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越剧ppt

第一讲 越剧的由来、发展和改革
第二节
越剧的发展
(一)落地唱书 19世纪中后期,在嵊州农村出现了田头歌的自娱性 活动,其代表人物是马塘村农民金其炳。1860年前后,嵊 州连年遭灾,经济萧条,清政府捐赋日增,当地农民度日 艰难。为谋生计,他们开始模仿“扫地佬”等乞讨口艺形 式,把田头歌唱作为赖以谋生的手段,用四工合调唱“彩 头活”式生活故事,即“沿门唱书”。 到了同治年间“沿门唱书”逐渐从站立人家门口演唱 变为在厅堂、茶楼内演唱,称为“落地唱书”。随着唱书 艺人不断增多,唱书地域扩展到了宁波、绍兴、金华等地, 唱书方式也从地上走向台上,成为“走台书”,在这一时 期,沿门唱书,落地唱书和走台书一起并存,通称为“落 地唱书。”
第二讲
越剧的流派 二、范派
在唱腔中不通过过门,直接转调的特殊艺术手法是范派的 又一特色,如五十年代范瑞娟演出《梁祝〃楼台会》,直接由 “尺调腔”转入“弦下腔”而且弦下腔,而且旋律激越上升。 这种艺术技法和内容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是范派的独创。 师承范派的演员很多,有丁赛君、胡少鹏、高爱娟、陈琳、 邵文娟、筱一峰、史济华、张志明、王少楼、王雪霞、章瑞红、 韩婷婷、成美华、陶雁、王柔桑、斯钰林等。
目
录
前
言
第六讲 越剧的角色的行当 第七讲 越剧的服装 第八讲 《红楼梦》唱段赏析 第九讲 《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段赏析 第十讲 《西厢记》唱段赏析
第一讲 越剧名称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讲 越剧的流派
第三讲 越剧的唱词与唱腔
第四讲 越剧的发声 第五讲 越剧的音乐
后
记
前
• 中国戏剧形成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现有三百 • 多个剧种。越剧是清末以后兴起的地方剧种,它 继承了古代戏曲的优良传统,同时博取众长,吸 取中外艺术精华,融化、揉为一体,形成一种诗 情画意、优美抒情的越剧风格,在戏曲百花园中 独树一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 越剧起源于浙江,发祥于上海,上海文艺品种百 花争艳,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这对它广取博采提 供了优越的条件。越剧可以说是广纳百川的海派 文化之一。 20世纪50-60年代,以及79年之后-80年代越剧盛 • 行上海。50、60、70年代出身的上海人对越剧有 着深厚的感情。如今这些50年代、60年代、70年 代出身的人也步入中老年行列,绝大多数已退休。 他们怀着对越剧极大的热情和眷恋,来社区老年 • 大学学习越剧,以圆年青时代的戏剧梦。 中老年学唱越剧,既是对中国戏曲的热爱也是对 自己本身文化修养的提高。我们学唱越剧,学习 各种流派的曲段,了解、熟悉流派的特点。学习 和掌握一些流派的唱腔。基本上学会越剧发声的 部位、方法、共鸣以及气息的应用。
戏剧介绍课件 京剧越剧川剧昆剧

4
戏 六
(
曲 )
班 徐 诺
目录
01
京剧
02
越剧
03
川剧
04
昆剧
01
京剧的起源
京剧的起源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建 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 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进京 后与京剧坛的昆曲、汉剧、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 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什么是“刀马旦”
《杨门女将》角色:穆桂英
花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
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 武生差不多,他们多在剧种扮演女侠、 女将、甚至女仙。
唱念做打
唱
念
做
打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 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川剧片段
变脸
..\戏曲\川剧变脸在国外的舞台上演出,外 国人看后一脸懵逼-国语流畅.qsv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 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 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 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 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 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
什么是“老生”
戏 六
(
曲 )
班 徐 诺
目录
01
京剧
02
越剧
03
川剧
04
昆剧
01
京剧的起源
京剧的起源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年的历史。京剧之名始建 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 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进京 后与京剧坛的昆曲、汉剧、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 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
什么是“刀马旦”
《杨门女将》角色:穆桂英
花旦:相当于生行中的武生,扮演
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装扮和 武生差不多,他们多在剧种扮演女侠、 女将、甚至女仙。
唱念做打
唱
念
做
打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 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 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 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戏曲表演艺术两大 要素之一的"舞"。习称四功五法的四功,即指唱念做打四种技艺的功夫。
川剧片段
变脸
..\戏曲\川剧变脸在国外的舞台上演出,外 国人看后一脸懵逼-国语流畅.qsv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 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 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 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 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 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
什么是“老生”
越剧PPT课件

.
4
(2)越剧的前身——“落地唱书”
越剧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在其演变过程中,曾有过各种不同的称呼: 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剡剧、嵊剧。而探寻越剧最早的源头,则要追 溯到她的前身——“落地唱书”。
“落地唱书”是嵊州地区土生土长的曲艺形式,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说唱艺 术,它的名字得自于它独特的表演方式。多数曲艺形式在演唱时需要有一个或 大或小的舞台,而“落地唱书”则完全没有特定的条件要求,在农家檐下门口、 台门堂前,站立于地均可演唱,由此而得名“落地”。
.
10
“新越剧”的改革首先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幕表制。即使演出传统剧目,也 经过整理改编,剧目的内容更是较以往有很大变化。许多编导和主要演员都重视剧目的社 会效益,主张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编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 想的剧目。在表演方面,“新越剧”一方面向话剧、电影学习刻画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表演 方法,另一方面向昆曲、京剧学习优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逐渐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 结合的风格。在舞台美术方面,采用了立体布景、五彩灯光、音响和油彩化妆,改革服装 样式、色彩,质料柔和淡雅,成为舞台艺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系列的改革,逐步 建立起正规的编、导、演、音、美综合的艺术机制,并组建了负责舞台综合艺术的艺术机 制,并组建了舞台综合艺术的剧务部。上海解放前夕,从事越剧的几个主要剧团如“雪 声”“东山”“玉兰”“少壮”都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在党的支持与引导下生机 勃勃的发展着。
.
6
• “绍兴文戏”时期
1922年,越剧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即“绍兴文戏”时期。由于 “小歌班”诞生在嵊州,而嵊州隶属绍兴府,“小歌班”与同出于绍兴以武 戏、宫闱大戏为主的“绍兴大班”相比,内容更侧重于家庭伦理、儿女情 爱,由此被称为“绍兴文戏”。“绍兴文戏”时期是越剧发展的成熟期,分 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都是男演员,故称“绍兴文戏男班”,后期出现男女 混演,并向女演员过渡,称“绍兴文戏女班”。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越剧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促进文化交流
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国际文化交 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增进中外文化交流 和理解。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越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文化产业 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有助于推动 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05
越剧的传播与影响
越剧在国内的传播与影响
起源与发展
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州,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越剧进入繁荣时 期,不仅在浙江地区广为流传, 还逐渐走向全国和海外。
越剧的代表作品
《红楼梦》
越剧版本的《红楼梦》是越剧的经典 之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代表作之 一。Fra bibliotek《西厢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 剧的另一经典之作,讲述了梁山伯与 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越剧版本的《西厢记》也是经典之作 ,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服饰特色
01
服饰华丽
越剧的服饰非常华丽,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演员的服饰多采用丝绸、
锦缎等高档面料,色彩鲜艳、图案精美。
02
服饰与人物性格相符合
越剧的服饰与人物性格相符合,能够展现出角色的身份和地位。例如,
贵族角色的服饰通常华丽、高贵;平民角色的服饰则简朴、自然。
03
服饰与剧情相呼应
越剧的服饰与剧情相呼应,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视觉享受。例如,在
地域特色
越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唱为主,融合了说、念、做、打、舞 等多种表演形式。
经典剧目
越剧拥有众多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厢记》等,深受观众 喜爱。
越剧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1 2
国际化进程
越剧在20世纪初开始走出国门,逐渐在国际舞台 上崭露头角。
《中国越剧艺术》课件

越剧的表演技巧与特色
表演技巧
越剧表演注重手、眼、身、法、 步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通过细 腻的表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和内
心世界。
艺术特色
越剧以文戏为主,表演风格细腻、 婉约、典雅,舞台布景简洁,强调 虚拟化表演,善于以形传神。
文化内涵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 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表演能够传达出中国文化的 精髓和价值观。
傅派
代表人物为傅全香,以高亢、 明亮的唱腔见长,塑造了许多
泼辣、机智的女性形象。
02
越剧表演艺术
越剧的角色行当
生行
包括小生、老生等,主要扮演男性角 色,表演唱腔和动作兼具儒雅和刚健 的特点。
旦行
包括花旦、青衣、老旦等,主要扮演 女性角色,表演细腻、情感丰富,唱 腔优美动听。
净行
又称花脸,以面部化妆为主要特点, 表演粗犷豪放,声音洪亮。
THANKS
感谢观看
越剧在国际传播中的意义与价值
越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
越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国际传播,有助于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 文化。
越剧的艺术价值与国际认可
越剧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通过国际传播,可以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 推动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
族特色。
舞台特点
越剧舞台布景简约、写意,以 实景和灯光变换来营造氛围,
具有现代感。
越剧的流派与代表人物
袁派
代表人物为袁雪芬,以细腻、 婉转的唱腔著称,强调内在感
情的表达。
尹派
代表人物为尹桂芳,以潇洒、 飘逸的表演风格为主,注重人 物性格的刻画。
范派
代表人物为范瑞娟,以浑厚、 激昂的唱腔闻名,擅长扮演刚 烈、豪放的男性形象。
越剧介绍 PPT

花旦服饰
生角服饰
越剧古装衣
越剧蟒
越剧裙
越剧云肩
越剧靴鞋
越剧盔帽
髯口
越剧名人
傅全香,原名孙泉香,1923年8月3日 出生于浙江嵊县后庄村。国家一级演 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1933年,她 入四季春科班学习花旦,1940年以 《恒娘》一剧声誉鹊起,1943年在 “四季春”挂头牌,50年代初期,傅 全香在《十八相送》和《织锦记》中 首开定腔定谱先例,她广泛借鉴京昆 和评弹的唱法,在程派“真声假一点, 假声真一点”的理论中汲取营养,形 成自己的特色:嗓音明亮宽广,唱腔 俏丽多变,表演富于激情,被誉为越 剧界的“金嗓子”、“越剧花腔女高 音”,创造出越剧“傅派”。
历 史 沿 革
艺 术 特 色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 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通过旋 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 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 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 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 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 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 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 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 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 成不同的韵味美。
名剧剧照欣赏
越剧《红楼梦》
名剧剧照欣赏
越剧《甄嬛传》
பைடு நூலகம்
名剧剧照欣赏
越剧《甄嬛传》
越剧《梁祝·楼台会》欣赏
谢谢观赏
越剧头饰演员们从古装仕女画中找根据创造越剧旦角特有的古装发式和头饰头饰改繁为简改华丽为清丽头演员们从古装仕女画中找根据创造越剧旦角特有的古装发式和头饰头饰改繁为简改华丽为清丽头装具上以戴珠凤为主装饰花不多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越剧
1、越剧简介 2、越剧起源 3、历史沿革 4、艺术特色 5、越剧化妆
63越剧(1)PPT课件

1
越剧的介绍
越剧,又名绍兴戏,是中国汉族 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 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 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 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 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 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 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 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 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 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 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 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旦
丑
11
越剧小生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 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 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 物的不同,一般分为: 娃娃生、穷生、扇子生、 纱帽生、翎子生等等。
12
越剧小旦
越剧(及昆曲)中的小旦 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 正旦、武旦、泼旦几类。
13
越剧小丑
小丑又叫小花脸,因为所 表演的人物往往在鼻子上勾画 一块小白粉,便具有风趣、诙 谐、幽默、滑稽或者阴险、狡 猾。
8
9
红楼梦(问紫娟)
宝:问紫鹃,妹妹的诗稿今何在?
紫:似片片蝴蝶火中化。
宝:问紫鹃,妹妹的瑶琴今何在?
紫:琴弦已断你休提它。
宝:问紫鹃,妹妹的花锄今何在?
紫:花锄虽在鹦哥今何在?
紫:那鹦哥叫着姑娘,学着姑娘谁葬花。
宝:问紫鹃,妹妹的生前的话。
宝:那鹦哥也知情和义,
紫:世上的人儿不如它��
10
越剧中的角色分为:
3
越剧的艺术特色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 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 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 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 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 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 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 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 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 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 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越剧的介绍
越剧,又名绍兴戏,是中国汉族 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第二 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 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 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 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 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 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 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 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 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 广泛的群众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 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 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旦
丑
11
越剧小生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 色行当之一,指扮演青 少年男子,按照饰演人 物的不同,一般分为: 娃娃生、穷生、扇子生、 纱帽生、翎子生等等。
12
越剧小旦
越剧(及昆曲)中的小旦 分为悲旦、花旦、闺门旦、 正旦、武旦、泼旦几类。
13
越剧小丑
小丑又叫小花脸,因为所 表演的人物往往在鼻子上勾画 一块小白粉,便具有风趣、诙 谐、幽默、滑稽或者阴险、狡 猾。
8
9
红楼梦(问紫娟)
宝:问紫鹃,妹妹的诗稿今何在?
紫:似片片蝴蝶火中化。
宝:问紫鹃,妹妹的瑶琴今何在?
紫:琴弦已断你休提它。
宝:问紫鹃,妹妹的花锄今何在?
紫:花锄虽在鹦哥今何在?
紫:那鹦哥叫着姑娘,学着姑娘谁葬花。
宝:问紫鹃,妹妹的生前的话。
宝:那鹦哥也知情和义,
紫:世上的人儿不如它��
10
越剧中的角色分为:
3
越剧的艺术特色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 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 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 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 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 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 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 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 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 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 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传统越剧PPT讲解

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53
1983 1990
兰等
的指一
、节
『示部
比目年年共中大年
利,,,产国型摄
时随吕上党代彩制
、中瑞海不表色的
卢国英越要团戏《
森民与剧文新曲梁
堡族范院化闻电山
等艺瑞青』处影伯
国术娟年论放被与
家代、演。映周祝
演表张员
,恩英
出团桂东
扭来台
。赴凤渡
转总》
联等日
了理的
邦,本
当在新
德携演
时日中
国带出
西内国
、《《
方瓦成
法打红
世会立
国金楼
界议后
、枝梦
盛期的
荷》》
行间第
。
《成
爱立
越于
世
界
》年
和 爱
月
越
俱
乐
部
1960 1949 1984 5
属成 集立 体于 所 有 制年 的秋 民 间 职 业 剧 团
属成 冶立 金于 部 文 工年 团 。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5月,目前设有企划营 销部、艺术生产部和行政部,正式演职员为81人,其中专业 人员中三分之二拥有国家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剧团拥有自 己的团刊《爱越世界》和爱越俱乐部。
1939年 樊迪民受《越女词》启发, 遂给《戏剧报》写稿,刊出
“越剧”的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正式将“女子文戏”统一称
为“越剧”
孕
解
低
复
育
放
潮
兴
1906年3月27日 (小歌班)
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 火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 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这是越剧 诞生日。
1953
1983 1990
兰等
的指一
、节
『示部
比目年年共中大年
利,,,产国型摄
时随吕上党代彩制
、中瑞海不表色的
卢国英越要团戏《
森民与剧文新曲梁
堡族范院化闻电山
等艺瑞青』处影伯
国术娟年论放被与
家代、演。映周祝
演表张员
,恩英
出团桂东
扭来台
。赴凤渡
转总》
联等日
了理的
邦,本
当在新
德携演
时日中
国带出
西内国
、《《
方瓦成
法打红
世会立
国金楼
界议后
、枝梦
盛期的
荷》》
行间第
。
《成
爱立
越于
世
界
》年
和 爱
月
越
俱
乐
部
1960 1949 1984 5
属成 集立 体于 所 有 制年 的秋 民 间 职 业 剧 团
属成 冶立 金于 部 文 工年 团 。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5月,目前设有企划营 销部、艺术生产部和行政部,正式演职员为81人,其中专业 人员中三分之二拥有国家正高级、副高级职称。剧团拥有自 己的团刊《爱越世界》和爱越俱乐部。
1939年 樊迪民受《越女词》启发, 遂给《戏剧报》写稿,刊出
“越剧”的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正式将“女子文戏”统一称
为“越剧”
孕
解
低
复
育
放
潮
兴
1906年3月27日 (小歌班)
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 火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 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这是越剧 诞生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时期,最有名的演员是被称为越剧四大名旦 的“三花一娟”,即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 姚水娟,
小生为竺素娥、屠杏花、李艳芳; 青年演员如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
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都已崭露头角。 主要编剧有樊篱、闻钟、胡知非、陶贤、刘涛
等
1942年10月,袁雪芬吸收新文艺工作者参加, 对越剧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革,被称为“新越 剧”。编导有于吟、韩义、蓝流、白涛、肖 章、吕仲、南薇、徐进等。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 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 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 键。
越剧的流派-唱法
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 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 色以及 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 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 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 潇洒而不飘浮。尹桂芳音域不宽,唱 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 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 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 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 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 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 尹派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 赵志刚、茅威涛等等。
越剧的流派-尹派
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 “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
《盘妻索妻》选段--- 《洞房》 (王君安版)
《沙漠王子》选段--- 《算命》 (赵志刚)
越剧的流派-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 作为[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唱
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 成为显示流 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稳健轩昂, 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 质,有阳刚之美。她的嗓音实,声宏 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 的男性美。
越剧的流派
流派分类的依据: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
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 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
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 突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 腔。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越剧的流派-曲调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 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 各自的基本风格 。
越剧十大名演员同台演出, 盛况空前,轰动了上海。 “越剧十姐妹”的称呼就是
从那个时候传开的。
山河恋
越剧十姐妹 1)陈艺 (浙江越剧团) 2)俞文娟(杭州越剧二团) 3)陈晓虹(杭州越剧团) 4)黄美菊(嵊州越剧团) 5)杨慧月(宁波小百花越剧团) 6)舒锦霞 (浙江越剧团) 7)王杭娟(杭州黄龙洞越剧团) 8)陈雪萍(杭州越剧团) 9)朱晓平(平阳越剧团) 10)赵海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
称〔正宫调〕。 20年代初,剧种被称为“绍兴文戏”。 192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开办了第一个女班。 1925年坤伶施银花在琴师王春荣的合作下,产生了63
定弦的〔四工调〕,成为绍兴文戏时期的主腔。 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这时期,除男班、女班外,
还有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越剧的变革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文化人参与对越剧的变 革,称“改良文戏”。
越剧的流派-袁派
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 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 祥林嫂、 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
《红楼梦》选段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找不到袁雪芬版的,这是颜佳)
《玉蜻蜓》选段--- 《认子》 (戚雅仙 毕春芳)
越剧的流派-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 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
越剧的流派-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
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 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 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 并不特 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 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 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 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 如,韵味很浓。
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 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 员如戚雅仙、张云霞、 金采凤、吕 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
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 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 上改革之路。
山河恋
为了筹款创建越剧实验剧场 和越剧学校,袁雪芬、尹桂 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 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 演。演出的剧目是《山河 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 首场演出的时间是在1947的8 月19日。
越剧常见知识
越剧的角色行当
“二小”(小生、小旦) “三小”(小生、小旦、小丑)、 “四柱头” 六大类
越剧的角色地位
肩与牌
畚斗与百搭
越剧的流派
流派产生的条件: 越剧在四十年代进入[尺调腔]时期后,出
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她 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 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 的越剧流派。
越剧的起源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 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 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 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 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 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迄今有90多年历史
越剧的发展
1910年小歌班进入杭州。 1917年到达上海。 1920年起,演出用丝弦伴奏,因板胡定弦1—5两音,
越剧
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 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 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 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 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 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 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 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 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 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小生为竺素娥、屠杏花、李艳芳; 青年演员如筱丹桂、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
徐玉兰、范瑞娟、傅全香等,都已崭露头角。 主要编剧有樊篱、闻钟、胡知非、陶贤、刘涛
等
1942年10月,袁雪芬吸收新文艺工作者参加, 对越剧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革,被称为“新越 剧”。编导有于吟、韩义、蓝流、白涛、肖 章、吕仲、南薇、徐进等。
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 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 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 键。
越剧的流派-唱法
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 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 色以及 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 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 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
书生。朴实而不呆板,聪颖而不轻佻, 潇洒而不飘浮。尹桂芳音域不宽,唱 腔多在中音区运行,很少用高音;她 的鼻音较重,演唱时按“字重腔轻以 情带声”的原则把字音吐清而别具风 味,又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 变化表达人物感情的起伏。尹派特色 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 尹派传人有尹小芳、筱桂芳、宋普南、 赵志刚、茅威涛等等。
越剧的流派-尹派
代表作有《盘妻索妻》的“洞房”,《沙漠王子》的 “算命”,《浪荡子》的“叹钟点”等。
《盘妻索妻》选段--- 《洞房》 (王君安版)
《沙漠王子》选段--- 《算命》 (赵志刚)
越剧的流派-范派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 作为[弦下腔]的创始人之一,她的唱
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 成为显示流 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 范派的特点是朴素大方,稳健轩昂, 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 质,有阳刚之美。她的嗓音实,声宏 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 的男性美。
越剧的流派
流派分类的依据: 越剧流派是演员表演艺术的总体,它包括
剧目、唱、念、做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 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
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 突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 腔。
越剧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越剧的流派-曲调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 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 各自的基本风格 。
越剧十大名演员同台演出, 盛况空前,轰动了上海。 “越剧十姐妹”的称呼就是
从那个时候传开的。
山河恋
越剧十姐妹 1)陈艺 (浙江越剧团) 2)俞文娟(杭州越剧二团) 3)陈晓虹(杭州越剧团) 4)黄美菊(嵊州越剧团) 5)杨慧月(宁波小百花越剧团) 6)舒锦霞 (浙江越剧团) 7)王杭娟(杭州黄龙洞越剧团) 8)陈雪萍(杭州越剧团) 9)朱晓平(平阳越剧团) 10)赵海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
称〔正宫调〕。 20年代初,剧种被称为“绍兴文戏”。 1923年7月,在嵊县施家岙开办了第一个女班。 1925年坤伶施银花在琴师王春荣的合作下,产生了63
定弦的〔四工调〕,成为绍兴文戏时期的主腔。 30年代初,女班大批涌现。这时期,除男班、女班外,
还有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越剧的变革
1938年名伶姚水娟吸收文化人参与对越剧的变 革,称“改良文戏”。
越剧的流派-袁派
袁雪芬演过一百多出戏,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不同时代、 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例如,祝英台、崔莺莺、 祥林嫂、 花木兰、梁红玉、秋瑾等等。
《红楼梦》选段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找不到袁雪芬版的,这是颜佳)
《玉蜻蜓》选段--- 《认子》 (戚雅仙 毕春芳)
越剧的流派-尹派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 尹桂芳多扮演风流潇洒、文雅温柔的
越剧的流派-袁派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
她演出的多是善良、端庄而带悲剧 色彩的妇女形象,唱腔旋律淳朴而 委婉。袁雪芬的嗓子,音色 并不特 别亮,音域也不特别宽,她以真情 实感取胜,重视以情动人,唱腔的 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 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 如,韵味很浓。
袁派形成后,学袁派戏,唱袁派腔 的人愈来愈多,包括有成就的名演 员如戚雅仙、张云霞、 金采凤、吕 瑞英、筱月英、朱东韵等。
1944年9月起,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龙门大戏 院进行改革。此后,上海的主要越剧团都走 上改革之路。
山河恋
为了筹款创建越剧实验剧场 和越剧学校,袁雪芬、尹桂 芳、范瑞娟等十个年轻的越 剧演员,发起举行联合大义 演。演出的剧目是《山河 恋》,地点在黄金大戏院。 首场演出的时间是在1947的8 月19日。
越剧常见知识
越剧的角色行当
“二小”(小生、小旦) “三小”(小生、小旦、小丑)、 “四柱头” 六大类
越剧的角色地位
肩与牌
畚斗与百搭
越剧的流派
流派产生的条件: 越剧在四十年代进入[尺调腔]时期后,出
现了一批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著名演员。她 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 采众长,不断丰富越剧唱腔和表演程式,创造 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 的越剧流派。
越剧的起源
越剧诞生于1906年,时称“小歌班”。 其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艺 术——落地唱书。艺人基本上是半农半 艺的男性农民,曲调沿用唱书时的〔呤 哦调〕,以人声帮腔,无丝弦伴奏,剧 目多民间小戏,在浙东乡镇演出。
迄今有90多年历史
越剧的发展
1910年小歌班进入杭州。 1917年到达上海。 1920年起,演出用丝弦伴奏,因板胡定弦1—5两音,
越剧
越剧是中国汉族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是目前中国 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 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 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 派纷呈。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 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 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 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 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 基础,当为流传最广之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