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手术治疗ppt
合集下载
牙周病的治疗

不均匀或过度磨损牙调磨
过陡牙尖
开沟法
A 下颌磨牙颊尖磨 耗变低平
B 选磨法恢复牙尖, 黑色区为磨除部分,牙 尖高度不变
A 未磨耗牙的牙合面 宽度(O)
B 磨耗后牙合面变宽 (W),选磨后恢复牙 合面正常宽度(O)
不正确的磨改方 法,降低了颊尖原有 的高度
正确的磨改方法, 保留了颊尖应有的高度
五、松牙固定术
❖ 磨改以消除早接触点创伤为主。
早接触点的选磨原则
非功能尖 切导斜面 he斜面
功能尖
舌窝
he窝
切缘
正中合早接触 非正中合正常
调牙窝
正中合正常 非正中不协调
上颌舌斜面 下颌唇切面
正中合早接触 非正中不协调
早接触牙尖 下前牙切缘
早接触调合方法
➢ 中速转动 ➢ 间歇磨改,适当手指固定 ➢ 先正中后非正中 ➢ 少量多次 ➢ 不轻易磨改维持垂直距离的功能性牙尖
❖ 1-2# 前牙区 ❖ 3-4# 前牙区 ❖ 5-6# 前牙区及前磨牙区 ❖ 7-8# 后牙区颊、舌面 ❖ 9-10# 后牙区颊、舌面 ❖ 11-12# 、15-16# 后牙区近中面 ❖ 13-14# 、17-18# 后牙区远中面
临床常用: 5-6#、 7-8#、 11-12#、 1314#
(二)方法步骤
1. 在牙周组织炎症控制后 (牙周炎症消退后,牙齿位置和动度可恢复) 术前:利于愈合和修复
2. 是永久和不可逆的治疗,应慎重。
调合的适应症
早接触与合干扰
牙齿接触不均匀
个别牙齿垂直和水平力↑
调合
牙周组织耐受
×
牙周组织的病理改变
不用预防性调合
选磨流程
❖ 向患者解释治疗的意义 ❖ 教会患者做各种咬合运动 ❖ 确定选磨点 ❖ 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磨改 ❖ 抛光、脱敏
牙周病 PPT课件

3)牙根纵裂 Vertical root fracture
共同特点: 牙髓无活力 病变局限于单个牙,局限于患牙的局部 病变呈烧杯状, 邻牙基本正常
2、牙周病变对牙髓的影响 Iinfluenc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on the pulp
1,逆行性牙髓炎 Retrospective pulpitis
主要特征: 1、牙龈炎症; 2、牙周袋形成; 3、牙周附着丧失; 4、牙槽骨吸收。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牙周袋形成:
假性牙周袋Gingival Pocket ----牙龈炎
牙周袋Periodontal Pocket ----牙周炎
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清除菌斑滞留因素 Removal of Plaque Retenion Faction 咬合创伤及牙合治疗 Trauma from Occlusion and Occlusal Therapy
药物治疗 Chemotherapy-必要时局部
抗菌药物的应用(全身)多西环素,甲硝唑
Antimicrobial therapy
调整机体的防御机能 抑制胶原酶和PGE2
Host modulatatory therapy
中药(六味地黄丸)等
四、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Treatment Principle of AP 必要时牙周手术
earl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P) 通常发生于30岁以下者,但也可见于年龄更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内斜切口 沟内切口 牙间切口 (牙间水平 切口)
内斜切口是翻瓣术中最关键的情况,也 是目前采用最多的切口。
根据手术目的的不同,将该切口的位置 作调整。
纵行切口:也称为垂直切口(vertical incision),其目的是减小组织张力,更好 地暴露术区。一般从水平切口的近中或近、 远中端作纵行切口,切口从龈缘开始,经 过附着龈,越过膜龈联合,直达牙槽粘膜 或达颊侧移行沟处。 可单侧或双侧。
手术方法
1、检查牙龈情况 2、消除牙石、清洁口腔,麻醉,常规消毒
铺巾 3、标记牙周袋底
用牙周探针或记号镊探测牙周袋深度,并 在牙龈表面用尖头探针蘸甲紫按所探测牙 周袋深度刺入以上标记
4、牙龈切除
用斧形刀在标记的根方1mm~2mm处,与 牙长轴成45°角,刀口斜向冠方,切入牙 龈,一刀切至牙周袋底硬组织上,连续切 除。若牙龈较厚可呈30 °角或更小。
牙龈成形术:较之相似,目的较单一。
适应症
牙龈组织因炎症增生肥大,经基础治疗未 能消除
后牙区中等深度牙术后牙根外露过多 牙槽骨缺损或形态不佳,需做骨修整者 牙周袋较深,超过膜龈联合或骨下袋
常用手术器械
斧形刀 柳叶刀 龈乳头刀
使用手术的方法切除部分牙周袋及袋 内壁,并翻起牙龈的粘膜骨膜瓣,在直视 下刮净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修 整牙槽骨,然后将龈瓣复位、缝合,达到 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目的。
本质:直视下进行根面平整
适应症:
1、基础治疗后2个月,仍有≥5mm的深牙周袋 或复杂性牙周袋,并探诊出血。
2、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的深牙周袋。
牙周手术治疗
第二阶段治疗 ✓ 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 ✓ 翻瓣术 ✓ GTR ✓ 根分叉病变的手术 ✓ 牙冠延长术 ✓ 膜龈手术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1

医学下载吧
16
内斜切口的三种情况:
i. 前牙区:避免牙根暴露,尽量保留牙 龈,从龈缘根方0.5-1mm处做内斜切口 +沟内切口;
医学下载吧
17
ii. 后牙区:为消除牙周袋,附着龈足够 宽,从接近袋底和牙槽嵴顶处做内斜切 口;
iii. 深牙周袋底超过膜龈联合,附着龈又较 窄的情况:
医学下载吧
3
3. 手术目的
1) 牙周健康; 2) 延长牙的寿命; 3) 维持牙列完整性; 4) 促进全身健康;
医学下载吧
4
• The major goal of Periodontal surgery is to create an oral environment that is conductive to maintaining the patient’s dentition in health,comfort,and function for life.
医学下载吧
5
Hale Waihona Puke 4. 手术成功的条件1) 严格而正确的治疗程序 洁治术,刮治术等,必须经过良好的菌 斑控制和综合性基础治疗,待牙周炎症 消除,口腔卫生改善后始能进行;
医学下载吧
6
有牙体牙髓病的患者,均应在手术治疗 前完成相应的治疗,甚至拔除不能保留 的病牙;
注意:上颌牙的腭侧面和下颌牙的舌侧面 不宜做垂直切口。
医学下载吧
19
垂直松弛切口
牙间
唇面正中
平行近中 三角切口
医学下载吧
20
4) 保留龈乳头切口: 概念:将每个术区患牙均做环行的沟
全身疾病也应进行相应的治疗,待病情 好转后才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术后有切实可行的卫生保健措施;
2024年度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2024/2/3
32
07
牙周健康维护与预防策 略
2024/2/3
33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普及
01
刷牙方法与技巧
推广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以及使用合适的牙刷和牙膏。
2024/2/3
02
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以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
食物残渣。
03
漱口水的选择与使用
2024/2/3
定义
牙周病学是研究牙周组织疾病及 其防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
分类
根据病变累及组织的不同,牙周 病可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 。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2024/2/3
发病原因
牙周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其中牙菌斑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此外,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以及全身 因素如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等也可引发牙周病。
要作用。
21
免疫相关治疗方法探讨
免疫增强治疗
通过提高牙周组织免疫应答能力,增强对牙 周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平衡,促进牙周组织修复 和再生,维护牙周健康。
2024/2/3
免疫抑制治疗
针对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通过免疫抑制治 疗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
牙周病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研发针对牙周病原体的疫苗,通过预防接种 降低牙周病发病率。
38
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精神压力等是牙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 因素可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从而促进牙周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5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牙龈炎症、出 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 松动、移位等。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

(二)手术方法
1. 根管治疗 2. 切口:内斜切口+垂直切口 3. 截根部位:根分叉水平
外形:流线形,消除倒凹 4. 根管口倒充填(可在根管治疗时从髓腔充填)
术前:46.47钢冠修复; 46远中根尖暗影,根充基 本到位
切开 翻瓣
截除远中根
清创干净后 放置明胶海绵术后来自合x线片示远中根 截除
Final documentation-Prognosis
分根术(Root Separation)
• 适应证: • 1、下颌磨牙III度、IV度根分叉病变,局部的深牙周袋不
能消除者 2、患牙两根周围有充分的支持骨,无明显松动
• 手术要点: 1. 根管治疗,充填髓腔 2. 内斜切口尽量保持龈缘组织 3. 沿根分叉将牙分为近远中两半,修整外形 4. 愈合期间制作暂时冠,以利于牙间乳头形成
病例来自口腔医学网博主 秦木医师
36残根 36分根
36铸造桩核冠
35.36.37连冠
模型和戴入口内观
• 截根术: • 将患根分叉病变的多根牙中破坏最严重的一或两个牙根
截除,消灭分叉区病变,同时保留牙冠和其余的牙根,继 续行使功能。常用于磨牙的Ⅲ度或Ⅳ度根分叉病变。
(一)适应证 1.多根牙的某一个或两个根(上颌磨牙)的牙周组织破坏严重,
一、根分叉病变治疗方法的选择
治疗方案的选择 1. I度:基础治疗、骨成形 2. II度:再生性手术、根向复位瓣 3. III度:截根术、半牙切除术、分根术、拔牙
分根术(Root Separation)
• 仅适用于下颌磨牙,是将下颌磨牙连冠带根从正中沿颊舌方 向截开,使其分离为近中、远中两半,形成两个独立的类 似单根牙的牙体。这样能较彻底地清除根分叉区深在的病 变组织,消除该处的牙周袋,也消除了原有的根分叉病变, 有利于菌斑控制和自洁。被切割后暴露的牙本质和牙骨质 部分,可用全冠修复体覆盖,以减少患龋的可能。
牙周炎ppt课件

3. 一旦形成牙周袋说明病损进入牙周炎早期; 牙齿松动说明患病的程度较严重。
(一)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1)内治 胃火上炎—— 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方药:清胃散加减 肾阴亏虚—— 治法:滋阴补肾,益髓固齿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气血不足—— 治法:补益气血,养龈健齿 方药:八珍汤加味
(2)外治 含漱:细辛、白芷、冰片、玄参、二花、甘草或 黄苓、 竹叶、白藓皮煎汤含漱。 外敷: 柿霜、二花、骨碎补或血余炭与冰片共研细末, 蜂蜜调敷患处。 五倍子、干地龙、青盐共为细末,先用生姜切片, 轻揩牙龈,再敷药末。 牢牙散:龙胆草、羌活、羊胫骨灰、升麻研末, 温开水漱口后用少许搽牙及按摩牙龈。 旱莲草、骨碎补、青盐共研细末,按摩牙龈。
2、单验方
龙眼肉1枚加白盐少许,敷贴牙龈主治 肾虚型牙周炎。 生石膏、炒青盐、骨碎补、薄荷、白芷、 旱莲草、槐花、共研细末刷牙。 牙周败毒饮:生石膏、黄芩、大黄、元参、 紫花地丁、生地适量煎服。 固齿散:滑石粉、甘草末、朱砂、雄黄末、 冰片研匀,装瓶备用;也可用药末、生蜜 调匀敷患处。
(二)西医治疗
牙周炎
熟悉牙周炎的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其临床诊断 掌握牙周炎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原则,辨证论治及内外治 法
牙周炎的病因病机
症状及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牙周病
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表现
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患 病率40%~75%(WHO统计)
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二)牙周炎
属于中医学的“牙宣”等范畴 不可逆性、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 重在加强预防和早诊断早治疗
(二)牙周袋形成
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进行性的牙周袋形成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 不断破坏
(一)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1)内治 胃火上炎—— 治法: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方药:清胃散加减 肾阴亏虚—— 治法:滋阴补肾,益髓固齿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气血不足—— 治法:补益气血,养龈健齿 方药:八珍汤加味
(2)外治 含漱:细辛、白芷、冰片、玄参、二花、甘草或 黄苓、 竹叶、白藓皮煎汤含漱。 外敷: 柿霜、二花、骨碎补或血余炭与冰片共研细末, 蜂蜜调敷患处。 五倍子、干地龙、青盐共为细末,先用生姜切片, 轻揩牙龈,再敷药末。 牢牙散:龙胆草、羌活、羊胫骨灰、升麻研末, 温开水漱口后用少许搽牙及按摩牙龈。 旱莲草、骨碎补、青盐共研细末,按摩牙龈。
2、单验方
龙眼肉1枚加白盐少许,敷贴牙龈主治 肾虚型牙周炎。 生石膏、炒青盐、骨碎补、薄荷、白芷、 旱莲草、槐花、共研细末刷牙。 牙周败毒饮:生石膏、黄芩、大黄、元参、 紫花地丁、生地适量煎服。 固齿散:滑石粉、甘草末、朱砂、雄黄末、 冰片研匀,装瓶备用;也可用药末、生蜜 调匀敷患处。
(二)西医治疗
牙周炎
熟悉牙周炎的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其临床诊断 掌握牙周炎手术和药物治疗的原则,辨证论治及内外治 法
牙周炎的病因病机
症状及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及方法
(一)牙周病
指发生于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表现
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疾病之一,患 病率40%~75%(WHO统计)
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二)牙周炎
属于中医学的“牙宣”等范畴 不可逆性、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 重在加强预防和早诊断早治疗
(二)牙周袋形成
牙周炎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之一 进行性的牙周袋形成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 不断破坏
牙周手术PPT课件

第11页/共51页
手术前牙龈退缩、牙根面暴露、
第12页/共51页
受瓣区预备
第13页/共51页
修整受瓣区
根面平整
第14页/共51页
根面酸处理
第15页/共51页
测量受瓣区宽度
确定供瓣区宽度
第16页/共51页
垂直切口
内斜切口
第17页/共51页
转瓣
缝合
第18页/共51页
油纱布覆盖创面
局部固定
第19页/共51页
手术后一周
第20页/共51页
术后二周、一月、三月
第21页/共51页
双乳头瓣
第22页/共51页
适应证
与侧向转瓣术相同,但由于牙根暴露区的远近中径太宽,单侧瓣太窄,数量不足,不 能完全覆盖根面暴露区,因而须在近中及远中各转一瓣。
注意
在中线处两瓣的缝合,特别是两瓣连接的龈缘处须用悬吊缝合紧密。
2 有深牙周袋存在,牙周袋内壁上皮已损 坏,切除后根面缺乏龈瓣覆盖。
3 邻牙的牙周组织良好,可供给粘骨膜瓣者。
第9页/共51页
手术方法
1 常规消毒麻醉 2 切口:
作一楔状切口将暴露根面周围的不 良牙龈组织切除,接受转瓣的关闭线一 定要在健康组织上 3 刮净根面与骨之间的牙周韧带,开放 牙周间隙,以利爬行附着
第23页/共51页
前庭沟扩展—骨膜开窗术
第24页/共51页
适应证: 龈切术或内壁刮治术的病例,
但术后附着龈缺失或过窄者。
第25页/共51页
手术方法:
• 1 从附着龈与牙槽粘膜交界处作水平切口直达骨膜, 但不要切开骨膜,切口末端仍延伸到附着龈。
• 2 进行钝性分离,推压扩展前庭沟,然后剪断附着 于骨膜的系带和肌纤维,暴露有骨膜的骨面。
手术前牙龈退缩、牙根面暴露、
第12页/共51页
受瓣区预备
第13页/共51页
修整受瓣区
根面平整
第14页/共51页
根面酸处理
第15页/共51页
测量受瓣区宽度
确定供瓣区宽度
第16页/共51页
垂直切口
内斜切口
第17页/共51页
转瓣
缝合
第18页/共51页
油纱布覆盖创面
局部固定
第19页/共51页
手术后一周
第20页/共51页
术后二周、一月、三月
第21页/共51页
双乳头瓣
第22页/共51页
适应证
与侧向转瓣术相同,但由于牙根暴露区的远近中径太宽,单侧瓣太窄,数量不足,不 能完全覆盖根面暴露区,因而须在近中及远中各转一瓣。
注意
在中线处两瓣的缝合,特别是两瓣连接的龈缘处须用悬吊缝合紧密。
2 有深牙周袋存在,牙周袋内壁上皮已损 坏,切除后根面缺乏龈瓣覆盖。
3 邻牙的牙周组织良好,可供给粘骨膜瓣者。
第9页/共51页
手术方法
1 常规消毒麻醉 2 切口:
作一楔状切口将暴露根面周围的不 良牙龈组织切除,接受转瓣的关闭线一 定要在健康组织上 3 刮净根面与骨之间的牙周韧带,开放 牙周间隙,以利爬行附着
第23页/共51页
前庭沟扩展—骨膜开窗术
第24页/共51页
适应证: 龈切术或内壁刮治术的病例,
但术后附着龈缺失或过窄者。
第25页/共51页
手术方法:
• 1 从附着龈与牙槽粘膜交界处作水平切口直达骨膜, 但不要切开骨膜,切口末端仍延伸到附着龈。
• 2 进行钝性分离,推压扩展前庭沟,然后剪断附着 于骨膜的系带和肌纤维,暴露有骨膜的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最终目标:牙周附着装置的再生 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
其它:膜龈手术、利于修复的手术等
牙龈切除术 GINGIVECTOMY
简称龈切术 是切除增生肥大及病变的牙龈组织,修整牙 龈不良形态的手术方法
1884年 Robicsek首次提出 1951年 Goldman改进,目前仍应用此法
龈切术的适应症
基础治疗后牙龈仍肥大增生 后牙浅或中等深度骨上袋,袋底不超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术区暂不刷牙, 用0.12%氯己定含漱。 不用患侧咀嚼,防止塞治剂脱落及伤口 出血。
龈切术术后愈合
组织学:真正完全需5-6周愈合 上皮:5-7天基本覆盖创面
2-3周完成角化
结缔组织 结合上皮:4-5周形成新的结合上皮 临床上:术后2周牙龈外观正常, 建立正常的龈沟
牙龈成形术 GINGIVOPLASTY
恢复美观和功能需要
裸露根面的覆盖、增宽附着龈 改变系带位置、牙冠延长术
牙周手术的基本原则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适应症
时机:牙周基础治疗后1~3个月 适应症:
刮治后牙周袋≥5mm,且探诊出血 后牙Ⅱ°、Ⅲ°根分叉病变 牙槽骨外形不规则、骨袋等 龈退缩等软组织缺陷、临床冠短等
牙周手术的基本原则
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对因牙龈病变所致的形态异常进行修
整,达到重建牙龈正常生理外形,建 立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 用牙龈切除术的方法对牙龈外形进行 修整。
翻瓣术 FIAP SURGERY
通过手术方法翻开牙龈组织瓣,在暴露情况 下彻底清除根面牙石、病变牙骨质及感染 的袋壁组织和肉芽组织,然后将软组织瓣 复位缝合,从而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 袋变浅、促进骨修复的目的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 1918年Widman首次提出 1974年Ramjford等提出改良Widman翻瓣 术(modified Widman fiap surgery)
翻瓣术适应症
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5mm,并有探诊后 出血者 牙周袋形态复杂范围广泛,基础治疗不能 彻底清除炎性组织者 根分叉病变、畸形舌侧沟等处深牙周袋 袋底超过膜龈联合不宜做龈切术者 其它手术的基础:
有骨下袋及骨外形不佳,需骨修整或植骨者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者及需做截根术者
麻醉及消毒 标记袋底及切口线位置 切口线位于袋底连线根方2mm 切除牙龈: 外斜切口 刀刃与牙长轴呈45度角 切入直达袋底处 龈乳头的切除
龈切术手术方法及步骤
清创:清除牙石及肉芽组织 修整牙龈外形: 形成牙龈的生理外形 清洗及压迫止血 放置牙周塞治剂 塞治剂的作用:止血、止痛、保护伤口、 防止感染、固定软组织等
全厚瓣(full thickness flap) 全厚度龈瓣及粘骨膜瓣, 用于常规牙周翻瓣术 半厚瓣(patial-thickness flap) 适用于膜龈手术,防止骨直接暴露 要求:牙龈需有足够的厚度 操作者需有一定手术技术
瓣的设计原则:瓣复位位置
根据不同目的,复位于不同位置 原位复位瓣(undisplaced flap)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牙周手术的目的
暴露病变区,直视下清除牙石
基础治疗后袋深仍>=5mm,且探诊出血,有炎 症 根分叉区不易刮净者
矫正软硬组织的缺陷,建立接近生理
的外形,使便于菌斑控制
骨修整、增生牙龈的修整成形、截根
牙周手术的目的
促进组织再生,建立新附着
植骨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瓣的设计原则:切口
内斜切口(internal bevel incision): 优点: 1.将袋内壁上皮和炎症组织切除 可根据袋深度及美观要求选择切口位置 2.保留了附着龈 3.龈瓣薄而易贴附牙面和骨面,愈合快, 痛苦小, 愈合后牙龈外形良好 沟内切口 纵切口:松弛切口
瓣的设计原则:全厚瓣与半厚瓣
根向复位瓣
(apically replaced flap) flap)
冠向复位瓣(nal
改良Widman翻瓣术
特点: 内斜切口能彻底切除袋内壁上皮及炎症组织 翻瓣仅达牙槽骨顶端处,不作骨修整,龈瓣 复位时将邻面牙槽骨覆盖,不暴露骨质。 手术结束时,健康的牙龈结缔组织能与牙面 紧密贴合,有利于愈合 适用于: 中等或深牙周袋,不需做骨成形者
过膜龈联合,附着龈有足够宽度者 位置基本正常的智齿,冠周龈片影响 自洁者 骨上袋的慢性牙周脓肿
非适应症
未经基础治疗,牙周炎症未消除者 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的深牙周袋 牙槽骨缺损及形态不佳,需行骨手术
者 前牙牙周袋切除后会导致牙根外露者 浅牙周袋但附着龈过窄者
龈切术手术方法及步骤
牙周手术种类
切除性手术(resective)
基本思想:切除病变的牙龈和“坏死”的牙槽骨,使牙周袋消失 牙龈切除术及牙龈成形术
重建性手术(reconstructive)
手术主要目标:使牙周袋变浅,使牙龈和牙槽骨重建生理外形, 有利于菌斑控制 改良Widman翻瓣术
再生性手术(regenerative)
非适应症
牙周炎症较重,溢脓及出血症状明显,未 经基础治疗控制炎症者 牙周袋不深者 全身性疾病病情未控制者
手术步骤
(以改良Widman翻瓣术为例) 麻醉及常规消毒铺巾 切口:内斜切口(internal bevel incision) 沟内切口 牙间水平切口
手术步骤
翻瓣 刮治及根面平整 软组织瓣复位 缝合 压迫、止血 牙周塞治
术前:牙周基础治疗
患者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 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 必要的化验检查(血小板等)
术后:用含漱剂等,避免感染、利于愈合
牙周手术的基本原则
无菌观念 无痛操作 牙周塞治剂的应用
牙周手术禁忌症
凡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全身疾病患者
如:半年内急性发作的心脏病患者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病情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菌斑控制不佳者 局部炎症和病因未消除者
根向复位瓣术
特点: 切口时尽量保留牙龈组织 必做纵切口,并超过膜龈联合 龈瓣复位至刚刚覆盖于骨嵴顶处 正确选用缝合法及塞治剂应用, 以保证龈瓣固定而不向冠方移位 适用于: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的深袋 根分叉区牙周袋
其它:膜龈手术、利于修复的手术等
牙龈切除术 GINGIVECTOMY
简称龈切术 是切除增生肥大及病变的牙龈组织,修整牙 龈不良形态的手术方法
1884年 Robicsek首次提出 1951年 Goldman改进,目前仍应用此法
龈切术的适应症
基础治疗后牙龈仍肥大增生 后牙浅或中等深度骨上袋,袋底不超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术区暂不刷牙, 用0.12%氯己定含漱。 不用患侧咀嚼,防止塞治剂脱落及伤口 出血。
龈切术术后愈合
组织学:真正完全需5-6周愈合 上皮:5-7天基本覆盖创面
2-3周完成角化
结缔组织 结合上皮:4-5周形成新的结合上皮 临床上:术后2周牙龈外观正常, 建立正常的龈沟
牙龈成形术 GINGIVOPLASTY
恢复美观和功能需要
裸露根面的覆盖、增宽附着龈 改变系带位置、牙冠延长术
牙周手术的基本原则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适应症
时机:牙周基础治疗后1~3个月 适应症:
刮治后牙周袋≥5mm,且探诊出血 后牙Ⅱ°、Ⅲ°根分叉病变 牙槽骨外形不规则、骨袋等 龈退缩等软组织缺陷、临床冠短等
牙周手术的基本原则
重视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对因牙龈病变所致的形态异常进行修
整,达到重建牙龈正常生理外形,建 立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 用牙龈切除术的方法对牙龈外形进行 修整。
翻瓣术 FIAP SURGERY
通过手术方法翻开牙龈组织瓣,在暴露情况 下彻底清除根面牙石、病变牙骨质及感染 的袋壁组织和肉芽组织,然后将软组织瓣 复位缝合,从而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 袋变浅、促进骨修复的目的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手术 1918年Widman首次提出 1974年Ramjford等提出改良Widman翻瓣 术(modified Widman fiap surgery)
翻瓣术适应症
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5mm,并有探诊后 出血者 牙周袋形态复杂范围广泛,基础治疗不能 彻底清除炎性组织者 根分叉病变、畸形舌侧沟等处深牙周袋 袋底超过膜龈联合不宜做龈切术者 其它手术的基础:
有骨下袋及骨外形不佳,需骨修整或植骨者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者及需做截根术者
麻醉及消毒 标记袋底及切口线位置 切口线位于袋底连线根方2mm 切除牙龈: 外斜切口 刀刃与牙长轴呈45度角 切入直达袋底处 龈乳头的切除
龈切术手术方法及步骤
清创:清除牙石及肉芽组织 修整牙龈外形: 形成牙龈的生理外形 清洗及压迫止血 放置牙周塞治剂 塞治剂的作用:止血、止痛、保护伤口、 防止感染、固定软组织等
全厚瓣(full thickness flap) 全厚度龈瓣及粘骨膜瓣, 用于常规牙周翻瓣术 半厚瓣(patial-thickness flap) 适用于膜龈手术,防止骨直接暴露 要求:牙龈需有足够的厚度 操作者需有一定手术技术
瓣的设计原则:瓣复位位置
根据不同目的,复位于不同位置 原位复位瓣(undisplaced flap)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牙周手术的目的
暴露病变区,直视下清除牙石
基础治疗后袋深仍>=5mm,且探诊出血,有炎 症 根分叉区不易刮净者
矫正软硬组织的缺陷,建立接近生理
的外形,使便于菌斑控制
骨修整、增生牙龈的修整成形、截根
牙周手术的目的
促进组织再生,建立新附着
植骨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瓣的设计原则:切口
内斜切口(internal bevel incision): 优点: 1.将袋内壁上皮和炎症组织切除 可根据袋深度及美观要求选择切口位置 2.保留了附着龈 3.龈瓣薄而易贴附牙面和骨面,愈合快, 痛苦小, 愈合后牙龈外形良好 沟内切口 纵切口:松弛切口
瓣的设计原则:全厚瓣与半厚瓣
根向复位瓣
(apically replaced flap) flap)
冠向复位瓣(nal
改良Widman翻瓣术
特点: 内斜切口能彻底切除袋内壁上皮及炎症组织 翻瓣仅达牙槽骨顶端处,不作骨修整,龈瓣 复位时将邻面牙槽骨覆盖,不暴露骨质。 手术结束时,健康的牙龈结缔组织能与牙面 紧密贴合,有利于愈合 适用于: 中等或深牙周袋,不需做骨成形者
过膜龈联合,附着龈有足够宽度者 位置基本正常的智齿,冠周龈片影响 自洁者 骨上袋的慢性牙周脓肿
非适应症
未经基础治疗,牙周炎症未消除者 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的深牙周袋 牙槽骨缺损及形态不佳,需行骨手术
者 前牙牙周袋切除后会导致牙根外露者 浅牙周袋但附着龈过窄者
龈切术手术方法及步骤
牙周手术种类
切除性手术(resective)
基本思想:切除病变的牙龈和“坏死”的牙槽骨,使牙周袋消失 牙龈切除术及牙龈成形术
重建性手术(reconstructive)
手术主要目标:使牙周袋变浅,使牙龈和牙槽骨重建生理外形, 有利于菌斑控制 改良Widman翻瓣术
再生性手术(regenerative)
非适应症
牙周炎症较重,溢脓及出血症状明显,未 经基础治疗控制炎症者 牙周袋不深者 全身性疾病病情未控制者
手术步骤
(以改良Widman翻瓣术为例) 麻醉及常规消毒铺巾 切口:内斜切口(internal bevel incision) 沟内切口 牙间水平切口
手术步骤
翻瓣 刮治及根面平整 软组织瓣复位 缝合 压迫、止血 牙周塞治
术前:牙周基础治疗
患者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 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有无禁忌症 必要的化验检查(血小板等)
术后:用含漱剂等,避免感染、利于愈合
牙周手术的基本原则
无菌观念 无痛操作 牙周塞治剂的应用
牙周手术禁忌症
凡不能进行外科手术的全身疾病患者
如:半年内急性发作的心脏病患者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病情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菌斑控制不佳者 局部炎症和病因未消除者
根向复位瓣术
特点: 切口时尽量保留牙龈组织 必做纵切口,并超过膜龈联合 龈瓣复位至刚刚覆盖于骨嵴顶处 正确选用缝合法及塞治剂应用, 以保证龈瓣固定而不向冠方移位 适用于: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的深袋 根分叉区牙周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