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菌唑全面介绍

合集下载

腈菌唑原药标准

腈菌唑原药标准

腈菌唑原药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腈菌唑原药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化学名称、结构式和分子式、产品质量规格、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质量保证责任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腈菌唑原药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05-2009 商品化学品分类与代码三、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腈菌唑原药:以腈菌唑为主要成分,经过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原药。

2.腈菌唑: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壁和蛋白质的合成,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害。

四、化学名称、结构式和分子式3.化学名称:腈菌唑4.结构式:略5.分子式:略五、产品质量规格6.外观:应为白色至淡黄色固体。

7.含量:应符合表1要求。

8.表1:腈菌唑原药含量要求9.熔点:应不低于140℃。

10.酸度:应不高于0.5%。

11.干燥失重:应不大于0.5%。

12.铅含量:应不大于0.003%。

13.镉含量:应不大于0.002%。

14.汞含量:应不大于0.001%。

15.六六六含量:应不大于0.05%。

10.滴滴涕含量:应不大于0.05%。

11.敌敌畏含量:应不大于0.05%。

12.其他农药杂质:应符合GB/T 1605-2009的规定。

六、试验方法16.外观:取适量样品置于干燥的表面皿上,观察其颜色、状态等外观特征。

17.含量:按照农业部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18.熔点: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进行测定。

19.酸度: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进行测定。

20.干燥失重:按照《中国药典》的方法进行测定。

21.铅、镉、汞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或原子荧光法进行测定。

22.六六六、滴滴涕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23.敌敌畏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

24.其他农药杂质:按照GB/T 1605-2009的规定进行测定。

蔬菜水果中腈菌唑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法

蔬菜水果中腈菌唑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法

蔬菜水果中腈菌唑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法韦莉莎【摘要】腈菌唑作为一种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持效期长、对农作物安全、药效好、强内吸性等特点,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很多蔬菜水果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疾病,如梨、苹果的黑星病、锈病和白粉病;烟草的白粉病;麦类的网斑病、大麦条纹病、小麦茎枯病、网腥黑穗病、坚黑穗病和散黑穗病;葡萄的白粉病和黑腐病;核果的腐烂病、污点病、褐锈病和白粉病等.腈菌唑作为农药,在农作物上使用之后,虽然多数会发生转化,但是农作物中仍然会残留一些农药,如果长时间摄入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必须重视农药的残留量.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应用薄层色谱酶抑制法检测有机磷农药在食物中的残留量,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酶抑制和免疫检测技术来对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近年来,我国也开始充分应用气相色谱法对食物中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具有误差小、操作简单、处理速度快等诸多优势.以砂糖橘为例,使用气相色谱检测法检测蔬菜水果中腈菌唑的农药残留.【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年(卷),期】2016(010)015【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气相色谱检测法;腈菌唑;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作者】韦莉莎【作者单位】广西田阳县农业局,53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7近年来,我国蔬菜出口发展情况虽然比较平稳,但是由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抵制外来产品,保护本国市场,越来越频繁的应用技术性贸易壁垒。

尤其是在蔬菜水果中的腈菌唑残留检测,已经成为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进出口蔬菜和水果的必须检测项目。

所以,使用气相色谱检测法检测蔬菜水果中腈菌唑的农药残留,一方面,有利于保护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产品的出口。

1.1 实验材料研究所需试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腈菌唑标样:纯度超过96.0%。

无水硫酸钠:550 ℃灼烧4 h。

氯化钠:140 ℃烘烤4 h。

腈菌唑使用注意事项

腈菌唑使用注意事项

腈菌唑使用注意事项腈菌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和阴道念珠菌感染等。

然而,使用腈菌唑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首先,使用腈菌唑前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他们会了解你的病情,并告知给药剂量、频率和疗程等信息。

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出现药物耐药现象。

其次,对于较为复杂或严重的真菌感染,可能需要联合应用其他抗真菌药物。

在使用腈菌唑之前,应告知医生你所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可能的相互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

腈菌唑的剂型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口服剂、喷雾剂和外用霜等。

要根据医生或药师的指导正确使用所配制的药物。

例如,外用霜应涂抹在清洁干燥的皮肤表面,避免接触到眼睛和粘膜。

同时,腈菌唑喷雾剂也应注意避免吸入,以免引起呼吸不适。

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药物的保存要求。

通常情况下,腈菌唑应存放在避光、密封、阴凉和干燥的地方,远离儿童和宠物。

过期的药物应及时丢弃,并不要将其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中。

对于女性使用腈菌唑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情况,应重视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时间和频率使用药物。

其次,避免在月经期间或阴道处于炎症状态时使用腈菌唑。

最后,如果出现使用药物后仍有阴道不适、瘙痒或异味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咨询医生。

虽然腈菌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刺激、瘙痒、灼热感和红斑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头晕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总之,正确使用腈菌唑是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关键。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并密切关注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寻求医疗指导。

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40%腈菌唑悬浮剂防治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梨黑星病是梨树上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由腊黑星病菌引起。

该病害在梨树生长季节内会引起叶片、果实、果柄等部位的损伤,严重影响梨树的生长和果实品质。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剂喷洒、生物防治等,但是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药效短暂、药害大、持久性差等问题,无法有效控制梨黑星病的发生和传播。

1.2 研究目的此次试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评估40%腈菌唑悬浮剂在防治梨黑星病方面的药效效果,探究其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和持久性。

其次是比较不同处理方法下梨树的生长情况,分析药剂对梨树生长的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还可以评估悬浮剂在不同病情程度下的防治效果,为农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通过对40%腈菌唑悬浮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果树病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果树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为果农提供更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案,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推动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梨黑星病是一种常见的梨树病害,会导致果实变形、颜色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梨树的生长和产量。

随着农药的使用量增加和病原菌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传统的防治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寻找新的、高效的防治方法对于抑制梨黑星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40%腈菌唑悬浮剂对梨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为农民提供一种全新的防治选择。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我们将评估该药剂对梨黑星病的控制效果,并探讨其对梨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梨农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同时为农业科研领域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202字】2. 正文2.1 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本试验在梨园开展,梨园土壤疏松肥沃,充分日照,无农药残留。

2.试验设计:按照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不同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

3.处理方法:使用40%腈菌唑悬浮剂溶液,按照建议浓度进行稀释,并喷洒在梨树叶片表面。

腈菌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

腈菌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

腈菌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1、该药剂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等。

2、该药剂有持效时间长、对作物较为安全、强内吸性、药效高等特点。

3、腈菌唑的用药量为咪菌腈的五分之一,每公顷用药量为20-100g有效成分,根据实际使用对象的不同,可适量增减药物剂量。

一、腈菌唑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腈菌唑的作用(1)腈菌唑是一类具保护和治疗活性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到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等,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

(2)腈菌唑持效时间长,对作物较为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同时对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3)腈菌唑有有强内吸性、药效高,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2、腈菌唑的使用方法(1)腈菌唑的应用范围与咪菌腈类似,用药量为咪菌腈的五分之一。

(2)一般每公顷用药量为20-100g有效成分,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剂量有所增减。

(3)防治小麦白粉病时,每公顷30-60g有效成分对水喷雾即可。

防治葡萄上的钩丝壳属菌时,每公顷84-140g有效成分喷雾即可。

(4)腈菌唑可用作种子处理,每100kg种子用10-20g腈菌唑处理,可防治麦类散黑穗病菌、网腥黑粉菌等。

二、腈菌唑不能和哪些药混用1、腈菌唑不能和苯醚甲环唑、石硫合剂等碱性类农药混用。

腈菌唑是三唑类杀菌剂,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使用时要注意各种事项,避免药剂失效,或产生药害。

2、腈菌唑在梨树、葡萄、黄瓜、荔枝上的安全间隔期是7天、21天、3天、7天,每季作物最多使用3次。

3、腈菌唑对蜜蜂、家蚕有毒,在施药期间要注意避免对周围蜂群造成影响,不能在植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使用。

3、使用该药剂时,要防止药液污染水源地,禁止在河塘等水域里清洗施药的器具等。

4、施药时,要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皮肤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以吃东西和饮水,施药之后,要及时洗手和洗脸。

腈苯唑和腈菌唑两种药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腈苯唑和腈菌唑两种药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020·12收稿日期:2020—09—15腈苯唑和腈菌唑两种药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比较阿布都热依木·努尔新疆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喀什844300摘要:葡萄白粉病是葡萄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为筛选出合适的防治药剂,特设不同处理试验,利用24%的腈苯唑(应得)和40%的腈菌唑(信生)对葡萄白粉病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药后2d ,腈苯唑的防治效果达到了24.60%,见效较快;施药5d 和10d 后,腈菌唑的防治效果均高于腈苯唑的防治效果,药后10d ,腈菌唑的防效仍能达到60.08%,而腈苯唑的防效仅为39.04%,因此推断腈菌唑的防效为12d 左右,腈苯唑的防效为10d ;利用腈菌唑防治葡萄白粉病,可有效提高葡萄商品率。

关键词:白粉病;腈菌唑;腈苯唑为评价腈苯唑(应得)和腈菌唑(信生)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制定安全、高效、合理的两种药剂的使用指南。

根据我国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国家标准,制定本次田间药效试验,并按要求严格实施。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和防治对象供试药剂共2种:腈苯唑(应得)和腈菌唑(信生),这2种药剂均由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供试作物为葡萄,品种是红提,防治对象为葡萄白粉病,在白粉病发病初期防治。

1.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3次重复,共9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222m 2,试验总面积1998m 2。

各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腈苯唑13mL ,兑水40kg/667m 2喷施;处理2:腈菌唑10g ,兑水40kg/667m 2喷施;处理3(CK):清水对照,喷施清水40kg/667m 2。

田间常规管理。

于7月19日(果穗套袋前1d )进行喷药处理,之后间隔3d再重复喷洒1遍,共计喷洒2遍药剂。

试验药剂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进行喷雾,做到喷雾均匀,在喷药前葡萄叶片已有零星发病,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调查后得出病情指数为16.35。

1.3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选择在新疆喀什市疏勒县林场,试验地土壤为壤土,略有盐碱,灌水方便,周边多为果园,病害发生较多且比较丰富。

腈菌唑制作工艺

腈菌唑制作工艺

腈菌唑制作工艺
腈菌唑是一种重要的杀菌剂,在农业、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腈菌唑的制作工艺。

一、原料准备
腈菌唑的原料为2-氨基-4,6-二甲基吡啶和二氯甲烷。

其中2-
氨基-4,6-二甲基吡啶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原料,可通过多种方法制得。

二氯甲烷则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溶剂,易于购买。

在制备腈菌唑的过程中,还需使用一些辅助剂如碳酸钠、N,N-二甲基甲酰胺等。

二、制备过程
1. 在反应釜中加入2-氨基-4,6-二甲基吡啶和二氯甲烷,然后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N,N-二甲基甲酰胺。

2. 在室温下搅拌反应,反应时间约为24小时。

3. 将反应液离心分离,用醚洗涤,得到腈菌唑。

三、工艺优化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等多种因素来优化工艺,提高产率和纯度。

例如,将反应温度提高至30℃以上,反应时间缩短至12小时左右,可以在保证产率的同时提高腈菌唑的纯度。

此外,也可以采用更高效的反应催化剂、改进溶剂体系等方式来提高工艺效率和产物质量。

四、总结
腈菌唑是一种重要的杀菌剂,其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但在生产中需要注意优化工艺和提高产物质量。

未来,也有望通过新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等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工艺效率和产物性能。

简析: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

简析: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

简析: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广告………………腈菌唑是美国罗门哈斯在1986年推出的三唑类杀菌剂,主要对病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起抑制作用,对子囊菌、担子菌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该剂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

作用机制在1980年代,三唑类杀菌剂的开发,因为戊唑醇、己唑醇等羟乙基三唑类化合物的发现,出现了一个大的飞跃。

腈菌唑就是在这个氛围中诞生的。

尽管腈菌唑的分子结构上并不带戊唑醇和己唑醇上的羟乙基,但其杀菌活性一点也不差。

尤其是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和苹果梨树上的黑星病,防效非常突出。

腈菌唑对核盘菌、链格孢菌、黑粉菌、锈菌、白粉菌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不错的防效。

腈菌唑可以被植物组织吸收并在植株的导管内向顶传导,也就是说,喷施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腈菌唑药剂可以随着蒸腾作用的拉力,传导至上部叶片。

但喷布在上部叶片上的药剂不能向下传导。

腈菌唑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可能是因为它并不像其他三唑类杀菌剂那样对植物顶端赤霉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这是在腈菌唑的使用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如果增加剂量,也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尤其在瓜类蔬菜的幼苗期。

和其它三唑类杀菌剂一样,腈菌唑属于数量级抗性杀菌剂,也就是说,病原菌对腈菌唑的抗药性与其使用剂量大小有关。

因此,在严格把控使用剂量、次数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缓解抗药性的增加。

防治对象腈菌唑是属于广谱内吸性强的杀菌剂,对发病农作物有保护和防治作用,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的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病害,适用于防治梨、苹果、坚果类、葡萄、花卉、水稻和麦类以及棉花等等的黑星病、白粉病、各色斑病、叶霉病、腐烂病、锈病等等病害有非常良好的效果。

主要登记剂型有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

种子处理可以防止小麦、大麦、玉米、棉花和水稻等作物的多种种传和土传病害。

也可用于储藏病害的防治。

特点腈菌唑是一种常用的广谱低毒剂,持效期长,对作物,有一定刺激生长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腈菌唑特点及市场概况
(李开封)
中文通用名:腈菌唑
ISO通用名称:myclobutanil
CIPAC数字代号:442
化学名称:2-(4-氯苯基)-2-(1H-1,2,4-三唑-1-甲基)己腈
化学结构式:
实验式:C15H17CLN4
相对分子质量:288.8
熔点:63—68℃
沸点:202—208℃
溶解度:25℃水中溶解度142mg/L,溶于醇、芳烃、酯、酮(50~100g/L),不溶于脂族烃。

K ow 871(pH7~8,25℃)。

作用特点:
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性,杀菌谱广。

对子囊菌、担子菌、核盘菌均有较高防效。

有较强的内吸性,杀菌普广,药效高,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有一定刺激生长的作用。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
防治苹果、梨等仁果类植物上白粉病、锈病和黑星病用45mg/L浓度的溶液喷洒;防治核果类的白粉病、褐锈病、污点病、腐烂病,以35~56g ai/hm2的使用剂量喷雾;防治葡萄上黑腐病和白粉病,以84~140g ai/hm2喷雾;防治黄瓜白粉病以56~70g ai/hm2喷雾;以0.1~0.2g ai/kg种子处理麦类种子,可防治麦类散黑穗病、坚黑穗病、网腥黑穗病、小麦粳枯病、大麦条纹病和网斑病以及由镰刀菌引起的种传病害,也对苗期麦类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有防治作用;防治烟草白粉病,以40~50g ai/hrn2喷雾。

通过叶面喷雾,还可以
防治饼病、香石竹花腐病、月季黑斑病等'花卉上白粉病、叶斑病等,药液浓度一般在50~100mg/L;用100mg/L药液浸渍处理收获后的柑橘,可防治青霉病。

可防治麦类白粉病、锈病、枯颖病及由核腔菌引起的病害,果树黑斑病等。

使用120~150mg/kg(折合12%乳油800~1000倍液),
与其他药剂的混用:
腈菌唑可与多种杀菌剂混用,以增效或扩大杀菌谱。

主要混用方法有:与代森锰锌混用防治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香蕉叶斑病、番茄叶霉病等;与福美双混用防治黄瓜黑星病、黄瓜白粉病等;与三唑酮混用防治小麦白粉病;与咪鲜胺混用防治香蕉叶斑病;与井冈霉素混用防治稻曲病。

目前:美国陶氏、沈阳科创、诺普信等均有登记,制剂含量多为12.5%,40%
代表产品:仙生(Gana, Systhane-MZ)是美国罗门哈斯公司(Rohmand Haas Company)开发生产的一种兼具内吸治疗与保护怍用的新型复合杀菌剂。

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瓜类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

通用名称①腈菌唑(myclobutanil)十②代森锰锌(mncozebl) 制剂 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