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工程勘察方案质量控制要点

工程勘察方案质量控制要点

工程勘察方案质量控制要点一、制定合理的工程勘察方案制定合理的工程勘察方案是保证勘察质量的前提。

在制定勘察方案时,需要考虑诸如工程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工程的投资、施工周期、质量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制定出合理的工程勘察方案。

此外,需要制定详细的任务分工、时间安排、人员配备等,并在方案中明确勘察的内容、方法、技术要求等,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在执行工程勘察方案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工程勘察规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地质灾害治理与防护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等,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勘察,从而保障工程勘察的质量。

三、选用合适的勘察技术和设备在工程勘察中,选用合适的勘察技术和设备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勘察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合的勘察方法和设备,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在地质灾害勘察中,需要采用钻孔、地震勘探、地下水位监测等技术,以获取准确的地下情况数据,从而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

四、严格监督和检查勘察过程为了保证工程勘察的质量,需要对勘察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这包括对勘察项目的进度、执行情况、数据准确性等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勘察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对勘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确保勘察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及时修订勘察方案在勘察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如地下水位超出预期、地质条件复杂等等,此时需要及时修订勘察方案,确保工程勘察的顺利进行。

修订勘察方案需要对勘察目的、勘察方法、勘察数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以适应实际情况的需求。

六、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了保证工程勘察方案的质量,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科学的质量控制流程、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等,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执行,确保工程勘察方案的质量。

综上所述,工程勘察方案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在制定方案、遵守法规和标准、选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监督和检查勘察过程、及时修订方案、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做好工作,以达到保障工程质量的效果。

地震资料质量控制的量化分析

地震资料质量控制的量化分析
验 。进 一 步确定 合 理 的激 发 因素 ,保证 野外 原始 资 料 的质量 。下 面 以 一条地 震测 线资 料为 例 ,从量 化
震 资料 采集 质量 的控 制要 做到认 真 、客 观 、细致 。
确 保 在施工 中科 学合 理地 确定 工 区的采集 方 法 ,选
择 合适 的地 震激 发条 件 、接收 条件 ,排 除各 种可 能 出现 的干扰 等 等 。评 价野 外施 工质 量就 得从 单炮记
1 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施工质量要求
野外采 集是 地震 勘探 的基础 ,它 的质 量决 定 了 后 续 的处理 、解 释及综 合研 究 的质量 。所 以野 外地
速, 处理果断 ,确保整个施工优质 、高效 的运行。
因此在 施 工 中要 密切 注意 记 录质量 变化 ,对 完成 的 野外地 震 资料进 行 噪音检 测分 析 ,主频 、频 宽 、能 量和信 躁 比分析 ,即对地 震资 料做 量化 分析 尤其 重 要 。如 遇 地 震 资 料 品 质 变 坏 ,马 上停 工 ,转入 试
扰 、工业 干扰 、野值 干扰 、初 至前 背景 干扰 等 ,同时计 算 出资料 的信 噪 比主频 、频 宽、能 量等 ,说 明怎样 使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的控制做到客观、规 范、细致 ,事事清楚明白。量化质量控制工作 ,使质量控制
工作做 到科 学化 ,尽 量减 少对 资料质 量的主观 和定 性的描 述 。 关 键 词 :质 量控 制 ;噪 音检9 ;能量 ;信躁 比 ;定量分析 n , 4
第2卷 2
第 1 期






V0. 2 N . 12 o1Ma . r 201 22 1 年 3月 0 2

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在地震勘探生产中的应用

质量控制和分析方法在地震勘探生产中的应用

在石油 勘探 过程 中 ,应 当更 多 的关 注现 场采集
方法 , 使工 序或 过程 达到稳 定_] l。 l 2
质量 ,才能 在后期 资料 处理解 释 中取得 更可信 的成
果。
1 地震队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1 地 震 队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流 程 . 1
虽然 已经 形 成 了相 对完 整 的质 量 管 理体 系 。 但 由于地 震项 目的特 殊性 ,在实 际 的应用 过程 中仍存 在 一些 问题 。 目前 多数 的质量 控制 管理 局 限于单个 班 组 的质量要 求 ,在具 体实施 中存 在有要 求 、少监 督、 无评 估 的散放状 态 。对系 统 的质 量控 制 的组 建 .
o t u nit eyfr h okn rcd r id xsaatbet si cpoet S st dt mi h ereo q at adte u q atavl o ew rigpoeue n ee d pal o e mi rjc Oa o e r n tedge f uly n h ti t s s e e i
则。
法 达到 预期 的 目标 。在众 多 的质量管 理 的理论 和方 法中, 哪些 是 可 以适 用于地 震勘 探生产 环节 的 , 这需 要 我们做 出尝试 和甄 别 。 目前 在建筑 行业 和制 造行 业对 生产 环节 的质量 控制 相对成 熟 ,将这些 应用 的 理论 和方法 和地 震勘 探野外 生产 情况 相结合 .对 野 外生 产进行 质量 控制 的尝试 在项 目施工 的过 程 中 ,要求 质量 管理 以预 防为 主 , 少质 量事故 , 减 保证 施工 质量 。这 就需要 我们 考 虑两个 问题 : 一是 要具 有施工 质量 达标 的能力 : 二是 确 保一 直持 续保持 这种 质量 达标 的能力 。受各 种 因

地震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模版

地震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模版

地震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模版一、引言地震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地球科学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

放炮是地震勘探的核心环节之一,质量和安全控制对勘探结果的准确性和人身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震勘探放炮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模版。

二、前期准备工作1. 完善地震勘探放炮计划:根据勘探区域地质条件、勘探目标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放炮计划,包括炮点布设、炮点间距、炮孔深度等要素。

2. 炮点勘测和标记:在放炮前,对炮点进行详细测绘勘测,并进行标记,确保放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选择合适的炮位:根据放炮计划,在安全区域内选择合适的炮位,避免炮点附近有人员和设备。

三、放炮前的准备工作1. 验证放炮安全区域:在放炮前,要确保放炮安全区域内没有人员、设备和可燃易爆物等,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 检查炮点设备:对放炮所需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并且符合相关标准,如炮点位置、引爆系统等。

3. 根据勘探需求选择合适的炮药:根据具体勘探需求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炮药,确保能够获得准确的地震数据。

四、放炮过程中的安全控制1. 炮点防护:在放炮前,要对炮点进行严密防护,设立警示标志并保持炮点周围的区域无人员进入。

2. 人员安全保障:在炮点附近设置专门的警戒线,确保没有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在放炮前进行警示和提醒。

3. 精确定位:在放炮前,使用精确的测量设备对炮点进行定位,确保放炮的精确性,避免误差产生。

4. 炮药使用与储存安全:在放炮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的炮药使用和储存标准,确保炮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意外事故。

五、放炮后的安全质量控制1. 放炮效果检查:在放炮后立即对放炮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获得准确的地震数据。

2. 安全区域复检:在放炮后,再次检查放炮安全区域,确保安全区域内没有人员和设备,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六、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1. 风险评估:在放炮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各项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控。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地震采集施工
开工前准备 仪器设备:测量
仪器、地震记录仪 器、电缆检波器通 讯工具、钻机、运 载车辆等
主采集前 测量及清障工 作(物理点放 样) 表层调查 试验工作:施 工参数的确定 (激发、接收、 排列)
主采集 激发系统 接收系统 资料的监控
质量评估与验收报告 基础工作:数据 格式正确、整理 上交齐全 监视记录的评测 现场处理剖面的 评价 地质任务方完成 的评估 验收报告的编写
聚焦和均匀性分析技术优选“良好的面元属性”
两种观测系统偏移距均匀性分析
偏移距均匀性分析可快速分析 偏移距的平面分布特征,根据 偏移距分布的“孔洞”情况, 可判别观测系统用于叠前偏移 的优劣。 两种观测系统叠前偏移分辨率函数 用聚焦分析技术可获得叠前偏 移时的能量聚焦情况,能量聚 焦好就表明叠前偏移噪声小, 更有利于获得好的叠前偏移效 果。
inline crossline
正演和照明分析技术优选“能解决的地质问题” 设计反映目标地区特征的地质模型,通过照明分析和模型 正演分析观测系统对各目标层位的照明情况和成像效果, 优化观测系统布局和指导炮点加密,设计出“能解决地质 问题”的观测系统。
地质模型 正演炮记录 观测系统照明效果
观测系统分析评价技术的思考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三 四

处 解

理 释



三 四

处 解

理 释






质量控制 全面 全过程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采集施工--依据采集技术、工程设计获得合格 的地震主采集数据和有关的地震辅助信息(主要有 测量和近地表调查) 数据处理--用采集获得的全部数据经处理获得 优质的地震成果数据体(或剖面) 资料解释--用处理提供的地震成果数据(含叠 前道集数据)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获得关于地质 构造、地层、沉积、圈闭、储层岩性及含油气性等 合理有据的推断和预测

浅谈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

浅谈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

浅谈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摘要:地震勘探主要解决煤矿的地质问题(如小褶曲、小断层等),在野外采集要有较高信噪比的宽频有效信号,为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基础资料。

三维地震勘探目前国内煤矿采区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仍然存在人为造成的质量偏差,依靠后期的处理和解释不能完全弥补资料的缺陷。

本文就作者在一线工作中多年的经验,总结了提高生产质量的施工技术管理组织和措施,提出了提高生产采集质量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施工技术; 质量; 地震勘探1 建立组织机构施工前要建立全面施工组织机构,成立项目经理部、施工管理部、质量监督部,突出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作用,使本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工作,由项目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等组成。

质量监督部负责该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督。

施工管理部负责施工过程中生产和安全工作。

图1 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图2 施工准备工作2.1工区踏勘通过对工区进行详细的踏勘,对工区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环境、当地风土人情、交通、当地的物资供应能力及物价水平等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提前针对工区的特点、难点做好周密的计划,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进行评估,做好预防措施及应急准备。

2.2岗前技能培训拟投入的全部职工要通过岗位技能培训和技术交底,特殊岗位持证上岗。

在施工前期对雇用的临时工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做到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发挥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在生产管理中积极作用,使得每道工序及上、下关联的工序的相互监督及制约作用,从而使每个系统工程能够优质高效的完成。

2.3设备检验对拟投入的设备、采集专用工具等均要检修合格,能够保证在生产中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作用,为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2.4制定采集质量指标依照部颁《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MT/T897-2000)和设计书的要求,制定高于规定的生产采集质量指标5个百分点左右,有利于完成项目指标。

地震采集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流程

地震采集监督全程质量控制流程
参加验收
监督须参加甲方组织的对工程的最终验收
述职答辩
参加甲方主管部门组织的监督述职答辩
业绩考核
由甲方主管部门对监督进行年度业绩考核
附件1
现场处理质量监督工作流程
资质检查
1、现场处理机软硬件配备是否符合要求; 2、现场处理机场地环境是否符合规范; 3、处理员是否有上岗合格证,是否通过资格审查; 4、处理员对地质任务及以往资料是否熟悉。
试验过程(1个质量段)
1、试验过程的科学合理性(4个质量点) 系统试验点、考核试验点的代表性 试验项目的齐全性 试验因素的单一性
方法论证(4个质量段)
1、试验资料的量化分析 2、试生产方法论证(二次方法论证) 3、试验总结 4、试生产因素上报审批
第五质量控制体
生产过程检查
(15个质量面)
测线准备 生产指令 常规检测 排列工作 监视记录 现场处理 偏移变观 测线完成情况
第六质量控制体
收工阶段的监督检查
(4个质量面)
监督对资料质量初评(2个质量段)
1、监视记录100%评价验收签字 2、现场处理剖面100%评价验收并签字
检查核实(2个质量段)
1、检查核实工作量 2、检查核实资料质量指标完成情况
确认乙方检查验收(1个质量段)
1、核实乙方已经对工程进行收工前的检查验收
工程现场环保检查(2个质量段)
1、收工后施工现场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2、收工后小队营地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第七质量控制体
工程结束后的工作
(5个质量面)
上交记录(4个质量段)
1、监督记录(日志); 2、监督月报;
3、监督指令;
4、监督建议记录
监督总结(1个质量段)
1、按照规范在一周内完成监督工作总结

地震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范本(二篇)

地震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范本(二篇)

地震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范本地震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地质勘探方法,能够提供地下地质构造及资源信息。

其中,地震勘探放炮作为地震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过程需要安全质量控制。

下面是一个关于地震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的范本,供参考。

一、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1. 坚持安全第一原则,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勘探过程的合法合规。

3. 遵循科学规范,确保勘探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沟通与协作,形成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

二、勘探放炮过程安全质量控制的详细要求1. 工作人员培训与资质要求a. 所有从事勘探放炮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b. 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2. 勘探区域评估和预警a. 在进行勘探放炮前,必须进行勘探区域的地质、地下水、生态环境等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b. 设立地震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震活动情况,并及时发出预警。

3. 放炮方案设计和审核a. 放炮方案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士编制,并经过专家审核。

b. 放炮方案必须包含具体的爆炸参数、安全距离、爆炸物品类与数量等。

c. 放炮方案必须根据勘探区域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减小地面振动和噪声影响。

4. 装药和测量设备的准备与检查a. 确保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可靠的爆炸物品和装置,并进行严格的检查。

b. 所有测量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5. 放炮现场安全措施a. 设立落地排雷区,确保工作人员和周边人员的安全。

b. 配备专业的消防设备和急救设备,做好应急准备。

c. 严格按照放炮方案执行,确保安全距离和安全时间。

6. 放炮后数据采集和处理a. 使用合适的测量设备采集勘探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生成可靠的勘探结果。

7. 合同管理和报告书审查a. 对勘探放炮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和管理,确保合同执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获得什么样原始地震资料
应该如何衡量处理剖面的品质 如何提高圈闭识别和储层预测精度
采集施工的信息流
采 集 工 程 施 技 设 工 术 计 设 设 : 计 计
采集施工:
试验 测量 表层调查
质量评价:
测量成果
地 质 任 务
主采集施工
激发 接收 仪器录制 现场处理
表层调查
监视记录 现场处理 剖面
采 集 地 地 成 震 震 果 记 辅 : 录 助 数 据
工程设计的编制和审核
地震采集工程设计包括采集工程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设计的工程项目实 施应满足勘探投资方提出的勘探目标、地质任务、技术指标和其他要求。
采集:针对地质目标,获得充分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 充分: 地质目标体描述充分 空间分辨能力 观测系统设计均匀充分 面元属性、覆 盖次数、系统网格 目的层反射能量充分 饱和激发、耦合 相干噪音描述充分 波散 随机噪音压制充分 叠盖次数 地表调查充分 建模和激发岩性


地震采集施工
开工前准备 仪器设备:测量
仪器、地震记录仪 器、电缆检波器通 讯工具、钻机、运 载车辆等
主采集前 测量及清障工 作(物理点放 样) 表层调查 试验工作:施 工参数的确定 (激发、接收、 排列)
主采集 激发系统 接收系统 资料的监控
质量评估与验收报告 基础工作:数据 格式正确、整理 上交齐全 监视记录的评测 现场处理剖面的 评价 地质任务方完成 的评估 验收报告的编写
采集是基础,处理是关键,解释是目的。 数据采集的质量制约着处理的质量。只有高采 集质量的数据才能确保处理的高质量,反之, 采集质量也只有通过高质量的资料处理才能直 接的表现出来。 地震资料解释是完成地质任务的保证,解释成 果的精度和质量与采集方法、数据质量、测线 的布置、以及处理的方法、质量密切相关。 地震勘探三个环节--采集、处理、解释组成一 个系统工程,它们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 覆盖次数(n):
数据处理的信息流
数据处理:
其 他 相 关 资 料
地 震 辅 助 数 据
原 始 资 料 野 : 外 地 震 数 据 磁 带
处理设计
试处理 批处理: 预处理 振幅补偿 叠前去噪 叠前反褶积 静校正(近地表和剩余) 速度分析和叠加 叠后去噪和反褶积
叠后时间偏移
叠前时间偏移
处理成果: 二维、三维地震叠加 成果数据体 二维、三维地震偏移 成果数据体 二维、三维速度数据 体 叠前共成像点道集数 据体 其他相关资料 CMP面元分布图 覆盖次数图激发点 接收点平面位置图 最大、最小炮检距图
多方面 多环节 多工种、多工序
人的因素是根本
操作者的素质高低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操作者的 技术素质和敬业精神
采集:针对地质目标,获得充分采集 的原始地震资料 处理:获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 保真的数据体 解释:结合地质、测井等信息,得到 地质信息的解译
影响采集的地震数据质量最重要的环节 :
技术设计和变更
人员配备及资 质 组织管理和制 度(HSE) 技术准备:合同
任务明确
影响采集质量的因素
设备:包括仪器、检波器、爆炸机、测量仪器、震源、车辆等 材料:包括炸药、雷管、磁带、燃料等 方法:包括技术设计、测线部署、试验方法、施工参数、观测
系统、基础资料整理、现场处理等
环境:山区、平原水网、沙漠戈壁、黄土源、滩浅海、海洋等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三 四

处 解

理 释








三 四

处 解

理 释






质量控制 全面 全过程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采集施工--依据采集技术、工程设计获得合格 的地震主采集数据和有关的地震辅助信息(主要有 测量和近地表调查) 数据处理--用采集获得的全部数据经处理获得 优质的地震成果数据体(或剖面) 资料解释--用处理提供的地震成果数据(含叠 前道集数据)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获得关于地质 构造、地层、沉积、圈闭、储层岩性及含油气性等 合理有据的推断和预测
资料解释的信息流
处理成果数据体: 二维、三维 地震叠加、偏移、 速度数据体 叠前共成像 点道集数据体 其他相关资 料
构造解释 绘制深度 剖面和时 间、深度 构造图等 相关分析 图件;开 展构造发 育史和区 域沉积环 境的研究, 进行构造 圈闭评价 工作。 地层岩性解 释 储层预测 以岩石物理 地层和沉积 分析为基础, 体系分析的 利用模型正、 基础上,重 反演,井约 塑盆地构造 束反演和提 发育史、沉 取各种有效 积史和埋藏 的地震属性 史,预测有 分析等有效 利生储集相 的地震技术, 带,识别和 对储层进行 圈定有利地 岩相预测、 层或岩性体 岩性预测、 形成的圈闭。 物性预测及 含油气性预 测。 勘探目标综合 评价 圈闭评价
构造圈闭 地层岩性圈闭
储层评价
几何形态描述 物性参数预测 含油气性预测
井位建议
采集:针对地质目标,获得充分采集 的原始地震资料 处理:获得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 保真的数据体 解释:结合地质、测井等信息,得到 构造、地层、沉积、圈闭、 储 层等地质信息的解译




三 四

处 解

理 释




观测系统设计:
* 面元边长(b) : 为满足横向分辨率时的面元边长按: b≤
vrms /(2 f dom )
b —— 面元边长,单位为米(m);
Vrms—— 目的层均方根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fdom —— 反射波主频,单位为赫兹(Hz)。 信噪比高、构造较简单地区的面元边长应取目标尺度的 1/4,复杂区块的面元边长取目标尺度的1/10。 * 道间距(△X) : 道间距应为面元边长的2倍。
施工设计的审批和变更
试验和施工参数的确认
测量成果的验收
表层调查成果和地震辅助数据的验收
施工质量评估(评价原始资料和现场处理剖面 )
地震工程竣工验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程设计的编制和审核
投资方应明确工区的地质任务,说明工 区的区域构造位置、地层展布、构造特 征、主次要勘探目的层、重点区带、可 能的圈闭目标等地质背景情况,提出对 地震资料品质的基本要求及重点,包括 信噪比、分辨率、保真度等。 资质审查 地震采集工程确立后,投资方应对参加 工程设计方、工程监理方和工程施工方 的资质进行审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