵通过检阅台时,一辆接受检阅的炮车突然停下,跳下几个军人冲向检阅台,用机枪扫射,正在阅兵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当即中弹身亡。

(二)“巴勒斯坦国”成立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此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此后有130多个国际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

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88年11月15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在阿尔及尔宣布巴勒斯坦人民从此有了自己的国家。

(三)巴勒斯坦实现自治1991年10,彻底解决阿以冲突的中东和平回忆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