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_孙翠慈

合集下载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廖秀丽;陈丕茂;马胜伟;陈海刚【期刊名称】《南方水产科学》【年(卷),期】2013(009)005【摘要】根据2007年4月、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域进行的3个春季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研究了投礁前后杨梅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年际变动.结果表明,杨梅坑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51种,以硅藻种类最多;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不大,但优势种的年际更替明显;丰度呈上升趋势.K优势度曲线的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群落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2008年5月> 2007年4月> 2009年5月,前后3次调查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聚类(cluster)及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显示,3次调查中杨梅坑海域东部、中部、西部的站位倾向于分别聚类在一起,研究的区域可能受海流影响较大;礁区与对照区的差异不明显.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水温和水深、盐度、总悬浮物是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栖息密度及空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页数】11页(P109-119)【作者】廖秀丽;陈丕茂;马胜伟;陈海刚【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相关文献】1.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刘长东;易坚;郭晓峰;唐衍力;黄六一2.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杨柳;张硕;孙满昌;张虎3.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王欣;盛化香;唐衍力;黄六一;万荣4.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廖秀丽;陈丕茂;马胜伟;陈海刚;5.美济礁近岸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李亚军; 王先明; 程贤松; 魏盟智; 邓晓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和岛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对仔稚鱼的影响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和岛礁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对仔稚鱼的影响

Zooplankton com m unity characteristics and im pact on ichthy0plankt0n in artificial reefs and island reefs of Daya Bay
WANG Lianggen,LI Yafang,DU Feiyan,NING Jiajia,
42
『幸i 水 广:科 学
14替
一Ⅵ 一u ~一 ~. ~ 一m ~一 ~ 一 一
浮 游 动物 足大 多 数鱼类 幼体 至 火 臻 的食物 资
~一一一一一删 一 ~~ .一 源… 人、l 湾 frt以鲱科干¨鲲利 为主 ,小沙丁
仉 (Sai·dine/la sp.)、小 公仉 (Stolephol IlS sp.)干¨■ K 棘 fPael arg3 ̄l· ops edita )幼 仉是 仇类 主 优 势种
A bstract:Zooplankt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re related to potential f ishery resources and e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coastal reefs.A ccording to four seasonal cruises on fishery ecology in artificial reefs and island reefs of D aya B ay (1 14.540。E一1 14.669。E,22.540。N一22.639。N)in 2015,we analyzed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 y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s ofenvir— onm ental factors on ichthyoplankton.Altogether 130 zooplankton species were identified.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zooplank ton

夏冬两季大亚湾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特征

夏冬两季大亚湾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特征
热带 海洋 学报 J O UG R AP H Y
2 0 1 3年 第 3 2卷 第 3期:4 0 — 4 6
夏冬两季大 亚湾 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粒级 结构特征 冰
马艳 娥 , 柯 志新 ,黄 良民 ,谭烨辉
1 .中 国科 学 院海 洋 生 物 资源 可 持 续 利 用 重点 实验 室 ,广 东 广 州 5 1 0 3 0 1 2 .中 国科 学 院大 学 ,北 京 1 0 0 0 3 9
摘 要 :于 2 0 1 0年 8月 和 2 0 1 1 年 1月 对大 亚 湾 6个 典型 站位 的浮游 植物 进行 采 样调 查 ,估 算 了浮游 植 物细 胞体
能力差的 s 8站 位 生物 量最 高 ,且该 站 夏 冬两 季均 以甲藻 为 主 。夏季大 亚 湾湾 内站 位 和冬 季大 部分 站 位顶 端粒 级 的种类 对 浮游 植 物初 级 生产 力 和碳 库 的贡 献很 重 要,但 因 为丰度 小 ,在 细 胞丰 度表 示 的浮 游植 物 现存 量 和优
积 ,分 析 了各 区域 浮游 植 物 的粒级 组 成 ,比较 了大 亚湾 各典 型 站位 浮 游植 物 生物 量 的粒 级结 构 差异 。大亚 湾浮
游 植 物 的细胞 体 积范 围为 6 4 -4 9 6 7 5 7 g m ,以 1 6 0 0 -3 2 0 0 p m 粒级 的 浮游植 物 种类 最 多,分布 在粒 级谱 两 端 的 浮游 植 物 的 种类 较 少 。 夏季 大 亚 湾 浮游 植 物 细胞 丰度 和 由细胞 体 积 转换 的湿 重 生 物量 高 于 冬 季,夏 季 平均 为 7 6 . 5 ×1 0 个- L 。 。 和1 . 6 mg ・ L - 。 ,冬 季平 均 为 2 2 . 5 2 ×1 0 个・ L 和 0 . 4 5 mg ・ L 。 夏冬 两季 均 以 营养盐 水平 高且 水 交换

南海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的生态学研究

南海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的生态学研究

南海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与赤潮的生态学研究2003年4月至2005年3月,对大亚湾澳头海域浮游植物的组成特征进行了两周年的调查。

本文详细介绍了调查的结果,并讨论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及在演替过程中水温、溶氧和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变化。

调查海域水温变化范围为11.0℃—32.0℃,溶解氧的变化范围为2.94 mg/L—8.65mg/L。

大亚湾澳头海域无机营养盐的平面分布表现为网箱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NH<sub>4</sub>-N、NO<sub>2</sub>-N、NO<sub>3</sub>-N和DIP的月平均值分别为5.962 μ mol/L、0.332 μ mol/L、6.665 μ mol/L和0.420 μ mol/L。

各站位之间三种形态的无机氮占溶解无机氮(DIN)百分比的差异较大,养殖区的NH<sub>4</sub>-N占DIN的比例稍高(43.6%-52.3%),而非养殖区NO<sub>3</sub>-N的比例较高,达57.3%。

N/P值随季节变化,范围为14.2-80.3。

该海域属于贫营养水平。

本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6种,其中硅藻门28属82种,占总种数的70.7%;甲藻门10属,27种,占总种数的23.3%;其它4属7种。

硅藻为优势类群,其中又以角毛藻为优势种,其细胞周年平均值占浮游植物群落细胞总数的42.0%。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总细胞数量的周年变化模式呈现双峰型,两个高峰分别位于夏季和秋末冬初,平面分布表现为非网箱养殖区高于网箱养殖区。

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2.11)和均匀度(0.46)均处于偏低水平。

大亚湾澳头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存在着爆发赤潮的潜在威胁。

调查期间共发生有害赤潮4次,赤潮生物主要为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卡盾藻。

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2011年秋季和2012年春季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姜犁明;赵明忠;徐智焕;杨季芳;董良飞;孙晓欣;徐旭;杨丹【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年(卷),期】2013(31)2【摘要】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the Daya Bay in October 2011 and April 2012.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12 stations,phytoplankton taxonomic composition,abundance,dominance species and their impacting factors were examined.Surfer 8.0 software was used for drawing and illustrating,while SPSS 17.0 software was used for analyzing principal component factors (PCA).At the same time,it use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and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aiming at studying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 for phytoplankton abundance and picking out the main factors which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DayaBay.Furthermore,i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discussed.A total of 51 species (4 phyla,31 genera) were identified.Among those species,Bacillariophyta is the dominant species,Pyrrophyta is subdominant species,and Xanthophyceae and Chromophyia are even rarely.The dominant species are Heterosigma akashiwo、Skeletonema costatum、Rhizosolenia setigera、Nitzschia pungens、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in autumn,and Ceratium furca、Prorocentrum minimum 、Ceratium fusus、Ceratiurn tripos in spring.The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range from 1.56 × 104 to 8.03 × 104cell/dm3 and the average value is 3.95×104 cell/dm3 in autumn and range from 1.21 × 104 to 4.70×105 cell/dm3 and the average value is 7.84 × 104 cell/dm3 in spring.Temperature、pH、PO43--P and TP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Daya Bay.%在2011年10月(代表秋季)和2012年4月(代表春季)对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丰度进行了观测,实测数据采用Surfer 8.0软件进行绘图和插图制作,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PCA),同时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主成分得分为解释变量,研究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影响,以筛选出影响该海区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个航次观测获得的浮游植物有4门31属51种(包括变型与变种),其中硅藻门的占优势,甲藻门的次之,黄藻与着色鞭毛藻门的较少.秋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有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有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minimum、梭角藻Ceratium fusus和三角角藻Ceratium tri pos.秋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56×104 ~8.03×104个/dm3,平均值为3.95×104个/dm3;春季浮游植物丰度为1.21×104 ~4.70×105个/dm3,平均值为7.84×104个/dm3.水温、pH值、磷酸盐和总磷是影响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总页数】7页(P86-92)【作者】姜犁明;赵明忠;徐智焕;杨季芳;董良飞;孙晓欣;徐旭;杨丹【作者单位】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000;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000;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000;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000;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000;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000;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000;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宁波市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315000;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53【相关文献】1.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以2011—2012年为例 [J], 魏雷2.2011年秋季中街山列岛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研究 [J], 阳丹;陈应华3.2011年秋季乳山湾及邻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的初步研究 [J], 钟熙;宫相忠;高伟;张文健4.2012年春季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初探 [J], 尹翠玲;张秋丰;曹春晖;刘洋;崔健5.2011~2012年度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 [J], 王朝晖;梁伟标;邵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陈应华;王华接;杨宇峰【期刊名称】《生态科学》【年(卷),期】2008(27)5【摘要】近年来,随着大亚湾沿岸城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工鱼礁是修复、改善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投礁前、后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投礁后,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呈逐年递增趋势,礁区内的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海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比投礁前有了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投放人工鱼礁有助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提高水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总页数】2页(P429-430)【作者】陈应华;王华接;杨宇峰【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控制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2;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州,510222;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州,51022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控制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相关文献】1.大亚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以2011—2012年为例 [J], 魏雷2.春季南日岛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J], 杨芳;3.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春、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杨柳;张硕;孙满昌;张虎4.天津近岸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 [J], 张雪;徐晓甫;戴媛媛;王宏;房恩军;侯纯强;高燕;郭彪;陈卫5.天津近岸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变化特征 [J], 张雪;徐晓甫;房恩军;侯纯强;陈卫;张博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研究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研究

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研究雷安平;陈欢;陈菊芳;胡章立【期刊名称】《海洋技术》【年(卷),期】2009(28)4【摘要】于2005年11月、2006年5月及2006年12月,对大亚湾人工鱼礁投放区、拟投放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合计观察到藻类种类67种.主要由硅藻门(48种)和甲藻门(13种)组成,同时还有少量蓝藻、绿藻和着色鞭毛藻门等其他藻类(6种).优势种类主要有尖刺拟菱形藻、菱形海线藻、尖刺菱形藻等硅藻类和又状甲藻、海洋原甲藻及海洋原多甲藻等甲藻类,这些优势种类均为可能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人工鱼礁区的藻类数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区高,说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藻类的生长:人工鱼礁区和拟投放区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区,进一步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增加了藻类的生物多样性.综合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的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但藻类的优势类群是可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对海洋水环境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总页数】6页(P83-88)【作者】雷安平;陈欢;陈菊芳;胡章立【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2;深圳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相关文献】1.海州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J], 张硕;朱孔文;孙满昌2.大亚湾澳头增养殖区赤潮与环境的关系研究rnⅠ.浮游植物总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吴京洪;杨秀环;唐宝英;李锦蓉;张展霞3.氮、磷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Ⅱ种类组成 [J], 朱艾嘉;黄良民;林秋艳;许战洲4.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J], 陈应华;王华接;杨宇峰5.大亚湾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种类组成对淡澳河河口水加富的响应 [J], 向晨晖;刘甲星;柯志新;周林滨;谭烨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大亚湾杨梅坑海域投礁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资源环境科学Leabharlann 测实 验站 ,广东 广州 5 1 0 3 0 0 )
摘要 :根据 2 0 0 7年 4月 、2 0 0 8年 5月 、2 0 0 9年 5月在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海 域进 行的 3个 春季 航次生态 、环
境综合调查 资料 ,研究 了投礁前 后杨梅坑海域 浮游植 物群 落结构特 征及其 年 际变动 。结果表 明,杨梅 坑海域 共
i n t e r — a n n u a l c h a n g e s i n Ya n g me i k e n g a r t i i f c i a l r e e f a r e a , Da y a Ba y, S o u t h C h i n a S e a .W e i d e n t i i f e d a t o t a l o f 1 5 1 p h y t o p l a n k t o n s p e —
第 9卷第 5期
2 01 3 年1 0月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0 7 8 0 . 2 0 1 3 . 0 5 . 0 1 7
南 方 水 产 科 学
S o u t h C h i n a F i s h e r i e s S c i e n c e
Co m mu 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o f p h y t o p l a n k t o n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f a c t o r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c 0 n s t r u c t i 0 n o f a r t i ic f i a l r e e f s i n Ya ng me i k e ng, Da y a Ba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12期2006年12月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 A SI NICAVol.26,No.12Dec.,2006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孙翠慈1,王友绍1,*,孙 松2,张凤琴1(1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 510301;2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266071)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SCX2-SW -132;KZCX3-SW -21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262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前沿领域资助项目(LYQY200303)收稿日期:2005-08-08;修订日期:2006-03-10作者简介:孙翠慈(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生态学研究.E -mail:s uncuici722@tom.c 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 ng author.E_mail:yswang@scsi Foundation item :Thi s work was financiall y s 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knowledge i nnovati on progra m of Chi 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KSCX2-SW -132,No.KZCX3-SW -214),the natural science of foundation of Guangdong(No.032622)and the project of knowledge i nnovati on program of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No.LY QY200303)Received date :2005-08-08;Accepted date :2006-03-10B iography :SUN Cui_Ci,Ph.D.,mainly engaged i n marine ecology.摘要:于2002年冬、春、夏和秋季对大亚湾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

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及环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2002年大亚湾浮游植物共鉴定出48属114种(包括变型和变种),丰度范围在5179@104~5137@106cells P m 3之间,平均值为1114@106cells P m 3。

其中硅藻共37属84种,其种数和细胞丰度都占绝对优势,平均丰度为1108@106cells P m 3,其次为甲藻,9属23种,平均丰度为9191@104cells P m 3。

此外还鉴定出蓝藻和金藻。

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节低。

虽然硅藻的丰度占优势,但秋季硅藻丰度降低(占总丰度7518%)使甲藻和蓝藻所占比例上升。

研究得出春夏季大亚湾浮游植物主要以沿岸暖水性种类为主,秋季和冬季除沿岸暖水种之外,广布种和大洋种也较多,尤其在冬季后者占优势。

大亚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

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部分优势种发生变化,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改变,个体较大的细胞丰度优势逐渐增加。

另外,受季风、潮流、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

大亚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在夏季偏低,尤其在大亚湾核电站和大鹏澳养殖区附近表现明显。

大亚湾浮游植物的丰度、种数、优势种演替及群落结构等其它群落特征与营养盐尤其是氮、磷和N P P 、水温、环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大亚湾文章编号:1000-0933(2006)12-3948-11 中图分类号:Q178.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in Daya BaySUN Cu-i Ci 1,WANG You -Shao1,*,SUN Song 2,ZHANG Feng -Qin 1(11South China Se a Institute o f Oce anology ,Chine se Ac ade my o f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China ;21Institute o f Oc eanology ,Chinese Acade my o f Sc ienc es ,Qingdao 266071,China ).Acta Ecologica Sin ica ,2006,26(12):3948~3958.Abstract :Daya Bay is one of a series of large bays along the southe rn coast of China,characte rized by low rates of water exchange with seawater.Daya Bay has been subjected to red tides,which have attributed to a deterioration of ec osystem ove r several decades.To assess its current status,phy toplankton composition,abundance,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eac h season in 2002.Furthe rmore,the rela tionships were discussed between its cha racteristic s and the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 tors,mainly nutrients,temperature influenced by anthropological activity and salinity.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48gene ra and 114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were identified.The largest c omponent was Bacillariophyta containing 84ta xa.Pyrrophyta was the next most c ommon with 9genera and 23species.Cyanophyceae and Chrysophyta were also recorded within the study area.The cells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varied fro m 5179@104to 5137@106cells P m 3with an average of 1114@106cells P m 31Diato ms (the a verage of 1108@106c ells P m 3)were the predominant abundance recorded over the year.However,the percentage of diatoms (7518%)in autumn was lower than other seasons.Dinofla gellate s (the a verage of 9191@104cells P m 3)were the sec ondly dominant group.Annual varia tio -ns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in the Daya Bay show a typical one -peak c ycle,with the highest cell abundance peak recorded in summer and the lo west recorde d in autumn.The ecotype s of phytoplankton were mostly alongshore warm -wa ter specie s,ho wever,marine warm -water species and eurytopic species in winter and autumn a re more abundant tha n the other seasons,especially in winter,which were dominant ecotype s.In Daya Bay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diverse and va riable with pared with the data in the last two decades,some dominant species,the do minant sequence and cells abundance have c hanged.Moreover,the total specie s decrease,but big cells diatoms appea ring mainly in winter and spring have increased since 1995,which has attributed to wa rd a higher primary produc tion over this time pe riod.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phytoplankton in Da ya Bay was lo w in summer,and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especially around the nuclear power sta t ion and aquafarm was low in summer and munity struc ture and cells abundance were separa ted in relation to monsoon,current and anthropological ac t ivities.It is presen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hydrodynamics in c onjunction with the patte rn of nutrients (DI N,DIP and the N P P)availability and depletion affec t the phytoplankton c omposition,abundance,c ommunity structure,co mmunity succession and the diversity.Key words :phytoplankton;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harac teristic;Daya Bay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丰度变动直接或间接的制约着海洋生产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