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选评1

合集下载

2018福州高考质检作文题目及范文:惟诗惟文艳于秀于

2018福州高考质检作文题目及范文:惟诗惟文艳于秀于

2018福州高考质检作文题目及范文:惟诗惟文艳于秀于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福州高考质检作文题目及范文:惟诗惟文艳于秀于,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福州高考质检作文题目及范文:惟诗惟文艳于秀于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这给不爱背古诗文的高二学生小李带来了苦恼。

他想:已进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有用吗?高考中5分的占比,要花大量时间背诵《逍遥游》《离骚》《赤壁赋》等长篇诗文,值得吗?而对于从小喜爱古诗文的高一学生小华看来,这个是好机会。

她想借此创建“古诗文社”,与同学一道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又怕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业……该怎么办?请选择其中一位,针对他或她的苦恼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惟诗惟文艳于秀于皮日休于《目箴》一诗中有言:“惟诗美哉,艳于西子;惟文丽哉,秀于百卉。

”昔人已乘黄鹤去,但古诗文横亘千年,仍盘桓于世间,逡巡于时空,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近日来,国家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幅增加古诗文背诵篇目,正是昭示着世人古诗文的意义所在,更是在如晨鼓暮钟般告诫着世人——在一往无前之际,切勿将传统抛诸脑后。

或许有人会反驳,现如今已步入新时代,多背古诗文又有何用?相信有此般质疑的人不在少数。

诚然,泱泱中国的传统诗文于今世仍源远流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古诗文的文学气脉已日渐衰弱。

沐浴于欧风美雨的“洗礼”中,弦歌之声已寥寥,似不合时宜,但果真诗文的意义于当世已消失殆尽?非也!当今时代充斥着各色的文化,在此般异彩纷呈的浸淫,滋长的不是愈发充盈的精神感受,而是隐微空虚茫然甚至于浮躁的社会心境。

林清玄曾说:“站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人的内心才会澄明。

”社会越浮躁,越需要传统以诗化的形式潜入人心,春风化雨。

在古诗文的背后,是来龙去脉,是娓娓道来,是沧海桑田,是岁月绵延……如此种种,正构成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底色和根基。

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准考证号姓名(在此卷上答题无效)保密★启用前泉州市2018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做选做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芳与泽其杂糅兮,。

(屈原《离骚》)(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5),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鲁云谷传[明]张岱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

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

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

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

2018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和赏析

2018年高考作文优秀范文和赏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范文一解花语文/啊那是犹记得儿时岁月,不解花语,那花开得再美,再盛,我也仅仅觉得,这花开得美,开得盛。

看得高兴了,便做出辣手折枝的事情来,没有一丝不忍,也没有一丝愧疚。

那是因为,在我眼中,花,只是花。

渐渐的,我长大了,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再也不忍去折花。

我发现,花,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这门语言非常精妙,却并不精深。

说它精妙,是因为要用独特的方式与它交流,方能够领略到花语之美;说它不精深,是因为要听懂其实很简单,只要静静站在花前,用心去聆听,就能与它交流。

初春之际,一个个花骨朵挂在树梢,嫩嫩的,柔柔的,卷曲着身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在熹微的日光下,渐渐精神起来。

这个时候,它在告诉我,它好想绽放,它一定要成为最繁最盛的艳丽花朵。

到了仲春,花开得正盛,清香四溢,花团锦簇压满枝头,在灿烂的阳光下,嬉笑争春。

这个时候,它在充满自信地笑问我,它好看吗?直到暮春,数场春雨,几阵东风,于是红稀香少,绿肥红瘦,落花满地堆积,那香艳繁华终化作尘土,只有零星残红,瘪挂在枝头。

这个时候,它在啜泣,它在向我低声哭诉,告诉我青春已去,来日犹长,没有了最美的样子,终日何以为继?于是,我生出一阵伤春惜春的情感来。

现在,在我眼中的花,已经不是花了,它是我能够与之感同身受的伙伴。

它茁壮成长之时,我能感受到它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它青春靓丽之时,我能够感受到它欢喜昂扬的自信;它凋零衰败之时,我能够感受到它的伤怀悲哀。

有时候我在想,上天赐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或许一颗读懂万物之灵的慧心。

若想照见这颗慧心,便需留心身边的景致,去发现遗失在角落的美。

山涧静流,落花浮水,盈盈动人之美;清露晨流,隽红微润,楚楚可怜之美;漫天花雨,随风飘飞,清扬洒脱之美。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材料11.docx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作文材料11.docx

高三作文材料2018. 4.181.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2. “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

3. 幸福工程幸福工程,全称“幸福工程一一救助贫困母亲行动”,主要以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

宗旨:动员社会资源,关爱贫困母亲,提升发展能力,建设幸福家庭。

任务:帮助贫困母亲发展生产、勤劳致富;普及科学知识、转变思想观念;改善健康状况、提高身体素质。

简称“治穷、治愚、治病” O“治穷”(经济帮扶〉是幸福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也就是帮助贫困母亲通过劳动脱贫致富。

“治愚”(技能培训〉主要是兴办“母亲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由县级的畜牧、林业、科技一等部门共同配合向受助母亲传授各类种植、养殖和加工等一般性技术。

“治病”(健康扶助〉主要是利用该县的医疗、卫生、计生等现有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受助母亲提供健康普查服务,并兼治一般性常见妇科疾病。

运作模式:“幸福工程” “治穷”的模式是“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

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成本低、效益好、可持续的其它救助方式。

二、有关青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

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 “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 “人人创新”的新势态。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o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三、有关故乡原乡、原乡人和精神原乡▲ 1 •原乡:原指祖先居住过的地方,现在一般指传承着祖先的历史记忆和原味生态环境的故乡。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语文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语文试题

2018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小题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题。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人才培养水平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 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并明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❾凸显了党和政府对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希望 凸显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❽双一流❾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 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

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載体。

因此 一流的本科教育是流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 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流本科。

坚持❽本科为本❾是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纵观国外一流大学 普遍将本科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世纪之交 美国提出❽重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❾推动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 美国一些研究型大学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 斯坦福大学 年出台了《本科教育研究报告》 开启了斬一轮大规模本科教学改革。

国外高水平大学对本科教有的办学定位和做法 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 是造应新形势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从世界形勢看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 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进行 综合国力竞争越发激烈。

从我国改革发展形势看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中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❽一带一路❾战略以及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举措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动力转换、结构调整、方式转变、产业升级任务紧迫。

从教育对象特点看 后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❽原住民❾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与上一代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我们以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式、管理手段等 迫切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2018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范文:把握新时代,绽放在更大的舞台

2018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范文:把握新时代,绽放在更大的舞台

2018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范文:把握新时代,绽放在更大的舞台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8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范文:把握新时代,绽放在更大的舞台,更多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高考零分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范文:把握新时代,绽放在更大的舞台曹文轩曾说,人类对“家乡”总是有着某种猜忌与敌意。

我们留恋家的纯粹与美好,却无时无刻不想象着逃离。

大时代下,无数像我一样即将步入“历史的三峡”般的飞速变革着的社会的年轻人,将面临着去大城市抑或耕耘于故乡一隅的抉择。

而我以为,唯有在大城市发展人生,方能把握时代脉搏,去向更高远的天空和绚烂的舞台。

诚然,无人不说家乡好,“西风尽,季鹰归未?”张季鹰的莼鲈之思早已横亘绵长的历史岁月,幻化为中国的民族气质,上升为一种集体记忆或赫拉利所言的“共同想象”。

老家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没有功利、绩效的癫狂,没有是非诱惑的云诡波谲。

更何况老家能够陪伴家人,这对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人生的价值在于“绽放”于“起舞”,故乡是否能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平台呢?答案很多时候是否定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故乡缺乏大都会的国际视野与城市气息,无以为发展中的年轻人们提供更昂贵的社会资源与机会。

中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历史的巨变,变化之中,你需要知道你有什么,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王充所言:其见浅者见鲜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

泱泱中华,其道大光,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要能窥见时代的蛟龙,必须要有广博而发展的视野。

不仅如此,选择在大城市里发展,还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与社会献力。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大城市中,不论你是犹如牡丹的雍容绚烂,抑或如苔花一般卑微渺小,你总能觅见自己的一方田地,为时代的前进助力。

共享单车在大城市实现了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如今的外卖也正是扣住了城市之中快节奏生活的契机。

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查(3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

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

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

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

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

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

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

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

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

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

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

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

2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选评1.doc

2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选评1.doc

2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选评12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选评1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题目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

这些话语引人关注:1、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3、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4、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5、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

不少于800字。

总之,结合材料,谈感想体会,把道理讲透是关键。

以理服人,写出真请实感的文章才能算是好文章。

三是,写作过程必须注重关联性。

阐述农村政策好,可让青年大有作为的考生,一定要用点笔墨去阐明留恋大城市的弊端,写在大城市或农村或国外做出贡献和成绩的青年人必须饮水思源,不忘亲情,孝敬父母,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

总之,抓住论述的重点,并自然地联系到其他几位青年的想法,才是与原材料的最佳契合。

四是,集中笔墨写好家庭亲情和新时代价值取向的关系,是这次写作最理性的判断,也是拿高分的最佳思路。

不管你去哪个地方(城市或农村)发展创业,不管你是成功或暂时的失败,你都需要记住生你养你的家乡,父母。

这是新时代新青年的本色和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薛章辉点评:明确收信人,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从作文试题后的“完成写作任务”这一要求看,这道作文题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明确收信人。

收信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知名作家,也可以是赞成“保留”者,或赞成“拆除”的人。

二是适当对以上几种人的观点作对比分析。

比如“保留”者想留住历史遗迹,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不符合社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权衡之后亮出观点:历史与传统属于过去,为了将来,为了发展必须“拆除”,这也是顺应历史的需要。

三是必须集中笔墨写好“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选评1018年福建省高三质检作文题目春节期间,几个回到乡村的青年在闲聊。

这些话语引人关注:1、我喜欢上海,它有大都市气息。

2、我想把一家人接到城里生活,可老人家不愿意离开老家。

3、老家很漂亮,我想回来创业,还能陪家人。

4、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我不想去。

5、哥哥在国外,过年都没回来,父母一直念叨。

新时代发展快,作为“00后”,听到这些话材料,有什么感触?请根据其中两三条话,写一篇文章,表达人生愿景。

不少于800字。

作文总评:作文题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作文材料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青年认为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有发展前景,同学说家乡政策好,想回来投资。

这两位青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就业价值取向。

青年说爹妈很想念在国外的哥哥,青年说想把父母接到城市居往,这两位青年展现的家庭的亲情,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所以,如此切合新时代青年的思想的材料,考生容易产生写作共呜,容易激发写作欲望,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并加以分析整合是不容易偏题或离题的。

二是,写作过程必须阑述理由。

比如,新时代的青年为什么希望在新时代的大上海发展,因为大上海在新时代具有在经济,文化,科技等绪方面的活力,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创新变改的样板,青年人置身在新时代的大上海或北京,广州,深圳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同样,选择写第三位青年的想法,也必须讲清新时代的农村的新政策给青年提供广阔的天地的诸多道理。

至于选写家庭亲情的考生可以集中笔墨写中国传统美德体现在家庭关係,孝道的作用与意义。

总之,结合材料,谈感想体会,把道理讲透是关键。

以理服人,写出真请实感的文章才能算是好文章。

三是,写作过程必须注重关联性。

阐述农村政策好,可让青年大有作为的考生,一定要用点笔墨去阐明留恋大城市的弊端,写在大城市或农村或国外做出贡献和成绩的青年人必须饮水思源,不忘亲情,孝敬父母,才能成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

总之,抓住论述的重点,并自然地联系到其他几位青年的想法,才是与原材料的最佳契合。

四是,集中笔墨写好家庭亲情和新时代价值取向的关系,是这次写作最理性的判断,也是拿高分的最佳思路。

不管你去哪个地方(城市或农村)发展创业,不管你是成功或暂时的失败,你都需要记住生你养你的家乡,父母。

这是新时代新青年的本色和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薛章辉点评:明确收信人,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从作文试题后的“完成写作任务”这一要求看,这道作文题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明确收信人。

收信人可以是校长,也可以是知名作家,也可以是赞成“保留”者,或赞成“拆除”的人。

二是适当对以上几种人的观点作对比分析。

比如“保留”者想留住历史遗迹,其用心可以理解,但不符合社全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权衡之后亮出观点:历史与传统属于过去,为了将来,为了发展必须“拆除”,这也是顺应历史的需要。

三是必须集中笔墨写好“为什么”。

赞成也好,反对也好,必须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地阐明问题。

赞成“拆除”,可以从以下几点作分析:1、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时代的需要,“不破不立”,一味抱着历史旧帐,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这方面应着重阐述,事例也多)。

2、“拆”与“留”并不矛盾。

“新”与“旧”,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的“新”将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变“旧”,必须割爰。

必须辨证看问题。

它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

3、“新“和“旧”完全可以处理好,那如何处理“新”和“旧”的关系呢?可将对历史作出贡献的旧楼进行摄影,录像,制作模型等遗产留给后人。

总之,赞成或反对都必须将理由讲透。

此外,写作时还应当注重书信行款格式,写信人应按作文题要求署名,不可透露个人信息。

囿于篇幅反对拆除的理由,恕不赘述。

【王清铭的题意分析】2018年福建省质检卷作文采用材料作文题型。

命题对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编写,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

材料内容真实具体,反映了鲜活的时代生活,情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点。

命题立意高远,体现了素养考查与教育价值的高度统一。

试题的素材、内容、情境和任务要求,反映了新时代大发展的风貌,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本题以春节期间回到乡村的青年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设计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在作文要求中,“以其中两三条话语为基础”“表达你的人生愿景”是本题命题的核心,前者体现了限制性,后者体现了开放性,两者既是明确的指令,也是思考的旨归。

试题鼓励且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并勇敢面对有价值的、真实的人生问题,思考、规划自己的人生,表达自己的人生愿景。

材料中给出了五条话语,牵涉的面较宽,反映的问题较为复杂。

既有明确的关涉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的意涵,也有尚待发现和确定的关涉政策与创业、机遇与挑战、亲情与事业、城乡教育、生活习惯、环境融入等诸多问题,它们的内部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

“以其中两三条话语为基础确定立意”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欲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对学生而言,“选择两三条话语”相对容易,这保证了“人人有话可说”,而关联这两三条话语并就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形成立意,则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体现了“有一定的区分度”测试要求。

面对“表达你的人生愿景”,学生可写的很多;但材料列出了五条话语,为学生写作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这些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回乡青年的一些感触、看法和心声,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生活状态与理想追求,也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也是高中生在不久的将来需要面对的,它容易引发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的思考。

可以说,本题立意空间十分广阔,力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足够的写作空间,不仅考虑到不同层次和生活地域的学生,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写作优势,有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查。

福州一中远方不远,乡愁不断文/陈若瑶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人不是只有一个圆心的圆,而是有两个焦点的椭圆,事物是一个点,思想是另一个点。

”作为“00后”的一员,站在新时代的路口,远方的城市与生活是我们追求的事物,而乡愁则是我们思想的脊梁。

远方不远,乡愁不断。

在追求远方和留住乡愁之间,应当有一个平衡点,兼顾二者方能走得更远。

许多人喜欢大城市的国际视野和现代都市气息,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生活。

大城市常常与“远方”和“梦想”一类的词联系在一起,既因为那里有大量市场与机遇,也因为人们对更为现代的、充满科技感的生活满怀向往。

然而,尽管大众传媒给城市生活以鲜活的“包装”,但是城市生活的压力不容小觑,离乡背井的追梦者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格格不入,既因竞争压力身心俱疲,又不肯放弃现有的生活。

这就是我们需要乡愁的原因。

席琳·迪翁曾说:“生活就像一把梯子,人们以为我在向上爬,但其实我在一步步向下走,走回我的根。

”乡愁使我们的根扎得更深,汲取乡音乡情、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长成一棵树,因为有所牵挂所以更加坚强。

乡愁的含义是多元的,它不仅使你负担责任,也使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最质朴的人情温暖,从而在追逐远方时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因过度的拼搏失去生命的质量——不论成败,总有人等你回家。

事实上,远方没有那么远,故乡与大城市的生活中未必有很大的隔阂。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与城市化的深入,城乡二元结构已逐渐被打破,乡村振兴的大量机遇形成了一股“拉力”,让年轻人也愿意回到乡村发展。

在诸多政策支持下,人们突然发现,远方的梦想何必远行千里才能实现?将才能投入于家乡的建设,未尝不是一种兼顾梦想和家人的良策。

作为“00后”,我们用开阔的视野寻找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许我们向往城市的繁华生机,但我愿点一盏牵挂的心灯,让乡愁滋养我的精神力量,远方再远,也不会远离心中的家。

折一只纸船,漂过漫长的追梦之途,寄一封家书,将乡愁久久珍藏。

【名师点评】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王兆芳老师:审题上,新时代、00后、城市、乡愁、梦想等要素自然糅合呈现;立论上,找到了“远方”与“乡愁”的结合点,并发现了二者的共通处,有过人之处;材料丰富,衔接自然,语言规范且有文采,题目、开头、结尾都有亮点,好文。

分割线箭头动态福州三中守好乡愁才能留住根文/张子楠年轻一代对大都市的向往与老一辈人对家乡的依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连接城乡的无形纽带。

然而,这样的纽带却在时代发展之中趋向脆弱与不平衡。

作为00后,我觉得将守护好城乡纽带写入人生愿景是极为必要的。

纽带的愈发脆弱来自两个方面的力量。

一方面,它连接着城市。

在城市不断外延扩张的今天,城市也为自己贴上诸如“先进”“时尚”“流行”等标签,吸引着一批批——尤其是年轻人的驻足与扎根。

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与庞大人口带来的劳动力红利,将这一端的纽带系得愈发牢固。

我们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但我们别忘了,另一端,还系着乡土。

人口涌进城市必然带来乡村的劳动力流失,也动摇了这一端的纽带强度。

可正如“爸妈不愿离开故乡”这样的话,乡土承载了从前数代人的心理依赖。

再者,从小农经济时代蹒跚而来的中国社会,必然为乡村的土地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财富与历史积淀。

更何况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所谓的“城市人”,一定是扎根在乡土的。

我们的祖辈都是从乡土而来,乡土藏着我们的根。

所以,乡土这一端的纽带,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象征着精神的乡土纽带,却在象征着物质的城市纽带前屡屡“败阵”,让我不得不担忧:唯物质主义正在毁掉乡土。

当然,追求物质是无可非议,但若是把物质当成第一要义,政府为了政绩不断扩建,企业为了利益铲平乡村,居民为了利益出走乡土……这个社会长此以往,虽然富有了,但也不过是精致的空壳罢了。

所以,守护好城乡纽带,在当下的要义,已成为了守护乡愁,守护乡土。

这样的乡土,并非指的仅是“依依墟里烟”的乡村,而是在不断发展之中每个人内心坚守的本真,也就是我们的根。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其实,每一种社会都是乡土性的,都离不开最初的精神扎根之地。

守护好乡愁,不仅仅是为我们上一代人留下寄托,更是在留存这个社会的气质。

而作为00后,要拥有守护乡愁的担当与勇气。

如梁启超式的“少年中国”,鲁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李贺式的“少年心事当拏云”。

我们不应把乡愁看成是上一代人的责任,而应把握住此般难得的年轻,为我们的社会留住根,守好根。

“文化是人为的,更是人的”,乡愁在过去千百年风霜中,经由一代代劳动者创造出来,如今,它必能为“乡土性”的中国社会增添几分华夏气息的精神气质,为我们指引归去的方向。

【名师点评】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钟俏丽老师:文章围绕材料的核心任务,开篇即开宗明义的点明,自己的人生愿景在于“守护好城乡纽带”。

这一愿景的提出,是基于对第一则和第五则材料的分析,是基于大发展的新时代出现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而00后的年轻人又更愿意在大城市扎根的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