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与宗教
有多少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

有多少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在世界上,有着许多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形式,每一种形式都受到不同文化、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仰和宗教。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在全球有着超过20亿的信徒。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神话和哲学体系,在公元一世纪时刻出现于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主张是相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是人类的救主。
这一信仰主要分为天主教和新教两个派别,分别在世界各地有着众多的信徒。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种单神教,相信真主阿拉是世界上唯一的神。
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这一教派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超过十亿的信徒。
伊斯兰教的信徒一般会遵循《古兰经》这本神圣书籍的教导和教义。
三、佛教佛教源自印度,相信佛陀是世界上的救主,是可以带领人们逃离生死轮回的存在。
佛教的信仰主张依托于四大真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佛教在中国、日本等地得到广泛传播,拥有数千万的信徒。
四、印度教印度教是一种多神教,拥有众多的神明。
印度教的教义主张人们需要通过内在的提升,才可以达到解脱的目的。
印度教的信徒在世界各地都有,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较为广泛的宗教。
五、道教道教源于中国,相信道是世界的本源和核心。
道教强调个体的内在修炼和达到心灵上的升华。
道教在中国内地、台湾等地都有影响力,也在世界各地有着众多的信徒。
以上几种信仰和宗教形式,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比较常见的几种形式。
这些信仰和宗教形式,为众多的信徒带来了希望、启示和安慰。
在现代社会,有多元的信仰可以供选择,我们也应该尊重每一种信仰和宗教,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的信仰世界。
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

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人类是有思想的动物,也是有信仰的生命。
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与信仰不仅关乎个体的精神追求,还与个人的价值观、道德准则以及行为规范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并分析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宗教与信仰的定义和区别宗教和信仰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宗教是指一种对至高无上存在的崇拜,一种对神明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体系。
宗教通常包括信仰、仪式、道德准则和社区等方面的内容。
而信仰则更加广泛,它指的是个体对于某种信仰体系的心理认同和坚守。
信仰可以不被限定于某个特定的宗教,如有些人相信科学、民族主义等也可以被视作一种信仰。
二、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的意义1. 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引导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为个体提供了明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帮助个人构建自己的行为规范。
宗教和信仰中所蕴含的道德原则,如慈悲、正义、宽容等,对于个体来说是一种指导,让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明确地区分善恶,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2. 情感支持和安慰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可以为个体在生活中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在面对挫折、困境和痛苦时,宗教和信仰可以成为个人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源泉。
通过与神明或信仰体系的沟通,个体能够获得情感上的抚慰和平静,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 社交和团体认同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还可以为个体提供社交和团体认同的机会。
信仰共同体通过宗教仪式、聚会和活动等方式,使个体能够与其他信徒建立联系,分享彼此的信仰经历和体验。
这种社交和团体认同对于个体而言具有重要的心理满足感,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三、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的作用1. 促进个体的精神成长个人思想的宗教与信仰可以促进个体的精神成长。
宗教和信仰的传统与智慧能够为个体提供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从而促使其意识层面的增长。
通过思考和反思宗教和信仰中的教义和故事,个体能够发展出更为深刻的洞察力,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信仰与神明、神灵、宗教有何关联?

信仰与神明、神灵、宗教有何关联?一、信仰与神明的关系1.信仰是人类与神明的纽带信仰是指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一种强烈的心理依赖、崇拜和虔诚的表达。
神明作为信仰对象,被认为是具备超越人类智慧和力量的存在,人们通过信仰神明来寻求力量、保佑和指引。
2.神明在不同宗教中的多样性不同宗教对神明的理解和表达有所差异。
例如,基督教认为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上帝;佛教强调的是解脱和慈悲的菩萨;而古希腊神话中有众多不同功能和形象的神灵。
不同神明在宗教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满足人类在信仰上的多样需求。
二、信仰与神灵的关系1.神灵是信仰对象的具体化身神灵是指宗教信仰中具体存在的超自然力量。
它们被认为是具备个性、形象和力量的存在,是神明在人们心目中的具体化身。
人们通过崇拜神灵来获得庇佑、祈求福祉等。
2.神灵在不同信仰中的表现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文化中,神灵的形象和角色都有所不同。
不同宗教中的神灵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善恶的二分、主宰自然的能力等。
古代希腊的宙斯是典型的统治神,而印度教中的毗湿奴则是创造者和保护者。
三、信仰与宗教的关系1.宗教是信仰的组织与体系化表达宗教是指将信仰研究、规范和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
宗教通过一系列的教义、礼仪和规矩,将人们的信仰加以规范,并提供了具体的神职人员和场所,以帮助信徒更好地实践自己的信仰。
2.宗教与信仰的互动关系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是信仰的载体和媒介,而信仰则是宗教的核心。
宗教提供了一种团体化、社会化的信仰形式,使人们可以在共同的信仰中获得认同感和共同体的归属感。
3.不同宗教对信仰的解释不同宗教对于信仰的解释和引导也有所不同。
基督教强调信仰的个人决定和救赎,佛教倡导解脱与悟道的修行,伊斯兰教注重对真主的绝对信仰和遵守《古兰经》中的规范。
不同宗教通过不同的信仰规范和仪式,引导人们走向救赎和灵性的道路。
总结:信仰、神明、神灵以及宗教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信仰是人类与神明建立联系的纽带,而神明则是信仰的具体化身。
宗教与信仰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宗教与信仰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引言: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着多种多样的宗教与信仰体系,如儒教、佛教、道教等。
这些宗教与信仰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而且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分析宗教与信仰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从国家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生活层面探讨其影响和作用。
一、宗教与中国历史的统治1. 宗教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宗教与国家政权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影响与制衡的关系。
早期的帝王们常将自己封为“天子”,以天命为依归,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往往与宗教信仰相结合。
例如,秦始皇崇尚法家思想,他将自己封为神话中的黄帝后裔,并推行法家原则。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道教和儒教逐渐崛起,国家政权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与支持。
2. 宗教信仰与统一国家的辅助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统一王朝,如隋朝和唐朝,积极推崇佛教,并将其作为国家宗教。
这种做法有助于各地的人民接受并认同中央政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信仰框架,促进国家内部的凝聚力和稳定。
二、宗教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1. 宗教与文化传承宗教在中国社会文化中起到了承载和传承的作用。
儒教对于道德伦理的强调,佛教对于人性苦难的解释以及道教对于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追求,都深深熏染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些宗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支撑。
2. 宗教与民俗风情中国历史上的许多宗教和信仰形式深深融入了民俗文化中,如庙会、传统节日等。
庙会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宗教祭祀的意味,也是人们聚集、交流和传承民俗的平台。
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以及中秋节等,也融入了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元素,成为世代传承的文化仪式和活动。
三、宗教与个人生活的重要性1. 宗教与灵性追求宗教与信仰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扮演着满足个人灵性需求的角色。
人们通过信仰宗教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抚,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无论是佛教的禅宗修行,道教的内丹炼成,还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宗教信仰都给予了人们一种指引人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力量。
信仰与宗教主题班会

VS
宗教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宗教活动 和仪式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信仰与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
信仰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
在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改革都与信仰有关,如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信仰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宗教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宗教信仰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如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 国佛教文化。
02
信仰与宗教在人类社会 中的影响
信仰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信仰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信仰可以帮助个人应对压力和困难,减少焦虑和抑郁,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
信仰对个人行为的引导
信仰可以引导个人的行为和决策,帮助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宗教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宗教信仰可以影响人们对生命、死亡、 道德、伦理等问题的看法,进而影响社 会价值观的形成。
03
信仰与宗教的现代意义
信仰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01
02
03
精神寄托
信仰为现代人提供精神寄 托,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强 。
道德指引
信仰通过提供道德准则和 价值观,引导人们做出正 确的道德选择,维护社会 秩序和和谐。
自我成长
信仰促使个人反思、内省 ,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实 现自我成长和提升。
佛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播至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佛教的核心理念是四圣谛、八正道和缘起论,强 调个人的修行和悟道。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全球第二大宗教,信徒主要分布在阿 拉伯地区和亚洲部分地区。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 是信仰真主、穆罕默德是先知以及奉行《古兰经 》的教导。
你认为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你认为宗教和信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一、宗教和信仰的区别1. 宗教和信仰的概念宗教通常是指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对神、灵、超自然力量等的崇拜信仰,包括一些教义、仪式、道德规范、组织形式等。
信仰则是指一个人对于某种宗教信条的认同和坚持,它是一种个人的信仰体系,通常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态度等密切相关。
2. 宗教和信仰的联系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宗教和信仰是有联系的,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包含了许多信仰方面的内容。
而信仰则是宗教的核心,它是一个人信仰体系的核心,涉及到对生命和宇宙的信仰、对神、灵魂、道德等方面的信仰。
因此,可以说宗教和信仰是联系密切的,通常宗教的信仰方面就是信仰的基础和来源。
二、宗教和信仰的关系1. 宗教信仰对于个人的意义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生活和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给个人以安慰和信心,让人们在生活的艰难险阻中不至于失落。
其次,它还可以提供一个价值体系和规范,为人们的道德观和行为提供指引和约束。
最后,它也可以为生命和宇宙提供解释和理解,为人们的思想和灵性层面提供满足和启示。
2. 宗教信仰对于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人的影响之外,宗教信仰对于整个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作为社会文明的催化剂,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可以作为社会的凝聚力,团结人民,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宗教信仰还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文化传统和精神财富,对于文艺、音乐、建筑、美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3. 宗教信仰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合理的关系,也可以导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紧张甚至矛盾。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它也可以导致个人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造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加剧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4. 宗教信仰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宗教信仰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

世界各国的宗教与信仰宗教和信仰是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神秘力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与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宗教与信仰的多样性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世界各国的主要宗教与信仰,以及它们对社会、文化及个人的影响。
一、基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信仰基督耶稣为救世主。
它起源于中东地区,随着欧洲殖民的扩张传播到全球。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爱、信仰和和平。
基督教的教派众多,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
天主教在西方国家影响深远,东正教在东欧和俄罗斯具有重要地位,而新教的教义和信仰形式则较为多样。
基督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西方国家,基督教价值观通常以人权、民主和自由的形式表现,对社会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也对艺术、音乐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塑造了西方文化的基本面貌。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信徒分布广泛,特别在中东、北非和南亚国家。
它的教义源自古兰经,信徒们奉行五个基本功(信仰原则、礼拜、斋月、救济保障和朝圣)。
伊斯兰教有两个主要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
伊斯兰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显著的。
它以其伦理道德原则而闻名,强调正义、平等和慈善。
伊斯兰文艺复兴时期,阿拉伯世界的科学、哲学、医学和数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对全球文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现在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广泛传播。
佛教被视为一种哲学、精神实践和生活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八正道、四圣谛和中道思想。
佛教信仰创立者佛陀是一个觉醒者,他的教导强调人们通过内心的透彻认知来超越痛苦,并寻求内心的和平与平衡。
佛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历史悠久。
在东亚地区,佛教对文化、艺术和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佛教也鼓励人们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内在修养,推崇和平、慈悲和谦虚。
四、印度教印度教是印度本土的主要宗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有着广泛多样的信仰体系和神祗,崇尚“种姓制度”,提倡个人灵魂的轮回转世和解脱。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与信仰

世界历史上的宗教与信仰宗教和信仰一直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为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世界历史上的一些主要宗教和信仰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一、古埃及宗教古埃及宗教是古代埃及人民的信仰体系,这一宗教对于古埃及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人民崇拜众多的神明,包括太阳神拉和火神奥西里斯等。
他们相信死后有来世存在,并建造了众多金字塔作为王室的陵墓。
古埃及宗教的信仰体系和仪式给予了人们安抚心灵、追求灵魂升华的力量。
二、古希腊宗教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人民信仰的宗教体系,它起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和神庙崇拜。
古希腊人民崇拜的诸神包括宙斯、赫拉、阿波罗等。
他们相信每个神祇都掌管着不同的事物,因此在生活中需要给予神灵相应的礼仪。
古希腊宗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信仰上,同时也渗透到古希腊艺术和文学中,成为了古希腊文化的核心。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由释迦牟尼(又称佛陀)所创立。
佛教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和道德的指导。
佛教教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通过修行和慈悲的实践来超越痛苦和欲望,达到解脱的境地。
佛教在东亚地区广为传播,对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基督教基督教是基于耶稣基督的教导和信仰所形成的宗教体系。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地中海地区,现已成为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之一。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是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他的教导和救赎使人从罪恶中解脱。
基督教在欧洲和美洲等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始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地区,它是通过先知穆罕默德的启示而建立的宗教。
伊斯兰教的信仰核心是相信真主是唯一的上帝,并且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教倡导五功(信仰、礼拜、施舍、斋戒、朝觐),通过这些教义和行为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与真主的接近。
伊斯兰教在中东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并延伸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记:“你的日常生活就是你的殿宇,你的宗教。
”——纪伯伦《先知》《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刚上映的时候我就去看了,而且看了两遍。
网上对于少年派的解析满天飞,各种技术贴,暗黑派都有,但是电影看了两遍,我所看到的仍然是宗教。
现在再来写这篇文章也不算过时,因为并不打算写一篇观后感,只是想借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引子。
自己的宗教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并没有去专门查资料来对“宗教”做出一个科学而准确的定义,因为我并不是想写一篇学术论文。
对于宗教的定义,我的看法是接近泛神论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存在主义思想。
大诗人泰戈尔曾将他的思想称作“诗人的宗教”,在此,我想借用这个说法,来聊聊我自己的宗教。
当我小的时候,曾经为上帝、佛祖和阿拉哪个比较大而感到困扰,因为每一个信徒都告诉我他们的主是最大的,是唯一的。
但这是行不通的不是吗?他们都居住在天上,总归会有一个老大吧。
纠结了一阵子之后,我自以为聪明地将三者划分了一个势力范围,上帝在西方,阿拉在中间,佛祖则负责管理东方,他们相安无事,信徒也各有归属。
现在想来,那时的想法固然好笑,但也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我对一神信仰的怀疑。
我不信仰任何一个现有的宗教,相反对它们都抱有一定的戒备。
正如派在电影中所说的,一个人可以信仰多个宗教,哪个管用就可以把哪个拿来用。
这并不是一种功利主义,因为在最初的时候,宗教也只是一种哲学,或者说一种世界观,所有的宗教出发点都是相同的,只不过后来的成长过程让它背离了初衷。
宗教诞生之初都只是一种原始的信仰,大多从拜物教脱胎而出,是一种对远祖对于自然的朦胧认识的继承。
但是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或主动或被动的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相结合。
宗教的创始人最初都是人,而最后他们都成为了神。
而人一旦成为了神,他就不再是一种对人的自信,而成为了人本质力量的异化,神站在了人的对立面。
我戒备现有的宗教,因为它意味着一种绝对的信仰,而绝对的信仰正如同绝对的力量,它不会带来救赎,而只会是盲从和腐化。
这个已经由历史所证明。
我一直坚持认为,当宗教走向反人类,走向对生命的屠杀,它就是一种反宗教,是一种邪教。
但这并不等同于我没有信仰,正相反,我有我的信仰,也有我的宗教。
只是我无法说出它是什么,正如同印度宗教中对于“梵”的定义,没有人能说出它是什么,而只能说出它不是什么。
最高的肯定来自于不断地否定,真理在不断否认错误之后才会逐渐明了。
硬要加个名称,我会选择用纪伯伦的方式来定义,我信仰的是生活本身,我的日常生活就是我的殿宇,我的宗教。
具体来说,它体现在以下三种境况中:神在看着你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最感动我的一句台词是派在离开无人岛的那句内心独白:“当你以为神抛弃了你的时候,其实他在看着你,在你疲惫不堪的时候给你一处休息,然后再催着你继续前进。
”中国人会说“求神拜佛”,西方人讲究对“神”忏悔,其实“神”说到底就是自己的一种信仰,佛家说“信则有,不信则无”就是这么回事了。
你始终不渝地相信什么,它就会成为你的神。
而我相信生活本身。
我的人生至此为止,是并不长的二十二年,但是也不算短。
也算让我经历过一些挫败,见识过一些艰难的世事。
“幸福着的家庭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人与人之间其实并没有一个天平可以用来比较彼此,有些人眼里的鸡毛蒜皮,于经历者来说便已经是天崩地裂的末日。
绝望的时刻不会因为理由的不同而减轻痛苦的分量,而我已经走过了这样的几次绝望。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终究有一段路是要自己去走的,而那段路往往是你最无助的时候。
在最深的苦难里,哪怕是对上帝最忠诚的约伯也会质疑命运的不公,责备上帝的残忍。
因为想不通,因为太过痛苦而无法面对。
想要放弃,想要逃离,但是却不被允许。
犹如困兽之斗,到最后,哭累了,挣扎够了,你才会发现原本以为会淹死自己的绝望,其实只到自己的脖子。
生活从来都没有打算杀死你,只是看你有没有选择相信它。
从母亲给了你生命的那天开始,除了死亡,没有什么苦难能够杀死你。
只要还活着,即使站在最深的绝望里,也要尽力去仰望希望。
因为,你以为神已经抛弃了你,其实不然,它在云端看着你,带着耐心,带着期待。
我相信生活,相信这世界上除了永恒本身,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一切都是会变的,生活并不是一出日本能乐,可以分为“序破急”三章,它没有绝对的成功与永恒的失败。
走到最后,才会发现,悲伤的反面并不一定是快乐,而是一颗平常心。
苦难所能够回报你的不一定是成功,而是让你遇见最好的自己。
所以,无论生活把你丢到怎样的境地里,在哭累了之后,记得站起来继续走,因为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愿意相信它的人。
只要不放弃生命本身,希望就一直都在。
心有猛虎有什么会带来绝望呢?一言以蔽之,是失败。
感情上的,事业上的,健康上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你有了想要某种东西欲望,它都可能带来失败。
而这种欲望就是内心里住的猛虎。
我从来不觉得欲望是一个贬义词,只有当欲望过分膨胀,溢出了边界,以致抛弃原则,损害他人时,才需要批判,否则,我认为这是一个褒义词。
人活着,就应该有欲望,这是一种生命的本能。
人之所以会害怕它,一半是因为它难以控制,另一半则是因为它有可能带来失败。
但是当我们过分沉浸于这份恐惧时,会忘了,正是因为有这只猛虎存在,我们才会活着。
记得派所说过的么?“如果不是有理查德·帕克,恐怕我早就死了。
”正是因为有欲望,所以我们渴望活着。
也正是因为有了对欲望的恐惧,所以我们要求自己的更加坚强,不断地完善自己。
欲望是一种折磨,也是一种动力。
当我们开始有了某个欲望时会开始不安,伴随着蠢蠢欲动的希望与对未知的恐惧相交杂,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但正是这欲望给了我们方向,有时,这欲望的名字就叫做“梦想”。
年轻的时候,人拥有做梦的权利,因为漫长的时光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
而也正因为年轻,我们无法拒绝迷路,也无法逃避挫败。
在这过程中,会怀疑,会抱怨,因为这都是这该死的欲望所带来的。
欲望有了一个开始,便会有一个结束。
当有一天,我们发现曾让我们恐惧的那只猛虎离去时,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若狂,反而会觉得不舍。
正如上文所说,每个人都有一段需要自己去走的旅程。
在这段孤独里,陪伴你的其实正是你心里的这只猛虎。
我曾经告诉自己,在我年轻的时候,要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
但这份执着带给我是不断的挫败,有的来自外部,而有的则来自我自身的不足。
我曾为此绝望过,悲伤过,慢慢的,我却开始感激。
因为我应该庆幸,在刚踏出校门,走向自己的人生的这段时间里,正因为有了这个目标,我比别人少了一份迷茫,多了几分坚定。
在这过程中,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与生活,心有猛虎,所以从不选择认输,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完善自己。
到最后,我才终于明白,梦想从来不应该只是一个东西,或者一个身份,而是一种期待,一种对一个更好的自己的期待。
西西弗斯式快乐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触犯了众神。
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
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这则神话最开始是告诫人们不能渎神与妄自尊大的。
但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化,西西弗斯的故事早已失去了最初的色彩,尤其是经过存在主义者的阐释,这则故事拥有了更多现实的意义。
西西弗斯的命运本身就是芸芸众生的一种隐喻。
生活是一种荒诞的徒劳,正如西西弗斯不断地将石头推上山又掉下来一样,我们的生活也是在重复着这种劳动——不断地从失败走向高潮,又再次跌入低谷。
每一日,每一年……从无到有,再复归于无。
生活的本质是荒诞的,于人,于事都是如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活是虚无、没有意义的。
尼采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故事时讲述了一段话,:“(西西弗斯)以自己的劳顿为一件艺术品,以劳顿的自己为一个艺术欣赏家,把这个无穷的过程全盘接受下来再把它点化成艺术,其身影如日神一般地作美的形式,其心魂如酒神一般地常常醉出躯壳,在一旁做着美的欣赏。
”听上去有点悬,而史铁生有一段话可以对此做出一些解释:“西绪弗斯(即西西弗斯)真的被惩罚了吗?西绪弗斯的生命变得没有意义了吗?如果让已经习惯推石头上山的西绪弗斯停止再做那些永无止境的工作,他就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吗?故事的结局是,有一天,西绪弗斯在搬运巨石的途中,忽然觉得自己搬动巨石的每个动作都那么美,他专注地观察着自己全力以赴的向上的姿态。
这时,所有的痛苦、疲惫、绝望忽然都消失了,他全心的享受着这份苦役,不再抱怨焦虑。
而更奇妙的事发生了,诅咒竟然在这一刹那间解除了,巨石不再滚回山下,西绪弗斯从永无休止的苦役中重获自由。
”用一句最为通俗的话来说,对于生活来说,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过程。
加缪说:“单单朝向高处的奋斗本身就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我们应当承认西绪弗斯是幸福的。
”是的,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西西弗斯明白他是无法与天神抗衡的,他必须接受这块巨石就是他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而一旦这么想的时候,西西弗斯就成为一个终极英雄。
与命运之神对抗的最好办法就是:活着,并且超越痛苦、永不放弃、始终向上,这种姿态才是生命最美的姿态。
生活可以删繁就简到之下吃饭、睡觉和工作。
人可以以最麻木的姿态做一个行尸走肉,以还债的姿态消磨一天又一天的生命。
但是,人也可以快乐——享受痛苦,享受孤独,以永不放弃的姿态凌驾于一切平庸之上。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腰缠万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位高权重,但是每个人都有资本幸福。
资本是什么?答案就在西西弗斯的故事里。
最后的话有些人已经习惯于将社会上种种乱象归结于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信仰从来就不是从天而降的某种点化。
“皈依不是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
”我们活在荒诞之中,生而要经历种种痛苦与绝望,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断地与自己内心的种种欲望搏斗。
但即使生活在充满劳绩的大地上,仍要学会诗意地栖居。
这诗意,这美,来自于每一个不断奋斗个体本身。
只要你愿意去相信最为重要的四个字,其他的其实都不重要,神便于你同在,你就能找到属于你的宗教。
请记住,这四个字便是——“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