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联合温痹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痛风急性发作治疗药物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区别及指南推荐药物止痛

痛风急性发作治疗药物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区别及指南推荐药物止痛

痛风急性发作治疗药物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区别及指南推荐药物止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症状,多可于午夜因足痛而惊醒,疼痛呈刀割、咬噬感,同时关节及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患者常疼痛难忍,这时就需要尽早止痛,常用的药物有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药物区别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解热、止痛、抗炎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疗效确切,且患者的耐受性良好,相对较安全。

但这类药物也有毒副作用,其中NSAIDs主要有胃肠道副作用,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和上消化道出血等。

秋水仙碱是目前治疗痛风、尤其是严重急性发作的首选用药之一,其可降低白细胞活动及吞噬作用、减少乳酸形成,由此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症反应而产生止痛作用。

指南推荐药物止痛对于痛风急性期的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指南重点突出NSAIDs的地位,选择次序和推荐强度优于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

对于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可选择单用低剂量秋水仙碱。

对NSAIDs和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患者,可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即泼尼松30mg/d,3d。

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及早(24h以内)有针对性地使用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NSAIDs缓解症状。

痛风急性发作时,首先考虑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与2016指南相同)痛风急性发作期,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

(与2016指南相同)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使用NSAIDs类似。

对急性痛风患者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30mg/d,3d)可起到与NSAIDs同样有效的镇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特别是对NSAIDs和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

推荐优先级:NSAIDs高于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联合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秋水仙碱联合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值得推广。
关键词:秋水仙碱;大自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765(2018)0909171011003
痛风是 40岁以上男性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其患病率 逐年增加 〔1,2〕。急性 痛 风 性 关 节 炎 常 于 夜 间 突 然 痛 醒,表 现 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红、肿、热、痛等症状,其反复发作可出现关 节变形,痛风性 肾 病 等 一 系 列 并 发 症,对 生 活 造 成 极 大 的 影 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 观察秋水仙碱联合臭氧大自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 显疗效,可改善血尿酸水平,现报道如下。
病新世界,2016,19(21):8283 〔4〕于杨,刘筱,陈玲,等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心血管重塑 的改善 效应 〔J〕医药 导报,2016,35(2):160 163 〔5〕李孟野,姜一农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肾素前体表 达水平及与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J〕中 国 动 脉 硬 化 杂 志,2013,21 (12):11351138 〔6〕苏玉成 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 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6):9090 〔7〕王小辉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血压治疗〔J〕当代医学, 2012,18(10):6667 〔8〕邹艳惠 吲达帕胺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行 性研究〔J〕中国药物评价,2014,31(1):2931 〔9〕MagnusM C,VestrheimDF,NystadW,etalDeclineinEarlyChild hood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intheNorwegianMotherandChild CohortStudyafterIntroductionof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ation 〔J〕PediatricInfectiousDiseaseJournal,2012,31(9):9515 〔10〕房莉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临床痛风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及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痛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临床痛风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及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痛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临床痛风临床表现、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及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等痛风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

典型痛风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到高峰。

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让人难以忍受。

急性痛风发作时如何快速止痛?痛风又该如何治疗?今天一文给你讲清楚。

急性痛风症状表现为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发作时,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亦可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

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且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

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目标是迅速、安全地缓解疼痛和关节失能,即止痛。

药物治疗和附带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为痛风急性发作的紧急处理提供条件。

痛风药物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尽量在发作24 h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

一线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也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治疗,但不推荐非甾体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的联用,因其有共同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对上述药物不耐受或有禁忌时,国外也有应用白介素-1(IL-1)受体拮抗剂作为二线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目前无证据支持弱阿片类、阿片类止痛药物对痛风急性发作有效。

秋水仙碱建议应用低剂量秋水仙碱,首剂1mg,1 h后追加0.5mg,12h 后按照0.5mg,1~3次/d。

最宜在痛风急性发作12h内开始用药,超过36h疗效明显下降。

当eGFR30~60ml/min时,秋水仙碱最大剂量为0.5mg/d;eGFR15~30ml/min时,秋水仙碱最大剂量为0.5mg/qod;eGFR<15ml/min或透析患者禁用。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分析发表时间:2018-09-05T13:58:45.21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王英博[导读] 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痛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000摘要: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痛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能够根治痛风的方法,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以及秋水仙碱都是西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主要药物,能够有效的患者痛风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症状;中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途径比较多,安全可靠。

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西医治疗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痛风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无法正常排泄,使得机体内的血尿酸升高,进而导致关节及其周围的软骨、骨质中以及滑膜中都堆积着大量的尿酸结晶体,最终形成的一种代谢性炎症疾病,男性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1]。

痛风多急性起病,发病时主要表现为病变的四肢关节出现剧烈的疼痛,发热,皮肤出现红肿等,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2]。

本文就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具体如下。

1 一般疗法处于痛风急性发病期的患者,医务人员要嘱患者注意保暖,并绝对的卧床休息,协助患者将患肢抬高,进而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通常情况下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三天,患病关节的疼痛感有一定的改善后才能进行活动[3]。

对于痛风急性发病期的患者来说除了给予药物治疗之外,引导患者积极的进行非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关键的,而在非药物治疗中控制饮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患者要控制饮食需要坚持“四低一高”的原则,所谓“四低”即低嘌呤、低盐、低热量以及低脂肪,“一高”则是多饮水[4]。

2 西药治疗痛风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间歇发作期,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以及肾脏病变期这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在治疗上也有所不同,急性发作期是以尽快的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为主;而在间歇发作期则以预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及时的纠正高尿酸血症以及预防尿酸结晶体沉积为主;在慢性慢性痛风石病变期主要是通过手术来剔除痛风石[5-6]。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药物疗效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药物疗效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药物疗效观察
刘升高;宫怡
【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27)005
【摘要】为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效而药物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选择60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一组采用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第二组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痛栓入肛,第三组采用秋水仙碱联合消炎痛栓治疗,比较服药后4、12h三组间有效率有无差别.结果,服药4、12h后第三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前两组(P<0.001).提示秋水仙碱联合消炎痛栓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较单纯一种药物治疗好,起效快,症状缓解彻底,药物用量小,副作用轻微.
【总页数】2页(P399-400)
【作者】刘升高;宫怡
【作者单位】西北轴承厂职工医院,银川750021;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银川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7
【相关文献】
1.三虎丹黑膏药合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J], 周春来
2.三虎丹黑膏药合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J], 周春来
3.雪莲痛风康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J], 崔玲;刘春阳
4.放血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戴迎春
5.三黄软膏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J], 周婕;马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

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

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林杰【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4(21)5【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1 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44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小剂量组(A组)15例采用一般治疗+小剂量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控制尿酸药,大剂量组(B组)15例采用一般治疗+大剂量秋水仙碱+非甾体消炎药+控制尿酸药,对照组(C组)14例采用一般治疗+非甾体消炎药+控制尿酸药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结果 A、B 组关节疼痛达到70%的缓解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治疗后1、2、4周及3、6个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关节炎的复发次数少于C组(P<0.05).3、6个月末,3组红细胞沉降率、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 组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可以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减少病情复发,相比大剂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4页(P80-83)【作者】林杰【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泗阳22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相关文献】1.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赵家敏2.不同剂量的秋水仙碱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J], 黄芳3.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比较 [J], 蔡炜4.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J], 陆世凯5.苯溴马隆与秋水仙碱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J], 郭玉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观察秋水仙碱、藏药(口服)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观察秋水仙碱、藏药(口服)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观察秋水仙碱、藏药(口服)联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1-04-06T06:43:40.35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第1期作者:更藏吉[导读] 探讨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合用秋水仙碱与藏药(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

西藏拉萨市尼木县人民医院 851300【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合用秋水仙碱与藏药(口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同期观察组患者加用藏药口服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对照组86.49%,P<0.05;治疗前2组的关节疼痛度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关节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41%,对照组8.11%,P>0.05。

结论:通过给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秋水仙碱及藏药(口服)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高,且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感。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秋水仙碱;藏药(口服);疗效痛风性关节炎是指机体嘌呤代谢紊乱,使得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由于尿酸盐长时间在患者关节腔以及软组织局部发生沉积,最终诱发关节疼痛以及红肿等症状,并且造成活动受限,长此以往将导致患者关节变形以及功能障碍。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发现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与高血压、身体肥胖、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有关[1],进而产生代谢综合征,因此受到临床广泛关注。

本院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通过给予秋水仙碱及藏药口服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就治疗情况作以下报道: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7年10月~2020年8月本院7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32~75岁,均值为(51.6±0.4)岁;发病时间1~16个月,均值(6.8±0.4)个月。

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31~77岁,均值为(51.5±0.4)岁;发病时间1~15个月,均值(6.7±0.5)个月。

小剂量秋水仙碱

小剂量秋水仙碱

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痛风是风湿科门诊最为常见的风湿病之一,患者往往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而就诊,疼痛剧烈,彻夜难眠,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秋水仙碱作为急性痛风发作的首选用药,传统剂量的使用常能收到戏剧性疗效,但因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基本相等,患者多不能耐受该药的副作用。

作者以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既发挥该药的高效特异抗炎作用,又减少了其副作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O例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77年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1],且目测划线分级法(VAS)痛值均>50 mm。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病程、疼痛严重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 方法治疗组使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0.5 mg,每日3次,非甾体抗炎药选用扶他林50 mg,每日3次;疼痛消失后,停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改为0.5 mg,每日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1周后停服。

对照组使用秋水仙碱口服:初始量为1 mg,以后每2 h 1 mg直至关节疼痛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前24 h总量不超过6 mg,以后予0.5~1 mg,每日3 次,待症状消失后停用。

2 结果应用VAS计算出疼痛缓解度(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之差/治疗前疼痛强度×100 )。

I度:轻度缓解(疼痛缓解度<25O);Ⅱ度:中度缓解(疼痛缓解度25 ~5O 9/6);Ⅲ度:明显缓解(疼痛缓解度5O9/6~75O);Ⅳ度:基本缓解(疼痛缓解度>75 )。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Ⅱ度以上缓解的时间,因对照组有4例不能耐受副反应而退出,故例数为26 例(表2);治疗组仅4例出现轻微恶心,无腹痛、腹泻等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仙碱联合温痹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1-16T13:54:12.0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作者:王芳1 潘敬舜2 [导读] 秋水仙碱联合温痹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药剂科 225800;
2.江苏省宝应县中医医院骨科 225800
摘要:目的:观察秋水仙碱联合温痹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中的疗效。

方法:5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同时联合温痹丸,2次/日口服。

对照组26例,仅给予常规剂量秋水仙碱口服,共观察7天,统计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9.2%。

由此可见,观察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P<0.05)结论:秋水仙碱联合温痹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秋水仙碱;温痹丸;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是一种以关节红肿疼痛发作性的疾患,根源在于嘌呤代谢紊乱,由于单纳尿酸盐沉积所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高尿酸血症和嘌呤代谢紊乱存在密切关联。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苯溴马隆、秋水仙碱以及别嘌呤醇等药物进行治疗,急性发作期一般采用秋水仙碱。

近年来有多种中药制剂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被联合使用,起到良好效果,并可减少其它药物用量,减少其毒副作用。

笔者采用本院制剂温痹丸配合秋水仙碱联合运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收效颇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共52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通过抽号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诊断标准以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指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受累关节数上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口服,滇虹药业集团玉溪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904,首次1mg,1h后再用0.5mg,12小时后每天2次,每次0.5mg,并自第一日起开始加用温痹丸(院制剂,苏药制字Z04001145),5g/次,三次/日;对照组按传统的给药方法是给秋水仙碱口服首次口服1mg,然后每2h服0.5mg,直至出现下列3个停药指标之一:①疼痛、炎症明显缓解;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
③24h总量达到6mg[1]。

两组患者均观察7天,同时给予塞来昔布0.2g/次,2次/日口服及小苏打碱化尿液治疗,并按标准低嘌呤饮食进食。

1.3评价指标
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三个标准。

当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能力恢复正常,血沉和血尿酸正常,可判定为显效;当患者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明显降低,可判定为有效;当患者疼痛加剧,且血尿酸居高不下,可判定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对比数据,均需接受统计学软件SPSS16.0的计算,均数+-标准差用以表示缓解时间,组间通过t检验对比,“%”用以表示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组间通过卡方检验对比,当P<0.05时,可确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之后,观察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疼痛缓解率(88.5.%)和缓解时间(22.17+-8.21*)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P<0.05)。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23/2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9.2%(18/26)。

由此可见,观察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P<0.05)
3.讨论
痛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机体发生嘌呤代谢紊乱所导致的,其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高尿酸症,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以及关节畸形等。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苯溴马隆、非甾体类消炎药以及秋水仙碱等药物进行治疗,若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则通常使用秋水仙碱,然而祖国医对痛风治疗,早在金元时期朱丹溪就明确提出,在《丹溪心法·痛风》篇中说:“痛风而痛有常处,其痛处赤肿灼热,或深身化热。

”“骨节疼痛,昼静夜剧,如虎啮之状。

因此在痛风治疗上,提出了“以辛热之剂,散寒湿,开发腠理,其血得行”的治疗原则。

温痹丸是我院院内制剂,具有以清热利湿、蠲痹通络作用,方中:独活、威灵仙、防风、桂枝、细辛、秦艽等辛温走窜之品,散寒止痛,蠲痹通络,地龙、狗脊、杜仲、牛膝、桑寄生、千年健等调补肝肾,强壮筋骨,白术、木瓜燥湿健脾,湿浊泄化,黄芪、当归、川芎、白芍补血活血,滋阴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具有泄浊解毒、蠲痹散寒,活血止痛,寓补于通,攻补兼施的功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尿酸。

综上所述,针对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中西药联合运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降低尿酸的血液浓度,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涂彩霞;刘旭;李玲;牛艳芬;;痛风治疗新药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年05(6):35
[2]丁梅;;中药配合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6(10):32
[3]蒋红霞;;痛风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7(8):34
[4]庄丽华,胡家才,吴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2014,24(3):18-20,24.
[5]罗伟军,杨雪梅,陶怡.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28-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