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共41页文档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Word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石瑛绪论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章第一节游戏的概念一、我国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 卷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二、国外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 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 世纪中期以后。
德国的福禄贝尔(F·Frnbel,1982-1852)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
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是游戏,游戏即生活。
”第二节游戏的特征一、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为游戏而游戏”,这是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幼儿游戏与其他工具性行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为)的最显著区别。
二、游戏是愉快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愿望,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游戏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可以减轻,消除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压力感,因此,对幼儿来讲,游戏是一种享受。
三、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即活动内容的虚构性。
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通过“假装”的重构再现现实。
例如椅子当大马骑,张开双手飞;冰棒当注射器等。
儿童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内部真实)。
同时,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的。
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游戏与成人的戏剧类似。
四、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堆积木、玩沙、玩水等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小汽车、小船,洋娃娃等玩具也没有固定的玩法。
(完整版)幼儿游戏与指导

手指游戏:
十个好朋友
•互相点点头, (拇指相对,弯曲3次) 接着弯弯腰, (拇
指向前,弯曲3次)
•两个小拇指, (伸出两个小拇指),一样都灵巧, (小
拇指弯曲3次), 互相手拉手, (两个小拇指互相勾在一 起) 接着问声好,(小拇指相对弯曲3次)
•食指、中指、无名指, (分别伸出3根手指) 样样事情离
色扮演,如司机、交通警察……
• 互补型角色:指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角色关系中另一
方的存在为条件,如教师(学生);医生(病人)……
• 想象型角色:角色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是来源于
幼儿的想象,如小花猫、小白兔……
• 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多样性的,也是有“选择性”
的。通常,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对扮演的角 色有很强的选择性。
幼儿游戏与指导
2016
曹茹 2016年3月3日
游戏是什么? 游戏的本质是什么? 游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游戏的定义:
• 刘焱《幼儿园游戏与指导》P05
“作为一种跨文化和年龄的人类行为,游戏是自主 自由、使个体获得满足的非功利性行为的总称,所 包含的行为非常广泛。”
特征列举
戏情节;充分表达个人意愿;满足幼儿的需要
•创造性: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
活动
•独立性:在游戏中独自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按照自己的意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
角色游戏:
• 乘坐火车 • 乘坐地铁
幼儿游戏与指导
2016
曹茹 2016年3月24日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情境案例:
• 照相馆的生意清淡,原因在于馆里用于给客人拍照
(1)假想游戏角色(即以人代人); (2)假想游戏材料(即以物代物); (3)假想游戏情节(即情景转换)
幼儿游戏理论(打印)

幼儿游戏理论1、名词解释元交际:是一种抽象水平的交际是对过程中存在的隐蔽信息即意义不明确信息的辨识和理解。
角色游戏:由幼儿自己创造的通过扮演角色或以玩具替代物品去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特点:独立性社会性象征性。
结构游戏:也称建构游戏是一种使用各种结构材料进行建构和结构的游戏,特点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
筛选:就是指儿童游戏中不是不加任何选择地让他们随所欲地游戏,要对游戏加以选择,引导他们玩有益的游戏使他们能够在游戏中获益。
改选:一般以儿童自然的游戏为基础,从儿童的自然游戏中抽取出若干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游戏因素,结合教育期望幼儿学习掌握的教育教学内容并使之系统化从而形成所谓的游戏教学发是对筛选策略的深化与发展。
再选:反对儿童游戏进行认为高选主张,保持儿童自然游戏的风格与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幼儿园教室中创设能够激发幼儿游戏欲望的模拟接近自然的游戏环境。
兴趣性体验:是一种为外界刺激,所捕捉和占据的体验。
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被吸收的心理状态,是游戏体验不可缺少的成份自主性体验:是由游戏活动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的性质所引起的主观体验,是幼儿游戏性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性体验的构成:兴趣性体验,自主性成就感,幽默感,驱力愉快游戏外部条件特征: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活动的难度分幼儿能力相配备\幼儿不是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游戏实质:是主体性活动主要体现在主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创造性活动。
2、名词解释:传统的游戏理论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观点,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2)、松弛说,代表人物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帕特里克,观点认为游戏不是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3)、生活预备说:人物德国的心理学家格鲁斯,观点认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4)、复演说:人物美心理学家霍尔,观点认为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重视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重视祖先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动作活动。
幼儿游戏活动指导课件 第1章 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的含义
(二) 游戏的不同定义
1. 国外教育家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游戏是这样一种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和完善, 在定向活动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心理调节。 苏联心理学家艾里康宁认为,游戏是真实条件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 的材料,再现人与人的关系。
游戏=game+play+fun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一) 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1. 精力过剩说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诗人、美学家席 勒和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他们认为, 游戏是人的机体内部剩余的力量产生的。其主要 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等动 物在为了维持生存而耗费的精力之外,尚有剩余 精力,游戏便成了一种消耗剩余精力的出路。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7.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元交际理论是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的。元交际是一种抽象的“交际”,是处 于交际过程中的双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对所传递信息“意义”的辨识与理解。元交 际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它是一种将“内隐的交际”所传达出来 的信息进行意义沟通的能力。
元交际是人类言语交际的基础。元交际能力是理解讽刺、反话、幽默、笑话的 基础。
游戏不是练习,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引起游戏的欲望有三种:求解放的欲 望、与周围环境一致的欲望、重复运用习得的欲望。
二、关于游戏的本质学说
6. 生长说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阿普利登提出的,他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 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生长性手段。
另一位美国学者奇尔摩也认为,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 而生长。这一理论的观点与“成熟说”相近。
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言幼儿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期为幼儿园教育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一节理论基础幼儿园游戏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期是儿童最敏感且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
她强调了通过自由活动和自主学习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幼儿园游戏教育中,提供多样化的游戏环境和丰富的教具,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符合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2.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提出了“在社会中学习”这一概念,他认为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合作和互动,融入社会文化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幼儿园游戏教育应提供适宜的社会文化环境,鼓励幼儿参与角色扮演和合作游戏,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幼儿通过游戏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通过积极的探索和试错,逐渐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
在幼儿园游戏教育中,给予幼儿适度的挑战,鼓励他们运用各种认知策略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二节游戏环境的创设幼儿园游戏教育的实践中,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参与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物质环境提供拓展性空间、丰富的玩具和教具,使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和探索。
同时,合理布置环境,并注意清洁和卫生,创造整洁舒适的游戏空间。
2. 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合作和分享。
同时,教育者应充当引导者和旁观者的角色,提供合理的引导和监督。
3. 时间环境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潜能。
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游戏时间。
第三节游戏教具的选择与运用幼儿园游戏教具的选择和运用对游戏教育的成效至关重要。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具。
幼儿游戏与指导ppt课件

05
如何制作有效的幼儿游戏课 件
游戏课件的目标与内容选择
激发幼儿的兴趣 和好奇心
促进幼儿的认知 和思维能力
提高幼儿的动手 能力和合作精神
培养幼儿的情感 和社会性发展
游戏课件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目标导向:以幼儿发展目标为导向,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游戏课件。
趣味性:增加游戏课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幼儿游戏与指导 PPT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幼儿游戏的基本概 念与特点
03.
幼儿游戏的组织与 实施
05.
如何制作有效的幼 儿游戏课件
02.
幼儿游戏的发展阶 段与指导策略
04.
幼儿游戏的实际应 用与效果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01
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幼儿游戏的概念
定义:幼儿游戏是一种以身体和 心理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活动
幼儿游戏的组织与实施
游戏前的准备
确定游戏主题和 目标
准备游戏材料和 场地
招募合适的幼儿 参与游戏
对游戏进行预演 和评估
游戏中的指导
观察幼儿游戏过程,了解其特点和规律 掌握幼儿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和方式 注重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提高幼儿的游戏体验和认知能力
互动性:设计具有互动性的游戏课件,鼓励幼儿与游戏课件进行互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和兴趣。
安全性:确保游戏课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游戏课件的制作步骤与技巧
确定游戏目标 与主题
设计游戏情节 与关卡
选择合适的素 材和元素
制作游戏音效 和背景音乐
幼儿游戏游戏理论讲课文档

第7页,共63页。
• 主要观点:
• 1.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的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的越高极,这 种能力越强;
• 2.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 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
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以外,也还有剩余精力;低等动物的精力基 本上都用于维持它们的生命了,剩余的精力较少,所以相 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低级动物没有游戏或少有游戏。 • 3.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 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气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 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
鲁斯。 • 他是在批评“剩余精力”说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
理论的,是关于游戏的一种生物效用观。 • 最早提出游戏期这一概念。 • 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
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 最好的预备。
第12页,共63页。
• 主要观点:
• 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能适应将来复杂的 生活,要有一个准备生活的阶段,在天赋本能的 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为生存竞争所必需的 能力。
第4页,共63页。
经典游戏理论(早期的游戏理论)
• 是指18、19世纪出现的游戏理论,亦称古典游 戏理论。
• 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 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
第5页,共63页。
• (一)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论)
• 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 、心理学家斯宾塞。
• 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简》中谈到 游戏问题的。
– 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 而生长。
第16页,共63页。
• (五)复演说(种族复演说) • 代表人物:美国的心理学家霍尔。
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一

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一)一、游戏的本质(一)游戏的定义1.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席勒(德):游戏更多的是享乐,使多余生命力摆脱了外部需要的自由表现,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
格鲁斯(德):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斯宾塞(英):游戏是健康儿童在正常生活后,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福禄贝尔(德):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内在需要与冲突引起的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拉察鲁斯和裴茄克(德):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霍尔(美):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加维(美):游戏应当是有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的活动。
以上解释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自发、愉快、自由式游戏的基本特征。
2.现代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是表现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和欲望的最好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不是独立的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方式,是同化超过顺应得活动。
活动教育学派: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真实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
觉醒理论学派:游戏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与内部刺激的数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游戏是激励探索的手段。
元交际理论学派:元交际依赖于双方对于隐喻的信息的辨识和理解。
儿童的游戏就隐喻着“假装的”、“不是真的”,这种言外之意正是元交际的对象。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参与者能够携带着“这是玩” 的信息的信号,达成协议或进行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
所以,游戏是信息的交际和操作的过程,元交际是其特征。
3.游戏定义中的困难游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它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每一种解释和定义都预示着一种角度、一种眼光和一种理解。
(二)游戏的特征「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