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1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素材鲁科版选修3_2

高中物理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1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素材鲁科版选修3_2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Lenz's 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可以用来判断由电磁感应而产生的电动势的方向。

它是由俄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 Friedrich Lenz)在1834年发现的。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

物理简介1834年,物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F.E.Lenz,1804-1865)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Lenz law )。

简单的说就是“来拒去留”的规律,这就是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

物理表述楞次定律可概括表述为: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特点楞(léng)次定律的表述可归结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它的原因。

” 如果回路上的感应电流是由穿过该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引起的,那么楞次定律可具体表述为:“感应电流在回路中产生的磁通总是反抗(或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

”我们称这个表述为通量表述,这里感应电流的“效果”是在回路中产生了磁通量;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则是“原磁通量的变化”。

可以用十二个字来形象记忆“增反减同,来阻去留,增缩减扩”。

如果感应电流是由组成回路的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那么楞次定律可具体表述为:“运动导体上的感应电流受的磁场力(安培力)总是反抗(或阻碍)导体的运动。

”我们不妨称这个表述为力表述,这里感应电流的“效果”是受到磁场力;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是导体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从楞次定律的上述表述可见,楞次定律并没有直接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

要真正掌握它,必须要求对表述的涵义有正确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电流的磁场及电流在磁场中受力的规律。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LK ·物理
选修3-2
甲 图 2-4

A.E1>E2,I1 沿逆时针方向,I2 沿顺时针方向 B.E1<E2,I1 沿逆时针方向,I2 沿顺时针方向 C.E2<E3,I2 沿顺时针方向,I3 沿逆时针方向 D.E2=E3,I2 沿顺时针方向,I3 沿顺时针方向
LK ·物理
选修3-2
【解析】 由图线 Oa 段 B 大于零且随时间均匀增加知 ΔB 该段时间内 B 的方向向里增强,且 =恒量.由楞次定律知 Δt 感应电流 I1 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 ΔΦ ΔB E1= = S.对 bc 段,B 大于零,即方向向里且逐渐减小, Δt 4 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 I2 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由法拉第电 ΔΦ ΔB 磁感应定律知 E2= = S,式中 ΔB 与 E1 中 ΔB 相同,故 Δt 1 E2= 4E1,即 E1<E2;
【答案】 B
LK ·物理
选修3-2
2.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规定向里的方向为 正.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圆环,线圈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 2-4 甲所示.现令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 t 变化,先按图乙中 所示的 Oa 图线变化,后来又按图线 bc 和 cd 变化.令 E1、 E2、E3 分别表示这三段变化过程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I1、 I2、I3 分别表示对应的感应电流,则( )
【答案】 D
LK ·物理
选修3-2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1.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图象能直观形象地描述电压、电 流、磁感应强度、外力、安培力等参量的变化规律. 分析图象问题时应特别关注的四点事项: (1)图象中两个坐标轴各代表什么意义. (2)图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什么意义. (3)画图象时应注意初始状态如何以及正方向的选取. (4)注意图象横轴、纵轴截距以及图线斜率、图线覆盖面 积的物理意义.

高中物理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2节自感课件鲁科版选修3_2

高中物理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第2节自感课件鲁科版选修3_2

2.如图 223 所示,灯 LA、LB 完全相同,带铁芯的线 圈 L 的电阻可忽略。则 ( )
A.S 闭合瞬间,LA、LB 同时发光,接着 LA 变暗, LB 更亮,最后 LA 熄灭 B.S 闭合瞬间,LA 不亮,LB 立即亮 C.S 闭合瞬间,LA、LB 都不立即亮
图 223
D.稳定后再断开 S 的瞬间,LB 熄灭,LA 比 LB(原先亮度)更亮
自感现象的分析思路 (1)明确通过自感线圈的电流的变化情况(是增大还是减小)。 (2)根据“增反减同”,判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3)分析阻碍的结果:当电流增强时,由于自感电动势的作 用, 线圈中的电流逐渐增大, 与线圈串联的元件中的电流也逐渐 增大;当电流减小时,由于自感电动势的作用,线圈中的电流逐 渐减小,与线圈串联的元件中的电流也逐渐减小。
[思路点拨]
[解析] 甲图中,灯泡 A 与电感线圈 L 在同一个支路中, 流过的电流相同,断开开关 S 时,线圈 L 中的自感电动势的作 用使得支路中的电流瞬间不变,以后渐渐变小,A、B 错误。
乙图中,灯泡A所在支路的电流比电感线圈所在支路的电 流要小(因为电感线圈的电阻很小),断开开关S时,电感线圈 的自感电动势要阻碍电流变小,此瞬间电感线圈中的电流不 变,电感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给灯泡A供电。因此反向流过A 的电流瞬间要变大,然后逐渐变小,所以灯泡要先更亮一下, 然后渐渐变暗,C错误,D正确。 [答案] D
一、自感现象 由导体 自身电流 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二、自感电动势
定义
自感 电动 势 大小
电流 变化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由导体自身_____
E=L
ΔI 电流变化率 成正比 ,与___________ Δt
方向 作用

16-17物理鲁科版选修3-2 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本章总结 课件

16-17物理鲁科版选修3-2 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本章总结 课件

(2)加速类 解决加速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 ①确定研究对象(一般选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 作为研究对象); ②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分析导体在磁场中的受 力与运动情况.
如图所示,线圈abcd每边长l=0.20 m,线圈质量m1= 0.10 kg,电阻R=0.10 Ω,砝码质量m2=0.16 kg.线圈上方的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5 T,方向垂直线圈平面向里, 磁场区域的宽度为h=l=0.20 m.砝码从某一位置下降,使 ab边进入磁场开始做匀速运动.求线圈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 小.(g=10 m/s2)___6__m__/s___
[解析] 由题图乙得感应电流 I=kt,E=ΔΔΦt =I(R+r)= k(R+r)t,B 选项正确;ΔΦ=k(R+r)tΔt,A 选项错误,由 q=IΔt=ktΔt 知 D 选项错误;Uab=IR=ktR,C 选项错误.
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 1.通有感应电流的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电 磁感应问题往往和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基本方法是: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和方向. (2)求回路中电流. (3)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包括安培力,用左手定则确定其 方向). (4)列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mgssin θ=12mv2m+Q Q=mgssin θ-m3g2si2nB2θ4l4R+r2.
[答案]
mgsin θR+r
(1)
பைடு நூலகம்
B2l2
gsin θ
(2)mgssin θ-m3g2si2nB2θ4l4R+r2
第2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1.电磁感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图象问题往往是:磁感应强度B 、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感应电流i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即 B-t图象、Φ-t图象、e-t图象、i-t图象,还有导体切割磁 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与位移间的关系图象(i-x图象),导体棒运 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v-t图象)等. 2.这些图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给出这些量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分析与之有关的运动过程、受力过程及由此引起的 其他物理量的变化等.二是给出物体的初状态,分析或判断 有关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鲁科选修2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书稿

鲁科选修2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书稿

第二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本章概述本章是以基本电路和电磁感应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研究了感应电流方向判断的几种方法,并探究了自感现象的实质及其应用。

本章重在考查楞次定律和自感的理解和应用,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

而且本章知识的综合性非常强,即能与本学科的其他部分内容联系,也可以与其他学科结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学习方法1、对楞次定律要加深理解其本质含义,对于它的应用可根据题目的难易灵活选取判断的方法。

对一些较难直接判断的题目可应用楞次定律的推论。

2、楞次定律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可以用来处理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电路和力学、能量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

3、自感作为电磁感应的特殊现象在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考对自感这一部分的考查要求虽然不高,但学习中仍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一节 感应电流的方向学前加油站知识必备(你还记得吗)新课引入(迎新)磁通量的变化量ΔФ、闭合电路、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电磁感应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上一章中已经学习了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而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标量,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呢?我们又将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会得到答案。

知识网络感应电流的方向1、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2、楞次定律3、右手定则: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使拇指与并拢的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1)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2)理解:阻碍”不是阻止、相反、削减。

它不仅有反抗的含义,还有补偿的含义。

反抗磁通量的增加,补偿磁通量的减少。

自主探究课堂知识点1: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首先我们通过实验判断电流方向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

实验一:用限流法接成如图2-1-1所示的闭合回路。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ppt课件全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ppt课件全
线框移出第二个磁场时的情况与进入第一个磁场时相似
专题分类突破
章末整合
三、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1.首先要找到哪一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分清内外电路
处于磁通量变化的磁场中的线圈或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相当于 电源,该部分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内电阻;而其余部分的电路 则是外电路.
2.路端电压、感应电动势和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三者的区别:
vm=Im(BRL+r)=3 m/s.
专题分类突破
章末整合
五、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1.过程分析 (1)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2)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因此,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 .此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外力”克服安培力做了 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MN右侧上翻后面积减半,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E SB 1 π 0.42 4 V=0.32 V
t t 2
π
2
P1
R1
E R2
R1 1.28102 W
专题分类突破
章末整合
四、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感应 电动势,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感应电流,再求出安培力,再后 依照力学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如进行受力情况分析、运动情 况分析.流程为: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电流受到安培力
感应电动势变化
速度变化
加速度变化
合外力变化
周而复始循环,最终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到稳定运动状态
专题分类突破
例5 U形金属导轨abcd原来静止放在 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范围足够大、方 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穿过导轨平面,一 根与bc等长的金属棒PQ平行bc放在导轨 上,棒左边靠着绝缘的固定竖直立柱e、f. 已知磁感应强度B=0.8 T.导轨质量M= 2 kg.其中bc段长0.5 m,bc段电阻R=0.4 Ω.其余部分电阻不计;金属棒PQ质量m =0.6 kg、电阻r=0.2 Ω、与导轨间的动 摩擦因数μ=0.2.若向导轨施加方向向左、 大小为F=2 N的水平拉力,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 第2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第2节 自感课件 鲁科版选修3-2

高中物理 第2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第2节 自感课件 鲁科版选修3-2
复习课件
高中物理 第2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第2节 自感课件 鲁科版选修3-2
第2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第2节 自 感
第2章 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1.了解自感现象. 2.知道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 3. 了解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认识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4. 知道自感系数的决定因素是自感线圈的自身结构.
A.电源的内阻较大 C.线圈电阻偏大
B.小灯泡电阻偏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
解析:选 C.在断电自感现象中,断电时线圈与小灯泡构成回路, 线圈中储存的磁场能转化为电能,线圈相当于电源,自感电动 势 E 自=LΔΔIt,与原电源无关,选项 A 错误;如果小灯泡电阻 偏大,则闭合开关 S 时通过线圈的电流较大,断开开关 S 时可 看到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和小灯泡闪亮现象,选项 B 错误;如 果线圈电阻偏大,则通过线圈的电流较小,断电时只看到小灯 泡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而不会出现闪亮现象,选项 C 正确; 如果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则自感电动势较大,能看到显著的 延时熄灭现象和小灯泡闪亮现象,选项 D 错误.
命题视角 2 断电自感分析 (多选)如图所示,电路甲、乙中电阻 R 和自感线圈 L 的
电阻都很小,小于灯泡 A 的电阻.闭合开关 S,使电路达到稳 定,灯泡 A 发光,则( )
A.在电路甲中,断开 S,A 将渐渐变暗 B.在电路甲中,断开 S,A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C.在电路乙中,断开 S,A 将渐渐变暗 D.在电路乙中,断开 S,A 将先变得更亮,然后渐渐变暗
命题视角 1 自感现象的理解 下列关于自感现象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线圈的自感系数跟线圈内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B.当线圈中电流减弱时,自感电流的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C.当线圈中电流增大时,自感电流的方向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D.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和线圈中电流的变化无关

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知识整合

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 知识整合

第2章:楞次定律和自感现象知识整合专题一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判断问题本考点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当然也可以渗透在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中,是进行电路、动力学和功能关系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1)楞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普遍规律,而右手定则主要适合导体切割磁感线的特殊情况。

(2)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常见的有:阻碍原磁通量变化——增反减同;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来拒去留;改变线圈面积来“反抗”——扩大或缩小;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

利用以上楞次定律的推广,可帮助我们对问题做出快速判断。

[例证1]如图2-1所示,甲为竖直悬挂的闭合导体环,乙为带铁芯的电磁铁,ab为架在水平平行导轨上的金属棒,导轨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开始时甲处于静止,当ab 沿导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环甲远离电磁铁乙向左摆动,则ab可能的运动是()图2-1①向右匀速运动②向右加速运动③向右减速运动④向左加速运动A.①B.②④C.②③D.②专题二电磁感应的图象问题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在历年的高考中都频频出现,应该引起重视。

这些图象问题主要集中在两大类:(1)由Φ-t图象或B-t图象分析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分析时要注意利用图象的斜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即斜率既可反映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又可反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2)线框切割磁感线过磁场问题。

分析时关键要搞清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处理图象问题一定注意要利用“分段法”,将电磁感应过程分解为几个典型的小过程,并善于挖掘各段的联系。

[例证2]如图2-2所示,LOO′L′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LOO′和∠OO′L′均为45°。

折线的右边有一匀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沿垂直于OO′的方向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0时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

以逆时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如图2-3所示的四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I-t)关系的是(时间以l/v为单位)() 图2-2图2-31.一直升机停在南半球的地磁极上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整合提升
4
例1 圆形导体线圈a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a的正上方固定一竖
直螺线管b,二者轴线重合,螺线管与电源和滑动变阻器连接成
如图1所示的电路.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下列表述
正确的是( )
A.线圈a中将产生俯视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穿过线圈a的磁通量变小
C.线圈a有扩张的趋势
图1
D.线圈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将增大
余部分电阻不计;金属棒PQ质量m=0.6 kg、电阻r=0.2 Ω、与导轨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若向导轨施加方向向左、大小为F=2 N的水
平拉力,如图4所示.求导轨的最大加速度、最大电流和最大速度(设
导轨足够长,g取10 m/s2).
章末整合提升
20
解析 导轨受到PQ棒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μmg,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并整理得F-μmg-F安=Ma,刚拉动导轨时,I感=0,安培力为 零,导轨有最大加速度
章末整合提升
5
解析 通过螺线管b的电流如图所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出螺 线管b所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滑片P向下滑动,接入电路的 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所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强,根据楞 次定律可知,a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再由右 手螺旋定则可得线圈a中的电流方向为俯视逆时针方向,A错误;
导体棒在 1 s 末已经停止运动,以后一直保持静止.
章末整合提升
16
(2)前 2 s 磁通量不变,回路电动势和电流分别为 E=0,I=0, ΔΦ ΔB
后 2 s 回路产生的电动势为 E= Δt =ld Δt =0.1 V,
回路的总长度为 5 m,因此回路的总电阻为 R=5λ=0.5 Ω, E
电流为 I=R=0.2 A,
章末整合提升
11
三、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 1.首先要明确电源,分清内、外电路. 磁场中磁通量变化的线圈或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相当于电源,该部 分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内电阻;而其余部分的电路则是外电路.
章末整合提升
12
2.路端电压、感应电动势和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三者的区别: (1)某段导体不作为电源时,它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流与其电阻的 乘积; (2)某段导体作为电源时,它两端的电压就是路端电压,U外=IR外 或U外=E-Ir; (3)某段导体作为电源,电路断路时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感应电 动势.
场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取g=
10 m/s2,问:
章末整合提升
25
图5
章末整合提升
26
(1)cd下滑的过程中,ab中的电流方向; (2)ab刚要向上滑动时,cd的速度v多大; (3)从cd开始下滑到ab刚要向上滑动的过程中,cd滑动的距离x= 3.8 m,此过程中ab上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
根据楞次定律,在回路中的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章末整合提升
17
(3)前 2 s 电流为零,后 2 s 有恒定电流,电热 Q=I2Rt′=0.04 J. 答案 (1)导体棒在第 1 s 内做匀减速运动,在 1 s 后一直保持静 止(2)0~2 s 内 I=0,2~4 s 内 I=0.2 A,电流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3)0.04 J
章末整合提升
8
例2 (2016·云南第一次检测)如图2甲所示,线圈ABCD固定于匀 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当磁场变化时,线圈AB边所 受安培力向右且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磁场的变化情况可能是 选项中的( )
图2
章末整合提升
9
章末整合提升
10
解析 由安培力向右知电流方向为顺时针,由楞次定律知磁场 增强,C 错;由乙图知安培力不变,根据 F=BIL 知,B 增大, I 必减小,即电动势减小,故 B 的变化率减小,因此 A、B 错, D 正确. 答案 D
由串联电路规律有 Q= R1 Q 总⑧
R1+R2
联立解得:Q=1.3 J⑨ 答案 (1)由a流向b (2)5 m/s (3)1.3 J
章末整合提升
30
章末整合提升
6
由于螺线管b中的电流增大,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增强,线圈a中 的磁通量应变大,B错误; 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a将阻碍磁通量的增大,因此,线圈a有 缩小的趋势,线圈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增大,C错误,D正确. 答案 D
章末整合提升
7
二、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1.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有两种:一是给出电磁感应过程,选出 或画出正确图象;二是由给定的有关图象分析电磁感应过程,求 解相应物理量. 2.基本思路: (1)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或切割公式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 (2)利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3)写出相关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或画出图象.
章末整合提升
19
例4 U形金属导轨abcd原来静止放在光滑绝缘的水
平桌面上,范围足够大、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穿过导轨平面,一根与bc等长的金属棒PQ平行bc放
图4
在导轨上,棒左边靠着绝缘的固定竖直立柱e、f.已知磁感应强度B=
0.8 T,导轨质量M=2 kg.其中bc段长0.5 m,bc段电阻R=0.4 Ω,其
章末整合提升
18
四、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先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感应电 动势,然后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感应电流,再求出安培力, 再后依照力学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如进行受力情况分析、运动 情况分析.流程为: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 电流受到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 动势变化.周而复始循环,最终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到稳定运动 状态.
解析 (1)根据右手定则判知cd中电流方向由d流向c,故ab中电流
方向由a流向b.
(2)开始放置ab刚好不下滑时,ab所受摩擦力为最大摩擦力,设其
为Fmax,有Fmax=m1gsin θ①
章末为 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
I=

R1+R2
设 ab 所受安培力为 F 安,有
章末整合提升
13
例3 如图3甲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长为L=2 m、宽为d=1 m 的金属U形导轨,在U形导轨右侧l=0.5 m范围内存在垂直于纸面 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 示.在t=0时刻,质量为m=0.1 kg的导体棒以v0=1 m/s的初速度 从导轨的左端开始向右运动,导体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1,导轨与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均为λ=0.1 Ω/m,不计导体 棒与导轨之间的接触电阻及地球磁场的影响(取g=10 m/s2).
章末整合提升
23
2.求解思路 (1)若回路中电流恒定,可以利用电路结构及W=UIt或Q=I2Rt直 接进行计算. (2)若电流变化,则:①利用克服安培力做的功求解:电磁感应中 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②利用能量守恒求解:若 只有电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则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产生的电能.
章末整合提升
代入数据得 Im= 0.8×0.5
A=2 A
I=R+E r
Im=BRL+vmr
解得 vm=ImBRL+r=2×0.80×.2+0.50.4 m/s=3 m/s.
答案 0.4 m/s2 2 A 3 m/s
章末整合提升
22
五、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1.过程分析 (1)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 过程. (2)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 作用,因此,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 培力做功.此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外力”克服安 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F 安=BIL④
此时 ab 受到的最大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由平衡条件有
章末整合提升
28
F 安=m1gsin θ+Fmax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 v=5 m/s⑥ (3)设 cd 棒的运动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总热量为 Q 总,由能量守恒 定律有
章末整合提升
29
m2gxsin θ=Q 总+12m2v2⑦
24
例5 如图5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
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4 m.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
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Ⅰ中的匀强磁场
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图5磁场 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0.5 T.在区域Ⅰ中,将质量m1=0.1 kg, 电阻R1=0.1 Ω 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在 区域Ⅱ中将质量m2=0.4 kg,电阻R2=0.1 Ω的光滑导体棒cd置于 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cd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区域Ⅱ的磁
章末整合提升
14
图3
(1)通过计算分析 4 s 内导体棒的运动情况;
(2)计算 4 s 内回路中电流的大小,并判断电流方向;
(3)计算 4 s 内回路产生的焦耳热.
章末整合提升
15
解析 (1)导体棒先在无磁场区域做匀减速运动,有-μmg=ma, vt=v0+at,x=v0t+12at2, 导体棒速度减为零时,vt=0, 代入数据解得:t=1 s,x=0.5 m,导体棒没有进入磁场区域.
F-μmg 2-0.2×0.6×10
am= M =
2
m/s2=0.4 m/s2.
随着导轨速度的增大,感应电流增大,加速度减小,当a=0时,
速度最大.设速度最大值为vm,电流最大值为Im,此时导轨受到向 右的安培力F安=BImL
章末整合提升
21
F-μmg-BImL=0
F-μmg Im= BL
2-0.2×0.6×10
第2章——
章末整合提升
1 网络构建 客观·简明·了然 2 分类突破 整合·释疑·点拨
网络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