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格陵兰岛案

合集下载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调研测试 地理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调研测试 地理含答案

宝安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调研测试卷高三地理(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学校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其答案一律无效。

3.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有河流流经并形成瀑布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图中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达到A .19米B .61米C .40米D .59米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

一年中,岛屿北部地区太阳整夜不落的持续时间约5个月(图2)。

据此完成3~4题。

3.格陵兰岛北部地区太阳整夜不落大致开始于每年的2024.10图2A .9月23日B .3月21日C .4月7日D .5月10日4.夏至日该岛屿甲城市子夜时(地方时)太阳位于A .正北B .东北C .正东D .东南羊卓雍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442米,面积638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0~40米,是一个高原内流湖,在入湖河口冲积扇上有种植业分布。

图3示意羊卓雍错及周边地区。

据此完成5~6题。

5.羊卓雍错湖岸及盐度特征是①湖岸南缓北陡②盐度南高北低③湖岸北缓南陡④盐度南低北高A .①②B .③④C .③②D .①④6.羊卓雍错对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是A .提供灌溉水源B .减轻霜冻危害C .增加冬季降水D .缓解高温灾害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盛行风,当两股气流势力相当时,容易形成海风锋。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南海问题-精选文档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南海问题-精选文档

从国际法角度看我国南海问题一、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对南海诸岛享有主权, 并且从发现南海诸岛时起一直延续至今, 有效地并且是稳定的,从国际法先占原则与时际法原则都能够证明, 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是无可争辩的。

1.发现与先占原则先占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先占作为国际法上取得领土的方式之一为国际上所公认。

在1928 年美国和荷兰关于帕尔马斯岛争端案中,仲裁官胡伯认为先占须具备两个要件: 一是占领的对象必须是“无主地” ; 二是在其上建立了“有效占领”。

胡伯还补充, 对于遥远而又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土著居民的小岛来说,持续不可能是不间断的。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无主地”南海诸岛的国家。

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占领和管辖, 已经满足了先占的两个要件, 实质上取得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并且,在东格陵兰案中, 国际常设法院通过透过复杂的历史事实, 说明在一块冰天雪地、人迹稀少的地方建立主权的特殊情况。

并强调“没有国家反对”和“没有其他国家提出主权要求”的事实, 这事实有力地说明占领是平稳的。

在我国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没有国家对此再提出主权主张。

2.时际法原则时际法原则, 就是“用以确定因法律的变更而引起的新旧法律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问题, 即适用什么时候的法律问题”。

帕尔马斯岛争端案中, 胡伯仲裁法官在国际法中首次将时际法概念引入。

应用时际法原则的关键是确定“关键日期” , 笔者认为, 确定“关键日期”不一定是争端解决的日期, 这容易产生数个“关键日期”的危险。

假如一国对另一国的固有领土主权提出争议,并且不断提出这种争议, 那么依照“关键日期”就是争端日期的理论,每一次的争议就是一个“关键日期”。

另外, 笔者认为, 在确认了“关键日期”之后, 不能依据国际法的变化再加以判断。

依照“关键日期”取得了权利后, 不应当再据此提出异议, 否则将导致权利不确定性。

2024-2025年历史必修试卷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带答案)

2024-2025年历史必修试卷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带答案)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1.15世纪的欧洲,大量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而香料的价值只有黄金可以比拟。

在印度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开罗则涨到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价格已经是印度的50倍。

这一现象( )A.反映了社会转型的加速B.推动欧洲农业种植结构变动C.加快了对新航路的探索D.催生了崭新的商业经营模式2.14、15世纪,来自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香料、樟脑、檀香、丝绸、宝石等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广受欢迎,价格昂贵。

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是( ) A.东西方商路阻断 B.商业革命的推动C.市场利润的刺激 D.货币制度的变革3.《马可·波罗行纪》描写到中国富甲天下,金银遍地。

这使西欧部分穷困潦倒的贵族、新兴资产阶级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这反映了( ) A.社会舆论的重要影响 B.西欧人思想的幼稚C.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欧人的冒险精神4.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上交了远航计划,其中提出“到印度地方、日本大岛和大汗国去”。

哥伦布的《航海日记》随处可见“寻求大汗”“传播基督教”“达成贸易”等词条。

这表明哥伦布( )A.最先规划远航的方案B.发现美洲具有必然性C.远航的目的性较明确D.得到葡萄牙王室支持5.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

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 A.英雄,传播欧洲文明B.强盗,带来深重灾难C.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6.在菲律宾的马克塔岛,有一块关于某位航海家的双面碑。

碑文正面记载着当地一位勇士在这里打退了入侵者,并且杀死了他们的首领,碑文背面记载着这位航海家的伟大功绩。

与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位航海家是麦哲伦,得到葡萄牙王室支持进行的航行B.这位航海家的航行使得西方“地圆说”开始出现C.这位航海家的航行带来的影响具有两面性D.这位航海家的航行彰显了人的力量,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7.“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仅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而且还直接驳斥了教会有关地球的各种谬论,使教会思想体系在数十年内一直处于混乱之中。

东格陵兰岛案

东格陵兰岛案

东格陵兰岛案国际常设法院在1933年4月5日的判决中解决了一项可追溯到1921年的有关东格陵兰法律地位的争端。

这项判决是以丹麦政府控告挪威政府的请求书为根据的。

1931年7月10日,挪威政府发表了一项公告,宣布对爱里克一劳德斯地(北纬71度31秒到北纬75度40秒)的东格陵兰地区拥有主权,其法律根据是该地区属无主地而不是丹麦的领土。

丹麦对此随即提出抗议,并根据常设国际法院规约的任意强制条款提起了诉讼。

丹麦政府认为这些土地在挪威占领时期是隶属于丹麦王室的,因此不能为别的国家占领。

丹麦政府要求法院判决挪威政府1931年7月10日颁布的占领公告和在这方面采取的任何步骤已构成对现实法律形势的破坏,因而是非法的和无效的。

挪威政府要求法院驳回丹麦的请求书并依法判处和宣告丹麦对爱里克-劳德斯地没有主权而挪威已获得该地的主权。

丹麦政府坚持它对整个格陵兰(包括争议地区)的主权已存在了很长时期,坚持说它是连续和平稳地行使主权,在此争端发生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反对过。

它还宣称:挪威本身也曾以条约或别的方式承认丹麦对整个格陵兰的主权,现在不应该提出异议。

挪威政府反对这些论点,它认为丹麦对挪威占领的这个地区不拥有主权,当时该地区是一块无主地。

常设国际法院审理了此案并于1933年4月5日,以十二票对二票作出有利于丹麦的判决。

承认丹麦对东格陵兰的主权而否定了挪威的公告中宣布的对东格陵兰地区的主权主张。

法院认为,挪威在1931年7月10日宣布的对东格陵兰的占有行为和与此相关的任何步骤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从历史上考查,在1931年7月10日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对丹麦的格陵兰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丹麦连续不断地和平稳地在该地行使着主权。

自1380年开始,丹麦和挪威曾结为政合国时,丹麦国王在格陵兰的权利即已相当主权。

17世纪初,它还曾派探险队到该岛,并排斥外国人在该地区的经商活动。

1721年,丹麦在该岛建立了殖民地,更加显示和行使了主权。

小学地理趣味试题及答案

小学地理趣味试题及答案

小学地理趣味试题及答案
1.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什么?
答案:撒哈拉沙漠。

2. 我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
答案:北京。

3.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
答案:鄱阳湖。

4.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哪座?
答案:珠穆朗玛峰。

5. 我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
答案:长江。

6. 非洲最大的国家是哪个?
答案:阿尔及利亚。

7.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
答案:格陵兰岛。

8. 我国的最南端是哪个地方?
答案:曾母暗沙。

9.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什么?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

答案:漠河。

11.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什么?
答案:大堡礁。

12.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哪个?
答案:青海湖。

13.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哪个?
答案:五大湖。

14. 我国的最东端是哪个地方?
答案: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

15.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哪个?
答案:亚马逊平原。

16. 我国的最西端是哪个地方?
答案:帕米尔高原。

17.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哪个?
答案:巴西高原。

18. 我国的最高峰是哪座?
答案:珠穆朗玛峰。

19.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国家是哪个?
答案:沙特阿拉伯。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

云南省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云南省地理高考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云南省地理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地球五带的形成D、地球公转2、关于我国的地形特点,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西高东低,平原广阔B、南高北低,山地起伏C、北高南低,高原广布D、西高东低,山地和高原并存3、题干: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A. 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B.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C.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D.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4、题干: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冬季南北温差大B. 夏季普遍高温C.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D. 西部地区干旱少雨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南北气温差异大,冬季气温普遍较低B. 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地势高低差异大,导致气候类型多样D. 海陆分布不均,导致东部地区降水较多6、题干: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C.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D.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7、题干:在地球上的经纬网系统中,若某点的经度为120°E,纬度为30°N,该点位于以下哪个半球?A. 北半球、东半球B. 南半球、东半球C. 北半球、西半球D. 南半球、西半球8、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最西端,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盆地B. 准噶尔盆地位于我国最西端,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盆地C.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最西端,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盆地D. 柴达木盆地位于我国最西端,是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盆地9、【题目】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四大高原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10、【题目】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四大盆地?()A、塔里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四川盆地D、内蒙古盆地11、在地理学中,下列哪个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A. 阿尔卑斯山脉B. 喜马拉雅山脉C. 安第斯山脉D. 大高加索山脉12、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核心证据之一?A. 磁异常条带B. 地球自转速度C. 地球重力异常D. 地球磁场强度1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珠江D. 我国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14、关于世界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北半球B. 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C.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D.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洲1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土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B. 长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C.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D.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青海湖16、下列关于世界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B. 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C.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D. 北极圈内的地区属于热带气候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我国某地区气候特征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气温特征降水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少雨,秋季多雨【材料二】该地区主要地形为平原和丘陵,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

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简单的材料,根据立杆测影方法制作太阳光照仪(图1)。

太阳光照仪同心圆上的刻度代表太阳高度角,在正圆边上按照顺时针方向标注的是相应时间点,最后在表盘中央插入指针,通过指针影子的方位及长短来判断时间。

但是该小组部分成员却认为太阳光照仪上的时间刻度标注错误。

据此完成1—2题。

1.夏至日北京时间13时整,小组成员利用太阳光照仪测得24时的太阳高度角为83.5°,该中学最可能位于A.北京B.上海C.成都D.乌鲁木齐2.修正太阳光照仪上时间刻度的方法是A.将时间刻度顺时针旋转90°B.将时间刻度逆时针旋转90°C.将时间刻度顺(逆)时针旋转180°D.将东北和东南及西北和西南的时间刻度对调西沙隆起自新生代早期裂谷时期开始,断层活动强烈,断层活动形成了大范围的地垒以及地堑。

早期形成的隆起处于暴露状态;到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期间,西沙隆起发生沉降,逐渐被海水淹没。

图2示意西沙群岛东部基底断裂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控制图示峡谷发育的主要因素是A.海底水流B.海台位置C.海盆深度D.基底断裂4.新生代时期,该海域海台的成因是A.火山喷发,火山灰不断堆积B.河流输入泥沙,形成水下沙坝C.碳酸盐沉积,形成海底高地D.岩层发生位移,岩体相对上升5.图示峡谷甲、乙、丙、丁四处发生滑坡概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2021年11月8日2时,辽宁鞍山高空形成冷涡,冷涡前部暖湿气流北上遇超强冷气流,冷暖气流交汇,导致当地出现了特大暴雪、雨雪冰冻、大风、极端雨雪天气。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

从国际法⾓度看钓鱼岛事件从国际法⾓度看钓鱼岛事件为您整理了从国际法⾓度看钓鱼岛事件,希望和您⼀起探讨!钓鱼岛群岛亦称钓鱼台,依主岛名称为钓鱼岛⽽得名。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分布在东经12320-12440,北纬2540-2600之间的海域,由钓鱼岛、黄尾屿、⾚尾屿、南⼩岛、北⼩岛、南屿、北屿、飞屿等岛礁组成,总⾯积约平⽅千⽶。

〔1 〕1969 年,美国海洋学家埃默⾥等⼈所著的《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特征》〔2 〕⼀⽂发表,提出在东海中⽇韩⼤陆架交界处存在着世界上最有潜⼒的尚未勘探的海底⽯油资源。

由于上述未经证实的东海蕴藏巨⼤⽯油储量的假设,从那时起,中⽇两国之间围绕东海⼤陆架划界展开了持续较量,由于钓鱼岛主权归属可能对东海⼤陆架划界产⽣影响,因此,围绕钓鱼岛问题的争端也⽇趋激烈。

进⼊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和⼤规模开发利⽤海洋资源时代的到来,中⽇两国围绕钓鱼岛的⽃争更加尖锐。

⼀、中⽇双⽅对钓鱼岛归属问题的不同⽴场(⼀)中国政府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基本⽴场和依据中国坚持对钓鱼岛的主权,主要理由包括:⾸先,从地理位置讲,钓鱼岛群岛位于毗连中国⼤陆和台湾地区的东南沿海⼤陆架边缘,附属于台湾岛;其次,从历史上讲,中国⼈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及⼀些图志中都载明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再次,从使⽤⾓度讲,中国渔民长期在该海域捕鱼,利⽤岛屿避风,明清两代的册封使都利⽤这些岛屿作为航标;最后,从国际条约⾓度讲,钓鱼岛群岛属于1895年中⽇《马关条约》〔3 〕中割让给⽇本的领⼟。

根据《开罗宣⾔》〔4 〕和《波茨坦公告》〔5 〕的有关条款,战后⽇本应予以归还。

《旧⾦⼭和约》〔6 〕和美⽇《归还冲绳协定》〔7 〕是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签订的,且遭到中国政府持续反对,不应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产⽣影响。

(⼆)⽇本政府对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基本⽴场和依据与之相对,⽇本官⽅和部分学者坚持钓鱼岛是⽇本领⼟的主要依据包括:⾸先,从先占⾓度讲,⽇本依据国际法中⽆主地先占原则获得对钓鱼岛(⽇本称尖阁列岛) 〔8 〕的主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格陵兰岛案
国际常设法院在1933年4月5日的判决中解决了一项可追溯到1921年的有关东格陵兰法律地位的争端。

这项判决是以丹麦政府控告挪威政府的请求书为根据的。

1931年7月10日,挪威政府发表了一项公告,宣布对爱里克一劳德斯地(北纬71度31秒到北纬75度40秒)的东格陵兰地区拥有主权,其法律根据是该地区属无主地而不是丹麦的领土。

丹麦对此随即提出抗议,并根据常设国际法院规约的任意强制条款提起了诉讼。

丹麦政府认为这些土地在挪威占领时期是隶属于丹麦王室的,因此不能为别的国家占领。

丹麦政府要求法院判决挪威政府1931年7月10日颁布的占领公告和在这方面采取的任何步骤已构成对现实法律形势的破坏,因而是非法的和无效的。

挪威政府要求法院驳回丹麦的请求书并依法判处和宣告丹麦对爱里克-劳德斯地没有主权而挪威已获得该地的主权。

丹麦政府坚持它对整个格陵兰(包括争议地区)的主权已存在了很长时期,坚持说它是连续和平稳地行使主权,在此争端发生前还没有任何国家反对过。

它还宣称:挪威本身也曾以条约或别的方式承认丹麦对整个格陵兰的主权,现在不应该提出异议。

挪威政府反对这些论点,它认为丹麦对挪威占领的这个地区不拥有主权,当时该地区是一块无主地。

常设国际法院审理了此案并于1933年4月5日,以十二票对二票作出有利于丹麦的判决。

承认丹麦对东格陵兰的主权而否定了挪威的公告中宣布的对东格陵兰地区的主权主张。

法院认为,挪威在1931年7月10日宣布的对东格陵兰的占有行为和与此相关的任何步骤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理由有两个:一个是从历史上考查,在1931年7月10日之前没有任何国家对丹麦的格陵兰岛的主权提出异议,丹麦连续不断地和平稳地在该地行使着主权。

自1380年开始,丹麦和挪威曾结为政合国时,丹麦国王在格陵兰的权利即已相当主权。

17世纪初,它还曾派探险队到该岛,并排斥外国人在该地区的经商活动。

1721年,丹麦在该岛建立了殖民地,更加显示和行使了主权。

根据1814年签订的基尔条约,丹挪政合国把挪威割让给瑞典,格陵兰依然属于丹麦,由它继续行使着权力。

如1863年丹麦发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授予英国人泰勒在格陵兰东岸从事贸易、狩猎和开矿的专属权的特许文件。

在1915年至1921年间,丹麦政府向外国发函,请求承认其对格陵兰主权的效力,1921年5月10日还颁布了法令以加强它对格陵兰的统治。

上述事实说明丹麦对整个格陵兰,当然包括东格陵兰实行着有效统治,因此应确认丹麦对东格陵兰地区的领土主权。

另一个理由是,挪威的行为表示它认可了格陵兰属丹麦领土。

如挪威通过成为有关格陵兰归属问题的国际协定的当事国而对丹麦的权利作了保证,在这些条约中说明了格陵兰属丹麦的殖民地,或说明允许丹麦把格陵兰排除于条约的效力范围之外。

另外,挪威的外交大臣爱赫伦于1919年7月2日在接见丹麦驻克里斯蒂安尼亚公使时曾口头声明(此声明经他本人记录在案)表示挪威政府对丹麦拥有的格陵兰的主权不予阻挠,不占领格陵兰的一寸土地。

法院认为这一声明对挪威是具有拘束力的,至少挪威承担了不对丹麦在全格陵兰岛的主权提出异议的义务。

东格陵兰判决下达后两天,挪威撤田了1932年7月12日的法令,1931年7月10日有关爱里克-劳德斯地的命令也于同一天撤回。

法院以1933年5月11日的命令终结了此案。

提示:本案所涉及的国际法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先占取得领土主权问题,另一个是国家机关行为的法律拘束力问题。

提问:常设国际法院为什么肯定了丹麦对东格陵兰的领土主权?
挪威外交大臣于1919年7月22日在接见丹麦公使时表示对丹麦的整个格陵兰的主权不给予为难和不占领格陵兰一寸土地的承诺是否属挪威国家行为?它是否对该国具有拘束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