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发展史
基于单片机的漏电保护器设计方案

基于单片机的漏电保护器设计方案1 漏电保护器发展现状及前景漏电保护器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912年德国正式发明了电压型保护器,保护电机外壳漏电。
1930年欧洲国家开始采用电压型保护器。
1940年法国人发明了电流型保护器。
1956年,德国开始生产电流型保护器。
在1962年美国研制成功灵敏度为5mA的电流型保护器,标志漏电保护器开始进入发展阶段,德、日、法等国也相继研制成功灵敏度为30mA的电流型保护器。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各国开始制定规程,强制在一些场所安装漏电保护器,标志漏电保护器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
我国研究漏电保护器起步要晚于国外,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用电量逐年增加,触电事故也逐年增加,因此引起各部门的相当重视。
近年来,我国在漏电保护器方面的科研、生产、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家标准主管部门先后组织编制了保护器产品标准、使用标准;此外,原国家机械委还制订了相关的产品行业标准;此外,国家建设部在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和GB50096《住宅设计规》等国家标准中,对低压配电系统和住宅中漏电保护器的应用均作了规定。
国家标准要求漏电保护器在投入运行后,使用单位应建立运行记录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每月需在通电状态下,按动实验按钮,检查漏电保护器动作是否可靠。
雷雨季节应增加检查次数。
但是该试验只能用来检查漏电保护器的脱扣功能,不能用来校核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分断时间的数值。
所以国家标准还规定应定期进行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特性试验,测试漏电动作电流值、漏电不动作电流值和分断时间,而且,对上述试验中采用的检测仪表的精度等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丰富。
以单片机为主体,取代传统仪器仪表的常规测量电子线路,可以容易地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组成新一代的所谓“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
在数据采集系统中采用单片机技术,能够解决许多传统仪表不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
中国电气开关发展史

中国电气开关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气工业处于起步阶段,电气开关技术主要依赖于进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和生产电气开关设备。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电力系统和工业项目,这促使了电气开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生产一些基础的电气开关设备,如断路器、接触器等。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电气开关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开始生产一些高端的电气开关设备,如PLC、变频器等。
在21世纪初,中国的电气开关行业进入了全球化的竞争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电气开关企业开始大规模出口产品,并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目前,中国的电气开关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气开关生产国之一。
中国的电气开关企业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并且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e-t-a circuit breakers的主要发展史

e-t-a circuit breakers的主要发展史
E-T-A Circuit breakers是全球领先的断路器制造商,是大多数电路保护技术的一站式供应商,提供150多个型号和300,000种不同配置的断路器产品。
其主要发展史如下:- 1920年代:E-T-A公司成立,并开始生产电路保护设备。
- 1950年代:E-T-A公司推出了固态远程电源控制器(SSRPCs)。
- 1970年代:E-T-A公司的产品线不断扩展,涵盖了更多的电路保护技术。
- 1990年代:E-T-A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业务,并推出了一系列智能电路保护解决方案。
- 2000年代:E-T-A公司继续创新,推出了更多的智能电路保护产品,并加强了全球业务布局。
至今,E-T-A公司仍在不断发展,并保持着在电路保护领域的领先地位。
漏电保护器

(1)只具有漏电保护断电功能,使用时必须与熔断器、热继电器、过流继用电以来,电不仅能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方便,也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它可能烧坏电器, 引起火灾,或者使人触电。如果有一种设备可以使人们安全地使用电,将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五花 八门的电器接踵而来的同时,也诞生了各式各样的保护器。其中有一种是专门保护人的,称为漏电保护器。漏电 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是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一般安 装于每户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和全楼总配电箱的电源进线上,后者专用于防电气火灾。
4.手持式电动工具(除III类外)、移动式生活用家电设备(除III类外)、其他移动式机电设备,以及触 电危险性较大的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技术参数
主要动作性能参数有: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额定漏电动作时间、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其他参数还有:电源 频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
①额定漏电动作电流
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漏电保护器动作的电流值。例如30mA的保护器,当通入电流值达到30mA时,保护器即 动作断开电源。
选用原则
国家为了规范漏电保护器的正确使用,相继颁布了《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9)16号) 和《漏电保护器安装与运行(GB13955-92)》等一系列标准和规定。
依据这些标准和规定,我们在选用漏电保护器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购买漏电保护器时应购买具有生产资质的厂家产品,且产品质量检测合格。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市场上销 售的漏电保护器有不少是不合格品。2002年10月2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漏电保护器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有20% 左右的产品不合格,其主要问题为:有的不能正常分断短路电流,消除火灾隐患;有的起不到人身触电的保护作 用;还有一些不该跳闸时跳闸,影响正常用电。
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用户发布来源:未知摘要: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2次飞跃。
在简要回顾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介绍了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进展,其中包括机电式漏电保护、半导体式漏电保护、微机式漏电保护和自适应式漏电保护。
漏电保护零序电流零序电压1 概论漏电保护是保证煤矿井下安全供电的3大保护之一,是防止人身触电的重要措施。
尽管它与现代新兴学科相比已相当古老,但它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
这是因为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既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又与电力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
随着矿井电网的出现,漏电保护技术就相伴而生。
早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就在磁力启动器中装设了漏电保护装置,从此建立了矿井低压电网漏电保护原理[1],但这种漏电保护装置只适应于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系统。
1949年苏联开始研制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使用的漏电保护装置(PYB型防爆漏电继电器)。
同时,西德、波兰、日本等国也先后开发出适合于本国矿井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装置。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苏联的漏电保护装置,并在矿井中推广应用。
同时进行了仿制,一直延用到80年代末,甚至有的矿井现在还在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矿井电网电压等级的升高,我国自行研制了多种类型的漏电保护装置。
从漏电保护的基本原理上看,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突破性的进展。
从保护装置的硬件看,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型计算机式的发展阶段。
总的看来,矿井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和2次飞跃。
3个阶段是机电式、半导体式和微机式。
第1次飞跃是由机电式到半导体式,主要体现在无触点化、小型化、低功耗方面;第2次飞跃是由半导体式到微机式,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
显而易见,第2次飞跃尤为重要,它为矿井电网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三级漏电保护器原理

三级漏电保护器原理
漏电保护器又称为剩余电流保护器,是指当被保护路中有可能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
其作用是在被保护线路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当电流超过某一设定值时,漏电保护器能在0.1秒内切断电源,从而起到防止因单相接地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和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在我国,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它是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用电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规定和标准来规范漏电保护器的使用。
2002年10月1日实施的《建筑物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4-2002)规定,建筑工地应采用三级漏电保护开关;2002年11月1日实施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2)规定,民用建筑应采用三级漏电保护开关;2003年7月1日实施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T50123-2003)规定。
—— 1 —1 —。
漏电保护发展史

一、安装漏电保护器意义电,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它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如果没有了“电”这个基本能源;那么产生的后果和损失是急剧震撼性的。
但是,使用电也潜伏着危险,特别是低压电网和低压用电设备安装、使用或检修处理不当时,就可能引起电气事故,甚至威胁人身安全。
发生触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于人体直接触及带电的裸露导体,既所谓的直接接触;二是人体触及劣化、破损或浸沾导电液体而使外壳带电的设备,既所谓的间接接触。
除了过载、短路等原因外,电气设备中绝缘电阻的下降,导致漏电流增加,导线长时间发热或接地跳火形成漏电,引燃可燃性物质,也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规模扩大,全国发电量迅速增长,尤其近几年来,电力事业迅速发展,使得安全用电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我们国家的农村电网,分布地区广,基础差。
由于设备陈旧、线路质劣、工艺性差和管理不善,加上农电操作人员和群众缺少应有的用电常识,因此触电事故频繁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80V以下低压线路中发生触电死亡事故的,农村比率占85%;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每年约有五千人触电死亡,触电致伤事故则更多。
在潮湿环境、移动场合(排涝、喷灌、潜灌、电力耕作、电动脱粒等)的用电量、乡村家庭生活用电量也逐年增长,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迅速提高,如矿山采掘、地下工程、井下采煤作业及机械化运输等场合,电能分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电缆的漏电、接地故障及人身触电事故也相应增加。
建筑工地、水利工程、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分布于工地上的临时线和地爬线、露天潮湿的工作场地人员混杂,使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从80年代以来,家用电器的迅速普及,使洗衣机、电冰箱、电冰柜、厨房电器、清洁电器、取暖电器、空调、整容以及照明电器大量的进入家庭,因安装、使用、维护不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从而使得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人身触电事故几乎增加了1.5倍,而且还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低压断路器发展史

低压断路器发展史低压断路器,也称为低压空气断路器,是电气系统中用于保护电路和控制电力的重要装置。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
在1906年,美国的Edson Mead制造了第一个低压断路器。
这种断路器由触头、灭弧室和操作机构组成,主要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免受短路和过载的影响。
但是,由于它的体积庞大,以及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它的使用受到限制。
在二十世纪中叶,电子学的发展推动了断路器的进步。
在1955年,美国的Westinghouse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小型断路器,它的体积比传统断路器小得多,可以安装在电气设备内部,用于保护电路和控制电力。
这种断路器的发展促进了电器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不频繁操作的低压配电线路或开关柜(箱)中。
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断路器的保护功能和控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同时,随着电子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断路器的结构和性能得到了改善。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塑壳断路器和导轨式安装新型断路器的出现,低压断路器的应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这种新型断路器具有更强的保护功能和更高的可靠性,并且可以方便地安装在各种电气设备内部。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低压直流技术的应用,断路器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这使得断路器具有了更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
同时,断路器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控制。
在21世纪初,由于智能制造在低压电器行业的应用,低压断路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智能断路器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与其他电气设备的互联,并且具有更强的保护和控制能力。
同时,智能断路器也具有更多的智能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可通讯等特点,未来低压电器将发展成为可互联的物联网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安装漏电保护器意义
电,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它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如果没有了“电”这个基本能源;那么产生的后果和损失是急剧震撼性的。
但是,使用电也潜伏着危险,特别是低压电网和低压用电设备安装、使用或检修处理不当时,就可能引起电气事故,甚至威胁人身安全。
发生触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于人体直接触及带电的裸露导体,既所谓的直接接触;二是人体触及劣化、破损或浸沾导电液体而使外壳带电的设备,既所谓的间接接触。
除了过载、短路等原因外,电气设备中绝缘电阻的下降,导致漏电流增加,导线长时间发热或接地跳火形成漏电,引燃可燃性物质,也是造成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规模扩大,全国发电量迅速增长,尤其近几年来,电力事业迅速发展,使得安全用电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我们国家的农村电网,分布地区广,基础差。
由于设备陈旧、线路质劣、工艺性差和管理不善,加上农电操作人员和群众缺少应有的用电常识,因此触电事故频繁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80V以下低压线路中发生触电死亡事故的,农村比率占85%;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每年约有五千人触电死亡,触电致伤事故则更多。
在潮湿环境、移动场合(排涝、喷灌、潜灌、电力耕作、电动脱粒等)的用电量、乡村家庭生活用电量也逐年增长,随着工业电气化程度迅速提高,如矿山采掘、地下工程、井下采煤作业及机械化运输等场合,电能分配需求量越来越大,因电缆的漏电、接地故障及人身触电事故也相应增加。
建筑工地、水利工程、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气设备、分布于工地上的临时线和地爬线、露天潮湿的工作场地人员混杂,使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从80年代以来,家用电器的迅速普及,使洗衣机、电冰箱、电冰柜、厨房电器、清洁电器、取暖电器、空调、整容以及照明电器大量的进入家庭,因安装、使用、维护不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从而使得80年代与70年代相比,人身触电事故几乎增加了1.5倍,而且还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因此全社会对触电、漏电保护的呼声与日俱增。
可见,工业和城市、城镇、农村的低压触电和漏电保护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那么,安装漏电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伤亡、避免因电气设备漏电造成灾害性事故的有效措施。
可喜的是,我们国家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十年以来,已经从立法到具体的管理逐步建立了科学的完善的漏电、触电漏电保护体系。
特别是三年(1998年至2000年)低压电网改造,实现了全国性的低压电网三级保护,将漏电、触电事故的控制到最小化程度。
二、漏电保护器的发展简史
自19世纪末,电力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领域,自从首次出现触电死亡事故开始,科学工作者就注意安全用电技术了。
而触电漏电保护器,是因家庭触电保护的需要在20世纪初才出现的。
当时设想和研究了许多触电保护方法,典型的产品是电压动作型漏电断路器。
1928年德国人根据高压差动保护原理,提出了剩余电流动作型(也称电流动作型)漏电分断方法。
1930年根据这一原理,法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剩余电流动作型漏电断路器(额定动作电流10毫安,动作时间0.1秒)并以此为保护手段,对人体做了直接接触的触电试验。
30年代,人们还研制了80毫安、0.1秒的产品,但德国、英国和法国使用的仍然使用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只有少数的电流动作型漏电断路器用于防止一火一地方式的窃电上。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触电漏电保护器主要采用电压动作型漏电保护器,二战结束直到50年代,德、法两国又重新起用电流动作型漏电断路器,但动作电流都较大,一般在300~3000毫安之间,主要用做间接保护大的漏电事故引起的灾害。
用于直接接触或保护接地线的剩余电流动作型触电漏电保护器,则是在1958年才开始批量生产,其动作灵敏度为35毫安。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电储能式和机械储能式等类型的触电漏电保护器,但都因性能、结构、
成本、体积等原因而被淘汰了。
到了60年代,电子技术和低压断路器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小容量的塑壳式低压断路器的日新月异,开始出现了快速、高灵敏度的剩余电流动作型漏电断路器。
1962年,美国制成了5毫安等级的电子式漏电断路器。
1965年,德国制成了由塑料外壳式低压断路器派生而来的纯电磁式漏电断路器,其动作电流为30毫安,动作时间为0.1秒。
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已进入了以强大的生产能力为后盾,用立法手段普及触电保护器的阶段。
德国民间法规VDE0100规定:在住房进线处和楼房的各层电加热器、浴室等处必须使用电流动作型触电漏电保护器。
法国按VF(法兰西国家标准),从1962~1965年全国所有用户的建筑物内都安装了触电漏电保护器。
英国IEE(电气工程师协会)规定:在住房的进线处、建筑工地等地方必须安装漏电保护电器。
美国IEE以及各州根据NEC(国家电业规程)均立法规定:在住房、浴室内的进线处、室外、屋下的外进线处和建筑工地单个设备进线处,以及游泳池使用的设备上必须安装4~6毫安或20毫安等级的触电保护器。
日本国制定了劳动安全卫生法和电气技术标准。
规定在电压超过60伏的电路及设备上必须安装触电漏电保护器。
国际上经过三十多年的实际使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4委员会在《建筑物电气安装标准》中,规定了以保护接零为基础,装以高灵敏度触电漏电保护器,或在TT电路中保护接地加漏电触电保护器的保护方式。
同时,IEC的第23E技术分会家用漏电断路器及类似设备组几经修改,在1963年正式发表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保护方式。
目前,触电漏电保护电器已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我们国家在1966年前后,苏州金阊电器厂生产了数量不多的电压动作型漏电继电器。
之后,水利电力部和机械工业部也开始了低压电网触电保护器的研究。
我们国家第一台经国家鉴定认可的触电保护器,是由机械工业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浙江省机械科学研究所、南京机械研究所和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共同研制的AB61-12型20毫安、0.1秒的电子式产品,并于1968年投产了近万台。
70年代后半期,水利电力部电流动作型触电漏电保护器研制组研制了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电子式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断路器。
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能源部农电司在全国建立了4个漏电保护器定点生产企业,分别是:浙江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南京电校校办电器厂、廊坊供电局设备修造厂、青岛四方电器厂,这标志着我们国家触电漏电保护进入了普及应用阶段。
进入21世纪,我们国家实现低压电网漏电触电三级保护,使我们国家在低压电网发生的漏电触电事故得到有效的控制。