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说明书
支架说明书.doc11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该支架是按MT/T556-1996《液压支架设计规范》、MT312-2000《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进行设计、制造作的。
通过MT312-2000《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试验合格,能在井下安全使用。
支架型号含义支架最大高度:2.6m支架最小高度:1.6m支架工作阻力:3200kN支架型式: 放顶煤产品类型代号: 液压支架第二章支架的结构及性能ZF3200/16/26(简称ZF26)型放顶煤支架是在认真总结国内外放顶煤技术成果,分析研究各种放顶煤支架特点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由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所事业部设计的新型低位放顶煤支架。
第一节支架的适用条件1、可以用于放顶煤工作面,也可用于单一煤层开采工作面;2、作用在于每架支架上的顶板压力不能超过3200KN;3、配套刮板运输机型号前部SGZ-630/220、后部SGZ-630/220;4、配套采煤机型号MG160/380-WD;5、适用煤层倾角不大于15°。
第三节ZF3200/16/26支架的特点及组成一、支架的特点:(1)工作面三机配套,截深为600mm,为了保证截深和有效的移架步距,支架的推移千斤顶的行程定为700mm,拉后溜千斤顶行程定位800mm;(2)支架工作阻力大,对顶煤的支撑、破碎能力加强,提高了坚硬煤层顶煤回收率;(3)支架的前连杆采用双连杆,大大提高了支架的抗扭能力;(4) 放煤机构高效可靠;后部输送机过煤高度高,增加了大块煤的运输能力,尾梁向上向下回转角度大,增加了对煤的破碎能力和放煤效果;(5) 尾梁-插板机构采用小尾梁-插板机构,运动灵活自如;(6) 底座中部为推移机构,推移千斤顶采用正装形式,结构可靠。
推移为短推杆机构,结构简单可靠,重量轻;(7)支架前、后均配置喷雾降尘系统。
二、支架的组成(图1)ZF26液压支架主要由金属结构件、液压元件两大部分组成。
金属结构件有:护帮板、顶梁、掩护梁、尾梁、插板、前后连杆、底座、推移杆以及侧护板等,如图1所示。
放顶煤液压支架ZF6400 17 32说明书

98/48KN 170mm
普通双作用(2 根) φ80/φ60mm
158/69 KN 600mm
普通双作用(1 根) φ125/φ85mm 386/208KN
1000mm
普通双作用(2 根) φ160/φ115mm 633KN
4
工作阻力:(38.5MPa) 行程: h. 伸缩千斤顶 型式: 缸径/杆径: 推力/收力: 行程: i. 护帮千斤顶 型式: 缸径/杆径: 推力: 工作阻力:(38.5MPa) 行程:
梁上,尾梁是支架掩护和实现放顶煤的关键部件, 尾梁采用整体箱形结构,用钢板拼焊而成,前部留有插板千斤顶耳座,两侧后部留有尾梁千斤
顶耳座,尾梁内留有装插板的空间。
七、插板 插板由插板千斤顶与尾梁相连,处于尾梁内部,是实现放顶煤的直接部件。插板是由钢板拼焊
的等断面结构,插板千斤顶耳座放在插板内部,这样不但便于插板的安装,也增大了插板强度。
及时支护顶板作用,护帮板可翻转,对比较破碎的顶煤或岩石进行及时支护,对煤壁起到防止片帮 作用。
二、顶梁机构 顶梁机构直接与顶板接触,支撑顶板,是支架的主要承载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包括: 1.承接顶板岩石及煤的载荷 2.反复支撑顶煤,可对比较坚硬的顶煤起破碎作用 3.为回采工作面提供足够的安全空间 C172 放顶煤支架顶梁为分体式结构,顶梁前端设有前梁机构, C172 型液压支架顶梁采用钢板
顶的行程定为 900mm,为高产高效创造有利条件; 2.支架的前连杆采用双连杆,大大提高了支架的抗扭能力; 3.放煤机构高效可靠;后部输送机过煤高度高,增加了大块煤的运输能力,尾梁向上向下回转
角度大,增加了对煤的破碎能力和放煤效果; 4. 尾梁-插板机构采用小尾梁-插板机构,尾梁-插板运动结构选用 V 型槽结构,运动灵活自如; 5. 底座中部为推移机构,推移千斤顶采用倒装形式,结构可靠、移架力大,可实现快速移架。
ZY12000支架使用说明书(华越)1

ZY12000/22.5/45D型掩护式液压支架使用维护说明书阳泉煤业集团华越机械有限公司2014年9月目录1.说明书概述........................................................... - 4 -1.1说明书的内容 (4)1.2说明书的使用对象 (4)1.3使用本说明书的目的 (4)1.4所有的符号及图标 (5)2.安全说明............................................................. - 6 -2.1关于安全说明 (6)2.1.1操作人员要求............................................................................................................. - 6 -2.1.2安全操作必要条件..................................................................................................... - 6 -2.2安全注意事项 (7)2.2.1基本安全常识............................................................................................................. - 7 -2.2.2储存和运输过程......................................................................................................... - 7 -2.2.3吊装过程..................................................................................................................... - 8 -2.2.4安装过程..................................................................................................................... - 8 -2.2.5操作过程..................................................................................................................... - 8 -2.2.6维护过程..................................................................................................................... - 9 -2.2.7维修液压系统........................................................................................................... - 10 -3.液压支架结构概述 .................................................... - 12 -3.1液压支架型号及其代表意义...................................................................................... - 12 -3.2执行标准...................................................................................................................... - 12 -3.3结构组成 (12)3.4结构特征与工作原理 (12)3.4.1主体结构件 (12)3.4.2防护装置................................................................................................................... - 14 -3.4.3液压系统................................................................................................................... - 15 -4.液压支架的技术特性 .................................................. - 12 -4.1主要性能 (15)4.2产品特点 (15)4.3使用环境条件 (16)4.4工作条件 (16)4.5主要参数 (16)5.支架的验收.......................................................... - 18 -6.存储和运输.......................................................... - 18 -6.1存储 (18)6.2出厂运输 (19)6.3下井运输 (21)6.4井下运输 (21)7.安装、调试.......................................................... - 21 -7.1安装 (22)7.2地面综合试运转 (23)7.3井下试运转 (23)8.操作、维护.......................................................... - 24 -8.1基本要求 (24)8.2支架工岗位责任制 (25)8.3液压支架操作规程 (25)8.3.1准备工作................................................................................................................... - 25 -8.3.2支架操作方式........................................................................................................... - 26 -8.4支架操作的注意事项 (27)8.5液压支架的维护 (28)8.5.1维修准备工作........................................................................................................... - 28 -8.5.2维护工岗位责任制................................................................................................... - 29 -8.5.3维修检修制度........................................................................................................... - 29 -8.5.4支架维护注意事项................................................................................................... - 29 -8.5.5日常维护................................................................................................................... - 31 -8.5.6定期维护................................................................................................................... - 31 -9.液压支架质量检修 .................................................... - 32 -9.1液压支架完好标准(仅供参考) (32)9.2支架的检修 (32)10.液压系统故障检测 ................................................... - 33 -10.1乳化液泵站 (33)10.2立柱 (35)10.3千斤顶 (36)10.4操作阀 (37)10.5液控单向阀 (39)10.6安全阀 (39)10.7其他阀类 (40)10.8辅助元件 (41)11.液压支架随机附图 ................................................... - 42 -ZY12000/30/68D型液压支架安标控制件明细. (77)1.说明书概述(通用部分)本说明书由阳泉煤业集团华越机械有限公司编写。
ZY8800支架使用维护说明书

第一章液压支架主要技术特征第一节支架主要技术参数(1)、支架形式掩护式支架高度 1.8~3.8 m支架宽度 1.65~1.85 m中心距 1.75 m支护强度 1.006 ~1.066 MPa支护初撑力 6413 KN支护工作阻力 8800 KN支架对底板比压(平均)2.03~2.32 MPa操作方式电液控制泵站压力 31.5 MPa运输的外形尺寸(mm)6929×1650(±50)×1800移架速度(s) 单台支架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时间约8s人行道宽度(mm) 立柱后侧大于550mm(底部)推移行程(mm) 960(移架有效步距865mm)两立柱中心距(mm) 920(2)立柱(2个)型式双伸缩式中心长度(mm) 1420~3280行程(mm)1860(915+945)初撑力(mm) 3206(P=31.5MPa)额定工作阻力(KN) 4400(P=43.2MPa)立柱内径/外径(mm) 360/412中缸内径/外径(mm) 270/340活柱直径(mm) 230(3)平衡千斤顶(1个)内径/外径(mm) 200/240活塞杆直径(mm) 140行程(mm) 495额定推力/拉力(KN) 1357/692(P=43.2MPa)(4)推移千斤顶(1个进口)型式倒装内径/外径(mm) 180/219活塞杆直径(mm) 105行程(mm) 960推溜力/拉架力(KN) 801/529(5)侧推千斤顶(4个)型式内注液内径/外径(mm) 80/102活塞杆直径(mm) 60行程(mm) 200推力/拉力(KN) 159/69(6)抬底千斤顶(1个)型式内注液内径/外径(mm) 125/ 152活塞杆直径(mm) 90行程(mm) 240推力/拉力(KN) 387/186(7)护帮千斤顶(1个)内径/外径(mm) 125/146活塞杆直径(mm) 85行程(mm) 605工作阻力(KN) P=38MPa 466拉力(KN) 207 (8)伸缩梁千斤顶(2个)内径/外径(mm) 100/121活塞杆直径(mm) 100行程(mm) 865工作阻力(KN) P=35MPa 274拉力(KN) 125第二节液压支架适应条件及配套设备该ZY8800/18/3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适用于综采工作面。
ZF5300-17-32支架使用说明书

Z F5300/17/32型放顶煤液压支架ZFG6000/17/32H型放顶煤过渡液压支架使用维护说明书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厂2013年1月第一章支架的结构及性能ZF5300/17/32型放顶煤液压支架是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综采技术成果,分析研究各种放顶煤支架特点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而开发出的新型液压支架。
该支架通过优化设计,改善了支架的受力状况,提高了支架的使用寿命。
第一节支架的适用条件1.用于放顶煤开采工作面;2.适应倾角小于15°;第二节支架的主要配套设备采煤机:MG250/600电牵引采煤机输送机:SGZ-764/630前部刮板输送机SGZ-764/630后部刮板输送机第三节执行标准1、GB25974.1-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2、GB25974.2-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第2部分:立柱和千斤顶技术条件》3、GB25974.3-2010《煤矿用液压支架第3部分:液压控制系统及阀》4、MT/T587-2011《液压支架结构件制造技术条件》第四节型号含义Z——液压支架;F——放顶煤;5300——工作阻力为5300kN;17——支架最小高度为1700mm;32——支架最大高度为3200mm。
第五节支架的主要技术特征1.2 立柱、千斤顶技术参数1.2.2推移千斤项:1根1.2.3 护帮千斤顶:1根1.2.5侧推千斤顶3根1.2.6尾梁千斤顶2根1.2.7 插板千斤顶2根1.2.8 抬底千斤顶1根1.2.9 拉后溜千斤顶1根2.1 立柱、千斤顶技术参数2.1.2推移千斤项:1根2.1.3 护帮千斤顶:1根2.1.5侧推千斤顶3根2.1.6尾梁千斤顶2根2.1.7 插板千斤顶2根2.1.8 伸缩梁千斤顶2根2.1.9 拉后溜千斤顶1根第六节支架组成及其作用ZF5300/17/32型放顶煤液压支架主要由金属结构件、液压元件二大部分组成。
金属结构件有:护帮板、前梁、顶梁、顶梁侧护板、掩护梁、掩护梁侧护板、尾梁、插板、前连杆、后连杆、底座和推杆等。
霍普金斯肩部支架说明书

support and stability
• Seat to back support angle to accommodate range limitations and provide the trunk a position of rest
ADJUST WEBBING LENGTH IN 3 EASY STEPS!
Patented
Cinch-Mount™
Hardware:
1
2
3
or Flat-Mount™
Hardware:
1
2
3
Stayflex™ Specifics and Options
Narrow Stayflex™ Harness
ATTACHING TO THE FRAME The top strap assembly attaches to the posterior surface of the back support. The lower strap assembly is attached with Cinch-Mount™ or Flat-Mount™ end-fittings. These provide a quick and easy method for achieving precise adjustments when fitting the lower strap to the fram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rameSaver™ Clamp, a wide variety of suitable mounting locations can be created.
综采液压支架说明书

ZY3200/12/29型综采液压支架使用说明书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5月目录一. 概述二. 支架的组成、用途及特点三. 主要技术特征四. 配套设备五. 主要结构部件及作用六. 液压系统七. 主要液压元件八. 支架的验收、运输及井下安装九. 支架的使用、操作和维护十. 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一、概述ZY3200/12/29型支撑掩护式综采液压支架是根据我国中厚煤层的地质条件,并针对铁煤集团的具体使用条件和特殊要求,在吸收同类型支架优点的基础上而设计的。
该型支架与运输机、采煤机、过渡支架及端头支架配套使用,可实现水平工作面或倾角小于25度的倾斜工作面中厚煤层的割煤、支护、移架和运煤等综合机械化作业,为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工作面单产,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综采设备。
该支架为四柱四连杆支撑掩护式型式。
四根立柱支撑顶梁,主要承受顶板的垂直压力;同时通过掩护梁及前、后连杆与底座各自铰接构成四连杆机构,来承受支架所受的水平力和侧向力;顶梁带有护帮板,使得该支架支撑能力大,切顶与防护性能好,支架纵横向稳定性强。
ZY3200/12/29型液压支架主要参数合理,结构比较完善,功能较为全面,纵横向稳定性强;材料及制造立足国内,拆装、检修较方便;液控元件均择优采用国产定型质量可靠的产品,配件供应有充分的保证。
本支架的性能参数较为广泛的适应于国内中厚煤层的地质条件,各局、矿可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使用。
二、支架的组成、用途及特点ZY3200/12/29型液压支架(外观见附图)主要由金属结构件、液压系统和防倒、调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主要金属结构件有:护帮板、顶梁、掩护梁、底座、前、后连杆、推杆及侧护板等。
液压控制系统除了立柱、各种千斤顶外,还包括各种液压控制元件(操纵阀组、安全阀、液控单向阀等)和液压辅助元件(管接头件、胶管等)。
防倒、调架装置包括顶梁、掩护梁的左右侧护板及各自的侧推千斤顶、弹簧套筒等。
液压支架说明书

一、使用环境1.配套工作面为0901综采工作面,工作面倾斜长度为180m(实体煤壁倾斜长度),走向长度为1300m,平均采高4.8m,工作面倾角0~6º;2.矿井属于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3.煤层厚度5米,煤层节理、层剪发育,煤质硬度f=2~4;4.顶板与底板:均为泥岩,底板松软,顶板破碎;5.开采措施:综合机械化,倾斜长壁,所有垮落,俯采8—12°6.巷道为拱形断面,运巷、风巷尺寸: 宽度×中心高=4.4×3.5(米)、净宽4.1*3.5m二、工作面配套设备1、采煤机: MG500/1200-WD 1台2、刮板运送机: SGZ900/2×700 1部3、基本支架: ZY6800/24/50 131架4、过渡支架: ZYG6800/24/50A 5架(机头1架,机尾4架)5、过渡支架: ZYG6800/24/50B 2架(机头1架,机尾1架)6、端头支架: ZYT6800/24/50 4架(布置在机头)三、综采工作面基本支架重要技术参数及特性:1、基本支架重要技术参数型式:ZY6800/24/50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高度: (最底~最高) 2400~5000(mm)宽度: (最小~最大) 1430~1600(mm)中心距: 1500(mm)工作阻力: 6800( KN)推移步距: 600(mm)推溜力/拉架力: 529/801KN平均支护强度(f=0.2): 0.92~0.96MPa平均比压(f=0.2): 2.0MPa泵站压力: 31.5 MPa适应采高: 2800~4800(mm)操纵方式: 手动本架操作重量: 约26.5±3% (t) 2、立柱千斤顶规格参数2.1.立柱型式:双伸缩数量:2立柱缸径(mm):φ340/φ230立柱杆径(mm):φ295/φ210初撑力(KN): 2533(P=31.5MPa)额定工作阻力(KN): 3400(P=42.3MPa)2.2.平衡油缸数量:1油缸缸径(mm):φ200油缸杆径(mm):φ140推力/拉力(KN): 989/504(P=31.5MPa) 推力/拉力(KN): 1330/677(P=42.3MPa)2.3.推移油缸数量:1型式:一般双作用(倒装)油缸缸径(mm):φ180油缸杆径(mm):φ105行程(mm): 750推溜力(KN): 529拉架力(KN): 8012.4.伸缩梁油缸数量:2型式:一般双作用油缸缸径(mm):φ100油缸杆径(mm):φ70行程(mm): 700推力(KN): 247收力(KN): 1262.5.一级护帮板油缸数量:2油缸缸径(mm):φ100油缸杆径(mm):φ70推力/拉力(KN): 247/126(P=31.5MPa) 工作阻力(KN): 298(P=38MPa)2.6.二级护帮板油缸数量:2油缸缸径(mm):φ63油缸杆径(mm):φ45推力/拉力(KN): 98/48(P=31.5MPa)工作阻力(KN): 118(P=38MPa)2.7.侧护油缸数量:4型式:内注液双作用油缸缸径(mm):φ100油缸杆径(mm):φ70行程(mm): 170推力/拉力(KN): 247/126(P=31.5MPa)2.8.抬底油缸数量:1油缸缸径(mm): φ125油缸杆径(mm): φ90推力/收力(KN): 387/186(P=31.5MPa)2.9.液压支架设计和制造旳重要材料2.9.1、支架所用重要钢板型号、比例和重要机械性能:Q690(25%)机械性能:σs≥690Mpa σb≥760MpaQ550(60%)机械性能:σs≥550Mpa σb≥700MpaQ460(10%)机械性能:σs≥450Mpa σb≥600MpaQ345(5%)机械性能:σs≥320Mpa σb≥500Mpa2.9.2、立柱、千斤顶所用钢材型号和重要机械性能:缸筒:27SiMn 重要机械性能:σs≥620Mpa σb≥750Mpa活柱:27SiMn 重要机械性能:σs≥620Mpa σb≥750Mpa2.9.3、销轴用材:30CrMnTi 重要机械性能:σs≥800Mpa σb≥1200Mpa35CrMnSiA 重要机械性能:σs≥850Mpa σb≥1250Mpa四、支架构造特点及规定4.1、顶梁采用刚性整体顶梁构造,顶梁前端带伸缩梁带二级护帮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托架零件课程名称:机械CAD/CAM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09机制三班学号:20090310010306班号:05姓名:苏俊华指导教师:任继文老师2012 年06 月20 日《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支架零件的CAD/CAM设计二、设计目的CAD/CAM课程设计是开设《机械CAD/CAM》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系统学习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目的:1)掌握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2)掌握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和方法,培养数控编程及加工仿真的能力。
3)通过应用PRO/ENGINEER,训练和提高CAD/CAM的基础技能。
三、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以某一具体的机械零件为设计对象(零件图见附图)。
主要设计任务:1、熟悉并掌握大型机械CAD/CAM软件PRO/ENGINEER的草绘模块、零件模块、制造模块及仿真模块的功能及建模原理。
2、进行零件的参数化功能定义、三维实体零件的特征造型、着色渲染、生成不同视图,最终完成零件的造型设计。
3、进行机床选择、刀具选择及加工参数设置,生成零件数控加工的相关文件。
如刀位数据文件、刀具清单和数控加工代码等。
并对零件进行加工仿真以检查设计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1、要求设计过程在计算机上完成。
2、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B5纸,1万字左右)。
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页眉:宋体小五号,内容包括班级,姓名,“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样;页脚:右下脚页码。
3、设计结果应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思路、设计步骤、设计过程的说明和阶段结果。
附零件三维图、加工代码、零件原图纸等内容)4、严禁抄袭和请人代做,一经发现,成绩计为零分并上报教务处。
五、设计内容及时间分配1.准备工作:布置设计任务,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1天)2.熟悉PRO/ENGINEER Wildfire 5.0,并进行零件的三维造型(4天)3.进行零件的数控加工。
(3天)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1天)5.设计结果提交及答辩。
(1天)六、参考资料有关PRO/ENGINEER软件的参考书及数控加工工艺的参考书。
如PRO/ENGNEER Wildfire 5.0的基础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零件设计教程、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数控加工教程、数控加工工艺教程等等。
七、成绩评定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
主要考察: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条理性:设计过程的态度和出勤率;软件的熟悉程度;设计结果的正确合理性;答辩情况。
目录《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 (2)第一章概述及设计思路 (5)1.1 概述 (5)1.2 设计思路及三维图形 (7)第二章设计过程与步骤 (9)2.1 设置工作目录 (9)2.2 创建基本零件 (9)2.3 生成工程图 (22)第三章制定数控加工工艺 (28)3.1 数控加工工艺的分析 (28)3.2 本零件的具体工艺分析 (28)3.3 导入参照模型(零件) (31)3.4 创建工件 (32)3.5 进行铣削钻孔攻丝加工 (35)第四章设计小结 (47)参考文献 (48)附录 (49)第一章概述及设计思路1.1 概述随着CAD/CAM技术的推广应用,它已逐渐从一门新兴技术发展成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了一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从事CAD/CAM技术应用的人员还将不断增加,因此急需学习和掌握CAD/CAM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CAD/CAM系统的基本功能可分以下四点:由于CAD/CAM系统所处理的对象不同,对硬件的配置、选型不同,所选择的支撑软件不同,因此,对系统功能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系统总体与外界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基本功能是靠硬件提供的,而系统所能解决的具体问题是由软件保证的。
CAD/CAM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图形显示功能CAD/CAM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过程,从产品的造型、构思、方案的确定,结构分析到加工过程的仿真,系统随时保证用户能够观察、修改中间结果,实时编辑处理。
用户的每一次操作,都能从显示器上及时得到反馈,直到取得最佳的设计结果。
图形显示功能不仅能够对二维平面图形进行显示控制,还应当包含三维实体的处理。
输入输出功能在CAD/CAM系统运行中,用户需不断地将有关设计的要求、各步骤的具体数据等输入计算机内,通过计算机的处理,能够输出系统处理的结果,且输入输出的信息既可以是数值的,也可以是非数值的(例如图形数据、文本、字符等)。
存储功能由于CAD/CAM系统运行时,数据量很大,往往有很多算法生成大量的中间数据,尤其是对图形的操作、交互式的设计以及结构分析中网格划分等。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CAD/CAM系统必须配置容量较大的存储设备,支持数据在模块运行时的正确流通。
另外,工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也必须有存贮空间的保障。
交互功能(即人机接口)在CAD/CAM系统中,人机接口是用户与系统连接的桥梁。
友好的用户界面,是保证用户直接而有效地完成复杂设计任务的必要条件,除软件中界面设计外,还必须有交互设备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不断通信。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Pro/E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加工轨迹仿真,NC处理等.Pro/E三维实体模型设计软件是充分运用先进的参数化实体造型技术的机械模型设计系统,它是目前三维CAD软件领域的主导。
Pro/E三维实体设计系统是由Parametric Technology orporation 公司于1989年开发出来的。
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了为数众多的功能模块,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领域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功能模拟,产品数据管理以及数据交换等。
Pro/ENGINEER的所有模块都是全相关的。
这就意味着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某一处进行的修改,能够扩展到整个设计中,同时自动更新所有的工程文档,包括装配体、设计图纸,以及制造数据。
全相关性鼓励在开发周期的任一点进行修改,却没有任何损失,并使并行工程成为可能,所以能够使开发后期的一些功能提前发挥其作用。
基于特征的参数化造型:Pro/ENGINEER使用用户熟悉的特征作为产品几何模型的构造要素。
这些特征是一些普通的机械对象,并且可以按预先设置很容易的进行修改。
例如:设计特征有弧、圆角、倒角等等,它们对工程人员来说是很熟悉的,因而易于使用。
装配、加工、制造以及其它学科都使用这些领域独特的特征。
通过给这些特征设置参数(不但包括几何尺寸,还包括非几何属性),然后修改参数很容易的进行多次设计叠代,实现产品开发。
数据管理:加速投放市场,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更多的产品。
为了实现这种效率,必须允许多个学科的工程师同时对同一产品进行开发。
数据管理模块的开发研制,正是专门用于管理并行工程中同时进行的各项工作,由于使用了Pro/ENGINEER独特的全相关性功能,因而使之成为可能。
装配管理:Pro/ENGINEER的基本结构能够使您利用一些直观的命令,例如“啮合”、“插入”、“对齐”等很容易的把零件装配起来,同时保持设计意图。
高级的功能支持大型复杂装配体的构造和管理,这些装配体中零件的数量不受限制。
易于使用:菜单以直观的方式联级出现,提供了逻辑选项和预先选取的最普通选项,同时还提供了简短的菜单描述和完整的在线帮助,这种形式使得容易学习和使用。
我国CAD/CAM技术的应用大多以绘图设计为突破口,在硬件和软件升级方面不够到位。
数控设备的出现,使CAD/CAM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软/硬件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在本设计中用的选用的是数控加工中心,它有许多的优点:减少了装夹的次数;减少了机床的数量,从而减少了生产空间;缩短了生产周期等等。
在本设计中,我们同时看到了自动编程优于手工编程,尤其是在现代加工技术中,对复杂零件的加工更体现出它的优点。
本设计对数控技术和PRO/E软件技术做了简单概述,对FANUC数控系统VMC1100B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的编程知识做了详细的介绍。
PRO/ENC模块中的加工操作过程也用了大量的图来说明,更具直观。
1.2 设计思路及三维图形1、设计思路:我要进行的是支架的CAD/CAM设计,在拿到图纸之后,首先进行了图纸分析:这个支架的材料为HT100,即:最低抗拉强度为100MPa的灰铸铁。
用于制造只承受轻载的简单铸件,这个支架应该是个铸造件,铸造出来来后经过简单的车铣削、钻孔等处理后变为成品。
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Pro/Engineer 5.0建模、绘图和制造三个模块。
通过对三维图形的分析与研究,制订了以下的设计路线,如表1-1所示:表1-1 设计路线2、三维图形:图1-2 实体模型图1-3 实体模型第二章设计过程与步骤2.1 设置工作目录第1步创建工作目录;打开“我的电脑->桌面”,在桌面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文件夹“CADCAM”。
第2步设置工作目录:打开Pro/ENGINEER Wildfire 4.0,在菜单栏中,选种【文件】选项,在出现的如图所示目录中选中“设置工作目录(W)”。
设置刚才新建的CADCAM文件夹为默认目录。
图2-1图2-22.2 创建基本零件1、新建零件图步骤:Pro/ENGINEER Wildfire 4.0 的工作环境下,单击菜单栏中的文件选项,单击新建,系统将弹出图2-3所示的选项卡,选择“零件”,输入所绘的零件图的名称—ZHIJIA2.图2-3 数控加工的模板选择不使用缺省模板,系统将弹出如图2-4所示的界面,选择最下面的mmns_part_solid 选项。
则系统进入了默认的建模工作状态下。
如图2-5所示。
图2-4 数控加工的选项图2-5 工作界面2、基本零件的形成:步骤1:〖拉伸1〗点击【拉伸工具】,出现图2-7,选择【放置】→图2-8,选择【定义】图2-6图2-7→选择TOP面作为草绘平面(图2-8→图2-9),点击【草绘】,开始草绘。
图2-8 草绘平面的放置图2-9 设置草绘基准面用【制圆工具】,分别在默认圆心创建φ18,φ32mm 的圆,如下图13图2-10草绘图点击【继续当前部分】→在图2-11中修改拉伸长度为33mm→并单击图2-12中的,完成〖拉伸1〗。
图2-11图2-12结果显示:图2-13 拉伸后的图步骤2:〖拉伸2 〗首先创建基准平面。
单击基准工具栏的,激活建立基准平面的命令。
选择“TOP”平面,出现一个平行于“TOP”平面的“DTM1”平面,同时出现图2-14对话框,在平移处输入参数“5”,单击完成创建基准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