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第二版课程设计

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第二版课程设计前言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课程是化学工程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将介绍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第二版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目的、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课程设计目的本次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第二版课程设计的目的是:1.加深学生对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其与化学工程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联系。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第二版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应用–酶动力学理论及关键参数的计算–代谢途径和能量产生机制–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2.反应器的类型及应用–反应器的种类和结构–不同反应器的应用及特点–反应器设计案例分析3.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实验的设计与方案制定–实验的操作过程与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巧以上内容将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授,并由学生自主小组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和分析。
教学方法本次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第二版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教师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2.实践操作:学生将自主分组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讨论互动:教师将相关案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将通过团队合作和课堂互动的方式深入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评估方式本次生化反应动力学与反应器第二版课程设计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占总评成绩的50%。
2.课堂互动表现:学生在授课和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课堂互动表现占总评成绩的20%。
第5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其中 tb 是间歇反应所需辅助时间, V0 =
5、对于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来说,有四个特点:输入流量与输出流量 相等;反应器体积不变;反应器内物料混合达到最大;出口处浓度等于反应器内 浓度。
38
生物反应工程习题精解
第五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6、在 CSTR 中进行的酶反应过程,其反应的平均停留时间由反应流量和反应器 体积决定,而反应转化率由平均停留时间和反应动力学方程决定,因此,在反应
1 ;当固定化酶颗 1− X S
1 。 1− X S
14、在 CPFR 中进行细胞培养需要不断向反应器中接种,一般有两种方式:加循 环和与 CSTR 相串连。这两种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易造成染菌现象,因此使 用较少。
(1)从通用的 15、CSTR 与 CPFR 的酶反应比较而言,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计算公式上有区别; (2)在反应器内的浓度分布上有区别,CSTR 反应器中浓度 对时间、空间均无变化,而 CPFR 中浓度对时间无变化,对空间有变化。当存在 有底物抑制时应采用 CSTR,当存在有产物抑制时应采用 CPFR; (3)要达到同 样的转化率,CSTR 所需要的反应器体积要大于 CPFR 的反应器体积。在同样体 积反应器里,CSTR 所需要的酶量要大于 CPFR 的酶量。 半连续半间歇操作反应器主要是针对生化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抑制现象而使用 16、 的,当存在有底物抑制时,为了使反应器内底物浓度较低,需要采用流加操作来 实现。当存在有产物抑制时,为了使反应器内产物浓度较低,需要采用反应与分
9、当 CSTR 带有外循环时,存在有 D =
39
KS ) ,使得反应器单位时间 K S + CS0
µ
生物反应工程习题精解
化学反应器及其设计

化学反应器及其设计化学反应器是化学反应中最常用的设备,它可以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知识,将原料转化为产品。
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对于化学反应的效果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反应器设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化学反应器的分类化学反应器根据反应方式可以分为批式反应器、连续式反应器和半连续式反应器三类。
1. 批式反应器:批式反应器是一种反应物一次输入,产物一次收集的反应器。
反应器内物料的状况可以随时调整,反应的进程可以根据需要中断或继续。
批式反应器在生产时间较短、生产量较小、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广泛应用。
2. 连续式反应器:连续式反应器是一种通过连续投入反应物和连续采出产物,保持反应器内反应物数量不变的反应器。
连续式反应器具有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3. 半连续式反应器:半连续式反应器是一种介于批式反应器和连续式反应器之间的反应器。
该类型反应器在生产时间中途可以更换反应物或生产产物,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生产。
二、化学反应器的设计要素化学反应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和反应工程等方面。
1. 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器内的流体动力学和热传输过程是设计反应器的重要因素。
流体力学包括流体的流动状态和流动速度,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反应器内的混合程度和传质效率。
2. 传热传质:传热传质也是化学反应器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传热传质包括热、物质的扩散和对流等过程。
这些过程对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和反应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反应工程:反应工程是化学反应器设计的核心内容。
要实现高效的反应,需要对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反应物质的基本性质,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反应路径等。
三、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原则化学反应器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反应类型和反应物质也有着不同的需求。
下面介绍几个设计反应器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1. 反应器设计应该优先考虑反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反应过程中注意控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条件,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生化反应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生化反应的特性和规律。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生化反应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酶促反应、非酶促反应等。
本实验选取了以下几种生化反应进行探究:1. 酶促反应:以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例,研究酶促反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 非酶促反应:以蛋白质变性为例,研究非酶促反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淀粉酶- 淀粉- 碘液- 氢氧化钠- 蛋白质溶液- 乙醇- 硫酸铜- 水浴锅- 试管- 移液枪- 滴管- 研钵- 研杵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酶标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天平- 移液枪- 试管架- 移液器四、实验方法1. 酶促反应实验:(1)将淀粉酶与淀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
(2)取一定量的反应液,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以未加淀粉酶的反应液为对照组,分析酶促反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 非酶促反应实验:(1)将蛋白质溶液与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2)将混合液加入乙醇,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3)将沉淀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以未加氢氧化钠的反应液为对照组,分析非酶促反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酶促反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加入淀粉酶的反应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淀粉被水解。
在对照组中,未加淀粉酶的反应液颜色未发生变化。
这说明淀粉酶具有催化淀粉水解的作用。
2. 非酶促反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加入氢氧化钠的反应液颜色逐渐变深,说明蛋白质发生变性。
在对照组中,未加氢氧化钠的反应液颜色未发生变化。
这说明氢氧化钠可以导致蛋白质变性。
六、实验结论1. 酶促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性等特点,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
2. 非酶促反应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蛋白质变性等。
第五章 间歇式操作反应器

积 体细 系胞 内质 累量 细 进胞 入质 体量 系 离细开胞体质系量 长 体细 系胞 内质 生量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2
第5章 生化反应器设计与分析>>5.1生化反应器设计概论
2、能量衡算式
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
输入体系 输出体系 内的反应 体系内积
5.1.2 生化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程
反应器计算的基本内容 ➢ 选择合适的反应器型式
根据生物催化剂和生物反应动力学特性,如反应过程的浓 度效应、温度效 应及反应的热效应,结合反应器的流动特征 和传递特性,如反应器的返混程度,选择合适的反应器,以满 足反应过程的需要,使反应结果最优。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生化工程电子教案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第5章 间歇式操作反应器
生化反应器设计概论 间歇式操作反应器的设计(BSTR) 反应过程的流体力学 氧的传递特性 机械搅拌反应器的结构与计算 反应过程的传热特性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2
第5章 间歇式操作反应器>>5.1生化反应器设计概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2
第5章 间歇式操作反应器>>5.1生化反应器设计概论
常见反应器类型
Batch operation
Continuous
Multi-cascade reactor Packed bed
Cycle immobilized bed
Piping immobilized bed
一、BSTR的反应时间
对上式积分,
B.C. t=0,CS=CS0 , t=tr,CS=CS ,
化学反应器设计原理

化学反应器设计原理化学反应器是化学工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是用于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容器,可以使反应物在控制条件下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所需的化学物质。
化学反应器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反应物料选择、反应器类型选择、传热与传质设计和反应条件控制。
一、反应物料选择:反应物料的选择是反应器设计的第一步,不同的反应物料有不同的性质和要求。
在选择反应物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包括物料的密度、粘度、流动性等。
这些性质会影响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内的传质与传热等过程。
2.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副反应、热力学性质等。
这些性质会影响反应的选择和控制条件。
3.反应物的安全性:考虑反应物料的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反应器材料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二、反应器类型选择:反应器的类型选择取决于反应物料的性质、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的要求等因素。
常见的反应器类型有:1.批式反应器:适用于实验室规模和小规模生产的反应。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料被充分混合,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反应,然后将产物取出。
2.连续流动反应器:适用于大规模流程化生产。
反应物料连续地通过反应器,在反应器内发生反应,并从反应器中连续地取出产物。
3.纳米级反应器:用于微观尺度的反应,可以加速反应速率和提高产物纯度。
主要包括微流控反应器、微型化学反应器等。
4.搅拌反应器:通过搅拌装置将反应物料充分混合,并提供传热与传质条件。
5.固定床反应器:反应物料在固定床上进行反应,常用于涉及催化剂的反应。
三、传热与传质设计:传热与传质是反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反应物料的传热与传质效果的设计往往能够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纯度。
在反应器设计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流体流动方式:包括湍流和层流,选择合适的流动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传热与传质效果。
2.传热介质:选择合适的传热介质,如冷却水、蒸汽等,以提供适当的温度条件。
3.反应器结构:设计合理的反应器结构,如管式反应器、筒式反应器等,以提高传热与传质效果。
化工反应器设计及类型介绍PPT(66张)

通气管应插入在搅拌桨下面,气体则由搅拌釜下的中央管口或 环形分布管口排山。 b:为促进釜内物料和釜壁间的传热,以及需除占粘附于釜壁 的沉淀或粘稠液体,则可采用锚式或框式搅拌釜.
定常态条件下,固定床中进行绝热催化反应,其物料衡算式 、热量衡算式和动量衡算式如下:
5-21 5-22 5-23
其中:ε为催化剂床层空隙率, f ` 为摩擦系数,量纲为1.
式中:
为修正的雷诺数,代入5-23得:
(up2)(dLs)1 (3)1 Re5M01.75
5-24
上述数学模型为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在设计时数学模 型的运算并不困难,如果用机算机,则更为方便,可以求出 不同工艺条件和不同工艺要求时的催化剂床层高度和床层体 积。
应大于30。 塔式反应器:高大的圆筒体内安装塔板或填料。 固定床反应器:管式反应器或塔式反应器内填充催化剂固体颗粒。 流化床反应器:将细小催化剂颗粒在管式或塔式反应器内借流体自
下而上的鼓动作用,使之悬浮在反应器中。
二、按反应物料的相态分类 有均相反应器和非均相反应器
三、按操作方法分: 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间歇操作
的物质传递和反应过程是串联的。
连续反应器:物料以一定流速连中加入物料,但连续续送入 反应器,同时反应产物又连续从反应器中流出。
§5.2间歇操作搅拌釜
主要是进行恒温恒容反应的反应器。其特征:反应过程中, 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
反应时间是设计反应器的重要依据
一、等温间歇操作的反应时间
反应的转化率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生化反应器

④轴封
填料函式轴封
填料函式轴封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主要缺点是: ①死角多,很难彻底灭菌,易渗漏和灭菌 ②轴的磨损较严重 ③填料压紧后摩擦功率消耗大
④寿命短
机械轴封
端面式轴封又叫机械轴封。 优点: ①清洁 ②密封可靠,在较长地使用期中,不会泄漏或很少泄漏 ③无死角,可以防止杂菌污染 ④使用寿命长,质量好的可用2~5年不需维修。 ⑤摩擦功率耗损小,一般为填料函式的10~50%。 ⑥轴或轴套不受磨损 ⑦它对轴的精度和光洁度没有填料函那么要求严格 , 对轴的震动敏感性小。
生化反应器
第一节 生化反应器的种类和结构
生物反应器是发酵工程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一个优良的培养装置应具有: 严密的结构 良好的液体混合性能 高的传质和传热速率 灵敏的检测和控制仪表
根据反应是否需要氧气为基准,可分为: 需氧微生物反应器(通气发酵罐) 厌氧微生物反应器(嫌气发酵罐)
一、机械搅拌发酵罐
气液传递速率方程: OTR= kLa(C*-CL) 1、影响推动力的因素 C* (1)纯氧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溶解度(大气压强 1.01×105Pa)
温度(℃) 0 10 15 20 溶解度 (mol/m3) 2.18 1.70 1.54 1.38 温度(℃) 25 30 35 40 溶解度 (mol/m3) 1.26 1.16 1.09 1.03
5.溶解氧对发酵代谢产物生成的影响
溶解氧浓度对黄色短杆菌生产氨基酸的影响:溶解 氧浓度低于临界氧浓度时,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类氨基酸的产量下降;但苯丙氨酸、缬氨酸和亮 氨酸生产的最佳氧浓度分别为临界氧浓度的0.55、 0.60和0.85倍。
二. 培养过程中的氧传递
氧传递的阻力
供氧方面的阻力: 1.从气相主体到气液界面的气膜传递阻力1/kG 2. 气液界面的传递阻力1/kI 3.从气液界面通过液膜的传递阻力1/kL 4.液相主体的传递阻力kLB 耗氧方面的阻力: 5.细胞或细胞团的液膜阻力1/kLG 6.固液界面的传递阻力1/kIS 7.细胞团内的传递阻力1/kA 8.细胞壁的阻力1/kW 9.反应阻力1/k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反应工程习题精解
第五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tr = −
k 1 1 1 0.157 ln{1 − d [CS 0 X S + K m ln ]} = − ln{1 − [12 × 0.9 + 8.9 × ln10]} 1− X S 0.157 9 kd rmax
= 5.03h
其中 k d =
体积。反应时间的计算存在有基本通式: tr = CSO ∫ 采用 rmax tr = CSO X S + K m ln
XS
0
dX S 。对于简单酶反应,可 rS
1 来计算反应时间;对于固定化酶反应,当为一级 1− X S 1− εL
不可逆反应时,可采用 rmax trη 1− εL
εL
= K m ln
K S2 D 2 KS D2 解。 ( µ max − D)C S − ( µ max C S − + K S D)C S + =0 2 0 2 µ max − D µ max − D
2
11、对于连续管式反应器(CPFR)来说,有四个特点:单向;轴向无返混,径 向返混最大;输入流量与输出流量相等;活塞流流型。 12、在 CPFR 中进行的酶反应过程,其酶反应的转化率与流经反应器的平均停留 时间和反应动力学方程决定。因此,在反应器体积一定时,可以通过调节进料量
本方程。如物料衡算方程:
进入体积单元的物质量=流出体积单元的物质量+体积单元转化的物质量 +体积单元的积累物质量
3、对于间歇反应器(BSTR)来说,有两个特征:一是反应过程中无输入输出, 二是反应器内物料混合均匀,可对整个反应器进行物料衡算。 4、对于 BSTR 来说,所需要计算的内容包括:确定反应器体积,计算达到一定 转化率时的反应时间; 或是在一定处理量和反应时间的要求下确定反应器所需的
来控制反应的转化情况。通常可采用 tr = CSO ∫
XS 0
dX S V 来进行计算,其中 τ m = R 。 V0 rS
这与 BSTR 具有相似性,只是用平均停留时间 τ m 替代了反应时间 tr 。 在 CPFR 中进行的简单酶反应, 可采用 rmaxτ m = CSO X S + K m ln 13、 化 率 ; 当 存 在 有
x s = 0.9975 。
由式 5-9 可计算:
tr =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max
(CS 0 X + K m ln
1 1 1 )= (10 × 0.9975 + 2 ln ) = 109.9 min 1− X 0.2 0.025
5.4 在脲酶作用下尿素(A)的分解反应可用下式来表示:
k+1 k+2 !!! " A+E → #!! → 2NO2+CO2+E ! AE k
5.5 对某一 S → P 的均相酶催化反应,假定该反应动力学方程符合 M—M 方程形 式,且已知其 Km=1.2mol/L,rmax=3×10-2mol/(L·min)。 根据设计要求年产产物 P 为 72000mol,并已知 CS0=2mol/L,XS=0.95。全年反应 器的操作时间为 7200h,其中 BSTR 的每一操作周期内所需辅助时间为 2h,若分
1
tr = =
µ max
ln[1 +
µ max
C x0 q p
(c p − c p 0 )]
1 0.3 120 ln[1 + ( − 0)] 5 0 .3 50 × 1 .1 50 1 = ln(1 + 6.54) = 6.74h 0 .3
5.2 某酶催化反应,已知其 rmax=9mmol/(L·h),Km=8.9mmol/L,Cs0=12mmol/L, 酶失活半衰期为 4.4h,试求若反应在一间歇操作反应器中进行,当底物转化率为 0.90 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解:由题意可知,此为存在酶失活情况下的间歇反应酶转化时间的问题,可利用 式 5-14 来计算。
有两个基础方程:D = µ 和 C X = YX / S (CS0 − CS ) 。由此细胞的生长特性与反应器的 操作变量在 CSTR 中相联系,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流量来调节细胞的生长。同时可 计 算 反 应 器 内 的 基 质 浓 度 和 细 胞 浓 度 , 即 CS =
KS D 和 µ max − D
ln 2 ln 2 = = 0.157h −1 4.4 tr 2
5.3 在一间歇操作的反应器中进行均相酶催化反应 S → P, 已知该反应的动力学方 程为
rs=
200CS CE0 2 + CS
mol/(L·min)
当 CE0=0.001mol/L,CS0=10mol/L 试求当反应底物 S 的浓度下降到 0.025mol/L 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解 : 由 动 力 学 方 程 可 知 , rmax = 200C E 0 = 0.2mol / L ⋅ min , K m = 2mol / L ,
k +2 = rmax 1.33 = = 0.155mol /( g ⋅ s ) CE0 5
' ' −4 rmax = k +2C E 0 = 0.266 × 0.001 = 2.66 × 10 mol /( L ⋅ s )
tr =
1
rmax
(CS 0 X + K m ln
1 1 1 )= (0.1× 0.8 + 0.0266 ln ) = 7.69 min −4 1− X 2.616 × 10 0.2
rmaxτ m = CSO X S + K m
2 CS XS 2 + O (XS − XS ) ; 对 于 固 定 化 酶 反 应 时 , 1 − X S K SI
rmaxτ mη (1 − ε L ) = CSO X S + K m
XS 。 1− X S
7、在 CSTR 中进行细胞培养,细胞的浓度决定了底物的消耗速率、产物的生成 速率,因此首先要确定不同流量下的细胞浓度变化。但反应器处于稳态时,存在
β
1
µ max
ln[1 + (
CS 0 − CS
1
YX / S
+
β
µ max Y p / s
+
ms
] )C x 0
µ max
=
1 ln[1 + 0.3
0.9 × 12 ] 1 1.1 2.2 5 + + ( )× 0.06 0.3 × 7.7 0.3 50
=
(3)
1 ln(1 + 4.41) = 5.63h 0.3
2
1 来计算转 1− X S
可 采 用
底
物
抑
制
时
,
rmaxτ m = CSO X S + K m ln
C 1 + SO (2 X S − X S2 ) 来计算转化率;对于固定化酶反 1 − X S 2 K SI
应,当为一级不可逆反应时,可采用 rmaxτ mη (1 − ε L ) = K m ln 粒很小,η=1 时,可采用 rmaxτ m (1 − ε L ) = CSO X S + K m ln
C X = YX / S (CS0 −
KS D )。 µ max − D
8、虽然可以采用进料流量来调节细胞生长速率,但存在有上限, DC =
µ max CS
0
K S + C S0
为临界稀释率,当进料流量大于此值时,反应器内细胞将逐渐被洗出来。同时, 针对 CSTR,存在有最佳稀释率 Dopt = µ max (1 − 单位体积的细胞产量最大。 ,其中 W = (1 + R − R β ) ,R 为循环比, W β为浓缩系数。由于外循环的存在,临界稀释率提高,允许的加料流量可提高; 若加料流量不变,则可减小反应器体积。由于存在有浓缩系数,有利于提高基质 的利用程度,提高了反应器的操作稳定性。
1 ,当固定化酶颗粒很小,η=1 1− X S
时 , 可 采 用 rmax tr
1 CXr CX0
εL
= CSO X S + K m ln
1 ;对于细胞反应,可采用 1− X S
tr =
µ max
ln
。反应器体积的确定同样需要反应时间的计算, VR = V0 (tr + tb ) ,
Pr 。 C S0 X S
9、当 CSTR 带有外循环时,存在有 D =
39
KS ) ,使得反应器单位时间 K S + CS0
µ
生物反应工程习题精解
第五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10、当两个 CSTR 串连时,第一个 CSTR 的计算可参照单级 CSTR 的方式计算, 第二个 CSTR 的出口底物浓度可由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得到, 其中只有一个是真实
生物反应工程习题精解
第五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第5章
生化反应器的设计与分析
一、基本内容: 1、反应器的分类: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如采用操作方式分类可分为间歇反 应器、 连续反应器、 半连续半间歇反应器; 采用反应类型分类可分为细胞反应器、 酶反应器两类;采用反应器的流型分可分为全混流反应器、活塞流反应器、非理 想反应器; 采用反应器形式分类可分为搅拌式反应器、 气升式反应器、 膜反应器、 固定床反应器等。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获得反应器设计的 基本方程: 输入=输出+变化+积累 。对于不同的组分和能量均可以采用此基
1 ;当固定化酶颗 1− X S
1 。 1− X S
14、在 CPFR 中进行细胞培养需要不断向反应器中接种,一般有两种方式:加循 环和与 CSTR 相串连。这两种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易造成染菌现象,因此使 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