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旅游形象定位及策划
旅游形象策划方案

旅游形象策划方案旅游是当今最受欢迎的消费形式之一。
为了提升城市或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个成功的旅游形象策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旅游形象策划方案,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一、了解目标受众群体在制定旅游形象策划方案前,我们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群体。
不同的城市或景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吸引的目标游客群体也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目标游客的年龄、性别、收入、教育程度等特征,以及他们关注的旅游主题,例如文化遗产、美食、自然风光等。
二、明确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定位是指对城市或景区的形象进行定位和塑造,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在明确旅游形象定位前,我们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可以包括历史文化底蕴、美食、自然景观、旅游设施等。
不足可以包括交通不便、环境污染等。
在明确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后,可以选择与众不同的方向进行定位,例如宜居城市、美食之都、文化名城等。
三、制定旅游营销策略旅游营销策略是指为了吸引游客而采取的营销手段。
旅游营销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宣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使用网络进行旅游信息搜索和行程规划。
因此,在旅游形象策划方案中,重点考虑网络宣传。
可以在旅游官网建立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账号,并定期发布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美食推荐等内容。
此外,可以利用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提高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
2. 活动策划策划各类旅游主题活动,吸引目标游客参与,例如旅游节、美食节、民俗节等。
此外,可以与旅行社、酒店、餐厅等企业合作,推出优惠套餐、折扣优惠活动等,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和消费能力。
3. 市场推广通过不同的媒体进行市场推广,例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户外广告等。
此外,也可以在旅游交通工具上放置宣传册、海报等,增加宣传范围和传播效果。
四、打造旅游形象特色在制定旅游形象策划方案时,需要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形象特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 强化历史文化重点推广城市或景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形象。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概念规划

武汉旅游集散中心概念性规划武汉市旅游局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2010年8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5)一、规划目的 (5)二、规划性质 (5)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5)四、规划理念、原则 (5)五、规划思路 (6)六、规划的关键问题与重点内容 (7)七、规划依据 (7)八、规划方法 (8)九、规划成果 (8)第二章国家政策和上位规划对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规定 (9)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规定 (9)二、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规定 (9)三、《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定(2001-2010) (9)四、《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规定(2004-2020) (9)五、《武汉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定(2009-2015) (10)六、《武汉市旅游营销规划》的规定(2008-2010) (10)七、《武汉市旅游条例》的规定(2007.1) (10)八、政府领导讲话(2009.8) (10)九、简短评议 (10)第三章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一、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背景及其迫切性 (11)二、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意义 (13)三、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现状 (13)四、武汉旅游集散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17)第四章国内外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19)一、国外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概况 (19)二、我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发展概况 (19)三、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26)第五章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29)一、战略定位 (29)二、发展目标 (30)第六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31)一、布局原则 (31)二、空间结构 (31)三、总体布局 (31)四、主要功能项目规划 (32)五、产品开发 (33)六、目标市场确定 (34)七、交通组织规划 (35)八、支持保障系统规划 (44)第七章总部中心概念规划 (45)一、名称 (45)二、性质 (45)三、目标定位 (45)四、选址与规划面积 (45)五、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46)六、分区项目策划 (46)七、景观环境规划 (49)第八章分中心与站点概念规划 (50)一、定位 (50)二、功能作用 (50)三、建设标准 (50)四、分期建设安排 (53)第九章重点项目策划 (55)一、旅游展示中心策划方案 (55)二、创意文化体验园策划方案 (60)第十章投资模式、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 (67)一、投资模式 (67)二、管理体制 (67)三、运营模式 (68)第一章总则一、规划目的在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国家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湖北省推进“一城两圈”战略、武汉市被批准为国家“中部中心城市”的宏观背景下,利用武广高铁开通所带来的武汉、湖北旅游热潮,以及到2011年四纵四横高铁网建成,武汉成为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之一的契机,以“两通起飞、旅游兴市”为核心理念,高度整合大武汉区域的旅游资源,从国际视野、国家层面,战略勾划大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战略目标、主导方向、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特别突出大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集散性、服务性、旅游性”的综合功能发展模式,推动武汉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大力改善、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武汉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最大、最美、最现代化、里程碑式的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武汉市极具魅力的旅游新亮点、新坐标,从而开启武汉旅游的一个新的时代。
武汉旅游调研报告

武汉旅游调研报告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被誉为“九州通衢、天下三岸”。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为了了解武汉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武汉旅游资源1. 历史文化资源武汉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名胜,如黄鹤楼、户部巷、琴台路等,这些都是旅游者热衷于参观的景点。
此外,武汉还有南湖、花湖等美丽的湖泊,吸引着众多游客。
2. 现代城市景观武汉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特别是武汉武汉中环广场、万松园、东湖磨山景区等,都是旅游者喜欢逛街购物和观光的地方。
二、武汉旅游市场现状1. 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武汉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尤其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游客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2. 旅游消费水平提升与游客数量增长相对应的是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
游客在武汉的旅游消费多样化,不仅购物消费增加,还有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
三、武汉旅游问题与挑战1. 缺乏专业化旅游管理人才目前,武汉的旅游行业还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缺乏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 旅游设施建设不完善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武汉的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比如,停车位不足、厕所不够、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了游客体验。
3. 缺乏特色旅游产品虽然武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需要推出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吸引力。
四、武汉旅游的发展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和服务人才,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 提升旅游设施建设应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停车位、厕所等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品质,改善旅游环境。
3. 推出特色旅游产品要发挥武汉的特色,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举办特色文化节、开展民俗体验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
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总结

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总结
作为中国中部的重要城市,武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成功地展现了武汉的城市魅力和活力。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注重多元化传播。
通过建设城市形象官方网站、举办文化活动、发布城市形象宣传片等方式,将武汉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群。
同时,结合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将武汉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提升了武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注重创新。
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入了解受众需求,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制定个性化的宣传策略。
同时,运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先进技术,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展示,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武汉。
此外,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注重故事性和情感化。
通过讲述武汉的故事、展示武汉的风土人情,让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武汉的魅力。
同时,结合当地名人、明星等资源,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形象代言人,增强了武汉城市形象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武汉城市形象宣传工作在多元化传播、创新策略和情感化表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武汉将继续加大城市形象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人来到武汉,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武汉旅游如何避免踩雷

武汉旅游如何避免踩雷武汉,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
然而,在旅游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为了让您的武汉之旅更加愉快和顺利,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避免踩雷。
一、出行规划在出发前,一定要做好详细的出行规划。
首先,确定好旅行的时间和预算。
武汉四季分明,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特色,但旅游旺季(如节假日和寒暑假)人流量较大,酒店和景点门票价格可能会上涨,所以要提前预订。
其次,了解武汉的交通状况。
武汉的公共交通较为发达,包括地铁、公交和轮渡等。
下载当地的交通APP,如“智能公交”“Metro 新时代”等,方便查询公交线路和地铁运营时间。
如果选择打车,要注意避开高峰时段,以免遭遇堵车。
二、住宿选择住宿地点的选择对于旅行的舒适度至关重要。
如果您主要想游览黄鹤楼、户部巷等景点,可以选择住在武昌区的司门口附近;要是对汉口江滩、江汉路步行街感兴趣,住在江岸区会更方便。
在预订酒店或民宿时,不要只看图片和评价,还要留意其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有些酒店可能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位置较为偏僻,出行不便。
同时,要注意查看房间的设施和服务,如是否提供免费的WiFi、洗漱用品等。
另外,避免选择那些价格过低但评价寥寥的住宿,以免遭遇卫生条件差、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
可以多参考几个预订平台,对比价格和用户评价,选择性价比高的住宿。
三、景点游玩1、黄鹤楼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但游客众多。
如果您想避开人群,可以选择在早上刚开门或者傍晚临近关门的时候前往。
而且,不要在景区内盲目购买高价的纪念品,很多在外面的商店也能买到,价格更实惠。
2、东湖风景区东湖很大,建议提前规划好游玩路线。
可以选择骑自行车或者乘坐观光车游览。
注意天气情况,如果是炎热的夏天,要做好防晒和补水措施。
3、武汉大学武大樱花季时游客非常多,需要提前预约。
如果不是樱花季,也能欣赏到武大优美的校园风光。
但要遵守校园规定,不要随意进入教学区域和学生宿舍。
武汉的城市形象

武汉的城市形象【内容摘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城市形象是外界对该城市的认知和评估,是历史和文化的积累,它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一武汉,在未来中部地区崛起和承担协调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城市形象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塑造武汉城市形象的方法。
【关键词】:武汉、城市形象、现状、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形象作为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城市再完善、再更新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而且空间环境对人的价值观和性格的形成都有很大的潜在影响。
由可见,武汉必须鲜明地表达个性,树立良好的形象,注重与市场、社会持一种良好的互动和协调关系,否则难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一、武汉市的城市形象现状分析(一)、鲜明的市民文化色彩,城市形象感知不太好1、武汉的饮食文化很发达,特别是小吃文化。
从早些年的“精武鸭脖”为市民追捧,现在已经走向许多城镇,已成武汉小吃的新名片,到“土掉渣”烧饼的一度风行,再到这些年的“潜江油焖大虾”、“公安牛肉鱼杂”、“周黑鸭”迅速红遍三镇的大街小巷,显示了武汉小吃新兴的力量。
一方面,这些新兴小吃或依托湖北乡镇小吃,显示了武汉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新兴小吃价廉物美,因此更受普通市民的欢迎。
武汉的小吃文化广为人知。
2、武汉市民的素质不高。
武汉人的大大咧咧、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常常被认为与现代文明不合拍。
武汉人骨子里是非常善良和热情的,他们很愿意帮助别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往往给外地人一种凶和俗的感觉,首先是武汉话,武汉人的嗓门一般都比较大,再加上武汉话特殊的语音语调,武汉人讲话总给人一种在吵架的感觉。
然后是武汉人的不拘小节,由于这种不拘小节,所以往往不懂得管理自身的形象,随地吐痰、翻越栏杆、脏话连篇都给别人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最后,服务行业,多数待人怠慢而缺乏耐心,遇事急于推卸责任,在服务行业这个对外窗口,显现的城市形象是极为不好的一面。
武汉旅游形象传播营销研究

武汉旅游形象传播营销研究作者:张燕燕来源:《科学与管理》2010年第05期摘要:各城市间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旅游城市发展中旅游形象营销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武汉旅游形象定位及旅游形象传播营销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传播营销策略,以促使武汉市旅游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形象旅游营销武汉一武汉旅游形象定位旅游形象是旅游资源要素通过各种传播形式作用于旅游者,在旅游者心中形成的综合印象。
基于武汉得天独厚的楚文化的遗韵,作为中部城市“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以及现代发达的商品市场。
武汉可以定位为“楚风水韵”与“购物美食之都。
”武汉拥有非比寻常的水域风光。
其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被一个被我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与其第一大支流——汉水交汇分割,三镇沿江展布,隔江互望又联成一体,是一个典型的滨江城市;其次,它是古代湖北“千湖之国”的缩影,市区中有大小湖泊10多个,其中有我国第一批风景名胜之一的东湖是我国城市市区第一大湖泊。
在购物美食方面,武汉市现代化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连销超市、专卖店、量贩店、配送中心等现代商业比较多,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一个布局较为合理、门类齐全、大中小结合的商品市场流通网络。
武汉的美食有自己独特的风味,首义园、户部巷等是楚味食品的聚集地,武汉的鸭脖子、热干面、豆皮也很出名,对旅游者来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二、武汉旅游形象传播营销现状(一)传播的文化内涵薄弱旅游活动是人们生活水平到达一定高度后才会产生的需求,它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消费,包括精神享受。
武汉市的旅游形象广告和宣传,大部分停留在传播产品和服务阶段,精神文化内涵较为薄弱。
(二)新媒体潜能未能很好发挥武汉市在旅游形象传播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媒体,武汉市的旅游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成熟,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优势未能很好地发挥。
手机、楼字电视等媒介在旅游信息传播方面的潜能也有待开掘。
(三)传播营销参与主体单一近年来,武汉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由最初单一的旅游观光阶段发展到如今的商务会议、探亲访友、体闲度假等多种旅游类型,旅游者面对的是综合的旅游系统。
武汉城市旅游形象探析

武汉城市旅游形象探析中国旅游报/2012年/9月/7日/第012版视野武汉城市旅游形象探析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胡静随着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和旅游城市间的竞争加剧,旅游供给市场分类日益细化,旅游业已然在由资源驱动、产品驱动之后,逐步进入了形象驱动时代,鲜明独特的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城市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2008年初,武汉市旅游局开始进行旅游主题形象口号公开征集,历时一年多,在征集到的三万多条意见中进行反复筛选、提炼和论证,初步确定了“大江大湖大武汉”这一口号,2009年底尝试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社会反响积极,游客认同度高,遂于2010年5月正式确定“大江大湖大武汉”为武汉旅游形象口号。
这一口号充分考虑了武汉自身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环境,结合受众分析即旅游者、本地市民对武汉的感知形象,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特色和精髓,强调了城市的个性要素,提升了城市的旅游吸引力。
2012年8月,在第四届亚洲城市论坛?武汉论坛上,“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形象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进一步诠释。
一、“大江大湖大武汉”,准确把握了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要素旅游形象定位的核心要素是主体个性和大众感知。
“大江大湖大武汉”抓住了武汉市的文脉、地脉,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其主体个性。
1.文化背景。
中国近现代史上称之为“大”的城市,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武汉。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说:“要把武汉建成纽约、伦敦之大,要建设成东方的芝加哥”。
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
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2012年5月,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推荐《大武汉到底什么大?》一文中谈到:“直观上,武汉之大在于吐纳江汉、包孕湖山、工商繁盛的独特都市气象。
历史地看,武汉之大越是在国势时运的关节点越被显现出来,抗战时期和新中国两次长江大洪水时节,‘保卫大武汉’都激励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武汉之大,也证明着武汉之重,体现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旅游形象定位及策略摘要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全国腹心,得中独厚;扼黄金水道之中游,得水独优;并以其“汗江交汇”、“龟蛇对”、“三镇鼎立”、“湖群环绕”等特有景观成为我国大城市中独具“水、桥、山、楼、寺”等多元旅游资源组合的城市,可谓人文、自然景观皆有,古代、近代景点兼备。
然而,尽管武汉市的山多水多历史遗迹多,好山好水未必好玩,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难以令人乐观,它既无叫得响的名牌旅游产品,也未有世人眼里树产起独特的旅游形象。
以旅游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相比,1994年武汉市旅游接待总人数仅有13.19万人,居第17位,这说明武汉市旅游业还处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温冷地带。
为何武汉市旅游业难以升温?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增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然而武汉市旅游业仍然迟步不前。
因此,分析探讨武汉市旅游发展策略意义重大。
笔者主要从武汉市旅游发展的现状及现有的定位展开分析,然后找出影响武汉市旅游发展定位的因素,从多方面剖析对武汉市进行定位和策划,最后根据武汉市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以"华中人文山水苑,近代历史大舞台"给武汉定位.关键词: 旅游形象定位历史地理策略第一章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 (4)1.1江城三菜一汤,山水苑 (4)1.2武汉市城市圈旅游业态 (4)第二章武汉市发展现存的问题 (5)2.1缺乏个性形象定位 (5)2.2资源不尽丰富 (6)2.3旅游发展高速度低质量 (6)第三章影响武汉旅游形象定位的因素 (8)3.1地理位置 (8)3.2历史背景 (9)3.3客源分析 (10)3.4旅游交通 (11)3.5旅游酒店 (12)第四章武汉市旅游形象定位及塑造策略 (12)4.1华中人文山水苑,近代历史大舞台 (12)4.2.1加强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突出主题形象。
(13)4.2..2.善识别符号,改善景区形象。
(13)4.2..3改善接待条件,改造城市形象。
(13)4.3形象宣传策略 (14)4.3.1因“客源地”制宜地开展形象宣传。
(14)4.3.2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加强形象宣传。
(14)4.3.3利用公关与节事活动促进形象宣传。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第一章武汉市旅游形象现状分析1.1江城三菜一汤,山水苑武汉旅游卖点归结来说就是“三菜一汤”——黄鹤楼、归元寺、省博物馆、东湖。
而这四个景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集,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相去甚远,不能让外地游客形成对武汉的总体印象。
武汉虽说有山有水,但却在旅游发展商面没有具体的体系,武汉湖泊多,但未在这一优势上发挥长处,黄鹤楼名声的在外,但也未形成相关的旅游体系,归元寺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卖点,但始终是三菜一汤放在一个桌上却不能相互呼应,在地理条件方面有龟山蛇山,东湖南湖等湖,山水能相互呼应形成体系,但在旅游发展方面设施方面却落差很大,没有自己的主题和风格。
武汉没有因旅游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旅游业应该是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
一个城市旅游业是否发达,关键不是在于观光旅游上,而在于旅游观光带动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这些行业的发展。
武汉在这方面就的政策机制很不完善,观念也很落后。
绝大多数游客来武汉,仅限于对黄鹤楼、归元寺等几个较著名景点的参观。
能够较长时间停留的一般为本地游客和周边城乡游客。
而外地游客及外国游客在武汉的停留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一天。
武汉长期扮演着旅游中转站的尴尬地位。
这样游客能够在这里购物消费和娱乐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
而旅游业各部门的相互割裂,正式武汉扮演这种角色的重要原因。
1.2武汉市城市圈旅游业态武汉城市圈已经开发或比较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点) 226 个,资源类型包括6 大主类②、17 个亚类;其中,亚类占《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所列31 个亚类的5418 %。
资源主类中,建筑与设施112 处,占总数的4916 %;水域风光46 处,占总数的2014 %;生物景观32 处,占总数的1412 %;地文景观21 处,占总数的911 %;另外,遗址遗迹14 处, 气候气象景观1 处。
资源亚类中,综合人文旅游地51 个,占总数的2216 %;居住地与社区37 个,占总数的1614 %;天然湖泊与池沼36 个,占总数的1519 %;树木类景观区30 个,占总数的1313 %;另外,综合自然旅游地17 个,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11 个,景观建筑10 个,地质地貌过程形迹4 个;河段5 个;泉5 个;野生动物栖息地2个;天气与气候现象1 个(避暑胜地)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3 个;水工建筑4 个;交通建筑2 个;单体活动场馆3 个;归葬地4 个。
人文旅游资源占优势,文物古迹多。
武汉城市圈人文旅游资源占总数的5518 % ,主要是文物古迹,共79 个,占总数的35 %。
从自然旅游资源来看,城市圈多湖泊风光和森林公园。
资源过于集中,地区分布不平衡。
城市圈旅游资源45 %集中在武汉市,使拥挤的城市和交通更加拥挤,从而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而对于旅游资源较少的城市而言,因不成规模而受到冷落;这使得圈内城市旅游形象不对称。
资源等级质量较好,开发潜力大。
武汉城市圈国家级和省级旅游景区单位将近占概查总数的一半,但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区,[6 ] 旅游设施建设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城市圈山地森林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共14 个,其中6 个列入了概查总数。
第二章武汉市发展现存的问题2.1缺乏个性形象定位武汉城市圈毗邻地区主要旅游城市现有旅游形象定位如下:重庆旅游形象的名片是重庆夜景,成都的旅游形象定位是“休闲之都”,长沙旅游形象定位于“伟人故里,山水名城”,洛阳旅游形象定位于“古都+ 花城”,南京旅游形象定位于“博爱之都- 南京”,九江旅游形象定位于“浔阳名城,美日阳光”,宜昌旅游形象定位于“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
在自然旅游资源与城市旅游形象上,武汉城市圈不具比较优势。
武汉城市圈没有江西庐山和湖南张家界那样国际知名的山地景观,没有河南开封与洛阳那样古色古香的历史名城,也没有宜昌三峡大坝那样举世闻名的水工建筑,光靠人文景观或者山水风光都难以在竞争中取胜武汉与成都、青岛、大连、上海等这些城市相比,又缺乏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
到上海,感受一种国际都市的感觉,到成都,体现一种悠闲的老成都的生活,到青岛,大连,感受海滨风光。
武汉呢?很明显,武汉,无法激起别人的目的性旅游愿望。
因为,他的城市形象非常模糊。
曾经有人把武汉定位为“中国的威尼斯”和“中国的芝加哥”,而这两个方面都是把武汉定位为其他城市的翻版。
况且无论从水资源,还是工业发展角度讲,都没有体现武汉这个城市的个性所在。
对于外地游客难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近年来,武汉喊出“白云黄鹤,知音江城”的口号为自己定位。
虽然涵盖了最著名的旅游景点,却没有展现出城市所体现的一种独到的文化气息。
像大连的“浪漫之都”,上海的“时尚之都”,成都的“休闲之都”等,就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让游客产生一种对当地文化的向往。
目前武汉市的旅游形象为突出武汉的特色,也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2.2资源不尽丰富从旅游资源角度来看,武汉市的旅游资源不尽丰富。
不像其他旅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在旅游景观上的缺乏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因此武汉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个景点的参观上,要由传统的观光型旅游向渡假型旅游转变。
比如,烟台就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度假型城市。
它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四季海水浴场、游艇俱乐部、度假等项目,重点抓、葡萄酒庄、游艇俱乐部这些度假娱乐项目的发展。
而在武汉这些娱乐休闲项目的开发上就做得很欠缺。
对于一个没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城市,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2.3旅游发展高速度低质量从2004年到2009年,武汉旅游业一直保持20%以上的发展速度,今年更是逆势上扬,1—10月份,接待国内游客5362万人次,海外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98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增幅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里排名第二。
随着武合、武广等高速铁路开通,第二航站楼兴建,武汉中部地理优势显现,迎来大量外地游客,武汉旅游业高速发展机遇来临。
但在这种高速度的发展状况下面临的确实低质量的旅游业态,交通拥挤,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承受能力有限等等。
让武汉外表看起来兴兴向荣的旅游发展速度下,埋下了很多的定时炸弹。
2.4旅游环境保护不足,资源整合程度较低武汉由于是全国特大型城市,城市常住人口密集,加之重工业十分发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对于旅游环境的破坏性污染,而伴随着武汉城市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情况也较为严重。
仅以武汉这一百湖之市的湖泊为例,据调查,上世纪90年代初,中心城区共有35个主要湖泊,总面积为95004.48亩,到目前已有8个被填占,实有湖泊27个,面积为89996.7亩,面积减少了5.35%。
即使是在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存在缺乏科学的论证与整体的规划就进行粗放式开发的现象,导致了部分景区不可再生旅游资源被破坏、环境被污染及历史、文化风格和气氛与新建设施极不协调等问题。
尤其是在当前全力保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个别景点片面的追求开发的速度与游客的数量以提高经济收入,却忽视了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人为地牺牲环境,换取片面的旅游收入的高增长。
武汉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程度页较为低下,由于大量景区分属于多个不同上级主管部门的单独管辖,使得旅游业主管部门在部门和区域协调及行业管理中遇到的阻力较大。
部分景区已是多年来没有发展和改进的老线路、老景区,部分景区却仍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有效整合,既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也不能做到对旅游环境的有效保护。
这对于武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章影响武汉旅游形象定位的因素3.1地理位置3.1.1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与汉江交汇处,具有天下之中,南北之中,长江之中的区域地理优势。
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是中部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
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的便捷性,是促进武汉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武汉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州市的洪湖市及仙桃市(省辖县级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汉川市及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形状。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3.1.2面积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
七个城市辖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外环以内面积1171.70平方公里,武汉三环线(中环线)内的城区面积684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