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点穴及中药贴敷治疗腰三横突综合症

合集下载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疗效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的疗效研究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9期在临床中,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而言,早期患者会出现膝关节酸软与疼痛等,而关节运动有所受限、膝内外翻畸形均为晚期会出现的有关症状与表现,会对患者平时生活甚至身心健康带来十分不利影响[1]。

临床中大多应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以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治疗,但是患者具有十分剧烈的疼痛,且较易引发各类不良反应[2]。

近几年,推拿联合中药外敷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更为理想的效果[3]。

本研究特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探究推拿联合中药外敷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

对照组男12例,女32例;年龄47~71岁,平均(59.80±8.77)岁。

观察组男13例,女31例;年龄48~70岁,平均(59.26±9.37)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在进行治疗期间,辅助患者处在仰卧位下,对其实施膝关节穿刺有关的操作(遵照无菌操作的各项规定),穿刺位置明确处于髌骨内外下缘的凹陷位置,由关节腔中进入后,全方位地抽出腔内积液,借助2.5mL 的透明质酸钠进行注入,在结束后,告诉患者多次对膝关节进行屈伸,1次/周,共实施2周治疗。

⑵观察组施予推拿联合中药外敷:①推拿:辅助患者处在俯卧位下,先对其腰大肌、腰三横突进行按揉,借助滚法在膝关节后侧肌群对髂胫束实施弹拨,对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各个起止点实施点按;接着,辅助患者处在仰卧位下,对其小腿胫前肌、大腿肌肉实施放松。

先对膝关节周围组织实施放松,再开展:a.提拿法:医生一手对大腿进行固定,另外一手进行屈腕,把拇指、其他指头对四髌骨内缘、外缘进行捏压。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原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显臣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牙痛、肋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即愈,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显效或治愈。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用之者神,得之者秘,社会上掌握此技的医家并不多见,今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推而广之。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穴位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穴、合谷穴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也治头痛、牙痛、腰脊痛,。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主治: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疼痛。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经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痫不醒人事,臂肘拘急,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昏仆不能言语,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手足麻痹,牙痛,头痛,伤寒感冒。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松握拳为度。

以上三穴,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证,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臂、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以及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疗效甚为理想,往往拔针而愈。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经线上,在第四、五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经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单刺此穴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足心痛麻,内外踝的疼痛肿胀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完整版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完整版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穴位贴敷适应症及取穴
一、适应症:颈椎病、背肌纤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纤维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肩周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1、颈椎病:
(1)神经根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曲池(患侧)、外关(患侧)、脾俞、肾俞、足三里
椎动脉型:大椎、C4、C5、C6夹脊(患侧患椎)、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2、背肌纤维炎:
T3、T5、T7夹脊(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
3、腰椎间盘突出症:
脾俞、肾俞、大肠俞、次髎、承山、足三里
4、腰肌纤维炎
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患侧)、至阳、天宗、脾俞、肾俞、足三里5、膝骨关节炎: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6、髌骨软化症
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脾俞、肾俞、足三里
7、肩周炎: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8、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大椎、脾俞、肾俞、肩髃、阿是、天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

(2)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

(3)一侧或双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

(4)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腰肌板硬,转摇不能,动则痛甚。

舌质暗红,脉弦紧。

2.风寒阻络证:腰部冷痛,转侧俯仰不利,腰肌硬实,遇寒痛增,得温痛缓。

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紧。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阴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

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痛日久,酸软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腰肌萎软,喜按喜揉。

偏阳虚者面色无华,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推拿治疗1.治则: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活血止痛。

2.取穴:肾俞、志室、阿是穴、委中、五枢、维道、冲门穴等。

3.手法:按法、扌衮法、揉法、点拨法、腰椎整复法及腰部被动活动。

4.操作步骤:(1)扌衮揉放松腰脊法:患者俯卧位,先用按法、揉法或扌衮法在患处周围及腰部疼痛部位施术,手法施力由轻到重。

对急性发作,不能忍受按压者可直接施用点按、点拨法。

(2)点拨穴位通经法:用拇指在肾俞、志室、委中等穴施用点按、点拨法,以疏通经脉,达到止痛之目的。

(3)腰部点拨解痉法:用拇指在腰部软组织痉挛处施以点按、点拨法,可在第三腰椎横突端部及阿是穴处进行点拨,以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

(4)屈髋屈膝牵拉法:患者仰卧位,用双手扶住膝部做屈膝屈髋被动活动3~5次。

(5)髂前点拨理筋法:患者仰卧位,用四指并排点拨髂前、腹股沟处的髂腰肌,点按五枢、维道穴及冲门穴。

(二)针灸治疗选用第三腰椎横突端或横突下,深度为6~8cm,行提插捻转手法1~2分钟,然后向一个方向大幅度捻转至滞针为度,再以电针治疗仪作电疗刺激,配穴人中(平补平泻),命门(补),委中(双、泻、放血),太溪(双补)等,主穴配穴均每10分钟行手法1次,并留针40分钟,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按摩方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按摩方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按摩方法
本病较为常见。

积累性劳损,外伤是主要致病原因。

由于第三腰椎横突在腰椎中最长, 易出现劳损, 易受外伤,进而出现无菌性炎症、局部水肿、组织变性、粘连等。

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单侧患病者多见,体力劳动者易患此病。

患者第三腰椎横突处疼痛,局部可能出现肿胀。

患侧臀部疼痛,也可出现大腿痛、腰部运动障碍, 以向健侧的侧屈运动障碍最为明显。

1. 方法与步骤见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推拿按摩
(1)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左侧, 以右手掌根在患
者腰部患处掌根揉治疗第三腰椎横突外缘处3~ 5 分钟, 力量以轻柔
为宜,见本图(1) 。

(2)术者以双手食、中、无名指指端为着力点按揉患者腰椎棘突3~ 5 分钟, 以患处为重点,见本图(2) 。

(3)术者用拇指按揉患者的居髎及环跳穴。

每个穴位处各持续治疗
1~ 3 分钟,见本图(3) 。

(4)术者以拇指揉腿患者伏兔、委中、承山穴, 持续治疗3~ 5 分钟,见本图(4) 。

2. 注意事项(1)此症临床多
见痛点确定,应先确诊后再行以上治疗。

(2)治疗需持续进行,发病及治疗期间, 以休息为主。

(3)治疗过程中手法力度宜刚柔相济, 不要用力过大,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也不能轻而无效。

(4)应加强局部保暖,佩戴合适护腰,保护腰部不受损伤。

单纯汉章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单纯汉章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症状。
验阳性 ; ( 5 )弯 腰鞠 躬时腰部疼 痛加重 ,即鞠 躬试 验 阳性 ; ( 6 ) 常规进行 x线 检查 ,排除腰部其 他疾病 …。 1 . 3 治疗方法 ( 1 )患者 俯卧 于治疗床上 ,根 据患者 髂脊
最高点定出腰四棘突 ,再 向上移一个棘突 即腰三棘突 ,根据腰 三棘突旁开 4 c m左右 找到腰 三横突尖 的位 置 ,找 到 明显 疼痛 点并做标记 ; ( 2 )局 部常规 碘伏 消毒 ,酒 精脱 碘 ,铺洞 巾, 用汉章 4号一次 性无菌 针刀 ( 北京华 夏针刀 医疗 器械厂 ) 于 标记处进针刀 ,刀 口线应 与脊柱平行 ,针刀进至腰三横 突的尖 端 ,并抵住 尖端 ,此 时针刀应紧贴横突尖端进行纵行铲剥 3~ 5下 ,在横向纵切 1 —2下 即可 出针 ;( 3 ) 出针后 无菌纱布 按 压针孔片刻 ,用 无菌创可贴覆 盖 ,1 周 治疗 1次 ,2次为 1 疗 程 ,一般 1个疗 程 ,6个月后随访评定疗效 。 1 .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 :经治疗 ,症状完全 消除 ,恢复 工
小针刀是 由金属材料做成 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 的一种针 灸用具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 闭合性松解术 。治疗时切 口小 ,不用缝合 ,对人体组织 的损伤 也小 ,且不易 引起感染 ,无不 良反应 ,患者也无明显痛苦和恐 惧感 ,术后无需休息 ,疗效 显著 ,时 间短 ,费用低 ,患者易于 接受 。当局部 柔软组 织受 到损 伤 时 ,人体 就会产 生保护 性反 应 ,局部的肌 肉就会紧张收缩 ,肌 肉的强烈收缩就会使局部的 血液循环不畅或者受阻 ] ,局部 缺氧状态会 使代谢产物堆 积 , 产生无菌性炎症 ,并且挤压 局部 的神经末梢 ,神经卡压腰痛 出 现 ,那么所有问题 的关键就在于腰 三横突 的特殊位置 ,因此在 治疗过程 中腰三横 突尖端的定位 非常重要 ,也是治疗的关键所 在 。小针刀进行局部松解可疏通 阻滞 ,流 畅气血 ,剖开韧性结 节 ,镇痉止痛 ,松解粘连组织 ,解除神经卡压状态 ,使肌肉韧

神奇指压疗法

神奇指压疗法
31.溃疡性结肠炎
32.胃下垂
33.胃弱症
34.慢性胃炎
35.十二指肠炎
36.肾绞痛
37.肠痉挛
38.肠粘连
39.胆绞痛40.腹痛
41.腹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2.尿潴留
43.遗精
44.阳痿
45.便秘
46.牙痛
47.耳聋
48.耳鸣
49.耳胀耳闭
50.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51.视疲劳
52.弱视
53.近视
54.单纯性鼻炎
55.急性喉炎
(3)术者的双手要保持清洁。治疗两位病人之间应清洁双手,防止交叉感染,传播疾病。在冬季术者应先暖手再治疗。
(4)术者应是健康者.否则会成为传染源或是某些疾病的传播途径。指压疗法的房间应保持清洁.空气流通,特别是在夏季更应如此。冬季室内应保持一定温度,防止病人感冒发生。
(5)精神极度紧张或过度疲劳的人,应在消除紧张或恢复疲劳之后,再接受指压治疗或保健。
7.郁证
8.头痛
9.丛集性头痛
10.血管性头痛
11.单纯性头痛
12.肌肉紧张性头痛
13.偏头痛
14.眩晕
15.失眠
16.糖尿病
17.咳嗽
18.食管性嗳气
19.支气管哮喘
20.呃逆
21.梅核气
22.胁痛
23.晕厥
24.高血压
25.心律失常
26.心绞痛
27.五更腹泻
28.胃脘痛
29.胃肠气胀症
30.胃肠神经官能症
110.斜方肌损伤
111.腓总神经损伤
112.肋软骨炎
113.股外侧皮神经炎
114.前列腺肥大
115.慢性前列腺炎

熨敷中药疗法

熨敷中药疗法

穴位贴敷技术操作规范一、定义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适应症颈椎病,腰椎病,肩关节周围炎,退行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足底痛,阳痿,痛经。

、穴位的选择: 颈椎病(痹证)主穴: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配穴:肩井、肩髃、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后溪、百会落枕(痹证、项强)主穴:风池、大椎、阿是穴、后溪、悬钟;配穴:落枕 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外关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主穴:肩髃、肩贞、臂臑、肩髎、 阿是穴;配穴: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臑俞肱骨外上髁炎(肘痛、肘劳、伤筋)主穴:阿是穴;配穴:曲池、手三里 急性腰扭伤(闪腰)主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配穴:后溪、 委中、腰痛(手针)、人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腰痛)主穴:相应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 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中、昆仑、阿是穴(压痛点) ;配穴:腰阳关、 志室、殷门、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命门、 足底痛(跟痛)主穴:阿是穴(压痛点) 仆参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历节风)主穴: 命门、曲池、外关、足三里;配穴:肩髃、肩髎、尺泽、少海、阳溪、阳谷、阳 池、大陵、八邪、四缝、环跳、 仑、八风、 阳痿(阴痿)主穴:关元、 足三里、命门、中极、膀胱俞、 痛经(少腹痛) 主穴: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次髎; 配穴: 水 道, 大赫,地机, 太冲, 归来, 脾俞, 血诲, 肝俞,肾俞, 命门每次取穴 4-6 个。

四、药物的选择1 基础方:川乌、草乌、芒硝、生栀子、生大黄、冰片、葛根、赤芍、丹皮、延 胡索2 血瘀为主者:加当归、红花、川芎 3风湿为主者:加威灵仙、羌活、白芷 4 脾肾阳虚者:加川椒、肉桂 根据中医的辩证,属血瘀者 1+2,属风湿者 1+3,属脾肾阳虚者 1+4,五、操作步骤1、药物制备及准备:1)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 专用制剂室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 身体 基 本 情 况 较 好 , 够 耐 受 治 疗 , 线 片 未 见 肿 瘤 、 核 能 x 结
等 疾 病 引 起 的 骨 组 织 破 坏 , 配合 治疗 2 以 上者 ; 能 周 14 排除标准 : 妇 , 椎 问盘突 出, 湿性 疾病 , 瘤 , 核, . 孕 腰 风 肿 结
l 临床 资 料
3 2 疗 效评 定 结 果 . 本 组 ¨6例 为 随 访 成 功 患 者 , 6 1 在 ~ O个 月 之 后 得 到 随 访 。 结 果 : : 7 , 6 . 8 ; : 6例 , 2 . 1 ; :1 优 7 例 占 6 3 良 2 占 2 4 差 3例 ,
压 , 肤 洁 弹 力胶 布 固 定药 物 。 以
3 结 果
3 1 疗 效 标 准 . 优 : 3 突 处 无 压 痛 , 三 横 突 处 软 组 织 瘢 痕 明 显 软 化 腰 横 腰 或 消 失 ; 部 无 活 动 痛 疼 , 姿 持 续 时 间 大 于 3 ; : 3横 突 腰 坐 h 良 腰
①腰 部 疼 痛 , 腰 3横 突 局 部 压 痛 为 主 ; 活 动 后 及 久 坐 以 ②
疼痛 加重 , 床 休 息 后 明 显 减 轻 ; 疼 痛 可 引 起 局 部 肌 肉 疼 痛 , 卧 ③
可放 射 到 腹 部 、 部 ; 腰 3横 突 处 可 触 及 较 硬 的 软 组 织 瘢 痕 臀 ④ 块 , 拨试 验 阳性 ; 鞠 躬 试 验 阳性 。 弹 ⑤ 1 3 纳 入标 准 : 以 上 内 容 的 前 3项 可 确 诊 , 龄 在 2 ~ 5 . 有 年 2 5
[] 王澍寰, 2 王福 权 , 国威 , .临 床 骨 科 学 [ . 海 : 海 科 学 技 荣 等 M] 上 上
术 出 版社 , 0 5 5 6 5 6 2 0 :3 —3 .
[] 贾 连 顺 , 家 顺 . 柱 外 科 『 手 册 E ] 上 海 : 二 军 医 大 学 出 3 李 脊 临床 M . 第
1 1 一 般 资 料 . 本 组 1 6例 , 7 例 , 4 例 。年 龄 2 ~5 岁 , 均 年 龄 1 男 1 女 5 2 5 平
3 6岁 。病 程 为 3个 月 ~ 1 0年 , 均 4 平 7月 。 左侧 2 7例 , 侧 6 右 9
例, 侧 2 双 O例 。
1 2 症 状 体 征 .
深 圳平 乐 骨 伤 科 医 院 ( 东 深 圳 ,0 0 0 广 581 )
渗 出 、 连 及 瘢 痕 ) 形 成 , 现 为 局 部 压 痛 喜 按 、 纤 维 痉 挛 粘 而 表 肌 形 成 条 索或 痛性 结 节 | 等 症 状 。生 活 中 多 因 久 坐 劳 损 、 3 2 腰 横
突 的肌 止点 反 复 牵拉 ; 长 久 步 行 而 腰 3横 突 周 围 有 大 量 的肌 或 肉分 布 [ , 肉舒 缩 运 动 摩 擦 骨 突 ; 或 腰 肌 扭 伤 , 3横 突 肌 。 肌 甚 腰 止部损伤 。 本 研 究 采 用 以手 指 点 穴及 中 药 贴 敷 治 疗 腰 3横 突 综 合 症 , 其 中手 指 点 穴 , 第 三 横 突 处 ( 选 阿是 穴 ) 主 , 次 为 腰 部 1 2 为 其 ~ 、
气海 俞 、 肠 俞 及 第 3横 突 骨 突 处 ; 大 中药 选 用 麝 香 1 、 片 1 、 g 冰 g 西红 花 1 、血 竭 5 g等 研 制 成 粉 状 , 量 成 药 置 于 棉 片 , g 0 适 以 7 酒 精 0 5 浸 润 药 粉 后 贴 敷 腰 3横 突 处 , 用 纱 ( 当 于三 焦 腧 、 腧 , 海 腧 ; 穴 力 度 ~3 3 腰 相 肾 气 点
宜 适 中 , 和 、 达 ) 以 通 利 经 脉 ; 药 麝 香 、 红 花 等 贴 敷 以 柔 透 , 中 西 活 血 化 瘀 , 化 瘢 痕 。贴 敷 时 , 次 2穴 , 压 痛 比 较 明显 的 两 软 每 选 处穴位或“ 阿是 穴 ” 选 穴 要 交 互 为 用 , 度 用 药 , 敷 时 间 2 , 适 贴 ~ 3 , 免过 度 贴 敷 形 成 皮 炎 ; 医 “ 证 ” 为 , 病 为 腰 痛 , h避 中 辨 认 此 证 属 肾 虚 , 病 。 , 病 多 瘀 , 则 从 虚 从 瘀 , 平 时 应 注 意 避 久 肾虚 久 治 故 免 劳损 , 畅 气 血 。从 以上 点 穴 配 合 中 药 贴 敷 治 疗 腰 三 横 突 综 通 合 征 的 临床 观察 发现 , 疗 法 方 法 简 单 , 效 确 切 , 一 种 安 全 此 疗 是 可 靠 的治 疗 方 法 。 参 考 文 献
占 1 . 1 ; 有 效 率 为 8 . 9 .1 1 2 总 8 7 3例 患 者 效 果 较 差 者 , 选 经
用 针 刀 治 疗 后 症 状 明显 好 转 。
4 讨 论
腰 3 突综 合征 为第 3腰 椎 横 突 发 生 炎 症 之 后 出 现 的 一 系 横 列 症 状 , 床 以腰 痛 及 腰 3 突 压 痛 为 主 要 特 征 。中 医认 为 属 临 横 “ 痛 ” 筋 伤 ” 畴 , 与 ’ 、 滞 有 关 。本 病 因急 慢 性 损 伤 , 腰 “ 范 此 肾虚 瘀 导 致腰 3 突 及 其 周 围 的 肌 肉 、 膜 出现 炎 性 反 应 ( 织 肿 胀 、 横 筋 组
[ ] 郭 春 园 . 医 正 骨 从 新 [ . 京 : 经 贸 大 学 出 版 社 , 0 1 1 世 M] 北 酋都 20 :
1 11 . 2 — 21
感染 , 脏病 , 心 高血 压 , 尿 病 , 神 性 疾 病 , 能 完 成 2周 治 疗 糖 精 未
者。
2 方 法
手指 点 穴 为正 痛 觅 痛 按 法… , 择 “ 是 ” , 焦 俞 肾俞 选 阿 穴 三
中 国中 医 骨 伤科 杂 志 2 1 年 1月 第 1 01 9卷 第 l 期
37

I 报道 ・ 临床
手 指 点 穴 及 中药 贴 敷 治 疗 腰 三 横 突综 合 症
郭 建峰
[ 键 词 ] 腰 三横 突 ; 指 点 穴 ; 药 贴敷 关 手 中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3 6 15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 0—2 5 2 1 )l0 3 —l 文 0 50 0 (0 10 一0 70
版 社 ,9 8 4 04 0 19 :7 7 .
( 稿 日 期 : 0 0 0 — 5 收 2 1—81 )
压痛不明显 , 局 部 软组 织瘢 痕 有 软化 , 部 活动 疼 痛轻 微 ; 或 腰
差 : 3横 突 处 压 痛 及 局 部 软 组 织 瘢 痕 无 改 善 , 部 活 动 疼 痛 腰 腰 明 显 , 疗 前 后 对 比症 状 体 征 无 明显 改 变 。 治
腰 三 横 突综 合 症 是 临 床 常 见 病 , 以腰 痛 为 主 , 3腰 椎 横 第 突处 局 限性 压 痛 为 特 征 , l 多 用手 法推 拿 、 灸 , 闭治 疗 , 临床 针 封 针 刀治 疗 。手 法 推 拿 、 灸 效 果 常 不 理 想 , 闭 治 疗 很 多 患 者 针 封 不愿选择 , 刀属于侵 入性 治疗又 有很 多患 者恐 惧不 愿接 受。 针 自 2 0 年 3月 ~2 0 06 0 8年 6月 应 用 手 指 点 穴 及 中 药 贴 敷 治 疗 腰 三横突综合症临床效果满意 , 现报 告 如 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