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接种至液相或固相的反应系统。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两种反应器是“升降机型反应器”和“土壤泥浆反应器”。升降机型反应器是通过水相的流动来提供适当的营养、碳源和氧气,从而达到降解土壤中污染物质的目的。与固相系统相比,生物反应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该生物反应器技术已经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通过研究生物反应器,我们可以了解到:可以知道为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需要多大的生物反应器,确定什么样的结构更好;其次,对已有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分析,达到优化的目的;还有就是分析各种生物反应器的数据,从而对细胞的生长、代谢等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反应器是工程学的一部分也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加上成本低.、设备简单、效率高、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使他能够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改良乳汁品质、生产药用蛋白、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位点整合问题、.乳蛋白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问题、目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问题、转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和纯化问题、转基因的技术与方法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诸多方面。

生物反应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细菌基因工程、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出现之所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前两者的缺陷,即细菌基因工程产物往往不具备生物活性,必须经过糖基化、羟基化等一系列修饰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效的药物,而细胞基因工程又因为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要求相当苛刻、成本太高而限制了规模生产。另外,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还具有产品质量高、容易提纯的特点。一般把目的片段在器官或组织中表达的转基因动物叫做动物生物反应器。几乎任何有生命的器官、组织或其中一部分都可以经过人为驯化为生物反应器。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生物反应器选择的组织或器官要方便产物的获得,例如乳腺、膀胱、血液等,由此发展了动物乳

腺生物反应器、动物血液生物反应器和动物膀胱生物反应器等。其中,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特点各异,生物反应器也五花八门,各以不同的方式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反应器的设计涉及采用的工艺、搅拌和通气系统及主要基质的状态。通气系统的基本形式有浸没式鼓泡器(有或没有机械搅拌)、表面通气装置和膜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的特点:与一般化学过程的反应器相比,其特点有:①在常温常压下操作,但要求能耐受蒸汽灭菌,制作严密无隙以防染菌,且用对微生物或酶无毒害的材质制作;②当用微生物为催化剂时,催化剂本身是在发酵罐中产生的(开始时需接入菌种),为防止杂菌污染和活性衰退,一般采用分批釜式反应器;③酶常因底物(即酶的作用物)的浓度过高发生抑制作用,微生物细胞因胞内外渗透压平衡问题,要求底物浓度也不能太高,因而反应器体积相当庞大;④在发酵过程中,生化反应机理和途径相当复杂,有的尚不清楚,很难进行化学计量学的计算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加上反应时常是气、液、固三相并存,有的反应液粘度很大,流变学性质复杂,对反应器中物料的混合和传递带来不利,使采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放大问题存在较大困难。

生物反应器的分类

(一)按照生物反应过程来分:

1、发酵过程用的反应器称为发酵罐:发酵罐若根据其使用对象区分,可有:嫌气发酵罐、好气发酵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等。其中嫌气发酵罐最为简单,生产中不必导入空气,仅为立式或卧式的筒形容器,可借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搅拌液体。这种发酵罐根据其特点叫做机械搅拌罐,有人也叫它常规发酵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适用性好,适应性强,从小型到中型、到大型的细胞培养过程都可以使用,放大容易。其缺点是罐内的机械搅拌剪切力容易损伤娇嫩的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培养过程减产。

2、酶反应过程用的反应器则称为酶反应器。①游离酶反应器:以水溶液状态与底物反应。若为分批釜式反应器,酶就不能回收;若用连续釜式反应器并附有一个能把大分子的酶留在系统内的超滤装置则可使酶连续使用。也可将酶液置于用超滤材料制成的U形管或中空纤维管中,并将其置于釜式或管式反应器进行操作,这样也可使酶连续使用。后者接近连续管式反应器。②固定化酶反应器:除了和化学反应器类似的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外,还有多种特殊设计。例如:将酶固定在惰性膜片上,再卷成螺旋装置于反应器中,或将酶固定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制成反应器;也可将固定化酶置于金属网框中进行酶反应,在反应中产气(如CO2)严重时,可考虑采用多层酶反应器。

3、专为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用的生物反应器,专称为动植物细胞培养装置。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生物反应器与前面所介绍的生物反应器(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高等生物细胞比较娇嫩,对培养条件要求更高一些,因而在选用及设计生物反应器时要特别考虑以下几点:①避免或减低由于机械搅拌而产生的剪切力对细胞的损伤。②气泡的表面张力可对细胞造成伤害,在通气时要防止气泡与细胞接触。、在进行PH调节或补料时,要严格防止化学环境的急剧变化对细胞的伤害。如不能用酸、碱直接加入的方式调节PH,应以改变CO2/O2/N2的比例为主进行调节。

(二)生物反应器的其它分类:①批式培养:指的是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界没有物料交换。批式反应可以用各种反应器,其中以机械搅拌式和气升式用的最多。②连续培养:连续培养是不断地往反应器中加入营养物,利用罐中的菌体增殖得到产物,并不断采出。实际进行连续培养有两类反应器(搅拌罐式反应器和管式物料连续地以体积流量F流入反应器,并以同样流量流出去。反应器内有很好的混合,即各点浓度一样。连续搅拌罐反应器-恒化器,恒化器的操作特点是其流出物流的浓度与反应器内相同,而且加入的物流,一进入反应器立即与反应器内物料均

匀混合。

生物反应器的强化:在实验室里用小型设备进行科学试验,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率,如何在大型的生产规模设备里重现,是生物反应器放大要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强化方法有数学模型法、半数学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又称量纲分析)、近似法则法、尝试误差法。经过放大,最有可能对发酵过程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一般是传质过程,其中限制性的传质速率就是气态氧向液相中传递的速率。因此,先要了解发酵罐中的传质及混合过程:①反应器搅拌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是通过搅拌器输入到流体的功率值。决定搅拌功率的除了搅拌浆转速与直径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流体的流动与性质,二是通气与否。流动流体性质依其切变速率与剪切力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牛顿型流体与非牛顿型流体。牛顿型流体切变速率与剪切力成比例,比例系数为粘度,非牛顿型流体则不成比例。②氧的传递能力的好坏受物体流动性、反应器尺寸、操作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氧的传递又常限制细胞的生长。但是,生物反应器的放大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几何相识法、恒定等体积功率放大、恒定传氧系数放大、恒定剪切力、恒定叶端速度放大、恒定的混合时间放大。生物反应器的控制中也需要了解生物反应器的目的是在实际发酵过程中实现在工艺和动力学等研究中得到的工艺条件。

总之,生物反应器是使生物反应得以实现的装置。生物反应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要使生物反应器运行得好,必须首先对生物反应器和反应特征有深刻的理解,这就是生物反应器工程的概念。生物反应器工程着重研究生物反应器本身的特性,如其结构和操作方式、操作条件对细胞形态、生长、产物形成的关系。它与生物反应工程结合,共同解决各种生物反应的最佳生物反应器、最佳操作条件的选择问题。生物反应器与转基因动物是20 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现在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上尚有不完善之处,使得转入的外源基因在动物基因组中随机整合、调节失控、遗传不稳定,表达率不高。要提高转基因的效率,保证外源基因的有效表达,关键是基因构建

的定点整合。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这包括转基因动物的产物的分离和提纯,表达产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与人体蛋白的相似性的问题。只有从表达产物除去能引起人类变态反应的非人类蛋白,并且产品与人体蛋白有足够的相似性,才能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事业。转基因动物的成活率低,出生后的部分个体表现出各种生理和免疫缺陷。如为提高生产性能而制备的转基因猪出现了雌性不育、胃溃疡和关节炎等病症;而克隆牛已经先后死去;转基因后获得的目的性状,通过有性繁殖后,遗传性状出现分离,如英国的一只高产1-AT 羊奶的转基因绵羊,其子代羊奶中的含仅为其母亲的1/10。尽管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仍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潜在的社会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在未来几年内,将有多种动物乳腺生物反映器重组蛋白上市,从而形成市场前景广阔和利润巨大的新生物制药行业。

膜生物反应器设计方案及详细参数介绍讲解

膜生物反应器(MBR)介绍及设计应用 (内部资料) 北京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8465558.html,

目录 1膜生物反应器(MBR)介绍 (1) 1.1原理 (1) 1.2工艺特点 (1) 2设计 (3) 2.1设计进水水质 (3) 2.2设计出水水质 (3) 2.3优质杂排水→城市杂用水(中水) (3) 2.3.1工艺流程 (3) 2.3.2设计说明 (4) 2.4生活污水→二级出水 (5) 2.4.1工艺流程 (5) 2.4.2设计说明 (6) 2.5生活污水→国家一级A标准 (9) 2.5.1工艺流程 (9) 2.5.2设计说明 (9)

1膜生物反应器(MBR)介绍 1.1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简称MBR,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膜分离技术和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取代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沉淀池和常规过滤单元,使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泥龄(STR)完全分离。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 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并可截留粪大肠菌等生物性污染物,处理后出水可直接回用。 图1 膜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简图 1.2工艺特点 (1)出水水质优良、稳定。高效的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不须经三级处理即直接可回用。具有较高的水质安全性。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

生物工程设备课程论文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学生姓名: 2017年11月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概述及展望 摘要:概述了厌氧消化阶段理论与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厌氧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历史;并对几种典型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折板反应器,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和内循环式反应器)的工作原理、构造、技术特点、运行机制及其应用情况等做了详尽的阐述;最后,对厌氧反应器今后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厌氧消化;厌氧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压力也越来越大,大量难降解工业废水的处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在废水生物处理领域,常用的有好氧法和厌氧法两种,其中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曝气需要大量的能耗,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相对而言能耗则低的多,并且能够产生沼气达到资源再利用,符合当今节能环保的主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效的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及其相关工艺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1 厌氧消化阶段理论 厌氧消化,是指在严格厌氧条件下,通过多种微生物(厌氧或兼性菌)的共同作用,将各种复杂有机物进行降解,并产生大量的CH4和CO2等沼气能源的复杂过程[1]。厌氧消化阶段理论先后经历了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到四菌群学说,其中三阶段理论和四菌群学说描述较为全面和准确,是目前在业内相对得到公认的主流理论,占主导地位。

1.1 三阶段理论 M.P.Bryant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于1979 年,在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理论[2]。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分成三个阶段,即水解和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 1.2 四菌群理论 1979 年,J.G. Zeikus在第一届国际厌氧消化会议上提出了四菌群理论。该理论认为参与厌氧消化菌,除了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外,还有一个同型产乙酸菌种群[3]。这类菌可将中间代谢物的H2和CO2转化成乙酸。厌氧发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各类群菌的有效代谢均相互密切连贯,处于平衡状态,不能单独分开,是相互制约和促进的过程。 2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1)温度。主要影响微生物的生化反应速率,进而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速率。同时温度突变对厌氧菌影响大。厌氧消化分为常温、中温和高温厌氧消化[4]。 (2)pH 值。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 有密切的关系,pH 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消化过程和消化产物,不同的微生物要求不同的pH 值,其中产甲烷菌对pH 值尤其敏感,其最佳生存pH 值范围为6.5~7.2。 (3)搅拌。搅拌可使消化物料与微生物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消化效率、增加产气量。但搅拌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搅拌过快则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实际操作上要选择最适宜的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 (4)营养物。营养物质中最重要的是碳和氮两种,二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C/N 比太高,细菌氮量不足,消化液缓冲能力降低,造成pH 值上升,铵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1.请用简图分别给出分批操作、流加操作和连续操作中反应器内培养液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用简图给出分批培养中初始基质浓度与最大菌体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请给出分批培养、反复分批培养、流加培养、反复流加培养和连续培养中产物生成速率,并进行比较。 4. 何为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当0][][===dt P d dt S d dt dX 时,一定是稳定状态吗? 5. 在微生物分批培养的诱导期中,细胞接种量X 0 ,生成的细胞量为X A 0 ,此间死亡细胞量为X DO ,已知A A f X X =00X 。生成的细胞在接种t l 时间后开始指数型繁殖, t l 以后的细胞量为X,请推导出的关系式。f A 分别等于0,0.2,0.4,0.6,0.8,并作图表示出。 )(l t f X =6.一定的培养体系中细胞以一定的比生长速率进行生长繁殖,如果计划流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保证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变,请问如何确定新鲜培养基的流加速度。 7. 试比较微生物分批培养与连续培养两种操作中的细胞生长速率。微生物的生长可采用Monod方程表达。 8. 面包酵母连续培养中,菌体浓度为10kg/m 3,菌体生成速度为10kg/h,求流加培养基中基质(乙醇)浓度及培养液的量。稀释率1.0=D h-1,Y X/S =0.5kg/kg (以细胞/基质计),可采用Monod 方程,已知μ max = 0.15h -1,K S = 0.05kg /m 3。 9.恒化器进行具有抑制作用的连续培养,比生长速率可由式S i i S C K C K S ++=)1(max μμ 给出,其中g g Y L g C L g K S X i S /1.0,/05.0,/0.1===( 以细胞/ 基质计), L g X L g C S /05.0,/0.100==,,求菌体的最大生产速率与相应的稀释率D max ,并与没有抑制时相比较。 10. 一种细菌连续(恒化器)培养中获得如下数据。μ 为比生长速率,S 为限制性基质浓 度,若反应适用Monod 方程,求 和 。 11. 以碳源为限制基质的连续发酵过程中,有一位研究者在研究温度对细胞得率的影响时,发现当温度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时,细胞得率下降。对此现象一般的解释是因为细胞内为维持细胞活力所消耗的能量增加的缘故。但是,有些研究者研究提出细胞得率在稳态下下降是因为细胞本身活力降低。这一解释也有道理,因为细胞的死亡率是温度的函数。(1)请你利用关于连续培养理论,解释上述温度对细胞得率影响的两种理由。(2)如何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在(1)中所导出的方程式的真实性?实验设计应包括实验步骤、所需的分析方法及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 指以活细胞或酶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细胞增殖或生化反应提供适宜环境的设备,它是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关键设备。生物反应器的结构、操作方式和操作条件的选定对生物化工产品的质量、收率(转化率)和能耗有密切关系。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是生化反应工程的中心内容,也是生物化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从生物反应过程说,发酵过程用的反应器称为发酵罐;酶反应过程用的反应器则称为酶反应器。另一些专为动植物细胞大量培养用的生物反应器,专称为动植物细胞培养装置。 发酵罐发酵罐若根据其使用对象区分,可有:嫌气发酵罐、好气发酵罐、污水生物处理装置等。其中嫌气发酵罐最为简单,生产中不必导入空气,仅为立式或卧式的筒形容器,可借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搅拌液体。 若以操作方式区分,有分批操作和连续操作两种。前者一般用釜式反应器,后者可用连续搅拌式反应器或管式及塔式反应器。好气发酵罐按其能量输入方式或作用原理区分,可有: ①具有机械搅拌器和空气分布器的发酵罐这类发酵罐应用最普遍,称为通用式发酵罐。所用的搅拌器一般为使罐内物料产生径向流动的六平叶涡轮搅拌器,它的作用为破碎上升的空气泡和混合罐内的物料。若利用上下都装有蔽板的搅拌叶轮,搅拌时在叶轮中心产生的局部真空,以吸入外界的空气,则称为自吸式机械搅拌发酵罐。 ②循环泵发酵罐用离心浆料泵将料液从罐中引出,通过外循环管返入罐内。在循环管顶端再接上液体喷嘴,使之能吸入外界空气的,称喷射自吸发酵罐。 ③鼓泡塔式发酵罐以压缩空气为动力进行液料搅拌,同时进行通气的气升发酵罐。目前,世界所发展的大型发酵罐是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的发酵罐,它以甲醇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压力循环气升发酵罐,其直径为7m,高为60m,总容量为 2300m□,自上至下有5000~8000 个喷嘴进料。目前,还有些发酵产品,如固体曲等,使用专门设计的能调节温、湿度的旋转式固体发酵装置。 生产甲烷(沼气)用的是嫌气发酵罐,也称消化器或沼气发生器,这种发酵罐装有搅拌器,顶部有的有浮顶。 污水生物处理装置中,最简单的是曝气池,装有表面曝气叶轮。为了节省占地面积,开发了一种利用气升式发酵罐原理的深井式污水处理池或大至 20000m□的多循环管式曝气装置。此外,还有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等装置,把能降解污水中有害物质的菌或原生动物,以生物膜的形式附在填料或转盘上。 酶反应器可分游离酶及固定化酶反应器两大类。 ①游离酶反应器以水溶液状态与底物反应。若为分批釜式反应器,酶就不能回收;若用连续釜式反应器并附有一个能把大分子的酶留在系统内的超滤装置则可使酶连续使用。也可将酶液置于用超滤材料制成的U形管或中空纤维管中,并将其置于釜式或管式反应器进行操作,这样也可使酶连续使用。后者接近连续管式反应器。 ②固定化酶反应器除了和化学反应器类似的固定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外,还有多种特殊设计。例如:将酶固定在惰性膜片上,再卷成螺旋状置于反应器中,或将酶固定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制成反应器;也可将固定化酶置于金属网框中进行酶反应。在反应中产气(如CO2)严重时,可考虑采用多层酶反应器。采用固定化细胞时的反应器,基本上和固定化酶反应器相同,但在好气培养时要便于空气导入和废气排出。

我国大规模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综述

我国大规模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综述 文章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我国目前生物反应器的现状,各种品种发酵的特点.提出了反应器的设计要以代 谢流分析为核心,要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出发. 1、发展大规模细胞培养及其生物反应器 借助于细胞培养进行各种产品生产已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医药、化工、轻工、食品、农业、海洋、环保等行业。培养的细胞不仅只是微生物,用于生物技术产品生产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藻类细胞大规模培养已引起了大家重视,显露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人类今后发现的一切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都可以借助于细胞培养方法得到。它们可以是细胞代谢产物、生物转化、酶或某基因表达产物。 此外,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基于科技进步的大力开发,能源和资源将难以支撑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将基于碳氢化合物的经济转变为基于碳水化合物的经济。这种能源结构和资源结构的转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解决上述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发展工业微生物,只有工业微生物才能将来源于太阳能的可再生资源碳水化合物转变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化工原料和能源。 显而易见,要进行这些产品的生产,无不涉及到细胞代谢与大规模培养研究。为了提高生产水平,除了获得高生产能力的细胞株外,生物反应器是重要的核心技术,必需提供有利于生物过程研究的装置技术和高效节能的生产装置。但是在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中,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等中下游技术是我国最薄弱的技术环节之一,以我国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化来说,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是全面的。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配套工艺的工业化放大技术研究和相应的装备技术支撑。例如以哺乳类细胞培养技术来看,西方国家基因工程抗体的开发已经进入大规模细胞反应阶段,细胞工程研究规模已经达到1000L以上,基因工程抗体的生产反应系统最大规模达到20000L以上。相形之下,我国多数药物开发单位的细胞反应规模仍停留在2-30L 规模,100L的培养技术还不稳定,长期以来都是照抄照搬国外的技术和进口国外设备。国内只能生产一些低档装置, 仅靠科研成果模仿和基础科学的跟随。 与其他各行业的装备制造业一样,生物反应器为生物技术产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它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装备制造业和商品化的迫切性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l 每年有大量的从摇瓶到不同大小的实验室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技术的实验室研究或中试放大的项目,这些项目有的已购买设备,但需要维修,有的则需新添有关装置。 l 每年有相当数量的生物技术工程项目投入,需要大量的用于生产的生物反应器,传统生物技术的生物反应器一般体积较大(几十M3到上百M3),而现代生物技术所需的反应器装置体积较小,但技术要求高。 l 随着不同产品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研究的进展,迫切需要新设计原理的生物反应器发挥作用。由此,必需有不断更新技术的生物反应装置推向市场,或者对现有生物反应器生产装置进行新技术改造,这也是包括制药、食品、轻工在内的传统产业现代生物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 l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需要性能更高的生物反应器,例如哺乳类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是当前高附加值的糖基化活性蛋白医药产品的发展趋势,如何开发适应动物细胞特殊需要的生物反应器并商品化就成为迫切需要

浅析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浅析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18T11:57:05.2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作者:张国良 [导读] 摘要: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单位进行大规模生产药用,农用蛋白的生物高技术。 身份证号:44010619881029xxxX 510530 摘要: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单位进行大规模生产药用,农用蛋白的生物高技术。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细胞培养工艺的提高,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为了在“生物”世纪潮流下生存与发展,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需不断事实更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反应器的品质。本文对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机遇进行综合分析,为新旧生物反应器企业发展提供参考,给生物反应器企业带来机遇。 关键词:生物反应器;发展;对策 1.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部分企业沿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的发展正随着国家对生物医药的重视和大力扶持而稳步前行。早期的生物技术政策“蓝皮书”、“863”、“973”高技术计划拉开了生物反应器快速发展的序幕,2011年,《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将占领生物制药制高点作为两大主题之一。这使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飞速发展。但是,部分生物反应器企业发展却有着其不合理性。①国内大部分生物反应器企业管理层前身为某些生物反应器外企的销售人员,本身没有成本意识,报价是结合以往外企经验和国内廉价劳动力进行的估价,导致报价利润较低,且容易产生“降低品质竞争”的现象。②没有项目管理经验,合同执行能力不足,导致大项目及时交货率低。 1.2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 我国生物反应器发展机缘:因我国改革开放,在国家良好政策推动下,国内生物反应器需求增大,而国外的生物反应器货期长,价格贵,售后服务能力差。在此供需不平衡的因素促进,部分有生物反应器外企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自主创业。但因该主要创业人员前身为销售工程师,缺乏工艺基础,自主创新能力低下。这是导致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低下的根源所在。 1.3我国生物反应器产品“量”大于“质” 就目前现状,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主要是仿造国外Sartorius等企业的标准产品,所提供的反应器主要为:A、发酵罐,B、细胞罐。从改革开放“大生产”政策指导,大部分企业选择生产具有“工艺简单,产能大,回本快”的发酵罐。但因发酵罐制作与培养工艺简单,对反应器“大生产”品质要求低,入行门槛低,导致国内很多反应器企业至今仍靠着不断降低发酵罐产品质量来获得经济效益。但时代在发展,生物培养行业的产品不断更新,对工艺和品质越来越注重。靠着仿造和粗制滥造的“发酵罐”逐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2.1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将转向PMP管理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客观利润的促进下,越来越多的具有各自特点的生物反应器企业不断涌现。在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以往“粗放型”管理模式的企业竞争力越来低,逼迫他们进行转型。PMP等新型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诞生。①要求企业以项目为单位制作生物反应器;②PMP要求企业注重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在保证生物反应器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人员成本,材料成本等,超成本需要经过分析与批准后才能往下走流程并留下文本信息以作后面项目参考;③PMP要求企业注重时间管理。制作反应器前需制作进度管理计划,与各相关部门定下关键项目结点,例:图纸出具节点,材料计划出具节点,施工开始和预计结束节点,项目验证节点等。进度计划出具后,各部门均需按照项目节点安排工作;④PMP要求企业进行品质管理,唯有高品质产品的保证下,企业才能长久生存。 2.2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需不断进行自主创新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政府不断号召行业进行“科技创新”。在同行技术不断增强与客户要求增多的背景下,单靠低成本,低品质生物反应器企业被迫向高技术企业转型。另外,在政府推进工业4.0的政策指导和GMP要求计算机验证下,越来越多企业将系统往wincc方面研发,增大企业“含金量”。 2.3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需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提供不同等级的产品和服务的研发 在国产生物反应器发展的开始阶段,低价格的反应器设备往往更能占领市场份额,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利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国内外客户需求不断增长以及同行竞争力不断变大的背景下,“低品质,低价格,无服务”的生物反应器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未来,拥有“高品质,合理价格,个性化服务”的企业将占有越来愈多市场份额。何为“高品质,合理价格,个性化服务”?“高品质”,指的是生物反应器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GMP进行制作,经过GMP验证,且系统稳定,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稳定。“合理价格”,指的是在保证品质和服务的前提下,将成本降低,以获得更好的利润回报。“个性化服务”,指的是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提供不一样的售前售后服务。例,针对某些培养工艺不成熟的客户,生物反应器企业需要提供培养工艺方面的指导,帮助客户走通工艺。 2.4环保是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需要考虑的发展因素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节能环保都是客户企业运行成本的重要考虑因素。生物反应器系统如拥有节能环保设计,将会帮客户大大的降低运营成本。例如:传统的生物反应器,蒸汽用量与维持成本占用了很大运营成本,其实生物反应器除了灭菌时需要用到大量的蒸汽外,工艺培养时,用量较低。在此因素下,某些客户用“电加热器”代替蒸汽,大大的降低了客户维持蒸汽的用量的成本。 3.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的发展对策 3.1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管理者需加强专业化学习和技能深造 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中的企业管理者大部分前身为外企销售经理,缺乏工艺技术。在未来,技术和创新决定企业能否在21世纪生产与发展。企业管理层应该勇做“领头羊”,加强专业学习和工艺研发,从上而下,带动中层管理层,带领一线员工进行学习,并定期举办“创新竞技”大赛和表彰。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我国生物反应器行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生物反应器企业的管理制度多数为粗放型管理,或者是领导层的“一锤定音”,导致中层管理层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公司管理,不能锻炼管理技能,不利于公司长久发展。公司想有效的发展,管理层需学会

生物反应器的操作

综合实训一生物反应器的操作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基本结构 (1)发酵罐主体 (2)蒸汽灭菌系统:正确把握各阀门的操作 (3)通气系统 (4)加热冷却循环系统:各管道联络关系 (5)搅拌动力系统 (6)智能控制系统 2.掌握发酵罐小试的基本操作,包括: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参数设定 3.掌握发酵过程中的参数测定和在线控制,包括:pH,DO,温度,搅拌速度, 生物量,残糖含量,产物生成量,消泡,CO2。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酵过程中的实验数据,讨论某一特定菌株的发酵规律。 二、实验试剂和仪器 1、解脂假丝酵母AS2.1379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2天 (1)种子培养基(100ml):蔗糖2.0g, 蛋白胨0.5g,NaCl 0.2g, K 2HPO 4 0.2g, 酵母浸膏0.5g; (2)发酵培养基:(%,W/V): 豆油4.0, 全脂豆粉4.0, K2HPO4 0.1, KH2PO4 0.1. 2、主要试剂和原料 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叔丁醇、甲醇、NaOH、CuSO4 3、仪器 分光光度计、CRYOBANK TM菌种保存管、摇床、电子天平、恒温培养箱、超净

实验台、离心机、50ml锥形瓶、培养皿、离心管、移液管、滴管、烧杯等 三、实验步骤 1、发酵罐操作步骤: (一)了解机械搅拌通分发酵罐的基本结构 (1).罐体 (2).发酵罐的搅拌系统 (3).空气供给系统 (4).温度控制系统 (5).pH控制系统 (6).过程变量的测量 (7).灭菌系统 (二)生物过程灭菌与发酵过程的操作 1、灭菌操作过程 2、发酵过程操作 (三)测量与控制系统 2、具体操作过程 1). 了解机械搅拌通分发酵罐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基的配制 3). 装料、灭菌 4). 溶氧电极“0”的标定 灭菌完毕,此时发酵罐中为100%水蒸气分压,标定溶氧为“0” 5). 降温冷却 6). 取样操作 旋松放料口螺旋阀门(开启方向与正常螺旋相反),打开取样阀,先弃掉约20-30mL样液(为什么?),再收集30-50mL灭菌培养基液体,关闭放料阀、取样阀、样液用已灭菌的4层纱布过滤样液(4℃冰箱保存),样液作用测定用。7). 接种 当罐温降低至40℃以下时,采用火圈法接种摇瓶种子100mL。 火圈法接种:当各测量参数显示正常稳定时,就可进行接种(接种时应确保

生物反应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生物反应器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生物反应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 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接种至液相或固相的反应系统。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作为更替可清洗以及可重复使用系统的替代品,自使用起即能发现他们的显著差异及影响。一次性组件能够提高生产灵活性、增强无菌保证、降低前期资本投入以及加速新设施启动。全球生物反应器产业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42亿美元,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5%。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SUBs降低了自动化的复杂性,减轻了海洋生物的种植,降低了能源和水的消耗,生物制剂市场不断增长,SUBs的技术进步以及生物制药研发的不断增长等因素推动生物反应器市场的增长。 该生物反应器项目计划总投资11616.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977.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90%;流动资金1638.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10%。 达产年营业收入15055.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652.45万元,税金及附加199.24万元,利润总额3402.55万元,利税总额4071.11万元,税后净利润2551.9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519.2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29%,投资利税率35.05%,投资回报率21.97%,全部投资回收期6.05年,提供就业职位321个。

报告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提出项目组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经营管理等初步方案;结合项目特点提出合理的总体及分年度实施进度计划。 ...... 报告主要内容:概论、背景和必要性研究、项目调研分析、投资建设方案、项目建设地研究、工程设计说明、工艺可行性分析、环保和清洁生产说明、安全卫生、风险应对评价分析、节能概况、进度计划、投资方案计划、项目经济评价、综合结论等。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调试UASB

UASB 一、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调试计划: 1.UASB反应器的反应原理 UASB反应器可分为三个区域,反应区和沉淀区和气、液、固三相分离区。在反应区下部,是由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形成厌氧污泥床。当废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反应器后,由于水的向上流动和产生的大量气体上升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并使一部分污泥在反应区的污泥床上方形成相 对稀薄的污泥悬浮层。悬浮液进入分离区后,气体首先进入集气室被分离,含有

悬浮液的废水进入分离区的沉降室,由于气体已被分离,在沉降室扰动很小,污泥在此沉降,由斜面返回反应区。 2.UASB反应器运行的三个重要前提: ?反应器内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 ?由于产气和进水的均匀分布所形成的良好的自然搅拌作用。 ?合理的三相分离器使沉淀性能良好污泥能保留在反应区内。 3.UASB反应器启动运行的四个阶段: 3.1第一阶段:UASB启动运行初始阶段: 选用接种污泥: 选用污水厂污泥消化池的消化污泥接种(具有一定的产甲烷活性)。 接种污泥的方法: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的浓度 方法:将含固80%的接种污泥加水搅拌后,均匀倒入到UASB反应池。 接种污泥量:接种污泥量为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30%到50%,最少15%,一般为30%。接种污泥的填充量不超过UASB反应器的有效容积的60%。本系统接种污泥量为80m3。 接种污泥的浓度:初启动时,稀型污泥的接种量为20到30kg VSS/m3, 浓度小于40 kg VSS/m3的稠型硝化污泥接种量可以略小些。 亦有建议以6-8kgVSS/m3为宜,因为消化污泥一般为絮状体,不宜接种太多,太对了对颗粒污泥不但没有好出,反而不利,种泥即污泥种的意思,种泥太多事没有必要的,颗粒污泥并非是种泥本身形成的,而是以种泥为种子,在提供充足的营养基质下由新繁殖的微生物形成,种泥多了,反而会与初生得颗粒污泥争夺养分,不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 接种污泥时的水质 配制低浓度的废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但浓度也应当足够维持良好的细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 生物反应器,是指利用自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具有特殊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接种至液相或固相的反应系统。目前研究得最多的两种反应器是“升降机型反应器”和“土壤泥浆反应器”。升降机型反应器是通过水相的流动来提供适当的营养、碳源和氧气,从而达到降解土壤中污染物质的目的。与固相系统相比,生物反应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将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该生物反应器技术已经应用于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通过研究生物反应器,我们可以了解到:可以知道为达到一定的生产目的需要多大的生物反应器,确定什么样的结构更好;其次,对已有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分析,达到优化的目的;还有就是分析各种生物反应器的数据,从而对细胞的生长、代谢等过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反应器是工程学的一部分也是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加上成本低.、设备简单、效率高、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优点使他能够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如改良乳汁品质、生产药用蛋白、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位点整合问题、.乳蛋白基因表达组织特异性问题、目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问题、转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和纯化问题、转基因的技术与方法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诸多方面。 生物反应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细菌基因工程、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的出现之所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是因为它克服了前两者的缺陷,即细菌基因工程产物往往不具备生物活性,必须经过糖基化、羟基化等一系列修饰加工后才能成为有效的药物,而细胞基因工程又因为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要求相当苛刻、成本太高而限制了规模生产。另外,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还具有产品质量高、容易提纯的特点。一般把目的片段在器官或组织中表达的转基因动物叫做动物生物反应器。几乎任何有生命的器官、组织或其中一部分都可以经过人为驯化为生物反应器。从生产的角度考虑,生物反应器选择的组织或器官要方便产物的获得,例如乳腺、膀胱、血液等,由此发展了动物乳

5微生物反应器操作

教学基本内容: 讲授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方式,包括分批式操作、连续式操作、流加式操作。连续式操作的定义、数学模型,连续稳态操作条件,连续操作的优缺点,在生产上和科研中的应用;流加式操作的定义、数学模型,定流量流加、指数流加的概念,流加式操作的控制优化问题。分批式操作下微生物生长曲线。 5.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基础 5.2连续式操作 5.3 流加式操作 5.4 分批式操作 授课重点: 1. 三种基本操作方式的比较。 2. 单级连续式操作的数学模型,连续稳态操作条件,冲出现象。 3. 连续操作的优缺点及在生产上和科研领域的应用。 4 流加式操作的数学模型,指数流加和定流量流加的概念。 5. 流加操作的控制与优化。 6. 分批式操作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难点: 1. 连续式操作的数学模型。 2. 多级连续培养的数学模型。 3. 流加式操作的数学模型。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 1. 理解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的概念。注意连续式操作、流加式操作和分批式操作的区别。 2. 理解和掌握连续式操作的数学模型及连续稳态操作条件。 3. 理解指数流加和定流量流加的区别。 4. 了解连续式操作的优缺点和应用。 5. 了解流加式操作的优化和控制。

5.1微生物反应器操作基础 5.1.1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方式 分批式操作:是指基质一次性加入反应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将微生物菌种接入,反应完成后将全部反应物料取出的操作方式。 连续式操作:是指分批操作进行到一定阶段,一方面将基质连续不断地加入反应器内,另一方面又把反应物料连续不断的取出,使反应条件不随时间变 化的操作方式。 流加式操作:是指先将一定量基质加入反应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将微生物菌种接入反应器中,反应开始,反应过程中将特定的限制性基质按照一定要求 加入到反应器内,以控制限制性基质浓度保持一定,当反应终止时取 出反应物料的操作方式。 V V V 图5-3连续式操作

提高厌氧生物反应器厌氧处理效能的途径及如何实现

提高厌氧生物反应器厌氧处理效能的途径 及实现途径 由于厌氧微生物生长缓慢,世代时间长,故维持足够长的停留时间是厌氧消化工艺成功的关键条件。高效厌氧处理系统必须满足的原则:1 能够保持大量的厌氧活性污泥和足够长的污泥龄。2 保持进入的废水和污泥之间的充分接触。 为了满足第一条原则,可以采用固定化(生物膜)或培养沉降性能良好的厌氧污泥(颗粒污泥)的方式来保持厌氧污泥。从而在采用高的有机和水力负荷时不会发生严重的厌氧污泥流失。依据第一条原则,在20实际70年代末期人们成功地开发了各型新型的厌氧工艺(统称为第二代厌氧反应器),例如:厌氧滤池(AF),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接触膜膨胀床反应器(AAFEB),(FB)等。这些反应器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可以将固体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相分离,固体停留时间可长达上百天。 为了满足第二条原则,应该确保反应器布水的均匀性,这样才能避免短流。这一问题的关键至于改进布水系统的设计。从另一方面来讲,厌氧反应器的混合源于进水的混合和产气的扰动。但是对进水在无法采用高的有机和水力负荷的情况下(例如在低温条件下采用低负荷工艺时,由于在污泥床的混合强度太低,以致无法抵消短流效应)UASB反应器的应用负荷和产气率受到限制,为获得很高的搅拌强度,必须采用高的反应器或者采用出水回流,获得高的上升流速。正式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导致了第三代厌氧反应器的开发和应用,例如,厌氧颗粒污泥床反应器(EGSB)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厌氧复合床反应器UBF(AF+UASB),水解工艺和两阶段消化(水解+EGSB)工艺。 提高厌氧生物反应器厌氧处理效能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加速UASB中颗粒污泥形成 影响UASB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有废水性质,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水力负荷率和产气负荷率,有机负荷率和污泥负荷率,接种污泥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加速污泥颗粒化有如下几种方法: (1)投加无机絮凝剂或高聚物 投加无机絮凝剂或高聚物可以保证反应器内的最佳生长条件,可改变废水的成分, 其方法是向进水中投加养分、维生素和促进剂等。王林山等人向厌氧接种污泥中投加膨润土和聚丙烯酰胺, 采用常温间歇式进料, 在一个月内获得了颗粒污泥。其余的投加剂包括吸水性聚合物(WAP),壳聚糖等物质。 (2)投加细微颗粒物 向反应器中投加适量的细微颗粒物如粘土、陶粒、颗粒活性炭等惰性物质, 利用颗粒物的表面性质, 加快细菌在其表面的富积, 使之形成颗粒污泥的核心载体, 有利于缩短颗粒污泥的出现时间。 (3)投加金属离子 适量惰性物如Ca2+、Mg2+等, 能够促进颗粒污泥初成体的聚集和粘结。据研究: 二价金属离子能挤压污泥的双层结构, 使细胞间的范德华力增强, 同时与污泥有机质中的阴离子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据研究,适量添加Fe2+、Zn2+、Co2+和Ni2+等对厌氧微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离子可大大缩短UASB反应器中厌氧污泥颗粒化的时间。 2.强化UASB 处理 UASB 反应器成功地使SRT 与HRT 分离,但其传质过程并不理想。由于污泥与有机物传质过程主要依赖于进水与产气的搅动,因此强化传质过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负

第四章 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答案

第四章微生物反应器操作习题答案 4.答:连续培养的稳定状态,是指菌体的生长与反应液的排放、基质的流加与反应消耗及 反应液排放、产物的生成与反应液排放达到了动态平衡,因此菌体浓度、基质浓度、产物浓 度保持恒定,即,并不一定是稳定状态。如菌体因生长环境不利出现了死亡时,也满足,但不能 说是稳定状态,此时是一种静止状态,而不是动态平衡。 5.解:诱导期结束时的菌体量: X = X0 + X AO □ X DO = X0 + f A X0 □ X DO = (1+ f A )X0-X DO 菌体在t l 时间后开始指数型繁殖,因此 边界条件: t = t l , X = (1+ f A )X0 □ X DO 积分,得 X = [(1+ f A )X0 □ X DO ]exp[μ (t □ t l )],如图所示。 当f A = 0, X = (X0 □ X DO ) exp[μ (t □ t l )] ; 当f A = 0.2, X = (1.2X0 □ X DO ) exp[μ (t □ t l )] 当f A = 0.4, X = (1.4X0 □ X DO ) exp[μ (t □ t l )] 当f A = 0.6, X = (1.6X0 □ X DO ) exp[μ (t □ t l )] 当f A = 0.8, X = (1.8X0 □ X DO ) exp[μ (t □ t l )]

6.答:设菌体生长比速为μ,菌体浓度为X,则菌体生长速率为μX。为保证菌体生长速率 不变,应采取指数流加方式,控制稀释率D = μ ,此时流加操作可达到拟稳态, 菌体生长速率DX = uX 。 7.答:微生物的生长可用莫诺方程表达,即 分批培养中菌体生长速率 连续培养中菌体生长速率: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米力 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中心,国家863西安细胞工程基地 陕西西安,710032 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一点是该产品所涉及的生物反应器系统。选择反应器系统也就是选择产品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选择将决定该产品工艺的产物浓度、杂质量和形式、底物转换度、添加形式、产量和成本,工艺可靠性等。与许多传统的化学工艺不同,动物细胞反应器设备占整个工艺资金总投入的主要部分(>50%),也就是说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主要部分是生物反应器系统的选择。选择反应器系统及培养工艺时,必须对工艺的整体性进行全面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株及生长形式、产物表达量和稳定性,培养基质及代谢物,产物分离和纯化难度等。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操作模式,一般分为分批式操作(batch)、流加式操作(Fed-batch)、半连续式操作(semi-continuous)、连续式操作(continuous)和灌流式操作(perfusion)五种操作模式。 1. 批式操作(batch culture) 批式操作是动物细胞规模培养发展进程中较早期采用的方式,也是其它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将细胞扩大培养后,一次性转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不添加其它成分,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培养基的操作方式。 该方式的特点:(1) 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除了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外,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因此操作简单,

生物反应器课程设计报告

. 生物反应器设计(啤酒露天发酵罐设计) XX:高金利 班级:生工2072 学号:3072106245 时间:2010年11月20日

第一章啤酒发酵罐结构与动力学特征 一、啤酒是以大麦喝水为主要原料,大米、酒花和其他谷物为辅料经制麦、糖化、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含有二氧化碳、酒精和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我国是世界上用谷物原料酿酒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啤酒工业迄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啤酒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大幅度增长,发展到现在距世界第二位。由于啤酒工业的飞速发展,陈旧的技术,设备将受到严重的挑战。为了扩大生产,减少投资保证质量,满足消费等各方面的需要,国际上啤酒发酵技术子啊原有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有很大进展。尤其是采用设计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发酵和储酒容器。这些大容器,不依靠室温调节温度,而是通过自身冷却来控制温度,具有较完善的自控设施,可以做到产品的均一性,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就发酵罐的外形来分,主要有圆柱锥形底罐、圆柱蝶形罐、圆柱加斜底的朝日罐和球形罐等。 二、啤酒发酵罐的特点 1、单位占地面积的啤酒产量大;而且可以节约土建费用; 2、可以方便地排放酵母及其他沉淀物(相对朝日罐、通用罐、贮就罐而言);

3、发酵温度控制方便、有效,麦汁发酵时对流好,发酵速度快,可以缩短发酵周期(相对卧式罐、发酵槽而言); 4、可以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并可有利于啤酒的口味稳定性与非生物稳定性(相对开口容器而言); 5、可以一关多用,生产工艺比较灵活;简化生产过程与操作,而且酒损也现对减少; 6、制作相应要比其他发酵罐简单; 7、便于自动控制,如自动清洗和自动灭菌,节省人力与洗涤费用,卫生条件好。 三、露天圆锥发酵罐的结构 (一)罐体部分 露天圆锥发酵罐的罐体有灌顶、圆柱体与锥底3部分组成,其中:灌顶:为圆拱形,中央开孔用于可拆卸大直径法兰,以安装CO2与CIP管道及其连接件,灌顶还装有真空阀,安全阀与压力传感器。圆柱体:为发酵罐主体,发酵罐的高度主要决定于圆柱体的直径与径高比,由于大直径的光耐压低,考虑到使用钢板的厚度,一般直径<6.0m。 圆锥底:它的夹角多为60—90°,也有90—120°,但这多用于大直径的罐及大容量的罐;如夹角过小会使椎体部分很高。露天圆锥发酵罐圆锥底的高度与夹角有关,大致占总高的1/4—1/3。圆锥底的外壁一般安装冷却夹套、阀门与视镜、取样管阀、测温、测压的传感元件或温度计,CO2洗涤装置等。

生物膜生成及生物反应器功能分析

生物膜生成及生物反应器功能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健康和水资源的再利用,水的饮用安全和污水的达标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饮用水在经管道输送过程中,微生物附着到管网内壁生长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存在会引起一系列水质问题,影响用户用水安全。所以,生物膜的研究非常重要,但给水管网中生物膜的实际采样比较困难,因此模拟生物膜生长的生物反应器应运而生。文章就生物膜的形成及生物反应器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标签:给水管网;生物膜;生物反应器 饮用水在经管道输送过程中,水中微生物附着到管网内壁生长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存在会引起一系列水质问题,对人类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为控制生物膜,需对生物膜进行研究,并对影响生物膜生成的诸多因素进行实验分析。由于在给水管网中直接提取生物膜比较困难,而且提取后极易破坏生物膜本身结构,因此用反应器实验模拟生物膜的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1]。 1 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 生物膜的形成和存在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研究发现,生物膜的形成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间阶段,形成的生物膜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一般来讲,生物膜形成包括以下几个阶段[2]:(1)水中或多或少存在的有机物,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过程综合作用下吸附于管壁表面,形成一层富有营养的生物膜载体;(2)水中的一些浮游细菌通过静电等作用被吸附到载体表面,由于水流冲击等作用,这些细菌形成并不稳定的聚合物,但经过一定时间以后,终会有部分细菌通过分泌具有黏合作用的胞外多聚物稳定吸附于管壁;(3)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细胞摄取并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繁殖增长,逐渐连接成片,并向外伸展,形成个体种类繁多、结构凸出的成熟生物膜。尽管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生物膜脱落,但大部分生物膜还是与管道内壁紧密连接在一起[3]。 生物膜给饮用水及管网带来的影响是:(1)管壁生物膜逐渐加厚,导致管壁直径变小,管网过水能力降低,动力消耗增加,同时,管壁生物膜腐蚀管壁,在过大水压下,可能导致爆管;(2)在水流作用下,部分生物膜脱落进入水体,导致管网出口处饮用水的悬浮菌数量骤然增加,色度和浊度上升,影响用水安全[4]。(3)为控制管网中细菌的生长,出厂水通常经过加氯消毒,但在管网输送过程中,由于消毒效果下降,部分受伤细菌获得营养后自我修复重新生长,导致饮用水水质变坏。 2 生物膜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1)水温:水温是影响生物膜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验表明,过高和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细菌的活性,同时,由于管网中细菌种类繁多,适宜的温度较难确定,但相对来说,温水中的细菌比冷水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快一些。(2)营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讲课讲稿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模式 米力 第四军医大学细胞工程中心,国家863西安细胞工程基地 陕西西安,710032 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一点是该产品所涉及的生物反应器系统。选择反应器系统也就是选择产品的操作模式,操作模式选择将决定该产品工艺的产物浓度、杂质量和形式、底物转换度、添加形式、产量和成本,工艺可靠性等。与许多传统的化学工艺不同,动物细胞反应器设备占整个工艺资金总投入的主要部分(>50%),也就是说动物细胞培养工艺的选择主要部分是生物反应器系统的选择。选择反应器系统及培养工艺时,必须对工艺的整体性进行全面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株及生长形式、产物表达量和稳定性,培养基质及代谢物,产物分离和纯化难度等。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生物反应器操作模式,一般分为分批式操作(batch)、流加式操作(Fed-batch)、半连续式操作(semi-continuous)、连续式操作(continuous)和灌流式操作(perfusion)五种操作模式。 1. 批式操作(batch culture) 批式操作是动物细胞规模培养发展进程中较早期采用的方式,也是其它操作方式的基础。该方式采用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将细胞扩大培养后,一次性转入生物反应器内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其体积不变,不添加其它成分,待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积累到适当的时间,一次性收获细胞、产物、培养基的操作方式。

该方式的特点:(1) 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反应器系统属于封闭式,培养过程中与外部环境没有物料交换,除了控制温度、pH值和通气外,不进行其他任何控制,因此操作简单,容易掌握;(2)直观的反应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由于培养期间细胞的生长代谢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营养环境,不添加任何营养成分,因此可直观的反应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是动物细胞工艺基础条件或"小试"研究常用的手段;(3)可直接放大。由于培养过程工艺简单,对设备和控制的要求较低,设备的通用性强,反应器参数的放大原理和过程控制,比较其它培养系统较易理解和掌握,在工业化生产中分批式操作是传统的、常用的方法,其工业反应器(Genetech)规模可达12000L。 分批培养过程中,细胞的生长分为五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见图1。分批培养的周期时间多在3~5天,细胞生长动力学表现为细胞先经历对数生长期(48~72h)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值后,由于营养物质耗劫或代谢毒副产物的累积细胞生长进入衰退期进而死亡,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收获产物通常是在细胞快要死亡前或已经死亡后进行。 图1 分批式培养动物细胞生长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